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倾情:王爷,别风流-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隔着数十人众,两人依然能感受到彼此之间暗生的情愫,能消弥一切障碍。
虽然没有站得很近,但凌小落仍感到她与五皇子彼此之间的心意相通。
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感让凌小落感到浑身一阵颤抖。
感觉自己对凌小落注目有点久,五皇子很快便调开眼光。
这时,文大人、孙司官和冯副使等人皆低声惊叫一声,带着一众娘子便急急趋前伏身下拜。
“五王爷,晏大人,范大人,莅临教坊,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那两位长者对她们摆摆手:“不必拘礼,都起来吧。”
说着,两名长者和五皇子便向前走去。
身后几名护卫模样的男子跟紧其后,三人落座后,孙司官、冯司官和众艺姬小心翼翼立于两旁。
只有凌小落仍傻傻地立于戏台中央,犹沉浸在乍见五皇子的惊心动魄和与爱恨纠葛之中。
那晚五皇子出手救她于危难之中,与她策马而驰的情景历历在目。
又想得数日前,他冲进景秀的医坊中,说出那一句:“若她救不回,你便拿命相抵”。
那日他携沈公子前来探访她时,与她的眼神交汇。
他的心中可是有她?
她一时之间,神飞九霄之外。。
脸上一时发愣,一时甜蜜,一时娇羞,一时难过,看着,真如花痴无异。
第126章 曲罢新词惊四座(四)()
直到孙司官在台下大声唤她:“凌丫头,还傻傻地站着干什么,快过来见过几位大人。”
她才如梦初醒一般,走下戏台,磨磨蹭蹭到三人面前,离得五皇子近了,便勾着头,垂目看着自己的鞋面。
“这个不知礼数的丫头,大人莫见怪。”孙司官刚才还被凌小落的歌喉和所唱词曲感到欣喜激动,觉得孺子可教,大感脸上荣光。
现下见她一副傻傻痴痴的样子,又感到恨铁不成钢。
“快,快拜见晏大人和范大人。”孙司官催促道
“晏大人?!范大人?!”凌小落一听这两个姓氏,心里又是一惊。
这两人莫非便是历史名人晏殊和范仲淹?
他们竟然真的来逛窑子?不,是来逛教坊?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这莫不是做梦吧。
五皇子的出现已经让她失魂落魄,现在又来了了两名真实的大活名人。
怎么不让凌小落如坠梦中,分不清虚幻还是真实?
凌小落猛然抬头,看牢眼前两位长者,忽然语无伦次地问:“你们两位,你们两位可是晏殊和范仲淹?你们是真的历史名人晏殊和范仲淹?你们不是假扮的?!”
“大胆,一派胡言,你怎么敢乱叫范大人和晏大人名讳?”冯副使听她如此直呼人名,大吃一惊,连忙大声喝斥。
“你们真是晏殊晏大人;范大人?”哎哟,不得了,凌小落惊呼出声。
这两人比五皇子出现更叫凌小落大吃一惊,继而惊喜万分。
五皇子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但晏、范两位可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啊,他们名垂青史,赫赫有名那。
自己竟然得见到这两位历史名人的真颜啊!不是铜像,不是腊像,更不是历史课本上面目不清的素描半身像,他们是——大、活、人!
真是大、活、人!
凌小落欢喜得差点想跳起来,又想仰天长笑,高歌一曲好汉歌。
谁有自己幸运?谁有自己机缘巧合?看见这些历史名人;摔死一回穿越到古代真的值回票价了,比演唱会跟偶像明星合影还让人来得心潮澎拜。
那名矮长者面目和善,比高长者看着年长,凌小落想;他应该是晏殊。
“你是晏殊,不,是晏大人。”凌小落指着他道。
另一个瘦高长者面宠清癯,脸有病容,但神情却仍是意气激扬,不怒而威,这人应该是范仲淹。
于是凌小落又指着他道:“你一定是范仲淹范大人!”
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看到她神态,两位大人都用非常有趣的眼神看着她。
两人皆脸带笑容。
感觉眼前女子虽然礼数不周,但真率可爱。
教坊中除了五皇子和那个刘律,其余众人都被凌小落的行为举止惊倒了。
“晏殊。噢;。不,晏大人;范大人,见到您们,我深感无尚荣幸,我会背您们写的词,写的文章”凌小落语带兴奋地道。
看见两个历史大活名人,她完全无视众艺姬对她投来的诧异表情,也丝毫不理会孙司官着急地在她身后又拉又扯,又搯又扭。
她心想,此时不答讪更待何时,苏州过后无船搭,名人走后无缘见。
第127章 曲罢新词惊四座(五)()
凌小落丝毫不理会众人如何看待她,自顾自地念起诗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人回?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大人此词,能从繁盛中体会孤独,在歌乐中品味空虚,人生感概不可谓不深”凌小落说完。
晏殊脸露惊诧表情。
此女子竟然会背诵他的得意之作,不仅如此,还将他借小词隐约抒发的忧戚莫解之愁也一语道破,即便是知心好友也未必能如此精准体会到自己人生感概,和那种对岁月流逝惶惑之情。
他不禁仔细打量起凌小落,刚才听得她婉转清词,现下看得她清丽脸容,对自己毫不掩饰景仰之情,他心中对凌小落起了几分喜爱之情。
凌小落念完晏殊的诗,还没来得及理会晏殊的惊诧表情,她又急急脸向范仲淹。
“范大人,我最佩服您,您不光是一代名臣,又能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还不失风雅之度。您的那篇岳阳楼记我可是能倒背如流。”
凌小落也不等范仲淹开口,便语速极快地背了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她的嗓音清亮;虽语速急骤,但吐字清晰,如大小珠子落于玉盘;煞是好听。
看到凌小落毫无顾忌地在两位大人面前卖弄文采,众位教坊女子都无比惊诧。
惊诧之一,这两位大人威望极高,更难得一见,众人看见他们大气也不敢喘,更惶论在他们面前如此咋咋呼呼了。
这个凌小落却是胆大包天,不知天高地厚地在两位大人面前大呼小叫,有失女子优雅风范。
惊诧之二,这两位大人所作诗词、文章,都只在文人之间流传,并没有在坊间传诵,教坊娘子竟然无人知晓。
这个姓凌的下等艺伎是如何得知?
众人深恨自己怎么不提前将两位大人的词作熟读,也好在这两位大人脸前露个脸,现下让这个小丫头抢了风头去。
众人皆对凌小落羡慕妒忌恨。
孙司官更是惊惧,本来想出声喝斥凌小落,但抬眼一看,却见两位大人手捋银须,听着凌小落背着诗词文章,脸上并无愠色,倒是凝神聆听。
她便话到嘴边,强自咽下。
范、晏两人虽然为官多年,性情又极是刚简,早已经练就宠辱不惊的气度,但人性之虚荣、要强,任谁都不能避免,两人也不例外。
看到面前女子丝毫没有讨好媚馅之意,对自己仰慕、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纯出自然,心下也有点小得意。
而且凌小落还将他们得意之作流畅无比,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
看到凌小落也不过是十六七岁的模样,两人所作词和文章早在她出生之前,她竟然也能知晓背诵,想来是因为自己文章写得好之故。
古代的读书人最重名气,对于能否名垂青史自是最为看重,自己的文章、词能流传后世,实是平生夙愿。
想到文化传承,后世留名,两人自是心有快意。
等听得凌小落背完那篇岳阳楼记,范仲淹脸露开怀笑意。
第128章 曲罢新词惊四座(六)()
赵翔飞乍见凌小落,心头为之一震,看得她并无大碍,心中也自欢喜。
刚才静听她演唱那曲词,婉转低回,但又非靡靡之音,乃平生听过最扣人心弦的乐音,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又听得凌小落背范仲淹岳阳楼记,心下有点惊诧,又犹有一种亲切之感。
范仲淹带着五皇子戉守西北边境,四阅寒暑,边境苦寒,气候恶劣,范仲淹对五皇子的亲厚关怀如同己出,两人在共同御敌,戎马生涯中早已结成生死之交。
两人情同父子,五皇子对范仲淹的感情比自己的亲生父亲四皇爷还要深厚。
但此时的范仲淹也走到了人生暮冬,新政落败,重病缠身,近日奉诏回京,也只能盘桓数日。
他自知自己大限已到,因此,在京数日,便由五皇子陪同逐一拜访旧日故友。
今日不请自来,到这韶云楚馆便是打算拜会几位教坊中的旧日歌姬。
五皇子看到范仲淹回京数日皆脸带戚容,现下看到范仲淹脸露久违笑意,胸中热潮翻涌,对凌小落起了一种感激之情。
只是他冷脸对人,已成习惯。
看着便是喜怒不露于形色,给人看到只是一张臭脸。
他眸色深深的看着凌小落,看她说得神采飞扬,脸上红晕再现,比之往日所见,更是俏丽动人。
他甚少正眼看女子,但也知道,面前这样的一个女子,实是他平生所见女子中,最为真率。
这时,只听得范仲淹温言问凌小落道:“小姑娘是谁家之后?”
“我,我是凌青凌御史之女。”
“嗯”晏、范两人都嗯了一声。
齐声说道:“难怪,可惜了。”
“凌青凌御史倒是满腹经纶,可惜犯事了。凌姑娘原来家学渊远,那凌姑娘,刚才你所唱那首曲子,词可是你填?”范仲淹又问道。
“这个”凌小落一下子语塞;她拿眼睛看了看在场数名男子;紧张问道::“苏东坡苏大人可在场吗?”
“苏东坡?”范仲淹有点奇怪地问。
看他这个神色,凌小落便知苏东坡并不在场,她又在心中推算了一下,这个苏东坡大人大概还在上京赶考的路上,还未在文坛上出道。
他不在场太好了,否则,让他背负抄袭之名就很对不起他。
“这词并非我所作,只是我偶尔听到,觉得意境极好,记了下来,适逢中秋佳节将至,因此便在两位大人面前献丑了。”
“此词甚好,曲子也极有新意,不知姑娘可愿再唱一首?”
“我自然愿意,非常愿意。”凌小落无比雀跃地道。
多么难得,有大神级的名人要欣赏自己的歌喉。
她略一思索,对范仲淹道:“范大人曾镇守西北,俗谚曾有:“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大人忠君爱国,小女子最是佩服不过,我给两位大人唱首激情豪迈一点的,就叫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嗯,这名字一听便极是豪迈,有铿锵之音,老夫离边日已久,实是少有机会听此豪迈之音,姑娘请唱。”
范仲淹兴趣盈然,眼露期盼之意。
第129章 曲罢新词惊四座(七)()
凌小落后退一步,凝神敛容,虽不作撩衣之举,但肩背挺直,自有一种飒爽之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此词为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自是气势宏大,又兼历史感喟深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
当然,凌小落唱的是电视剧主题曲版,虽作女声,但她的声音清越高亢,开首数句,高亢激越之音响起,便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及至“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句便转委婉苍凉,对世事人生感叹荡气回肠,深沉苍凉。
范仲淹只听得数句,便被词中语句所震撼,手不由自主在桌上击打起来。
这激昂歌声让他仿佛回到当年策马风。流的边塞军旅生活,他这一生,最是快意也许便是这一段驰骋沙场,杀敌建功的日子。
可惜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范仲淹想起自己不能再有庆历新政励精图治之盛,如词中所道:“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概叹不已。
一时不能自已,等得凌小落唱毕,他仍眼渗泪光,犹自发呆。
厅内一片静默。
过得良久,范仲淹才醒悟过来,击掌叫好。
他招手让凌小落近前。
“好,很好,凌姑娘,这词甚好,此词是谁人所作?”
凌小落迟疑一下;这个罗贯中可是明朝人那;至今还没出世呢;若果这位范大人要找此人;自己上哪儿帮他找去?
自己又如何向这位古人解释得穿越这诡异事情。
她把心一横;朗声答道::“此词是小女子所作”
她在心里,对抄袭罗贯中先生词作深表歉意。
“你作的?”这一慷概之词竟然出自这一娇怯女子之手;范仲淹和晏殊及在场的众人都深感吃惊。
刘律更是大吃一惊,此词可比自己同代中人作的词境界都要深远,连他如此擅词之人也犹有不及,自愧不如。
此词豪情感喟实不输于男子,如此一个娇柔女子却胸怀大气,怎不让他刮目相看。
他看着凌小落的眼神又深沉一些。
“你为一介女流,作词应是婉约倚靡,这词却颇有铿锵金戈之气,姑娘为何会作这有男儿之词,你又为何而感喟?”
晏殊疑云顿起,他无法相信眼前娇柔女子能作出如此如男儿般豪迈之词。
凌小落淡淡一笑,道“小女子夜读三国,感喟于三国英雄叱咤风云和丰功伟绩,但正如晏大人词所喻,繁盛过后便是孤独,在歌乐之后便是空虚,人生百岁,转眼即逝,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这些英雄再如何建功立业也好,也终将掩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倒不是凌小落真有如此见识,只是这些思想主题在语文论述题最是常见,得益于现代的死记硬背法,凌小落自然对这些诗词的中心思想,情感境界如数家珍。
再加上她对此歌词诗歌自是作了充分理解准备;由此能从容道来;侃侃而谈。
晏特见她答得流利从容,毫无破绽,也就放下猜疑之心。
第130章 曲罢新词惊四座(八)()
“并非女子就不能作男子的铿锵之音,若大人还有兴致,小女子还有一诗词,请晏大人校正。”凌小落又朗声说道。
晏特和范仲淹听得她还有诗词,又来了兴致。
需知这古代知识分子最大的娱乐方式便是吹笛、喝酒、下棋和吟诗作对,尤其是在这重文轻武,诗词可与大唐盛世比美的北宋。
北宋文人最看重的便是“文才”二字,一生所致力的事业便是吟出一首震烁古今的诗词。
据全宋词记载南北宋朝期间,词人超千家,篇章超二万。
文人对好诗好词视若珍宝,更敬重文才高的人,得好诗相和,便是人生一大乐事。
“姑娘请吟来听听。”范仲淹刚才听得她那首激昂豪迈滚滚长江东逝水,心潮澎湃,意犹未尽。
倒想再听听她所作和豪放诗词。
凌小落略一思索,便吟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这是李清照的渔家傲;景象壮阔,气势磅礴,是李清照词中唯一一首豪放之作。后世词评家将此词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
她一词念罢,看到范仲淹和晏殊连连颌首,脸有赞叹之意。
看得两位大名人如此赏识聆听,凌小落恨不得将所懂的诗词都显摆出来,和两位大名人切磋一番。
反正北宋之后还有许多诗词歌赋,再加上现代的歌词,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歇,让这两位不晓未来的名人考上三天三夜,她也有诗词应对。她接着又念了一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一词;更是意气风发;极尽豪迈之气。
“好,好一个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夫今日便能得见姑娘这个风。流人物,可惜啊,可惜!若你生为男儿,我大宋又多了一个栋梁之才。”
范仲淹初时也见疑,但现下听得她吟出如此词作,想到她家学渊远,能作此词也在情理之中,便彻底相信她确是文才过人。
“凌姑娘,想不到你一介女流,竟然有此胸怀,实是难得。”范仲淹赞叹道。
“你有此诗才,在此教坊之中,可委屈你了。”晏殊说道。
“多谢两位大人廖赞。”凌小落心情激动,急跪拜倒。
这一急跌,从她怀中,滚落一份文稿;直滚落在到范仲淹脚边,正是那份宁公子帮忙所写的造星方案文稿。
凌小落正待捡拾,但范仲淹已经俯身拾起文稿。
他看那文稿封面小楷字体甚是俊逸,便缓缓打开细看。
凌小落眼看范仲淹捡起这份自己视作命根子的方案文稿,有点惶急。但她却不好意思从他手中夺回。
她知道此时并不是将这份文稿公之于众的好时机,搞不好,她刚才的欢喜激动,落足心力的仰慕,会使这两位大人误以为自己只想引起他们注意,有求于他们。
脸上一时惶急。
第131章 柳暗花明(一)()
秋娘眼尖,一下子认出那黄绢纸纸上所写,正是宁公子字迹,只道凌小落已经勾搭上了宁公子。
一下子如遭雷击,脸色一下子灰白难看起来。
范仲淹一目十行将此文通读了一遍,再反复细看,微微颌首。
既欣赏这文稿的斐然文采,又被这份文稿所述改革方案的大胆创新打动。
他将文稿递给晏殊,晏殊看得他赞赏之情,也审慎接过细看。但看着看着,脸上勃然变色。
他比范仲淹年长,也比范仲淹圆通世故,虽官至宰相,但未见政绩卓异,这也与他审慎的理性态度有关。
与锐然改革,不惜得罪权贵的范仲淹不同,他奉行的是明哲保身,以谨小慎微,在尔虞我诈的政坛上力保显位。
他审视这文稿所写改革教坊方案,虽是创意非常,但颇有难度,而且触及众多官家利益。
这份文稿若落入其他官家权贵手中,定会上书奏本,治写此文稿者一个扰乱朝纲之罪。
改革不易;若非如此;文武全才的范仲淹怎会落得一贬再贬的惨淡收场?
而自己作为范仲淹举荐之人,一世英名差点为他所累。
当今皇上虽为“仁君”,但这个“仁”字,也有利敝,就是容易摇摆,犹豫不决,还容易朝令夕改。
当年,改革初衷是由皇上提出,最后全盘否定,远贬范仲淹,也是皇上下的旨意,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范仲淹远贬后,朝中无人再提改革二字。
当然,这教坊改革不可与朝堂改革相提并论。
但现在是谈改革色变,说不好,流露此意,还道是自己和范仲淹借教坊改革重提旧事,自己恐晚节不保,自己这副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
晏殊为官多年,心内思潮起伏,但脸上仍是喜忧不露。
他望向凌小落:“这文稿可是你写?”
一听晏殊如此说,凌小落心中一动,如得这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答允此事,自是事半功倍。
但她不愿意他们认为自己是因为想实现这份方案,才在他们面前如此买力表演,而且她暂时也不想教坊众人知道此事,此事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才可宣扬。
她迟疑一下道“是我所想,再请人代笔所写,如大人想了解详情,小女子愿找时间再细诉详情。。。。。。。”
晏殊打断她的说话:“今日时间无多,此行目的不在于此,此文稿我先行留着,得空再闻其详。”
他对凌小落本有几分喜爱之情,又听得她吟诵诗词,心中也起了爱才之心,不想她因此文稿获罪,便先行扣下这份文稿。
但他不便明言,凌小落虽能知过去未来,但这人心之事却不会揣测。
她一听晏殊此言,只知他不愿在此讨论此事,但为何还要带走这份文稿,她自是无法知道晏殊用意。
又想到这份文稿让晏殊带走,也不知会不会石沉大海,自己又要找宁公子补录一份,不知那位公子是否愿意和有此空闲。
心下筹著,但却不敢再说话。
两位大人沉吟不语,众人也不敢多言,全场鸦雀无声,气氛一下子凝滞起来。
第132章 柳暗花明(二)()
教坊众娘子不明就里,还道凌小落那黄绢纸上写了一些有伤风化之言,引起两位大人不满。
其中有娘子便幸灾乐祸起来,这个凌娘子出风头出得太过了。
静默片刻,范仲淹站了起来,“晏兄,教坊旧人散失别处,看来我俩还是先行回去,今天能雅赏凌姑娘歌喉诗词,也不枉此行。”
晏特点点头,两人和五皇子站起来,缓步向外走去。
凌小落有点不知所措,是自己扫了两位大人的兴致吗?还是自己刚才表现得过于张扬和急功近利吓坏两位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