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婚-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边散步,一边就给女儿讲幼儿园的趣事,有些是她自己经历的,有些是某度上搜出来的,简简笑得前仰后合,老早就盼着去幼儿园。
终于到上幼儿园的日子,一群小屁孩抱着妈妈不肯放开,哭得稀里哗啦的。简简在其中左看看右看看,不仅不伤心,还懵懵懂懂的问:“你为什么要哭啊?你为什么不放妈妈走呢?幼儿园里除了老师,其他大人是不能留下来的。”
好些家长都因此注意到这个小丫头,纷纷说:“哟,这个小朋友真会说话,跟小大人一样。”
听得辛母心里一阵得意,嘴上却谦虚:“她就是平时喜欢自己读书,所以说话比较老成。”
于是,大家又讨教起孩子读书的问题,把辛母得意得嘴都合不拢。
颜如舜和颜母在后边儿交换眼色,均面露无奈。
第一天放学,简简又蹦又跳地扑进颜如舜的怀里,然后欢快的说起幼儿园的事情:
什么自己一天都没有哭,有好几个小朋友一会儿又哭一会儿又哭;什么老师大大的表扬了她,说她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应该发小红花;什么幼儿园的午餐和晚餐超级好吃,她天天都要到幼儿园来吃饭;什么她交了几个好朋友,但是好朋友把她的玩具抢走了
一路叽叽喳喳没有片刻安宁。
颜如舜笑容满面的听着,时不时说声“哦,是这样吗”或者“然后呢”,简简就会兴致勃勃地继续说下去。
到后面,也不知道是不是说无可说,就开始编故事,她讲得十分之玄幻,说幼儿园里有一个巨大的游泳池,所有的小朋友都在里面游啊游,游到空中还在游啊游。有小朋友游得太远了,还不肯回来,老师就很生气,把鞋子拖下来扔他
颜如舜唯有呵呵:好吧,她是不是应该考虑培养简简去写另一篇爱丽丝漫游奇境?
不过,女儿说的话到底能信不能信啊?
d大的附属幼儿园难道会是一所虐童幼儿园?就算老师真有恶习,但第一天就暴露本性,是不是太蠢了些?
这种事自然不好直接问老师,哪怕语气委婉,只怕也要引得老师多想。
幸而,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们建了个群。她在里面打听情况,把几个家长透露的孩子的话对了一对,发现简简压根就是胡说八道,这才放下心来。
不管怎么说,简简能够顺利平稳地度过入园的日子,实在是很令人庆幸的事情。
好几个家长在群里讨教如何哄着孩子心甘情愿去幼儿园,为此大伤脑筋,颜如舜稳坐钓鱼台,莫名欣慰:至少,辛苦的这三年没有白费。
现在的简简活泼大方,性情开朗,肯讲道理,好奇心强,怎么看也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小萝莉。
人家说三岁看大。
她交出的第一阶段成绩单应该还算过得去吧。
以后,简简必然会越来越喜欢和小朋友们相处。到时候,她上学以后,她就好好码字挣钱,等她放学以后,她再安安心心陪她读书做游戏。等她睡着,她就去跟辛微扬挤在一个被窝里说说知心话,做做那啥的事。
这小日子简直越来越圆满了。
她想得美滋滋的,岂料,人算不如天算。
入学的第一个月,简简就感冒发烧了一次。
这一生病,顿时就人仰马翻。
简简生病难受,成天呼唤要妈妈抱着,颜如舜所有的安排全被打乱,白天黑夜的照顾她,一点儿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等到女儿病好,她变得眼青面黑,两颊深陷,活像个大…烟鬼一样,心里谢天谢地的庆幸,小家伙总算又蹦蹦跳跳的去幼儿园了,她也能歇口气。
到第二个月,简简病了两次。一次在家歇了四天,一次在家歇了五天;
第三个月更让人吐血,因为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幼儿园直接让人在家休息半个月。
颜如舜忍无可忍,拍桌子说:“干脆不去读幼儿园了!”
辛微扬吓一跳:“为什么?”
“现在上两天学就病三天,不仅大人受煎熬,简简也受折磨。你看看她一下子瘦了多少!”
“不是说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病个几回吗?”
“要是病得越来越少,那我就忍了。可眼下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我们难道就任由简简这么病下去吗?”颜如舜心疼地抱着女儿抱怨,“本来该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全用来抵御病菌,这人还能长好吗?还不如留在家里,至少是健健康康的。”
辛微扬想想也是,这好几次的连夜开车送去医院,他也不容易。
虽说城里人没有不读幼儿园的,但是他小时候只在幼儿园呆了几天,觉得没意思,就退学回家了,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再说,颜如舜又不是不能自己教女儿,简简在幼儿园也没见学到更多的东西。回家里来,继续跟着颜如舜学好了,那进度肯定比在幼儿园还快上数倍呢。
因为留在家里就需要恢复以往的时间表,辛微扬两人就必须与双方父母商量。
而小两口这个想法一抛出来,就像油锅里倒了一碗水似的,立马炸开了锅。
“什么,不上幼儿园?”两个妈异口同声,“你们疯啦?”
不就是留在家里不上幼儿园吗,怎么就至于疯了?
小两口都觉得两位妈小题大作,把自己的理由解释了一遍。
然而,两位爸也不同意:“简简现在不小了,她需要跟同龄人交往,不然关在家里一个人闭门造车,一点儿交际能力都没有,跟社会完全脱节,以后怎么生存?”
这确实是在家上学的家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但是,这一点,颜如舜从接触在家上学开始就在琢磨了。自从简简生病以后,在家上学的念头开始切实的浮现在她脑子里,到如今也是好几个月了,她自然不是全无准备。
“简简留在家里,并不代表她就没有交际了。我已经在她的幼儿园班级群里组建了好几个活动小组,现在每周都定期活动,她不会孤独寂寞的。”
她一边说,一边把手机里拍的照片给众人看。
一群孩子或一起读书,或一起在户外游戏,或一起画画,看起来颇有意趣,每个孩子脸上都漾满了笑容。
四位老人家看得仔细,颜如舜心里隐隐发虚。
活动小组是真的有,不过人数两只手就数的过来,到目前为止也只组织了这么三次活动,说服力实在不太够。
不过,看照片的人也没有在意这一点。
他们质疑的是另外的问题:“这些活动只能在周末组织吧?那能组织一次到两次就顶天了吧?难道简简一个星期就等着这么一两次活动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
颜如舜回应:“当然不是,她现在也上兴趣班啊,音乐课、舞蹈课和体操班也有和小朋友一起学习。音乐课一周一次,舞蹈课一周两次,体操班一周一次,再加上周末我们自己组织的活动,一周也有六次了。基本上还是达到了每天一次的频率。”
辛微扬也说:“现在简简总生病回家,也等于切断了跟小朋友的联系,算起来连一天一次的频率都没有,还受了一大通罪,我看不如留在家里,偶尔她想去幼儿园玩一玩再去玩一玩就是。”
口气里把幼儿园当成了一个大型游乐园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他这样的天才,幼儿园不也就那么一回事吗?
辛母听得冷笑:“你当年回家,那是因为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但是你们自己也说了,安安就是个智力正常的普通孩子。你们非让她回家来呆着,那万一没教好,影响的可就是安安一辈子!你们负得起那个责任吗?”
这句质问相当有力。
就算是父母也未必能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
辛微扬心中没有章程,面对母亲犀利的眼神,顿时头皮一麻,只能求救般的看向颜如舜。
第175章 关键问题和致命问题REenS。()
这个问题,其实颜如舜是反复诘问过自己很长时间的。
她在教育界的经历不算长,但是比较丰富,可以说观察到社会的一个纵剖面,也算是见多识广,小有心得。
正常入学的孩子不用多说,而敢于另辟蹊径的少数派或多或少都有这么一些特点:
一是对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的。这种想法不仅仅是一般人对体制内教育的失望和批判,他们的心里还有一套自认为更有前途、更有希望的方式方法,比如学堂教育、在家上学,或者是在艺体或其他专业有明确晋升发展路线的等等。
二是家庭有让孩子去尝试的底气。最典型的就是二代家庭,比如:富二代不怕实验失败,反正他们有的是备用方案,大不了请私教在家突击教学,最后去国外镀金;比如:艺二代大多也不怕,因为行业内的人脉资源摆在那里,只要孩子不是个蠢的,从小浸染之下,混口饭吃简直不要太容易。如果新的路子走得通就走,走不通就走父母铺好的路子,所以心头半点不忙慌。
当然也有人并没有这么强大的底气,但是对自己怀有强大的自信心,有那个勇气带着孩子去闯一闯教育界的剑门关。
她也思考过自己的情况:想法自己是有的。家庭底气勉强也算有,但是情形相对尴尬——就他们家的家庭资产而言,肯定算不得富二代。而科二代绝对是所有二代中难度等级最高的一个,其他任何二代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坐享或接管父辈的人脉资源,但是科二代却不行,因为搞科研没法单凭人脉资源吃饭,首先自身得竖得起来,否则后面的“0”再多,也是一个词:滚蛋!
所以,越是了解,她就越是谨慎。
“在家上学”的优势很明显,她也算在一定程度上践行过在家上学,简简在这个年龄能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算是一个标志性的成绩。
但是,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因为早期的领跑就自鸣得意。
她在“在家上学”群潜伏学习了三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家庭。
有半途出来在家上学,结果发现效果不好又回到学校的;有一开始就想清楚要怎么做,坚持得也很好,顺顺当当一直走到今天的;有做得磕磕绊绊,但是自觉比学校效果好的;有计划好哪个阶段在家上学,哪个阶段回到学校参与中考或者高考的;也有一头扎进来,发现情况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不断调整不断更改计划,不知道能不能走出一条路子的
总之,群里氛围开明,大家经常畅所欲言,互相学习,也有时候争论得头破血流颇有些蔡元培时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味道。
在这些日常讨论中,颜如舜大概了解了每个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走上这条小路,目标是什么,准备怎么走,走到哪个环节了,效果如何等等。
而纵观人来人去,最终每个人都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家长要百分百为孩子的教育负责,而你负得起吗?
再往深了问:万一失败了,你能不能承受得起后果?
大部分家庭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进入学校,让老师承担大部分教育责任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另辟蹊径的学生都是二代出身的原因。
颜如舜其实也无法信心百倍的对以上问题做出肯定的答复。
但是,她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简简现在年龄还小。
按照体制内教育,正常的启蒙年龄是6…7岁,而简简才3岁多一点呢。在小学之前,她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来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
成当然好,败亦不怕。
因此,她才有十足十的底气站在双方父母面前,跟他们争取这一次机会:“首先,我要说,幼儿园不是从来就有的!
“从1816年英国空想主义教育家欧文创办第一所‘新兰纳克幼儿学校’开始,到现在也不过才200年多一点而已。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里,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接受过幼儿园的教育,完全是在家庭教育中奠定基础,最后成功走向社会的。所以,上不上幼儿园其实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这个开场白的效果很好,全家人都安静下来,凝眉静听。
有一瞬间,颜如舜几乎以为自己又回到了h通信,进行着日常的ppt工作汇报。
尽管已经是三年之前的事情了,但那个自信从容的职业女性似乎并没有从她的身上走开。
她忽然很庆幸,即使全职以后,自己也没有失去人生目标,没有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依然保有着那股挺拔的精气神。
一时间,她信心倍增,背脊挺得更直了,气场也更足了:“我们再来分析幼儿园在现代社会的功能:第一是托儿,为父母上班免去后顾之忧,所以在我小时候,很多幼儿园叫做托儿所;第二是让孩子培养一个社会起码标准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为正式入学做准备;第三是多多少少学一点基础常识和知识,有很好,没有也无所谓。
“所以,客观的说,幼儿园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连起码标准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教育都无法完成的家庭来说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我们家却未必。”
手机震动了几次,辛微扬打开看了看,不动声色地挂断,继续用欣赏的眼神看着自家老婆。
颜如舜注意到他的动作,顿了顿,才继续说:“我的工作时间自由,我们家的经济基础足够,我在学前教育这一方面也具备平均标准以上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所以我们应该从更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幼儿园是不是能满足我们八成以上的需求?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幼儿园提供的只是一个60分水准的学前教育,而我们要求的其实是80…90分水准的教育。而这个要求,一年一万块的幼儿园达不到,一年五万块的幼儿园也达不到,据我所知,一年十万块钱以下的幼儿园都达不到。”
辛微扬的手机再次震动,他依然没理会。
颜如舜知道他是为了不打断自己,以免减弱了说服效果,不由加快了语速:“十万以上的,我没见过,所以不知道——但是,这么多年对早期教育的研究表明,不管多么昂贵的早期教育,都抵不过父母的陪伴。更不用说,我还专门针对简简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制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所以,请问: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在家教育的效果会比不过幼儿园的及格水准的教育效果?”
两爸两妈面面相觑,有些说不出话来。
颜如舜趁机强势总结:“我本人对于在家教育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也不是纸上谈兵,过去三年里我的努力应该说还是有效果的。退一万步说,即便最后效果达不到理想预期,我想怎么也比幼儿园教育出来的效果要来得好,不是吗?”
没人回答,只有辛微扬的手机震动。
这回,辛母总算注意到了:“你有事就忙你的呗,这边我们随便说说就算了。”
这种事怎么可以随便?
他们现在可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为简简做着重要的人生选择呢。
辛微扬摆手说:“没什么重要的事,一会儿我再回。”
说罢,又扬声表态:“我很同意舜舜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来说,见识是很重要的,生活积累也是重要的,这些未必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但是对整个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当舜舜带着简简在科技馆、画展、音乐会中体验时,当她带着简简在四季的旅途中漫步时,简简感受到的那些诗和远方的东西会充实她的生命。我认为这比幼儿园里的生活要更有意义。”
四位老人家交换着眼神,似乎在怂恿彼此出头。
最终,颜父出声了:“现阶段你可以自己在家给简简当老师,但是往后走呢?现在小学生的数学题目都能难倒大学教授,你有什么自信认为自己可以一直辅导下去?”
作为老一辈,潜意识里是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而对于女儿这个想吃螃蟹的理科瞎,他可没什么信心。
“我并没有说要自己一直辅导,也没有那个必要。因为以后,我会教她用自学的方式继续学习。”颜如舜回答的毫不犹豫,“而我们目前讨论的只是学前教育这段时间。目前,中国也只有大约50%的孩子入读幼儿园,幼儿园也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小学之前,简简未尝不可以试一试——我肯定不会强逼她,所以结果至少不会有什么不好。如此,我们有什么赌不起的呢?”
顿了顿,她又补充:“至于小学之后,会不会继续在家,要看这三年简简的学习效果。我个人偏向一半时间在校,一半时间在家。当然,即使继续在家,她的老师也不会是我了,而是互联网的网校网课。”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不济,还有她爸这个老师在呢。”
说到这里,小两口眼神交错,同时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
问题已经说得这么透彻,老人家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了吧?
然而,这一次甚少开口的颜母却咄咄逼人的抛出一个致命的问题:“你就准备把后半辈子都耗在简简身上了?你就完全不准备找点儿事业来做了?”
第176章 双喜临门ReenS。()
颜如舜的工作和收入一直就是老妈的心病,以前老妈还遮遮掩掩,避免在婆婆妈面前谈起,尽量给女儿保留几分颜面。
这回听这个“在家上学”的意思,女儿不知道要在家呆多少年才能脱手,顿时急了,干脆把这个问题当众捅出来。
其实,倒不是她不给女儿留面子。
拖了这么些年,颜母对女儿也有点儿死心。眼看年纪越来越大,要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好在这么些年,女婿一直踏踏实实的守着女儿过日子,让她的焦虑也减轻不少。
但是,辛微扬不说话,不代表辛母就不会嫌弃。
所以,她今天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当着亲家母的面亮出来。不管最后,是辛母强过了女儿,还是女儿强过了辛母,那都是婆婆妈参与了、表了态的。以后,女儿若真的长年累月呆在家里,那当婆婆妈的也没理由再说三道四了。
然而,颜如舜这一时还没有想通老妈肚子里的弯弯绕。
她当即争道:“我怎么没有事业?我以前做多做少都是给老板做的,那叫工作,现在码字写文,写多写少都是我自己的,这才叫事业好吗?只要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总有一天会发达的。”
颜母简直要被气笑:“也不知道你哪儿来的迷之自信。这么多人码字写文,也没见有几个发达了的。你怎么就能确定,自己可以成为金字塔尖上的那一小拨人中的一个?我还担心你哪天写着写着就江郎才尽写不出来了,连每个月几千块钱都赚不到,那时候怎么办?”
刚好在这个点上,辛微扬的手机再一次震动起来,所有视线都被吸引过去。
争论顿了一秒。
颜如舜催他:“赶紧把电话接了吧,万一人家找你有要紧事呢。”
辛微扬只得避到一边去接电话。
辛母不急不慌的给颜母帮腔:“是啊,舜舜,你妈是为你好。这些事,你年轻的时候可能不觉得是个问题,老了就知道锅儿是铁打的道理。你今年也不小了,不能总是无所事事的对不对,是得好好考虑考虑啦。”
颜如舜答:“首先,如果我真的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到时候我再出去找工作也不急,其他的不说,销售工作不论学历年龄,只管业绩,我怎么都可以试一试。”
做销售?颜母一听就觉得掉价,刚要开口,就被女儿抢话:“其次,我觉得我别的没有,但是对生活的好奇心一直没有少过,现在我就有十七八个点子可以开文,只是暂时写不过来而已。所以,写不出来是不大可能的。最后,我要说,我的书可能要出版了。”
颜母先被辛母的话刺到,本来还垮着脸,准备说几句重话。
结果最后一句话却令得她由忧转喜,一下子跳起来:“真的啊?”那由衷的欢喜劲跟简简听到要去游乐场一个样。
颜如舜微有感怀,重重点头:“真的。”
“那你怎么不早说?”
“因为出版社的编辑才刚给我留了言,还没有落实呢。我本来准备等到一切落实了再告诉您们的。”
辛母也一改先前的奚落,十分热切的问:“能拿多少钱啊?”
“周一才能联系到编辑,到时候再说吧。”颜如舜答得有点儿心虚。
说起来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她在网站写的虽然订阅成绩一直在稳步上升,但因为照顾孩子的缘故,更新量上不去,始终没有进入月入过万的层次。所以,人气啊影响力啊一直达不到她想要的程度。
倒是记录育儿心得的博客写了这么三年,积累了不少粉丝,引起了出版社的注意,留言要给她出版。
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然而,据梅白说,现在出版也赚不了多少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