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灵玄变-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百年过来,崮顶竟然被凿磨成开阔的院落。

    风水先生的预言,却未曾应验。

    此家中,大大小小地出了几个官,最大的不过七品。

    商人出了无数,却是发家即逃离此闭塞之地,扎根闹市居住。

    方程顺着九灵的引领,来到此地,展开神识探查一番。

    崮顶有一缕红紫气正通天彻地,灵能涌动,似要发达成势之状。

    犹如娇龙出海的红紫气,细察下去,却寻不到根源。

    紫气的根源来自崮顶,一盘石磨正巧隔断。

    石磨石质与崮顶的石质相差悬殊,颜色也绝然不同。

    崮顶石质呈青白色。石磨石质幽黑中透着红紫,年代久远,灵能波动,来历定是不凡,此刻却有冤气缠绕。

    方程顺着九灵的指引,发现此户人家有子正在京都做官,刚刚起步就了结。

    细算起来,还不及七品,看来是某部委的一名副处长。

    此子心正目清,正是良相之材。

    全因为此处根源被侵扰,正身陷是非之中。

    他住在山中的父母浑然不知,也无能为力。

    匡扶正义,造福于民,也算是积修功德。

    正能量多了,自然凡世里就会正气生发,反过来也会促进自己的正灵能,助自己早日由玄转空,还真,履行世间人伦之责。

    主意既定,方程就近选定修行之处,进入自己的观想之境。

    这是他进入玄魂灵境界之后,第一次独自进入观想之境。而且,还是观想一处与自己无关的山灵之地,这种作为本来是需要修行高深才行。

    此时,方程身上储存了过多的昆仑山巅之灵能,足以够他消耗至完成观想。

    他心底无忧地进行观想,灵能飞速地消耗,全然不顾。

    这户人家的儿子非常有志气,也很争气,凭刻苦努力,一路顺风顺水地考入北京大学,大学毕业接着参加国考,一考就中。

    勤恳工作数年,考选干部时,又顺利考中副处级干部。

    按照山里人的话,就是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金凤凰有着宏伟远大的志向。

    他虽然是个庄户孩子,但是有着他坚定的想法,他要为父老乡亲争口气,更想为穷窘的父老乡亲做些实事,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他要在北京城里,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他的超常表现,很快就遭人嫉恨。他的刻苦努力,也就被视作另类。

    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发表的调研成果,成为工作狂,让他成为所在部委里知名人士。

    他面临的却是冷嘲热讽,

    偌大的京城里,他不过沧海一粟。

    似海的官场上,他只是蝼蚁一般。

    森严的等级前,他更是虾米一粒。

    内心不服,努力抗争,一如既往,把自己的知识与调研所得,不断地撰写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还认真征求导师的意见。

    因狂热出名,他的报告不断地提交上去,有的还被导师发表在学院的学术期刊上。

    他的调研成果屡屡获奖,全国的,国际的。

    然而,报告却是石沉大海。

    他还是个考选的副处长,博士后副处长。

    按照常规,根据重视人才规定,以他参加工作年限,早该提拔正处级。

    在他之前参加工作的,再没有人是副处级,全部正处以上。再不提拔他,就没有人可提拔了。

    暗地里有人称他“大教授”。

    教授加了大,就有了调侃的意味在其中,嘲笑的含义加大。

    他蒙在鼓里,无知无觉,全身心致力于改变农民的命运。

    他的调研报告,实用价值很高。

    有一篇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等奖的论文,竟然被美国一家农业开发公司高价购买了版权。

    当然是向学院的期刊购买的。

    在中国,论文发表后,付了稿费,如同生了孩子卖给别人。这孩子的以后,就由付费的出版社说了算。

    生孩子的人只顾着生孩子,哪里还顾得上去争执这些问题。然而,付了稿费的出版社就大牟其利。

    方程发现“大教授”正在研究的一项科研成果,为农民致富找到了一条好途径。

    他的主管正在谋划着,把他安置到部委下属的学院里当真正的教授。

    原因就一条,主管有位至亲好友的孩子,需要这个职位,作为跳板,然后冲击副司级的竞争。

    “大教授”挡了别人的道,难以自知的。

    被人算计,更难虑及。他现在连自己的婚姻都顾不上考虑,成天沉迷于他的调研成果中。

    方程动了灵能,穿过短暂的时空,发现这项研究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农业发展。

    他的成果,把中国农业从人力机械化转向了生态自动化。

    这种变化,却是他逝世后数十年的事。

    他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巨大收益。他的现世成就却老是被小人作祟,郁郁寡欢,落得个两手空空。

    方程随着穿越时空,慢慢观想,小人竟然是个无能之辈,最终混迹官场,却是平步青云,巨贪无恙。

    方程的气就不从一处来,这世道怎么了?

第31章 崮顶人家() 
第三十五章崮顶人家

    他决定帮助这穷小子,逆天改势一次。

    昆仑师尊暗示过他,如果能帮助善小成大善,逆天改势一次,那么修行提升一等阶,境界晋升一级。

    这逆天改势,面对的势力太强大,需要慎之又慎。

    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更是关系数个人的命运,数个家庭的命运,一方水土的命运,甚至是国家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改变。

    方程动用自己所有灵识,一寸一寸地把这片崮顶搜过。终于发现了玄机所在。

    崮顶确实是块翰林宝地,灵气聚集成紫气龙形,也该此子应此龙气去京作为。

    然而,石磨盘来的太过蹊跷。

    方程豁断时空,一节节找到石磨盘的来历。

    原来是有阴阳先生来此寻穴葬尸骨,发现山中灵能全部聚集于此,不满生邪念,编造了故事,骗得这家主人把个石磨盘置于此处镇宅,却镇了升腾之势。

    石磨石质幽黑中透着紫红,应是天上殒落之石。

    阴阳先生为了分得灵气,以庇护他所选之**,此等私心却是害人不浅。

    方程观想过去,得悉阴阳先生已经粉身成尘。那个**之后,也因夺人之灵气,暴亡族人一脉。

    害人害己,全部应验。

    既要帮助这户人家,首先就需要点拨清醒他们。

    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明了,命运就有了好的转机。

    马上动用灵能,方程的灵体变化成老者模样。白须白发,面色红润,齿白唇红,俨然仙人。

    因为他在玄魂灵等阶,变化自然不费事,却难成实形。

    这样,方程只能借夜色掩护了,但愿能够蒙混过关。

    傍晚时分,崮顶人家一家三口,到了日落而息之时。

    勤快的女主人把吃饭的家什,一一搬到清洁的院内,然后清淡的小菜四样,一一摆上桌面。

    一人一张马扎。

    男主人手握一壶温好的烧酒,一对酒盅,上桌,坐好,斟酒,点上一支烟,消除一天劳作的忙碌,静下心来等待着。

    烟雾缭绕中,男主人眯眼望向落日隐进的山间,那儿一片绯红的天空,散射出来的光芒,把崮顶照耀得光亮如昼。

    “咳,咳,咳。”

    三声干咳过后,正屋里出来一位老者,清瘦,白发白须,面皮上长了不少老年斑。

    身板却是有些佝偻,一步一步挪动着,慢慢腾腾地到了桌前。

    他小心地坐下,一只手把马扎稳住,另一只手放在饭桌上一样东西,都同样的小心翼翼。

    看来是心爱之物,原来是一把透着暗紫光的紫砂壶,包浆洇洇,里面是他独用的茶水。

    老者坐稳之后,先是照例把桌上的酒一饮而尽,拿筷子夹了些菜,填进嘴里,用牙床慢慢磨碎。

    一双手抚摩着紫砂壶,咀嚼一阵菜肴,他可能牙床被菜肴糊住了,就直接用壶嘴对着干瘪的嘴巴,倒进些茶水,漱漱口,然后咽下肚去。

    男主人静默地坐在边上,自己也把酒喝下肚,发出美嗞嗞的声响。

    然后,又满上,夹菜。

    一边有力地咀嚼入嘴的菜肴,一边拿出一支香烟,递到刚几乎是囫囵用茶水送下菜去的老者嘴边,用打火机点上。

    除了“啪”的火机响动随着跳跃的火苗闪动,男子嘴巴里发出一咀嚼声,还有老者用舌头清理牙床的啧啧声,崮顶别无声息。

    男子与老者,自始至终,无一言语。

    其间,只有“唔,嗯,啊”的嗓音相到响应着,已经简单到形成一种默契,刻画在崮顶上的生活风景。

    此时,三缕烟雾袅袅盘旋在崮顶。

    除了一缕是女主人煮饭的饮烟,就是老者与男子的两支烟枪所为。

    多美的田园生活!

    方程心神向往,却没有忘记使命在身。

    他注意到那缕紫气在崮顶隐隐约约,飘逸不定。

    沿着通向崮顶的台阶,一个身影慢慢腾腾走上了崮顶。

    男主人看到,立即迎上前去,问道:“这么晚了,老人家来此有何贵干?”

    白须白发,让他持有足够的尊重与敬畏。

    “老夫到山中采些草药,不想迷了路。看此处风景好,想借宿一夜。如何?”

    来人正是方程变化的老者,模样与这家老者接近,只还过身板硬朗得很。

    男主人一边伸手礼让,一边嘴里应称着“好说,有客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农家小户,只要不嫌弃就好。”

    老者也招呼着:“客人,不知吃过饭了没有?来此喝上一杯吧?解乏除湿,睡得踏实。”底气却十足,有着一付好客的热心肠。

    老者把儿子的位子让给方程,递过茶壶,“老弟,来润润嗓。自己炒制的大叶茶,别嫌弃。”然后,就摆开了龙门阵。

    一付银须在崮顶的微风中颤颤,老者显然很长时间未见同龄之人了,谈兴渐起。

    “您贵庚?我看您身板硬朗,想必是比我小吧?我属猴的,您呢?”老者老板老眼地问到。

    方程马上换算起来,报了自己的真实属相虎。

    老者一口就说出来了,“你比我小六岁,半旬啊。怪不得老弟身体硬朗着呢!我下不了崮了。只等着到阎王那里报到,重新托生了。哈哈!”

    老者细算起来九十九岁了。怪不得那么开心地谈去阎王爷那里报到呢。他有资格这样说话。

    男主人此时,进屋拿了酒盅、筷子、茶碗,全部摆在方程面前的桌上,照例是斟酒,宣茶。

    然后,转身进屋取了一盘腌制的咸鸡蛋和一盘刚炒出的腊肉芹菜。

    看样子,这是来客加菜。

    方程喝了一小口酒,简单夹了些菜,象征性地吃下去。借着山中晚霞的余辉,细观桌上的几样小菜。

    原来这四样小菜有些讲究。荤素搭配,肉鱼兼有,五颜六色,竟然暗合了阴阳之机。

    这崮顶养人啊!灵气竟然如此浸润!无微不至,无孔不入啊!

    方程心内自是一番感叹。

    什么样的四样小菜,竟然这么多讲究?

    素菜有凉拌桔梗,鱼是干焙甜晒小鱼,荤菜为青椒小炒肉。这也崮顶平常日子的常备菜。

    腌至流油的咸鸡蛋,蛋黄呈深红色,蛋清青白。腊肉红中带白,透着光亮,芹菜老绿中间杂嫩黄。

    最后上桌的竟然是陶盆装盛的西红柿鸡蛋汤,鲜艳的西红柿,黄黄的蛋丝,上面还撒了些嫩绿的香菜梗。

    还有黄澄澄的煎饼,白生生的蒸馍。

    翠白相间的大葱。

    看了非常有食欲,可谓色香味俱全。

    然而,方程与此无缘。

    他借得风中送来饭菜香味,闻得自是津液四溢,却不能动更多的菜肴。香味也醉人,更何况有酒乎?

    他喝下的酒是老者家酿的高度小烧,还是陈年老酒。

    这种酒液,一般是每年丰收之进酿成,储存经年再饮,有的甚至酿至子女成人成亲,老年庆寿。

    这种发酵,使粮食的精华全部溢出不说,还借了天地的灵气,把酒魂灵修练得炉火纯青,想象一下,这种酒魂灵入腹,能不醉人?

    醇香酒迷人,茶浓更怡神。

    方程对此欲罢不能。这酒茶,可动用灵能汲取精华后,挥发而去。

    然而,这菜肴,他还是小心为妙。赏过色泽之艳,品过香味之浓足矣。

    他试着第一筷子下去,夹进嘴里的菜叶,在灵体里却是生生地透出形状,难以遮掩。

    幸亏有黄昏暗影,遮掩住了菜叶在肚腹之间的走动。

    此时的方程,还不能自由自在地吃下很多东西,他需要寻机处理掉吃下的菜肴。

    汲取精华,使灵能更加坚实,品味世间滋味,使形体五官更加灵敏。然而这糟粕,却是很烦人。

    方程控制不当,形体就会透明的。只有成为真魂灵时,一切掌控自如,与常人无异,却是神凡两境。

    玄魂灵毕竟还是魂灵啊。

    方程与老者的盘谈变得越来越深入,两付白须白发在崮顶的风中抖动不已,显然是他乡遇故知的样子。

    人生乐事,谁能舍得?

    老者侃侃而谈,时不时捋捋被风刮乱的胡须,也擦拭去沾上的唾液。

    毕竟老朽了,能如此,已经是极少有人能望其项背的。

    方程用手捻动着耳朵边上的栓马赘,侧耳倾听。

    方程全身的灵能,在捻动拴马赘中,就异常地安静下去,自行运转着。

    这是最近才发现的,身体上的秘密也需要自我发掘。

    从此,方程多了个习惯动作,一旦无事或者遇上急难险重之事,就会捻动他耳朵边上的拴马赘。

    拴马赘成为灵能的一个手动开关。

    敦厚老实的男主人,在边上侍候着两位老者。

    他的眼睛里蛮是羡慕的眼神,头发有些花白,胡子也蓄起来,却是短髭。

    看来他是向往父亲子孙齐全的幸福。

    因为他还没有孙子,就不能留胡子。

    按照习俗,他有儿子可以留短髭,但是下巴上的胡不留,需要剃掉。等他有孙子了,也就儿子有儿子,他就可以留蓄胡须。

    因此,他对两位老者有些羡慕,他内心在祈盼儿子早日成家,为他生个大胖孙子。

    他不知此刻与他老爹神侃的方程就是来满足他的心愿的。

    他在京城做官的儿子正在度坎,顾不上娶妻生子。在他眼里,儿子三十而立之年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是大不孝。

    他如儿子一般年纪时,儿子已经上学,还能帮着干农活了。这在京城的儿子,让他揪心,却是干着急,用不上劲。

    如果知道方程正在帮助他儿子改变命运,他岂不是要感恩戴德地跪拜。

    正是好心有好报。他的善良与厚道,让方程为他完成这么个简单心愿感到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一语不言却有眼色的温良女主人做完菜肴,把饭桌摆置好,就默默地回到灶房里吃过剩菜饭,接着做起了家务。

    看来是个勤俭持家、温柔体贴、旺夫旺家的贤妻良母,德行不是一般的敦厚。

    此时,崮顶之上,除了他们四人,再无灵长之生物。

    仙境也不过如此罢?

    方程意念一动,似曾相识,此景如昆仑山巅无二。不过多了许多的温情与人气在其中。

    山间的光芒渐渐消褪了,男主人在屋内和桌前,各点上了一盏矿石灯。

    这是一个紫铜制的器具,下面是一个紫铜筒子,筒子顶部的挖了一个小洞,焊上了一根细细的铜管。

    铜管的顶端燃烧着火苗,随风摇曳,风越大,火苗燃烧越烈。

    这个器具是一盏独特的灯。方程从老者口中知道它名叫“矿石灯”,也叫“气死风”灯。

    现代知识较多的男主人补充解释到“它是通过将一种含碳酸钙的矿石,泡在水中,转化成乙炔气体,燃烧气体,来照明的。”

    灯亮如昼,却是无法透过人体。

    方程却是不经这么长久的光照透射。他提出身上有些冷,男主人就找出了自己一件外衣,让方程披了。

    这样,这“气死风”灯就难以穿透方程凝灵能成形的灵体了。

    老者酒过半旬,眯起眼睛,回忆一般地望着空中星星说话。

    方程自是听得更认真了。老者讲的古,正是方程想知道的。

    这地方叫做九转莲花山。原本山中有九朵形似莲花的崮岭相连成山,后来在不断的地球变化中,只剩此一朵莲花崮。

    深山绵延不绝之中,龙脉总是需要在有灵气的地方昂首而视。这莲花崮自然是首先。

    灵气所在,大自然与人类自有共识,相聚于此,纠缠于斯,

    方程听着,心下自是神游万山之中。他遍寻此山,灵气聚结不少地穴,然而全被一条龙脉吸引至此。

    方程感受到崮顶风中都带着灵能颗粒。

    九灵此是悄悄在四周隐身游走,时不时捉些灵能颗粒吸入体内。和人类嗑瓜子一般的自在享用。

    方程听着老者的话,神游万山,又神游星空。恍若隔世,昆仑山巅之情景自是历历在目。

    这儿可以沟通天地!

第32章 寻找石灵() 
第三十六章寻找石灵

    老者发出了百年感悟。

    酒足饭饱,茶也饮透了数壶。

    夜色已晚,天地万物入眠。

    老者话语,余音袅袅,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入睡寻梦。

    老者邀方程老弟进他石屋,同炕而眠,还叮嘱儿子:“俺俩年纪大了,觉少。早上晚些吃饭,好补个回笼觉。”

    星空万里,神秘莫测的星空。方程不知它历经了多少个年轮,不知它是否有神灵知晓这世间、天地、灵界之事。

    带着这些疑问,方程与老者抵足躺在温热的炕上,唠嗑至深夜子时,熬得星星都直眨眼。

    话尽意犹未尽,老者满意地带着疲劳沉沉睡去,睡梦里还不断发出呓语。

    他说了多年没有说过的话,气息微弱不少。

    方程兴奋得难以入眠。

    他驱动神识,调动灵能,将身形隐去。让九灵引着,沿崮顶四下里观察起来。

    看上去,只不过是月光星影下的一团透明的青色雾气,隐隐约约浮动在崮顶。

    他在寻找那石磨的石源地。

    那么重的石磨,仅凭人力不可能从崮下运上崮顶。因为通往崮顶的路有些路段是陡峭的,没法容下两人并肩。

    如果要把石磨运至崮顶,需要一人背负上来。唯有神力才能为之。

    刚开始认为是从天而降的神石,经过实地的查看,灵能不似天降,而是与崮顶相融相通的一种石质。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崮顶就地取材,凿制而成。

    找到石磨的出身之地,就可找到化解其煞的办法。石也有灵,通灵至纯的就称为宝玉。

    道理虽简,理解透彻却难。有时就是宝玉在前,眼睛不见,神识不至,机缘不到自不会相见。

    在崮顶上寻找数遍,没有寻见石磨相同的石质。

    崮顶没有采石处?

    方程见天空月朗星稀,启明星越来越亮,带着满腹的疑问,返回老者屋内休息。

    不便彻夜在崮顶游走,就返回屋内静观起来。

    他拿出从石磨上取的灵能样本,用神识驱动灵能样本,操纵着它游走。只要样本融合入哪里,那儿就可能是石质的出处。

    不料,灵能样本受驱动着,游走不定,不出石屋。

    最终,它慢悠悠地落在屋内墙角地面上,消失不见。

    看来制作石磨的石料采自石屋底部。

    石源找到,如何克制石磨无数年吸纳的日月精华?

    方程驱动神识,纵横时空,还原当年情景。

    当年,崮顶并不如此平整,石头犬牙交错,起伏坎坷。石屋所处位置,是高出崮顶平面的一大块奇拙之石。

    崮顶人家的祖先,上得崮顶,寻见此等风凉寂静地。先是一锤一凿,把这突出的奇拙之石采了下来。

    奇拙之石北面是悬崖绝壁,他们的祖先在凿奇拙之时,就留下北面一墙厚的石材未凿,正好挡风遮雨。

    在这奇拙之石的遮挡下,崮顶人家的祖先凿石为业,倒是找到了谋生的良策,舍不得把时光浪费在登顶回家的途中,渐渐生出了在此安家的想法。

    他们通过把奇拙之石凿成器具的过程,沿着留下的挡风墙,一方方地找出平台,凿石为基料,磨石板为瓦,一块块砌起了石屋。

    历经数年,先是将石屋当作每日打磨石器后的休息之所,在屋内吃些带上崮顶的食菜,烧些山泉水,睡个午觉什么的。

    后来,渐渐在崮顶凿出了泉眼,装置了日常生活必需的石器,干脆青壮劳力居住崮顶生活。

    他们将奇拙之石凿成器具,因料施策,制成石磨、石臼、石槽、石锅、石杖等大大小小用具。

    石料来自奇拙之石,都有着奇特之处。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