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歌荀令-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和陈群认识的比郭嘉还要早,毕竟都是世家子弟,从小跟着长辈自是有些来往,虽然年龄有些差距,但是聚在一起也是相谈甚欢。
荀彧记得清楚,史上陈群的妻子是他的女儿,可惜偏差早就从他出生便出现了,那原本应该嫁与这人的女儿自然也不存在。
陈群不会一直不娶妻,没有荀氏女还有其他家族的适龄女子,因此荀彧也没有纠结这些事情,只不过在和陈群相处时还是会格外关注几分。
这是个和郭奉孝完全不一样的人。
再说了,这时候将陈群找来可不是为了让他来和郭嘉斗嘴,虽然现在曹操没那个精力直接和世族对上,但是早做些准备总没有坏处。
早点将九品中正制弄出来,若是可以,提前将科举制度提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第75章 第75章()
不知道荀彧已经想到了哪儿;郭嘉皱着脸坐在那儿,眼中写满了不情愿。
陈长文天天板着个脸;就知道揪别人的小毛病,文若真的不是看自己不顺眼了吗?
委屈的趴在桌子上,郭嘉一句话也不想说,好吧,可能真的是看他看烦了;所以才想着找陈群过来。
他和陈长文在一起不打起来已经是万幸了,只要想想他们以后可能待在一间房里;他就有种浑身不自在的感觉。
他肆意饮酒作乐的日子要一去不复返了。。。。。。
看郭嘉脸都快绿了,荀彧也不多说,只是笑眯眯的在桌上摆着东西,顺便将刚挖出来的桃花酿掏出了一小坛。
酒是去年冬天埋下的;前两天才拿了出来,正好便宜了这酒鬼。
抬眼看到荀彧的动作,郭嘉一个鲤鱼打滚跳了过来,什么陈群统统抛之脑后了。
餍足的抿了口酒水;小心翼翼的将剩下的酒抱在身边,郭嘉再次趴回桌子上;双眼亮晶晶的来了一句,“那家伙什么时候来?”
“不急,总要处理好豫州的事情再来。”
陈群的能耐可不只提出个九品中正制那么简单,既然想提前将人挖过来,那就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安置。
瞥了一眼没个正行的郭嘉;荀彧觉得让陈群过来真是个好主意,有人时刻在旁边盯着,这小子能这么放荡下去才算见了鬼了。
这俩人关系不好不是没有理由,对于荀彧等人来说,陈长文自然是个乖巧听话的好朋友,但是对于郭嘉来说,那就是个对他怎么看都看不顺眼的冤家。
能在后来编出曹魏的律法,陈群自然是极为注重规矩的,但是不巧,郭嘉却是个对规矩视若无物的家伙。
如果不是曹操宠着,郭嘉这性子迟早被人诟病,不对,是即便有曹操在背后撑着,弹劾郭嘉行为不端的人也从来没少过。
他与戏志才和这家伙相交十几年,旁人可不一样,不知道这人在颍川时是怎样一副德行,只看他这么在军中放肆,看不过眼很是正常。
但是看不惯也没有办法,郭嘉这性子自小如此,有人在后面撑腰更是无所畏惧,看不惯的人也只能看着。
但是陈群不一样,这是个在颍川书院就和郭嘉不对付的人,别说有曹操在后面撑腰,就是皇帝来了也别想让他对郭嘉有好脸色。
若不是如此,郭奉孝也不至于听到这个名字就一脸生无可恋。
他不是怕了陈群,不就是被骂吗,他被骂的多了,不差这一个,但是陈长文会从文若志才那儿下手折腾人。
唉,几年不见,希望陈长文已经改了他那老夫子一样的性子,年轻人何必事事规规矩矩,像他一样不好吗?
默默吐槽了几句,忽然想起了什么,郭嘉的身体顿了一下,然后撑着脸看着荀彧,“刘玄德等人已经到了徐州,兖州境内如今无人敢动弹,让吕奉先带兵出去行还是不行?”
“怎么,奉先去你那儿?”
微微摇了摇头,荀彧并没有让吕布这时候出去的意思,现在的兖州看上去安稳,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一旦没了兵马,第二个第三个张邈陈宫马上就会出来。
在这件事情上,荀彧从来不会掉以轻心。
比起旁人想立足一地必须靠着当地世族不同,曹操在兵马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在一开始就以强势的态度进入,之后再想让他弱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比起史上那一次次的平乱,荀彧觉得现在这样在最初就强硬的表明态度更加合适,至少不会将过多的兵力浪费在平定内乱之上。
曹孟德杀伐果断,这一点荀彧再清楚不过了,他可以去拉拢一些暂时无法动手的大家族,同时也能对不听他的话的家族下死手,例如历史上的边让等人。
事实上如果按照这么发展,曹操最后也将世族的实力削弱了极大一部分,君不见到了曹魏后期,没有一个家族能对他的做法有所制衡,即便是自起兵便跟着他的荀氏也是一样。
没想着让荀氏成为什么能左右主公想法的存在,但是也没想过就此让所有世家一同覆灭,趁曹操还没想起来用什么强硬的法子,荀彧现在只想早些弄出来九品中正制。
现在就开始准备,等寒门地位提高一些之后,他们差不多也能控制了中原一带,到时候就是时候试试科举的效果了。
现在谈及称帝还太早,但是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不早。
曹操不像袁绍袁术对门第出身看的非常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算是白身也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如今曹操的班底之中世家子弟有,但是被曹操一路提拔上来的也不少,任人唯贤,这一点比之只看家世好了不知多少。
敲了敲桌子,荀彧看着郭嘉说了他的意思,“奉先留下,让伏义带兵前往徐州。”
兖州如今分不出文臣谋士和吕布一同出去,没有人看着,他到底是不放心让吕奉先一个人去徐州。
他倒不是怕吕布打败仗,即便在谋略上稍有逊色,吕奉先在行军打仗之上的能力也是远超众人,他怕的是刘备凭一张嘴将人给忽悠的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了。
刘皇叔既然以皇叔自居,在民间的号召力虽然比不得皇帝本人,那也远比其他人要强许多,更何况他那宽厚亲民的性子,更是让百姓恨不得举家跟着。
宽厚亲民,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实际带来的好处远非常人可以想象。
曹操南征之时,刘备宁可带着十多万的百姓,一天只走十多里路,也不肯带着兵马先走,最后被追上之后狼狈逃窜,看上去很傻,却在后来为他赢得了万世的赞誉。
事实上,在刘备安顿下来之后,那些失散的士卒又很快汇聚到他身边,如若不然,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他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格去打。
而赤壁之战后,刘备在江南的公安屯居下来后,更是每天都有江陵的士族和百姓渡江投刘备,当时的那儿是正儿八经的东吴的地盘,但是百姓自发的行为,东吴就算是眼睁睁看着也说不出什么来。
一场大败换来如此声望,刘玄德的本事让人不得不服气。
战场上刀剑无眼,当时一旦有丁点差池,落入曹操手中之后都不会有接下来这么多事情,人都没了,要声望还有何用?
所以说,这刘玄德的胆色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荀彧心里清楚,如果处于同样的境地,曹操绝对不会带着这么多累赘,败是一时,他曹孟德绝对有翻身来过的本事。
曹操对旁人的说法并不在乎,或者说,如果不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他不会去在乎旁人说的是什么。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对是错自有后人评说,骂名什么的他不在乎。
刘备和曹操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在这边直来直去习惯了,荀彧真的担心吕奉先过去被绕的脑子里只剩一团浆糊,倒不如让性子稳重的高顺过去。
“刘玄德兵马不多,伏义的陷阵营完全能挡得住,如此也行。”摸着下巴想了想,郭嘉点了点头,然后才说道,“吕奉先那家伙恨不得离嘉远远的,怎么会主动找过来,他这意思是借着公与传出来的。”
吕布是个闲不住的,沮授被烦的没有办法,直接将麻烦扔给了郭嘉,不过郭嘉才不会傻乎乎的接着,二话不说直接找荀彧这儿来了。
吕奉先那性子,也就只有文若能安抚一二了。
在其他人眼中,因为之前丁原的嘱咐,吕布对荀家的人都客气的很,现在丁建阳走了,他也没啥改变,对荀彧荀攸都小心的很,尤其是面对荀彧的时候,恨不得将头上的须须都给拽在手中,生怕不小心打到这人身上。
所以只要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直接将人扔到荀彧身边就可以了,他们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让那如狼似虎的猛将乖乖听从指挥,但是有用就行。
“稍后让奉先伏义等人去一趟议事厅,咱们也不能待在府里躲懒了。”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荀彧走到门外让人去将武将谋士们喊道议事厅,自己也准备收拾一下过去。
趴在桌上哀叹一声,郭嘉揉了揉脑袋,紧跟着也走了出去。
躲懒?
荀家文若怎么会躲懒,这说的是他郭奉孝吧!
不管在里面的郭嘉是个什么反应,荀彧说完便直接走了出去,那人收拾好自然会走,用不着他来等。
外面天色有些阴沉,估计到晚上会下雨,荀彧皱了皱眉,吩咐人多带些雨伞,免得那些心大的武将们没注意,待会儿再淋着回去。
第76章 第76章()
如果只是一个刘玄德还不至于让荀彧将所有人都召集过来;郭嘉低头想了想,总感觉今天还有什么事情。
将荀彧随手放在一边的竹简翻看了一下;向来胆大包天的郭大军师的脸色忽然变了。
——瘟疫!
所谓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即凡能传染的病都通称为“疫”。
至于“瘟”,则是指烈性传染病。
“瘟疫”一词一出,那就是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死去。
重重的喘了一口气;郭嘉看着手中的竹简,沉默了片刻后赶紧起身跟在荀彧身后一同出去;这可不是什么一个人能解决的了的小事。
疫病从来没有消失在中原一带,但是大规模出现却也不多见,当年在文帝景帝正值昌盛的时候出现过一次,便造成了“民大役死;棺贵”的悲惨景象,如今他们没有那盛世为基,这要如何应付这来势汹汹的疾病?
地方官在疫病一事上不敢怠慢,消息已经传到荀彧这边;只怕京城那边得到的折子只多不少。
现在的朝廷连自身都难保,哪儿分得出心思来解决疫病一事;这事从头到尾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到议事厅中坐定,趁着还没有人到来,郭嘉难得面色沉重了下来,就瘟疫一事和荀彧说个不停。
吕布和张辽一块儿前来,因为外面天热;所以只在外面走了一会儿两人便已经满头大汗了。
嫌弃的看了一眼自己身上一眼,吕布撇了撇嘴,紧跟着一起进了议事厅。
知道武将们一个个都耐不住热,荀彧一早便准备好了凉水,让他们去旁边擦洗之后再来说正事。
火气要是下不去,这整个议事厅都要被他们带的热起来。
先没有说瘟疫一事,等人都收拾好了坐定,荀彧看着高顺将徐州的情况说了一遍,但是不管徐州形势多紧急,他们这里也不能分出大部分经历去帮忙。
徐州最后到底归谁不重要,兖州他们必须要牢牢的守住,打完仗回来却无家可归真不是什么好事。
吕布也不是什么不明事理的人,荀彧说完之后也不过是在位子上哼唧了两声,然后也点点头表示听清楚了安排。
沮授崔琰等人这些天忙于安抚世家已经其他地方的动乱,来到议事厅还不忘思索着家中尚未处理完的竹简,看荀彧明显还有话要说,他们也不急着说什么,就这么坐在下面等着。
他们忙,荀彧只可能比他们更忙,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人也没有时间将他们一个个都找过来。
果然,安排好要出去挡着刘备的人马之后,郭嘉便站了出来,手中难得还带了一份竹简。
中原一带瘟疫又起,此次来势汹汹恐有文景时期那般凶狠,如今已有不少百姓染病,事态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地步了。
消息是今天一早传回昌邑,郭嘉大中午去找荀彧最主要为的还是这件事情,瘟疫不是小事,如果真的控制不住,到时候死村死城都会大片大片的出现,不管你是官员还是百姓,在疫病跟前都是一样。
荀彧懂医理,但是他到底不是大夫,遇上疫病这种棘手的病症也是无计可施,好在他们现在有一个神医华佗,不至于在疫病面前束手无策。
疫病一事还没来得及通知华佗,但是他们必须要赶紧做准备,否则一旦大面积爆发,他们就只能守着一个没有生机的兖州。
不只汉朝有瘟疫,自这之后的几百年瘟疫也没有消失过,即便这时出了个医圣张仲景,也没法直接将疫病根除。
大唐时出了一回江东大疫,死者过半并非假话。
当时江东一带出现饥荒,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之后一年便出现了瘟疫,只死者占了总人口的七八分。
——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
战乱已经让百姓难以过活,这个时候再来一次天灾,百姓真的是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
郭嘉话音一落,议事厅中的人脸色都沉了下来,即便是吕布这种不怎么关心外面情况的武将也知道疫病是多可怕的一种东西。
一旦这东西传到军营之中,大半的士兵都会被放倒,可怕的从来不是战争,而是这无解的凶残病魔。
抬头看向荀彧,沮授张了张口,语气有些发干的问道,“文若准备如何处理疫病一事?”
那东西有多可怕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人可千万别想不开自己过去,否则等主公回来他们没办法交代。
但是怕什么来什么,荀彧的确准备自己亲自前去,有华佗在身边,他自己又不是什么弱不禁风之人,他去最合适不过了。
昌邑城中留这几人在他非常放心,如果处理得当,不过一月,疫病便能被掐灭的苗头兴起之时,为了避免造成更多伤亡,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在这里消磨。
这时的疫病似乎被称之为“伤寒”,医圣张仲景也是这个时候出来的,如果可以,将张仲景找过来胜算会更大。
毕竟医圣编出了伤寒杂病论,对如何治疗伤寒更为上手。
然而张仲景现在不知道在哪里,荀彧只知道这人大致可能出现的地方,这时候去找人显然已经来不及,他也只能先派人寻着。
好在他知道的东西也不少,大唐的医术比之现在已经精进了不少,对待疫病之上他和华佗商量着来总能先将事态稳住。
只看荀彧的神色就知道这人是怎么想的,但是在大事上郭嘉从来不会因为私情而耽搁,因此也只是在下面听这人安排他离开之后的事情。
文若有仙人一般的手段,疫病应该伤不到他。
这般安慰着自己,郭嘉的脸色并没有半分放松,万一那让这人非常放心的大夫找不出如何治疗疫病该如何是好,就这么让文若去那危险的地方吗?
之前不是没有兴起过疫病,但是没有几人能挡得了那来势汹汹的病情,那华佗真的行吗?
看旁边几人脸色都不怎么好,荀彧顿了一下,而后略微安抚道,“诸位不必担心,疫病并非无解之症,到是彧每隔三日会传信回来,对自身安危吾还是顾得住的。”
可那是瘟疫,不是普通的头疼发热!
在心里喊了一声,沮授知道劝不住荀彧,所以只能保持了沉默,而后才开口问道,“主公可知晓此事?”
“得到消息之后彧便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送至主公营中,如今战事正要紧,不能因为一场疫病毁于一旦。”这么说着,荀彧扣了扣桌子,将他仓促间赶出来的注意事项交给沮授,“上面所写对疫病有防范作用,还请公与尽快将之散发到城中,这昌邑可经不起疫病的肆虐。”
原意是问荀彧去疫病发生的地方一事曹操知道吗,没想到这人会这么回答,沮授叹了一口气,文若如此一心为民,这让他们这些人情何以堪?
外面一声惊雷炸起,议事厅中众人皆皱了皱眉头,总觉得连老天都在和他们开玩笑。
这个时候下雨,怕是之前没有瘟疫的地方也会滋生不少脏东西,没有半点防范意识的百姓怎么躲得过这天降大灾?
左右正事已经说完,接下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趁现在雨还没有下起来,荀彧派人将之前准备好的伞拿出来,然后就让离得远的几位先离开了。
悄无声息走到皱眉看着外面雨水的吕布身边,荀彧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拍了拍这人的后背,“奉先将军可愿随彧一同前往?”
身体好的武将对这些疫病抵抗能力强,有他在旁边看着,吕布应该没有机会染病,因此荀彧也放心将人带走。
“先生何时启程?”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下来,吕布挠了挠头直接问道,“布有的是力气,先生尽管使唤。”
“到时少不了奉先将军出力的地方,将军先回去准备一番,我们明日便启程。”笑着后退了一步,荀彧微微摇了摇头,感觉还是将这人放在身边比较放心。
塞了一把伞到吕布手中,荀彧转头看向郭嘉,示意他们也该回去准备了,夏日的雨来的急,但是也停的快,如果他们脚步快,可能到府中时这雨便停了。
当然,如今也不排除会一连下许多天的可能性,只是这么一来,兖州便危险了。
第77章 第77章()
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
在黄巾起义之前;中原一带便已经纷争不断,张角起义之后,各州之间的战乱更是直接摆在了明面上。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期大疫三次,灵帝时期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更甚,几乎每年都有无数百姓死于疫病。
十室九空的状况不是因为打仗;而是因为这些随着战争而来的可怕天灾。
将昌邑城中的事情安排好,荀彧和华佗便带人去了最先报出疫病的地方,时间紧急,他们片刻都耽误不得。
当然;即便身边有一个神医华佗,荀彧也没忘了派人去找张仲景。
药王孙思邈研究过汉末的疫病,他虽然不是杏林弟子,但是对这些也是了解过一些;这时的疫病不是什么鼠疫之类,而是伤寒。
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之为医圣;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编出了伤寒杂病论。
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1,后世的评价已经足以说明在治疗伤寒之上张仲景的贡献有多大。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2。
以张仲景的仁心,能有更好的条件行医定然也不会拘泥于一个地方。
孙坚未死,原本就真假难辨的长沙太守更是没了成真的可能,荀彧不知道能不能太长沙找到人,因此只能试试看,万一找到了呢。
徐州,一路将陶谦逼到只有一城之地的曹操收到昌邑的信件时也是一阵忙乱,好在现在病情还没有蔓延到军中,希望文若的这些法子真的有用。
下邳郡中大部分地方已经不在陶谦的控制中,能让他喘息片刻的也只有那个一直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下邳城。
在下邳城中,就算是徐州的那些世族也不能对他的决定有什么干扰,兵权在他手上,谁说话都没用。
陶谦城门紧闭,无论他们在外面怎么喊都不应战,只盼着他们能粮草耗尽退兵,如今两方耗的就是粮草。
戏志才坐在帐中,眉头紧皱看着面前的竹简,心里莫名有些不踏实。
“华佗医术超凡,有他跟着,疫病或许有治愈的可能。”拍了拍戏志才的肩膀,程昱在旁边坐下,难得干起了安慰人的活计,“文若做事向来稳重,既然敢和华佗一同出去那就一定有护住自己的法子,志才这是关心则乱啊!”
嘴角扯了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戏志才也知道自己是关心则乱,但是心思已经飞了回去,他就是想不关心也做不到。
再说了,他担心的不只是荀彧,还有如今在被困在城中的众多百姓。
“仲德是否觉得。。。。。。这城中现在太过安静了?”慢吞吞的转头看向程昱,戏志才眼中明显有些焦虑。
之前还没想这么多,但是现在看到从昌邑传来的消息,他心里忽然有种可怕的想法,陶谦不敢出兵不只是惧怕他们的兵马,极有可能是城中也出现了疫症。
藏着掖着这么多天,如果城中和兖州疫病出现的时间差不多,现在只怕已经发展成无法控制的地步了。
戏志才此话一出,程昱明显愣了一下,“志才是说。。。。。。”
猛地站起身来,程昱明显也想到了这件事,半刻也待不住,只匆忙留下一句这人便急急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