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宠八零-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娃在位置上动来动去,就好像屁股底下扎了针头,嘴里嘀嘀咕咕地埋怨着:“奶奶真是的,还不让我看电视,哼,以为这样我就没有办法了么,我去外面的饭店看。”
他像做贼似的跑出去,到了外面他就自由了,村里那么多饭店,为了招揽客人,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视,他随便找一家都能看。
六娃这个贪心鬼,从这一家看到了那一家,从村头看到了村尾,游客也确实很多,还没到饭点呢,就这么多人,到了饭点,人数就更多了。
桃源村的名气大了,到这儿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啥样的客人都有,这里面就有一个人发现了生财的门路。
事情也是凑巧,有一个游客跑到村民家里住宿,无意间看到了客厅里的照片框,他盯着那里面的图纸看了很久,终于发现这是一张国库券,还是面值五十块钱的国库券,绿底的,上面画着火炬和大厦的图案。
这个游客动了心思,就和这户村民打探起来:“诶,我说老乡,你这家里还有国库券啊?”
“啥券?”户主人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终于想起来了:“哦,你说那个啊,好多年了。”
村民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好像是信用社忽悠我们买的,我们不肯买,他还给我们脸色瞧,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吃公家饭的,最后我还是掏钱买了这张券,你问这个干啥?”
游客当然不会说实话了,打着哈哈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张券,长得挺特别的。”
有啥特别的,这个村民心想,城里人真是没见识,居然对着一张破纸也感兴趣,他心里压根没把这个当回事儿。
谁成想那个游客却说:“老乡,你这张券要是没有用,不如卖给我算了。”
“啥?你要买呀,你买这个做啥?”村民惊奇地瞅着他,觉得这个游客有点儿傻,居然买一张破纸。
游客把那个相框取下来,越发坚定地说:“这上面的花纹挺好看,刚好我家里差个相框,我打算买回去挂在墙上,你说吧,这券要多少钱?”
得,还真有人愿意要,村民不由得认真起来,试探性地说:“那三十块钱,你看怎么样?”
这张国库券当时买的时候,几乎是半卖半送,虽然面额是五十,但他只花了二十五块钱就买到了,现在三十块卖出去,他还能赚个五块,想想还是挺不错的。
这个游客没想到居然这么便宜,差点儿没被乐疯,看来这个老乡是不清楚行情了。
最近国库券刚刚放开交易,拿国库券去卖给银行,不仅能收回原价,还能拿到这些年的利息,比如这张五十元券,三十块钱买了,至少能赚到二十多块钱利润,这样的好事儿到哪里去找。
游客简直不要太兴奋,当场就掏钱买了下来,还跟村民打听说:“老乡,我特别喜欢这种券,你们村里还有谁家有啊?”
村民数着钞票,笑呵呵地说:“多着呢,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都是那个信用社的龟孙强迫我们买的,村长家最多,我记得他当时买了好几百块钱,才把信用社的人打发走了。”
“太好了!”游客忘情地叫了一声,连忙收住嘴说:“呃我是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都买下来。”
真是奇了怪了,村民很疑惑地问:“你买那么多干啥?你家里需要那么多画么?”
这个游客找借口说:“我买回去到处挂一挂,再给亲戚朋友们送几张,我亲戚比较多,送一送就没了,老乡,你跟他们熟,要不你去给我说说?”
村民不愿意揽事儿,直接就给拒绝了:“不用,你到外面随便问,谁家都有,只要你能给得上价钱,就能买走它。”
这个游客还真没有那么多钱,他就是个城里穷教书的,只不过有个亲戚在上海,才听说了这么个事儿。
他发现了这条财路,心里面火热得很,当天就回城里去了,跟他那上海的亲戚打听清楚,第二天,他就带着所有的积蓄来到了桃源村,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
“收国库券咯,收国库券,老乡,你家里有没有国库券?”
为了赚钱,这位老师客串的票贩子也是豁出去了,他厚着脸皮,逮住村民就问:“老乡,听说你家里有国库券对不?你那券卖不卖?我出高价给你买。”
第194章()
“呦呵;国库券还能卖呀?”
从票贩子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村民们顿时狡猾地说:“那你能出多少钱?咱们先说好了啊;太便宜了我可不能卖。”
谁知道这个票贩子比他们还狡猾;连声保证说:“放心好了;绝对不会让你们吃亏;老乡;咱们到你家里去说。”
他拉着村民回家,好说歹说,还是把国库券给买到手了。
村民们都不了解行情;把国库券卖出去,顶多也就赚个五块十块那样子,让这个票贩子心中暗暗惊喜。
他来之前已经和他的亲戚商量好了;等他把这边的国库券收购完;就邮给他上海的亲戚帮他卖,这一转手;最起码也能赚个好几百;甚至上千;都是有可能的。
他连连往村民家里跑;把很多人的国库券都收走了;直到他把带来的钱花完;才喜滋滋地揣着国库券离开,他打算回去再借点儿钱,一定要把桃源村里的国库券都收干净;嘿嘿嘿;这回发财了。
村里的很多户人家,都从他手上赚到了小钱,他们闲暇的时候还说呢:“你家的劵卖了没?我家的昨天就卖了,赚了十二块。”
他们这些话,是在杨小娟的店里说的。
现如今村民们腰包鼓鼓,就喜欢来服装店里买衣裳,杨小娟的店,是他们最喜欢来的。
杨小娟现在已经不亲自做衣服了,她在村里开了一家制衣厂,雇了很多工人帮她干活,还有专门的设计师负责款式,跑业务也有销售员,她自己只需要管一管账。
不过村里有人上门,她还是亲自出来招待,不为别的,聊一聊天也是好的嘛。
这一聊,她就起了好奇心问:“你们都在说啥?有人来收国库券么?”
“光明媳妇,你不知道啊?”
村里的妇女看她那样子就说:“也是,我昨天听那人说他钱不多了,可能没收到你家里去。”
她说得没头没脑的,还安慰杨小娟说:“你别着急,先回家里去把券准备好,那个人还要来,到时候你把券卖给他,我跟你说啊,我家这次卖了一百块钱券,赚到二十呢。”
杨小娟还是听懂了,有些惊喜地说:“哎呦,挺不错嘛,他把利息给你们了?”
“哪有什么利息呀,能把本钱拿回来就不错了。”
这个媳妇儿快人快语,特别埋汰地说:“那玩意儿就是纸,我之前花了五十块钱买,现在加价二十,一共七十块钱卖出去,总算没蚀在我手上,有人要,赶紧卖,还能赚二十。”
杨小娟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点头说:“那也是挺好的,我回家去找找。”
中午她收工回到家,就找她婆婆问:“妈,家里的国库券你放哪儿了?我听说村里有人来收。”
“放在房间里呢。”
马桂花居然准备好了,还告诉她儿媳妇:“我早上也听人家说了,丽华把国库券卖出去,赚回了几十块钱,咱们家里有五百块,我估摸着也能赚个五六十吧。”
她把饭菜端到了桌子上,还在说国库券的事儿,睿哥儿回来就听见了,很疑惑地问:“奶,你们在说啥?是不是银行来收国库券了?”
“没有,是个票贩子来收。”
马桂花拉着他坐下来,细细地解释说:“五十块一张的券,咱以前不是二十五买的么?卖给票贩子,人家给你三四十,赚点子差价,这钱来得容易,早知道我就多买点儿了。”
睿哥儿皱着眉头,他怎么把这件事情忘了呀,说起来,国库券也放开交易了,原先五十块钱的券,要是卖给银行,怎么着也有五十多块。那个什么票贩子,心也太黑了。
之前他忙活厂里的事儿,再加上他们省还没有放开国库券,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现在想起来,连忙告诉了他奶奶:“你们被人家给骗了。”
睿哥儿耐心地和她们解释:“国库券这东西,国家都下命令要回收了,一张五十块钱的券,回收价格也是五十,还得另外给利息,那个票贩子给你们三四十,回头他五十多卖出去,轻轻松松把钱落兜里了,你说他是不是在骗你们?”
马桂花愣住了,过了好半响才气愤地说:“我的天啊,这杀千刀的票贩,敢情他是在骗人,不行,我得快点儿告诉村里人,让他们去公安局揭发他。”
张老头按住了她,摇着脑袋说:“这事儿怪不得人家,认真说起来也不是骗,人家出钱买了,村里也是自愿卖,怪就怪咱们消息不灵通,让人给蒙了。”
他安抚着家里人:“先吃饭吧,待会儿我去和村长说说,让他提醒其他人注意,别把国库券贱卖了。”
冯益民也是第一回听说,他很惊讶地说:“村里有人来收国库券,这我知道,可我没想到国库券那么赚钱,石头叔,这事儿咱还真追究不起来,乡亲们这个哑巴亏是吃定了。”
张老头很遗憾地拍着大腿说:“谁说不是呢,那个票贩子肯定提前收到了消息,我听睿哥儿跟我讲,上海和安徽那边的银行都收国库券,说不定人家就是卖到那里去的。”
“唉”冯益民也不知道应该说啥好了,怪那个票贩子吧,人家也是为了赚钱,怪村里的人吧,他们都很无辜,只好打起精神说:“我去跟乡亲们提醒一下,让他们别再把券卖出去了,非要卖,这价钱也得往上提一提。”
冯益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今天这事儿不太好办,果然他把话跟乡亲们说完,他们就炸开了锅。
“我去他娘个票贩子,原来他在讹我们!”村里那些卖券的人家,已经气得脸色通红,嚷嚷起来:“村长,咱得讨个公道啊。”
其他的村民也气哼哼地说:“是啊村长,那个票贩子敢骗我们,咱们快去公安局里告他,我记得他说他最近还要来,咱直接抓了他算了。”
冯益民无奈地说:“人不能随便抓,说他骗人那也是夸张了,你们是自愿把券卖给他的呀,他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咱们拿他没有办法,顶多下次不卖给他就是了。”
村里的人也知道不好讨回公道,瞬间更加生气地痛骂起来:“王八蛋,太气人了!村长,咱就任由他骗了不成?”
“不然还能怎么滴?”冯益民摊开手说:“买卖全靠自愿,你们也拿到钱了,说实在的,那些钱拿了也不亏,毕竟咱们是半价买的。”
这话让村民们的怒气稍稍平歇,可他们还是不太甘心,凭啥他们的辛苦钱被人白白赚去了,那些钱原本该让他们赚的。
有那头脑机灵的小伙子灵光闪现,就琢磨着嘀咕起来:“村长,既然国库券能卖钱,那咱们能不能自己收了券也去卖?”
冯益民很肯定地点头说:“能啊,听说上海和安徽都能卖,你要是愿意,就自个儿收券拿去卖呗,这也是一条财路。”
他毫不犹豫就把这个生财的门道告诉村民,反正他家不打算去赚这个钱,自家的生意都忙不过来了,压根没那个精力去费功夫,实在是顾不过来。
听村长这么说,村民们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听上去这个消息还没多少人知道,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利用,倒腾些国库券拿出去卖?
说干就干,有几个村民还真行动了起来,把自家的国库券归拢好,再跑到附近的村子里去收购,倒腾到一大包国库券,这几个人就坐上火车跑去上海,准备发大财去了。
村里其他的人都在观望,让他们出那么多的本钱去收购,许多人也下不了手,犹犹豫豫的,就等着那些人赚到钱了,他们看看再说。
村民们等啊等,终于把去上海的伙伴盼回来了。
“咋样咋样?国库券卖了没有?赚得多不多?”村里的人把那几个村民围拢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询问着,生怕漏掉一点儿赚钱的信息。
在他们眼巴巴的围观下,一个刚从上海回来的人终于开口了:“甭提了,这一趟下来压根不赚钱,还累死我了都。”
乡亲们不肯相信,一个个地在那里追问:“你别瞒着我们呀,谁都知道那玩意儿能赚钱,你快说说。”
“说什么呀,”这个人气得直翻白眼儿,掰着手指头说:“去上海来回跑一趟,光路费就要二百五,上海那边的东西还老贵了,住也要花钱,吃也要花钱,咱把钱都压在国库券里了,哪儿还有钱住店吃饭呀?”
他越说越委屈,“要是赚得多也就算了,偏偏这玩意儿上海人都在卖,五十块钱的券,银行就给五十三块,都让上海人把价钱压低了,我这来回折腾,累死累活的,也就赚到了几百块,都不够耽误事儿的,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待在家里干活,把游客伺候好了,赚的钱都不止这个数。”
他推开了围观的村民,大踏步地往家里赶,只来得及丢下一句话:“谁爱赚赚去,老子不受这份洋罪了。”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这个人有些可怜,看来这个钱赚得太难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有家有口的,日子过得不错,确实没必要折腾。
村民们直接放弃了打算,睿哥儿却认为时机刚刚好,他乐得没有人跟他竞争,他完全可以腾出空来,专门收购国库券,国库券呀,那可是相当赚钱的玩意儿,只不过要赚这个钱,得先学会动脑子。
“睿哥哥你快说,这钱到底要咋赚啊?”萌萌一听到赚钱的事儿就来劲,追问个不停。
第195章()
对萌萌;睿哥儿那当然是有啥说啥了:“妹妹我跟你说啊;以前的国库券不好卖了;太多人知道;卖不上价。咱要买的是今年的国库券;等明年政府回收;咱就赚翻了。”
睿哥儿比别人多了一个优势;他可以预先知道未来,就比如说这个消息,现在肯定还没人知道;因为它还没被制定出来。
萌萌兴奋地说:“睿哥哥,我也要买,我有很多很多私房钱。”
睿哥儿笑得很温柔;直接答应了:“知道你有私房钱;放心吧,赚钱的事儿肯定不会落下你。”
他这回动用的也是私房钱;还联合了萌萌的几个哥哥弟弟;把大家伙儿的私房钱都集合到一块;这才打算开干。
最迟明年春天;国库券就要回收了;而且是高价回收;距离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月,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月;睿哥儿打的就是短时间内发一把的主意。
他私底下琢磨;觉得这次的回报率,最起码也能有个百分之七八十,运气好的话翻倍,那也是有可能的。
为了这事儿,他还找了自己的老爸张光明,扯着虎皮说:“爸,爷爷给了我一些钱,让我锻炼,我已经想好要做啥了,爸你能不能开车载我们去?”
“你小子在搞什么名堂?”张光明狐疑地瞅着他,倒不是怀疑睿哥儿,只是觉得这个儿子花样真多。
睿哥儿很光棍地说:“就是收购些国库券呗,我比较看好这个,爷爷也是知道的,爸,你就别问那么多了,快开车载我们去。”
没人知道张光明也是一个很溺爱孩子的人,他平生就生了睿哥儿这么一个儿子,还是九代单传,要不是有他爸他妈在前面衬托,平时还真显不出他来。
因此睿哥儿还没说到两句,他就迫不及待地答应了:“行行行,要用车是吧?我去拿钥匙,你还要跟谁一起去?”
“没谁了,就萌萌和三娃五娃。”
老冯家三房人,每一房都派了一个人跟着去,这也是之前商量好的,当然,这都是小娃娃们的主意,大人甚至还不知道呢。
张光明就载着这车小娃娃,按照他儿子的指引,来到了县里的信用社,睿哥儿早打听好了,今年发行的国库券卖不出去,很多还堆积在信用社里呢。
这不,他刚说明了来意,对面那工作人员就很激动:“你说多少?所有国库券你都要啊?那得要好大一笔钱了。”
睿哥儿把一个大袋子放在柜台上,拉开链子说:“钱我给你带来了,就88年的国库券,你有多少我收多少,不过咱们可得先说好,价钱你要给我减半,都在一个县上住着,咱们知道行情。”
“呃我得问问领导。”这个工作人员不知道是高兴过头了,还是想拿乔,临到头了居然还犹豫。
睿哥儿容不得他犹豫,呛声说:“不用问领导了,你们不卖就算,我去隔壁县买,我真金白银拿出来,我就不信没人卖给我。”
他提起那个袋子,牵着萌萌就要走,还没走出去两步,就被营业厅里的其他工作人员劝住了:“先别走啊,咱们有话好商量嘛,你们买的量多,价钱肯定是给你们优惠的。”
“睿哥哥”萌萌的眼睛机灵地往右边瞄了瞄,那里站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人。
好巧不巧地,这个人他们居然还认识,就是几年前卖给他们国库券的谢力辉,他现在已经是这家信用社的行长了。
谢力辉在办公室里听说了外面的事儿,立马赶了过来,别人不知道,他还不清楚么,别看国库券的行情好,那是前几年发行的券,快要过期了人家才要,就是冲着套现吃利息来的。
但是今年刚发行的国库券,可就不好卖了,啥时候回收,国家也没说,很有可能还要等好几年,算是砸在他们信用社手里了,如今库房里面堆了很多,压根没人买。
谢力辉还强行摊派给下面的员工,搞得人人都看他不顺眼,他压力大呀,好不容易碰见一个傻子,他自然不能放过了,立刻就迎了上去。
“咦?你不是”谢力辉犹豫了一瞬,震惊地说:“光明?你是桃源村的张会计,我记得你,怎么是你来买国库券?是你们村儿委托你来买的么?”
“谢行长啊,好久不见。”
张光明很热情地跟他握了握手,趁机把话说清楚:“我这是陪我家儿子来的,他爷爷要买国库券,自己走不开,就让我开车载儿子过来了,是他爷爷要买,不是我们村儿,我今天就是个司机。”
他说是这么说,却站在孩子们跟前,不用看也知道是保护的姿势。
谢力辉心里犹豫,想了想还是对着睿哥儿说:“张家娃,是你爷爷要买对不?你家要买多少哇?”
“没多少,就二十万,这钱是刚收上来的货款,我爷爷说没啥用,还是买成国库券放着。”
说到这里,睿哥儿装作很不耐烦地说:“你这儿到底有没有?没有我就到别的地方去了,买个东西还跟查户口似的,真烦。”
他心里有点儿后悔,小县城就是这点不好,买个东西还问来问去,他原本准备了很多钱,现在也不打算在这里买了。
谢力辉还不知道因为他的好奇,损失那么大,他要知道了准得懊悔,他只是想打听清楚情况,好卖出去更多的国库券,要是桃源村的人想买,那就再好不过,现在看来,他这个愿望落空了。
他有些失望,很干脆地说:“二十万是吧?当然是有的,价钱我也不多算你们的,按半价来给,二十万现金,给你换四十万国库券,你看怎么样?”
“行啊,就按你说的来呗。”
睿哥儿欣喜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反对呢,照这个价钱,他这回赚大了。
萌萌也很高兴,还没等国库券拿出来,就催促道:“睿哥哥,咱们待会儿还去隔壁县么?”
“去啊,”睿哥儿点了点头,压低嗓音说:“他这里熟人太多了,咱去隔壁县买多一点儿,要是没有,咱们就去旁边的几个市里收。”
三娃和五娃凑在一块嘀嘀咕咕,两个人掰着手指头在那里数数,他们出的本钱不多,加在一起也就万把块吧,还是几个兄弟的钱,都是每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攒起来的,按照睿哥儿跟他们说的,这钱过后就能变成两三万,想想还有点儿小兴奋呢。
几个娃娃都笑得很开心,银行里的人看在眼里,心中就纳罕开了,觉得这些娃娃真是奇怪,不就是买个没啥用的国库券么,还花了那么多钱,居然乐得跟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似的,也是没有见识,像他们这些银行员工,送给他们都不要呢。
甭管银行的人怎么想,他们还是得麻溜地干活,把国库券清点好了交出去,就看着这一大四小抬着箱子,欢腾地走出去了。
“唉,这年头为啥傻子那么多呢?”一个银行里的员工这样说。
可惜他刚刚说完一转身,就对上了谢力辉的黑脸。
谢力辉忍了再忍,还是忍不住地咆哮出声:“给我闭嘴!客人刚出门你就这样说,有这功夫,你不如多想想要怎样把国库券卖出去,卖不出去,下个月的奖金你就别想了。”
他丢下这句话就走了,虽然他心里也觉得老张家的作法很傻,可那不能说出来呀。
他们看睿哥儿觉得是傻子,睿哥儿还觉得他们是傻子呢,等以后他赚到了钱,这群人还不得傻眼啊。
他带着萌萌,又跑到隔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