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科技制造系统-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横亘在国内主机厂面前的一条偌大的鸿沟,无非就是整车的性能不知道该如何验证。张小泉在东亚待的时候,曾经听方易平说过这么一个笑话,东亚在给国内的一家民族主机厂供货的时候,问这家主机厂要试验标准,对方回答,“你们给长风CASI做什么实验,就给我们执行什么样的试验标准。”
所有的性能试验都是通过模拟零件在整车上的工作条件,包含所有的工作环境来设定的。耐高低温,气候循环,耐液,耐光,功能性还涉及到重复工作,考验耐久性。
而一套试验标准,还是动态的,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跟踪已经量产,在用户手上使用的车辆信息,说白了就是跟踪售后,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不断补充这些试验条款,形成一套完善的试验大纲。
国内民族主机厂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试验标准,是显而易见的事。若是拿着一套被更改过后的合资品牌主机厂的试验标准,都算是比较专业的做法了。
而这,真不能怪国内的主机厂,合资品牌的母公司,哪一家不是一两百年,甚至更久的老品牌了?经验的沉淀与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借鉴别人的方法,想要一蹴而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处处显示着不公平,但也事事公平。
长风HQ001的立项做得非常隆重,长风的总经理到场参加了这次项目立标会,并在会上做了承诺,“国家非常重视我们的自主品牌,我们走合资这条路已经走了三十年了,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项目召集了所有在合资品牌做出过贡献的工程师,专家和领导者,集团公司也将会给你们最大的支持,最宽松的预算,我希望你们脚踏实地,能做出一点点成绩来!”
“这个项目成功与否,意义非常重大!”
“成,我们走合资品牌的路线,用市场换技术的做法是正确的;不成,我们就不得不调整我们的战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弯道超车!”
而实际上,如今国内的很多主机厂,已经在进行弯道超车了。他们打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口号,但对张小泉来说,这并非是一个真正有效的做法。锂电池的应用已经很多年了,很多玩具车上都在用,如今世界上的三大锂电池供应商都是国内的品牌,并非那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开发不出来,而是他们重视的是氢电池。
锂电池的污染非常大,做不到可回收,最关键的是,对锂电池的应用与开发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再有突破。但,电池的能源储存,衰减速度都让应用者无法接受。
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可,氢电池的应用,如今,国内的供应商到底掌握了多少?
即便是弯道超车,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路的艰难险阻难以预料,需要我们满怀信心,同心协力。
就算宇宙给我们开了外挂,我们也依然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够最终攀登上巅峰。
立标会之后,长风总经理留了下来,他要看一下这个车的概念设计。
其余的人都要退场,张小泉准备离开,可被长风总经理康景和留了下来,并拍了拍他身边的位置,“来,坐这,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对张小泉很大的重视了,可他却有些别扭。这时候会议室里,整个长风自主品牌的高管都在,级别最低的都是项目主任,张小泉可以说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兵。
“来!”康景和总经理再一次拍了拍身边的位置。
长风自主品牌总经理林枫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张小泉,他听说过这个青年,但唯一的印象是在去年年底的集团公司科技成果颁奖会上,康总给这个青年颁奖的时候,曾经和他说过一句话。
他和善地朝张小泉笑了一下,并点点头,这让张小泉很舒服。他非常清楚,很多领导不喜欢自己手下的员工和大领导打交道,总是处处防备。
HQ001的项目主任叶钧亲自上前来,展示十多位整车设计师,花了半年的时间才最后定型的概念,这是一辆非常中规中矩的车,但不得不说,搀和了不少其他名车的一些元素在里面。
这不能怪设计师们,用卞成玮的话说,车造出来,最终是为了卖,若是卖不出去,费那么大的老劲,意义何在?
所以,在流行靠套路取胜的年代里,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充分借鉴了成功的经验,将失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值。
看得出来,康总对这款车的概念还是很满意的。张小泉无法判断出,他满意的是这造型,还是对长风自主品牌整车设计团队工作的满意,他看了整个PPT,做得非常详尽,包括了新技术的应用,整车的亮点,还有和竞争对手的分析。
“很好!”康总望着PPT投影,一手撑在桌子上,他好像通过这台车,看到了华夏汽车行业的未来。
林总松了一口气,他满意地看了一圈自己的团队,最后,谦逊地说道,“这只是一个概念,离实车还差了老远呢。”
“这是实话,不过,我不是帮你找了一个牛人过来了吗?”康总一拍张小泉的肩膀,把他介绍给叶钧主任,“他是我专门从长风CASI挖过来的,这是一块好钢,我希望你们能够用在刀刃上。”
第202章 这车有点小了!()
张小泉有些想哭了,特别是看到叶钧主任有些茫然地望着林总的时候,他就很想说,康总,这么坑我,真的好吗?
他连忙站起来摆摆手,“这个,是康总过奖了,我没这么厉害,我在长风CASI也只是一个产品工程师,还什么都没做出来。”
林总和叶钧却不会听他这些鬼话,两人对了一个眼神,叶钧便问道,“小泉,后面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这个整车的概念作为基础,你将来是要深度参与这个项目的,对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的话,现在就提出来!”
特别是,趁着康总在,你赶紧提。
这是张小泉对叶钧腹诽的猜测,但他也知道,必定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扭头朝康总看过去,康总点点头,笑眯眯地望着他,明显是鼓励的意思。
而这一幕,落在其他的人眼里,就完全是拉仇恨的节奏了。特别是这款车的总师关旭,是个四十多岁,留过洋的博士,戴一副黑框眼镜,在通用参与过多款车的设计,是被长风通过各种手段弄过来的,比起张小泉来,他的资历拿出来简直是闪闪发光。
这时候,关博士笑了一下,他朝自己的团队环视一圈,立马便有人站了出来,指着屏幕上的造型,“张工,听说您经验很丰富,我们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这些设计师们,无一人低于研究生学历,无一人没有过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他们见过很多世面,也开过豪车,在海外的经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比起在本土长大的土鳖,像张小泉这样的人,他们的确有俯视的资历。
这人喊张小泉一声“张工”,与其说是尊重,不如说是讽刺。
紧接着又有几个人开始交头接耳,打听张小泉的经历,而张小泉一生的确没有过什么很值得骄傲的求学经历,一个二本毕业的本科学历,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在这一堆名牌大学高学历的人面前,简直是一种羞辱。
整个设计团队的人,都笑了,关博士更是笑得非常亲切,他眯着眼睛,盯着张小泉,将他的窘迫看在眼里,“没关系,小泉,说吧!这世上没有一件完美的东西,哪怕是《蒙娜丽莎》,也有人说她笑得很假。我们希望你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好有改进的地方!”
一个人,到底自信到什么程度,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张小泉被关博士眼里的冷光刺了一下,他能够理解关总设计师这个团队对他的羡慕嫉妒恨,但他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来攻击他。
张小泉缓缓地勾起了唇角,他原本只是想来参加一下这个会,了解一下这个项目,根本没打算做什么。但,不知道康总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竟然把他推到了如今这种濒临深渊的地步。
他只好清了清嗓子,“别的我看不出来什么,我只觉得,这车有点小了!”
噗!
不知道是谁,在这种场合,很没有自制力地笑喷了。大约这笑话太冷了,紧接着很多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林总也忍俊不禁,但当着康总的面,他不好太过分,只好端了茶杯,遮挡了一下。
唯有一个人,猛地抬起头,朝张小泉看过来。这人是项目主任叶钧,看得出,他是极有涵养的一个人,年约三十七八岁,中等个儿,有些瘦,没到年纪,但头发白了快一半,却也不显年龄,他问道,“这车,你认为怎么小了?”
张小泉沉稳地抬起头,环视了一圈在座的所有人,不管这人是在笑话他,还是在倾听他,“一个人的喜好,跟他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性格的养成跟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那么一个民族的喜好呢?”
他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会议室里总算是安静下来了。张小泉站了起来,他走到投影跟前,指着上面的造型,“这款车的轴长已经确定下来了,搭载的动力总成也已经确定,我分析了一下,按照华夏人的习惯,他们对后备箱的需求容积,还有座椅的分布,能够算出来的最大的后排空间不足二十厘米。我就想问一下,现在华夏的用户买车,能有几个人是自己一个人开,不需要搭乘家人的?”
他的手指头在上面敲了敲,“这样的车,不是小了,还是什么?”
他朝关博士斜睨了一眼,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你凭什么分析出来说不到二十厘米?你有什么证据?”一名最年轻的设计师出离愤怒地道。
“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型号固定下来之后,你们没有拿到外形尺寸?机舱里面布置散热器、冷却水管、电池、真空助力器等等一系列零件的构造图,你们没有画出来?整车校核之后,这些尺寸是多少?后备箱占多少体积?刨开座椅、仪表板的尺寸,前后排还有多少空间?”张小泉一连串的疑问,让众人哑口无言。
“这些数据我们都有!”
“然后呢?你们以为,华夏的用户也跟欧美一样,后排是用来放狗,放儿童座椅的?”张小泉好笑地摇摇头,用嘲讽的目光看着他,“不是!是用来坐长辈的!”
关博士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怒道,“这都是二十年前的观念了,现在我们的国家不是像以前那么穷,老百姓有钱,现在车的保有量在增大,而且很多家庭不是第一次买车。他们用车,更多的是为了上下班。”
“关博士,您太不懂华夏人了。我听说如今,日系、德系和美系的主机厂都组建了一批专门的团队来对华夏的文化进行分析,试图设计出更贴近华夏人喜好的车。”
“您坐过帕萨特没有?后排空间哟多大体验过没有?华夏人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喜欢大,拥有一片大的土地,买一套大房子,买一辆大车把一家老小都能装进去;第二是家庭观念很强,就算家里有两三台车,老人出门,尽量年轻人开车,而后排的主座是留给老人和孩子的。”
第203章 土鳖V海龟()
张小泉觉得自己有些说的过了,他的情绪在发泄了一番之后,也渐渐地趋于平静,他喝了一口茶,缓和语气道,“的确,现在,很多家庭买车不是买第一台车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车已经有了很多了解,早已经过了那种市场有什么才能买什么的年代。所以,我们才需要设计制造出真正的好车,才能抢占市场!”
抢占,两个字,张小泉说得很重。惹得设计团队的人,对他一阵侧目,关博士嗤笑了一声,冷笑道,“看来,张工是有一个好idea给我们了,请教!”
冷笑,出现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脸上,这些人均是纷纷盯着张小泉,大有“今天不给出个好点子,就别想活下去”的节奏。
这时候,康总抬起了手,他制止了关博士,“我们刚才说了,这是讨论造型,允许大家各抒己见。我们也要有允许别人提意见的度量。小泉的长处呢,不在这一块,他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他的意见考虑进去。这是我们的第一辆车,我希望这辆车上,有能够传承的基因。”
提到“传承的基因”的时候,康总深深地看了张小泉一眼,把张小泉看得心里发毛,他怀疑他质问卞成玮的话,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已经传到了康总的耳朵里,而且,他是认同的。
那么刚才,他表现出来的满意,只是对团队工作的认可,而并非是对这个造型的满意。
对于重视外表的东西,需要有惊艳的感觉。曾经有调查表明,男人在找配偶的时候,百分之七十以上是要看外表的。而一辆车,是男人的情人,比起老婆来说,外表尤其重要。
会议,有些开不下去了。康总对张小泉的偏袒,让关旭这帮留洋的海龟感觉到了歧视与偏见,这是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无法容忍的。除非现在有让他们可以折服的造型出来,但很显然,哪怕张小泉是神仙,也不可能在这短的时间内,变出一份比这更优的概念来。
除了这十几个做造型的海龟,前期的概念团队还包括车身、底盘、动力总成等各个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整整三十多人的团队,做出了这么一个概念来,如今被张小泉批得一文不值,哪怕他说得再有道理,这些人也无法接受。
关旭站起来,他代表了这个前期团队,针对张小泉道,“康总,我们明白张工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也接受他的批评。但我们的能力实在是有限,这个项目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如今公司不能认可,是我的过错,我很抱歉,只能以辞职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康景和的脸黑了,他这样的上位者,不可能接受得了这种挑衅。这是整个前期团队在向他施加压力。
林枫也觉得这可能过了一点,他笑道,“关博士,康总不是这个意思……”
“林总,我们知道康总不是这个意思,但刚才张工的话很有道理,我们的确不是很了解华夏的文化。这么多年,我们在国外,我自认接受的都是欧洲最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我们是想把那些先进的理念带回来,引导我们的国人摆脱这种闭塞的状态。但很显然,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不成功的。”
说来说去,都是针对张小泉。特别是关旭盯着康总看,如果康总不能解决张小泉这个刺头,他们真的会集体辞职。
康总气冲冲的,他举手一摆,“辞职的事,回头再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造型。”
“康总……”
张小泉打断了关旭即将要说的话,引得众人一阵不满,“我这里也有一份整车概念,如果大家觉得不行,那还是我离开吧!”
所有人都惊呆了,但每个人的眼神不一样。康景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张小泉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任,他是眼睛一亮。而其他人,就不这么认为了,关旭冷笑一声,代表海龟团队道,“我们很期待!”
他们不认为,张小泉凭一己之力,能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出来。或许,就跟小孩子画幻想画《未来的汽车》,或者仅仅只是一张整车的素描画。
果然,投影仪的数据,接到了张小泉的电脑上之后,他展示出来的一张图片,就真的是一张汽车的立体图,怎么看怎么像是素描笔画出来的。
“这是……汽车?”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笑着问道。
张小泉朝他看了一眼,认真地点头道,“不错,这就是一辆汽车,它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为了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和风噪,把汽车的前脸到引擎盖和车顶,做成流线形式,甚至有些设计前卫的主机厂,还会把整车设计成水滴形状,其实,我们的国人是不能接受的。”
“为什么?”
“因为,轿车这个名字,是从轿子这个词演变而来的。古时候的八抬大轿,十六抬大轿是什么样子?华夏人讲究方正中和,所以这辆车,我采用的是这样一种设计,端方但不失圆润,端方为君子之本,圆润为中庸之道。”
什么君子,什么中庸,这些海龟们只觉得很可笑。西方的设计自然也融入了他们的文化元素,那种文化是刻在每一个西方人的骨子里头的东西。但,汽车的设计,除了要包容文化之外,更多的还是要考虑技术上的东西,比如风噪,比如风阻。
这么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以为是大切诺基啊,以为是牧马人啊,可以搭载大马力的发动机,专门为那种特殊的人群设计,面向的是高端用户?
“张工,您这车,最高时速设计是多少?”有设计师好笑地问。
这话一出,前期设计人员都大笑起来,有的人说“80码”,有的人说“能上高速吗?”也有的嘲笑道,“准备和那些电驴子PK啊?”
张小泉笑着道,“如果我说,不考虑国情的话,最高时速可以在德国的公路上畅意行驶,你们信吗?”
第204章 卖点在哪里?()
没有人相信,这些前期团队的所有人,都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着张小泉。其中有一个善良的设计师道,“张工,我没有嘲讽你的意思,但我说的是事实,德国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车速是可以超过两百码的,大家习以为常,但并不是所有的车都具备这种性能。”
的确,日系在华夏的车,跑起来,超过120码就会飘得厉害,随时都能飞起来的感觉。
这只是其次,这位设计师说的重点意思,张小泉自然不会不懂,功能件能够在200码以上还保持良好的性能吗?转向、制动、换挡操纵等等,这些零件,任何一丁点的失效,都会是车毁人亡的结果。
但,德国高速公路上的车祸发生率之低,是举世瞩目的事情。而且,其他的主机厂,到目前为止,根本都不清楚,他们是如何验证产品的性能的?又是如何验证整车的性能的?
这位设计师说是没有嘲讽张小泉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在嘲讽张小泉没有见过世面。
“不错,尽管在华夏的高速公路上,车的速度不能超出120码的20%,但是,我对这款车的设计车速就是按照德国高速公路的车速标准来设计的。”他倨傲地笑了一下,朝康总看过去,“我们需要投放一款新发动机,两款不同的变速箱,来支撑我们的这辆车。”
“什么?”关旭再也不想陪张小泉这个小孩掰扯了,他有些后悔刚才一时意气,让自己下不了台。没有见过世面的土鳖,根本就不知道发达国家的水平,还以为只是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居然还想异想天开地开发发动机和变速箱。
“你知道发动机和变速箱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吗?你知道搭建一个台架需要多长时间吗?怎么搭建?”关旭问道,他嗤笑一声,“简直是无知者无畏!”
这是半点脸面都不打算给张小泉留了!
谁知,张小泉却点头,指着屏幕,“请看!”
满屏幕的缩小图标,无数个文件夹在上面,他依然是向着康总在说话,企图引起他的注意,“这是我整理出来的所有的数据,我就是想造一台真正属于华夏人的车,整车上每一个零件的3D,材料清单、工艺,材料和功能试验,整车的校核、整车的所有数据,性能试验,外观要求,全部都在这里,包括一些特殊设备的生产图纸也在这里面。”
当然,很多设备的图纸,早就已经给了王艳,而王东环早已经在昨天的时候,派律师过来,让张小泉签署了一份文件,东环集团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已经在张小泉的名下了。
而他所给出来的这些设备图纸,并不是完整的,他觉得,长风需要的是一部整车,试验设备和生产设备他们必然会先找东环谈,东环不可能吃得下这么大的一个蛋糕,必须也不得不分一部分出来,否则的话,是引起众怒的事情。
整个会议室在这一刻,陷入了一阵死寂之中,所有人的呼吸声都非常急促,不管张小泉展示出来的这些数据是不是严谨的,首先搭建出来一个这样的框架都已经非常骇人了。
“你给我们展示一下吧!”康总的声音都在颤抖,林总体贴地递了一杯水过去,所有人都看到,康总端着杯子的手在颤抖,喝水的时候,水流从唇边流了下来,但没有一个人想笑。
因为这一刻,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土鳖也好,还是喝过洋墨水的海龟也罢,无一人不激动。一个人的经历,所受的教育,可以改变他的思想,却改变不了他的血脉。
黑眼睛和黄皮肤,就已经注定了,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华夏人,同一个种族。
“这辆车的卖点,我现在详细说一下,首先底盘肯定很高,大家的担忧我也都知道,造型的设计注定了风阻会很大,我通过提高动力的效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打的发动机功率是1。6L,这个数字,是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