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村当老板-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怀亮的父亲正在河里铲沙子,这是翻盖房子的第一步。翻盖房子需要备料,河里的沙子是最容易得到而且不花钱的建筑材料,到了冬天,农闲的时候,那些准备翻盖房子的人,就会到河里铲沙子,晒沙子,拉到家里面等着翻盖房子的时候用。

    河里的水已经很少了,只在最中间的地方勉强没有断流而已。

    在远处的时候,刘青山便听到了包怀亮的母亲骂他父亲的声音,什么难听骂什么,什么“短命鬼”、“不去死”等等的字眼,刘青山听到了好几句。

    包怀亮估计也知道自己的朋友听到了父母的叫骂声,丢下篮子之后,便带着刘青山他们到一边玩去了。

    刘青山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包怀亮的父母气呼呼得吃起饭来。

    包怀亮的父亲看起来年龄挺大,秃顶,面容沧桑。前世的时候,刘青山没有见到过包怀亮父亲的真人,只在照片上面见到过。包怀亮的父亲要比照片上显老多了,满脸的皱纹。而刘青山看到包怀亮的父亲,便不由得感慨起来,2017年的时候,包怀亮的年龄和现在他父亲的年龄差不多,两个人真是亲爷俩,非常相像。

    包怀亮的母亲其实很漂亮的,包着头巾,肥厚的棉袄下面掩饰不了她挺拔的身材,而她的皮肤也很好,全没有风吹日晒的痕迹。他们现在的年纪应该都是三十左右,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三十二岁是个很完美的年龄。

    刘青山过来的时候,便只看到包怀亮的父亲在铲沙子,而他的母亲则一直站在一边咒骂自己的丈夫。

    包怀亮有些没有面子,故意带着刘青山向远处走去。

    “你妈经常和你爸吵架?”

    “我妈经常骂我爸,我爸不出声。”包怀亮低着头,捡起河边的一块小石头,丢进了水坑里,溅起一片浪花。

    “怪不得。”

    刘青山想到了包怀亮的父亲出车祸的原因,他的母亲整天骂他,他心情不好,开车的时候容易分心,出车祸的几率也就很大了。

    刘青山记得自己的奶奶曾经说过,妇道人家,尤其是在自己丈夫出远门的时候,只能说好的,绝不能说难听的,要不然会应验的。当然了,更别说咒骂了,是绝对不能说的。

    “什么怪不得?”

    包怀亮忽然看着刘青山问道,刘青山忙说道:“怪不得你爸爸一直低着头,原来是被你母亲骂的。”

    看得出来包怀亮有些生气的样子,皱着眉头说道:“别说他们了。”

    刘青山想帮助自己的前世同学,可是看到说是现在的情况,便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至于他的父母之间的矛盾是什么,自己一个小孩子,确实也不好插手。

    而且,前世的时候自己也没有结婚的经历,至于说如何经营家庭,如何维持夫妻关系,自己是一窍不通的。

    “好吧。”

    刘青山坐在河边松软的沙子上,将头埋在膝盖里面,手则攥着沙子,然后任凭沙子从手指的缝隙里流下来。

    现在河里的河沙真是好,不过,用不了十年的功夫,这些上等的河沙便会荡然无存,变成的是又臭又黑的河沙。

    刘青山抬头看看天,太阳已经偏西南了。

    “让你爸别开拖拉机了。”

    刘青山觉得自己快要回家了,忽然转过头看着包怀亮,一脸严肃得说道。

    包怀亮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看着刘青山:“为什么呢?”

    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刘青山一直在想个合适的理由,可是他真没有想到。

    “反正,反正你就是要想办法别让你爸爸开拖拉机了就是。”

    包怀亮有些生气了:“山子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山子你不能这样!”刚子好像也不赞同刘青山说的话。

    “我,我,我去跟你爸说去。”

    刘青山见说不通自己前世的同学,竟然大着胆子站起来要找包怀亮的父亲。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包怀亮的父亲是因为开拖拉机出车祸去世的,那么不让他开拖拉机,悲剧不就不会发生了吗?

第35章 曲线救人() 
“叔叔,我觉得你以后最好不要开拖拉机了。”

    包怀亮的父亲愣了一下,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只有七八岁年纪的小孩,笑着摸着他的头问道:“小伙子,叔叔为什么不能开拖拉机呢?”

    自打几天前在大寨村集市上见到了包怀亮,刘青山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能够让一个大人放弃眼前正在干的工作,对于刘青山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难题。

    “反正,反正就是不能开拖拉机了。”

    “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太危险了。”刘青山说完就后悔了,这算什么理由啊。

    “没事,小伙子,叔叔小心着呢。亮子,快带你朋友到我们家去玩吧,把爸给你买的爆竹拿出来你们一块放吧。”

    亮子和刚子站在刘青山的身后,亮子有些生气地拉着刘青山的手说道:“走走走,我爸还忙着呢。”

    亮子说的是实话,他的父亲朝手上吐了口唾沫,便又开始卖力地劳动起来了。

    南河的沙滩上,只剩下包怀亮的父亲一个人了。

    刘青山走出去了十几米远,忽然转过头,冲着包怀亮的父亲大声喊道:“我们家要开个渔具店,你能给我们帮忙吗?”

    “不行,小伙子,跟亮子到我们家玩去吧。我们家和刚子的姥姥家是邻居。”

    看到自己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包怀亮的父亲,刘青山感到内心一股无力感,紧紧地笼罩着自己。

    难道,我真的没有办法,阻止包怀亮身上的悲剧?

    自己,可是一个拥有了超前二十多年记忆的重生者啊!

    刘青山不甘心,不过,根据前世里面包怀亮告诉自己的情况,留给刘青山的时间不多了。

    自己出面看样子不行了,如果,让别人出面的话,让谁出面合适呢?

    刘青山眼珠子一转,想到了刚子的父亲,马向江。

    “刚子,咱们回家吧。”

    “我姥姥说让我们吃完了饭,让我舅舅送我们回家。”刚子好像还不想走。

    “要不你在这等着吃饭,我得回家了,我回去还有事呢。”

    刚子很好奇得问道:“山子你有什么事?”

    “我找你爸有点事。”

    “那,我也回去吧。”

    刚子跟自己姥姥说了一声,便要走,急的刚子小脚的姥姥跑着要追他们,可惜她那盈盈可握的小脚怎么能追得上人呢。

    原路返回,刘青山回到了大寨村,直接来到了刚子家,来找马向江。

    不过,马向江并不在家,他在哪里呢,他现在正在南水库卖鱼饵呢。

    刘青山剩下的鱼饵都在马向江家里面,而现在,马向江正在以每斤十块钱的价格对外出售。

    一斤十块钱,他手里有三十多斤鱼饵,能卖三百多块钱了。

    南水库现在上鱼还很多,所以马向江的买卖很好做,这才一天的功夫,就卖出去了十来斤,收获了一百多块钱。

    这些天来,刘青山周围的人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不过没有人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七八岁的小孩亲手设计的,大家还以为自己的运气多好多好呢。

    刘青山找不到马向江,便打发刚子去叫他。

    听到刘青山叫自己,那马向江不敢怠慢,便忙背着剩下的二十几斤鱼饵回来了。

    “表侄子,找表叔有啥事?”

    马向江现在再看这个表侄,可是亲切得很了。

    “表叔,我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刘青山看了一眼马向江丢在门口的鱼饵,问道:“我先问你表叔,这鱼饵好卖不?”

    说句实话,前世的时候,省委办公室里的领导想要跟自己搞点这种鱼饵,都得托人送礼的,而现在自己拌了这么多鱼饵,可真是便宜了大家了。

    “还行吧,都是我家的粮食,放在家里也没用,我怕浪费了,就到南水库碰碰运气,不过也卖不了几个钱。”

    马向江的意思很明显,这些鱼饵都是用我家的东西拌的,卖了钱是我的,再说了也卖不了几个钱。

    刘青山一边抠着鼻孔,一边说道:“我还以为我配的这个鱼饵挺好卖的,我还打算专门开个卖鱼饵的店呢。”

    “哎,大侄子,你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不错,你这鱼饵,好卖。”

    “好卖?”

    “可好卖了,我今天一天卖出去了十来斤了。”

    这会儿,马向江完全转变了口风。

    “哎对了,大侄子,你跟表叔说要开个卖鱼饵的店,是不是商量着要跟表叔合伙呢?”

    “哦,不是。”刘青山鼻屎扣完了。

    马向江有些失望:“那你为什么要跟表叔说这个呢?”

    “我想雇你到我店里帮忙。”

    “雇我?”

    “对,不光雇你,还得再雇好几个人。”

    “你,就对自己配的这个鱼饵这么有信心?”

    刘青山笑了,他心说:表叔,别的不敢说,就这种鱼饵配方,要是做成产品,稍微推广推广,整个齐鲁省百分之五十的市场份额就都是自己的了。

    就算是按少了说,齐鲁省的鱼饵市场规模也得在三亿元以上,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一点五亿了,利润率按照百分之三十来计算的话,也有四千五百万了。

    在1991年的时候,能有四千五百万的年收入,这样盈利水平的公司,已经算得上是大公司了。

    “还行吧,先做做看,我现在需要人手,还有,表叔你能不能帮着找两个会开车的,拖拉机最好,人诚实的,最好吧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家里小孩呢跟我差不多大的,能找到不?”

    刘青山所有的条件都是卡着包怀亮的父亲说的,不过,马向江却一时半会没有想到包怀亮的父亲这个人。

    “到哪里找这么个人呢?马军的话,年龄才二十出头吧,哎我说表侄啊,怎么人家小孩多大还得考虑呢,这到哪里去找啊?”

    不过,刚子很快想到了人选,看着爸爸说道:“爸,我姥姥家的邻居,亮子的爸爸,不就会开拖拉机吗?”

    “啊,老包这个人够实在的,年龄应该三十来岁,他的儿子好像跟你差不多大,哎,这个人满足你说的要求呢。”

    刘青山点点头,心说表叔你终于碰到我心里去了。

    “行,表叔你马上去问问他愿不愿意干这个东西,带拖拉机我一天给他五十块钱。”

    一般情况下,在1991年的时候,劳动力一天的工钱顶多就十块钱,就算是带拖拉机的话,一天二十块钱已经算是很高的工钱了,刘青山给的工钱,明显溢价了。

第36章 一切都在预料中() 
刘青山的想法是,改变老包的人生轨迹,然后不就能够阻止那场悲剧发生了吗?

    现在看得出来,马向江很支持刘青山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卖鱼饵肯定能赚钱。

    有马向江这个说客,下一步父亲的工作也容易做了。

    如果刘青山去跟父亲说自己打算下一步在家里开一个鱼饵店,对方肯定不会同意,而如果说自己帮着马向江想好说辞,从马向江的嘴巴里面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刘青山在马向江家里等着,一天五十块钱的工钱,是非常有诚意的。

    同时呢,刘青山心里也开始估算起自己打算干的这件事的可行性。

    别看现在鲁中县范围内钓鱼的人并不多,一百人里面能有一个喜欢钓鱼的就不错了。鲁中县总人口二十三万,车不多也就只有两千多个喜欢钓鱼的。

    两千个钓鱼的人,平均每个人每年能拿出一块钱来买鱼饵就算不错了。如果单纯这样来看的话,刘青山的买卖是铁定要赔钱了。

    一个人平均花一块钱买鱼饵,两千个人,市场也才两千块钱而已。

    钓鱼的人少,而鲁中县范围内水库却很多,别的乡镇不说,只说大寨乡,就有大寨村的南水库、仙女庙村的上游水库、清泉岭村的莲花山水库以及肖马村的扳倒井水库。

    这些都是优良的垂钓资源,换句话说,这些水库里面,可都是钱呢。

    刘青山没有认真做调查,但是光大寨村的南水库就有最少三十亩的水面面积,而南水库在整个大寨乡来说,并不是最大的水库。清泉岭村的莲花山水库就有三个南水库大。

    整个大寨乡的水库,总水面面积应该在二百亩到三百亩之间,一年能够生长出来的鱼的重量能够达到四十万到一百万斤之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每斤一块五来计算的话,也就是能卖六十万到一百五十万左右。

    而鱼饵的成本能占到钓鱼成本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整个大寨乡鱼饵的市场,大约是三万到七万五之间。

    这还只是大寨乡的范围,如果算上整个鲁中县城的话,按照当前的行情,鱼饵的市场可以做到三十万以上。

    自己负责调配鱼饵的工作,然后门头就开在清泉岭村,刘青山还有下一步的计划。门头开在清泉岭村,可能会影响到一开始的销售,不过坚持过最开始的困难期,以后就好了。

    而且鱼饵只不过是刘青山的一个小计划,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甚至于说,鱼饵这个项目,对刘青山来说赚钱不赚钱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给引过来。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清泉岭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实际上清泉岭村优势有两个,一个是靠近莲花山,另一个就是莲花山水库。

    如果把这两个文章给做好了的话,那刘青山这辈子的老板梦,肯定能实现了。

    想到这些,刘青山心情一下子高兴了不少。

    两个小时之后,马向江高高兴兴得回到了家里面,然后很得意得对刘青山说道:“表侄呀,你吩咐的事情,表叔都办妥了。”

    “行,不过,下一步还得麻烦表叔一件事,待会遇到我父亲呢,你如此这般得说一下,我想咱们的事情就办妥了。哎对了,表叔你今天卖鱼饵是按照多少钱一斤卖的?”

    “就,就几块钱,卖不了多少。”

    “行,咱们按照五块钱一斤卖,我想买了我们鱼饵的人肯定不会后悔。”

    “肯定不会后悔,十块钱一斤他们也不会后悔。”

    听了马向江的话,刘青山已经知道他刚才卖多少钱一斤了。

    下午五点的时候,刘振远来到了马向江家里面,要接刘青山回家。而马向江呢,按照刘青山的吩咐,要留下刘振远父子两个在他们家吃饭。

    都是亲戚,临近年关家里面东西也都是现成的,而刘青山看到儿子跟马向江的儿子玩得更热乎,便客气了一下之后,在马向江家里面坐了下来。

    刘振远坐下之后,马向江便吩咐让自己老婆弄几个菜,自己要跟表姐夫喝一杯。

    接着,马向江转过头看着刘振远,说道:“哎呀,我说表姐夫啊,这两天我们可是沾了你们家山子的光了啊,赚了你们不少钱,我这手里宽绰了不少。”

    “哪里哪里,小孩子瞎胡闹,误打误撞而已。”

    “你别说,你儿子在钓鱼这方面,还真是个奇才。就说这个鱼饵,你儿子配的这个鱼饵,拿着它去钓鱼,一会儿上条大鱼,一会儿上条大鱼,效果太好了。你要是拿蚯蚓面团什么的去钓鱼啊,根本就没有鱼咬钩。”

    马向江顿了顿,给刘振远倒了一碗茶水,然后又问道:“哎对了,表姐夫,山子这个本事,是不是跟你学的呢?”

    刘青山是个小孩子,要是懂得什么本事,别人肯定会首先怀疑是跟他的父亲学来的。

    刘振远呢,这时候虚荣心有些作祟了,看到儿子在一边跟刚子玩得很专心的样子,便有些恬不知耻得笑着说道:“这个钓鱼呢,其实我从小也挺喜欢的。”

    刘振远没有直接否定刚才马向江的疑问,给人的印象便就是承认了。

    刘青山听到父亲的话,有意无意得转过头来,而刘振远刚好也看向自己儿子,两个人视线相遇,刘振远赶忙转过头去看马向江。

    刘青山想笑,自己的父亲怎么还这么可爱呢,前世的时候可是没看出来的啊。

    “原来如此,哎对了,表姐夫,有件事我跟你说一下,就是你们家山子配的鱼饵,今天让我拿到南水库给卖了,还挺好卖的呢。”

    “是吗?卖了就卖了,反正面粉什么的也都是用你们家的。哎对了,你卖的多少钱一斤?”

    “十块钱一斤,都抢了。”

    扑哧一声,刘振远喝着茶叶给呛到了,不停地咳嗽。

    “怎么了表姐夫,你没事吧?”

    “不是,你说,就你们家面粉搅拌搅拌,就卖十块钱一斤?还让人抢了?”

    “啊,对啊,很好卖的。”

    刘振远眼珠子一转,笑着说道:“嘿,这玩意儿好,以后啥也别干了,就整天卖鱼饵,也能发大财啊。”

    刘青山笑了,马向江也笑了,知父莫如子,看样子刘青山是摸透了自己父亲的脾气呀,一切都在刘青山的预料当中,马向江不由得佩服起眼前这个八岁的小孩起来。

第37章 年三十() 
马上就要过年了,刘青山的鱼饵专卖店并没有正式的开张,而是进行了试营业。

    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民们能干的赚钱的事情并不多,有本事的做个小买卖,没本事的干个建筑,到砖厂干点力气活,一天赚个十块八块的,而且还不是天天有活。

    刘青山给大家铺了一条康庄大道,在水库里面钓鱼,然后到东区去卖,一天赚几十块钱,上百都不成问题。

    当然了,前提是需要买清泉岭刘家卖的鱼饵,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年底了,大家都没有事情干,亲戚直接相互串门,看望的多起了。而大家聚在一起,说着说着,便议论起大寨村南水库钓鱼的赚钱的事情。

    一传十,十传百,没有三两天的功夫,便在大寨乡传开了。原先大寨乡只有几十个喜欢钓鱼的人,转眼之间,就发动起来了二三百人开始钓鱼,大寨乡的各个水库,也都热闹起来。

    而且,整个大寨乡的钓鱼卖鱼形成了一条产业,这边有人专门钓鱼,然后另一边有人专门负责收鱼,收上来的鱼直接拉到东区去卖。鱼贩子一块钱一斤收,到东区之后以一块五到两块钱不等的价格销售。

    本来东区转盘路那边只有刘青山一家卖鱼的,没过两天,这里就有一排十来家卖鱼的。

    还有一个原因,让大寨乡鱼的销路一下子打开了。那就是新华厂的职工福利发的就是刘青山从南水库钓上来的鱼,而福利鱼发下去之后,新华厂的职工发现这些纯野生的鱼特别好吃,于是便四下里打听着哪里还能买到这种鱼。

    结果,打听到东区这边就有卖野生鱼的,便纷纷来买。

    新华厂职工的购买力在1991年的时候是非常强劲的,两千多职工,一天购买上五千斤也不在话下。而且,过年期间,许多前来卖鱼的都是各单位来买回去发福利的,购买量特别大。

    鱼贩子头天下午收鱼,第二天一上午的时间就把鱼卖光了。

    现在,东区这边一天就能卖两万多斤鱼,带来三万五千块钱以上的收入,而三百多个从业人员,每人平均能获得收入一百块钱。

    在1991年的时候,这种收入,绝对算得上发大财了。

    年三十前这几天,刘青山安排着父亲继续卖对联,而自己则带着母亲林士菊、小姨林士花、表叔马向江、未来同学父亲包海亮和未来小姨夫马军,在清泉岭村头路口的一个原先打麦场边上的公共小屋子里面,刘家的鱼饵专卖店开始了试营业运营。这打麦场是清泉岭村的公共场所,而那间靠路边的小房子也是村集体的,刘家要用,刘振远给村长送了两瓶好酒,村长立马就答应了。

    正式的开张得等到明年过完元宵节之后,而刘青山估摸着,不用自己特别去宣传,过年期间靠着大家走亲戚的时候宣传,明年春天,钓鱼的人肯定会更多起来。到时候,自家的鱼饵店的收入,肯定还会增加。

    腊月三十这天,刘家鱼饵店今年最后一天的营业时间,销售收入就是两千五百块钱。

    而鱼饵本身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刘青山最大的成本也就是雇员的工资成本了。

    在自己这些雇员里面,马向江的工资是一天五十、包海亮的工资带拖拉机五十、马军的工资带三轮车一天四十、林士花一天工资是三十,这样总算下来,刘青山一天的工资支出是一百七十块钱,一年的工资就是六万块钱。

    而根据之前刘青山的粗略调查推算,到明年的时候,自己的小小鱼饵店的销售收入能做到三十万以上。

    一年就净赚二十万多,这样的买卖,在当时已经算的上是非常不错的买卖了。

    不过刘青山毕竟只有八岁,他只能当个影子老板,公认的老板,目前来看只能是自己父亲了。

    到腊月三十这天晚上,刘青山让母亲给小姨林士花封了个两千块钱的红包,工资加亲戚面子,算是勉强过去了。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