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歌荀令-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若有机会,他也能证明自己不比张文远那家伙差哪儿去。
微微皱了皱眉头,荀彧沉吟片刻,然后将地图收了起来,“子廉子孝两位将军此时皆在徐州,元让将军等人防着荆州刘景升的异动,大公子为何只想随着奉先将军前往宛城?”
言下之意,外面能让他一展手脚的地方不少,为什么就偏偏选中了宛城?
要知道,虽然张绣占据宛城,但是只看现在的情况,一个小小的宛城对他们根本造不成威胁,这回派吕奉先前去也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并不是因为张绣有多难对付。
宛城与许昌离的太近,如果不能尽快将张绣解决了,后续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为了避免出现什么不可预料的情况,也就大材小用让吕大将军带兵前去了。
抿了抿唇,曹昂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先生,奉先将军带兵一直所向披靡,吾想多在将军身边学习一番。。。。。。”
学习?
手指抖了一下,荀彧微微睁大眼睛,似是确定一般看着曹昂,和奉先将军学习带兵打仗?怕只怕行军打仗的本事没学到多少,却把那人莽撞的性子学的十成十。
这不是说说而已,少年人的心性每个定数,就算再聪颖,也免不了要出点什么问题。
和张辽吕布这些从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武将们不同,曹昂是按部就班被曹操当继承人来养的,正经和人比较不怕,真弄些歪点子出来,这初出茅庐的小子还真不一定能比得过那些毛孩子。
看荀彧的反应有些不对劲,曹昂有些茫然的抬头,“先生,有什么不妥吗?”
不妥,非常不妥!
微笑着看着曹昂,荀彧拍拍手站了起来,果断想好将人安排到哪儿去,“奉先那边无需大公子再费心,如今徐扬一带形势不稳,大公子过去帮衬着可好?”
啥?
不知道面前这表情变了又变的先生究竟想了些什么,曹昂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也行。”
曹昂心中会不会多想荀彧不知道,但是他也没打算多说,让大公子去徐州跟着曹仁曹洪,他们都是兄弟,照应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总好过一个人悄悄地学些什么不该学的。
不是他想的多,而是吕大将军实在不是什么心细的人,带兵打仗时的敏感度是足够了。让他去照顾人,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若有机会,还请大公子多注意淮南一带,有不妥之处不要拖着,尽管传信回来便是。”
有什么事情不要傻乎乎的自己扛着,身后有他们在,出什么事儿都不要担心。
听出了荀彧话中的意思,曹昂有些不解,先生这是对淮南不放心?
“莫要多想,乌程侯父子本事非凡,大公子与之接触之后自会了解。”顿了一下,荀彧微微低头,“只是先叮嘱一番罢了,大公子独自一人出去,总要多些思量。”
他和乌程侯家大公子孙策一般大,平时也不见乌程侯看的多紧,之前见过的那几面之中大半都是孙策躲着乌程侯到处乱跑,怎么看也不像是该担心的样子。
大概。。。。。。可能是乌程侯是武将,而荀先生是文人,所以想法有些不同。
总感觉有什么不对,曹昂想了一会儿,却理不出任何思绪,便只能将心里那点儿不对劲压下,然后极其听话的点了点头。
就当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带兵先生担心的多一点吧。
之后二人又说了些其他事情,徐州如今虽然兵马众多,不只曹子廉曹子孝,夏侯元让等人也在不停平乱,既然要曹昂进入徐州,那就一定得安排妥当。
将如今徐州的局势好好给曹昂说了一遍,荀彧也不指望这人能听进去多少,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好了。
夏侯将军军务繁忙顾不上其他人,曹洪曹仁还好,他们本就在徐州和孙坚父子遥相呼应,若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伸出援手。
只希望带上的那些粮草能派上用场。
稍稍叹了一口气,荀彧没法确定之后的大灾会不会发生,但是却不能不管不顾,数以百万的百姓,不是说说就能略过的。
兖州是他们的老底儿,不管出什么事情都不能动兖州的粮仓,总没有让兖州百姓饿肚子却将粮食送到江南的道理。
但是徐州只之前经历了一场战争,也没经受多少磨难,若是饥荒爆发,还是能分出一二来救济救济旁边的兄弟的。
再说了,徐州扬州水系发达,若是来得及,到时候走水路比陆路也方便不少。
送走了曹昂,和徐州几位将军通了信,荀彧在昌邑也没有闲着,甚至比之前更为忙碌。
粮草的抽调需要安排,船只的问题也要考虑,他们如今还没有正经的水军,就算有,也没办法一下子分出来这么多人来运粮。
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是事情,他就是想闲着也闲不下来。
昌邑这边忙着,吕布郭嘉那边倒是出了些许状况。
不等吕布带兵到达宛城,那边张绣已经有了反应——降!
如此结果,倒也不算太出人意料,只有吕大将军一个有些意犹未尽,这还没开始打就降算个什么回事儿?
当然,刚表露出这种意思的大将军转眼便被郭奉孝几句话不着痕迹的怼了回去。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满脑子打打杀杀,这傻大个还能不能想想别的了?
他们虽然不惧张绣,但是在能不耗费兵力的时候自然还是不耗费,不是所有人都和吕大将军一样不惧刀剑。
被郭嘉几句话弄的讪讪不再接话,吕布撇了撇嘴,他也就是说说而已,当真作甚。
当然,郭嘉对吕布的话也没放在心上,这就是一个说话不过脑子的家伙,认真才是给自己找事情。
吕奉先带兵一路畅通无阻进入宛城,张绣看上去没有任何小心思,直接将人迎了进去。
形势不如人,他也没有傻到这种情况之下还死守着一个宛城不放。
当年张济因为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进入荆州与刘表起了冲突,在攻打穰城的时候中流矢而亡,张绣随后接管了张济的部队,残兵败将无法与刘表抗衡,他便带兵退出穰城。
之后在荆州官员向刘表道贺的时候,刘景升却不接受道贺,只接受吊唁,落了几滴眼泪之后又派人将张绣招揽了过去。
当时残余兵力不多,仅剩的粮草又在之前的战斗中耗的差不多了,没了退路的张绣便听从刘表的安排,屯兵宛城,成为刘景升在北方的藩属势力。
刘表杀了张绣的叔父,他却为刘表抵御外敌,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刘表宽宏大量给张绣找了个退路,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也就只有这些人心里知道了。
曹操纳了张济遗孀便让张绣心生不满以致不管不顾大动干戈,对于杀叔仇人,他会忠心耿耿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收到消息的荀彧也没有多说,任由郭嘉吕布在宛城布置。
不管张绣打的是什么主意,在鬼才眼皮子底下也要斟酌斟酌,最大的可能还是让人彻底和刘景升离心。
他们如今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荆州益州一带,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对这些地方就没有什么想法。
大汉的江山,可不仅仅是中原。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都只是未雨绸缪,但是有郭嘉和吕布在,荀彧也是极为放心的。
不过现在的他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了,因为许昌那边传来消息,皇帝要见他。
说到底,荀彧和刘协的接触不多,上次让他和曹操一同前去洛阳已经足够突兀,这次再单独召见,莫名让人有种之前那个曹操只是个幌子,小皇帝想见的一直都只有他荀文若一个。
也不知道这小皇帝究竟想做什么,一路从洛阳到了许昌也不肯歇了念头。
荀彧自认为没什么能吸引的了小皇帝的地方,他不是没有在京城待过,当时的小皇帝还不是皇帝,但是如果想见一个人的话也不至于见不着。
当年没有半点动静,怎么这两年心思越来越多?
因为这两年的各种传闻,再加上京城发生的各种事情以及小皇帝的急切程度,荀彧大致也猜到了小皇帝找他是为了什么。
第94章 第94章()
皇帝再次下诏书;就算荀彧诸事缠身也只能前往许昌;身为汉臣;他没有理由去拒绝也没有办法反抗。
若是能不去,主公自然直接就帮他挡下了,昌邑虽说不是非他不可,但是就这么离开也不是说一点儿影响都没有。
他们现在人手本就不够用,能派出去的差不多都派出去了;昌邑城中能主事的也没留下几个,若是他离开,剩下的事情能让另外几人焦躁上一整天。
原本只是处理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的贾诩,现在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被推上来帮衬着,不然一群人之中只有他一人整天清闲着喝茶散步,等曹操回来就会发现昌邑城中已经没了贾文和这个人。
将昌邑的事情安排好;荀彧没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便赶去了许昌。
这时候若是再推脱,那便是实实在在的对陛下不敬,万一被有心人抓住不放,对他自己或许还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曹操造成不利可就大了。
他们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声望;荀彧又怎么会因为自己让曹操陷入困境当中?
更何况;现在去许昌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比起昌邑,显然许昌的地理位置更占优势,如今洛阳已经被弃了;在他们占据整个中原之前,东都怕是要一直处于无主的状态了。
没有皇帝在洛阳,对城中百姓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儿,至少不用担心战火波及到身边了。
洛阳虽是京都,但是除却京都的地位之外,说起有什么能被外人看得上眼的还真没多少。
距许昌城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荀彧便看到了曹操派来接应的人马。
简陋的亭子旁边几匹骏马悠闲的啃着地上只剩下一层的草,不怎么起眼的马车也被放置在一旁没人看着。
瞧着亭子里那熟悉的身影,荀彧不自觉的勾起了唇角,而后下了马车快步走了过去。
他竟是不知道谁提前将消息传到了许昌,这人来的倒是及时。
“志才。”上下打量了一下,感觉这人和离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两样,荀彧这才笑意盈盈开口打趣道,“这里闲到如此地步,志才不在主公身边帮衬着,反而有时间外出?”
“忠才疏学浅,自是不如文若,每日忙的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瞥了荀彧一眼,戏志才看着这才分开不过一月就明显瘦了许多的人,出口的话也带了些刺儿。
虽然隔几日便有消息传到耳中,但是竹简上写的文字哪儿有直接看到来的直观。
凉凉的看着荀彧,戏志才也不像荀彧这么含蓄,不管旁边跟着的几个士兵便直接将人揽在怀里抱了一下,“着实清减了不少。”
戏志才幽幽吐出一句话,好一会儿才将人放下,只觉得回去要好好和这人身边那几个侍女说说了。
哭笑不得的看着这抓不住重点的人,荀彧稍稍后退了一步,而后才有机会再次开口说话。
“许是志才感觉错了,彧在昌邑好好的,哪儿有机会清减了去?”顶着旁边士兵略显诧异的目光,荀彧淡定的扫了扫周围,然后拉着戏志才上了马车。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暂且不提,赶紧进城是真。
感叹了一句两位先生的感情真好之后,看着荀彧自觉拉着人上了另一辆马车,先前那个赶车的士兵耸了耸肩,无奈只能驾着没有主人的马车跟在后面。
果然见了戏先生之后,他们家先生就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奉孝先生诚不欺我也。
当然,心里虽然这么念叨了一下,士兵们也没多想,荀先生到许昌来乃是有公务在身,趁现在还没有进城先和戏先生交流一番也是正常。
总好过进了城却什么也不知道,戏先生推了那么多事情特意出城来接人只怕也是抱着这个想法。
先生们的思虑总是比他们周全。
马车里,荀彧也确实和外面士兵们想的那般想多了解一下许昌的情况,奈何那似笑非笑的戏志才就是不配合。
“这些事情文若到了城中自会知晓,你我多日不见,好不容易见了一面,文若心中就只有那些不甚重要的事情吗?”
马车里空间不大,但也不小,戏志才将暗格里的点心拿出来放在荀彧面前,挑了挑眉一点儿也不肯松口。
陛下非要见文若,无外乎就那么一点儿小心思,现在来看还无需担心,只要紧盯着那些大臣们不搞鬼就足够了。
有主公在,他们就算想干什么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能耐,毕竟现在的主公和当年的主公不可同日而语,要仰仗着主公庇佑,他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大不了。。。。。。到时候他陪着文若一同过去就是了。
极少见到戏志才这般模样,荀彧哑然失笑,扶额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过经过这么一打岔,心里那些沉重的感觉倒是散的一干二净。
如果真的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志才也不会在这儿插科打诨。
也是看出了荀彧心里的担忧,戏志才拍了拍他的肩膀,“无需紧张,陛下突如其来的想法谁也挡不了,等过些天心思转到其他上面便好了。”
“并非紧张。”一把将身上的手打下去,荀彧眉头展开,眼底尽是笑意,“陛下所谓何事彧已经有所猜测,又岂会紧张?”
所以,你那些所谓“安抚”的想法都可以收起来了。
无奈摸了摸鼻子,戏志才叹了一口气,然后定定的看着荀彧,“只是。。。。。。想你了。。。。。。”
身子僵了一下,荀彧脸上悄无声息浮上一抹薄红,“不过才离开了一月有余,怎么就到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我分开已有一月,如此向来,岂不是已经过了几十载?”一本正经的在旁边胡说八道,反正车厢里只有他们两个,戏志才也没有太多顾忌,直接凑过去在荀彧额头上印了一下。
“许久未见,志才的脸皮怕是历练归来了。”
任由这人为所欲为了一阵,荀彧喘着气将人推开,强忍着白他一眼的冲动说道。
他当初那清风霁月的好友,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么个混不吝的样子?
识人不清啊!
马车里的动静外面的人丝毫没有察觉,以为两位先生在里面讨论着什么家国大事,到了城门处敲车厢的时候都有些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俩人的思绪。
好在还记着正事儿,戏志才也不逗荀彧了,掀开车帘让守城的士兵知道马车里的人是谁,然后才能进城。
因为皇帝和朝中大臣几乎都来了许昌,就算是曹操身边的人,要进出城也得经过层层盘查,生怕混进去什么怀有异心之人。
皱着眉头看着周围破败的情况,看惯了昌邑城中的百姓和乐,荀彧对这里几乎和刚经过一场劫掠没什么区别的样子更加难以接受。
好好一座城,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收回视线看着戏志才,荀彧语气中带着些许不解,“许昌一早就在主公治下,就算比不过昌邑也不该差太多,怎么会是现在这般模样?”
他自认为对兖州各城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天因为要迎皇帝到许昌对这里更是多了几分关注,传到昌邑的消息显示一切都好,不过短短几天,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还是说之前的消息有误,有人将许昌的情况瞒了过去?
没人有这么大胆子敢在消息上弄虚作假,他这些天看到的消息之中也只是一些片面的东西,估计是主公没有将这些事情传出去的意思。
总不能是因为主公的到来才导致城中这般模样。
街道像是许久没有打扫过一样,行人也不多,且大都是衣着褴褛面黄肌瘦的样子,如果不是知道附近没有出现什么灾祸,荀彧都要以为这是被救济进城的灾民了。
这绝对不会是许昌之前的样子,不然,就算情况再紧急,主公也不会将陛下迎到这里来。
他曹孟德在兖州经营了几年,不会让治下城池变得如此狼狈,更不会让朝廷的人看到这幅样子。
心中有了些许想法,荀彧抿了抿唇,下意识转头看向戏志才,“可是陛下做了什么?”
眼底的欢喜散了不少,戏志才将车窗上的帘子拉紧,而后点了点头。
“文若应该知晓陛下为何如此紧急召你来许昌。”慢悠悠说了一句,戏志才神色逐渐沉了下来,“迁都事关重大,如今虽不是迁都,但是陛下来许昌行宫亦不是小事,所以陛下安顿下来之后,欲在许昌祭天。”
“祭天?”
——铸铜人以警祭天作为乞求神灵赐福攘灾,是谓祭天。
微微睁大眼睛看着戏志才,荀彧不明白小皇帝究竟想的是什么,这非年非节战祸不停的时候,怎么还想着要祭天?
总感觉这主意不是小皇帝自己想出来的,荀彧还想再问些什么,但是戏志才却开口制止了,“主公正在府中等候,稍后所有要问的文若都能得到回答,不急这一时。”
的确不急这一时,他们这边越慢,陛下背后出主意的人就越紧张,他们着急什么。
听戏志才这么说,荀彧也不问了,只一个人低头垂眸想着些什么。
有些事情,不需要多少信息他也能大致猜出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位陛下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主公现在又是什么态度了。
祭天不怕,但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祭天,招来的可不是赐福,而是灾难。
曹操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如果小皇帝真的做出了什么惹人怒的事情,曹孟德会搞出来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
那些大臣脑子都留在了洛阳不成,这时候惹恼了曹操,他们还能过的更好不成?
一路畅通无阻来到曹操暂住的府邸,荀彧戏志才跟着下人朝着书房而去,两个人看上去都和往常一样,不动声色淡然自若,但是熟悉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来,这两个如今没有一个心情是好的。
即便是久别重逢,过了之前的激动冷静下来想想现在的各种糟心事儿,荀彧和戏志才也高兴不起来。
曹操单手撑着脸面无表情的坐在书房之中,眼前一堆竹简杂乱无章放着,若是平常,曹操断然没有让案几这么混乱的情况,但是现在,他却没有任何要收拾的意思。
他曹孟德尊汉帝不假,但是这不代表就能被人压在头上欺负。
小皇帝这回的要求。。。。。。真的有些过分了!
荀彧戏志才经过通报之后进了书房,看到那一堆竹简后眼中不约而同闪过一抹了然。
——小皇帝又开始搞事儿了。
朝臣们怎么想的荀彧不知道,但是曹操气的不轻这一点他却是可以确定的,毕竟眼前这人的表情做不得假。
不等荀彧和戏志才说些什么,曹操握了握拳头便直接走了过去,“陛下听进谗言,欲要文若沟通上天以证明大汉江山稳固、子嗣长存。”
咬牙切齿吐出后面几个字,曹操对刘协连表面的尊敬也不屑保持,若不是现在留着朝廷有用,他不介意将人赶尽杀绝。
???
沟通上天?
小皇帝这是在梦里被列祖列宗骂了,所以来祭个天寻求安慰吗?
看着曹操眼中毫不掩饰的杀意,原本有些震惊的戏志才顿了一下,稍稍挡住的荀彧的视线而后问到,“忠出城之时还不曾听闻这些,怎么短短半日便又有了变故?”
半日?
三人之中唯一一个不在状态的荀彧没在意曹操口中所谓“沟通上天”,反而将注意力放在了戏志才口中的出城半日之上。
这人在城外等了他半天,见面的时候却半个字也不提,若不是现在说漏嘴了,他还以为这人是接到消息所以才提前在那儿等着。
真是傻的可以。
心中涌出一股暖意,荀彧眸中柔和更甚,只不过旁边二人在心无旁骛的暗讽着朝中一群蠢蛋,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变化罢了。
从一堆竹简下面扒出来一张明黄色的诏书,曹操冷哼一声直接将东西扔了过去,连表面功夫也不肯做了。
“方才送来的诏书,吾也是刚刚知晓。”
看着被扔到手中的诏书,戏志才眼角抽了抽,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竹简散在案几之上了。
这怕是接完诏书之后就直接将案几上的公文摔在了上面,主公真的是气的不轻啊!
先前只说要祭天,可没说要文若去做什么“沟通上天”的活儿。
几百上千年之前才有那些巫师的存在,大汉传承到现在,谁听闻过祭天还要巫师?
这冷不丁的让文若去做这些,接下来该不是要封国师了吧?
戏志才心头一跳,再看向荀彧之时眼中就带了些许不明的意味。
若是陛下真的想到了这里,文若是应下还是不应?
瞥了一眼诏书,无视了戏志才看过来的视线,荀彧往旁边侧了侧身子然后问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