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绝地求生之逐鹿三国-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拧
“砰砰砰!砰砰砰!”随着沉闷的、有节奏的扣门声响起,荀府的大门打开些许,一个仆人从中闪出身来,见赵林峰二人一身书生打扮,以为是哪里而来的读书人,于是笑着说道:“不知二位公子来我荀府有何事?”“在下名叫赵林峰,这是赵雷,从渔阳而来,久闻荀彧荀文若之名,今日特来拜会。”赵林峰对仆人说道。“两位公子请稍等,容我进去通报一声。”说完,仆人又回到门内,将大门关上。不多时,仆人的身影随着大门“吱呀”一声响,又出现在赵林峰二人面前:“我家公子有请,二位请随我来。”“多谢。”赵林峰说一声,随后跟着仆人来到荀府内,穿过一重庭院,来到一处别院。来到门前仆人对赵林峰说道:“我家公子就在里面,二位公子请。”赵林峰又说了声“多谢”。仆人率先来到屋内,赵林峰听到仆人的声音从屋内传出来:“公子,前来拜会的二位公子已经在门外了。”“请他们进来吧。”一个温润平和的声音响了起来。
很快,踏着这个温润的声音,仆人重新出现在赵林峰二人面前,对二人说道:“我家公子有请,二位请进。”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赵林峰向仆人点头谢过之后,踏进了书房内。来到屋内,赵林峰四下一看,但见书房里边有一面墙上满满的都是书架,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各册图书,在这书架前,则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后有一把椅子,此时椅子上正做着一人。此人也是一身青色书生装扮,手上拿着一卷书,神色恬然而淡泊,就那样端坐在那里,自有一股风范,气质非凡,旁人一见,便知国风中之言,所言非虚。“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名士果然是名士,虽然如今只是个年轻人,刚刚二十二岁,但是已然有这种风采,足以想象其后前度必定不可限量。
赵林峰两世为人,都还没亲眼见过如此有气质风度的男子,一时之间竟然都忘了同荀彧打招呼。站在他身后的赵雷也是惊异于荀彧的风度,不过没到赵林峰这种程度,不过他见赵林峰没反应,他也不好越俎代庖,于是也杵在原地,想要暗中伸手,将赵林峰戳醒。荀彧对于赵林峰这样有些失礼的行为倒是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他将手中的书放到了桌子上,站起身身对赵林峰二人施礼道:“在下荀彧荀文若,见过二位公子。”赵林峰这才反应过来,也是连忙对荀彧施礼:“渔阳赵林峰字崇德,见过荀公子。刚才是在下失礼,还望荀公子不要见怪。”赵雷也随之施礼。
“无妨,二位请坐。”荀彧温和说道,做了个请的手势,赵林峰两人坐到了书桌另一边的两把椅子上。坐定自后,荀彧说道:“不知二位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在下二人仰慕荀公子之才,今日特地前来拜会。”赵林峰说道。荀彧一笑:“我荀彧虽略读诗书,可是我年及弱冠,学识尚浅,何来才名一说?二位还是不要奉承我了。”赵林峰这个仰慕是真话,荀彧荀文若,赵林峰真的是仰慕已久,但是奈何说出来人家还不信,这就有点尴尬了。
被荀彧的这句自谦的话,赵林峰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别人都是喜欢其他人夸自己,荀彧这家伙不走寻常路。就在赵林峰绞尽脑汁再想其他话题的时候,荀彧却主动开口问道:“二位是从渔阳而来?”“正是。”赵林峰连忙回答道,不知道荀彧突然问自己从哪来的做什么。
“那不知崇德兄对渔阳太守可否了解?话说回来,崇德兄的名字倒是和渔阳太守名字相同。”荀彧问道。荀彧这个问题问得赵林峰就比较尴尬了,什么叫可否了解?就是本人好吗!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那还有谁了解自己啊!可是这荀彧是从哪知道我是渔阳太守的?连名字都知道了。赵林峰想了想,还是决定继续隐瞒:“在下和太守大人并不熟悉,至于和太守大人的名字相同,那也只不过是个巧合罢了,当初在下知道时,也是很惊讶。不知荀公子问起赵太守,这是为何?”赵林峰想看看,为什么荀彧想要问自己。
“崇德兄既是士子,想必也对‘月旦评’有所听闻吧?”荀彧说道。“有所耳闻,这‘月旦评’是汝南许邵许子将和其从兄许靖许文休所设,臧否点评当今人物,无论何人,皆一眼洞穿,慧眼如炬,世人莫不叹服。因其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所以称之为‘月旦评’。很多人都想求许邵、许靖两兄弟为其一评,也好做晋身之资。这‘月旦评’,天下士子谁人不知,在下虽然地处边塞,但也知晓,更希望有朝一日在下也能被其一评。”
听了赵林峰的话,荀彧点了点头:“不错,崇德兄所言正事,昨天乃是七月初一,许子将又点评了一番人物,阁下可知其中有谁?”听荀彧这口气,赵林峰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在他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念头,不由脱口而出:“不会是有赵林峰吧?!”赵林峰真是没想到可能会有自己,急切之间将自己的名字说了出来。荀彧有些皱了皱眉,不动声色地说道:“崇德兄,这赵太守是朝廷所立,更是崇德兄的父母官,崇德兄如此直呼其名,似乎有些不妥吧?”赵林峰连忙改口:“实在对不住,刚才是在下孟浪了,在下也是一时情急,没想到赵大人会被在‘月旦评’内,故才有失,还请荀公子见谅。”
荀彧见赵林峰态度诚恳,也就不多做追究,而是接着他的话题说道:“不错,赵太守的的确确在其上,而且许邵许子将对其的评语极其特别?”“有何特别之处?”赵林峰问道,他也想知道这许邵究竟会怎么说自己。想起许邵的评语,荀彧的眼中也闪烁着欣赏、钦佩的神采:“许子将这般评道,说这是他迄今为止第一个看不透的人,不过虽然看不透,但他有种感觉,这赵太守早晚必定建立一番绝世功业。这是许子将第一个看不透的人,也是他感觉成就最大的一个人,纵然没有根据,但许子将的话,又曾有何时出过偏差?当我听到消息之后,真的想去拜会拜会这位赵太守,看究竟是何种人物。”
看着荀彧的样子,赵林峰心里非常纠结,一方面高兴,没想到许子将会免费给自己打广告,而且广告效果还非常不错,让荀彧这等大才都有想看看的心思。另一方面又在忐忑,今日没有以真面目示人,等以后再相见的时候,荀彧会不会因此对自己产生嫌隙?一时之间,赵林峰患得患失。
第十章:亮明身份()
“崇德兄?崇德兄?”就在赵林峰恍惚间,他忽然隐约听到有人再叫自己。“嗯?”赵林峰下意识地嗯了一声,随后才缓过神来,原来是荀彧在喊自己。这时赵雷在赵林峰身后小声说道:“主公,荀彧已经喊了主公多次了。”赵林峰连忙向荀彧赔不是:“刚才在下一时失神,竟没听到荀公子在喊在下,真是失礼,还望荀公子不要见怪。”赵林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是见到荀彧之后第几次赔礼道歉了,这要是给荀彧留下个不好的第一印象,那以后可就难了。赵林峰一边在心里埋怨自己,一边也在忐忑荀彧的反应。
荀彧不以为意,说了声“无妨”,随后饶有兴趣地问道:“在下只是好奇,刚才崇德兄在想些什么。”赵林峰瞬间感觉有点麻瓜,总不能说是在想之后怎么面对你吧?赵林峰大脑急速运转,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理由:“在下刚刚在想赵太守,真是没想到赵太守以武功任职,竟然能名列许子将的‘月旦评’中,真的惊异莫名,等在下回了渔阳,一定要去好好拜会赵太守一番。”
“原来如此,在下家在颍川,渔阳地处边塞,离此地千里,路途遥远,论语中曾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恐短时内无法动身前往渔阳。”荀彧顿了一下,这才又对赵林峰说道:“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崇德兄答应。”“荀公子请讲,若在下力所能及,必为荀公子将事办成。”一听到荀彧有事求自己,赵林峰立马把胸脯拍得梆梆响。
“崇德兄等回到渔阳见到赵太守之后,如果方便,可将其情景写信给在下,在下相信,虽是隔着一张纸,但也必能领略到其风采。崇德兄若能办成此事,在下必当牢记崇德兄之情。”荀彧说道。赵林峰还以为啥事呢,原来是这事,这事好办啊,别说将情景写成信,就是把人带过来都没问题啊,正在对面坐着的不就是本尊么!“荀公子放心,他日我定将所见赵太守之情景原原本本写在信上,甚至在下没准还能安排赵太守与荀公子见面。荀公子才名传九州,想必赵太守对荀公子也是闻名已久。”赵林峰说道,同时还为以后见面挖了个坑。
荀彧大喜过望,当即对赵林峰施礼道:“那在下就多谢崇德兄了!”赵林峰又和荀彧闲谈了几句,之后就起身向荀彧告辞离去。出的荀府大门后,赵雷问道:“主公此番南下,不就是为了寻访人才而来,可为何见了荀彧,主公却不以真面目示人,反而要隐瞒于他?难道主公不想让他为主公效力吗?”“想啊,我当然想,我做梦都想,荀彧人称‘王佐之才’,我做梦都想荀彧能来到我密云。”
“那主公为何不说?”
“因为我有点怕?”“怕?”
“对,就是怕。”赵林峰有点自嘲一笑,“我赵林峰只不过只是一介武夫,出身并非世家大族,靠军功挣得如今功名,虽说许靖让我名列‘月旦评’,但那又如何?而荀彧年纪轻轻就已经才名远播,身后更是颍川豪族荀氏,这等人物,乃是蛟龙,又岂会栖身于密云这小小河流?我怕我说出来,也只会引人耻笑而已,到还不如不说。”
“主公,末将以为主公此言大错特错!”赵林峰正在自嘲间,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赵雷异常坚定的声,他转过身,看着赵雷,只见赵雷目光坚定:“主公,您纵然起于微末,但却单人独骑闯下这番事业。手握精兵数万,内平黄巾,外击乌桓,救黎民于水火,这番功业,尤其是常人所能奢求?更何况秦末汉初,陈胜早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荀氏一族如今确是名门望族,可是数百年前,可有其踪迹?大人如今虽然微末,但往后未尝不是一望族之先?更有许靖,曾为主公断言,将来主公必成一番大事业!主公,您前途似海,来日必定位于万人之上,今日又何必如此自怨自艾,失掉了往日的豪气?”
赵林峰怔怔地看着赵雷,看着赵雷坚定的目光,感受到他目光当中的热烈。忽然,赵林峰扬声长笑:“哈哈哈哈哈哈!惊云,说得好!刚才是我糊涂了,你说得对,前程似海,让我们一同去开创!”说着,赵林峰将右手搭到了赵雷地肩膀上,用力捏了捏。感受到肩膀上传来的力道,看到重新变得自信的赵林峰,赵雷眼中闪过一丝狂热,他用一种压抑着的沉声说道:“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今日我们暂且离去,等过两日,我们再来这荀府!”赵林峰说完,带着赵雷离开荀府门前,向回走去。就在赵林峰离开时,迎面遇到一个年轻人,看其装扮,应该是世家子弟。当两人交错时,相互看了对方一眼。赵林峰只是看了一眼,而那个年轻人则是多看了赵林峰几眼,心中暗暗盘算:这两个人什么来路?怎么会在我荀府门前说那些话。原来,当赵林峰被赵雷重新激励起斗志时,说话的声音大了些,之后赵雷见赵林峰如此昂扬,也是深受感染,音量也比之前要高,所以两人最后的对话刚好被此人给听到了。此人在心中将此事暗暗记下,随后来到荀府门前,敲响大门。之前给赵林峰开门的仆人见到此人,立马笑着说道:“荀公子。”“文若在哪呢?”“公子在书房,我带公子去。”仆人随即领着此人来到荀彧的书房。
荀彧见到此人,笑着说道:“公达,你来了。”“侄儿见过叔叔。”荀攸看上去要比荀彧年长一些,大概二十五岁左右,但是却向荀彧毕恭毕敬地施了一礼。“公达不必多礼。都说了多少次了,你我二人私下之间,不必如此多礼,你我是兄弟,并非叔侄。”荀彧对荀攸说道。
荀攸起身,笑着对荀彧说道:“虽然我痴长你几岁,但是这辈分不能乱,你是我叔叔,我就是你的侄儿。”“好好好,你又是这一套说辞。不过你今天怎么有时间过来?”荀彧对荀攸的这套说辞也是听了好多遍了,也是习惯了,相较之下,他更想知道荀攸为何而来。“文若,你应该也听说了这次‘月旦评’了吧?”两人落座后,荀攸问道。
“不错。”荀彧点点头。“这次‘月旦评’,居然出了赵林峰这样的人物,让许子将都看不透但却偏偏有那么大的信心,真是想见上一面。”荀攸也是有点向往。“恰好我这刚来了一个渔阳的士子,名字竟然跟这渔阳太守名字一样,也叫赵林峰。他已经答应我,等回去见到赵太守之后,会将其情况写给给我,到那时虽然不能相见,但也能隔纸一观。”荀彧将刚才的事情说了出来。
听到荀彧说起这些,荀攸想起在门前见到的那一幕,心中一动,对荀彧说道:“刚才是否是两个人,年岁与你我二人相仿,其中为首者样貌堂堂?”荀彧一惊:“公达,你怎么知道?”“刚刚来到府门前时,我正好遇到了这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恐怕不是渔阳士子这么简单。”
“公达此话怎讲?”荀彧问道。“因为我刚好听到了他二人的一段对话。”接着,荀攸将听到的赵林峰和赵雷的对话跟荀彧复述了一遍,然后对荀彧说道:“这天下虽然,人数虽众,可在同一郡内相同名字者,纵有但也绝不常见,尤其是这三个字的名字,而且另一书生将其称为‘主公’,在观其气度,昂扬不凡,定非常人。若我所料不差,这今日前来拜会你的人,恐怕就是赵太守赵林峰本人。”
“你说什么?!”荀彧听后也有些惊异,不过等他细细体会之后,也越来越发觉荀攸说的有道理。荀彧眉头一皱:“可是这赵林峰为何不以真面目示人,反倒要乔装打扮而来?”荀攸想了想,也是摇了摇头:“此事我也想不清楚,不过我想他次来,定不是简单拜会,肯定有所图谋,日后定会再来,到那时,一问便知。”荀彧听后,也是赞同荀攸的说法。
将赵林峰一事说完之后,荀攸问道:“文若,最近有什么打算?”荀彧一指身后占满了整面墙壁的书架:“攻读这些典籍,修身而已。”“文若,这修身只是‘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第一重而已,以文若之能,必定是天下之才,文若何苦埋没自身,如珠玉坠地,不见光芒?”说完后,荀攸又叹了口气说道:“我明白了,肯定是你的婚事。当年忌惮宦官,让你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也幸好文若你少有才名,这才没有引起旁人讥议。想必此时不愿出仕,也是畏惧旁人流言。这众口铄金,流言似火。”
“倒也不全是。一方面每日阅读典籍,也总有不同的收获,每日都能感到自身又有所长。一方面也有公达你说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这朝廷官场。如今朝堂之上,外戚和宦官交相争权,其余众臣,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因言获罪,而当今圣上,也信赖外戚宦官,也不听忠臣之言。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不做也罢。”荀彧说道。
“你说的没错,当今这官,做还不如不做。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我们做不到兼济天下,不妨独善其身。待其有变,需要我辈奋起时,我等在匡扶大汉!”荀攸说道。“说得好,今日我刚好读了孟子,有些心得要与公达一叙。”荀彧说道。荀攸立马来了兴致:“什么,正好说来听听。”随后两人开始讨论起来。
赵林峰回去之后,呆了两天,又带着赵雷来到荀府门前。开门的依然是前几日给他开门的那个仆人,这个仆人记性还挺好,还记得赵林峰,见是赵林峰,笑着对赵林峰说道:“赵公子又来找我家公子?”“正是,还望通报一声。”
赵林峰说道。“赵公子稍后。”仆人说完后,前去通报。荀彧此时正在书房继续阅读典籍,听到仆人的通报之后,拿书的手微微一用力,对仆人说道:“将赵公子请进来。”仆人领命而去。仆人走后,荀彧自言自语道:“果然不出公达所料,他果然又来了,这一次一定要弄清楚他到底要如何。”
仆人来到府门前,将赵林峰引到了书房,赵林峰先是向荀彧见礼:“见过荀公子。”荀彧也是一还礼,站起身后,荀彧却说道:“不知今日该如何称呼阁下。是应该叫崇德兄,还是应该叫什么别的。”说到这,荀彧顿了一下,看着赵林峰,不动声色地说道:“比如赵太守?”
赵林峰和赵雷心里皆是一惊,没想到荀彧居然知道了赵林峰的身份,不过赵林峰惊讶归惊讶,但是并不惊慌,因为此番起来,就是打算对其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在下正是渔阳太守赵林峰,之前多有隐瞒,还请文若勿怪。”说着赵林峰向荀彧深施一礼。
荀彧也没想到赵林峰会这么干脆利索地答应下来,很是坦荡,原以为可能会支支吾吾、尴尬一番,结果都没出现,这倒让荀彧有点吃惊了。见赵林峰已经表明了身份,荀彧也不好多说什么,让其落座。等落座之后,还没等荀彧问,赵林峰就将原因自己说了出来。
“前几日而来,本是想与文若你交好,甚至还想着让文若来我渔阳,可是是因为在下觉得文若大才,而我只是一个区区郡守,文若肯定不会前来,所以为了不自取其辱,故而冒名而来。今日前来,一是为了前几日对文若的蒙骗向文若赔个不是,二则希望文若能来我渔阳,共创大业。”
第十一章:荀彧荐才()
如果早几天之前,赵林峰对荀彧说出这样的话,虽然荀彧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但是心里肯定一笑置之,想成大业者不知凡几,但是能成就大业者寥寥无几,岂是说能成就能成的。可是如今不同,许靖给了赵林峰很高的评价,让荀彧在心中就将赵林峰拔高了好几个层次,不觉得赵林峰有多么狂妄,倒是兴趣更大一些。其实这就是许靖的厉害之处,一双慧眼,一张利嘴,一段评判,就能影响到一个人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形象,也是曹操当初极力推荐赵林峰先来找许靖的原因所在。
“不知赵太守有何雄心?有打算如何去做呢?”荀彧面上表情不变,波澜不惊向赵林峰问道。“在下以武出声,出自边塞渔阳,此生不想在朝堂之上高官得坐,只愿能守在渔阳,无论中原如何乱起,守住便将,不让任何一个胡人南下。在下遥思当年冠军侯,当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为我大汉除去边患,卫我边疆。可是数十年之后,又有新的胡人生活在匈奴人的土地上,继续南下袭扰,在下虽不才,但想为我大汉子民永除北方边患。”赵林峰说到。
“计将安出?”
“在下窃以为,边患之所以剿而不清,因我汉胡两族之间关系所致。自先秦时期以来,我中原就和胡人彼此争斗不休,我中原虽可以北击胡人,将其击败甚至消灭,可是塞北草原,并不适合我们汉人居住,我们的军队如同洪水狂风,其势虽烈,然不能持久,待我大军一退,胡人又会如同春风过后的野草一般,在塞北草原上繁衍。两族之间长期争斗,而我大汉对胡人虽能胜而不能绝,是胡人边患的根源。而若想毕其功于一役,莫若将塞北草原也纳入我大汉之版图,而想达成,则需三点。其一,用精兵锐卒破其军队,使之不能与我抗衡,其二,以囚笼之策巩固夺取之土地,其三,摒弃两族偏见,汉胡一视同仁,同胡人互通有无,使其不能脱离与我。到那时,胡人武而不能胜,离而不能割,只能永为我大汉番薯,如此,这北方边患永除。在下浅薄之见,还请文若指点一二。”说着,赵林峰向荀彧一抱拳。
荀彧听完之后眼睛一亮,忍不住拍手称赞:“赵太守思虑深远,谋划细致,布局周密,在下佩服。”现在他知道为什么许靖会给赵林峰这么大的评价了,确实,无论是赵林峰这份心胸,还是具体的做法,都是无可挑剔。“当今世间,众人皆在为了功名利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难得有赵太守这般心系天下之人。赵太守为人,着实令文若敬佩。”说完,向赵林峰深施一礼。
赵林峰连忙起身还礼:“岂敢岂敢,文若谬赞了,这只不过是我的想法罢了,要是真想实现,仅凭我可能还办不到,还需要其他大才同我一起。”赵林峰目光灼灼看着荀彧:“比如文若你。”在这一瞬间,荀彧是心动的,他现在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身上热血正沸腾,一心以报国为己任,如今听到赵林峰这宏愿,有听到赵林峰这切实周密的计划,让他觉得如果运作得当,真的能成,而一旦将此事做成,必将青史留名。可是他还是拒绝了:“赵太守好意,在下心领了,只不过在下才疏学浅,恐难当太守大任,等日后文若学成出山,到那时若赵太守不弃的话,文若愿效绵薄之力。”荀彧如今也只不过和赵林峰见了第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