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俏厨娘:史上最无良-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儿脸上一副还没有完成任务的表情,拉着柳五儿说:“回头误了宝二奶奶的事儿,我怕是要吃挂落。五儿姐,你既然来了,还是尽快随我走一趟吧!”
柳五儿听了这话,心里有些不大高兴,觉得四儿太将宝钗和袭人交代的事儿当回事儿了。不过转念一想,四儿一家人都在这府里,为了生计,她又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再者,因为上次帮黛玉出府的事情,柳五儿觉得连累到了四儿,心里略略存了几分愧疚,所以此时对四儿的言行,一概并不在意。
于是柳五儿便随着四儿进了园子。
角门上的婆子大约早就得了宝钗或是袭人招呼,见了柳五儿,只点点头,二话不说,就将她放了进去。
五儿跟着四儿,脚下不停,不久就已经走到了潇湘馆附近。如今正是二月里的天气,园子里只见满目的凄凉,花木枯萎自不必说,更有些亭馆,彩色已经剥落。远远地只有一丛修竹,倒还见繁茂。
柳五儿见了,就叹了一口气,问四儿:“如今这潇湘馆还有人照管么?”
四儿扁扁嘴,说:“五儿姐,你觉得呢?”
柳五儿一下子被堵了回去,心里忍不住叹息,又经不住四儿催促,只得快步跟着她往如今宝玉宝钗二人的居处过去。
*
少时柳五儿便见到了宝钗,只见宝钗已经梳了妇人发式,依旧是穿着家常的半旧衣裳,然而面色有些苍白,不见寻常新嫁娘的鲜妍明媚。
宝钗招呼柳五儿,说:“今儿实在是没法子,月明轩那边,以后就不做那等席面了,自然也没法与你分成。我想着还是写个文书,将事情交割清楚,以后也少些麻烦。”
柳五儿点点头,没别的话,只说:“好!”
听了柳五儿如此爽快,宝钗倒抬起头来,好奇地看了看柳五儿的神色,然后说:“听你这么说,是在京中又有别的营生了?”
柳五儿点点头,说:“劳烦宝姑娘见问,又开了间小铺子,不是什么大生意,不过糊个口而已。”
宝钗长长叹了一口气出来,说:“开铺子,原都不指望做什么大生意,只是添个进项。只不过,这操持铺子的人,一定要妥当才行啊!”
柳五儿一听这话,便知道宝钗定是为了月明轩发愁。自从宝钗嫁过来之后,薛家那边的生意,只怕就再难顾上,只能由着邢大舅他们去捣鼓了。她如今心里并不那么待见宝钗,好好地非要做什么宝超人,嫁到贾府来拯救世界。所以她听了宝钗的话,也并不接话,只在一旁静默着。宝钗抬眼看了她一眼,便也不再发话,屋里便静默着。
宝钗将文书写完,给柳五儿看过无误,又誊了一份,教柳五儿按了个手印儿,两人各自收了一份在怀里。宝钗便命莺儿送柳五儿出去。
正在这时候突然听见外头一声招呼:“宝二爷来了!”
正是袭人的声音。
宝钗有些吃惊,但总体还是镇静的。她站起来迎了出去。
那边厢宝玉正进来。
只见宝玉穿着一件素白色的缂丝八团褂子,正从外头走进来。他步履稳健,神态清明,想来应该身子已经是好得差不多了。柳五儿忍不住心里腹诽,这位宝二爷,总是嘴上说得好听,总是说什么“化灰化烟”的话,又总爱嚷嚷着当和尚,如今娶了位“贤妻”,还不是好好地跟个没事儿人似的?
这时候宝玉一抬眼,突然见到了柳五儿。这位爷脚下一下子便立定了。接着,柳五儿突然听见宝玉口中突然冒出来两个字——“晴雯”!
不会吧!
柳五儿虽然知道自己的面貌身段,与晴雯有几分相像,可是这位宝二爷,平时还是能将自己与晴雯很清楚地区分开来的啊!如今,难道是,宝玉傻了?
柳五儿听见宝玉这么一声,也完全愣住了。
却还是宝钗反应快,将柳五儿一扯,拉到自己身后。旁边莺儿已经拉着柳五儿,将她拖到宝钗房里的一扇屏风后头,将她藏好。
柳五儿一片气闷,果然宴无好宴,贾府找自己就没好事。被那位呆爷认了做别人不说,还得憋屈地躲着。
外头宝钗已经开口:“宝二爷怕是眼花了吧!这里并没有别人!”
宝玉不语,柳五儿只听见他的靴声,在宝钗屋里走了几步,然后道:“奇怪,我刚刚明明见着晴雯站在这里的。突然就不见了。”
宝钗声音有点抖,只说:“晴雯早已不在了,你总是惦记着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再温上两遍书。老爷眼看着快要回京了,回来必定要问你功课的。”
然而宝玉却不理宝钗,只是喃喃地问:“晴雯呢,明明见着晴雯的。”
柳五儿听了这话,忍不住自己主动地往屏风后头缩了缩。宝玉话里疯意很明显,听着就不大像是个正常人。好好一个宝玉被自己家人逼成这样,也是挺绝的。想到这里,柳五儿不禁对宝玉生出了几分怜悯。
外头宝钗与袭人两个一起,将宝玉好生哄了一顿,反复劝了,宝玉才好像渐渐相信刚才自己是眼花了,接着又被袭人哄着出去温书。
接着宝钗寻到柳五儿,当面与她道了歉,只说要她多担待。
柳五儿一面唯唯地应了,一面想,估计这贾府里头与自己气场不合,只要一进贾府,就出幺蛾子。
第339章 林黛玉出闺成大礼(1)()
柳五儿这一趟进贾府,觉得要办的事情没什么特殊的,只是贾府里头人的态度都是古古怪怪。不过她反正也已经将月明轩的事情与宝钗交割清楚,更是亲眼见着司棋与潘又安两个成功摆脱家庭的束缚,奔向美好的未来。柳五儿自觉得心满意足,估计以后再也不用进贾府了。所以她在出园子的时候将大观园里的景致狠狠地看了几眼。
四儿陪她一起出来,一路上支支吾吾地欲言又止,一直将她送到角门口。然而四儿最终却没说什么,叹着气与柳五儿告别。
而柳五儿却始终兴高采烈。如今她终于能确定,好多人的命数都改起来,都变得向好了,从悲情女主林黛玉,到原本该与潘又安双双殉情的司棋,这不,命数都在向着好的方面转变呢!
*
过了几天,北静王府办喜事的正日子定下来了。北静王居然托人找到柳五儿,请她出面帮着料理大婚那一天的席面。柳五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上辈子她可是个名厨,料理别人的婚礼那都是主家的荣幸。可是这一世柳五儿却屁颠屁颠地早早跑到北静王府去指挥,她可是希望黛玉能够风光出嫁,也希望黛玉的这场大婚,能够没有半分瑕疵。
虽说北静王这次乃是续弦,可是毕竟是宫中圣上下的旨意,京里又都知道北静太妃疼黛玉疼得像是亲闺女似的。所以京中上下,要么是想拍拍北静王这位实权王爷的马屁,要么是想在皇家面前卖个好,所以无人敢将这桩亲事当做寻常的续弦,而是大家都行动起来,将此事当成一件正儿八经的大喜事来办。
黛玉从林家出嫁。
这点无人敢表示不满,即便贾府也不能——因为当初赐婚的圣旨是直接送到林家的宅院里的。不过相对林府里头为了黛玉的亲事热火朝天地张罗,贾府倒是沉寂得多。林夫人有将喜帖送去荣宁二府,但是两府里都似乎静悄悄的,没什么反应。
林夫人便有些怨言,私下里与东平王妃抱怨了一通。东平王妃安慰她说:“人情冷暖,都是有的。你将这件事情料理得妥帖,北静王府那边,都看在眼里呢!”
林夫人闻言,心里总算好过了些,也放下对贾府的怨怼,打算站好最后一班岗,顺顺利利地将黛玉嫁出去,就可以交差,然后回济南相夫教子去了。
日子过得飞快,眼看着春暖花开,黛玉大婚的那一天就要到了。
大婚的前一天,照京城的例,由女方送妆送至男方。女方的亲朋如有添妆的,则会在这之前送来。
一大早,东平王府就抬了一大堆东西上门。除了些寻常都用得着的用具和衣料之外,最打眼的就是那一匣子一匣子的首饰,红宝石、翡翠、珍珠、金的、烧蓝点翠的应有尽有,将林夫人看得咋舌,拉着东平王妃,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这……这怎么过意得去……”
她看得出来,这些首饰当中,有不少是上了年头的老物件,想必是人家家里头祖上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说实在的,黛玉的婚事,因为准备得太过仓促,钱是尽够的,可偏生就缺这种上了年头,有些积淀的物件。原先她给黛玉备的那些首饰,人一看就知道,刚从首饰铺子里打出来的,簇新簇新的,就跟暴发户嫁女一无二致。
谁晓得东平王妃笑着拉过林夫人去说体己话,悄悄地道:“这是我姑母,自己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给你那宝贝侄女做面子了。别谢我,我就只出了一套头面。”
林夫人惊讶之余,忍不住直念佛,心里免不了也羡慕起黛玉来。婆母拿了自己的体己,出来给儿媳妇做面子添妆,这可见北静太妃真个儿是将黛玉当亲闺女来疼的了。
消息传到黛玉的闺房里,黛玉沉默良久,竟也不晓得该说什么才好。
接着柳五儿就捎着东西上门来看黛玉,她给黛玉带了一幅十六幅的大红色湘裙,上头绣着“百年好合”纹样,绣得极其鲜亮,远远看着,上头的花朵就好像是真花开在裙裾上一样。
黛玉叹道:“五儿,又要你破费!”她晓得柳五儿做饭做菜乃是一流,要她做点女红等于要了她的命。
柳五儿却嘻嘻笑着,说:“这个不是我做的。是史大姑娘和晴雯姐姐合力绣的!”
黛玉听了睁大了眼睛,奇道:“她们二位?”
柳五儿点头,说:“是呀,是她们二位。”她便将如今史湘云与晴雯正在绸缪合力开个绣房或是成衣铺子的事情说了。黛玉闻言,又有些黯然,道:“这些我竟都不知道……”
紫鹃劝黛玉,道:“等最近这些大事都忙完了,姑娘就好去看看她们了。”
黛玉点点头,想必也在下决心要提携提携这二人,她转脸问柳五儿:“史大妹妹的婚期,卫家那边可有消息么?”
柳五儿茫然地摇了摇头,心里好似被捅了一刀似的,脸上却没什么表情。
黛玉自然不晓得柳五儿所想,只得回过头去,轻轻地叹了一声,道:“卫家也不晓得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总是这样一拖再拖,也不是事儿。”话里隐隐有责怪卫家的意思。
柳五儿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张了张嘴,话没说出来。倒是紫鹃接了上来,说:“听说卫家那位公子一直在外公干,尚未回京。想必等他一回京,史大姑娘红鸾星就要动了吧!”
黛玉这才不问了。柳五儿暗自长长舒出一口气——不过,卫若兰真的这么长时间都不在京城么?
不是柳五儿不相信紫鹃的话,而是她总觉得自己在这座城里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卫若兰的气息。有时候依稀好像能见到他的影子,再转眼看却又见不到了。
紫鹃与黛玉看得出柳五儿神色不好看,紫鹃连忙打岔,说:“五儿,那你打算送姑娘什么呢?”
柳五儿这才赶紧收拾心神,拎了一匣子东西出来。
第340章 林黛玉出闺成大礼(2)()
柳五儿笑道:“这是我亲手做的,给姑娘留着明天吃。”
匣子里头是柳五儿自己做的海绵蛋糕,做得绵密柔软,吃起来不会掉渣,也不会噎着,用不着喝太多水。而黛玉明天要撑一整天,只怕都没什么机会吃东西。所以紫鹃见状大喜,伸出爪子就重重地在柳五儿肩膀上拍下,说:“五儿,生受你!”
柳五儿被打得龇牙咧嘴的,又从袖子里抽了一本小册子出来,说:“这是我以前做过,姑娘又爱吃的几道食补方子。如今写下来了,紫鹃姐姐交给北静王府的大厨房吧!”她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说:“我明天要去北静王府,帮王府收拾明天饮宴的席面,所以不能来送姑娘出阁了。而且也不晓得姑娘吃不吃得到我手做的菜肴。只好请姑娘先用些点心。林姑娘以后一定要……”她想了想很认真地说,“要好好地吃东西!”
柳五儿这话说得有几分孩子气,黛玉与紫鹃却都不曾笑话,紫鹃背过身去抹眼泪,黛玉却没有落泪,而是伸手握住了柳五儿的手,什么都没多说,只是紧紧地一握。
恰在这时候,突然一个鲜亮的声音响了起来,“林妹妹的大喜日子,我来迟了。”
这话,这声音都有些耳熟。黛玉不禁一怔,仿佛记起很久以前,曾经也听过这么一嗓子,“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王熙凤一掀帘子,已经进了黛玉的房里来。后头跟着林夫人、尤氏和贾探春。
黛玉连忙要起来,却被王熙凤按在了椅子上,说:“我们几个,姑娘又有什么好外道的?”
柳五儿见到尤氏进来,早就忙不迭地躲在后头,只听着以王熙凤为首的贾府“探亲”团队在与黛玉寒暄。
王熙凤、尤氏,还有探春,是上门来替黛玉添妆的。王熙凤还特地将几个人的礼单给黛玉念了一遍,柳五儿在后头听得清楚,礼单上头的物件儿虽多,可是总叫人觉得花哨的成分偏多,其实并不值什么钱。柳五儿心里暗暗叹着,她晓得王熙凤这会儿应该至少有几万两银子的身家,可是在黛玉的亲事上却这么小气,也不晓得是不是王夫人授意的。一想到这里,柳五儿几乎暗暗地扁嘴,心道:银子攥在手里,迟早也会被抄走,还不如这会儿多送点给黛玉,结个善缘。
柳五儿可是清楚得很,对于黛玉来说,嫁妆还是很重要的。毕竟北静王府里头还有一些是先头那位王妃留下来的人,小世子身边也是。如今大家都盯着黛玉过门,若是黛玉是个嫁妆丰厚的,只怕还能震得住这些人,可是但凡显出有什么寒酸的地方出来,王府里头这些人,只怕以后都会看轻了黛玉。若非如此,那位北静太妃也不会如此处心积虑地拿自己的东西出来给黛玉做面子,就是不想让黛玉低人一头了。王熙凤明明是个财主,又该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可是偏偏出手这样小气,倒是叫柳五儿有些失望。
贾探春则一如既往地附庸风雅,送了黛玉一对亲自手书的条屏。这叫柳五儿十分腹诽,贾探春亲自写的条屏,难道叫黛玉挂在房里天天欣赏吗?不过,柳五儿对这位探春姑娘敢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感到十分钦佩。
相比之下,倒是尤氏送的东西,要中规中矩得多,价值不菲不说,寓意也喜庆。尤氏郑重拉着黛玉的手说:“这都是你大哥哥的意思!”柳五儿听了便想,这大约与那位威烈将军贾珍贾老爷,惯于骑墙,左右逢迎有些关系吧,时时都讲究个四平八稳,不过不失。
王熙凤等人还特地稍带了薛宝钗、贾惜春、李纨等人给黛玉添妆的物事过来,只是偏偏没有再上一辈人的了。
饶是王熙凤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也不晓得该怎么说这事儿才好,支吾了半天,才说:“老太太、太太们的事儿,我们是不太好过问的。”
柳五儿在后头偷听得有些心冷,心想邢王二位夫人也就罢了,要知道贾母素昔最疼爱黛玉,怎么可能这时候也不出面?
这时候林府有下人进来,在林夫人耳边说了几句。林夫人原是个心直口快地,这时候便看着凤姐儿,说:“咦,怎么府上的老太太又单独派人送了一份添妆的箱笼过来?”
凤姐真真没有料到这一出,一时白了脸。探春和尤氏两个,也都看着凤姐。王熙凤喃喃地道:“今儿个早上出来,还真是没有听老太太说起这个来啊!”
待到礼单送到了林夫人手里,林夫人看了也是一惊,连忙给递到了黛玉手中。待黛玉看清楚上头写着的,几乎唬了一大跳,连忙问王熙凤:“凤姐姐,老太太真的没与你说起过这些?”
礼单上写着两千两黄金。
凤姐白了脸,探春则涨红了面孔,两人都是心里忍不住生出些不平来。可是她们哪里能明白贾母的意思,当初林家家产,叫贾府占了大半,除了盖园子的那些,剩下的都叫贾府里头的人挥霍掉了不少。王夫人偏又一毛不拔。贾母无奈,只得拿了自己的体己出来,能补偿黛玉一点是一点,总好过没有。这些金子,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林家东西还到林家的手里,偏生就因为这个,凤姐等人还是嫉妒得不行。
林夫人则暗自舒了一口气,有了老太太送的这份压箱银,黛玉这份妆奁,无论如何难看不到哪里去了。
不过话虽如此,黛玉的嫁妆还是有些缺憾。她与京中寻常人家嫁女比起来,还是准备的时间太少,能够拿得出手,镇得住场面的老物件太少。可饶是如此,林夫人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再也不能了。
一直到了吉时,邢王二位夫人都并无半点表示。
林夫人手一挥,“走了!”
送妆的队伍便敲敲打打,浩浩荡荡地往北静王府那边过去。
第341章 林黛玉出闺成大礼(3)()
第二天,柳五儿起了个大早,她晓得今日要去北静王府上帮厨,有的忙的,所以早起先是去了自家的豆花铺子看了一趟。
孙管事与翠缕依旧忙着,配合得不错。柳五儿依稀觉得这两人似乎有点儿看对了眼儿的意思,不过她也无暇多想。因为她的豆花铺子里,不少主顾都在说昨儿个林家往北静王府上送亲的事儿。
“听说林家的那位姑娘,是个真正有才学的,昨儿个陪去北静王府的,不到一百抬嫁妆,里头就有十来箱诗书呢!”
“切,这就是穷酸了。你们瞧瞧,京里的大户人家嫁女,哪家不是一百几十抬的嫁妆,十里的红妆。你们有听说过用书本子凑数的么?”
柳五儿正好捧着一锅豆花出来,听了这话就撅了嘴不乐意,说:“大叔,你这就不懂了,人家这些诗书,都是古籍珍本,千金难换。一箱子诗书,比起那寻常人家的十箱子嫁妆,都要来得珍贵呢!”
那说话的人却也不服柳五儿的话,眼一瞪,说:“你这姑娘瞎三话四,书本子再贵重能贵重到哪儿去,你拿着个书本子到街市上去,能换米面回来吗?”
柳五儿登时就想要反唇相讥——哪有这么比方的?
可是那人兀自喋喋不休,说:“依我看,就是人家姑娘不受人待见。我听说啊,这林家的小姐,原来也是南面大户人家出身,后来因父母都不在了,才被贾府接到京中生活。这没娘的孩子,自然没人替她张罗,否则哪里会如此?人家是嫁到王府里去唉,这么寒酸,端的是折了王府的体面。”
柳五儿一时叹息,这也是实情——若是没有北静太妃、林夫人等人替黛玉张罗,黛玉估计就只有贴身衣裳跟十箱子书本,恐怕还真的会折了北静王府的体面,将来也抬不起头了。不过,昨天黛玉的妆奁若真要装到超过一百抬,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黛玉在这上头没有过争胜炫耀之心,所以最后妆奁并了并,九十六抬出的门。没想到,就这样,居然还要被京里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嚼舌根,唉,真是郁闷。
她正自管自郁闷,突然听见一个声音问道:“今儿个是北静王府办喜事?”
柳五儿正琢磨着这个声音在哪儿听过的,接着,另一个她熟悉无比,又很害怕的声音响了起来,“是——”
这不是那位爱砍人双手的忠顺亲王的声音么,那么,另一个是?
柳五儿回头张了张。
哎哟妈呀,这皇帝老儿,不会吃自家豆花吃上瘾了吧,有事儿没事儿都要这样来一出。柳五儿按着自个儿的小心脏想,总这么突然袭击,真受不了。
然而孙管事与翠缕两个,却好像早有准备似的。翠缕已经快手快脚地烫好了忠顺亲王的“专用”碗筷,而孙管事也已经捧着忠顺亲王和皇帝喜欢的几味浇头出来,送到了两人面前。
“柳丫头!”忠顺亲王一面吃着豆花儿一面还说话,将柳五儿叫过来,问道:“你原来在贾府,可认识那位林家的小姐?”
柳五儿忙不迭地点头,几乎有满腹的话想要说,她非常想好生形容一下黛玉,说黛玉是个高尚的人,是个纯粹的人,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才会落到这步田地,被街谈巷议这么说嘴。不过她憋了半天,只满含深情地说了一句:“林姑娘是个好人——”
忠顺亲王一哂,继续吃他的豆花儿,倒是皇帝本人,抬起头来,看了柳五儿一眼。
理论上,皇帝应该是个日理万机的人物,果不其然,两人各自吃过一碗豆花,便起身要走。
忠顺亲王照例买单,摸出一个小银锭子要往收钱的碗里扔,却被柳五儿拦住了。“这位爷,今天是北静王府办喜事的好日子,咱们铺子也凑个趣儿,豆花都不收钱!”柳五儿心一横,心想,反正也没几个钱,干脆帮黛玉结个善缘。
皇帝听了,微微一笑,对柳五儿说:“小姑娘,你倒是与那位姓林的小姐要好。”
柳五儿怔了怔,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