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妻妾一家欢-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建安不肯罢休,重重顶了一下,听见纯歌啊了一声,就得意洋洋道:“喊我一声。”

    纯歌被他捉弄的没法子,只好偏着头低低喊了一声国公爷。

    声音甜糯如蜜,跟银丝一样滑过李建安心上,让他浑身都颤抖起来,可却并不觉得满意。

    就又把纯歌头扭回来,额上的汗一滴滴落在纯歌如火面庞上,低低诱哄道:“纯歌,喊我的名字。”

    这声音浑厚低沉,带着不经意的暗哑。

    纯歌被蛊惑住,就挣开流光潋滟的眸子,定定望着李建安,喃喃道:“李建安,是你呢。”

    李建安欢喜无边,简直不知道该怎样疼她才好,就抱着纯歌又用力挤进去,鹰一样攫住纯歌满是甜意的唇,“纯歌,是我,当然是我。”

    两给人慢慢重叠成一个,分不出你我。

    守在屋子外面的翡翠红玉连带着几个丫鬟,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声音,都不禁满面羞红。

    童妈妈心里欢喜,嘴上还教训道:“好了好了,你们去吩咐小厨房那边,把菜都热着,等国公爷和夫人歇息好了再端上来。”

    几个丫鬟都没有出嫁,恨不能早早离开,听了童妈妈的话,都小跑着走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商量() 
等用过饭,茗儿来找人,说是李建浩等在静思斋里头,有要紧事商量。

    李建安去了静思斋,纯歌一面准备着三房进京来的事情,一面还惦记着家里请女红师傅的事情。

    就问童妈妈,“给姑娘们请女红师傅的事情如何了?”

    童妈妈皱着眉,“从针线房选了好几个手艺好的,四夫人五夫人都看不上。后头王管事就打听了京城里几家有名气的绣坊,四夫人还是觉得不好,就这么一直耽搁下来,都好些天了。”

    纯歌听着眼光一闪,没接话。

    童妈妈就试探道:“夫人,我瞧四夫人五夫人那意思,是瞧上了金绣阁的人,想让您出面帮忙请一个回来。”

    纯歌就揉了揉眉心。

    给家里姑娘们请女红师傅的事情,自己一直放在心上。

    原本是自己一直带在身边教导,以前忙起来,就会叫琥珀教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毕竟琥珀和翡翠也是跟着自己学过的。

    后来琥珀出了事,就换了翡翠去。

    然后自己越来越忙,也没有心情都管了。四夫人和五夫人就提出来要自己帮忙挑一个女红师傅。

    这个时候女孩子在外的名声,能不能说的一个好婆家,除了家世背景,就是要看女红手艺和管家的本事。

    管家本领自然不该自己操心,但女红手艺,自己出身金绣阁,要是都不教导好李家姑娘,可就说不过去了。

    就连太夫人也有意无意说过几次。

    要是空闲,本来自己也愿意亲自指点,偏偏有了身子,李建安根本不愿意再让几个孩子过来。

    再者也实在是没空。

    自己没空,四夫人和五夫人就想要金绣阁的人。

    可惜金绣阁是师傅老人家的。

    纯歌就叹气道:“我也不是不知道她们的打算。要是能请得动金绣阁的师傅,我哪会不愿意伸手。但你也知道师傅的脾性,要是我写了信过去给她,她就算是不推拒我,派了人过来,多半也是找一些分线挑染的师傅过来,指不定还没有家里针线房的姑姑们手艺好。”

    童妈妈当然知道纯歌说的是实情,就附和道:“嬷嬷那脾性,我当然知道。最不愿意和权贵世家勾缠在一起。就算是把您当亲生女儿,肯定也不会挑了顶尖好手过来传手艺。不过……”童妈妈话锋一转,低声道:“夫人,我说句不中听的,四夫人和五夫人那性子,只怕您就算是跟她们说了这些,她们也不会信。不如就随了她们的意思,您写封信给嬷嬷回去,要两个人,不拘到时候派来的人是谁,只要是打着金绣阁的名号,四夫人和五夫人也分辨不出来,外头人也只以为是脸面,您也松快许多,岂不是皆大欢喜。”

    这倒的确是个好法子。

    四夫人和五夫人之所以这样纠缠着非要金绣阁出来的人,不过是为了一个脸面罢了。

    只是……

    纯歌很苦恼,“可要是都说是金绣阁出来的,到时候她们学的却不好,拿出去瞧见了,不是落了师傅老人家的脸面?”

    童妈妈一听就笑起来,“您也想的太多了!姑娘家的女红手艺,顶多也就是夫人们聚会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说句大实话,这女红手艺,那些管家夫人们,多少年没做,也就是一知半解。看见个新花样就觉得好,嬷嬷手下出来的人,再怎么不好,也算是顶顶厉害的人才了,更不用说是给您挑的。放心,出不了事。何况嬷嬷的名声,也不是一两个外道的徒弟就能败坏的了。”说这话时候,童妈妈脸上全是自信。

    纯歌细细思量,很快就明白了童妈妈话里意思。

    师傅老人家已经是那样身份,手艺也是人所共知。派出来的人要是教不出好底子,别人只会说是弟子愚笨,不会坏到金绣阁头上去。

    可这样对蕤娘几个孩子,是不是不太好。

    背负着金绣阁徒孙的身份,实际受的教导却并不是一流。

    纯歌于心不安,就犹豫道:“还是再看看,要是王管事那边还找不到四夫人她们看得上的,我就写信去给师傅,求她给我挑两个顶尖的女红姑姑过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童妈妈也不好再劝了,只是在心里叹气,嘟囔道:“夫人,您对别房里姑娘好也罢,对国公爷庶出的姑娘们也费劲心思,只怕没人领您的情呢?”

    纯歌笑容宛如梨花一般清雅,“我要她们领情做什么,不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罢了。”

    这些话,童妈妈听不懂,就腹诽了两句,出去小厨房那边看给纯歌炖的老鸡汤如何了。

    ————————————————————

    静思斋这边李建安坐在椅上,沉吟着半天没说话。

    李建浩看着心里没底,就怏怏道:“三哥要是觉得这门婚事不好,我就去给推拒了。”

    李建安口气淡淡的,“也不是不好。”

    李建浩脸上一喜。

    李建安就瞪了他一眼,不悦的责备,“这么快就沉不住气!”

    “三哥,二娘这孩子我从小就没怎么管教过,脱三嫂和您的福气,眼看着最近香露铺子挣了些银钱,我就想好好给她挑个人家,慢慢把嫁妆给她置办起来。一时就有些急了,您别见怪。”

    李建安一看到李建浩这幅小心谨慎又有几分惶惶的样子,口吻也缓和许多,“我知道你是为女儿操心,我也是二娘的伯父,怎会不管她。只不过这门婚事,不能说不好,却也实在说不上好。”

    事关二娘的终身大事,李建安说话又从来不打诳语,李建浩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坐直了身子迫切的望着。

    “三哥,王家这孩子,您是不是知道什么。”

    看李建浩满是紧张,李建安就摆摆手道:“谈不上知道。只是定州王家,我也听人说过几句。王家祖上是富商,太祖爷打天下的时候王家捐了家产,得了个忠义伯的爵位,本来是五代世袭,后面在明宗皇上那儿,又因为打北狄捐了军饷,皇上恩准多传了三代,到了如今王老伯爷那儿,是最后一代了。”

    这些事情,李建浩也知道,毕竟是要定亲的人家,李建浩不可能半点不打听。

    想了想,就斟酌道:“我也知道他们家爵位马上就没了。不过休哥儿这孩子,听说读书很用功,先生们都夸赞好。年纪轻轻就是举人,王家几代回去,经商厉害的倒有不少,能念书却少得很。等来年参加春闱,指不定就是探花榜眼。封妻荫子大有可为。他虽不是家里长子,不过既然王家爵位都没了,长子不长子也就没什么要紧。再说我也不贪图家产,要实在担心他们日子过得不好,到时候多给二娘陪嫁也就是了。”

    李建安听着后面一句,嗤笑了一声,“要是他要靠着二娘陪嫁养活一大家子人,咱们还把二娘嫁过去给他做什么?”

    身为男人,不用妻子陪嫁家产。

    这一点,李建浩自然知道,只不过是爱女心切,想要选个门户低些,将来要仰仗岳家帮衬的女婿,才好想法子给二娘撑腰罢了。

    不过李建安这样说出来,李建浩反而心情松快了许多,就打趣道:“用妻子陪嫁怎的了,三哥还用三嫂陪嫁周济兄弟呢。”

    李建安哭笑不得,伴着脸道:“那可不一样。那是你嫂子本就没心力再操劳,才把铺子方子给了你们,不给你们也要给别人的。至于那本钱银子,咱们家里又没分家,公中钱自然有你一份,算不得什么。”

    说着就很得意翘着唇,“说起来,还是你三嫂先提起来,说你是我兄弟,自然就是她兄弟。”

    见李建安这样洋洋得意炫耀起来,李建浩心里微微有些吃惊,不过也很欣慰。

    自己这个三哥,当初和陈纯芳过得那样,又不能休妻,每晚都一个人在静思斋睡着,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个琴瑟和鸣的,也是一件大好事,总比先前像个木头人一样过日子好得多。

    李建安炫耀够了,又给李建浩说二娘婚事。

    “我觉得这婚事不好,还因顾阁老早前跟我说过,王家这两年做盐生意做的太大,眼看着都要把官盐挤的没银子挣了,皇上心里也有几分不舒服。王家是做买卖起家的人,偏偏还挂着爵位名号。朝廷上本就有御史看着不对,要是被弹劾,王家丢了盐这门生意,将来只怕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休哥儿这孩子身上。到时候王家定然会再有打算给休哥儿。休哥儿上头又有长兄,又是继室生的,只怕弄出不虞来。”

    话说的不能再明白了。

    李建浩只是稍稍一想,就觉得这件事太过草率,登时摇头道:“是我大意了,一想到王家日子兴旺,休哥儿又争气,就没想到其他上面。”

    李建安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想了想,就安慰他,“二娘婚事你不用担心。过一阵子岳父他们要从绥南上来京城,娘说要把外祖那边亲戚一起请来热闹热闹。到时候再看看,说不定就有好的。”

    太夫人出身津卫的大世家尚家,尚家下面这一辈的男孩都是允文允武,颇有名气,外人都交口称赞。

    何况尚家也有规矩,一般不会逼着纳妾,实在是再好不过。

    李建浩先前也不是没动过心思,只不过一想到不是太夫人亲生,又想着李建安下头也有几个女儿要出嫁,就觉得没把握,索性不提。现下听见李建安露出这个口风,登时感激的站起来躬身喊了声三哥。

    李建安淡淡笑着,端坐在上方受了这一礼。

    只是嘱咐李建浩先不要和太夫人那边露口风,毕竟人也没定下来,到时候亲眼见了人再说。

第一百一十八章 喜忧() 
刚送走夏太监,李嬷嬷就伺候着太夫人喝了一盅参茶。

    太夫人一个劲喘气,摇头道:“真是,真是,那位老祖宗的脾性,看样子是一辈子也改不了了。”

    李嬷嬷就笑着劝她,“您也不用担心,这不都没事了。皇后娘娘还特意叫人来给您送消息呢。”

    “这件事说起来也是周家太过,要不是太后……”想到事情牵涉到太后,太夫人就欲言又止,淡淡道:“还好没把皇后娘娘牵连进去。”

    怎会把皇后牵连进去!

    和容长公主这么多年在朝廷上的威望可不是白立起来的。

    李嬷嬷这话还没出口,外头李建安已经进来了。

    太夫人看李建安一身宝蓝色三爪鲤纹绣金边直缀上还透着湿气,就急忙嗔怪道:“衣服都不知道换,要是着凉了可怎的好。”

    絮絮叨叨着忙叫人捧新衣服上来。

    李建安也没推辞,跟着小丫鬟去了暖阁那边换衣服。

    出来时候太夫人早就把人都遣退了,歪在炕头上。

    一见到李建安出来,就迫不及待追问,“如何了?”

    李建安也知道这回的事情太夫人肯定心急,就一点没耽搁,把朝堂上皇上决定的事情都说给太夫人听。

    “娘放心,和容长公主请了先皇赐下的宝剑。皇上今早下了旨意,要大理寺彻查周炎的事情,还点了梁御史去监听。”

    这位梁御史,早在皇上同胞弟弟晋王强抢民女入宫为妃的时候,就曾经在朝堂上死谏,逼得皇上不得不答应按照律法判了晋王流放,一直过了三年,皇上借着给太后准备寿宴的由头,才大赦天下,把晋王接回了京城。

    可那时候的晋王已经是形容憔悴,见着人就风声鹤唳了。再也没有先前放肆形状。

    这样的人物,太夫人自然也听说过。

    一说到梁御史,太夫人先是很惊讶,后面就问道:“点了梁御史,皇上是不打算轻饶了周炎?”

    “岂止是周炎。”李建安低头啜了一口茶,“今早上朝的时候,梁御史联合了七位御史,弹劾靖侯八大罪状。言之凿凿,我看皇上脸色难看得很,既然下旨查办,说不定就是准备连根拔起。这些年周家也做了许多事,皇上还跟我提过好几回。”

    太夫人并不是普通的女子。

    周家依仗太后的威势,在京中横行霸道,一直无人敢招惹。

    皇上好几次都要出手整治周家,都是太后拦着,皇上不敢背负不孝之名,只好一退再退。

    太夫人对这些也是心知肚明。

    现下听到李建安一番话,太夫人也有些感慨,“看起来这回和容长公主进宫去。倒是给了皇上一个由头,以往太后拦着,皇上也怕那些不明真相的说闲话。现下是和容长公主请出了先皇宝剑,即便是太后也没有说头了。就是不知道太后如今怎样了。”

    太夫人惦记着当年和太后在闺阁中的情分,虽说这些年各自为了家族利益渐行渐远,如今看到太后苦心维护的娘家一夕之间可能就会崩到坍塌。又想到宫里战战兢兢生活的皇后,就生出了些兔死狐悲之感。

    李建安见太夫人神色郁郁,忙安慰道:“娘别担心,我下朝的时候,皇后娘娘已叫人传过消息,说她还在太后身边侍疾照顾。”

    “太后毕竟是太后,是皇上生母,母子之间哪有隔夜仇。皇后娘娘这样做,正好。省的荣贵妃到时候又……”太夫人忙赞同了几句,又吩咐李建安,“咱们家里是不能送药材进去的,要是被人动了手脚那就是大忌讳。不过也不能不去给太后请安。我琢磨着你媳妇肚子也不大,明日就跟我一起进宫去看看吧。”

    李建安就觉得有些为难。

    这回和容长公主拿着剑去太后面前的事情,虽说起因为何,碍于和容长公主的颜面和皇上的压制无人敢追问。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太后现下是知道皇上拿定主意要整治周家,心急之中无暇顾忌,但等稍微回过神来只怕就会想起找出往和容长公主面前告状的人来。

    纯歌去公主府的事情并不隐秘,有心人稍微一揣度,就会猜出来。

    就算无凭无据,谁知道盛怒之下的太后会不会不管不顾就往纯歌身上栽赃罪名。

    人在宫里头,就随便太后拿捏了,一句话都可以把纯歌赐死,还可能连累皇后。

    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宫里的好。李建安心念电转,就决定把事情从头到尾跟太夫人说一遍,不仅要打消太夫人让纯歌去宫里的念头,还要让太夫人这几日一定要小心注意防范。

    太夫人听说事情居然是由纯歌去求和容长公主而起之后,瞠目结舌,一脸的不敢置信。

    “这,这怎的这样大胆!”

    头一句话说出来,太夫人就开始生气,“也太不懂事了些。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也该先跟咱们商量商量。就这样冒冒失失找到长公主头上去,万一惹怒了了她,消息走漏了,还要得罪太后。我一贯看着是个省心的孩子,没想到也不知轻重的很。”

    太夫人对纯歌本来的好印象全都烟消云散,说起来话来都是责备。

    李建安不动声色听太夫人埋怨。

    等太夫人都说完了,李建安才淡淡道:“娘,这件事情也不能怪她。”

    “老三,你是李家的当家人,不能这样偏宠!”太夫人一脸不悦。

    太夫人的态度早在李建安意料之中,听太夫人这话都说出来,李建安也只是皱了皱眉。

    李嬷嬷见着情形不对,忙在旁边道:“您也消消气,好歹听听国公爷怎么说。”

    太夫人这才勉强稳了稳呼吸。

    本来有些事情,自己是不打算说出来的。

    毕竟干系到陈家的阴私。

    不过这个情形,不解释清楚,倒容易生出误会。

    李建安衡量轻重,就斟酌着把早前的事情都说给了太夫人听。

    太夫人半晌没回过神来。

    等完全明白了,眼里就蓄了眼泪,哽咽道:“也难为这孩子了。”说着又说起大太太来,“早前灶神庙的事情,我也觉得不对劲,也想过她心太狠。不过好歹心里还存着一丝疑虑,那个时候问你,你不也说没有真的查到什么。我想着总归是咱们母子两的揣测。哪知道人家真是一步步棋都算好了。”

    听见太夫人说岳母两个字,李建安就情愿的皱着眉。

    太夫人没注意到,“也怪我。你那时候说要给你媳妇送药过去。我一时欢喜的忘了。大大咧咧给过去了,也没想过会生出是非来。还是年纪大了,脑子就不清楚。陈家那个十二丫头,我虽说不喜欢,好歹也是一个水灵灵的姑娘,还这么小,就阴错阳差被配去了周家。”言语中很自责。

    李建安看太夫人郁郁寡欢,知道太夫人放下对纯歌的心结,又开始了内疚,有些不以为然。

    女人家,总是这样。

    娘这一辈子,杀伐决断的事情也干过不少,可惜到头来还是少不了心软的毛病。

    这些年海越来越喜欢佛学,信菩萨,说杀孽。

    要真是有神,这个世道也不会如此了。

    不过这些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

    李建安不好直接说太夫人自寻烦恼,就劝道:“娘也不用担心。皇上私下答应了和容长公主,等周家事情查清楚之后,不管罪名如何,都下旨让周炎他们合离。”

    “合离又如何?”太夫人睃了一眼李建安,惋惜道:“论起来,陈家书香门第,那孩子一个庶女,要想正正经经寻个妻室位子坐,也不难。可惜这回是合离,又是周家落难之后才出来的。外头闲言碎语还不知道如何呢。就算今后能够再找到一门亲事,只怕稍微有些门户的人家都不会要她做正妻或是继室,恐怕只能是妾了。”

    陈纯瑶跟李建安没有干系。

    连门都没见过的人,李建安自然不放在心上,就随口嗯了一声。

    太夫人见他怏怏的,也觉得没趣,就抱怨道:“罢了罢了,女子的可怜,你们哪懂。我也是对牛弹琴,还是等你媳妇过来时候我再跟她好好说道说道。”

    只要太夫人愿意跟纯歌像以往那样好好相处,而不是彼此生出嫌隙,李建安就觉得很高兴。

    听见太夫人说要找纯歌说话,李建安脸上就露出一丝喜色。

    太夫人看在眼里,忍不住有些酸涩。

    儿子长大了,遇到知心的人,也会在自己这个当娘的面前使心眼来护着心上的人了。

    不过太夫人终究是个想得开的人,只是怅怅然了片刻,马上就跟李建安商量起其余的事情来。

    李建安趁机把请太夫人娘家人过来一起聚一聚的事情说了。

    “我琢磨着岳父他们马上就要从绥南过来,都是亲戚,今后必然是要常来常往,何况情分不同连面不同。不如趁着洗尘宴的时候先见见。”

    话说的很冠冕堂皇,太夫人却忍不住意味深长的望了一眼过去。

    李建安被这一眼看得面色赧然。

    太夫人就淡淡笑道:“你是我生出来的,有什么事情还不好直接跟我说。”

    二娘的婚事,李建安还有其余的考量。

    何况这么多年太夫人对李建浩虽说跟亲生骨肉没两样,对垣哥儿和二娘这几个孩子却不怎么疼爱。

    归根结底,还是因不喜欢四夫人的缘故。

    李建安也没有把握,就不想在太夫人面前贸然提起,只是掩饰道:“哪有什么,不过是许久没见到舅父他们,想一起热闹热闹。”

    太夫人也不是不知道分寸的人。

    知道李建安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是把事情定下来了。总归是没有坏心,干脆应下,还说帖子她亲自下,叫身边的陪房送回去。

    有太夫人出面,自然是万无一失。

    李建安忙笑着说了几句话,又问了太夫人身子几句,这才准备回去找纯歌。

    李嬷嬷一直看着李建安走远了,才端了换过水的参茶上来,道:“不年不节的,国公爷怎就想起来把舅爷他们请过来了,还特特叮嘱要把几位哥儿一块带过来。一群猴孩子,聚在一起,还不把家里翻了天去。”

    知子莫若母。

    何况把一家子上上下下都掌控着的太夫人。

    听李嬷嬷问话,太夫人抿唇笑了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