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山学院派-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阁,主修行,追求得道成仙。

    其实道教各个教派都是在追求得道成仙,尤其是全真教,但与全真不同的是众阁更注重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根据《汉书:道德传》记载,早在汉初,道教便分离出了众阁与全真的雏形,众阁的道术修炼比较出名的是年过三百却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飞檐走壁、点石成金之能有如蝼蚁之聚等等。

    我觉得众阁这一派是最不现实的,古往今来几千年,有鬼,有妖怪,甚至有魔鬼我信,但是神仙,我就不信了,毕竟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即便是我们的祖师爷,也只不过留一缕残魄在世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众阁的名头却很响亮,因为有一个更加名气响亮的教派的名头和它有关,后世的武当,便是道教众阁的分支。

    接下来我们说全真。

    全真教注重身体修行,把人的潜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

    这个我们最不陌生,全真教的名气,可以说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都处于所有教派之上。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道士,都是全真教弟子,让我们对全真教非常了解,最著名的就是祖师王重阳和全真七子。

    全真道派,也称全真教和全真道,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始终代表着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为“太上玄门正宗”。

    全真教也是唯一可以和天师道相提并论的教派。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王重阳早年的时候曾应武举为状元,不过后来辞官归隐。

    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偶然遇到神仙,据传是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八仙之二,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创立全真教。

    全真教的兴盛在元朝。

    元朝前期,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乃至所有宗教事务,为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尹志平、李志长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4'

    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天师道,则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

    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现在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龙门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好了,接下来终于到我们茅山正道了。

    (本章完)

第111章 茅山正道历史(附加一)() 
我们茅山正道,听完白安妮的讲解之后,给我个人感觉就是众阁和全真结合的产物,既讲究修行,也注重个人潜能的激发,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驱鬼镇妖。

    为了避免你们听起来有些方,我先列一个关系式:

    天师道是道教的一个分支。

    上清派是天师道的一个分支。

    茅山宗是上清派的一个分支。

    茅山正道是茅山宗的一个分支。

    这就相当于数学上的子集、全集、补集一类的问题。

    各位现在清楚了吗?

    如果清楚了我们就来理一下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天师道我们之前讲过了,一直都是道教正统的分支,那么我们就首先说上清派。

    上清派是由天师道衍变、分化而来。上清派的出现,其实是反映了民间道教转向士族道教发展的变化。

    天师道的传承乃是世袭制,而且张天师一系基本都是平民出身,说白了就是普通的民间组织,影响虽大,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入流,被上层人士所不齿。

    直到东晋时期,由于南下的司马氏政权对江南士族存有戒心,造成许多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他们便以老庄思想作为精神寄托,并因此而加入到道教信仰者的队伍中来。这些人均是世家大族出身,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较高,所以对原本天师道中反映下层平民的那些思想感到不满,对原来道教中存在的浅陋庸俗的科仪教戒甚是鄙夷。

    于是,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对旧的天师道进行扬弃改造。

    首先尊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因为他们认为“太清”之上还有“上清”,皈依上清派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所以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而不是天师道的太上老君。

    在修炼方法上,重在调意和精神修养,通过炼神达到炼形,不重符策、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

    当然最大的区别是天师道尊称教门中人为“天师”,也就是“张天师”,而上清派不称天师,改称“宗师”,称第几代宗师。

    上清派一直传到第九代宗师,也就是我们的祖师爷,陶弘景。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我们的祖师爷,也是上清派的一员,他是上清派第八代宗师陆修静的二传弟子,前期对上清派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遂成上清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后来祖师爷隐居茅山,并以茅山为祖庭,继续修道,此后“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世人改称上清派为“茅山宗”,上清派遂为茅山宗所承袭而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祖师爷继承上清派道统又开创茅山宗,使茅山宗不断发展壮大,在道教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

    接着就正式进入我们茅山宗的介绍了。

    祖师爷在归隐茅山以后,继承上清派祖师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派教义《上清经》,并且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也就是后来的茅山术的前身)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正式创立茅山宗。

    经祖师爷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茅山宗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

    当然,既然我们祖师爷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所以祖师爷所定制的茅山宗教义肯定继承了上清派的教义,不过祖师爷还是做了许多更改。

    首先在供奉的神灵上,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上清派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但是我们茅山宗又回到了原先的道教,依旧奉太上老君为最高神,所以你看我们的咒语,最后一句都是“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是因为我们所借的道,都是太上老君赐予的,而不是其他的神。

    不过我们茅山宗在供奉的神灵上,又增加了几个神,比如元始天尊,当然还有我们茅山宗特有的神灵,也就是我们的祖师“三茅真君。”

    这个时候你们可能会问了,我们的祖师爷不是陶弘景吗,怎么又成“三茅真君”了?

    这要从茅山的来历说起。

    茅山以前并不叫“茅山”,原名唤作“句曲山”,是一座没有历史,罕有人迹的野山。

    在汉代的时候,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长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三兄弟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弃官不做,遂寻山修道。

    他们三人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这座山就是“句曲山”。

    三兄弟便留在句曲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

    正在那时,江南句容一带,突然瘟疫流行,有人听说江北句曲山之上有茅氏三兄弟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茅氏三兄弟欣然前往,经茅氏三兄弟救治,病愈者数百人。

    茅氏三兄弟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尊称他们为三茅真君。此后,句曲山改称三茅山,简称茅山。

    从此之后,慕名而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茅山正道的祖师爷,当时上清派的第九代宗师,陶弘景。

    我们祖师爷来到茅山归隐修道,既继承了上清派的教义,也承袭了三茅真君的修道思想,开创茅山宗,不过由于茅氏三兄弟在茅山修道在先,所以祖师爷将三茅真君尊为茅山宗的创派祖师,并将三茅真君列入茅山宗供奉的神灵之中。

    所以将三茅真君尊为创派祖师,是祖师爷对三茅真君三位前辈的尊崇,不过后世我们还是将陶弘景作为我们的祖师爷,毕竟他才是真正创建茅山宗之人。

    茅山正道的历史我以为写三章就可以了,谁知道会这么复杂,只能再加两章。这几章写得我好费神……还是要感谢各位的支持

    (本章完)

第112章 茅山正道历史(附加二)() 
接着我们茅山宗和其他的道教组织分支最大的区别是,茅山宗不再以得道成仙为最高追求,而是以斩妖除魔、降鬼捉怪为己任。

    祖师爷虽然归隐茅山,但是依旧“知时运之变,俯察人心,悯涂炭之苦”,所以它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陵(张天师)传道的精髓,将符箓之用发扬光大。

    符箓包括符箓和斋醮二部分,符箓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

    祖师爷借鉴了符箓的用处,在符箓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自创黄纸符、咒语、手决、步法等等,首创茅山术,专门为了斩妖除魔、降鬼捉怪。

    所以在所有的道教组织之中,只有我们茅山宗是唯一一个专门斩妖除魔、降鬼捉怪走阴串阳和地府打交道的教派。

    也正因为此,我们茅山宗和其他的教派组织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茅山道士在修炼茅山术有所成之后,并不会像其他教派的道士那样,一辈子留在教庭道观修道,而是要下山去,到全国各地降妖伏魔,也就是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出现鬼怪,哪里就有茅山道士。

    这也造成了茅山道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

    我们知道,其他教派如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不过我们茅山宗在对待婚姻问题,持肯定的态度。

    本来嘛,天地之间的事物皆由阴阳结合而成,男阳**,相互配合、和谐,才能体现天道,通俗点讲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其实这是祖师爷体恤那些下山的茅山道士斩妖捉鬼路途上的辛苦而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的教规。

    茅山道士大多数都是孜身一人,和妖魔作战,往往衣食起居无人料理,再加上茅山道士从小只注重修炼茅山术,对生活常识知之甚少,所以只能过风餐露宿,衣不果腹的生活,更有甚者,和鬼怪作战,危险重重,有时候被妖魔所害,暴尸荒野,无人知晓,可悲之极。

    所以祖师爷一声令下,茅山道士可以娶妻生子。

    不单单可以娶妻生子,还可以吃大鱼大肉,毕竟和妖魔作战,需要充足的体力,如果只靠素食,根本无法有一个强壮的体格。

    这一规定在刚刚实行之初,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茅山道士没有了衣食之忧,可以更加专心地和妖魔鬼怪作斗争,维持阴阳两界秩序。

    不过时间久了,负面效果也开始滋生。

    娶妻生子,大鱼大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都需要钱。

    而人一旦和钱扯上关系,就会产生欲望。

    谁都想娶个漂亮媳妇儿,谁都想吃得好一点儿,

    这些往往都能够激发人的欲望,一旦人的欲望膨胀起来,就会越来越大,最后无法得到满足,那个时候就会误入歧途,甚至和妖魔鬼怪勾结,做一些伤天害理违法的勾当,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被茅山宗所允许的。

    还有的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因为纵欲过度,身体被掏空,再也无法承担斩妖除魔的重任,成了名符其实的废人。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娶妻生子之后,茅山道士就会有了后顾之忧,担心惨遭报复,妻儿被害,毕竟面对的是毫无半点人性的妖魔鬼怪,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有些茅山道士遇到妖魔鬼怪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留在世上继续为害人间。

    之前说过,茅山宗和地府曾经有一个交易,茅山道士替阴间地府捉拿从地府逃出来的鬼魂,地府会相应给些补偿,还有一个额外的附加条件,那就是为阳世人增加阳寿。

    不过这个条件,同样也需要茅山道士付出一些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贫、要、孤”,必领一字。

    这也是祖师爷为了遏制上面那几种情况越演越烈,想出了“选命”的这一个方法。

    所以我们茅山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茅山术行走天下,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

    可以说,在中国道教史上,我们茅山宗有着重要地位,在我们祖师爷之后,茅山宗也是人才辈出,它不仅在隋唐时期成为道教的主流,而且对道教理论和修炼方术也有较大贡献,组织制度也较健全,所以我们茅山宗。

    所以在唐末宋初,道教中的天师道和茅山宗、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箓”,称为符箓三宗,形成三宗鼎力之势,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

    但是到了南宋,气息奄奄的理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皇帝因为天师道张天师禳灾有功,封张天师为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也就是说,早在宋理宗时候,龙虎山的海拔高度,就已经被人为地提到茅山和阁皂山之上。

    从那时起,我们茅山宗开始没落了。

    而到了元代,朝廷命张天师掌管“三山符箓”,即龙虎山、合皂山与茅山。从此凡符箓一派,都归入张天师一系,称为正一派。

    不过虽然被天师道合并,并不是吞并,三山仍是独立的教派组织,合并以后,以小宗单独承传的模式一直传到直至近代。

    不过这个时候的茅山宗,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

    随着农耕文明的褪去,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越来越恶略,动物成精的妖怪就越来越少,科技的进步,也使得封建迷信那一套站不住阵脚,所以茅山道士也越来越少。

    但是妖魔鬼怪这些东西不出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白安妮告诉我们,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毁灭性的灾难,至于是什么灾难,这个我们今后会细说啊。

    这些灾难表面上看是天灾,自然灾害,其实都是妖魔鬼怪在试图翻身,想要颠覆这个世界,每一次他们出现,都会涌现一批茅山道士,或消灭,或封印,匡扶正义,为了维护人间和平,牺牲自己拯救这个世界。

    所以茅山术并没有灭绝,只不过只在一小部分人之中代代相传,在传授过程之中,许许多多祖师爷以及历代茅山道士所研创的符咒术失传,遗憾之极。

    这一小节终于写完了,今天这么晚发,就是一直在删减,删减……还是啰嗦完了。感谢各位的支持……

    (本章完)

第113章 歪门邪道() 
一连三天,上午下午,白安妮将道教以及茅山宗的历史,从古至今给讲了个透彻。

    我真佩服白安妮这妮子,讲起历史课来,还真有点老师的样子,嘚吧嘚吧,一刻不停,口不干,舌不燥的,而且她居然把那么错综复杂的道教教派之间的关系,讲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这妮子,真不简单。

    不过让我更佩服的是胖子这货。

    按照胖子的习性,这么乏味的历史课,他不睡上三天都不错了,可是他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每一节课都精神饱满,正襟危坐,时而看着白安妮发呆,时而认真听讲,时而托着腮帮子作沉思状,就算我跟胖子说话,都被他一句话给怼回去:

    “滚犊子,别打扰我,好好听课!”

    我去,这胖子是转性了么?

    白安妮讲完之后,和邻家阿姨老师讲鬼一样,问道: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当然有许多问题,可是有了上次的教训,我偷偷看了一眼胖子,这个时候,快到吃饭的点儿了,我要是再问问题,胖子又该吃了我了。

    有问题留着今后有机会再找白安妮问吧。

    我摇摇头。

    小白杨斌他们也都识趣地摇摇头。

    谁知道胖子这货腾地站起来,对白安妮说:

    “白老师,我有问题想请教。”

    请教?

    请教你大爷!

    什么时候说话也这么文绉绉了。

    就听到文捷笑道:

    “胖子,你怎么孔夫子放屁,说话也带点儿文气了。”

    “哈哈哈哈……”

    我们几个哄堂大笑。

    胖子的脸都绿了,可是又不好意思骂我们。

    装!

    如果是平时,胖子早都骂上了。

    胖子装模作样地说:

    “我们读书人,就要有个读书人的样子,说话怎么那么低俗呢,我都为你感到不耻!”

    接着胖子一脸谄媚地对白安妮说道:

    “白老师,你讲的实在是太精彩了,我都入迷了,真想多听你讲一些,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希望白老师解释一下。”

    白安妮自然乐意:

    “好啊,包任之同学,不懂就要问,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有不懂的地方能够提出来就很好,你看看你们几个,不懂也不说,你们真的就没有问题吗?唉,你们将来可怎么办啊?怎么能有出席呢?在这个方面,你们要向包任之同学学习啊。”

    我真的有种夫唱妇随的感觉了。

    胖子的献殷勤,白安妮是借此损我们。

    再看胖子,一脸的得意,似乎今后我们七个之中,就数他最有出息了。

    我扯扯胖子的衣服,小声说道:

    “胖子,我明白你喜欢白安妮,可是你也不用这么装吧?你听课就停课吧,至于这么认真吗?”

    胖子不屑地说道:

    “你懂个屁,你们听课听得是知识,我听的是爱。”

    爱!

    我一口老血差点吐胖子脸上。

    看来那句话是真的,爱情能使人发疯,还能着魔啊。

    白安妮批评过我们之后问胖子:

    “包任之,你的问题是什么?”

    胖子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

    “白老师,既然茅山宗是我们的祖师爷陶弘景开创的,您也一直在讲茅山宗的历史,可是为什么校长大人一直说我们是茅山正道,而不是茅山宗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困扰我的问题。

    从我来到茅山学院,校长大人一直称我们的教派为茅山正道,而不是茅山宗,可是按照白安妮所讲,茅山宗才是正宗,那我们为什么不是茅山宗呢?

    我也试图想到一个可能性的答案,那就是之前说过的那个子集、全集的问题:

    茅山正道是茅山宗的一个子集。

    也就是说,茅山宗在我们茅山正道之外,还有其他的分支。

    果然,白安妮接下来的回答,的确印证了我的猜想。

    茅山宗,不仅仅包括我们茅山正道,还包括许许多多的分支,其中,还有许多旁门邪道,打着茅山宗的旗号,修炼邪术,巫术,危害人间。

    元朝时候,朝廷命张天师掌管“三山符箓”,从此我们茅山宗归入张天师一系,称为正一派。不过茅山宗仍是独立的教派组织,合并以后,以小宗单独承传的模式一直传承着。

    不过从那时候开始,茅山宗开始出现分化。

    从茅山宗分离出许多分支,在刚开始的时候,也都秉承祖师爷的遗训,修炼茅山术,正邪对立,搏斗终身,维护阴阳两界秩序,斩妖除魔。

    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南派茅山,南派茅山所在地是今天广东罗浮山,它的创始人是葛洪,葛洪曾经也在茅山修道,之后在罗浮山归隐炼丹。从茅山宗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茅山道士,来到罗浮山,以葛洪为祖师爷,创立南派茅山,与之相应的,茅山宗被人称为北派茅山。

    虽然同宗同根,但是两派都认为自己是茅山正宗,各不相让,互相争执,斗法多年,各有伤亡,怨恨积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北茅山实力衰弱,南茅山更是一蹶不振,逐渐被历史所遗忘,南派茅山道士也不知所踪。

    不过就在这时,在茅山的周边地区,确切来说是茅山的南部开始有一支巫门也自称为“茅山”,在民间也写成“茆山”、“峁山”或者“毛山”,他们和我们茅山宗一样,信奉的也是道教的大神——太上老君。不过他们的太上老君和我们太上老君不一样,我们的太上老君是老子李耳,而他们的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