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婚-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如舜顿觉头痛。
这件事婆婆妈早就提过,简简也确实有轻微的枕秃现象。她因为拿不准还专门去咨询了老妈。
老妈说,有的小孩子枕秃确实是因为缺钙,但很多小孩子只是因为睡觉出汗,又不断摩擦,把后脑勺那一圈头发给磨掉了而已。
老妈还特地提醒:小孩子千万不能乱补钙,钙补过头了,可能会使婴儿囟门过早闭合,影响脑部发育,形成小头畸形,还可能造成骨骼过早钙化闭合,使身高受到限制。所以,多晒太阳,按医嘱补补维生素d就行了,千万莫要乱来。
然而,她把这些话回给婆婆妈,辛母却相当不以为然,还上网去找证据来批驳。
以前婆婆妈不听道理,她头痛;现在辛母也学会讲道理,她更头痛了。
“妈,这件事我们讨论过的,连儿保医生也强调:钙不能乱补”
辛母见儿媳妇油盐不进,不由哼哼:“你就坚持你的犟脾气吧!等以后简简长成一个小矮子,走到哪儿都被人嘲笑,那才有你后悔的。”
这话堵得颜如舜别提有多憋闷了。
她是一力顶住了婆婆妈的指手画脚,但婆婆妈这意思就是以后简简有任何不好,都是她的责任了。
说实话,哪个当妈的听到这个不得惶惶不安啊。
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哪能不担心,哪能不着急。
况且,老妈也说有些孩子枕秃确实是因为缺钙,她也怕自己做出错误决定,误了简简一辈子呢。婆婆妈这话完全是插刀子呢。
回家以后,她整个提不起劲来,思绪在矛盾中挣扎不休,考虑着是不是应该抽一天时间去医院验一个血钙。
可是网上一查,发现又有人说婴儿抽血检验的微量元素值根本靠不住,因为哪怕血钙值正常,也不一定代表孩子不缺钙。
靠,这算什么事啊?!
有时候吧,医生还真像婆婆妈说的那样有点儿不靠谱。
干脆不去医院了,就补维d好了,还免得白扎一针,听老妈的了事。
刚这么想着,简简又在身边哼哼唧唧的翻来覆去,伸手一摸,脑门脖颈都是汗。
她顿时又犹豫起来:要是不去医院扎那一针,把简简的病情耽搁了,那可怎么办?
想来想去总是纠结。
这养孩子啊,父母做出的每一步决定,事无巨细,都关乎孩子的将来,实在是让人压力山大。
思想斗争了一夜,刚起床,辛母又讥讽了两句。
颜如舜的心情简直低到谷底去,好容易撑到简简上午小睡,打开电脑准备第五次修改,那感觉啧啧,简直生无可恋,恨不能眼睛一闭,啥都不管了。
万万没想到:在这最困顿的时候,鼓舞她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第148章 最为关键的一步到了()
简简是在午饭之前醒来的。
如同往常一样,颜如舜一边给她穿衣,一边跟她聊天。聊天的内容多是家里的人和事,有时候也会想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说给她听。
这次,她跟女儿唠叨辛微扬出差的事:“你爸爸昨天才回来,今天又要出差了。爸爸工作很辛苦的,对不对?”
然后,简简突然就开口了:“ba,ba,ba,ba”
在说出第一个“乖”字之后四个多月,简简终于重新说话了。
作为为娘的颜如舜再次涌出难以描述的欢欣鼓舞,四肢百骸、每一个毛孔里好像都在噗噗地吐着仙气。
她惊喜的大赞一声:“简简,你说话了呀!再说一遍,再说一遍!”
辛母辛父听到动静,忙赶着过来。
不巧,两人在门口撞了一下。
辛母乜斜着白了前夫一眼:“急什么急,安安以前又不是没有说过话。”顿了顿,又没好气的抱怨了一句,“费了那么多口水,使了一箩筐劲儿,还不是十个月大才说话,有什么好激动的。”
刚说完,简简又“ba,ba,ba,ba”地叫起来。
辛父“哟”了一声,笑眯眯地逗孙女:“也叫声爷爷来听听。”
辛母也眉开眼笑地凑上去:“哎哟,乖孙,第一句话就知道叫爸爸呀!”
这一点,颜如舜确实有点儿小小的嫉妒:老娘为你花那么多心血,结果你个小不点儿居然先叫你爸,你爸才陪你多少时间啊,哼!
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孩子,嫉妒一小下也就算了,心里主要还是高兴的。
她弯下腰来,捧着简简萌萌哒的小脸蛋,一个劲地哄:“简简,叫妈——妈——,来,跟我说:妈——妈——”
辛母也喊:“叫奶奶,叫奶奶”
人人开心不已,小小的屋子里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就连辛微扬,本来准备直接从学校出发去机场的,听说女儿叫了爸爸,也特地挤出时间赶回家来,想听简简喊自己一声。
结果,简简偏偏又不喊了,等着乌溜乌溜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注视着爸爸,就是不说话。
颜如舜和辛母使出浑身解数,又是哄又是逗,好容易,简简才终于又开尊口,叫了几声“ba,ba,ba,ba”
这嫩生生的娇音对于辛微扬是相当新奇的体验,像是心头被女儿那只肉乎乎的小爪子轻轻挠了又挠似的,酥酥麻麻痒痒的,一下子化成一汪温泉,软得捞都捞不起来,那感觉一辈子也难忘。
他乐得直接把女儿高高抱起,然后在脸上大大的啵了一口:“简简你等着,爸爸回来继续给你洗澡。”
那种浑身是劲的样子绝对非以前可比。
也许从这一刻开始,他才真正有了当父亲的骄傲感。
而对于颜如舜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欣慰的,就像辛勤的园丁看到自己精心养护的花儿结出第一朵花骨朵一样。
此前积累的所有负面情绪霎时一扫而空。
她开始觉得纵然简简成长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且任何问题所带来的烦心也比不过成就感所带来的满足。
简简下午午睡,她重新打开电脑,整个人战斗值爆棚。
改五遍?不存在的,她还可以再改五百遍!
也不知是不是心情舒展就文思泉涌的缘故,这一次改了之后,她觉得开篇完全表现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再没有之前两本文的罗嗦和抓不住重点的缺点。于是,当即配上大纲,然后一起发给编辑过目。
按照惯例,编辑基本要三四个工作日后才会回复。但这一次颜如舜的运气非常好,晚上下班时间以前,编辑就给了回复,认为这个开篇和构架都不错,可以考虑给千字20的保底分成。
这就意味着,这本新文不管是卖得好还是不好,都将从第一个字开始计算稿费,只要她每天保持10000字的更新量,一个月稿费妥妥的超过6000块。而且,如果日后这本书销售成绩足够好,超出了保底的稿费之外,她还可以另外再得分成的钱。
虽然6000块钱也算不上多大一笔钱,但是这对颜如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至少,这个数目已经足以养活自己,她再也不是白白伸手要钱的人了。
第二天,颜如舜直接抱着简简回了爷爷家,除了看望看望爷爷之外,也让老爸老妈好好高兴了一回。
颜老爷子虽然伤了腿不能随意动弹,但是精神矍铄,乐呵呵的逗了逗外曾孙女,然后兴致勃勃地开始打麻将。一个下午,把小辈们杀得片甲不留、哀号四野,当真是老当益壮,越活越成精了。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她也开始重拾教养女儿的信心。
医院暂时就不去了,儿保才做不久,医生还说简简的身高体重指标都在同龄人的中上水平,用不着太着急。先把维生素d补上,过段时间看看再说。
先前买的绘本简简差不多每本都看了有八百遍了,应该给她换一批书了。
这一次,她入手了很多故事性比较强的绘本,其中有像猜猜我有多爱你那种温馨融洽的,有像床底下的小怪兽那样出乎意料的,有像不一样的卡梅拉那样冒险激情的,也有像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那样应景的——刚好简简的小牙冒出尖尖角来,可以开始给她刷牙了,看看这个绘本挺好的。
很多绘本都标明是3…6岁的小孩子看的,不过没关系,反正都是当妈的讲,颜如舜现在正是血槽值爆表的时候呢,有的是精力慢慢讲。
等到一大箱书送到家里的时候,辛母忍不住又叨叨:“简简这还没到一岁呢,你真的是太心急了,就是要考博士也没你这么夸张的。这些书多少钱啊?”
这一次,颜如舜再没有憋屈感,而是昂头挺胸,眯眯笑着,态度很好的回答:“也就六百多块钱而已。妈,没事的,我下个月可以领6000的稿费,这点儿书还是买得起的。”
辛母霎时语塞。
颜如舜心情爆好,哼着歌的走了。
自打重新开口以后,简简进步飞快。
最开始还只能一个音一个音的喊,不过几天就能连起来喊两个音,喊爸爸喊妈妈喊爷爷,可把辛父喜得眉毛胡子往上翘。辛母颇不平,明明自己在孙女面前晃得多的多,怎么这小不点儿反而把爷爷记得清楚,却喊不出个“奶奶”呢?
“你个小吃货!”她很不甘心地戳了戳简简的小脸蛋。
简简清晰地蹦出一个字:“不!”
全家人又是一阵狂欢。
颜如舜心头踏实了不少,因为老妈和婆婆妈平常都说家乡话,她之前挺担心简简说话有口音,现在听起来,她口齿清晰准确,偶有含糊不清的,很快也就调整过来。
可见以前的绘本没白讲,她使的力气都在简简的小脑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了。
长大十一个月时,简简能说的字眼越来越多,最喜欢说吃说不说好说玩。不过还是有时候会忘记说话,习惯性地用动作来表示——比如:想抢好吃的东西时。
颜如舜就留意引导,比如每次总是把她在餐椅上固定好以后,才把饭菜端出来,并且有意放得远远的。
她要是心急地探着身子想抓碗,她就装作不明白她的意思,故意指着碗问:“简简想吃什么呢?茄子吗(指着茄子),猪肉(指着猪肉)吗,还是白菜(指着白菜)?”
这时候,简简吃的辅食已经不需要打得太细,辛父便把所有的肉菜都切碎,全家人一起吃肉沫菜末什么的,所以碗里不再是一堆糊,已经分辨得出菜式形状了。
简简很积极地向着肉沫伸出小胖胳膊。
颜如舜继续装傻的问:“哦,你想吃茄子啊?”
简简特别着急,再往肉沫碗够去。
颜如舜又指着白菜问:“你想吃白菜吗?”
到最后了,才恍然大悟:“原来你想吃肉啊!”然后给她挑点儿肉沫。
辛母看着孙女被戏耍一通,老大不高兴:“好好的逗人家做什么?安安想吃就给她呗!”
颜如舜很有信心的笑:“妈,不急的,她晚吃两分钟又饿不着。这样训练对她有好处。”
辛母瞪她:“就你心狠。”
但是不出几天,颜如舜的训练就有成效了。
这天刚好是周末,颜父颜母也回来看望外孙女。
一家人围成一桌,热热闹闹的吃饭。
当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南瓜时,简简第n次伸长了胳膊探长了脖子,却听得自家当妈有一次慢条斯理地跟她玩花样,实在忍无可忍,大急地喊了一声:“南瓜!”
为这两个字,全家雀跃了半个小时。
辛父笑呵呵地赞:“舜舜你果然有点儿办法啊。”
辛微扬也端起汤碗敬了老婆一碗:“老婆你是大功臣!”
只有辛母干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简简满一岁了,她筷子已经用的很熟,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多,通常都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意思。
而且,由于颜如舜讲了很多绘本的缘故,她的用词非常地书面化,会对着一汪湖水饱含深情地赞叹:“好美啊,大海!”
那动情的语气和颜如舜讲绘本的时候一模一样。
虽然把大湖错认作大海,令人有点儿哭笑不得,但是颜如舜还是满心地感动。
其实讲绘本的时候,她只是觉得人生一世有很多东西不可能亲身体验,绘本所描绘的不同世界和不同生活相当于给孩子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她在现实生活环境之外能够多一些见识和想象。
但是现在看来,这些绘本为孩子开拓的不仅是见识,还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悦、悲伤、忧郁、愤怒、纠结等等,这些是生活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一一经历的。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场景会在无意间深深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但是孩子能感受到其中的情绪是确定无疑的。
简简会在看到怪兽慢慢出现的时候害怕的缩进她的怀里,也会在小男孩找不到家伤心大哭的时候呜呜的流泪,更会在调皮孩子捣乱反而把自己给坑了的时候抱着她哈哈大笑。
和孩子一起品味这些人世间的悲欢苦乐,共同欢笑流泪,真的是特别特别美好的体验。
母女间的亲情就是在这样美好的时光中渐渐深厚,渐渐压实,最终构建成孩子一辈子的心灵港湾。
所以,哪怕现在的绘本变长了,字变多了,而简简依然要求反复阅读,导致她嗓子难以为继,但她依然能坚持就坚持。实在不能坚持,就请婆婆妈或者老妈帮忙。
三个当妈的,其中两个还一个戴着近视眼镜,一个戴着老花镜,轮流替换上场,一天下来,基本上三人再也不想多说一个字了。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痛苦又最甜蜜的折磨。
尽管知道这工作量对于两妈而言已经负担较重,但颜如舜还是硬着头皮提要求:因为眼下正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绘本怎么讲可直接关乎简简下一步的能力发展呢。
最为关键的一步到了!
第149章 识字还是阅读?()
“什么?还要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辛母拿着媳妇儿奉上的水杯,捏着自己的喉咙,咳了两声,“读了不就完了吗?怎么还要这么麻烦?”
婆婆妈平时虽然总不靠谱,但这件事是给力的。
颜如舜伏低做小的解释:“指读很重要,在我们语速比较慢,同时手指又跟着走的情况下,孩子可以慢慢学会识字的。”
“真的?”婆婆妈很有些怀疑。
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只有那些脑袋瓜不太灵光的孩子才总是用手指着读。这样做不会让简简养成指读的习惯吧?
颜如舜赔着笑说:“是真的,别人早有验证过的。妈您想,一本绘本就那么多字,我们得反反复复给孩子读多少遍啊,再怎么都学会了。”
“那得读多久啊?”颜母也问。
这种办法对老一辈的来说是闻所未闻,他们半信半疑实属正常。
“可能有两三年吧。”
两妈同时露出“饶了我吧”的表情来,颜如舜忙加上一句,“可是您们想想啊,两三年后,简简才三四岁,她就会自己认字自己读书了,那多厉害啊!”
辛母忍不住又咳了两声,皱着眉头:“要不我们弄得简单一点吧,就给安安看字卡认字不是一样吗?其他孩子都这样的。”
颜如舜举双手连摆:“不不不,千万别这样。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阅读,不仅仅是识字。认得字卡上的字不代表就会阅读,这样很致命的。”
颜母觉得不可思议:“哪至于啊。每个字都会认了,还怕不会阅读吗?”
“真不行!”颜如舜也狠狠的咳了一通,再喝了口水,再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您们想想,中国学生学英语背单词背得够多吧?可是真正能够流利阅读的有几个呢——往往不是那些单词不认识,而是连着一起读就觉得很困难。所以说,有阅读能力,识字是必然的,但是有识字能力,阅读却不是必然的。所有的字都要放在语境中,才真正有意义。”
辛母和颜母听得面面相觑。
有心想不做吧,颜如舜说得又有点儿道理。
捋起袖子干吧,未来这两三年好像又有点儿难熬。
最终,还是颜母先为女儿打call:“也行吧。不是有人说过一句话吗,聪明人都在用笨办法,愚蠢的人才总在找捷径。这些打基础的事,往往是偷不得懒的,像我当年学医的时候,那真的是什么聪明都没用,只有日背夜背,直到倒背如流为止”
既然已经有两个举手表决了,第三个人也只好从了。
三个女人一遍又一遍的读同一本绘本,人人都止不住读得直打哈欠——就算那本书写得再好看,画得再优美,一天之内读个二十遍,第二天再继续读个二十遍,估计正常的成年人都要崩溃。
要不是看到简简着迷而满足的小脸蛋,估计三个女人没一个能坚持下来。
有鉴于此,颜如舜就把后续的要求忍了,吞进肚子里去了,没有对语气啊、表情啊、戏剧表演张力啊提更多的要求了。
就是她自己也做不到每一回都能读得唱作俱佳,往往五六遍之后整个人就蔫了,完成任务了事。
有些事情啊,实在不能提太高的要求。
不过,她在另外一些方面开始特别注意起来,那就是——用词的准确性。
起因是有一次,她给简简解释怎么用面包机做面包,为图省事说:“我们先倒这个,再倒那个,盐放这边,糖放那边,最后加面粉,再加点儿这个,按启动按钮,就可以等着面包烤好啦!”
然后,从那以后,简简要什么东西,也指着说:“我要那个!”或者,“我要这个!”
颜如舜一听没对,赶紧问:“你要哪个?说清楚。”
简简就支支吾吾的,半天不说。
她立刻意识到自己平时省事省惯了,省出毛病来了。
简简刚刚开始学习语言,她怎么教,简简就怎么理解。她含糊其辞地用“这个”、“那个”代替所有的东西,最后简简就也会偷懒地认为,“这个”和“那个”是万精油,其他不学都可以,只要会这两个词就行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她必须得学老学究抠字眼了。
除了“这个”、“那个”之外,动词也一定得用准确了,比如:
“我来读一读你的书呢。”
“我们从门缝里窥视一下,看奶奶在做什么好不好?”
“快,盯住那只小狗,别让它溜掉了。”
“来,我们来做脖子操:抬起头仰望天空,低下头俯视大地。”
不得不庆幸,当年她读的是中文系,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应付得了娃的这些事呢。
同一时间,简简又开始学走路了。
这个年龄才开始走路,相比同龄人算是晚的,而且她的腿实际上还没法真正支撑自己,只能勉强能扶着墙站一站罢了。
可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天然的充满了探索和好奇精神,站起来能够让她的视线更加广阔,所以她再也不愿意跟一条菜青虫,成天趴在地上扭啊扭的,一有时间就嚷着要站起来。
颜如舜本来想鼓励她自己努力,等她胳膊腿上的小肌肉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站起来。
可是架不住有辛母甚至老妈在旁边儿,只要简简一哭,不,还不是哭,就是嚎一嚎,两位老人家就心疼不已地拥上来:“哎哟,简简乖,要怎么呢?”
简简就说:“站起来。”
两老马上争先恐后:“好好好,奶奶(阿婆)扶着你站起来啊。”
当初本来教简简喊“外婆”,可不知道怎么的,教来教去只会喊一个“婆”字,所以改成教喊“婆婆”,结果喊着喊着简简自己喊成了“阿婆”。
大家将错就错,外婆就变成了阿婆,外公也跟着变成了阿爷。
不管怎么说吧,老人家对于孩子的请求是异常踊跃。
颜如舜背着女儿劝她们:“我们尽量别帮她,让她自己多练习,自己想办法站起来,对她好处更多。”
颜母眼珠子鼓得凸起:“什么话呀,人家想快点儿站起来,这是好事,你难道希望人家一辈子在地上爬吗?”
辛母跟着把眼睛一瞪:“你不就是嫌辛苦吗?我来就是了,你别管。”
两个亲家母联起手来,颜如舜还真不是对手。
而且,这回就算给辛微扬告状也没办法了。辛微扬这个女婿一想起头次去丈母娘家的情景,就没法在岳母面前挺起腰杆来。
颜如舜气了两天,又自己想开了:世间本身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哪能事事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呢?
两妈愿意扶着简简站,那就让她们扶吧。
几千年来这样做的人肯定不会少,那人人不也过来了吗?
这样心平气和了没两天,她发现这件事绕了一圈,兜回到她头上来了。
辛母叫嚣得厉害,但是坚持了两天,老腰就扭伤了。
颜如舜一接手,试了两分钟,也觉得撑不住——保持弯腰驼背的姿势真的是一种古老的技能,别说辛母那老腰受不住,她这年轻的腰也遭不住。恐怕只有习惯了弓着身子在田里插秧的农民伯伯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