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歌荀令-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的安危。

    “陛下乃天子,郭汜不敢做出出格之事,等吾等安置好了再商议营救陛下也不迟。”沉声回了一句,曹操紧接着又说道,“不只吾等忧心,京中亦在思索该如何迎回陛下,郭汜无谋略,成不了大器。”

    小皇帝那儿确实不用他们忧心,在长安不用日日上朝,没有天天盯着他的朝廷大臣,过了最初的惶恐之后,小皇帝反而对回洛阳有了排斥。

    刘辨的态度转好,郭汜待他自然更为用心,至少在吃住之上没有短了,毕竟是天子,他也不敢在吃穿用度上做手脚。

    只要皇帝听话,他不介意养一个金贵的玩意儿在长安。

    可是就算刘辨不反抗,洛阳朝廷也绝不会容忍天子长期流落在外,说客一路行不通,他们也不是不敢来硬的。

    众人心照不宣,但是心中都留有一个念头,灵帝之子可不只当今天子一人。

第48章 第48章() 
人马撤回昌邑之后;曹操便开始着手将黄巾收编成正规军队,只附近这些地方怎么也容纳不了百万的黄巾家眷;因此,这些人如何安置也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这次回来之后曹操身边的能用的人也多了起来,不至于将所有事情都压在仅有的几个谋士身上,更不至于拉着武将们来干文人的活儿。

    荀彧是不会嫌弃主公身边有才的人太多,虽然大军回了昌邑之后手中公务能分出去不少;但他却不是会享受清闲的人。

    名将暂且不急,他们这儿暂时还能看得过去;但是谋士真的不能撑了。

    满打满算现在曹操身边能用的谋士也就那么寥寥几人,荀彧、戏志才、荀攸、程昱、陈宫。。。。。。

    先不说以后会不会到别人那边去,只这数量之上就直接能看出来不妥了。

    曹孟德没有袁绍袁术那般声望,只凭着“四世三公”的名头便能有无数士子前去投奔;家世比不上,他只能凭着政绩来打动那些格外挑剔的人才。

    不过,往往后者才能更得人心。

    如今的形势和荀彧记忆中的已经差了太多,但是人却还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人;虽然变数越来越多,但是无疑也让荀彧更为安心。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的发展;他真的不知道这一切是真是假,他所做的一切又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只是。。。。。。之前出了个董卓直接将天下大势搅的一团糟,之后不知道会不会还有这样的人出现。

    荀彧不怕有和他一样的人,他能留着前世的记忆,没道理别人不行;不过这么多年来他也只遇上了董卓一人,还是个傻的,直觉告诉他以后可能都不会遇到这样的人了。

    只一个还好,阎王爷总不能疏忽职守到让一群人没有进地府就投胎转世。

    放下手中的竹简伸了个懒腰,荀彧起身走到外面透透气,看着外面的叶子落的差不多的树木,心情依旧晴朗。

    前些日子忽然想起来有一人这时应该在兖州附近,这么长时间过去也该有消息传回来了。

    这让荀彧只想想就能笑出声来的人,正是那连曹操见了都有些发憷最终却含冤而死的崔琰崔季珪。

    当年黄巾初起之时,崔琰正拜于大儒郑玄处学习,因为天下动乱缺少粮食,郑玄只好遣散了学生停止授学。

    崔琰离开之后便在青、徐、兖、豫四州境内走动,虽然行踪不定,但是要找的话也不是找不到人。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少好击剑,尚武事,及长,诵论语、韩诗,结公孙方等,师从郑玄。

    若只这些或许还不太清楚,但是提起床头捉刀这在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典故,便足以证明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不过这“魏王”却不是魏王,而是被曹操拉来假扮他的崔琰。

    可怜那使者,因为这句凭借最终被曹孟德追杀,至死也不知道那“雅望非常”之人是曹操身边的崔季珪。

    这位在曹魏后期成为文臣之首的大才,这时不去招揽,再想见到可就难了。

    现在崔琰还在四州之中游历,还没有来得及被袁绍招揽,既然如此,荀彧也不介意提醒曹操身边还有一个谋士等着他去找。

    在婢女的提醒下,拎着原本在婢女手中的外衣,戏志才看着荀彧面上毫不掩饰的笑意,走上前将衣服给他披上后略带好奇的问道,“今日有喜事不成,怎的文若如此高兴?”

    将外衣拢好,笑意未散的荀彧拉着戏志才回房,一边走一边说着,“先前派人去寻崔季珪,想来很快便有消息传来。”

    虽然现在这人身体很好,但是荀彧依旧不敢掉以轻心,谁也不知道那所谓的天命会不会忽然掉回头来发现不对劲就又把人收走了。

    并没有意识到如今被格外看护的人已经变成了他,荀彧生怕戏志才受寒,拉着人到书房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一个崔季珪便让文若如此开怀,忠可是要吃味了。”状似不在意的调笑了一句,戏志才转而岔开话题说明来意,“子廉带兵前去琅邪接主公家眷,果不出文若所料,陶恭祖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兵追杀至郡界。”

    果然,之前在济北和袁绍一同破了袁术的局让那几人皆心有不爽,竟然直接将火撒在了家眷身上,他陶恭祖在徐州这些年,竟然真狂妄自大到这种地步,倒也给了他们一个打进徐州的好主意。

    将家眷从徐州接到兖州的时机并非心血来潮便定下了,若是曹操派兵去接,只要陶谦不出兵只抓住兵力一事不放便是一个极好的出兵由头。

    而一旦陶恭祖忍不住,不等曹嵩离开徐州便直接下手,那么,能光明正大出兵的就变成曹操了。

    汉朝以孝治天下,父亲处在危险之中,曹孟德怎会无动于衷?

    身子顿了一下,荀彧放下手中刚倒好的热水转头看向戏志才,“可有大碍?”

    主公已经知晓陶谦处会有不妥,应该不会出问题了。

    再说,大公子曹昂此时还在曹嵩身边,只为了颇得他喜爱的儿子,曹操派去接人的一定不会只有曹子廉以及那二百精兵。

    事实也如同荀彧所想,戏志才自觉的将热水捧在手中,而后慢悠悠的答道,“幸好元让妙才守在泰山郡边界,陶恭祖兵马一动当即派兵接人,老太公大公子一行人皆平安到达。”

    看着戏志才的神色,荀彧微微皱了皱眉,而后狐疑的接道,“志才前来只为此事?”

    陶谦派兵追杀主公家眷一事,就算戏志才今日不来,稍后自然有人将消息送来,这等事情用不着他特意来走一趟。

    这么一来,这人前来肯定还有其他事情。

    无奈摇了摇头,戏志才抿了一口索然无味的白水,自顾自走到一旁坐下,“难不成现在无事就不能来找文若了?”

    皱起脸控诉的指着荀彧,似乎受了极大委屈的戏志才接着说道,“方才一个从未谋面的崔季珪尚能让文若展颜,忠与文若自幼时的交情,竟然还不如。。。。。。”

    “你且停下吧!”面无表情的直接将刚披上的外衣砸在戏志才身上,荀彧在旁边坐下,撑着脸直接问,“奉孝要来了?”

    这表情这语气,除了郭奉孝,他实在想不起来还有谁,只是不知道志才什么时候和那混小子学了这一手。

    遗憾的撇了撇嘴,还想再演一会儿的戏志才看荀彧这么快就反应过来,点了点头将杯中温度正好的清水一饮而尽。

    “前些日子奉孝去拜访友人,归来时不知为何便和大公子遇上了,虽然没有接触,但也算是同行而来。”

    “路上可有误伤?”担忧的看着戏志才,以郭嘉那性子,要是正好撞上陶谦追杀曹嵩一行,指不定能搞出来什么事儿。

    “若真的让奉孝遇上,文若该担心的应该是陶恭祖,而不是那满脑子鬼点子的小子。”摇头笑了笑,戏志才端正了身姿将荀彧特意找人制作的茶杯放到一旁,而后熟练的在暗格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酒坛子。

    “昨日到泰山境内,如果无甚意外,奉孝今晚便可到达昌邑。”

第49章 第49章() 
垂眸想了一会儿;荀彧起身到门外招来下人,直接吩咐人收拾一间客房;绝对不能让人来了之后和戏志才待在一起。

    以他对这两个好友的了解,见面之后肯定是彻夜不休,与其让这俩人熬坏了身子,倒不如一开始就先将住处安排好。

    将人隔开,他就不信这俩人还能翻墙出去。

    想着附近都有哪些酒家;荀彧摇了摇头,已经做好了以后去抓人的准备。

    慢慢饮着樽中美酒;等荀彧安排好回来,戏志才才再次抬眼看过去,“大公子即将到来,主公欲为其寻一良师。”

    暗格里的酒坛是荀彧之前放好的;原本就是为他准备的,自然不会有太多,如此美酒,还是慢慢品尝为好。

    挑了挑眉;荀彧眼中划过一抹了然,“主公中意何人?”

    “公达近来无甚要事;此事落在公达身上的可能极大。”摇了摇手中酒樽,戏志才极其放松的坐在席上,看上去自在极了。

    城中能为人师表的大儒不是没有,但是荀公达为人小心谨慎,如果是暂时教导大公子;那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公达如今虽说称曹孟德一声主公,但是这其中极大一部分是因为文若在这儿,若是让他自己选,即便回颍川,他也不会在现在就选定主公。

    跟在曹孟德身边不确定性太大,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究竟会怎么样。

    不过,在这次跟随征讨黄巾之后,公达应该也会放下心了,毕竟曹孟德和董仲颖不一样,这是一个真正将百姓放在心里的人。

    对于他和荀彧都看重的主公,戏志才不吝于用各种词汇赞美曹操,当然,曹孟德也当得起他的称赞。

    给曹昂当授课先生他和荀彧也不是不行,就是不知道他们家主公会不会放心让已经知晓世事的长子和正得用的手下人走的太近,公达还好,他和文若可是能接触到军中最机密之事的人。

    若是主公不在意,那就也没什么了。

    不过现在不管曹操介不介意的事情,该避嫌也都是要避嫌的,等他们家主公觉得什么能找本地的大儒来教导,荀攸也是要回归谋士的身份。

    对其中的弯弯绕绕很是清楚,荀彧倒也不在乎最终那人是谁,曹孟德如今对他们没有疑心,这已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管将曹昂交给谁他们都会尽心教导。

    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不用曹操说他们就明白,身为谋士,要是没这个脑子还叫什么谋士?

    就这个问题谈一会儿,二人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他们俩现在看上去清闲,但是这个清闲是用之前几天不眠不休换来的。

    如今形势转瞬即变,实在不是能松懈的时候。

    陶谦虽然已经沉不住气了,但是在曹操没有主动出击之时,无论如何他也没有胆子进攻兖州,毕竟现在不只他们两方有隙。

    袁绍和袁术不合已久,现在公孙瓒陶谦和袁术打的好主意想要围攻冀州,偏偏身为袁绍的曹操还在一旁看着,几方钳制之下,若非有十足的把握,谁都不好先动手。

    在袁绍没有主动提出来之前,曹操不准备参与到他们兄弟之间的龌龊之中,更何况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除了洛阳朝廷中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还在长安的小皇帝。

    郭汜接手了董卓的大部分势力,几乎占据了半个关西,关东地区分不出精力去救驾勤王,或者说他们有能力,但是却不打算去救驾。

    作壁上观最为省心,他们还不想为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皇帝白白搭上精心训练出来的兵马。

    但是,就算存在感还不如分散在各地的诸侯,小皇帝也依旧是大汉天子。

    回昌邑之后曹操就派遣使者去了长安,天子流落在外,天下又怎能真正的安定?

    心里究竟是何打算别人不清楚,但是曹操的表面功夫做的却是极好,他乃忠君爱国之人,一心只为请皇帝回洛阳。

    皇甫嵩和郭汜的交涉多日未果,派去将小皇帝接回来的人要么被扣在长安,要么灰溜溜的回了洛阳。

    被扣在长安的都是些有名望的人,郭汜的用意非常明显,他想在长安建立一个新的朝廷,洛阳派来多少人他就能收多少人。

    来时容易,想走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不敢轻易再让文臣去长安,武将又投鼠忌器不敢真正有什么大动作,因此,朝中原本沉寂下去的各种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且绝大多数都是要另立陈留王为帝。

    曹操虽然不在京师,但是对其中的动静也不是一无所知,不过现在,他确实不想站在这个另立帝皇的队伍里。

    而在之前便已经到了长安的钟繇钟元常,在曹军使者到达之后便立即与之取得了联系,虽然被扣在了这儿,但是他依旧是有官职在身,郭汜一心只想招揽他,各方面更是面面俱到。

    只不过他钟元常是朝廷命官,心里要向着皇帝,虽然这个皇帝是谁并不重要。

    知道曹操的人来了长安,郭汜倒是难得沉得住气,只是将人安置好却并没有要见的意思。

    洛阳那边虽然想自立天子,但是不管被立的那个人是谁都不可能有他手中的刘辨名正言顺,既然如此,他还着什么急?

    神神在在的将人晾在一边,郭汜每日只假托军务繁忙不见人,但是曹方使者似乎知道他会有这么个反应,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在长安等着。

    此次自请前去长安的不是旁人,正是那跟着曹操许久的程昱程仲德。

    后世对程昱有一评价乃是智将,这人谋略过人且文武双全,郭汜的做法或许能吓到其他人,但是绝对吓不着胆子比天大的程昱。

    如果没有几分胆色,这人也不敢在粮草耗尽的时候用人肉来充当军粮。

    等着便等着,左右他现在不缺这个时间,只看他和郭汜谁能沉得住气。

    如若京师真的另立天子,即便名不正言不顺,到时起兵攻打也无所顾忌了,长安虽然险要,以天子的名义讨伐也不是拿不下来。

    这天下本就是刘氏的天下,长安亦然,只看他郭汜能撑到几时。

    当然,身为曹操身边颇受倚重的谋士,程昱自然不会在长安无所事事,毕竟这长安城中除了郭汜,还有不少董卓旧部蠢蠢欲动啊。

    不会让自己的行为被人抓住把柄,在郭汜眼皮子底下他也不好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他和钟繇往来可没人说的了什么。

    都是一心想着皇帝,他和钟繇相见甚欢又怎么了?

    程昱在长安得心应手,只要兖州没有什么大变故,他就能尝试着将郭汜手下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们一个个全部策反了。

    自己人打自己人,倒是省了他们的力气。

    昌邑荀彧府上,到了傍晚,如戏志才所言,郭嘉的车驾果然停在了府邸门口。

    正好戏志才还没有离开,下人来报之后二人便一同朝着门口而去,许久不见,也不知道奉孝此刻变成什么样了。

    门外,下了马车打量了一下四周,郭嘉满意的点了点头。

    如今昌邑城中百姓各得其所,也不见被胁迫的样子,看来都是自愿迁到这儿,他一路走来看了那么多地方,比这儿更安稳的也没有几个。

    看来曹孟德将这里治理的很好。

    守在门前的人一早得了命令,郭嘉一来便有人接应,任由身边人将行李什么都搬进去,唇角上扬的郭奉孝大刺刺坐在车夫赶车时的位置等着。

    若是以前他一定直接就进去了,不管是什么地方,只要里面还是那个荀文若,他们之间就不会有什么隔阂,但是现在不行,他可是有娃儿的人。

    刚想到这儿,车厢里便传来了一阵微弱的响声,利落的翻身进入车厢,随后,郭嘉便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走下车了。

    这些天跟着他颠簸,就算已经注意着,这孩子也难免有些承受不了。

    早知道就直接派人将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了,也不至于跟着他一路走来。。。。。。不行,孩子还是跟在自己身边放心,这么小的娃娃就算受到苛待也不会说,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还好自己机智亲自带着孩子来兖州,这一路走来,他可是被这小家伙儿折腾的可以。

    荀彧和戏志才出来之后看到的就是郭嘉抱着个孩子在那儿哄,那孩子似乎不怎么健康,连哭声都是弱弱的。

    对视了一眼,荀彧和戏志才看着郭嘉,眸中如出一辙的惊讶。

    “哪儿来的孩子?”走上前看了看被郭嘉抱在怀中的孩子,荀彧皱着眉头问了一句,赶紧让戏志才将他身边的婢女找来。

    他虽然没怎么见过照顾这么小的孩子,但是以他的眼力还是能看出来现在这孩子并不怎么舒服。

    看郭奉孝的样子就不像是会照顾孩子的,他身边跟着的婢女正在收拾东西现在无暇顾及这孩子,只能先从府中找人了。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看着白白嫩嫩的也不像是活不下去的家庭能养的出来的,怎么就放心交给这不靠谱的家伙?

    孰料听了荀彧的问话,郭嘉嘴一撇,抱紧了孩子反驳道,“奕儿是我儿子,当然跟着我了!”

    作者有话要说:郭嘉(抱紧儿子):这是我儿子,你个单身狗看什么呢?!

第50章 第50章() 
郭嘉话没说完;旁边俩人就愣在那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儿子?

    他们自颍川分开也不过才半年出头,先不说成亲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郭奉孝没有通知他们;就算是他们刚离开这人就成亲,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有了孩子。

    孩子肯定是这人不知道在哪儿坑过来的!

    看荀彧脸色不怎么好,知道他刚才的话被这人想歪了,郭嘉小心的将孩子交给过来的婢女,然后拉着一旁的两个好友进了宅子。

    他真的是他儿子;他可以解释的!

    任由郭嘉将他们拉进去,荀彧朝戏志才使了个眼色;示意先把人带到书房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先去看看那孩子。

    “文若,琴。。。。。。”看荀彧并没有解下背上的长琴,戏志才开口提醒了一句;只当是他忘了,毕竟在家里的时候这人通常都是将琴放在书房。

    朝身后摆了摆手,荀彧不甚在意的回了一句“无妨”,而后大步朝着隔间而去;原本以为只有郭嘉一人,现在多了个孩子;那原来的安排就不太够用了。

    不管是谁家的孩子,那都比郭奉孝金贵。

    有些气恼的想着,荀彧家中婢女仆从不少,但是照顾过这么小孩子的却没有多少,毕竟他一个成年男子;没有成家府中哪儿来的孩子?

    虽然这一世家里的孩子都不会让他带,但是在大唐的时候那么多小豆丁,这次只不过是更小了一点,大概也是能看看。

    小孩子不能直接用药,或许用琴能更好一些。

    没想到荀彧对他家儿子这么紧张,郭嘉有些心虚的嘘了一口气,不等戏志才问便直接将孩子的来历说了出来。

    这是族里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族老说的时候他就动了心思,看那孩子实在没了能教养的人便直接将人过继来了。

    所以说,这真的是他儿子。

    虽然到了娶亲的年纪,但是郭嘉却并不想那么早成家,他还不想那么早被束缚,过继了一个孩子也不会有人再催他,如此岂不正好?

    戏志才知道阳翟郭氏的情况,虽然是世家大族,但是郭嘉这一脉早已人员凋零和其他郭姓没得比。

    但是这也不是郭嘉如此胡来的理由,黑着脸看过去,戏志才直接开口训斥,“简直是胡闹,家中没有女眷,你一人如何能将孩子照顾好?”

    他和文若比这人年长七八岁,没有正事的情况下也都是将这人当孩子来看,谁能想到这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竟然过继了一个孩子来。

    就算要过继,好歹等过些年身边稳定了,至少可以将孩子照顾好再说。

    郭嘉家中都有些什么人戏志才一清二楚,这小子找婢女最重要的是脸,而后才是能不能照顾人。

    苦着脸拍了拍脸,郭嘉也不敢反驳,他原本以为养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族老那儿保证的特别好,但是真正养起孩子来才知道有多艰难。

    原本准备在友人那儿多待几天,但是有个孩子在身边他也静不下心,最终只是待了两天便启程来了兖州。

    刘晔那儿可是有不少好东西,这么快就离开真是可惜了。

    嘴上说着可惜,但是郭嘉一路也没有耽搁,因为他现在是当爹的人了。

    只是这一路上孩子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视线,婢女照顾的时候他也都在看着,但是原本极其乖巧听话的孩子现在却非常抗拒他的靠近。

    他只是想多亲近亲近儿子而已。

    有些委屈的想着,郭嘉叹了一口气,却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选择过继孩子并不是玩玩而已,他是真的将那孩子当自己儿子的。

    郭奉孝对自己的性子非常了解,让他成亲之后老老实实不外出实在是太难了,既然如此,他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