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灵泉田蜜蜜:山里汉宠妻日常-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儿媳倒还好,是本村人,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虽然有点爱占小便宜,但总体而言还算勤快能干。

    但二儿媳就不一样了,她是从镇上嫁过来的,不仅精明厉害,而且特别爱往娘家搂东西,但凡家里有点好东西,她就会藏起来然后送到镇上娘家。

    哪有儿媳这样贴补娘家的事儿?里正媳妇当然不肯干。

    婆媳两人为此吵了好多回,闹得村里人尽皆知。

    秦镇越拍了拍王全喜的肩膀,安慰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是一样的。”

    “我看你家就挺好的,儿子孝顺,儿媳也懂事,哪里像我家那个”

    以前村里有不少人都在看秦家的笑话,觉得他们家娶了个共妻,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还有人故意说些难听的话,类似于媳妇儿怀孕都不知道孩子爹是谁之类。

    可是现在眼看着秦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当初那些说闲话的人全都闭上了嘴。

    要是给他们一个像唐蜜这样能旺夫的漂亮媳妇儿,他们也愿意兄弟共妻啊!

    秦镇越叹道:“你不是我,你又哪里知道我家的苦处?”

    王全喜很好奇:“你家现在样样都好,能有什么苦处?”

    儿子儿媳都不圆房,秦家香火无人传承,秦镇越只要想起这事儿,就头疼得紧。

    他苦笑道:“不说这些糟心事儿了,你今天来是为了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听说你家三郎考上秀才了,而且还是榜首,这可是咱们村里的大喜事儿,我特意来给你们道贺,这是给你们的贺礼。”

    王全喜指了指放在墙角里的鸡。

    秦镇越忙道:“你太客气了!”

    “这鸡是我家自己养的,不值什么钱,拿来给你家三郎补补身子,希望他能继续努力,来年会考金榜题名。”

    “多谢你们的厚爱,正好三郎有件事要去找你,我这就把他叫过来。”

    “行。”

    秦镇越推开门,冲西屋的方向喊了一声:“三郎!”

    很快秦容就推门走出来:“爹,啥事儿?”

    “里正来了。”

    “哦,你等一下。”秦容转身回到屋里,从枕头底下拿出那张五十两的银票。

    他走进东屋里面,先冲王全喜拱了拱手,然后才爬上炕坐好。

    王全喜笑眯眯地说道:“你这次考得非常好,但是且不能骄躁,还得继续努力,争取一次通过,拿下举人的功名!”

    “多谢里正的告诫,我一定谨记在心。”

    “刚才你爹说你有事找我,是什么事?”

    秦容从衣袖里拿出一张银票,放到他面前:“这是镇上陈员外给我的钱,我家里暂时不缺钱,所以我想把这笔钱拿出来,给村里建个学堂,以后咱们村里的孩子上学就能方便多了。”

    王全喜喜出望外:“这是个大好事儿啊!”

    随后他又看向秦镇越:“五十两可不是小数目,你们家里人都同意吗?”

    秦镇越点头:“我们一家都商量过了,全都认同三郎的决定。”

    “太好了,你们这次真是给咱们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儿,回头我就把你们的名字写到功名册上,让咱们村里的子孙后代都能记住你们。”

    东河庙里有本功名册,但凡是对村里有过杰出贡献的人,都会被记入功名册中。

    对村里人来说,名字被记入功名册,是一件极其体面的事情。

    秦容:“只要写我爹的名字就行了,我们几个晚辈的名字不用写。”

    这些都是小事儿,王全喜爽快地应下:“好,都听你的。”

    “我们只负责出这五十银子,至于学堂的建造,还得由里正来操心。”

    “你们放心,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我来办就行了,你只要安心读书,别的事情都不用你管。”

    “那就有劳里正了。”

    王全喜拿着五十两银票喜滋滋地回家去了,当天下午他就跑去村长家,将建造学堂的事情跟周光祖说了。

    周光祖也是非常高兴,不住地夸赞:“建学堂可是福泽后代的大好事儿,这秦三郎不愧是考上秀才的人,眼光就是比别人都要长远些。”

    “回头咱们找个机会把这事儿跟村里人宣布一下,等来年开春,地里的活儿忙完之后,咱们就把学堂盖起来。”

    “行!”

    不要再催更了,一天八千字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每天写完字我的手指都在隐隐作痛,求怜惜qaq

第257章 种豆子能发财!() 
自从开了作坊之后,黄豆的消耗速度就快了许多。

    才小半个月的功夫,先前老杨头送来的三百斤黄豆就见底了。

    秦穆准备去一趟阳波村,多买些黄豆回来,唐蜜想起牛奶的事情,细细交代他。

    “你去阳波村的时候,顺带问问村里有人卖牛乳吗?有的话就买个几十斤回来,另外再看看有没有人卖粟米,有的话也买几十斤吧。”

    秦穆认真记下:“我知道了。”

    唐蜜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交给他:“这里面是十两银子,你收好了,路上别弄丢了。”

    秦穆将荷包塞进衣服里面,拍了拍胸口:“放心,不会丢的。”

    秦镇越叮嘱道:“路上小心些,早去早回。”

    “嗯,你们快回屋里去吧,外头冷。”

    “等你走了,我们就回去。”

    这次秦穆依旧是借了王大娘家的牛车,负责赶车的人换成了王长胜。

    秦穆爬上牛车,王长胜驾着牛车,渐渐走远了。

    直到再也看不到牛车了,秦家人这才回到屋里。

    路上秦穆从脚边的麻布袋里面拿出两根胡萝卜,自己留一根,扔一根给王长胜。

    这是出门时唐蜜塞给他的,说是让他在路上当零食吃。

    还真别说,这胡萝卜跟外面的胡萝卜很不一样,吃进嘴里格外的脆嫩,汁水饱满甘甜。

    秦穆三两口就吃完了一根。

    王长胜舔着脸问道:“还有吗?再给我一根呗。”

    秦穆随手又扔了一根胡萝卜给他。

    王长胜边吃边说:“这胡萝卜是你家种的吗?种得可真好啊,我家也肿了胡萝卜,滋味儿没你家的好。”

    秦穆也觉得自家种的蔬菜比别家要好吃,但他没有接这话。

    阳波村比东河庄要小很多,整个村子加起来也就五十多口人,当牛车进入村里的时候,很多人都好奇地出门来看。

    还有些小孩子跟在牛车后面嬉笑打闹。

    秦镇越问了路边的村民,很快就找到老杨头的家。

    老杨头快步迎上来,非常意外:“你们咋来了?”

    秦穆:“家里的豆子用完了,我们来买些豆子。”

    “上个月不是才买了三百斤么?咋这么快就用完了?”

    “咱家开了个豆腐作坊,豆子用得快。”

    “是这样啊!”老杨头恍然大悟,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你们家真是厉害,都开起了作坊,快进屋里坐。”

    秦镇越跟着老杨头进了屋。

    王长胜左右看看,将牛车拴在院子旁边的杨树下,并托付附近的村民帮忙照看。

    得知他们是来村里买东西的,村民们都很热情。

    “你放心吧,我们肯定帮你把牛车看牢了!”

    王长胜拱手笑道:“多谢多谢!”

    随后他也跟着钻进了老杨头的家里。

    老杨头家里只有他和老婆子带着个半大的孩子,孩子身体不好,躺在床上休息,就没出门来见客。

    老杨媳妇儿煮了姜汤,端给秦镇越和王长胜。

    “一路来肯定被冻坏了吧?喝点姜汤驱寒。”

    “多谢大娘。”

    “你们慢慢聊,有事儿就叫我。”

    “诶,好!”

    老杨媳妇儿坐到门口,借着门外的天光,眯着眼睛缝补衣服。

    喝碗姜汤,秦穆和王长胜感觉身体立刻就热乎起来了,他们放下碗,开始跟老杨头谈买豆子的事情。

    “你们这次准备买多少豆子?”

    秦穆反问:“你们家还有多少豆子?”

    “差不多还有一千多斤吧。”

    “我们全要了。”

    老杨头非常惊喜,今年地里收成不错,五亩地一共收了接近三千斤黄豆,交了一部分赋税,另外又零零散散卖了一千斤出去,如今还剩下一千多斤,全堆在地窖和库房里。

    没想到秦穆张嘴就要全部买下,这对老杨头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

    他激动地说道:“我这就带你们去看看豆子。”

    “行。”

    老杨头的儿子儿媳自从外出逃荒后,就没再回来,他们留下的房间一直空着,后来被老杨头搬空改成库房,豆子全堆在里面。

    老杨头随手抓起一把黄豆:“你们看,这些豆子跟我之前卖给你们家的豆子是一样的,都是今年收回来的新豆子。”

    秦穆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味道,满意地说道:“豆子确实不错,价钱怎么算?”

    老杨头搓了搓被冻得通红的手,小心翼翼地问道:“还是按先前的价格,你看行不?”

    “行啊。”

    对方没有借着量大压价,老杨头心里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说道:“那我这就帮你们把豆子搬到车上。”

    三人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就开始搬运豆子。

    一筐一筐的黄豆被搬上牛车。

    前来围观的村民们都看得咂舌,一口气买这么多的豆子,这人家里真够有钱的啊!

    有那心思活络的村民,试着上前询问:“你们还要买豆子吗?我家地里今年也收了不少豆子。”

    秦穆:“收啊,不过这一趟已经够多了,再多的话牛车受不住,等下次吧。”

    那人立刻喜笑颜开:“我姓魏,家就住在前面不远处,你们下次来咱们村里收豆子的话,记得来找我啊!”

    “好。”

    其他村民见状,心想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啊,但凡是那些家里种了豆子的人家,都纷纷开口推销自家的豆子。

    秦穆都一一应下,表示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

    一千多斤豆子全被搬上牛车,王长胜一边喂牛吃草,一边摸摸它的额头:“这趟真是辛苦你了,回去多给你弄些好饲料。”

    旁边的秦镇越正在跟老杨头结账。

    “这是六钱银子和五十个铜板,你数数看。”

    老杨头向邻居借来小称,仔细称了称银子的重量,的确是六钱重,不差分毫。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兴奋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才好。

    现在他满脑子都在想,等了来年还要种豆子!

    种豆子能发财!

    秦穆:“你们村里是不是有人卖牛乳?”

    老杨头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点头:“对对,村里的宋书生家里养了两头奶牛。”

    “他家怎么走?”

    “我带你们去吧。”老杨头跟媳妇儿打了声招呼,随后就领着秦穆和王长胜往宋家走去。

第258章 买牛() 
宋家的人口比老杨头家还要少,全家就两口人,除了高高瘦瘦的宋书生,就只有宋书生的年迈母亲。

    得知有人上门来买牛乳,宋书生连忙领着众人去后院的牛棚,指着旁边的两大桶牛乳:“这是我今早上挤出来的,这些够了吗?”

    现在天气冷,牛乳表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

    秦穆直接问价钱。

    宋书生:“两桶十文钱。”

    秦穆没有还价,当场付了钱。

    宋书生接过十个铜板,高兴坏了。

    平日里他要卖牛乳,还得走上十几里路,送去镇上卖,现在他不用出门就能把牛乳卖出去,价钱虽然差不多,但却省了好大力气。

    秦穆和王长胜去搬牛乳的时候,注意到牛棚里面还有个小牛犊。

    秦穆动作一顿,忍不住问道:“你这牛犊几个月了?”

    宋书生:“四个月了。”

    “是公的还是母的?”

    “母的,”宋书生顿了顿,目露疑惑,“你问这些做什么?”

    “我是想问问,你家这小牛犊卖不卖?”

    宋书生愣了下,随即说道:“卖啊。”

    现在这是寒冬,外面找不到新鲜的牧草,宋书生只能用家里屯下来的干草喂牛。可是囤货有限,再加上小牛犊胃口好,吃得贼多,家里的干草数量飞速减少。

    再这样下去,家里的干草很快就会被吃光,到时候三头牛都得挨饿。

    这段时间宋书生一直在琢磨卖牛的事情,两头成年奶牛可以产奶卖钱,卖掉肯定不划算,要卖也只能卖小牛犊。

    原本宋书生是想把小牛犊拉到镇上卖掉,可是天寒地冻路又滑,他一个人拉着个小牛犊实在不好赶路,只得将此事一拖再拖。

    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人主动上门来买牛犊,宋书生顿时就乐开了怀,连忙说道。

    “你要买的话,一两银子就行了。”

    秦穆没说话,旁边的老杨头已经开口:“外头的成年黄牛也就三两银子,你这小牛犊哪好意思开口要一两银子?你不要看到人家是别村的,就胡乱开价!”

    宋书生被说得面红耳赤,连忙解释:“这奶牛跟外头的黄牛不一样,当初放牧人卖奶牛给我的时候,就跟我说牛犊是一两银子一只,我没骗人!”

    秦穆:“放牧人?”

    老杨头知道这事儿,主动解释给他听。

    “去年有一伙从漠北来的牧民,他们经过阳波村的时候,正巧身上带的干粮吃完了,就来咱们村里找人换粮食。他们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满脸大胡子,像土匪似的,村里人见了害怕,都不敢开门。只有宋书生胆子大,开门跟他们换了粮食,这两头奶牛就是在那时候用一百斤粮食换来的。”

    秦穆看着面前瘦巴巴的宋书生,颇为诧异,没想到这人长得弱不禁风,居然还有担子跟漠北牧民做交易。

    以前秦穆听爹说过,漠北牧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彪悍得很,能从漠北一路翻山越岭走到这里来的人,肯定都是刀尖上舔血的人,一般人见了肯定害怕。

    宋书生苦哈哈地说道:“我那时候也是没办法,我不会种地,家里的地都被我卖掉换成粮食,可我也不能坐吃山空,很想寻摸个赚钱的路子。那牧民跟我说奶牛挤出来的牛乳能赚钱,所以我就就跟他们换了两头小奶牛。”

    老杨头忍不住说道:“万一人家是骗你的呢?万一那牛乳根本卖不了钱,到时候你咋办?”

    宋书生答不上来,脸色涨得更红了。

    最后秦穆还是以一两银子的成交价格,买下了小牛犊。

    小牛犊不愿意跟父母分开,众人费了好大劲儿,才将小牛犊给拉出牛棚。

    两头大奶牛察觉到有人要带走自己的孩子,立刻变得非常暴躁,不停地去撞牛棚,发出哞哞的叫声。

    宋书生见状,心有不忍,可是钱都已经收下了,总不好再反悔吧。

    再说了,小牛犊迟早都是要被卖掉的,晚痛不如早痛。

    宋书生咬咬牙,扭过头不去看牛棚。

    他亦步亦趋地将小牛犊送出院门,看着还在不断挣扎想要往回跑的小牛犊,宋书生特别内疚:“你们好好照顾它啊,它长大以后能产奶,多余的牛乳可以卖钱,你们别把它烧成菜”

    秦穆哭笑不得:“放心吧,我家不杀牛的。”

    这年头牛是精贵东西,就算是地主家,也没有奢侈到杀牛烧菜的地步。

    宋书生叹气:“总之你们好好照顾它吧,以后我再也不卖牛犊了。”

    说完他就抹下了眼睛。

    王长胜啧了一声,一个大男人,用得着这么多愁善感吗?!

    随后秦穆又去附近的人家收了五十斤粟米。

    王长胜驾着堆满货物的牛车离开阳波村,秦穆赶着小牛犊跟在车后,由于货物太多,路上又很湿滑,他们的速度非常缓慢,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的。

    小牛犊刚出村那会儿还在闹脾气,后来被秦穆喂了两根新鲜胡萝卜,就乖顺了不少。

    路上小牛犊时不时看一眼秦穆,湿漉漉的眼睛里,是满满的渴望。

    秦穆只得又掏出根胡萝卜喂给它吃。

    眼瞅着它大口啃胡萝卜的模样,秦穆心里一晒,啧,这也是个吃货!

    有了好吃的,小牛犊对秦穆亲近了起来。

    趁着它吃东西的时候,秦穆用布帮它把蹄子包住,这小牛犊蹄子没有成年牛厚实,在结了冰的路上走太久,怕会被冻坏,用布包着好歹能保护一二。

    途中,秦穆看到路边有两棵梅树,连忙喊道:“等一下。”

    王长胜缓缓停下车,扭头看向秦穆,见他跑到梅树下面,正伸直了胳膊去勾树枝。

    “秦大哥,你干嘛呢?”

    “我摘点儿梅花带回去。”

    秦穆摘下一支开满梅花的树枝,淡黄色的花瓣表面,还挂着晶莹的冰珠子,显得流光溢彩,很是漂亮。

    他又摘了好几根梅枝,小心翼翼地护着它们回到车边,将梅花放到货物上边儿。

    王长胜瞅着他一个高高大大的男人呵护梅花的模样,有点想笑:“秦大哥,你一个大老爷儿们,也学着人家小姑娘摘花呢?”

    秦穆搓了搓被冻红了的手指:“这花儿是送给我媳妇儿的。”

第259章 太能撩拨人了!() 
王长胜恍然大悟,随即露出敬佩之情:“厉害了,连这招都能想得到,难怪你们兄弟能娶到那么好的媳妇儿,以后我也要向你学习。”

    秦穆有点不好意思,抬手将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口鼻,声音变得有点闷:“快走吧,时候不早了。”

    直到傍晚时分,两人终于回到东河庄。

    秦家人全都迎出门来,帮着秦穆和王长胜将货物搬下车。

    一千多斤黄豆全部搬到隔壁作坊的库房里,牛乳和粟米搬进自家灶房,至于那头小牛犊,则被牵到后院的猪圈,暂且跟两头小猪过一夜,等明天再给它单独搭个牛棚。

    家里买了头小牛犊,这可是大事儿,全家人都拉着秦穆追问买牛的事情。

    秦穆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

    东河庄里没人养过奶牛,大家在这方面都没经验,秦镇越有点担心:“也不知道奶牛好不好养。”

    唐蜜:“挺好养的,奶牛跟黄牛一样吃草,咱们有空就去外面摘点儿干净的牧草喂给它就行了。”

    “可是现在外面冰天雪地的,草都被冻死了,上哪儿给它摘草去?”

    秦穆想了下:“路上我顺手喂了它几根胡萝卜,它很喜欢吃。”

    唐蜜顿时就乐了。

    那可是她用灵泉水养出来的胡萝卜,能不好吃么?小牛犊倒是挺会吃。

    唐蜜起身去灶房里面忙活晚饭,没一会儿秦穆也钻了进来。

    他看了眼蹲在灶边烧火的秦朗,轻咳一声:“五郎,你去拿几根萝卜给小牛犊吃,免得它饿肚子。”

    “哦。”

    秦朗立即起身跑了出去。

    秦穆走到唐蜜面前,唤了声媳妇儿。

    唐蜜飞快地切菜,头也不抬地说道:“你别急,晚饭很快就好了。”

    秦穆哭笑不得:“我不是来催饭的,我是想送你个东西。”

    “什么?”

    秦穆拿出藏在背后的梅花,小心翼翼地递过去。

    唐蜜愣了下。

    她立即放下手里的菜刀,擦干净双手,接过梅花,满脸的惊喜:“你在哪里摘的?真好看!”

    见她喜欢,秦穆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特别甜。

    “这是我在路上摘的。”

    唐蜜凑近闻了闻:“还挺香的,谢谢你。”

    秦穆眼中的温柔之意越发浓郁:“你要是喜欢的话,以后我还给你摘。”

    “这事儿以后再说吧,你帮我找个罐子,放点儿水,再把这花儿插进去,摆在咱们屋里。”

    “嗯。”

    秦穆拿着梅花走了。

    唐蜜拿起菜刀继续切菜,嘴角不住地上翘,没想到秦穆这个大男人,居然还知道摘花哄媳妇儿,真是个意外之喜。

    很快秦朗就跑回来了。

    他坐到灶边,顺手往灶里塞了根柴禾:“大哥人呢?”

    “回屋去了。”

    唐蜜想起刚才秦穆让五郎去喂牛的事情,估计秦穆是觉得弟弟看着不好意思送花,所以才找了个借口把人给支开。

    这男人还真是傻得可爱。

    吃完晚饭后,唐蜜回到屋里,看到摆在床头的梅花,不由得笑了笑。

    用来插花的陶罐跟她腌咸菜的罐子是一样的,秦穆应该是从腌菜坛子里面找了一个出来插花,还真是一点都不讲究啊。

    唐蜜走过去,偷偷撒了点儿灵泉水进去。

    这样梅花应该能开得久些吧。

    秦穆端来热水,放到床边:“趁着水热,赶紧把脚洗了。”

    “哦。”

    唐蜜脱掉鞋袜,把白嫩嫩的小脚丫子塞进热水里,舒服得眯起双眼。

    她看到秦穆往外走,忙问:“这么晚了,你还要去哪里?”

    “我的鞋子湿了,拿去井边洗一洗。”

    走了一天的路,鞋子早就被雪水浸湿,回来后他赶紧把鞋子换掉,湿鞋子一直放在旁边没空洗,直到现在才有时间去洗鞋子。

    “等会再去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