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妻妾一家欢-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

    所有人都很震惊。

    又想到去宣旨的人是堂堂定国公,再想到陈家和赵家在打的官司,便议论起来。

    三老爷和大老爷听到外头的说法,又担忧又着急,急忙叫了连大奶奶过来探问。

    连大奶奶本来是风风火火过来,却在看到纯歌一副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样子时,心里敲起了鼓。

    爷们爱脸面,要见朋友。

    自己却是妇道人家,最关心最在乎的不过就是丈夫儿子的前程。

    至于脸面这种东西,说穿了,你有了好丈夫,有个好儿子,不管你做了什么事,那些夫人小姐们见到了也就只有奉承讨好的。谁还会当面跟您过不去。

    要是家族衰败,管你平时候在外面有多好听的名声,别人也只会把你踩在脚底下。

    面子这东西,最虚不过!

    既然是这样,自己何必为了一个马上就要倒的赵家来得罪人。

    大老爷和三老爷倒是说得好听,赵家如今还是姻亲,你去问问你十三妹妹,要真是国公爷动的手,也做得太过了,让她帮忙劝几句。咱们再把国公爷找来好好说道,省的别人都在外头议论咱们陈家小气仗势欺人。

    话说的冠冕堂皇,却让连大奶奶在心里一阵腹诽。

    这事情,不是国公爷下的手,就是宫里的意思。

    不管是谁,都是陈家惹不起的人。

    赵家当初也没讲情面,陈家一个好端端的嫡出姑娘折磨成那副样子,还要讲什么姻亲的情分。

    为这个还来质问人家,要真是有什么内幕,还不把人往死里得罪。

    连大奶奶左想右想,都觉得这是一笔划不来的买卖,脸上的焦急就慢慢退开了。

    纯歌发现,就抿唇微笑。

    自己这位大嫂,实在是位妙人。

    聪明起来,跟那位二夫人也是不遑多让。

    纯歌就耐着性子从宝哥儿念书问到大老爷的身子骨,再问大太太如今的状况,最后才已有所指的提了提陈端仪马上参加恩科的事情。

    “昨儿国公爷还回来跟我说,这一阵子事情实在是太多。等过两天几位舅舅过来,要把大家请到一起聚一聚,还说要请顾阁老他们过来大伙儿商量商量时政。”

    李建安是武官,就算是文武双全,也绝不会再时政上头费心思!

    听见舅舅两个字,连大奶奶就眼睛一亮,再听到顾阁老,连大奶奶更是二话不说道:“那到时候你要早点告诉我们。”客气的话也没多说。

    纯歌就点头嗔道:“只说让我请你们,还打算让大嫂过来帮我筹备筹备呢。”

    “这有什么,我手里旁的没有,就是娘家带来几个厨子,江南菜做得好,让她们过来给你打打下手。”

    李家要办宴席,连大奶奶这个陈家媳妇是绝不可能来插手的。要找人帮忙,也是四夫人五夫人的事情。

    纯歌说这话,本来就是想拉近和连大奶奶的距离,连大奶奶也知情识趣,就说要借厨子过来。

    既有脸面又有情分。

    纯歌就觉得今后可以跟连大奶奶多来往一些。

    这些时日看下来,连大奶奶的确是个很有分寸的人,不会惹麻烦。

    连大奶奶就势问了几句太夫人娘家的状况,一一记在心里,打算回去好好和陈端仪商量一番。

    既然别人递了梯子过来,自然不能轻轻放过。

    何况三房的陈端崕也要趁这个机会谋个好职位,就看哪边下手更快一些了!

    连大奶奶心有挂碍,再说起事情来也就心不在焉的。眼看着时辰不早了,才说起了陈纯贞的事情。

    “眼看着赵家如今的局面,只怕谁也没心思料理十妹妹的后事了,好歹咱们也得想个法子,婆家靠不住,总不能娘家人也不惦记着。”却只字不提和赵家的纠葛了。

第五章 隐忧() 
“我是外嫁的女儿,这些事情说不得话。”

    纯歌看出来连大奶奶一脸期盼,还是只说出了这一句话。

    连大奶奶满脸失望,也不知道该怎么再说了。

    屋子里安静了片刻,纯歌忽然道:“不过十姐的事情也的确拖不得。”

    连大奶奶又露出了几分希冀之色。

    纯歌手指摩挲在杯沿上,就像是抓在了连大奶奶心口。

    半晌默然之后,纯歌淡淡道:“不知道赵家老夫人她们如今在家庙住的可还好?”

    天外飞来的一句,连大奶奶却很快反应过来。

    陈纯贞终究嫁去了赵家。又不是像陈纯瑶一样,被皇上做主给合离了,从此后生死都不干赵家的事情。

    那是入了族谱的正经儿子媳妇。

    要是陈纯贞还活着,说不得陈家还会争一争,让陈纯贞和赵熵义绝。

    但此刻赵家落难,陈纯贞人也没了,争那个还有什么必要,还不如留个好名声呢。

    既然人还在赵家,如何办丧事,自然要有赵家首肯。

    赵家是抽不出手,但也要先让赵家点头。

    其实这个道理连大奶奶也不是不知道。

    只不过心头还是有几分顾忌,就试探道:“咱们家里才和赵家……”

    纯歌睃了一眼连大奶奶,“他们家里办不了丧事,让陈家出头,还能不甘愿。”不冷不热的口吻。

    连大奶奶被噎住,也知道这个时候赵家是要借势,就怕陈端仪出面去跟赵家谈会被缠住。有心想让纯歌出头,也不敢说出来,只好干笑了几声,就此作罢。

    几个人又说了几句话,连大奶奶回去了。

    童妈妈在旁边笑,“这位大奶奶,真是精明。”

    “还要看以后。”纯歌对这句话不反驳,也不十分的赞同。

    连大奶奶这人可以来往,却决不能信任。

    就是不知道今后会如何。

    快用晚饭的时候,薛姨娘给送了汤过来。

    金灿灿老母鸡汤上漂浮着几颗又大又圆的红枣,闻起来香气扑鼻,让人就十分食欲。

    纯歌静静的打量着面前穿着一身素淡却是上好贡缎意料的薛姨娘,嘴角意味不明的勾起来。

    童妈妈几个人都用一种警惕额眼神看着那碗汤。

    薛姨娘却恍若未觉,恭恭敬敬把汤放到桌子上,又小心翼翼道:“夫人,这汤奴婢一直看着煮的,半刻都没离开过人,您要不要趁热用一些。”

    无论是神情还是语气都显示出了十足的恭谨。

    纯歌点点下下巴,“看着不错,闻起来就更香了。”

    薛姨娘忙道:“夫人喜欢就好。”

    “不过你也是这院子里的半个主子,这些事情,以后可别再做了。”纯歌笑盈盈的嘱咐薛姨娘,然后吩咐翡翠去拿碗盛汤。

    翡翠一步三回头去拿碗,童妈妈都急白了脸。

    没人看见的地方,纯歌就冲着童妈妈轻轻摆手。

    看到翡翠拿了碗来,薛姨娘很欢喜的要上去亲自动手,被推拒了,就尴尬笑道:“本来想伺候伺候夫人,沾沾福气,还没有奴婢落脚的地方。”

    纯歌微微一笑,也不去理会这句话。

    薛姨娘眼里就飞快闪过一丝恨色。

    纯歌敏锐的捕捉到,拿起小勺子将鸡汤勺起来,眼看着要吞下去,又道:“太烫了,还是等冷冷再喝。”

    童妈妈和翡翠都松了一口气。

    薛姨娘看纯歌不喝汤,也没有露出其他的神情来,只是道汤要喝热的才好,就退下去了。

    等人一走,红玉就上来把汤给端走了。

    纯歌看他们着急的样子,忍不住好笑,“你们慌什么。”

    童妈妈埋怨道:“夫人,外头人送来的东西,您怎能吃下去。幸好后头想明白了,照我说,就是闻都不该闻一下呢。”

    纯歌面色从容,口气温和的安慰她们几个,“她亲自送来的吃食,绝不会有问题。”语气十分笃定。

    看几个人还不信,纯歌只好道:“好了好了,我今后注意就是。只不过今日我倒是瞧出来,这薛姨娘是个聪明的人。”

    能从纯歌口里直接说出一句聪明来,相当不容易。

    童妈妈和翡翠跟在纯歌身后伺候了这么多年,自然明白。

    闻言就都很吃惊,纯歌却神秘的笑道:“今天这汤,只怕不是送来给我吃的,是送来给国公爷看的。”

    童妈妈和红玉恍然大悟,翡翠和绿玉却面面相觑。

    纯歌没再说什么,看身上还好,就叫人拿了前日没看完的史册看。

    都知道纯歌看书的时候不喜欢被人打扰,一屋子伺候的人就都轻手轻脚退出去了。

    太夫人那头,二夫人一直陪着太夫人说话。

    快到晚饭时候,太夫人留了二夫人几次说要一道用饭,二夫人还是推拒了,回去了清心院。

    二夫人都走了大半个时辰,太夫人还唉声叹气的。

    李妈妈忍不住劝她,“您又多想了不是。”

    太夫人抚额叹息,“哪是我多想,你又不是没瞧见双宜这孩子跟老三家的情景。”

    李妈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二夫人从嫁进来开始就是那副冷冷清清的脾性,后来二爷去了,性子变得更加寡淡。

    三夫人又是陈家过来的……

    太夫人就拉着李妈妈的手絮叨,“你说她要是跟老四家的和老五家的处不好,我也就不管了。横竖她们两个早就被双宜整治的服服帖帖,也翻不出大浪,不敢拿脸色给她看。偏偏她跟老三家的过不去,你也瞧见昨天老三那意思,虽说顾忌着是嫂子,没多说什么,指定心里还是不乐意。她没了老二,要是再得罪了老三家这个管事的人,今后可怎么过。”很怜惜担忧的口吻。

    李妈妈扑哧一声笑出来,“瞧瞧您,以前还最心疼三夫人呢,等二夫人回来,就变得见异思迁了。”

    “胡说什么!”太夫人啐了一口,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这不是琢磨着双宜她只有一个人才……”

    “您放心,三夫人不是不省事的,二夫人也有分寸。两个人平时也碰不到一起去,哪有那么多事情。”

    听了李妈妈的安慰,太夫人却没有以前那么放心。

第六章 过继(上)() 
二夫人回到屋子里,看着冷冷清清的屋子,想到在太夫人那边时候孩子们闹在一起的场景,心头就有无穷无尽的孤独萦绕上来。

    香雪正好开了窗户,二夫人就看到外头院子正茂盛的柳枝。

    时值夏末,依旧是一派绿意盎然,思绪仿佛飞回了小时候,小男孩骑在树枝上给她拔柳条做叶辫子玩的场景。

    那个时候,一切还都好的很呢。

    年幼天真,只知道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玩耍。

    本以为一辈子都能这么过,谁知道到头来只剩下自己。

    青梅竹马,又有什么用!

    二夫人怒从心头起,忽然就站起来,把窗台前摆的八宝如意盒子还有九转镶五彩石插瓶都摔到了地上。

    价值连城的器物摔成碎片,二夫人也缓过气来,面上又是一副寡淡的神情,淡淡吩咐香雪道:“都收拾了吧。”不发一言起身去了紫檀木书案前拿了字帖临字。

    这些年来,二夫人时不时就会有这种举动,为了怕人发现,还把大部分丫鬟婆子都潜走,近身只留下香雪伺候。

    香雪也早就习以为常,很平静的把碎片一片片捡拾起来,用帕子包好,放到二夫人床下一个大木箱里。里头早已堆满了半箱碎裂的器物。

    香雪暗暗在心里估算了日子,决定等着三日后再想法子把箱子里东西都拿出去丢掉腾出位子来。

    收拾好地上,香雪又去给二夫人冲了一杯茶。

    二夫人也正好写完一张帖子,停了笔,“说了什么?”

    “只跟四夫人五夫人身边几个丫鬟聊过,只说国公爷自从娶了新夫人,就一直住在梅香院。中间去过安姨娘屋子,怒气冲冲就走了。几个小丫鬟还说国公爷对三夫人弟弟很照顾,四夫人五夫人也很敬服这位小嫂子。”

    二夫人闻言脸上现出一丝不虞,却很快收了起来,靠到椅背上,扔了笔,幽幽笑道:“这个陈纯歌,比那陈纯芳要有意思多了。”

    说是有意思,话里还是藏着浓浓的不屑。

    香雪就犹疑的看着二夫人。

    二夫人瞟了一眼她,不悦道:“有什么话就说!”

    “夫人,咱们跟梅香院也没大干系,夫人何不好好跟那位相处,将来要过继的时候也好有人帮着说话呢。我听说那肚子里可是三个孩子,凭太夫人和国公爷对您的看重,就算是过继一位国公爷的嫡子也不是不行的,将来夫人也算有个依靠。”

    二夫人没有大怒,却只是冷冷的笑。

    “你以为她会答应把生来就带有福名的亲儿子过继给我?”

    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骨肉,一旦过继,就要从小抱给别人养,连声母亲都不能听见喊。

    又不是养不起孩子的人家,也不是养大了孩子去继承爵位攀附别人。

    自然谁都不愿意。

    香雪也知道这个道理,还是犹豫道:“只要太夫人和国公爷松了口,她不答应也不成。国公爷也不差儿子了。”

    “谁说不差儿子,这是嫡子!”

    二夫人仪态悠闲喝了一口茶才慢悠悠道:“我知道你是听了我嫂子的话来劝我。不过我那位嫂子脑子里就装了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你还是少听她胡说。本朝律例,爵位只能是嫡子继承,要是没了嫡子,要庶子继位。那是要皇上特旨的!能不能传下来就看皇上的意思了。李家看着是烈火烹油,始终是背负外戚的名头,皇上哪会半点都不顾忌。咱们国公爷就那么一个病怏怏的嫡子,上上下下谁不担心。如今好不容易能一下子来两个嫡子,你想让太夫人和国公爷答应过继一个给我撑二房的脸面……”二夫人摇头啧啧笑了几声,似是自嘲又似是讽刺的道:“只怕不仅人家不答应,还会对我落下心结。”

    香雪奴婢出身,也不知道庶子是没有继承爵位的资格。乍然听见二夫人这么说,也知道是想左了了,就很替二夫人担忧。

    “那可怎么好!总不能让您过继一个庶子过来。瞧着文哥儿也养的这么大了,都知晓事情了,养也不亲。再有四夫人和五夫人那边的孩子,终究是要分家出去的。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只怕都没多大分量,在李家也说不上话。”

    香雪急得团团转,二夫人脸上却满是妩媚的笑意。

    “你慌什么,不能过继嫡子,我要个嫡女不就行了。”

    香雪睁圆了眼,以为二夫人是在说笑话。

    这回自己夫人肯回来,不就是想要见见那位短短时日就在家里站稳脚跟的三夫人。也是听了舅老爷和舅夫人的话答应早些从李家几房里选一个孩子过继么。

    怎么临到头来,又说要过继嫡女。

    自古以来,只有生不出儿子的人要过继男孩继承香火,哪有没孩子的人家要过继女儿的。

    嫡女再尊贵,嫁出去也是别人家的人,又有什么用。

    二夫人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一边摘耳环,一边道:“嫡子我捞不着,我退一步要陈纯歌生的女儿不久行了。不是说她这一胎大有希望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把她唯一的嫡女抱回来养,将来长大了再给招婿,同样是继承香火。陈纯歌还得心疼她的女儿,不愁分产业的时候不多给一些。女儿还贴心,我养大的她,自然就是跟我亲。”还眨着眼,像个孩子一样跟香雪笑嘻嘻道:“你说我这个主意好不好!”

    香雪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结结巴巴道:“那要是有个女儿,也是国公爷唯一的嫡女,国公爷也不能答应。”

    “我都退了一步,不要儿子,只要女儿。国公爷和太夫人对我心存愧疚,无论如何也会应允的。何况国公爷也不会指望把女儿再送到皇家去,嫡女庶女也就没什么差别了。要是过继给了我,将来就要招婿,就会养在家里,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有什么不好。”二夫人信誓旦旦,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一样。

第七章 过继(中)() 
连大奶奶见过纯歌就去了赵家。赵大夫人本来还想拿拿架子,为难为难连大奶奶,结果被赵老夫人劈头盖脸教训了一顿。

    “你想怎么为难人家,又能如何为难人家!我们家里现在色么光景,别人不知道,你还不清楚。都消停消停吧,这个时候能少得罪人就少得罪人。亲家是做不成了,也别成了仇家。好歹你丈夫儿子都还在牢里头呢。你也不为他们想想。”

    二话不说就回了连大奶奶的话,说赵家这个节骨眼上,陈纯贞的婚事也不能风光大办,赵家上下都愧疚的很。也只能靠着陈纯贞的娘家人出头了。

    话说的很谦卑,还坚持着要出一百两银子办丧事,只是把一应事情正式托付给了连大奶奶,还写了书信证明,省的日后有人说嘴。

    一百两银子办一场丧事,要是以前,的确就是赵家太过。

    但这个时候赵家还能挤出一百两银子来给人,也算是十分不错了。

    连大奶奶痛痛快快收下银子,找了人帮手料理丧事。因吴四奶奶是陈纯贞正经的嫂子,却有身孕,心力交瘁的三老爷就打发了一个管事媳妇在连大奶奶那儿打下手。

    不过三天,就发丧把陈纯贞埋在了赵家的祖坟里。

    陈纯贞下葬后的第五天,宫里又传出了圣旨,赵老太爷被赐死,赵老爷和赵明等人一应都判流放到乌萨里江去。女眷要是愿意跟过去的也可以举家搬走,要是不愿意走的,朝廷发还一套宅子,也可以住着。

    男人就是顶门立户的,赵家的女眷都选择了跟着走。

    乌萨里江虽说偏远了些,环境艰险,好歹赵家的财产还回来了,熬过一些时日,还能在边塞上重新把日子过起来。

    要知道边塞上有些富商靠着在边关买进卖出的,日子也过得着实不错。

    只是赵老夫人在赵老爷子死了的那天也跟着上吊自尽了。

    赫赫赵家一夕之间就树倒猢狲散,让京城许多人都扼腕不已。不过内里的缘由,却很少有人敢去猜测。

    只是偶尔有些人会私下议论几句。

    陈家上下都想尽快忘了这件事情,可三太太却很不满意。

    眼看着早上起来三太太又摔了碗,吴四奶奶气的肚子痛,还不得不强忍着过去伺候,回来就痛哭了一通。

    旁边吴妈妈就劝她,“夫人,太太心情不爽快呢,您千万别跟她一般计较,要保重身子。”

    吴四奶奶擦掉眼泪恨恨道:“我也知道她不痛快,这么些日子我都忍了。她总说咱们不为十妹妹讨公道,她也不想想,但凡赵家还是齐整的,咱们能不伸手。可赵家都落到那步田地。难不成要咱们去把人家整治的抄家灭族,只怕全天下都要戳我们的脊梁骨呢。”

    自从三太太清醒过来知道陈纯贞事情最后的处置因赵家突如其来的祸事而草草收场后,心里就一直不自在。

    叫嚣了好几次不能就让赵家这么躲到边关去,一定要赵家人偿命。

    三老爷想着陈纯贞,又想着三太太这些年的情分,一直隐忍着,只是好言劝慰。

    陈端崕也从来没有多言顶撞过,听过就罢。

    本来大家都以为三太太闹过几天就好了,总知道会以大局为重。结果三太太果真越来越好,连先前的狂躁症都莫名消失不见,见着三老爷和陈端崕也是面容和缓,就是眼底藏着一丝郁色。偶尔还会偷偷找个地方抹眼泪。

    三老爷和陈端崕看见三太太这幅强忍悲伤的样子,都十分不忍心,一再嘱咐吴四奶奶好好侍奉。

    吴四奶奶就只能一直忍受着三太太这几天在没有三老爷和陈端崕时候变本加厉的鸡蛋里挑骨头,还不能抱怨。

    因为在三老爷额陈端崕面前,三太太对她总是嘘寒问暖的。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得罪她了。早知道上回她装病吗,我就不该还在旁边劝和,就该让夫君早些去跟公爹说了,把她远远打发去住!”吴四奶奶越想越生气,两三年来的隐忍都变成了仇恨。

    吴妈妈吓一跳,急忙去关窗户,又见着周围的确没有人,才埋怨道:“夫人,您就少说几句吧。都说媳妇熬成婆呢,您总能熬出头的。您不想着别人,好歹想想太太千里迢迢叫我来伺候您的这份心意。”

    吴四奶奶闻言就瞥了过去一眼,瞅着吴妈妈似笑非笑道:“你大老远从娘家过来伺候我,我也领情,不过娘叫你来,真是为了伺候我?”

    吴妈妈脸上就闪现过一抹很尴尬的神情来。

    吴四奶奶看着心凉,垂下眼帘,什么话都没说。

    吴妈妈不得不上去安慰她,“您也别怪太太。她如今在吴家日子也不好过呢。您又不是不知道,当初挑了您过来嫁给爷,那位就没安好心,嫡枝中那么多姑娘,为何要挑了您这个偏支出来隔了老远的本家侄女做儿媳妇。还不是觉得这样好控制,能压制住儿媳。这些年吴家越来越不行了。早前陈家这位十三姑奶奶出嫁的时候,老太太就想着趁机会塞一个吴家的庶女去国公府给做妾,结果这事情没办成。就只能指望着这位在吴家三房还站得稳脚跟,您也能多说上几句话。哪知道这位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