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夙命为后-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得知有如此巨大的物资,那些难民肯定会发疯似的攻入庄子。要是打死了人,或者踩伤了人那可怎么办?这也是锦绣最担心的。

    她又说了一遍:“待会儿回去你就亲自去见见余庄头,叫他把那边的物资看牢了,千万不要『露』出风声。”

    尚离很郑重地点头,然后小心翼翼看了锦绣一眼,寻思了半天才斟酌道:“福晋忧心那些难民,奴才倒是有个主意。”

    锦绣诧异,点头道:“说来听听。”

    尚离略略一想,开口道:“帝京城外往南山脉绵延,奴才曾经跟随程峰大哥去过山里头,顺道在骁家三兄弟那里过了一宿。”

    “山里头地广物博,多有山洞鸟兽,一股泉水自山涧绵延不息。我曾听骁家三兄弟讲,即便是冬天他们也能狩猎到足够的食物。”

    “伐木可以取暖,外出狩猎时就在山洞里度过,舒适程度虽然不比家里,但至少能遮风挡雨……”

    锦绣渐渐听了进去。

    帝京城外的大山确实波澜壮阔,因为山峦巨大,物资充沛,所以才极好的补充了花铺的资源,使得生意兴隆。

    锦绣想了想,干脆喊程峰来。

    得到程峰的证实,山里头的确鸟兽很多。

    “山上人少,我听骁虎说也就百来户村民,再加上这些年纷年轻力壮的纷纷下山谋生,愿意呆在山上的人更少了。”

    “可是难民有一万之众,恐怕……”锦绣迟疑,然后扭头问尚离:“咱们手里头的物资够多少人过冬?”

    “一千人绰绰有余。”尚离很肯定地给出了答案:“如果熬制成粥,再配点地窖里的甘薯萝卜之类,差不多够两千人使用。”

    他想了想,又说:“老余那边养殖的鱼苗已经长成,只是这会儿湖面结冰,如果全部开采出来,再配上老余那边的存粮,应该还能养活五百人。”

    锦绣点点头,又问了些,才让程峰送尚离出门。

    程峰送尚离出门的时候顺道自己也出了城,直接往大山奔去。

    锦绣也出了门,先去拜访眉夫人,然后在眉夫人的协同下去了邱国公府,还有许多与眉夫人交好的府邸。

    然后邀请眉夫人一同回七王府。

    她们到府邸的时候已经掌灯,又等了一会儿程峰才回来,带着风尘仆仆的骁龙。

    花铺在入冬的时候就已经停业,最开始骁家三兄弟还往王府送一些野味,自从帝京宣布关闭城门起,骁家兄弟就不来帝京了。

    得知福晋有请,骁家三兄弟里的老大骁龙就立刻跟随程峰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在他们来的路上,山里头已经开始下雪。

    得知锦绣准备送一批难民进山,骁龙开始面『露』难『色』:“大雪封山山路会很难走。而且在雪地里寻找猎物并不是容易的事,奴才怕……”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锦绣正『色』道:“不愿劳作,不愿为了生存而努力的人自然会被冻死饿死,这些不是你的错。”

    她直接说了后果,反倒叫骁龙放下心来。

    事实上,在来的路上程峰就和他说过,所以不等锦绣细细地讲,他便明白要做什么。

    没有一丝含糊,没有一点犹豫,直接点头保证:“奴才带三千人进山,只要不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山里一定能供他们活到明年开春!”

    骁龙的耿直坦然让眉夫人连连点头,直说锦绣找了个好伙计,倒叫骁龙很不好意思:“奴才一个山里汉,不懂那些个,只觉得有一身力气就饿不死人!”

    眉夫人不断叫好,然后和锦绣商量起来:“我们的那批物资全部调出来,安排两千人去庄子上,再送三千人去邱国公他们的庄子……,另外答应出资的世家虽然没有空闲的庄子,但是在城门口搭棚子也是一样的,咱们这二十几个府邸都派些家丁出去,每天熬粥救济难民,相信一定能度过这个冬天!”

    锦绣跟着充满期待:“只要度过这个冬天,等到天气暖和了,再将这些难民送回原籍……”

    一拍即合,眉夫人当场商量起细节:“山上险峻,派年轻力壮的难民去,老人『妇』孺都送去庄子,其他剩下的就在城门口搭棚子。另外叫刑部派些兵卒过来,胆敢有造反浑水『摸』鱼的直接打杀了!”

    眉夫人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说起事情来头头是道,叫人挑不出一点错。

    等到处理好这些,送走眉夫人,又安排了骁龙的住处,锦绣却没一点睡意了。

第288章 偿债() 
第二天天不亮程峰和骁龙就离开了,带三千人进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皇室的凉薄已经让那些难民丧失了信心,有人甚至干脆赖在帝京街头,阻挡那些权贵的马车过去,除非给一袋粮食,不然怎么打骂都不肯起来。

    锦绣教给程峰的方法很简单。

    说服难民里有威望明事理的年轻人,再由这些年轻人发动身边的难民。

    向他们保证会照顾好他们的妻子孩子还有爹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进入山里头。

    在说服了五百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之后,优先安排了他们的家人去庄子上,旁的人一见如此,立刻跟着答应进山。

    当然也有居心叵测的是非之辈,在难民里大肆造谣,说朝廷是想分散开他们,然后全部绞杀。

    对于这样子的人,眉夫人没有留一丁点情面,直接让刑部的人将其扭送大牢。

    每个愿意上山的人,锦绣还单独给他们一袋粮食,这就很好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三千人浩浩『荡』『荡』地进了山,帝京皇室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支言碎语,就连惯来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的辽东王也对此表示缄默。

    难民的离开能缓解护卫营和巡防营的压力,同时也避免了那些难民暴动对皇宫打主意。

    进山的进山,去庄子的去庄子,锦绣让骁龙带了一批物资回去,主要是铁质的狩猎工具。

    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城门口的粥棚也搭了起来,锦绣和眉夫人还颁布了不成文的规矩,但凡帝京城有愿意提供房舍给难民的,每户能得到一袋大米。

    现在的粮食早就炒的比玉器还贵,一袋大米可是一家老小一个月的口粮!

    如此诱『惑』之下,不少贫穷的帝京百姓都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他们腾出空置的房屋,换来大米。

    同时,那些身体不好的难民也能得到温暖的居所,至少在这个寒冬里不必忍受寒气折磨。

    大米和各种粗粮熬制的粥味道并不好,但是依旧受到那些难民的垂涎,大家在各府邸小厮婆子的指引下排好队伍,等到清粥发放。

    眉夫人和锦绣很认真地计算存粮,觉得大概能撑过这一冬。

    每天的粥只发放两次,只能堪堪填饱肚子,至少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施粥之举中,不断地有权贵世家加入。他们未必有这样的善心,只是想落个好名声,万一皇室哪一天想起深究,那么这些世家就能打着乐善好施的名声得到皇室的青睐。

    反之,全城的高门大户都在施粥救济灾民,什么都不做的府邸,到时候皇上会怎么看?百姓会如何议论?

    有关脸面门第的事,大家都显得积极而郑重。

    锦绣开始忙的脚不沾地,粮食处置,难民安排,每一样都需要亲自过问。山上粮食不够,还要想办法筹措一份送上去。

    每天天蒙蒙亮就乘坐马车出城,一直要忙到夜里,就连程峰也顾不上其他,他们也就不会注意到沈家母女的动向。

    沈夫人带着沈馨一起去了辽东王府,见的正是辽东王。

    “妾身携小女沈馨拜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看见堂下跪着的母女俩,辽东王其实有些吃不准。

    沈家很早以前就依附在皇后的势力下,也就等同于是辽东王的助力,只不过一直是沈石南在中间往来,却没有接触过沈家的女眷。

    沈夫人显得很是低眉顺眼,沈馨则低着头,时而好奇小心地悄悄瞄一眼,看起来格外活泼可爱。

    辽东王的目光在沈馨身上停了一会儿,才开了口:“都起来吧。”

    沈夫人目不斜视地起身,沈馨则一脸忐忑地跟在沈夫人身边,似乎有些怯怯的害怕,但是总忍不住偷瞄。

    辽东王略略勾了勾唇角:“夫人远道而来,本王应当设宴款待的。”

    沈家好歹是有爵位在身的,值得他这样礼遇谈话。

    沈夫人却不敢托大,当下屈了屈膝,开口道:“侯爷一直念叨着王爷,千叮咛万嘱咐,让妾身一定来给王爷请安。”

    又说:“妾身带了一些峻州的特产,听说王爷喜欢喝茶,峻州的茶叶浓烈,不知是不是合王爷的胃口。”

    辽东王轻点下颌:“烦劳夫人费心了。”

    然后让小厮赐了座,并且上了茶。

    沈馨则一直是副天真烂漫的小女儿模样,捧着茶杯瞪着大大的眼睛,一脸天真无邪,惹得辽东王频频侧目。

    沈夫人则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就缓缓地将茶盅放回案几上,略有几分哀伤地说道:“妾身这两个孩子,没一个省心的,原本是想让石南来帮王爷,谁晓得那孽子……”

    辽东王恰到时宜地『露』出感伤之『色』:“没有照顾好令公子,是本王疏忽,还望夫人谅解。”

    沈夫人连连点头:“不怪王爷,是那孽…障不争气!怨不得谁!”

    然后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息了心情,才道:“没能帮到王爷,侯爷觉得很是愧疚,特意让妾身给王爷送一点东西,也算弥补那孽子欠下的债!”

    辽东王诧异。

    沈夫人继续说道:“眼下国库空虚,三军出征,粮草先行,侯爷猜测王爷现在最缺的应该是粮食。”

    这一句真的说到辽东王心坎里了,自然是缺粮的。要不然他早就阔气地把城门口的难民打发了,何至于闹得皇家一点颜面都没有。

    三军出征的粮草,都是他费尽心思在底下各郡县收刮上来的,开战至今,四处怨声再起,百姓流离失所,就连皇阿玛都省了大兴寿宴,宫中一切从简。

    他从未觉得像今年这样憋屈。

    沈夫人暗暗观察辽东王的脸『色』,并不急着开口,而是等辽东王焦急地追问了,才不紧不慢道。

    “峻州虽然每年的粮食产量不高,但是侯爷从前年就开始存粮,到今年已经足足存下几十万担。”

    “多少?”辽东王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

    沈夫人抿抿嘴,闲闲一笑:“大约五十万担。”

    辽东王张着嘴巴,像一条不会呼吸的鱼,愣愣地看了沈夫人好一会儿,才深深吸了几口气,声音有些颤抖:“这么……多?”

    自然是多,一个朝廷官吏一年的粮食不过几百担,而且还是三品以上的官吏。

    所以当沈夫人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辽东王才会如此震惊。

第289章 求情() 
沈夫人跟着站起来,躬身行了一礼,才道:“侯爷说希望这些粮食能帮到王爷。”

    “粮食都在峻州?”辽东王皱眉。此刻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峻州离帝京隔了十万八千里,要想将粮食完好无损地押运到帝京并非易事。

    沈夫人款款而笑,有些不合规矩地抿了抿嘴:“王爷难道想现在把粮食拉到帝京?”

    辽东王没听明白。

    沈夫人再次坐回椅子上,端起茶盅润了一口,方道:“帝京城外的难民已经被安置了,这个冬天应该是没问题的。王爷与其担心现在,不如想一想明年开春。”

    “三军的粮草也只能支持他们度过这个冬天,等到开了春,内务府和地方各州县必然会着急粮食的事。王爷若是等到那时候把粮食拿出来,是不是更好呢?”

    辽东王顿时眼睛一亮。

    正所谓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辽东王终于点了点头,略有些感激地看了沈夫人几眼。

    刚才简短的谈话,已经让他重新对沈夫人有了另一番评价,至少她不是内院那些无知的女流,或者说担得起政客两个字。

    辽东王很郑重地给沈夫人作了一揖,问出心底的一些疑『惑』:“此次大战几乎将大启的大半疆域卷了进去,难民人数众多,纵然有几十万担的粮食恐怕也不能喂活如此多的人口,万一开春……”

    沈夫人不以为然,淡淡而笑:“这些就不该王爷您『操』心了。若是三军无法收回失地,不能把被战火吞噬的疆域归还这些难民,王爷大可将责任推到三军身上,王爷忘了此次领兵出征的是谁?”

    辽东王顿时醒悟,连连赞叹:“本王倒是糊涂了!多谢夫人一语惊醒梦中人!”

    沈夫人笑容清和,只说:“王爷现下所需担心的应当是帝京城,只要能得到百官拥护,皇上信赖,失去的疆域又算得了什么?等到来年兵强马壮的时候,何愁收不回那些失地?”

    辽东王现在很高兴,也没有去追究沈夫人话语里的一些瑕疵,又让小厮送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进来。

    这些都是宫里的贡品,非寻常人所能享用。由此可见辽东王对沈夫人的信任和重视。

    又说了些话,辽东王越来越满意沈夫人的面面俱到,甚至起了将沈夫人留下用午膳的意思,沈夫人含笑着拒绝了:“还请王爷恕罪,妾身白发人送黑发人,青云观的道长让妾身茹素三年,也算为那孽子积福。”

    辽东王只得『露』出感怀之『色』,没有勉强。

    就在沈夫人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问了辽东王这么一句:“妾身在来的路上看见许多府邸都置办棚子施粥,不知王爷是否有安排人?”

    辽东王点头:“安排了两个小厮去。”

    沈夫人则皱起了眉:“七王府的嫡福晋,北疆王府的秦福晋,还有刑部尚书眉夫人和其他世家夫人太太都亲自在棚里施粥,王爷只派两个小厮过去恐怕不妥帖。”

    辽东王愣了愣,虚心道:“夫人的意思?”

    沈夫人叹了口气,屈了屈膝,委婉道:“妾身说句不好听的,王爷不要往心里去。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内院的安宁才能让王爷心无旁骛专心做事。”

    “况且帝京这么多双眼睛看着,福晋的体面也是王爷的体面,福晋遭罪,外面会如何非议?”

    然后歉意地停了一下:“妾身儹越之处,还请王爷见谅。”

    然后带着沈馨,头也不回地走了。

    辽东王则一个人在屋子里呆了许久,这天下午终于让人把王语嫣放了出来,而且让人传话给王语嫣。

    “福晋,王爷让您收拾一下,去打点城外的粥棚。”

    被幽禁的这段日子,王语嫣褪去浑身的戾气,整个人变得内敛而又沉闷。

    灵境伺候她梳头的时候,许妈妈小心翼翼地从门外『摸』了进来。

    “都打听到了,今儿只有沈家夫人上门。”

    “沈家夫人?”王语嫣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疑『惑』。

    许妈妈赶紧道:“是峻州沈家,沈侯府,死了的沈石南就是沈家的世子。”

    王语嫣才恍然,同时更觉惊愕万分。

    她可不认识什么峻州沈家,八竿子都联系不到一处,对方怎么可能帮她求情?

    心中转了转,难道是王爷良心发现了?

    正想着,就听见许妈妈斩钉截铁地说道:“奴婢问了书房的小厮,他说是沈夫人说了城外粥棚的事,王爷才动了恻隐之心。”

    还真是那个沈夫人?

    王语嫣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淡淡点头:“知道了。”

    “让人去递一封帖子,我们去城外施粥回来就去登门拜访沈夫人。”后面一句话是王语嫣穿戴一新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说起的。

    ……

    一墙之隔的墨水居落针可闻。

    菊青和姑苏灵脸『色』都不大好看,特别是姑苏灵,一张脸阴翳的吓人。

    “真是王爷开口让人放她出来的?”姑苏灵一脸阴沉。

    丫鬟立刻屈膝道:“奴婢问过了,的确是王爷下令的。”

    王语嫣出院子,最不痛快的就是姑苏灵了。

    她沉了沉,又冷声问道:“王爷让她去城外粥棚施粥?”

    那丫鬟哪里听不出姑苏灵心情不好,当下半回答半解释地说:“七王府、北疆王府还有许多世家的主母太太都去了,王爷应该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才派福晋去的吧。”

    姑苏灵哼了一声,不满之『色』跃然脸上。

    丫鬟立刻忐忑地安抚道:“天寒地冻的,施粥要天不亮就起来,一直忙到夜里,一刻也没法子休息。奴婢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冻个几天只怕脸上都要龟裂!”

    姑苏灵还是气不过,冷眼呵斥那丫鬟:“你懂什么!她出去就代表了整个辽东王府,王爷肯定把中馈令牌给她了!”

    丫鬟不敢接嘴,只得求救般去看菊青。

    菊青想了想,才接话:“光有令牌有什么用?这府里谁不知道王爷不喜欢她,就连外院的粗使婆子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等到忙完了,王爷还会让她出去吗?”

    然后笑嘻嘻道:“王爷这是疼惜姨娘呢,您怀着身子,受不得冻,要不然这施粥的事儿哪里轮的上她!”

    姑苏灵的脸『色』才好看一点。

第290章 闹事() 
仍旧语气很冷漠:“别说我没有提醒你,你以为她出来了会放过你吗?最好还是好好想一想,怎么彻底把她扳倒!她活一日,你我都不会痛快!”

    “我背后还有整个姑苏家,王爷不看僧面看佛面,至少会照拂一二。你呢?等到孩子落地,要是个儿子还好,女儿呢?谁还会记得你这号人物?”

    姑苏灵的语气刻薄而又尖酸,菊青眸光微翕地站了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

    丫鬟很是不解:“姨娘何必与她说这些个?”

    姑苏灵瞪了她一眼:“会咬人的狗不叫,你以为她没自己的考虑。我倒也不求她一举扳倒王语嫣,只要她明白自己的处境,关键时刻该怎么站位,咱们就要多一分胜算!”

    丫鬟上前轻轻替姑苏灵捏膀子,一面小声问道:“万一菊青真的生下儿子……”

    姑苏灵猛地回头,目光尖锐让丫鬟不敢对视,姑苏灵才幽然地吐出一句话:“儿子不是谁想生就生得出来的,这可是府里的长子!”

    ……

    辽东王府的粥棚和七王府的隔了很远,锦绣一开始还不知道王语嫣出来了,都是过了好几日,机缘巧合下撞见,还是王语嫣主动喊住她,亲亲热热地当着众人的面喊她妹妹。

    她才知道王语嫣已经脱身了!

    等到程峰打探回消息,她们才后知后觉,原来这段时间沈夫人一直没闲着啊!

    锦绣一开始不明白沈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等到有一天王语嫣带沈夫人进宫见皇后,锦绣才惊觉,难道沈夫人想通过王语嫣牵线搭桥让皇后替沈馨做主,嫁到八王府?

    淑嫔娘娘这生母都做不了主,皇后的话有用吗?

    宫里最后是怎么解决的锦绣不知道,宫里也从未传出任何风声。皇室似乎刻意不对外面联络,这样仿佛能让他们的面子好过一些。

    一直到第二场雪下来,皇室都没有送任何的物资,好在因为各府邸的加入,让救助难民的物资变得充裕起来,这时候也就没有人提起过皇室,更没有怨声载道地四处抹黑。

    这样连续忙了大半个月,等到所有事情上了正轨,锦绣才终于有空闲在府里休息一日。

    结果天才刚亮,就听见程峰在院子里喊:“福晋,不好了!”

    锦绣本能地翻身从床上坐起来,屏舒飞快进来伺候她穿衣,用帕子胡『乱』擦了脸,就立刻喊程峰进来回话。

    “福晋,今早有几户世家自发施粥,结果有几十个难民喝了粥中毒了!”

    “中毒?”锦绣大惊。

    一般施粥都只有两次,分别是中午和晚上,谁会主动大清早的施粥呢?

    “是辽东王府的粥出了问题,大夫都检查过了,那几十个难民也全是喝了辽东王府的粥才出问题的。”

    程峰飞快说道:“死了两个人,剩下的全部上吐下泻,情况很严重。”

    锦绣刚刚起来,就听见程峰说出这样子的噩耗,当下有点反应不过来。

    顿了顿,才想起问:“是辽东王福晋提出早上施粥的?”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今儿早上辽东王福晋是在的。现在好多难民把辽东王府的粥棚都堵住了,不许他们的人离开。还是眉夫人喊了刑部的人来,才将辽东王福晋送走的。”

    好端端,怎么可能中毒?

    王语嫣自然不会自己犯蠢到往食物里投毒,那么就是有人刻意陷害?

    让屏舒略略收拾一番,就赶去了城外。

    情况远比程峰说的还要恶劣。

    成千上百个难民堵在城门口,大家义愤填膺地想要讨一个说法。人群的前面站着几十个哭哭啼啼的老人小孩和『妇』人,多半是中毒者的亲眷。

    眉夫人正站在人群前头,竭力安抚大家愤慨的情绪:“事情我们一定会查清楚的,不会让人枉死。眼下最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