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公用电话间回来,陶小霜就向徐阿婆报喜:“外婆,我得到学校党支部的正式通知了——只要找到两个入党介绍人,再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就是预备党员了。”

    “哦,那不是提前了半年?”

    “对呀!”

    按照程序,陶小霜的培养考察期应该在今年的年尾结束,可这才9月不到,她就得到了通知。陶小霜知道是自己在打赌一事上的‘宽宏大量’起作用了。

    陶小霜收拾了一下,就赶去了华一。在党支部领了志愿书后,她就去了总三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老张正围着象棋盘左右互博。

    学校里放假,老师是可以完全不到校的,但后勤却得有人值班,要不然学校的环境没人维护和管理,等放完假还不得乱了套。而今年暑假总务留下值班的人就是老张。

    “张师傅,我带了些蜂蜜水给你,还放了冰块。”陶小霜说着把钢制的圆筒饭钵放在桌上。

    老张赶紧倒了一杯,喝了一口他就眯起了眼。

    陶小霜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她想让老张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

    “我没问题……嗯,教务的老李今年也值班,我叫他做你另一个入党介绍人,你觉得怎么样?”

    “那太好了,我正愁开学前找不到人。”

    然后,老张就带着陶小霜去了一趟教务,老李爽快的在志愿书上签了名,又说他就等着开学后参加陶小霜的入党宣誓仪式了。

    回了总三,陶小霜慎重的谢了老张。

    老张不居功。摆摆手说:“都是你自己挣的面子,要不是还没开学,也轮不到老李当你的介绍人,想当的人多得是。”

    陶小霜说:“这是怎么说的,难道我是香馍馍?而且,就是交了志愿书,我也只是预备罢了,还有至少一年的预备期才能转正的。”

    在70年代,参加工作后入党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你向单位的党支部上交入党申请,党组织就发展你为入党积极分子,然后开始培养考察你。这个培养考察期通常在一年以上。

    一年以后,你在党支部申领入党志愿书,然后找两个党员作入党介绍人,并上交志愿书;党支部和党委通过后,你就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可以作入党宣誓了。最后,你再度过一年以上的预备期,就可以申请转正了。

    从程序上来说,只要多交几份入党申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那再度过一年的培养考察期,一年的预备期,你就能在两年后入党,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在两年后就入党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能犯错——至少不能犯会被老党员挑刺的错,还要随时接受党组织的审查和考验,一步耽误你就不能走下一步。

    所以,陶小霜才说‘至少一年的预备期’。

    “小陶,对我——你就别谦虚了!现在的形势对你来说太有利了,我们不说江妮,你的条件至少已经追上了施德。”老张点了一根烟,开始吞云吐雾,“你是聪明人,应该很清楚现在的形势——在所有年轻的干事里,你最早当上预备党员,等你进修完,拿了大专文凭,又是党员,不就是我们华一最热门的后备干部吗!”

    至于老干事,能当上干部的都当上了,留下的都是些混日子的庸碌,背景没有,把柄倒是一大把,想到这里老张不禁苦笑了一下,这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

    陶小霜笑着说,“可江妮有大靠山,施德也深受周大主任的信任,可都比我的优势大。”

    老张摇头,“那些都是虚的,江妮办什么事都不成——周大主任不敢犯众怒贸然提拔她的;施德只是高中生,又恃才傲物,人缘远不如你。你只要继续像现在这样,自然就能步步领先他们。在华一,现在我就看好你一个。”

    陶小霜笑了笑,在进修选拔结束后,她在华一俨然就高人一等了,同事和领导都觉得她是无法用常理来评判的大聪明人。这给了陶小霜压力,但同时又让她鹤立鸡群,不再平凡。

    到这时,陶小霜已经明白老张今天的做法和说法都是在表明他的心意——他十分看好自己,也愿意支持自己上位。

    她想了想说,“张师傅,承你吉言了。在华一我毕竟是新人,有很多事都还需要你这样的老干事指教。”

    见陶小霜接了自己的招,老张大喜,“小陶,以后再有找介绍人这样的事,你都交给我来办。”

    老张太想重复王姐的老路了,说话时不免有些失态了。10年前,还被叫做小王的王姐为刚分来的牛美兰跑前跑后,等牛美兰做了总三的主任,她就成了总三的第二人。老马也想拿18级的干部津贴,也想换大房子住,所以他要把宝押在陶小霜身上。

    陶小霜和急于作伯乐的老张说了一会话,才提着饭篓离开了华一。

    “小陶,说起来,你还要感激潘燕,是她让你一鸣惊人!”

    陶小霜想起老张最后说的这句话,不觉笑了,要是潘燕听到了这句话,会不会也这么觉得呢?

117|开学() 
即使老张在心里自诩为庸碌,但他在华一摸爬滚打的20来年光景还是为其积攒下不少人脉,这是才崭露头角的陶小霜所不及的。

    在老张的牵线搭桥下——他是60年入党的老党员,陶小霜在三天后的党支部例会上做了庄严的入党宣誓。

    例会结束后,陶小霜和介绍人老张老李一起离开了党支部的办公室,边下楼,老李边吐露了一个消息:上级党委今年给华一的预备党员名额只有两个,上半年是江妮,下半年就是陶小霜。

    陶小霜问:“也就是说——下半年都不再会通过申请了?”

    “对。有资格的人可以继续申领入党志愿书,但支部不会再通过。”老李耸耸肩,接着经过教务的办公室他也不进去,就跟着陶小霜二人往总三走。

    走到门口,老张明白拖不过去了,肉疼的塞给老李半包烟,才打发走了他。陶小霜看见老张给的是半包光荣牌香烟——这烟是高档烟,卖三角四分一包,还要烟票,就打算下一次买一包整的找补给老张,毕竟这人情是为自己用的。

    “张师傅,我还有事,就不进去了。”陶小霜和宁鸥约好了中午一起吃饭然后去逛南京路。

    “你先别走,老李有独家消息,我也有——”

    老张先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才有些神秘的说:“放假前,有几个入党积极分子去支部填了入党志愿书,想要下半年的名额,其中就有施德。”

    陶小霜有些惊讶,“施德还是入党积极分子?他可是66年分来的华一。”

    老张笑得有些幸灾乐祸,“许书记对他可是恨屋及乌,要不是怕实在说不过去,我估计施德连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捞不到。”

    “居然是这样呀!”陶小霜知道学校的党委书记许历和周大主任一向有矛盾,却不知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老张又接着说:“就是江妮,要不是她那个在区委的二舅舅发了话,她也不可能做预备党员。”

    说到江妮,陶小霜一直就有个疑问,现在她和老张的关系已经到了堂,她就想问问他,“张师傅,我觉得江妮有些……敌视我,你知道一些内情不?”

    “啊哈!”老张很有些惊讶,就问道:“你居然不知道吗?”

    陶小霜想了想才说:“……我真不知道。”她暗想江妮讨厌自己的原因难道人尽皆知,就自己不知道?

    老张摸着下巴,笑得有些戏谑:“江妮比你早来一年,她刚分来时和德育的李露关系最好。68年初,李露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我最好的同事’。江妮不是皮肤挺白的吗,所以李露在里面就称呼江妮为我的白雪公主般的同事,结果……下半年,你分来了。”

    陶小霜无辜得只能眨眼了,“……所以就因为我皮肤比她白?”

    “你觉得这是小事呀!”老张哂笑,“在你来华一之前,江妮嚷着要改名呢!”

    “等等!”陶小霜用手撑额,有些无力的说,“我猜猜,她是要改叫——江白雪?”

    老张点点头,“所以你知道她为什么敌视你了吧。”说完老张露出一个‘你应该已经习惯这种事’的表情。

    “我看江妮和潘燕玩得好,还以为她不在乎这些的……”江妮的外貌只算得上是中人之姿,和潘燕在一起时就是绿叶衬红花,江妮却好像完全不在意的样子。

    “……我哪知道前面还有这事!”

    为了脸躺枪,当然不是第一次,但陶小霜觉得这是自己最冤的一次。即使没亲眼见过那时的场面,但只从江妮居然想着要改名来看,陶小霜就可以想象她当时听了多少谄谀了。要陶小霜说,其实江妮该恨的不是自己,而是学校里那些使劲吹捧她又轻易见风使舵的人。

    离开华一,去和宁鸥会合的路上,陶小霜一直在想江妮身上发生的事。

    开始时,陶小霜是觉得又好笑又好气,但越琢磨她就越觉得这事对自己是个警示:现在的自己不也被吹捧在风口浪尖上吗?要是自己和江妮一样得意忘形起来,然后中途又出点什么事,那后果可就……

    这华一的舆论风向可是变幻莫测的!这样想着,陶小霜就在心里暗自警惕,并告诫自己:陶小霜,越风光越要谨言慎行,否则一旦逆风,那就是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的,很快就到了8月26日,就是作为一名教职人员,陶小霜的暑假结束了——她开学了!

    三五牌闹钟嗡嗡嗡的响了5分钟,陶小霜才万分艰难的起了床。3个小鬼一点没受影响,睡得正香,她打着呵欠把采秀踢到床下的薄被捡了起来,然后也不开灯穿上鞋就出了小卧室。迎军正好也起来了,两人就一起下了楼。

    徐阿婆见外孙女喝了碗葛根粉就往水龙那边走,就问:“小霜,你不在家吃早饭?”

    “不了,我顺路在大饼摊上买点就行——今天是这学期的头一天,我得早点到。”陶小霜先洗了脸,再开始梳头。

    新学期新气象,她这样想着,就没梳两根辫子的老发型,而是把所有的头发在脑后略靠上的部位扎成一束,然后再编成辫子。在发梢绑上橡皮筋后,陶小霜理了理刘海,就出了门。

    “小霜姐,天没亮,区交运就有人来叫,我哥只能先走了。”孙佰岁见她出来了,就趴在3号的二楼窗台上喊道。

    “我知道了,你进去吧!”陶小霜对佰岁挥挥手,她心里有些庆幸。

    昨晚巡完夜后,孙齐圣就提出今早要送陶小霜去华一上班。陶小霜知道孙齐圣早就想送自己一次了——以前两人的关系是秘密,他不能如愿,现在总算是公开关系了,他不提出这事才奇怪了!

    在耳鬓厮磨的情况下,陶小霜很难拒绝孙齐圣,就模模糊糊的点了头。

    今早醒了后,陶小霜就后悔了——她可不想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好奇心发作的同事包围呀!陶小霜原本准备把这个理由告诉孙齐圣,然后反悔的,结果孙齐圣自己有事走了!

    天助我也!陶小霜准备再接再砺,中午就打个电话给孙齐圣,告诉他,因为他失约了,所以自己生气了,最近都不准他去华一接送。

    人嘛,感情好是一回事,相处过程中的小分歧又是另一回事——陶小霜和孙齐圣从不吵架,但你赢还是我赢的小战争却还是有的。

    虽然孙齐圣总是让着自己,但陶小霜在心里却一直有所疑虑。

    前两天,孙奶奶就拉着陶小霜的手,很慎重的嘱咐她,要她管着点孙齐圣,说他就是匹脱缰野马,没人拉着不知道要闯多大的祸。

    那时,陶小霜听得直点头,还是奶奶了解孙子呀!她也觉得孙齐圣生来就有一种肆无忌惮的脾气,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别看这两年里他都没和人发生过什么冲突,但那只是因为他比以前会做面子功夫了,其实脾气一点没变,有时两人谈论时事或者周围的人和事,他可是庸人来愚人去的。

    听多了,陶小霜有时候就会想:孙齐圣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是庸人呢?真到了需要拉缰绳的时候,自己能拉住他吗?

    虽然有时候会这么想,还因此有些忧虑,但陶小霜十分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她自己都还有爱面子爱做好人的毛病呢!

    孙齐圣的傲气和脾气是天生的,改不了,陶小霜就想从两人间的一些小事着手,一点点的积累自己的‘优势’,温水煮青蛙似的让他慢慢习惯听自己的话。

    所以,这时的陶小霜心情不错——又能让孙齐圣听话一段时间了。

    怀着一份好心情,陶小霜买了豆浆油条,边走边吃,提早半个小时到了总三。

    她到的时候,办公室还没人,她就去底楼的值班室拿了备用钥匙。开了门,迎面就是一股霉味——在假期里值班的老张每三天才会来学校半天,还不一定次次都打扫。

    陶小霜先把扫帚沾了些水,扫了一遍地上的灰,又把硬成棍子的拖把打湿,把办公室和周围的走廊都拖了一遍。拖到中途,老马来了。

    “小陶,你来得可真早!”

    “马师傅,你来得正好,高处都是你的了!”陶小霜示意窗台和房顶的瓦盖灯。

    “看我的吧!”老马放下已经起了毛边的公文包,拿着扫帚把窗台上的灰往外面扫,又搬来板凳,站了上去,清理瓦盖灯上的灰。

    陶小霜见状就过去帮他扶着板凳。等老马下来了,她又把灯下的那一块拖了一遍。

    等她拖好总三外的一大块走廊,牛主任来了。

    “小陶”,她伸手拍了拍陶小霜的肩,“你不错。”说完就上楼开会去了。

    看牛主任上了楼,去洗手的老马对陶小霜挤了挤眼睛,“牛主任说你不错哦——你这一学期开门红好伐!”

    早来又忙得满头大汗,陶小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然她嘴上可不会这么说,“哪里呀,牛主任只是顺口一说罢了。”

    两人却不知道牛美兰今天是早来的,她在校门口遇到了周大主任,两人是一起进的办公楼。走到二楼时,他们就看见陶小霜开了总三门前的灯,在进进出出的打扫清洁。牛美兰陪着周大主任上了顶楼,进办公室前周大主任说:“牛同志,你们总三的陶小霜不错呀!”

    所以,这个‘不错’的含金量高着了。

118|宿舍() 
在华一,教职工们总在26日‘开学’,而6天以后才是真正的开学日,到了那一天,整个学校必须焕然一新才行;所以不管在编不在编,是老师还是后勤干事,或者是工友,所有的人都开始忙碌的工作起来。

    陶小霜已经有4次开学的经历了。她发现一回生二回熟的俗话用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上完全不合适,这第一个星期不管是经历第几回都只能用‘乱’字来形容。

    上了两天班,各种坏消息一直不断,第三天也是一样。

    先是图书馆的萧副主任找上门,说馆里有一根电线被老鼠啃了,那老鼠还在图书室里生了一窝崽。陶小霜好说歹说,才把火急火燎的萧副主任送走了,才准备去配电房,教务的人就打来了电话,说教学楼那边,底楼靠操场的位置有好几扇玻璃被打碎了!

    教务的人问什么时候能修好,最好是明天。你漫天开价,我就坐地还钱,于是陶小霜回道:会安玻璃的校工太忙,至少得等到后天。

    不等教务的人埋怨,她又问;什么时候能找到砸玻璃的学生?这可是学校的公物;最好开学就赔钱。教务的人顿了一下,问罪之势大减,说了一句那就后天安吧,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又是底楼的玻璃?”陶小霜一回办公室,就听郭萍在问。

    “嗯,破了三扇,估计又是20块钱的呆帐。”陶小霜边说边从总三的公共抽屉里拿出记录公物损耗的本子,记了一笔。

    做账的人最讨厌呆坏账,郭萍听了就说:“要我说底楼的教室就应该不用玻璃窗,太容易被砸坏了好伐!”

    “不用玻璃窗,这个月份还好”,陶小霜说:“到了秋天,还不得秋风瑟瑟呀。”

    “用木板封住不就行了。”

    “那样的话就没天光了。要封就得在教室里加灯管。一根日光灯是16块钱,底楼都是长方形的大教室,至少得加两根教室才够亮,还要算多用的电费……”陶小霜耸耸肩,“得不偿失。”

    郭萍撅嘴,“我就是觉得太浪费了——随便哪个学生一失手,哗的一声就是一扇玻璃。”

    “没办法,这就是顽疾呀!”陶小霜一边誊抄汇总食堂上学期的收支,一边叹了口气。

    华一3栋教学楼的中间夹着大操场,操场的边缘和教学楼的底楼只隔了两三米。篮球、足球、乒乓球甚至羽毛球,光是上个学期,总务就已经为学生失手弄飞的这些球买过不下20扇的玻璃。

    这年头工业品的价钱十分昂贵,一扇大玻璃就是6、7块钱,前面打破的20扇都还有一半是悬案呢!又打破3扇!别说郭萍,连陶小霜都为华一心疼钱。

    ……

    足足忙了一天,直到下班前,陶小霜才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一会。她冲了杯蜂蜜水,又拿出装山楂丸的铁盒子,先吃了两颗,用酸味解了解乏。

    “好香……”闻到了蜂蜜独有的甜味,正趴着补觉的王姐抬起头来,“天呀,你在喝蜂蜜水!”在1970年的沪上,不公开供应的蜂蜜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稀罕货。咽了咽口水,王姐看向对面的眼珠子都要生出钩子来了。

    “要一勺吗?”陶小霜正在生理期。一到这个失血的日子,她就喜欢吃甜的东西,所以这几天放了不少的甜食在自已的抽屉里,其中就有一罐蜂蜜。

    “要!谢谢啦,小陶。”有便宜可占。王姐那是一丁点的睡意都没了。

    陶小霜洗了把勺子,给王姐舀了一勺。

    在办公室里分吃喝的东西,要么一个不给,要么见者有份,否则很容易得罪人,给了东西,还被人背后骂小气。公开有矛盾的同事倒是可以例外。所以,陶小霜干脆就给其余三人各舀了一勺。

    于是,开完会的牛主任一回总三,就被一屋子的甜香灌满了鼻子。

    牛美兰心情很好,笑着说:“哦,你们好会享受呀!”

    “主任,你回来啦!”王姐上前接过牛美兰的包,小心的放到她的桌上,然后说:“小陶有蜂蜜,让她给你泡一杯!”

    陶小霜在心里一皱眉,站起身笑着对看向自己的牛美兰说:“主任,忙里偷闲怎么能忘了你,我马上给你冲上。”

    说完,陶小霜就给牛美兰冲了一杯温热的蜂蜜水——为了在大夏天里喝上适口的蜂蜜水,陶小霜抽空在下午时冷好了一壶凉水。

    可能是开会时消耗大,牛美兰一口气就喝了半杯蜂蜜水,然后才开始说话:“同志们,今天顶楼开会,周大主任又给我们总务派了任务——大任务!”

    “什么任务呀?”郭萍苦着脸问。

    “市委下了通知,小升初的招考要恢复了,两天后也就是30号考试,1号正常开学。”

    大家听了都很吃惊,王姐问道:“主任,真的又要恢复招考,不划区招生了?”

    “真的。”

    这可是好事,陶小霜笑着扫了一遍同事,发现人人都喜上眉梢。

    自1967年起,沪上各中学的招生方式就由升学考试变为了划区直招,也就是不再举行升学考试,而直接按照户口所在的区域分配学校。华一所在的学区人口密集,在这3年里年年都要扩招几百人,但教育局发的经费却还是老样子。

    所以,听到要恢复招考,大家才会先惊后喜——终于不用少拿钱多干事了!

    陶小霜边笑边琢磨牛主任的话,既然现在才通知我们,那考试的地点应该是在各个小学里,那么所谓的大任务是什么呢?

    只见牛主任笑着说:“既然恢复了招考,那学生宿舍也就不会空着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校那一排宿舍该修的修,该补的补,争取开学就能用。”

    “对呀,宿舍又能用得上了!”老马一拍大腿。

    华一是虹口区的重点中学,在67年前,每年都有相邻的杨浦区闸北区还有郊县的学生考进来,可自从划区直招后,这些跨区生就没了,而本区的学生可不会住校——一年的学费才6块钱左右,一学期的住宿费就是8块钱,而且比起在家里住,住宿舍还得多花饭钱和生活费。所以,华一的学生宿舍在69年初就成了摆设。

    牛主任点点头,满脸是笑的说:“周大主任说了,最迟9月10日,宿舍就得开门住人,时间紧张,大家做好加班的准备吧——明天开始,每天完不成任务,所有的人都留下来加班。”

    陶小霜心里觉得有些奇怪:牛主任看来怎么很高兴的样子?她一个副主任,平日里开会多跑腿少,学生少了,和她又有多大干系?她怎么倒比我们几个还高兴。

    也许可以少开几次会?想不出原因,陶小霜只能这么猜测了。

    接着,牛主任挨个分配了5人的任务。一盘算自己分到的活,陶小霜知道最近半个月自己都得在华一吃晚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