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歌荀令-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么是陈公台在骗他们;要么就是军中出了问题,现在看来,明显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陈公台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说谎,如果是假的,没有陶谦牵制兖州兵力,他怎么又底气来这儿拉拢自己?

    “荀先生此时正在洛阳,怎么可能会遇刺?”曹仁眼中有些慌张,不敢相信消息的真实性,“再说了,荀先生的本领大家都知道,刺客怎么会。。。。。。”

    “先生到底是文人,身体比不得我们。”捏了捏拳头,高顺很快稳了下来,“将军的意思是昌邑城中出了问题?”

    对他们一手带出来的兵马非常有底气,高顺最先想到的不是这里有内鬼,而是昌邑出了什么问题。

    “许是如此,不过咱们军中也该好好清理清理了。”抱着手臂说了一句,吕布沉思了一下,转而将这件事情放下,先说说张孟卓要夺取兖州大权这回事儿。

    待会儿派人去昌邑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毕竟不管是哪一方出了问题都不是好事儿。

    造反是肯定不会造反的,他又不傻,还没无聊到没事儿造个反玩玩。

    再说了,造反这种事情没道理陈公台只找他自己,就算他手底下兵力不少,但是和现在兖州这几十万的兵马比起来也只能上去送军功。

    这么一来,这陈公台还能去找谁呢?

    搓了搓脸随便找个席子坐下,吕奉先发现谋略真不是他能玩的了的,于是耸了耸肩也不想了,这儿又不是只有他自己。

    大刺刺的站在那儿,吕布简单粗暴的直接开口,“方才陈公台过来,想要吾等随张孟卓一同起兵将兖州大权夺下来。”

    简而言之,就是让他们和他一起造反。

    被吕布如此不加掩饰的话吓了一跳,高顺看着猛然变了脸色的曹仁,眼疾手快的将人拉住低声喝道,“子孝,等将军说完。”

    荀先生生死不明,将军在这个时候提及这事,难不成是真的想和陈公台一起造反?

    额头渗出丝丝冷汗,高顺抿唇看着吕布,应该不会,将军如果真的想造反也不会让曹子孝一同过来,可能只是他想多了。

    吕布当然没有蠢到想造反还兴冲冲的让曹仁知道,这不是相当于直接将消息透露给曹操了吗,他还没这么傻。

    眸色深沉的看了曹仁一眼,吕奉先上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布对如今的一切非常满意,还没有和他们一起造反的意思。”

    这小子还是太年轻不经事儿,看他们家伏义,自己一开口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还能帮忙把人拉住。

    在心里感叹了几句,吕布也不卖关子了,“将你们叫来不过是想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逢场作戏还是直接将陈公台斩了?”

    以他的意思,直接将人砍了一了百了,不过这念头他也只敢想想了,不和人商量直接砍人,接下来被砍的可能就轮到他自己了。

    脸色凝重下来的高顺和曹仁对视了一人,异口同声只让吕布别乱来,等他们和昌邑联系过之后再说。

    至于陈公台,能拖几天就拖几天,他们不相信这人什么都不准备就敢直接过来。

    三人商议了一番,没有耽搁马上去安排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天知道兖州究竟有多少人和张孟卓一同准备起兵。

    按理说,以张邈和曹操关系,谁都可能会背叛,唯独他不可能,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是这人带兵去支持,让曹操能在酸枣联盟占得一席之地。

    世族之间的事情果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了的,关系再好又如何,和家族的利益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当晚,吕布派人连夜赶回昌邑,同时若即若离的不给陈公台准确答话,这人当他是傻子,那他就傻两天给他看看。

    直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陈宫在营中只待了一天便要离开,吕奉先的意图根本瞒不过他,这人要和昌邑那边通了风之后再回话的意思那么明显,要是看不出来他也不是陈公台了。

    感觉自己的表现还算是凑活,只是陈宫眼神太毒没有瞒过去,在听到陈公台离开的消息之后,吕布也没感到什么意外。

    他倒是想知道这人接下来会去找谁,张邈又纠集了多少人准备在以后搞事儿。

    吕布这儿没有着急太久,因为陈宫刚走前往昌邑的卫兵便赶了回来,与之同行的还有一个沮授沮公与。

    原以为要费上一番心思才能让吕布等人冷静下来不至于被陈公台两句话带走,沮授没想到一来到就被拉住问个不停。

    这几个人关心的不是张邈什么时候造反,而是荀彧究竟伤的怎么样,他们什么时候动身去打徐州。

    伤了他们荀先生,那就别怪他吕奉先马蹄底下不留情。

    连向来稳重的高顺都有些急躁,沮授颇有些哭笑不得,幸好他出来之前见了文若一面,不然这些人岂不是要直接去打陶恭祖?

    都不是没有经历过事情的人,怎么还这么分不清轻重?

    无奈提了一句荀彧现在已经没事了,沮授并没有将那人已经回昌邑的事情说出来,这件事情他

    知道就够了,太多人知道容易泄露出去,到时候主公在京城就不好收场了。

    两三句话将这件事情略过去,沮授抬眼看了吕布一眼,“张孟卓等人和徐州陈氏有所联系,一旦开战,此处安危必将是重中之重,奉先将军可有把握守城?”

    “打仗?我吕奉先还从来没有怕过谁!”极为狂妄的放下一句话,吕布颇为骄傲的扬了扬头,丝毫没有将张邈那些兵马放在眼里。

    “守城有伏义子孝在足以,布麾下精兵众多,何不随主公一同讨伐徐州?”

    比起来守城,他更想带兵打到陶谦老巢。

    吕大将军眼中毫不掩饰的光芒让沮授忍不住摇了摇头,“奉先将军可知张孟卓派陈公台来这儿的同时还去了哪儿?”

    话音一落,三双眼睛都看了过来,沮授扣了扣桌子,将军中唯有主将才能带着的简陋地图拿了出来。

    手指在并州二字上点了一个点,沮公与极为严肃的说道,“吾方才得到消息,张邈意图和丁建阳合作,如今已经派人到了并州。”

    曹仁的脸色随着沮授的话一变再变,他是知道丁原有多厉害,能降的住吕奉先的人会是什么简单的人吗?

    “丁建阳回并州已有半年,先前虽然和主公关系甚好,但是张孟卓开口,一旦能开出让他心动的条件,兖州即有可能内忧外患同时出现。”

    吕布脸色有些别扭,戳了戳同样不自在的高顺,吕大将军上前问了一句,“先生可知布先前在丁大人麾下效力?”

    “正因如此才更不能掉以轻心,殊不知熟悉之人突然出手才更使人防不胜防。”沉着脸看着吕布,沮授试图让这武将多点警惕之心,“张孟卓和主公关系如何?还不是说裂就裂,丁建阳和主公不过合作过一次,即便答应出兵也不出意料。”

    对酸枣联盟时曹军内部没有太多了解,当时的沮授随着韩馥在冀州,他们只需要提供粮草,就算有心多了解战事,各方内部的情况也不是轻易能知道的。

    当时的丁原和曹操实力悬殊,最后却是曹操主事,不知道内情的人一眼看过去的确会多想。

    丁建阳手底下的大将都被要走了那么多,心里没点儿意见都说不过去。

    一直没有说话的高顺咳了两声,和吕布对视了一眼然后说道,“先生多虑,丁大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以丁大人的性子,张邈的人过去只有一个下场,被臭骂一顿然后扔出去。

    ——老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任劳任怨干活的人,你他丫的就是想找事儿是不是?!

第69章 第69章() 
沮授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从最坏的地方开始打算,丝毫没有预料到吕布高顺会是这么个反应。

    一旦丁原从并州出兵;吕奉先就必须要留在兖州掌控大局,他们如今兵马虽多,但是和丁建阳那些身经百战的并州兵比起来还是有点不够看。

    谋略上欠缺不是问题,如果武将们个个都心思百转,那还要他们这些谋士干什么?

    沮授这次过来就是为了稳住这里的情况;不至于让吕奉先暴脾气上来直接带着兵马去送死,他沮公与自认为不会在这上面犯什么致命的错误。

    再说了;来之前文若可是特意和他说了半天如何安抚这时不时不按常理出牌的武将,不至于到时候连人都稳不住。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候,沮授不敢将那所谓的同盟轻易想的有多坚固,所谓同盟也不过是目标一致罢了;现在有了分歧,丁原必定会选择对他有利的一方。

    而为了拉拢丁建阳,张孟卓开出的条件也绝对会令他心动。

    面部有些扭曲的吕布一把将对沮授的话颇有同感的曹仁拍到后面,然后极为真诚的看着沮公与说道;“沮先生,丁大人现在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和张孟卓那贼子同流合污,先生真的想多了。”

    他们大人想撂担子不干很久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最开始奉诏到京城便存着将兵权上交朝廷的想法,只不过后来清楚朝廷的现状之后又被吓了回去。

    好歹是跟了他几十年的兵马;总不能将他们往火坑里推,朝廷那是人能待的地方吗?

    只是后来没等他想到什么好主意,讨伐董卓的酸枣联盟便成立了,一切为了朝廷一切为了百姓,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正好当时不知道要干什么,索性便直接跟着联盟听从调遣了,只是没想到酸枣联盟和朝廷一样不靠谱罢了。

    感觉这其中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内情,沮授挑了挑眉毛问道,“二位将军何出此言?”

    吕奉先高伏义先前皆在丁建阳麾下效力,对那人的了解自然比自己要多,但是也不至于这般笃定吧?

    丁建阳此时在距兖州千里之外的并州,这二位还能猜到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不成?

    来兖州之前一直将重心放在中原一带,沮授对并州西凉的情况仅仅来自于旁人言语,只手头的事情变足以让他忙的不可开交,短时间内也没那个精力关注其他。

    看曹仁的反应,好歹确定了不是自己真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沮授稍稍松了一口气,示意旁边的武将接着说。

    身为谋士,所有的情况都要考虑到,万一真漏了什么重要的消息,后果可不是简单的两句话就说得完的。

    “先生,我们大人此去并州便是为了安排手下兵马和其他事情,现在让他反过来攻打兖州实在强人所难。”艰难的解释了一句,高顺接着说道,“临走之前大人已经说了,打了半辈子仗,也该解甲归田了。”

    去了那么久,该处理的事情也该处理完了,敢在这个时候往他身上揽事情,张孟卓这可能不是找盟友,而是给自己拉仇敌。

    高顺说的太过委婉,吕布撇了撇嘴,反正现在人也不在,他说些什么也不会受罚,于是干脆直接说道,“我们大人懒,现在有人将公文揽走他求之不得。”

    嘴角抽了抽,沮授以为这俩人能说出什么正经严肃的理由来,身体都不由自主的绷紧了起来,但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堪称荒唐的说法。

    因为丁建阳懒,所以不会和张邈一起打入兖州,那还是他听过的那个带兵无往不利在军中威严极高的丁建阳吗?

    “。。。。。。”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沮授颇受打击的挥了挥手,然后捶了捶脑袋将事情从头又捋了一遍。

    现在要紧的是将军中所有的事情了解一下,丁原那边等他再观察两天再说。

    实在不敢相信张邈会这么无功而返,沮授不敢直接掉以轻心,丁原一支铁骑扫遍并州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就算吕布高顺都这么说也没法儿让他转变过来。

    沮授能得到的消息,昌邑城中荀彧戏志才自然也能得到,只不过随着正常讯息之外,荀彧收到的还有一封丁原的亲笔信。

    信上的内容非常符合丁大人以往的风格,开门见山直接说了让他们不用担心,并州的兵马他已经安置好了,张孟卓就是说出一朵花来也别想让他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找事儿。

    这几年外族都跑去了凉州,并州难得安稳了两年,这个时候脱身正好。

    他没有别人那么多野心,最初起兵只是为了活下来,当时也想到会发展成如今这种样子,他这一辈子算是值了,趁现在还能到处乱跑,赶紧把事情都甩开才好。

    将自己埋在竹简之中的生活实在太痛苦,清闲了几个月之后重新回归原样更让人难以接受,还好有人在后面接着他的烂摊子。

    并州民风本就彪悍,真正管理起来耗费的心力也是旁人难以想象的,这么好的撂担子机会,不把握住他才是傻子。

    将丁原的来信看完,荀彧将信好好收好,然后拿出一份竹简来准备给他们家大哥写信,丁建阳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等兖州的人过去之后他就能离开了。

    那人一心奔着颍川而去,为了避免吓到他们家大哥,他还是提前先给人通个信为好。

    处理起事情来从来没有时间概念,荀彧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很难被转移开,正是因为这样,他手边的竹简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比起送来的速度还是有些不够看。

    郭嘉看着手边高高摞起的竹简,再看看埋头处理公文的荀彧,活动了一下筋骨而后悄悄绕开准备出去透透气。

    这人静心专注的本事他这辈子也就只能想想了。

    因为不能直接回府,荀彧这些天一直待在荀攸府上,正好这里平日里经常有郭嘉过来转悠,现在经常往这儿跑也没人感到意外。

    倒是戏志才,好不容易说开了,原以为荀彧知道他的心思之后好歹会有什么反应,不管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至少能让他有个底。

    只是没想到这人回来便一头扎进了公务堆里,转眼便将那事儿抛之脑后了。

    每日看公文的时间都不够,如果不是身边人看的严,这人只怕能看到半夜也不肯去休息,哪儿有精力去思考儿女情长?

    不敢主动到荀彧跟前晃悠,又不能将那人从一堆公文中拎出来再将之前的事情说一遍,戏志才每日看着眼前的竹简只感觉憋屈的不行。

    眼睁睁事情变成这种情况,原本还担心这俩人的关系至此僵化的郭嘉乐的不行,他想了无数后续情况,唯独没有想到荀彧紧接着就沉迷公务将之前那边变故忘的一干二净。

    如此可怜的志才,真不知道究竟是该庆幸还是该同情了。

    刚走了没两步,荀攸和崔琰便相伴而来,看着那如出一辙的严肃表情,郭嘉抖了抖,然后下意识的转身回书房。

    荀公达崔季珪只一人便足以让人怵得慌,俩人走在一起更是让郭嘉忍不住想躲着走,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冲突,而是那面无表情的脸实在让他有些撑不住。

    之前还好,现在知道荀彧和戏志才之间的纠葛,想想以后荀攸知道之后的反应,郭嘉这个知情人更是不想直接面对这人了。

    万一荀公达以后将火气撒到他身上可怎么办,他可是有儿子要养的人。

    听到外面的动静,荀彧揉了揉额头放下手中的东西抬头扫了一眼,看郭嘉神色有些不对劲后便直接朝着他背后看去,不出所料,后面还跟着其他人。

    将方才写好的信挑出来,荀彧安排人将东西尽送到颍川,然后才转身看着又坐回自己位置上的郭嘉,“怎么,又出什么事儿了?”

    看着对他的态度和以往没有半点不同的荀彧,郭奉孝张了张嘴,最终只憋出来了一句“没事”。

    这样就好,不管志才怎么心塞,好歹他不用担心以后怎么相处。

    很快将注意力从郭嘉身上收回来,荀彧让人将桌上的东西收拾了,荀攸进来后率先朝着荀彧行了一礼,而后才和崔琰各自坐定将今日的来意说明。

    因为兖州的变故,曹操没办法再洛阳多做停留,过两日便会回到昌邑主持大局,夏侯惇那边已经传来消息,兖徐两州边界处兵马越来越多,不出意外,陶谦接下来第一个要打的就是济北。

    去年黄巾来犯时济北已是经历了一场大战,如果紧接着就再次开展,当地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的农耕必将毁之一旦。

    撑着脸想了一下,荀彧看着大侄子深沉的眼神,而后拿出地图思索了起来,“陶恭祖来犯必将选择对兖州压力最大的地方开战,但若是让他分身乏术无力关注济北呢?”

    凑过来的郭嘉看着荀彧点出来的两个地方,眼睛一亮心中依然有了想法。

    “陶恭祖和公孙伯圭现在依旧关系非常,袁本初和袁公路也该沉不住气了。”眯起眼睛想了想淮南的情况,郭嘉忍不住将地图移到自己跟前,“袁公路这手煽风点火真是恰到好处。”

    这兄弟二人哪一个不是天下人眼中的英雄豪杰,若是齐心合力当初哪儿有董仲颖什么事儿,可惜一个两个都心高气傲,愣是将局面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夸”上两句啊!

第70章 第70章() 
煽风点火?

    自然;袁公路煽的是公孙伯圭的风,点的是袁本初的火;这两方实力相当,一旦纠缠起来,那可不是一两年间能解决的了的。

    淮南一带只要袁术不主动出击,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给他来什么不痛快,当然;袁绍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除外。

    为了避免这个同胞兄弟给自己捅什么乱子,袁术在公孙瓒身上下的心思不少;幽州半数的粮草皆是从淮南运过去,若不是刘虞在背后防的严实,他恨不得直接将幽州收入囊中。

    只可惜刘虞公孙瓒现在还没有什么决裂的架势,幽州距淮南又太过遥远;就算拿下也不好治理,袁术也只得先将其放置一旁解决眼前的事情了。

    公孙瓒和袁术的关系天下皆知,如此重要的一个“帮手”,郭奉孝怎么会弃之不用?

    “文若可还记得赵子龙?”眨了眨眼睛;郭嘉笑眯眯的看着荀彧,随手将手中的地图放到了荀攸面前;“嘉听闻子龙将军前几日归乡,如今正在常山郡中。”

    “赵子龙勇武非常是真,但此时却并非招揽人手的最好时机。”荀彧摇了摇头,就算知道以赵云的战斗力现在到他们这儿来能帮得上大忙,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将人弄过来。

    赵云乃忠义之人;初到一地必定不敢放开手脚,他们现在却不是什么能特意分出心思来让他熟悉军营的时候,一个不妥反而会误了大事。

    再说了,那人刚从公孙瓒处离开,他们也没有心大到就这么放权到一个刚从敌方归来的年轻人手中。

    和荀彧想的差不多,荀攸也不赞同这个时候到常山郡去找一个小将,他们现在虽然看上去处于劣势,但却不是撑不下来。

    “奉先元让子孝子廉,文远伏义伯安公泰,军中大将足以让陶恭祖有去无回,奉孝还是想想如何解决张孟卓等人带来的麻烦吧。”

    比起武将,陶恭祖比起他们来确实差了一大截,荀攸不担心他们打不过,他只担心后方张邈还能捅出什么篓子。

    荀氏的影响力集中在天下士子之上,但是这不代表荀攸不知道权势在世族眼里有多重要,在这方面就连荀彧也没有资格对他说半点不是。

    荀攸崔琰皆是正经的世家子弟,张邈叛变的理由只一瞬间便猜了出来,但是他们现在只能尽快将人打压,至于以后曹操对待世族的态度只能以后再说。

    寒门士子中有才之人不在少数,世族独大掌控了为官的所有命脉是否真的有所不妥不是他们现在可以评判的。

    他们没有资格在这件事情上说三道四。

    他们跟随的主公是个有大志向的人,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没人能说得准,如果可能,他们亦是非常希望能看到那人成就大业。

    但是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内忧外患解决不了,便是有天大的志向也没有半分用处。

    考虑到他们现在的情况,郭嘉耸了耸肩,对赵云也不是那么执着,但还是忍不住开口道,“还是这么小心翼翼,真是败在你们手下了。”

    “军中大事,岂能掉以轻心?”头也没抬直接回了一句,荀彧在手边的一堆竹简中扒了扒,找出一份出来直接扔到了郭嘉怀里,“今日送来的,奉孝有何想法?”

    大致扫了一眼竹简里的内容,郭嘉挑了挑眉,“雪中送炭,孙文台真英雄也!”

    知道竹简中是什么东西,崔琰面色如常点了点头,“乌程侯的确人中豪杰,如今吾等腹背受敌,若有奇兵相助岂不正好?”

    “的确如此,主公之意便是让乌程侯自豫章至九江而后直指下邳。”

    外面忽然插进来一句话,几人抬头,戏志才正缓步朝着这边而来,点头打过招呼之后便接着方才的话说了起来。

    陶谦张邈想趁他们后方空虚重创他们,他们便来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顾自走到荀彧身旁坐下,戏志才神色正经,将地图拉到自己跟前划出一条线出来。

    “奉孝公达去奉先处,文若季珪留在昌邑,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