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世女穿贾迎春-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日,靖王呼啦啦吧一桌子的菜肴吃了干净。
迎春不由蹙眉,很怀疑在宁寿宫那个每道菜肴支持两筷子的靖王跟眼前的靖王是不是同一个人。
靖王离开时候,叮嘱迎春:“西山的饭菜真是没法子吃,上回吃了一个月,脸上皮肤都打折子了,这回你既然回京了,饭食你就包了,老规矩,我让周青每日来取。”
迎春挑眉:“我的饭钱不便宜哟?”
靖王拍手,周青吴蓝两个便一人抱着一个红木箱子进来了。
靖王一笑:“本王的伙食费,看看满意不满意?”
迎春不用看,鼻子闻闻就知道这是两箱子灵石,足够他巩固八层,冲击九层异能了。她摁住箱子傻笑:“我说着玩儿呢,王兄就当真了,王兄之前给我的东西,就是吃一辈子饭菜尽够了。”
靖王看着迎春眼睛放光,却说着口是心非的客气话,撇撇嘴走了,心里却是又想起那个老问题,这丫头到底怎么这般喜欢这些漂亮石头呢?还有,那么多玉石,这丫头都藏哪里去了,只怕一间屋子也堆不下了。
靖王上了马背勾唇坏笑,他才不着急,这丫头身上再多的疑点也不怕,他不相信一辈子还摸不清楚!
八月底,七皇子回京。
乾元帝借口说七皇子病重,需要亲生母亲看顾,放出了带发修行的恕妃。
上皇不知何故,竟然保持缄默。
太后娘娘气病了。
乾元帝有些良心,没敢重用恕妃,只是让恕妃在翊坤宫内活动,不许她走出宫门,同时宣召昌平公主进宫陪伴太后。
迎春奉命进宫,日夜开解太后,又催发异能替太后疏通身体内淤积的经脉,总算是不辱使命,太后娘娘与九月初六回府健康。
九爷初八,迎春回府,准备重阳节送给上皇与太后的礼物。迎春预备送太后娘娘几株珍贵菊花,迎春在紫菱洲河岸上用灵液培育了许多名贵菊花。最著名的是凤凰振羽,再次是墨菊与绿菊。迎春还用红菊花拼凑了一个寿字造型。
忽然间,贾芸仓皇而来报信,带来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草原鞑子联合草原各部,号称八大联军扣关。克虏军统领黄将军以为鞑子只是惯例打草谷,没有引起重视,结果敌军如云而至,他才仓皇迎战,克虏军长久懈怠,犹如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抵挡有备而来的安达所部。
边关失守之后,蒙古鞑子趁势而进,围住了边塞重镇北古城。守将李嵩八百里加急进京求救,要求朝廷增兵。
这一次,草原各部似乎并非往日一战而走,抢光杀光,而是占据了边塞关卡,摆出打持久战之态。他们的头目安达,还嚣张的提出要求,大月朝开方两国边塞沿线为边贸公共区域,任凭边界两边的百姓牧马耕种贸易。
正在跟恕妃重温旧梦的乾元帝被当头一棒打蒙了。仓皇之间叫大起,让群臣商议对策。
可是满殿文武俱皆不言。
你到为何?
却是这些人都怀着兔死狐悲之心呢?
方堃冯唐战死沙场落得什么好处,无不妻离子散,尤其冯家,冯紫英为了中兴家族,铤而走险,至今还关在死牢,他虽然不该意图谋害太后,然,若非陛下胡乱调兵,让一个陆地将军去战海上的倭寇,冯唐岂能失手?
纵然失手也是为了社稷战死,陛下却抄家发卖将军眷属,贬谪为奴,让人寒心。
乾元帝喝问数声,却无人出头,顿时龙颜大怒,猛砸玉玺:“朕养你们做什么?国难当头,竟然无人出头?”
这时候,从武官队列出来一员老者,他高举玉芴:“回禀陛下,元康二十年,蒙古鞑子扣边,乃是当时呃克虏军将卫巍为帅,长子卫垚,次子卫堃,为左右先锋,冯唐将军为殿军,苦战三月,卫家军以长子卫垚战死为代价,击退蒙古鞑子,双方签订和平条约。此后,边界十年无战事。“
乾元帝怒气顿生:“卫忠,你这个漏网之鱼,你说此话意欲何为?”
卫忠回道:“方才陛下询问谁能领兵退敌,老臣举荐卫家军出征,保证一战凯旋!”
乾元帝怒极,手中玉玺砸下,当殿把卫忠砸了个头破血流,倒地不起。
靖王一见这般,迅速给卫忠喂下几口荆棘蜜,忙着喝令侍卫:“速速将卫老将军送去太医院医治。”
这般时候,朝堂上群臣不免兔死狐悲,一片议论。
“是啊,若是有卫老将军与其儿子在朝,何惧安达贼子?”
“冯唐将军若在”
熙郡王听得火起,指着都察院几个嘟嘟囔囔的御史喝骂:“你们这些人,文不能出谋,武不能上阵,最大的本事就是在出事之后,放一些马后炮,说一车屁话。当初卫堃战死疆场,本王与靖王认为他忠勇可嘉,理当赐予死后哀荣,陛下亦有此意,是谁一窝蜂上奏,说什么葬送三万兵丁,丧失了海疆国土,理当抄家灭族?”
都察院都御史陈大翔被熙郡王骂的灰头土脸,当初领头嚷嚷的就是他。如今,他正是靠着当初的功绩,接替王子腾做了都察院的都御史。
当然是在王子腾平调做了海贸衙门总督办之后的事情,可当时他可是主力冯卫两家抄家灭族的急先锋。
这人当初是受了侯家的怂恿,可是侯家倒了,他却滑溜的躲过了,还因此功劳升官发财。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应该出头辩解,可是,都察院的御史多跟王子腾交好,看不起这个沐猴而冠之徒。
一个个站干岸看热闹。
陈大翔只得亲自出面辩解:“熙郡王此言差矣,卫堃冯唐身为武将,便应该知道军令如山,陛下命他们七日内驰援海疆,他们足足走了半个月,他们误了军令不说,还求胜心切,不懂海战却冒进追杀,落得个身败名裂也是常情,熙郡王又何必到了此刻翻旧账?当初处置卫家冯家,可是陛下亲自下了圣旨,王爷如今替他们喊冤,待敌是追究属下的责任,还是要追究陛下吧?我全王爷还是分清主次,免得耽搁陛下的”
熙郡王见他竟敢挑唆,顿时气急,手里的玉芴抡圆了往他头上就砸:“狗东西,竟然歪曲本王的意思,挑唆本王与陛下的关系”
靖王却伸手一拦,冲着陈大翔冷笑:“你想激怒熙郡王打你,你好趁机脱身?没错,当初惩处冯家卫家是陛下的圣旨,然,你们当时又是上折子,又是撞柱子,要求把卫家冯家抄家灭族,陛下被逼,这才下旨,却也是并未再杀卫家冯家一人,是也不是?陛下为什么没有斩杀冯家卫家?还不是心知他们是忠良,不忍心让忠良绝后,乃军令如山,不得不为。”
“你们呢,不过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见不得别人出一定点错,一旦别人出错,你们就跟跟苍蝇见血一般,拼命撕咬啃食,你敢说你头上这顶都察院都御史的帽子,不是当初撕咬卫家冯家的结果?陛下纵然是亏待了冯家卫家,也是被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奸臣蒙蔽!”
乾元帝在上,脸上真是精彩,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当初,他不懂军事,根本不知北人到了南方会水土不服,一味瞎指挥,明明七日不可能赶到海疆,偏偏下了七日期限。若是他让克虏军与奉圣军会师之后,从容推进,纵然不能取胜,也能够守住阵脚,不至于一败涂地。
他当初非要把卫堃冯唐钉在耻辱柱上,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
如今北疆战事再起,武将寒心,不肯应战,熙郡王与靖王替他描补,拿陈大翔背锅,他心里一清二楚。
陈大翔乃是溜须小人,他背锅不冤枉,可是,乾元帝还有些良心,面上真是开了染铺了。
靖王几次看向乾元帝,他却自顾发愣。
靖王只好看向内阁首辅张尚书。
张尚书其实也是海疆战役的得利者。然,他可以理直气壮的出面指责陈大翔,因为卫家与冯家的倒台实在跟他一点干系也没有。
张尚书出面高举玉芴:“陛下,当年下令要克虏军七日赶到海疆,乃是根据兵部呈报奏折,因为事态紧急,并不了解实情,便发下圣旨。朝廷并设六部,就是为了匡扶圣上,替身上分忧解难纳谏举贤。然,兵部明知道事不可为而不纳谏,致使陛下判断错误,实非陛下之过,罪在兵部。战后,卫将军冯将军死战不降,力竭而死,乃是为了捍卫疆土战死沙场的忠臣良将。都察院陈大翔,却为了自己自己的得失,落井下石,混淆黑白,功过颠倒,谎言欺君,诬陷卫将军乃是军纪懈怠,军心涣散,实在是奸佞小人。”
张尚书说话间跪下,高举玉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臣请陛下拨乱反正,惩处奸佞,还忠良一个公道,换社稷一个朗朗乾坤!”
张尚书这一跪拜,所有文官都跪下了。
武官这边靖王熙郡王带头跪拜,后面那些本来气愤不已,想让乾元帝丢脸下不来台的武官看到了一个机会,为了能够让卫堃冯唐平反昭雪,他们也顾不得再跟乾元帝拗劲儿了,一起跪下:“请陛下惩罚奸佞,还忠良一个公道,换社稷一个朗朗乾坤!”
靖王至此,再不跟乾元帝对视,他已经把梯子搭上了,乾元帝硬要一意孤行,谁也没法子了。
龙椅上的乾元帝觉得很屈辱,但是,他很明白,为今之计,只有替卫家冯家平反,才能够重拾民心民意。得到群臣的拥戴,那时才好策划退敌之策。
一旦敌人长驱直入,兵临城下,只怕这个江山也坐不稳了。
乾元帝想到老当益壮的上皇,虎视眈眈的英亲王。再看向一向力挺自己的熙郡王与靖王也来威逼自己,不在力挺自己。
乾元帝不得不认命,咬牙下旨:“兵部尚书,都察院陈大翔撤职查办。”
百官再次山呼万岁。
乾元帝心情稍微好转,瞪着眼睛喊道:“忠靖王,熙郡王,张尚书听宣!”
靖王与熙郡王张尚书三人同时喊道:“微臣(弟)遵旨!”
“朕命尔等我钦差,即刻插班三年前海疆战役卫堃冯唐一案,务必查实。”
乾元帝实在脸上挂不住:“朕身子欠安,退朝!”
群臣这时候也不想看见乾元帝,很尴尬。
一起跪拜:“臣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乾元帝气愤愤跑了,再待下去,他怕会被气死。
乾元帝这里回道翊坤宫,恕妃早知道了朝上的事情,顿时柔情如水,安抚乾元帝,两人竟然大天白日缠绵起来。
不过,乾元帝这会子发泄的不是情愫,而是愤恨,差点没把恕妃腰杆子砸断了。
回头却说靖王熙郡王与张尚书回到内阁。
磋商查办海疆卫堃冯唐战死一案。
张尚书蹙眉:“事情过去三年,人事全非,如何查起?”
靖王一哼:“咱们都是当事人,查个屁,张大人在朝堂上不是已经断案了,何须再查!”
张尚书闻言,心头赫然,这样子直接定案,岂不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圣上?却是并未驳斥。
靖王这时候言道:“我口述,七哥,我说的不对,你补充,张尚书,你来拟旨,军情如火,犹豫不得,咱们必须速战速决!”
靖王熙郡王你来我往,很快把措辞商议完毕。
张尚书蹙眉不肯动笔:“王爷,是不是先请示上皇,再做定夺?”
靖王摆手:“陛下这回已经有了决断,父皇知道也不会反对。张大人不要太小心,你只看,冯家除了战死的冯唐,卫家除了战死的卫堃父子,其余并不曾死亡一人,就应该知道,这是上皇之意!”
张尚书这才安心拟旨:查兵部尚书黄炎亭,都察院都御史陈大翔,谎言欺君,诬陷忠良,着即下狱查办。
写完,再换一张。
“克虏军将军卫堃,奉圣军将军冯唐,克虏军先锋卫若松,千里奔袭,为保卫疆土战死沙场,实为忠臣良将,社稷柱石,着即入祭忠良祠,家产发还。“
然后就是卫家婆媳的诰命,冯家夫人的诰命,还有冯紫英,卫若兰的官职都回来了。
还有就是对于冯家卫家的家眷,这几年她们遭受的不白之冤的补赏。
这个留给上皇、太后娘娘还有乾元帝施恩。
冯紫英有点麻烦,这家伙因为跟顾兆华勾搭,意图危害太后,还在死牢。靖王吩咐侍卫:“去天牢说一声,给冯紫英换一间干净的牢房,衣食从优!”
靖王可不会轻易放出冯紫英,一是恨他白眼狼,竟敢谋害太后。另外却是因为他是是顾家拉拢的中坚分子,知道顾家许多秘密。不吐出来,可不会让他好过。
124()
迎春听着贾芸的讲述;目瞪口呆。
当初;迎春就觉得卫堃冯唐冤枉;可是没想到短短三年;因为蒙古鞑子扣边;历史便瞬间翻转。
大月朝的武将也很威武;当初跪在仓震门;苦求上皇出面,保住了卫家冯家没有被满门抄斩,如今当殿斥责乾元帝昏庸。迎春觉得要给这些武将竖个大拇指。
真是小看了这些文臣武将了。
迎春最关心那个挑衅乾元帝的武将:“他如何;会不会出事?”
贾芸摇头:“这不知道,当时靖王就进行了急救,但是;他脑壳儿盖儿都烂了;血肉模糊,头发瞬间被血水湿透了。一个人有多少血水呢?我看有些险!”
迎春觉得自己还是进宫去瞧瞧;吩咐贾芸:“快去找到你家表姑父;让他们准备接旨。”
卫若兰虽然担任了公主府侍卫长;可是;迎春并不拘管他;只要铺子不出事就成了。公主府高墙大院;自己也不是微弱之辈,加上还有身怀武功的内侍,些许人等;进得出不得。
迎春这里速速进宫;正遇见周青。
却是迎春与靖王的想法不谋而合,靖王也担心卫忠死了,故而让周青寻找迎春,能不能去看看卫忠,他是卫家的侧枝,因为立功受封,卫堃出事没牵连他,乃是因为他因为受伤离开了北疆,回京荣养了,多年不上朝了。
这一回却是北疆战事紧急,他才被兵部召回,结果,他借机炮轰乾元帝。
靖王特别关注他,也是因为当初卫堃父子那一胜仗,卫忠有份参加。故而,若是再战蒙古,他这个熟悉敌情地形,还有蒙古人的打
的老将不可或缺。
迎春跟着周青去了太医院,卫忠的情况果然危急了,关键流血不止,太医吓得不轻,一边给他用人参吊命,一边只管用手捂住伤口,那血水还是不停渗出来,甘太医专治红伤,也黔驴技穷了。
迎春也不敢打包票,看了下,发觉卫忠主要伤的是前额与面颊,真正的脑壳并没有砸烂。‘
迎春摸了下卫忠的脉息有些弱,但是,老将军的心脏还在顽强的跳动。
迎春看得出,老将军应该这些年没有停止操练,否则,早就不成了。
只是迎春不知道,老将军若非靖王喂食了含有灵气的荆棘蜜,早不成了。
迎春出手如电,点了老者几大穴位,先止血,不然,神仙也难救了。这个朝代没有验血的器皿,迎春可不敢胡乱给他输血。
迎春这里给老将军为了续命的灵液,这才纠结的看着满面感激的甘太医:“听谁甘太医从前不是上驷院的大夫,似乎马匹也需要缝合啊?”
甘太医眨巴眼睛:“可是老将军哲学止不住,下官腾不出手来啊,我若是放手,老将军怕是等不到公主殿下驾临。”
迎春摆手:“现在缝合伤口吧。”
甘太医的外科手术相对于现代算是粗枝大叶,然,在古代已经难能可贵了。至少,他还知道吧缝伤口的针线在沸水里面烫一烫。
迎春问道:“上回给靖王的消炎止疼方子很有效,给老将军也来一剂吧。”
甘太医拱手:“这个早吩咐下去了。”说着话竖眉怒喝:“药奴,这半天汤药还没熬成?”
一个小太监忙颠颠拍过来:“回禀甘太医大人,汤药早熬好了,方才被大人掀翻了,小的这才重新熬制了。”
甘太医方才手忙脚乱,根本不记得,他再次竖眼:“可换过药材?”
小太监点头如琢:“换过了,换过了。”
甘太医这才忙叨叨缝制起来,看着棉线穿肉,迎春看着就疼。
一刻钟之后,未老将军的脸颊成了三条纠缠的蜈蚣,甘太医还在继续缝合,玉玺的杀伤力真是大,额头掀翻,面颊稀烂,鼻梁塌陷了。
这时候,卫将军的儿子来了。他扑地磕头:“敢问几位大人,家父可还,还”
迎春叹道:“性命无碍,只怕要破相了。”
他儿子磕头如捣:“多谢大人,只要有命就好,又命就好,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迎春再次替未老将军摸脉,发现老将军脉搏已经恢复强健。为了让他早些康复,迎春留下一丝元力在他体内,这样可以保证元力循环之处,病灶消除,可保护老将军不会血脉坏死。
老将军心智坚定,只要熬过三日,必定无恙。
迎春这边无声离开,却惊动了甘太医,几下缝制完毕,跪地磕头:“多谢公主援手,此恩此得必有厚报。”
迎春挥手:“不值当!”
迎春这边出了天医院,顺着御街前往宁寿宫,身边的苏青不由感叹:“从前空中传言公主宅心仁厚,今日眼见为实,苏青有幸追随公主,真是三生有幸。”
首领太监庆松也频频点头,虽没说话,却是心潮澎湃。他们都在宫中厮混了十多年了,知道跟对主子多么重要。撇开迎春嫁给靖王的可能,单单剩下公主的身份,他们也觉得很幸运了。
迎春这边到了宁寿宫,早有英嬷嬷得到信息迎了出来:“老奴供应公主殿下,太后娘娘等候您多时了。”
却是太后娘娘知道了卫忠的事情,心知他脑袋开花,九死一生,后来知道迎春去了太医院,又生了侥幸。这时候见了迎春忙着动问:“卫家老将军可无碍了?”
迎春颔首:“是的,您怎么如何关心,您与卫将军有旧?”
太后摇头:“皇帝啊,本宫是为了皇帝担忧啊,这个皇帝,都快五十了,还是这般毛躁啊,他以为升座龙位就万事无忧了?须知上皇健在呢,他只是懒惰,不理朝政,若是皇帝一味这般胡作非为,上皇难保不会改变心意,当初的忠义太子在位二十三年,谁都以为他是天命所归,满朝文武无不推崇,可是,结果如何?哎哟,我这颗心真是为他操了一辈子,老了还不能安枕啊!”
迎春蹙眉:“不至于吧,您安心,还有靖王跟熙郡王呢!”
太后摇头:“熙郡王?他也是上皇的儿子啊?当初他没资格,如今可是历练出来了,他两个儿子哥哥争气,读书习武,文武双全,你看看我的那些孙子?大皇子本来英雄少年,可惜兵败海疆,回来之后人也颓废了,让皇子文采风流,可惜身体病弱,三皇子母子骄横,被圈禁了,四皇子母亲是个宫女,胆小怯懦,五皇子六皇子倒是不错,母妃位份低下,后家羸弱,自己似乎也没有大志。七皇子,哎,不说也罢。”
太后言罢一声声叹息。
迎春如何劝说呢?
二皇子?
迎春想了想那日的瘦弱男子,可是,迎春并没有觉得他病入膏肓啊?病弱在迎春眼里简直就不是毛病,重要的是,此人能不能不担当重任,有没有大智慧,别个他爹似的,被老子搀扶着十几年了,还是愣头愣脑,精虫主宰脑虫。
可是,迎春根本不敢提说此事,一旦迎春主动参与,那就是战队夺嫡了。
历来夺嫡,无不血淋淋!
迎春不想卷进去。
可是,太后娘娘忽然眸露惊喜:“本宫想起来了,昌平,记得小九当初九死一生,得你看顾,如今生龙活虎,得空你替二皇子看看吧,他都成亲快三年了,至今未有喜讯,三皇子圈禁中倒还生下一子一女,你说说,这都是些什么事儿,我这心里啊,都愁死了。”
太后开口,只是求子嗣,迎春不好推辞,只得应了:“得空,我看看吧。”
太后急道:“自然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英嬷嬷,去请二皇子二皇妃来。”
却是巧的很,傅贵妃正好就带着二皇子夫妻前来给太后请安。
迎春一看这阵势就知道,只怕是傅贵妃起了心思了。
傅贵妃对迎春十分客气,公主长公主短。
二皇子夫妻对迎春也很尊敬,行礼问安,一丝不苟,丝毫没有勉强敷衍之色。
迎春便笑着邀请二皇子妃:“王子妃上次不是说想要给我学习泡茶功夫吗?约来约去总出差错,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
二皇子妃是来伺候太后娘娘,闻言有些为难。
太后娘娘闻言一笑:“去吧,去吧,我这里有傅贵妃照应尽够了。”
傅贵妃忙道:“太后娘娘有本宫伺候,你们尽管放心,不必着急。”
迎春便与二皇子妃挽着胳膊去了侧殿。一路上,迎春已经探明张王妃的身体,落座之后笑道:“王妃身体康健,莫说一个,十个八个也不是问题。”
张王妃羞涩抿嘴:“可是,王爷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