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邦坐定之后,赵氏端酒上来,一一给各位兄弟斟过酒,就退到了柜台之后,端坐着望着众人,自己不时也插进话来与他们开几句玩笑。

    正饮得酒欢时,外面进来刘连生,是刘邦族内一兄弟,说到:

    “方才我进酒肆时,见几个骑马的官兵,正在酒肆前拴马,可能要来这里饮酒、吃饭。”

    刘邦说道:“不要管他们,我们吃我们的。”

    说话间几个官兵已踏进酒肆里,吵着酒家上饭食。伙计急忙端上酒食。

    官兵听见刘邦一行猜拳、说笑,就向着这边喝道:

    “勿得喧闹,再喧闹,老子打杀你们!”

    刘邦听了火气上撞,心想秦氏苛政暴敛,百姓无一宁日,你们这群狗还来咬人,真也没有人的活路了。心里想着嘴里就说起来了:

    “哪里来的几条恶狗乱汪汪,还不住嘴,赶紧吃你那狗食!”

    几个官兵哪里容得几个山野村民的辱骂,上来挥拳就打。刘邦几个弟兄,哪里吃过亏,也抄起了家伙就上,一场混战之后,官兵寡不敌众,留下一句:“你们等着,待我来收拾你们。”

    这刘邦一伙哈哈大笑着,庆贺自己的胜利。赵氏在一旁看得眼跳心热,又是心疼自己的家什被损坏,又是看刘邦一身豪气自己喜欢,巴不得弄至自己石榴裙下方才得意。

    “哎呀,我说打坏我许多东西,该要赔偿我的。你们说,谁来赔?”赵氏叫道。

    “自是我来赔,不会让你受损。”刘邦道,说着拿出几串铜钱,放在赵氏的柜上,将赵氏从上至下扫了又扫,微微笑着问赵氏:

    “这许多够了吧?不够,要些什么只管讲来,但是我刘邦有的,老板娘只管说。”这刘邦也注意赵氏许久,但从不敢与赵氏多讲几句,未曾婚配的刘邦对于男女之情,还从未经过,说这些话也是几分酒意加上刚才的那几分豪气,壮了几次胆才说出的。

    赵氏经了这许多的世面,哪里不知这话的含意,高声说道:“这许多够了,不为难你了。”

    又低声的只与刘邦说:“今晚我等你来,从后门走。”

    刘邦的耳边轰的一声,心突突的要跳出喉咙,血往上涌,亏得酒后脸色发红,众人没看出破绽。

    刘邦定了定神,也低声向赵氏:

    “改日再叙吧。”

    天大的一个玩笑,从未有过失手的赵氏,今天竟让一个毛头小子给回掉了。赵氏又是气,又是恼,暗自发誓:“非将你个刘邦驯服不可。”

    刘邦回得家中,躺在床上,回想今天的一幕一幕。他并非不想去见赵氏,只是觉得太突然,突然的连他都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好像觉得有那么点的不应该,还有那么一点的不明白。不知道该怎样应付那一个场面。

    然而,家中的生活似乎并不像外面生活那样荣光。不久,刘邦将自己的家产挥霍一空。

    “这哪是我的儿子,是一个无赖!纯粹是一个无赖!”刘太公破口大骂。“你给我滚!”

    如果此时刘太公还有更解恨的词语,他一定会甩给当初认定有吉相的儿子。

    得罪了父亲,只好求兄长。刘邦为了少挨父亲的斥骂,转而在两位兄长那里吃蹭饭。

    “脸皮厚,吃个够。”刘邦用从狐朋狗友那里听来的两句话安慰自己。

    刘邦颇为自得地又混了一段时间。好景不长,大哥突然病故,刘邦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长嫂本来早就讨厌小叔刘邦,只不过碍于丈夫的面子不好讲什么,丈夫撒手归天,长嫂决意不再供养小叔。

    刘邦无视长嫂由丧夫导致的窘况,一日三餐,根据长嫂家烟囱冒烟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饭是否熟了。估计饭熟的时间一到,便大摇大摆推门而入,上炕即食。

    坐在旁边的长嫂敲盆敲碗、指猫骂狗,发泄心中的不满。坐在另一边的刘邦照样旁若无人并津津有味地吃着几乎近于寒酸的简单饭菜。

    “人要脸,树有皮,一个汉子总该有点血性吧?”长嫂想来想去,实在不明白自己的小叔何以如此。

    旁敲侧击不管事那就动真格的!长嫂的决心已定。

    那是一个中午,长嫂刚把饭做好,院里传来打闹声,长嫂从门缝中看到刘邦带着几个朋友已走到院子中央。无疑,刘邦又来吃白饭了。

    自己吃已经过份,今天竟然带几个狐朋狗友,长嫂不由地怒从心中起,双眉一皱,计上心来。

第6章 真命天子诞生(6)() 
长嫂急步走入厨房,拿起饭瓢,用力刮锅。

    嚓、嚓的刮锅声响很大,传到室外,传到了尚未进屋的刘邦耳朵里。

    “唉,我们来晚了,长嫂已将饭菜用尽。”刘邦从刮锅声里作出判断,并告诉友人。

    待到友人知趣的离去后,刘邦进屋想探视明白。刚刚进门,刘邦就见到了锅上蒸气正浓,锅内的午饭长嫂尚未吃用。

    刘邦完全明白了,一种强烈的刺激涌上心头。

    在刘邦的眼里,朋友比自己重,怠慢自己可以,但决不能欺骗朋友。

    沉默,一阵难堪的沉默过后,刘邦长叹一声,掉头而去。

    好逸恶劳的品性与无所事事的生活弱化了刘邦的羞耻感,为了生存他可以不计脸面、不择手段。当然,寄人篱下的生活也造就了他的忍让与大度。

    恶劣与优良同体,糟粕与精华共存,不管我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都是刘邦能从平民一跃而成皇帝的因素之一。

    刘邦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圈可点,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应有独特素质的积淀。

    写到此,我们是否会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青年刘邦?

    长嫂家的大门对刘邦来说是永久性地关闭了。到哪里去吃饭?

    刘邦没有多虑,他相信自己混的会越来越好,起码不会比原来差。

    无赖的生存之路从来就是宽敞的,走投无路的境地只属于善良的本份人。

    天无绝人之路,刘邦成了庄子上两个小酒馆的常客,一个是赵氏那里,另一个是李氏,在这里不仅可乐陶陶地大口吃酒,饭菜也比原来强多了。至于饭费,刘邦没有一个大子,除偶尔扔给老板娘几文钱外,均是依然故我的白吃白喝。

    开酒馆的李氏,妇道人家,精明的老板娘当然不会平白无故供奉刘邦白吃白喝,她得到了奇特的回报。

    刘邦生性喜好结交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交,由于刘邦行侠仗义,一帮气味相投的同龄人也乐于与刘邦交往,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刘邦为中心的小圈子,刘邦走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刘邦指向哪里,他们打向哪里。

    刘邦去酒馆吃酒的日子,就是小酒馆暴满的日子,有一个白吃饭的刘邦,刘邦的朋友却带来更多的银两。

    吃小亏占大便宜,老板娘就愿意算这样的账。

    再者,两位老板娘的日子比其他庄户人要好过些,饱暖思淫欲,常到酒馆的刘邦身高鼻挺、宽面高额、胡须漂亮、相貌堂堂,便成了两位老板娘拉拢的对象。

    赵氏先前一计不成,心里总是不平。发狠下了誓言,定要驯服刘邦。这刘邦又无饭食,来到这赵氏的酒肆中混饭,几番下来,脸皮觉得与赵氏混的蛮熟了,眉目传情,已经不够,终有一日,刘邦便趁着夜黑摸到了赵氏的床边。

    刘邦本未经过这些男女之事,竟要赵氏的指引方得入巷。经过这第一次之后,刘邦尝得了甜头,便贪恋赵氏的床头,整日围着赵氏的身前身后转来转去,白日里同一帮弟兄打打闹闹吃喝玩乐,晚间里便与赵氏同床共枕,享受那男欢女爱。竟日日不得着家,父母竟能一两月不见刘邦一面。老父亲气得火冒三丈,却也无可奈何,只有听之任之,而无一点良方好想。此时的太公只有听天由命。

    这刘邦与赵氏一起厮混了半年,渐渐的由初试云雨的狂热,转成一种疲惫。这赵氏却是正当年纪,精力旺盛,刘邦由开始时的渴望,变成对赵氏的应付。继而就纠集一帮弟兄寻找别的乐子,集结之地就由赵氏,转移到李氏的酒馆。

    这李氏也并非一般人等,知道这刘邦能给自己带来许多的客人,便也将刘邦的吃喝包下来,无一句话说。生意作的天衣无缝。李氏本是有夫之人,丈夫倒也厚道随和,李氏有些姿色。打扮起来清清秀秀,倒可看上几眼,虽不比赵氏那般艳丽,但也水清灵秀,透着几分精明。

    刘邦已不是半年前的无知小伙。经过赵氏的几多云雨,刘邦对酒色一见就迷。先是试探那李氏的口风,又是甜言蜜语,后又暗传信物,将李氏逗引的,只望见窗外春色悦人,满心想的就是红杏出墙。她只害怕一件事,就是怕被丈夫发现。

    李氏是何等的聪明灵秀的人物,深知其中的利害,左思右想,拿不出主意,怕的多,想的就越多。

    刘邦的几番手段使过,竟未曾上手,刘邦心中的劲头被逗上来。

    这一天,刘邦弟兄几人来到李氏的店中,酒过三巡之后,刘邦离座来到柜台前,将一只新打好的银戒指放在柜上,叫李氏:

    “嫂嫂,叨扰多日,不曾有所表示,今日特打了一只银戒子给嫂嫂,不成敬意,嫂嫂先收下,也算是小弟对嫂嫂的一片感激之心。”

    “我本要请你来吃的,你还那么多客气,嫂嫂不能收。不能收你的银戒子,你拿回去吧,也会有其他用场,嫂子不缺这几个钱。”眉目传情的李氏也不逊色。

第7章 真命天子诞生(7)() 
“你一定收下,不然,小弟以后就不来了。”刘邦说着就拉李氏的手,将李氏的手紧握着,慢慢将戒子套在李氏的手指上。

    “嫂嫂戴上真是好看。”刘邦一边说一边揉搓着李氏的小手。

    李氏的手被刘邦一拉,早就有点迷失,再被刘邦这么一揉一搓,心中那条防线早已破的七零八落,只是绯红了面颊不再说话。

    刘邦心中暗想,这李氏与那赵氏别有一番风韵,赵氏浓艳娇媚,妖冶风流。李氏清清秀秀,淡雅清新。一个像盛开的牡丹,一个像带露的水仙。等我将她揽过,成为我怀中之物时,慢慢的体味。

    想着便低声问到,“嫂嫂后房可是有人?”

    李氏用眼飞快地扫一下周围,发现无人注意便低声说:“你大哥出去买粮,到午时不会回来。后房无人。”

    转身叮嘱伙计照应柜面,就进了里院。

    刘邦假意小解出门来,绕到后院,推开李氏的屋门,李氏已在屋内。羞红了脸道,还不将屋门插死,就先坐在床上,自顾将外衣脱了。

    刘邦将门插了个牢靠,转回床前,看着李氏已展开被子,钻了进去。

    刘邦得了李氏之后,便与赵氏冷落了许多。只是晚间到赵氏那里歇息,白天里整日在李氏的酒肆里与弟兄厮混,得到机会,便与李氏相好一番,自然不得让外人知晓,日子过的倒也逍遥。

    只是没有不透风的墙。

    刘邦冷落了赵氏,赵氏自有察觉,嘴里不说,却暗中在观察这刘邦到底与谁相好。吃着外边的食,还睡着我家的床。赵氏的气愤充满心头。

    终于有一天,刘邦悄悄溜进李氏后房时,被赵氏发现。其中的秘密,不用说,赵氏也清清楚楚。

    晚上,刘邦回到赵氏的房里,刚坐到床边,就被赵氏一脚踹到了地上。

    “你还来我这里呀?”赵氏冷冷地发问。

    “怎么不来呀?你这是生什么气,发这么大的火?”

    刘邦一面扫衣服上的土一面撅着嘴说。

    “还问我,不问你自己,你和李氏干的好事还以为我不知道,你敢骗老娘,老娘也不是好惹的。你听着,你吃我的,穿我的,现在竟然做出这种事情,告诉你,不行!你马上给我滚!”

    刘邦一听事情败露,马上变了脸色。

    “我的好嫂子,都是我不对,行吗?再说,不过是逢场作戏,我对她也不是真心意,只有对嫂子,我是全心全意的。小弟但凡有过失,做大嫂的你不包涵谁包涵呀,你就饶小弟一次。”

    赵氏仍气得鼓鼓的:“给我出去!”

    刘邦“咚”的一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小弟被家父赶出门,无处投靠,只有嫂嫂收留,如今嫂嫂也不留我,让我到哪里去,嫂嫂原谅小弟一次,下次小弟再不敢了,不成吗?”

    赵氏见这一跪已软了许多。

    “你果真改了吗?”赵氏犹豫了。

    “改,改,小弟一定改,决不再犯。大嫂你原谅我了?”

    赵氏气全消了,挥挥手,“还不宽衣?”

    一夜的恩爱,第二日赵氏已将前日之事忘记,而刘邦却只是一个开始。

    从那开始刘邦就不断的拈花惹柳。先时有所收敛,后来就肆无忌惮,只将自己的名声搞的一片狼藉,落了一个酒色之徒的恶名在外。

    轻闲,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方显珍贵,年复一年的无所事事,就是懒汉也会有厌烦的一天。“单一”意味着枯燥,一张一弛才有生活的乐趣。

    终于,刘邦厌倦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该做点正经事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念头掠过刘邦的心头。

    做点什么好呢?刘邦请来了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共议此事。

    “刘兄,你太仗义,不适合做买卖,无商不奸,买卖人赚的都是黑心钱,大哥你做不来,再说,若做买卖,兄弟们的脸都没有地方放。”一位年少的朋友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封死了刘邦的经商之路。

    “那是,那是。”刘邦点头称是。

    “大哥,你不能种田,你受不了那份罪,就是豁出小命去,到头来从地里能刨出几个大钱,干这苦差事没有出息。”一位种田朋友用自己的体会奉劝刘邦。

    “兄弟说得对,说得对。”刘邦又点头称道。

    “兄弟,你做官吧,”一位年纪稍长半天没言语的朋友,带着一脸沉思状开口了,“你比我们几个都聪明,有贵相,肯定能做个大官。你能吆五喝六了,弟兄们也能沾点光。兄弟跟你说件事,”这位朋友见刘邦没有马上表态,怕刘邦听不进去,接着说道,“前几日在酒馆你喝醉了酒,睡在酒馆的院子里,你的头上有条闪亮的金龙,那金龙照得我们的眼睛都睁不开。老板娘和我们几个都看到了,不信你问问他们。”说着,用手一指另外几个弟兄。

第8章 真命天子诞生(8)() 
“没错,我们都看见了。”那几个人七嘴八舌附和着。

    “兄弟,这可是好兆头啊!”年纪稍长的朋友动了真感情。

    刘邦沉默了许久,“啪”一拍桌子,“就这么干,做官!”

    推杯换盏中,刘邦在朋友的帮助下向仕途迈进。

    这刘邦虽然以酒色闻名,却为人仁爱,乡里的人了解了的也拿他无法。

    不要看刘邦自己手中无钱,见了贫困之人,也绝不吝惜。经常施舍一些食物、银钱给那些乞儿、饥妇。因此,刘邦虽有许多不是之处,乡里人却都不说他什么歹话。

    刘邦为人十分大度,使得围着他的弟兄都团结在他的周围,没一个不听他的话的。尽管他们一群在乡里做了许多偷鸡摸狗之事,却也为乡邻出了不少力。

    刘邦的这种矛盾的性格,造就了他以后的一切。

    此时的刘邦,已成为一个颇有主见的美男子。那县令为了稳定地方,也网络了不少地方上有一定势力的乡绅。

    刘邦的声名也自然少不得传到那县令耳朵中。

    这一日,艳阳高照,屋外一片暑热,县令在后庭内饮茶、纳凉。

    县令夫人走来向县令道:“前日我姐夫那里失窃,被盗走了许多银两、衣物,你身为县令,却也不管不问,姐姐来了直埋怨我。你倒想个主意。”

    县令皱一下眉:“你姐姐衣物、银两被盗,我也须慢慢查来,前日已差人察访,你还要我怎么样?总不能让我随便抓个人来,找人要衣物吧。你且耐下心来,告诉你那姐姐、姐丈不要催逼。”

    县令夫人计上心来:“你可叫那些与盗贼相熟的人查一查,说不定能查出来根由。”

    这一句倒提醒了县令。县令马上叫来差役,低声吩咐了几句,就哈哈笑着对夫人说:

    “夫人放心吧,这事不用夫人操心了。”

    掌灯时分,县令在后堂里与一位年轻人把盏饮酒。这年轻人一副龙颜,两眼炯炯有神,高高的鼻子,有轮的大耳,胡须修得十分齐整,气度不凡。坐在县令面前不卑不亢,对答自如,厚道之中透着几分精干。这人就是刘邦。

    县令并不隐讳自己的目的,开门见山。

    刘邦躬了躬身道:“县令大人只管吩咐,凡小民知道的,概不会隐瞒大人。”

    “前日我内人的姐丈,家中失窃,被盗走许多财物,不知你可否知道此事?”

    刘邦一惊,心里直打鼓,“莫非县令知道是谁干的了?”又转念,“想来不能。”就定一下心探县令的虚实:

    “此事倒是听说,只是不知详情,请教县令大人。”

    县令本也无心多转圈子,见刘邦很镇定就接着往下说:“现在还没查出此案,只是听说你与这周围的人都十分熟悉,所以敢请你为本官察访察访。如能察访到的话,本县自会谢你的。”

    他这一个“谢”字隐含的意思,那刘邦多么精明,一听便知,点头拱手作礼:“小民定尽全力来办此事,大人放心。”

    其实此案刘邦本来心里就有些眉目,他的一个小兄弟曾跟他说起过,并不牵扯他周围的弟兄。所以刘邦一则知内情,二则不与自己相干,三则又不是一村,因此也就放心大胆地接了县令的任务。

    刘邦第二日便把那个名叫刘连生的兄弟找来,察问这事。一天之内,就将事情原委搞了个清楚。

    晚间,刘邦就敲开了县令后院的门,县令这次见刘邦比上次亲热许多,像是自家兄弟那样,随便的请刘邦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

    刘邦将一天得到的情况向县令说来。

    县令的内姐丈也算得地方的一户首富,家道颇丰。邻村的程五几次经过他内姐丈门前,就动了盗窃之心。

    前日那程五却也凑巧,那县令的姐丈、姐姐都出门去宴饮,家中的家人都一个个偷懒,早早的就睡了。为了给主人留门,家人都没插门。

    这程五一路顺当的就进了县令姐丈的家中,收拾了东西,人不知、鬼不觉就溜走了。家人们粗心,什么也不曾察觉。等到县令的内姐、内姐丈归来,才闹了起来,乱了营。

    程五回家途中,一路慌张,路上恰巧遇见表亲刘连生,打了个招呼,就急忙走脱。刘连生见程五挟着大包裹,慌里慌张的走了,心中十分纳闷。走了几十步,便折回路去追程五,想探个究竟。一路却没追上程五。

    到了程五的屋后,刘连生隔着窗子听见里面嘁嘁的小声说话,程五和程氏的话被刘连生听走了八成。

    刘邦未讲原委之前,拱了拱手:

    “我先求县令大人一件事,县令大人如答应,小人便讲得痛快,如不答应,小民虽讲得,却于心不安。”

    县令道:“只管说,不用客套。”

    “刘邦只有一件事,为那犯人求个情,县令大人可将犯人暗地提来,唬他交出财物,便也罢了,不要抓到堂上重审判罪。我也好对自家的弟兄有个交代。那探听消息的兄弟一再说明不要监禁那犯人才肯说,我已答应了。而且犯人本也是家中过于贫寒,无法度日,才出此下策,那人平时为人还算忠厚。所以我先为那犯人求一个人情,望县令体察。”

第9章 真命天子诞生(9)() 
县令稍微沉思,便点头答应刘邦。刘邦竹筒倒豆子,将事情前前后后说给了县令。

    那县令自此事后,又找刘邦连破了几件不大不小的案子,十分顺利,而且刘邦解决事情的方法也颇为得当。县令慢慢的赏识起这个不凡的年轻人。

    秋菊开时,县令招刘邦来自家院中赏菊,秋高气爽,金菊正开,一个金秋。

    县令的威望也大大地增长许多。他越来越觉得刘邦确是一个可用之人。

    对菊饮酒分外欢畅。三杯酒下肚,两个人就话题不断,一泄千里。谈到兴致上,县令见火候已到,就抓住刘邦的手。

    “贤弟,可愿给为兄解愁吗?”

    “那是当然。”刘邦为人豁达。

    “好!”正中县令下怀,“那从今天起,你就为泗水亭长,如何?”

    刘邦并不推托:“谢兄长提拔之恩。”

    从此,刘邦走上仕途。

    刘邦是个聪明的有心人,谋得官府的这个差事——秦朝最小的官吏——亭长。地点是位于县城东方的泗水。

    依秦朝的制度,县以下设乡,每乡设十亭,每亭有亭长。亭长的职责是负责地方治安,日常事务就是捕捉盗贼。亭长是一个小小芝麻官。

    上任之初,刘邦还真有点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可就泗水那么大点地方,每日就那么点事,时间一久,新鲜感没有了。

    对正事失去兴趣,歪事就会填补。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