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倾国女相:陛下,请矜持-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体会过很多很多的温暖,她相信人心是复杂的,但是她还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好人。

    这就是华盈琅坚定不移选择从军的根本原因吧。

    “傻吗?那些宁可冒着被我们的仇人追杀的普通农民,都可以在五皇子的施压下,隐瞒我们的信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亏天理的事的淳朴山民,难道他们愿意从山上冲下来救我们的时候,他们并不傻吗?”

    穆浅时张一张嘴,讷讷了。

    她还能说什么呢?

    终于是转移了话题:“盈琅啊,你来说说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为什么会在头脑没有反应过来的第一时间,直接挡在你家玲珑前面?”

    华盈琅方才迷糊,经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和回忆,如今是更加迷糊了。

    “我也不知道啊我下意识地就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玲珑不应该看到他们尤其是那个南宫家的二少。嗯,我不想让南宫家的二少看见她。”

    穆浅时默然了。她知道这个时候只有她自己对自己的下意识怀疑起来,才能真的理解当时自己心里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然而天雷滚滚的说法还在下面呢。

    “浅时,”华盈琅双眼亮晶晶,“你说,我这是不是对玲珑的独占欲啊?”

    “”所以,独占欲是什么东西啊亲!

    盈琅似乎是看懂了浅时眼中的不理解,直接当做了不解,继续兴致勃勃:

    “听说一个男人喜欢女人,就会对她有独占欲,只想让她的漂亮被自己看到啊”

    穆浅时十分优雅,动人,认真,高贵地,翻了个白眼。

    老华相啊!您是这么教孩子的!

    “但是”盈琅一脸纠结。

    所以大小姐,您还在纠结什么!连独占欲这样的词都出来了!

    华盈琅吸了吸鼻子,然后点点头:“我看到那个谢三小姐和南宫家二少站在一起,也很不开心,感觉刺眼!难道说我是在嫉妒谢小姐,还是说我对南宫二少起了什么不该起的心思?”

    穆浅时只觉得世界上最让人崩溃的疾病都没有这么难治!

    这根本就不是不会和人打交道,这个人完全是不通人情!

第133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要了她的命了!就没见过这样的重度患者!

    这是穆浅时并不知道双商都是什么东西,要是知道了她就会明白,你跟一个智商二百情商为零的人,那是无法用正常人类思维交谈的。

    这就是个疯子!

    穆浅时慢慢的似乎也有点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好友是这样坚定不移的相信她的信仰。

    这种相信似乎比她所知道的那些佛门子弟道家长者,亦或是负责祭祀的人们,都要虔诚得多。

    正常的人,都不会有这么疯狂的信仰,不会有如此冷静不近人情的分析能力,不会有这种什么事情都会置身事外的冷静,更不会有逆境当中他人常有的任何挫败感。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常人所有的这些感情。

    在她的字典里,“情义”这个词,只有后半个是有意义的。

    表面的所有的感情,大概都会在心里划归为内心的道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至于其他的情感,多数也是变成了肩上的义务,她并没有想过,为别人做什么是快乐的——在她的心里,更多,是应当的。

    那些表情,或生动或灵黠,以至于开心快乐,痛苦迷茫,应该是她心里觉得应当表现的一种表情,才因此展示出来了而已。

    面具戴久了,谁也不知道是不是面具了。

    能够理解别人的感情,往往不意味着自己有同样的感情,而仅仅意味着自己见过不少这样的感情经历,并且能够理智的预见后果而已。有多少单身从来没有过爱情经历的人,往往是被公认为“情感专家”?

    她的笑容那么的格式化,每一次的笑都几乎是同样的时长,难道是自己心里的所想吗?

    她心想,这应该是一种心病吧。

    养在深闺久了的女孩子,父亲常常在外,母亲很早离世;

    她不知道还可以依靠谁,也不知道应该找谁玩,和谁关系好,平日里更多的是不断地学习种种知识技能;

    平时与她交好的兄弟姐妹,大概也是有各自忙活的事情;

    她并不能真的和别人彻底打成一片,没有被人欺辱也不曾被人保护。

    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断绝人情、清冷孤寒而适合计谋的人吧。

    若是这样的人从一开始便信了佛,该说佛门又要出一个佛理精深的大尼。

    假若是嫁给了大户人家做当家主母,那将会带动整个家族成为不可撼动的一方权威——就像现在一样。

    无论什么时候,这种不通人情,都不会带给她弱点。

    只是,她还没有来得及学习说话的艺术,还没有学会在没有感情波动的时间,就已经用充满智慧的头脑接上了对方的话语,让自己真正成为无懈可击的人。

    华家人,对她的期望应该很大。

    然而一夕之间,华家覆灭了。

    仅仅留下一个十六岁,还没有学会完全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没有明白这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怎么一回事的女孩子。

    而这个女孩子在情感这种她之前十六年生命当中,也许曾经出现过却被轻易灭杀的东西,再度出现的时候,却是以仇恨这种刻骨铭心的形式,彻底占据了她的心。

    不得不说,穆浅时的分析虽然基于的事实不同,但结果却是大抵符合的。

    穆浅时想了想,终于觉得临时抱佛脚这种做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也是现下这样急切的状态下能有的最好的办法了。

第134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 
谢家和夏侯家都去过了。

    接下来的任务,按照计划,就应当是想办法接触皇室了。

    然而这两大世家的会晤,应该说都是失败的。即便是最后拿到了谢家谢阁老的手书族印的协议,或者叫合同,但是并不能保证这样的环境下谢家人会同意进宫面圣,进而成为推动钱庄的朝堂力量。

    这样就麻烦了。

    华盈琅决定了,去问一问玲珑,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不是很愿意刺探别人的隐私昨夜和穆浅时谈论了一晚上,她就已经很疲惫了。

    浅时说,那仅仅是因为她对玲珑有一些想要保护对方的感情罢了。

    且不说想要保护对方这样的所谓感情,到底是意味着什么。

    单就论内容而言,她不是很喜欢保护这样的词。她作为一个特战队军人,是最最不希望自己的安全掌握在别人手里的——那是一种弱者。

    所以她像讨厌同情这个词一样的讨厌保护。

    她同时还觉得,玲珑现在的状态并不适合她去问。

    她知道,玲珑现在一定处在一种愧疚和痛苦交织的状态。

    玲珑为人和她一样重义,她一定想着报答自己才会选择做自己的侍女,如今却因为她而让谢家一方的协议增添了未可知的变数。这应该会让她愧疚。

    若要说起痛苦那就是简单多了,毕竟论谁看见曾经的心上人和别的女子站在一起,还是有说有笑,那都会不痛快的,更不要说自己如今的身份已经配不上那个他。

    至于说为什么是心上人?华盈琅表示,那种哀怨的眼神儿,和当初大姐伏在自己肩上的样子,可是分毫不差的。

    但是现在来看,这不是一个纠结的时候。

    毕竟只有玲珑能够说明白当初发生过什么,世家之间又经历了多少倾轧算计。

    世家之间,除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基本权力地位之外,为了各自家族的目的,必然也是不会少了纷争。

    她同时也很怀疑——一个清流文臣世家安家,并一个世代武将世家穆家,为什么一个全族几尽大小姐流亡,一个满门牺牲仅剩继承人。

    这不像是在西蜀这样世家统治占上风的地方,应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密辛,不仅仅影响了顶级世家当中的关系和西蜀整体的权力分配,还显然是决定了华家未来会在西蜀布局的所有可能。

    莫名其妙少了两个世家,这是皇权在试图集中,还是其他世家联手所为?

    华盈琅不知道,但她相信,玲珑会告诉她,她所需要的答案。

    现在虚堂虽然已经重新建立,但是即刻重新恢复所有的情报网,基本是不可能的。光靠智库黎潇湘一个人在西疆恭州撑着,也就是建一个大概的架构。她不回去做好设计,下面的人当然也不会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现在,可以相信的唯一西蜀人,就是玲珑了。

    在认真地聆听完玲珑的讲解之后,华盈琅感慨万千,默默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这西蜀的世家包括皇族,都是不一般的唯利是图——或者说,一切的一切为了家族利益。

    她心里大概是有个猜想了。

第135章 何言众口能铄金() 
但是,毕竟是在西蜀,猜想的证实是需要时间的。她想了想,还是没有动用华家和如今的虚堂的任何力量。因为她意识到,群狼环伺的环境下,做的事情只有明面上正大光明、私底下也无可非议,而且还不牵扯任何家族势力,才能真正让他们震慑到。

    当一个人以完全光明的方法,出其不意地在一众豪强的眼皮子底下徒手遮天一样的改变格局,豪强便会在心理上忌惮这个人。

    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后手。

    华盈琅心想,果然还是祖父当年的光辉事迹吗如今她也要单口说服十大世家了。

    只不过当年,祖父起码还是个正经的朝廷使节——她呢,只有她自己了。

    至于说没有势力怎么能完成她的布置?

    这很困难吗?

    挑拨离间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对付敌人的办法了。

    华盈琅的猜想是正确的,只是仍然需要时间的证明罢了。

    ——————我是高大上的分界线——————

    翌日,锦官城里慢慢有一些新进城的民众,开始“四散谣言”。

    夏侯家的少主,作为圣上内侍读的夏侯瑾在出宫门往自家的小茶楼去的时候,就听到了各种各样三教九流的民众,开始议论纷纷。

    他莫名有些想笑——这般明显的街言巷议,也不知道是谁的手笔,竟让一介说书先生来讲事体。

    这个发布消息的人,不是那三尺庭深七丈小院里的无知妇人抹黑别的女人,便是一个完全不通世俗事宜的败家纨绔。

    没见过这般直剌剌送人把柄的。

    他觉得甚是无趣,今日在朝堂上还是颇有心得,正好有前几日将西疆华家的所谓家主打回原形的谈判做衬,他想到了些新的东西。

    正是准备在自家茶社好好休养休养,回回劲儿将最近的朝政思路捋一捋的清静时刻。

    不料得雅间门外的说书人在大堂上颇有些手舞足蹈指点江山之意,说的舌灿莲花口齿生香的,令人深觉烦扰。

    他无法,实在是觉得,宁可听听这些所谓的故意为人所知的“传言”,也较之回到府上被一众姬妾争来攘去,做了那女人间争夺不休的爱物儿,是要强得多。

    罢了,锦官城这么大,竟然是连一个清净地没有。也不知我夏侯家的茶楼说书人,是该如何的易于被人收买,以至于什么消息也敢乱传。

    这么想着,他摆了摆手坐下,兀自取了甘露酿倾来,完全将珍贵的万金酒浆做了解渴的俗物儿。

    属下知道自家大人一旦扶额颦眉,便是在细思朝政,旁人不得干扰。正当属下准备出去命那说书人安静下来时,却莫名听得自家主子一句。

    “你且莫要乱动,让我听听当个乐子就是了。”

    “是。”

    属下老老实实退下,心想什么乐子能叫说书人说了。这么喧哗吵闹的地方真是不适合他们家强大且邪魅的主子。

    夏侯瑾似乎有什么不满,举杯细细品了些甘露酿,又唤属下:“你前去取些酒窖里的红烛醉来。”

第136章 必使积毁以销骨() 
蜀地的酒也是一绝,因蜀地常年温和潮湿多雨,凡无旱无涝之年,均是粮谷丰收。又因蜀地多山,依山而建往往有大酒窖,湿润阴凉。绝世佳酿的产出还得有些好水——这是蜀地所不愁的。天府之国,坐拥秦山岷水,清澈山泉有之,百年深潭有之,古井古窖有之,无根无萍亦有之。

    甘露酿是以所谓“无根之水”,即天降甘露酿成,算是蜀地的酒中极品。

    蜀人嗜辣喜饮,大概是地缘多雨常湿要时时排解体内湿气之故。蜀中常出些闻名于世的饮中仙酒中圣,大概也因如此。有需求就有市场,蜀地的酒也是三国之中,虽非顶尖却亦轻易不能及的。

    喝了些许尝了尝,这位常年的酒鬼就抬了手。

    熟悉夏侯家少主的属下们知道,这是主子对酒不满的意思。

    甘露酿这等珍稀佳饮都没能换得主子一笑,果然是主子的品味越发高雅了。

    急忙的取了红烛醉回来为主子斟上,一边斟酒一边想,这是主子在思慕哪一位美人儿吗?

    没错,红烛醉这酒,说的就是闺房红帐当中,洞房红烛之醉。这是巫家的特产之一,除了巫家的占卜之能,巫家还有统领巫医的职责。这个大家族常常出品一些通灵的东西——比如这种据说能让夫妇百年好合、让思慕者得到心仪之人的酒。

    夏侯瑾倒是没想到这些,他现在一心一意都放在了外面那“随随便便就交给了一个说书人”这种“技巧拙劣漏洞百出把柄满地”的所谓谣言上。

    他心想,这是什么样的水准,能做出这样的谣言——一如是什么样的巫家能做出这种大大咧咧忝列于蜀中十大名酒之门墙的所谓珍稀酒品来。

    什么酒配什么话。他心想。

    这样的场合让甘露酿出场太过奢侈。

    然而刚刚进了半樽清酒,外面的说书声就彻底吸引了他的注意。

    “最近江阳一带似乎是准备开城门迎接流民了啊。”

    江阳一带的流民?

    这他是有所耳闻的。

    “流民听说是不少,大凡也应该是些云昭人。云昭那方百夷族人是时时刻刻不忘了想着进我们蜀地——谁知道又是要来抢我们的什么。”

    夏侯瑾听之哂笑。千万别跟他说,这样低劣的谣言,竟然来自之前就想要拿这些东西做文章的华家!

    如若当真是这样,那是上天不给琅琊华家留些福祚了。

    但是接下来还有呢。

    “百夷人是时时刻刻准备来抢我们的东西——这真是够了!他们的祖先没有选好地方,他们就来打我们的主意了。”

    底下附和人还是众多。毕竟这说书的人说的句句在理。

    “是啊,这南面的蛮夷就是蛮夷,不开化的地方时时刻刻就知道强抢人家的东西。”

    “也不能这么说,他们抢进我们蜀地来,不就是看我们西蜀物产丰富能生养人口吗?”

    “不过是谁也没道理抢了别人生活的地方啊。”

    众人切切喳喳,夏侯瑾轻蔑一笑。

第137章 欲为圣明除弊事() 
真是有意思极了,这群民众懂得些什么。

    云昭国的百夷人就算打算大肆流进西蜀,那也是流民罢了,云昭自己的地方还能无人吗?一群小民自己的东西被人抢了不甘,也不过是如此。

    西蜀养一些流民,还是养得的。

    “但是,”人群当中有人窃窃,“关键是我们每年抚恤云昭,不过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附属国罢了。我们的钱粮财物,最后都到哪里去了,有多少被云昭人拿了去了?”

    有书生羽扇纶巾笑话说话的人:“那你可就别多想了,朝廷抚恤云昭那是每年都有定数的,咱们不跟他们一般计较。”

    然而有一个人讷讷开了口:“这不一样吧”

    不耐烦者开口:“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还能怎么不一样?”

    讷讷的那位又说话了:“粮食钱财可是不同于布料;就算是小布碎料还能一点点布头接起来做件千家衣呢。粮食小袋小袋地买了赠送出去,谁知道最后堆在一起都是从哪里来的?”

    众人有没听明白的:“这跟流民有什么关系?”

    聪明人往往是一点就透的:“这,毕竟每一回隔个十几年就会有云昭人又说自己那里干旱了,出来一大群流民到了我们西蜀;这时间未免是太巧合了些”

    那人顿了顿,疑窦丛生的样子:“云昭人从来都是靠我们西蜀的抚恤岁赏度日,他们时不时在我们边境闹些战乱,几年之前还把穆家军搞倒了。我就不明白,他们动不动就干旱的性子军队粮草是哪里来的?”

    众人默默。

    这时候茶楼的掌柜也是细思极恐,忙不迭的敲柜子:“莫谈国事——”

    夏侯瑾怔了个彻彻底底。

    利用民意算什么,利用官意甚至圣意才是高招。

    是他愚昧了。

    云昭十年一度有流民自称干旱饥馑大量涌入西蜀,虽然是流民,但是也不曾闹得整个西蜀因为这些流民状况频生。整个社会甚至更可以说就像不大不小的献了次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损失,只是多分了些粮食罢了。

    这么讲:哪个地方因为饥馑涌入富庶之地的流民是这样听话的?

    不打不闹不和西蜀人起什么大冲突,一方面恭恭敬敬的臣服,一方面依附于你才能生存。

    这是一件要人命的事。

    华盈琅一边想着,一边觉得:这云昭国这样百夷族聚居的部落联合成的原始国家,能够有这样的智慧,实在是堪比当年每年秋天在长江北岸击鼓做出准备作战样子的隋文帝。

    狼来了的故事数不胜数。当年陈后主亡国,不就是因为每年都有的战鼓声被当成了南陈士兵的疲劳刺激,再也引不起他们的时刻戒备?

    ——不过,当狼来了的故事被发现了,那些狼就远远不仅仅是在攻击的时候被人所警戒了。

    实话讲,华盈琅很是欣赏运用这种战术的云昭国主。

    至于军队粮草是从哪里来的?

    华盈琅心中暗笑。

第138章 肯将衰朽惜残年() 
嗬!那我可管你是从哪儿来的?

    她不是西蜀人,也不是云昭人。至于西蜀和云昭百夷族之间的所谓不可磨灭的矛盾那是不归她管。

    她比较看重的是战争:至少在这样的敌我各有留手对方不明的状态下,她不觉得西蜀的统治者会真的智商缺失到要直接和云昭人当场对着干起来。

    啊,这对于她来说就足够啦。

    不管是做生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民众和平期望的角度来看,那都是一件幸事。

    冷战所以是冷战,就是因为谁都不敢真的热战起来。

    而这个时代的冷战并不同于军备竞赛——不过是厉兵秣马休养生息罢了,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她并没有算计谁,只是将众人没有反应过来的问题说了个明白而已。

    至于说为什么可以确定每隔十年左右这云昭就会来一次干旱?

    啊哈,她的地理可不是白学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印度洋,这是比巫家人的通灵预言准得多的事情。

    华盈琅暗戳戳想,该是时候去联合下夏侯家谢家进个宫什么的了。

    至于说为什么华家不远千里的跑到西蜀的朝廷上进言?

    除了祖父当年的友好交流为华家和西蜀建立了深厚感情一说之外,西疆的地域文化真的是隔西蜀更近了些——起码恭州是这样。

    而且,西蜀这么多世家可以相互扶持

    嗯,对于西蜀的皇帝来说,会是一个可信的好理由的,即便是对西蜀的各个世家来说应该也会是的。

    华盈琅暗戳戳想着:这将来还会是大量收购西蜀的蜀锦茶叶酒的一个理由呢。

    嗯。不论是茶马古道还是丝绸之路,西域乃至西方人,最喜欢这些了。西蜀会是一个有趣的丰富原产地呢。

    至于急着过来提意见解圣忧表忠心?

    各个世家乃至皇族那都不是傻的好吧。谁不知道现在华家是个什么状况?你拿产业围攻不止,逼我到了这个地步,总不可能自己不知道人家会做什么吧。大家都不过是各为其利,半斤八两而已。

    明面话是最好说的了!

    西蜀天府之国!天赐良机!华家仰慕已久,因恩同于南越之流。如今君既不仁臣何义之——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么!

    西蜀的各个世家乃至上达天听,最近都被这种突如其来的、从民间兴起的“云昭阴谋论”搞得焦头烂额了。

    只有夏侯家的少主一个人,现在是知根知底的,而且佩服至极。

    但是他也不得不说:华家家主这确实是在戳人软肋,但是这个软肋又戳得让人不得不服。

    他敢保证,就算是华家主如今直接入宫觐见圣上,将她(也不知道是他)的那一套钱庄银票必要性的理论拿出来,圣上就算是知道这是华家故意散播的“谣言”,也不会真的迁怒并拒绝。

    没办法,事实是无可辩驳的,不能因为他人有预谋的指出一项危机而否认危机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