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悠闲小日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又有生意上门,谢青山就带着平安和谢萱告辞回家。

    赶回家去,正好赶上晌午饭。

    谢王氏和林氏早炒了鸡蛋蒜黄,盛在瓦盆里,黄洋洋金灿灿喷鼻香,专等着谢青山三人回来下面条,吃捞面。

    面条是谢王氏扯的,她有一手好厨艺,普通的粗茶淡饭也做的香甜。自从家里富裕些,她就越发将厨艺发挥出十分,日日做饭上巧花心思,每每让人垂涎欲滴。

    谢萱喜欢吃劲道的细面,谢王氏就专门给她扯了一撮细细的面条,跟刚萌发的细麦秆也似。蒜黄鲜嫩,毫无呛辣气,反倒有股子清气,鸡蛋喷香,吃的谢萱不亦乐乎。

    吃饭的功夫,谢青山将上午一行人的成果说了一番,大家自是欢喜无限。

    “咱们马上再增加几个棚子,下午,我就带平田和平安去后山砍竹子,然后去地里搭棚子!”谢青山捧着碗一边吃一边安排,想起韩正业说多种几亩地,以及增加菜蔬品种的事,还要堆粪、选种,千头万绪一时不知如何入手。

    “萱萱,你说说咱都咋安排,事情太多,一时不知道咋下手哩!”谢青山就问谢萱,不知不觉中,他早已将谢萱当个大人来看待了。

    谢萱说:“我昨儿不是说想了个法子么?用草棚子实在是太不耐冻了,用油布成本又太高,咱不妨用地屋子,成本底,还防寒防冻,保温也好。只要在两头开口,也不妨碍通风进气儿!”

    谢王氏也笑道:“萱萱说的对哩!咱家的地窖里不是东南夏凉?亏她那小脑瓜想得出来!”

    “那就不用砍竹子了,就是得请人去挖地屋哩,靠着咱家几个人,挖到猴年马月也不一定挖的好哩!”谢青山又担忧道:“要是来挖地屋的人学去了,咋办?咱还想靠这个挣几个钱儿哩!”

    “姥爷,学去了就学去了呗!他们要学的会只管自己种去,这天下又不是只有咱家知道咋种棚子菜。”谢萱无所谓的说道。

    但大家都有些不甘心,明明才知道一个大好的挣钱机会放在眼前,却让别人抢去了,总是不甘心。

    谢青山皱眉说道:“要是咱弄好了,往后每年少说也能挣几千两银子!这可是几千两,能买几百亩地哩!咱家挖首乌让那鳖孙偷学去了,弄得全天下都知道了。种棚子菜再让人学走,我这心里不甘心哩!”

    向来和顺的林氏也道:“是哩!往后志远志诚上学也需要恁些银子,咱还是把手艺留到自己手里放心。”

第45章 请短工() 
看大家患得患失的模样,谢萱不由得安慰道:“总不能你们自己去挖吧,挖到春天也不一定能挖出半亩地屋哩!

    何况种棚子菜不难,搭个棚子挖个坑,谁都能种。难的是谁种的好、长的多!棚子里的温度、湿度、粪肥比例、浇水、施肥、追肥的时机,这都需要经验哩!

    要是菜生了病,那要死就是死一大片,哪里是能轻易学得会的!你看京都里那菜买那么贵,不只是京都有钱人多,也是菜农的成本高。”

    看大家都放下心来,谢萱就接着道:“蒜黄也就罢了,咱买些蒜头种上,虽然晚了些,也能在过年收上一茬蒜黄。

    可是韭菜根儿去哪里买去?上回的韭菜还是咱们秋天花钱移栽邻居的哩,现在就是种上撒上韭菜种子也发不了芽了,要种只能等来年春天种下,夏天割两茬,秋天割一茬,冬天正好闷韭黄。”

    谢青山连连点头:“还是萱萱想得周密,咱们还没想到这儿哩!”

    “咱们不妨增加别的品种:小葱、豆芽、菠菜、芫荽,小葱就和蒜黄一样种在地屋里。

    豆芽也能直接在地屋里发,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都种些,花样多些,人们也有个选择。

    菠菜和芫荽耐寒,在地上用草棚子就行,天气好还得揭开草帘子晒晒太阳……”

    谢萱想了想,先就这些吧,说的多了他们也忙不开,她的精力也有限。

    这不像后世,有许多的工具可以协助人们,比如大棚塑料膜、种子、肥料可以直接买,温度计湿度计可以帮忙观测温湿度。打个电话,挖掘机就开过来帮你挖地,这里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动手,花样多了,反而顾不过来。

    于是大家一起商量,请谁来帮忙挖地屋,把这地屋挖在哪儿?

    “那庄子上不是有个山丘?占地少说也有两亩哩!上面光秃秃的,也不咋长粮食,不如把那个山丘挖成洞,离山丘不远也有河塘哩!浇水也方便。”谢平田突然想起来。

    “对啊,挖起来也方便些,又不占田地。”谢青山就拍板决定,“就把那个山丘挖了,庄子上也有空房,正好让人住下。”

    林氏说:“冬天也没啥农活儿,我三个娘家兄弟,还有娘家侄儿,都能来帮忙哩!”

    “还有秋娘女婿也能来,他家正好缺个挣钱的活计,咱不得关照关照他们?”

    谢王氏说,她还惦记着女儿秋娘,“前几天你们去县城,我抽空去了周洼村一趟,瞧瞧秋娘和俩孩子。不瞧不知道,他家公公死前那个病,拖的家里家徒四壁,我闺女苦哩!女婿也到处找活计干,哪里有恁些活儿哩?”

    她没说自己还给女儿留下二两银子,哪怕儿媳再懂事,也怕别人心里有芥蒂。

    “到时候让秋娘夫妻俩带着孩子都过来,你们娘儿几个给工人做饭。”谢青山就说,又跟林氏说:

    “红梅啊,让你兄弟侄儿也都过来,外头请短工每日只包中午一顿饭,工钱一天三十文,咱包吃包住,一天四十文,不亏恁兄弟哩!”

    林氏就笑着点头:“等会儿刷了锅,我就回娘家告诉他们去!”

    “人还是不够,至少得一个月内把地屋挖出来,要不蒜黄、小葱没时间长哩!”谢萱心里默默算了算,就开口道。

    “村里那等实诚人家都能请他,咱都商量商量该请谁,下午我亲自过去说话!”谢青山说。

    末了,终于商量出个章程出来:林氏下午回北上庄娘家请娘家哥哥侄儿过来,谢王氏去周洼村通知秋娘夫妻,谢平田去庄子上看地形,谢青山就在村里去找相熟的人家说话,谢平安就去草棚子里看着,省得让人把菜偷了。

    谢萱呢?她最轻松,在家看着家,等韩正业派人递消息过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谢青山就说,找了村里十个干活勤快、不耍奸的青壮年,商量好了每天给四十文钱,早中午管三顿饭,吃住在庄子上。明天早上吃过饭自带铺盖和干活工具,来谢家集合。

    林氏也说:“俺大哥二哥和小弟都过来哩,还带俩侄儿过来,大侄儿林柱今年十八,也是个壮小伙儿哩,二侄儿林椿今年十五。俺二哥说,就让他来长长见识,打打下手,也不必给他工钱,每日管三顿饭就成!”

    谢青山道:“这哪儿成哩!大老远跑来,哪怕打打下手,也值半个劳力,就给他每天二十文。”

    眼看公公做人做事都厚道,林氏也感觉面儿上也有光,就是串亲戚回家,别人也不敢轻慢她,两个嫂嫂和弟媳也得记着她的好。林氏就笑着应下来。

    以前回家,虽是爹娘和三个兄弟都欢喜,但两个嫂嫂和弟媳却是面儿上淡淡的,尤其是弟媳,向来口里不饶人的,冷不丁拿话儿刺人。

    虽然她自觉自家嫁了个好人家,公婆和气、丈夫恩爱,生了两个孩子虽然淘气些儿,也都是懂事贴心的。

    两个小姑子也不是那等挑刺、无理搅三分的人,惠娘在家里时,姑嫂两个关系是极好的。就是秋娘虽然平日里快言快语,偶尔不知何处得罪了人,也不是个坏心眼儿的人。

    家里虽然不是那等富庶人家,跟周围人家比也不差,在家中做闺女时吃穿用度也是这般罢了。

    可经不住有人就是嫌贫爱富的,见你嫁的富人家,她便上来说两句殷勤话儿,这也罢了,她也不稀罕。

    可是每次她回娘家时,进门时两个嫂嫂先往她手里瞧,见拿的物事多些,脸上的笑也就多几分,见拿的少些,脸上便淡淡的。弟媳更是个脸酸的,明里暗里拿话儿刺人,弄的人心里闷闷的。

    也就是近些才好些,他家买了庄子,两个孩儿又上了学堂。每次回家点心烧鸡也不少拿,两个嫂嫂的笑容也比往日分外热乎些,弟媳就更是跑前跑后搭话儿,明里暗里的打听他们家有多少银子。

    后来,因公公说挖何首乌无论如何是泄露了,就不妨做个人情儿,她就赶紧回去告诉了父母和娘家兄弟,也挖了几棵,挣了几两银子。再回去时,嫂嫂和弟媳便不敢再做往日态度。

    众人商定了,都早早的去睡了,只谢萱百无聊赖的拿着千家诗,点着油灯翻了一个时辰,才慢慢的睡了。

第46章 叫魂儿() 
第二天一大早,后院的公鸡刚打第一声鸣,谢萱就听外面东耳房“吱嘎”的开门声,大约是姥爷和姥姥起来了。

    谢萱看着窗纸外黑漆漆的夜色,估摸才凌晨四点,不仅叹了口气,继续将被子裹的紧紧的,翻了身准备再睡个回笼觉。

    刚揶好被角儿,就听见东厢房的房门“吱嘎”又一声,应该是谢平田和林氏起来了,随后志远志诚背诵三字经的声音隐隐传来。

    谢萱又无声的叹了口气,将被子蒙住头,就当什么都没听见。

    但是,她对古代茅屋的隔音效果抱了过高的期望,随后厨房门口响起抱柴火的“哗啦”声,然后是厨房里烧火做饭、锅碗瓢盆的奏鸣曲,最后西厢房的门也“咯吱”一声,应该是谢平安也起床出门了。

    谢萱将蒙头的被子拉下来,无语的望着漆黑的屋顶,思考是再眯一会儿,还是干脆起床。

    房顶上是用编好的竹篾铺了两层,再上面是厚厚的茅草,天越来越冷,外面呵气成冰,谢萱赖在床上,脑子里胡思乱想,根本不想起床面对那股寒气。

    鸡打第二遍鸣,谢王氏端着一盆热水敲她的门:“萱萱,小懒猫儿,起来吃饭哩!”

    谢萱就搭着衣裳,迷迷糊糊的去开了门,原来不知不觉她又睡了一觉。

    蘸着青盐刷了牙,洗了脸,涂了香面脂,谢萱就来到堂屋。

    林氏正在摆饭,一面喊志远和志诚哥俩:“志远,志诚,吃饭哩!吃完饭该上学去了!”

    就见志远摇头晃脑的出来,口中犹自喃喃不断,后面志诚却是拉头笼脑,半眯着眼儿,一副没睡醒的模样。

    “志诚哥,快看你身后,先生来了!”谢萱突然喊道。

    “先生,我再不敢打瞌睡了——”只见志诚一个激灵蓦地跳起来,连忙转向身后,口中不断胡言乱语,“先生在哪儿?先生在哪儿?”

    “哈哈哈——”谢萱笑的跌脚,指着一脸懵逼的志诚道:“大妗大舅,姥姥姥爷,你看给他吓得,肯定是上课睡觉被先生抓住了……”

    谢王氏看志诚呆愣愣的,连忙走到志诚身旁,一手搂着他,一手向四周半空中不断抓,口中不住向四周喊:“志诚回来喽——”喊一声儿,半空中抓的那只手便向志诚头上按一下,如此喊了七遍才住手。

    “奶奶,你这是干啥?我啥事也没哩!”志诚被谢王氏这一番动作弄迷糊了。

    林氏看志诚没事,又想起他方才的话来,“志诚,你给我老实说,学堂里你不读书,打瞌睡来?”

    看志诚就有些支支吾吾的,林氏就扭头问偷偷要躲的志远:“你弟是不是上课打瞌睡叫先生骂了?”

    谢王氏就向林氏挥挥手:“别吓唬他,刚回过神来,缓缓再说!”又扭身使劲儿点点谢萱的额头,嗔道:“你这个小促狭鬼儿,以后可不兴冷不丁儿的吓唬人了!把人魂儿吓跑了,可出大事哩!前一段儿你掉井里,救上来咋都不醒,叫我借了一箩米,一边撒一边围着那井喊了半日,你才慢慢醒过来,把咱们给吓得……”

    谢萱原本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谁知魂归此处,投在这小谢萱身体内,对着鬼神之说半信半疑,只得点头称是。

    鸡刚打过三鸣,谢家人饭罢,村中人也陆续扛着工具来到。

    有与谢家向来交好的邻居,冯婶儿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周老麦父子三个,另有村里其他四个勤快的汉子,都是干活实诚不耍奸的好劳力。

    谢青山叮嘱林氏,等秋娘女婿、她娘家兄弟和侄儿来了,让她带到庄子上。谢青山就和谢平田带人先往庄子上去了。

    谢王氏和谢平安则赶着骡子,去葫芦庄上买些儿锅碗瓢盆、酒肉油盐等东西。请人家来挖地屋,都是下力气的活计,一日三餐不得少,好歹得见些肉星儿。都是亲戚邻里,不能怠慢了人家。

    一时喧闹的人群都走了个干净,志远志诚早吃完饭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家里就剩下林氏和谢萱。

    “唉——好无聊啊——”谢萱就看着林氏手中的梭子飞来飞去,织布机“哐哐”响个不停,她百无聊赖的问:“大妗,你天天织布心里烦不烦啊?就不觉得无聊?”

    “有啥无聊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呗!再说,咱家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林氏见她小小一个人儿,口中一直嚷嚷“无聊,没意思”,不由得笑她:“你小小人儿,天天喊没意思,像啥话?要真闲得慌,我那针线筐里有绷子,你去学着绣两朵花儿去!”

    谢萱就兴冲冲的去拿了针线,见里面有个绣了一半的绣花绷子,筐里还放着些儿五颜六色的细棉线,整整齐齐的编成一条辫子,一看就知道是个仔细人。

    拿起那个绣了一半的绣绷子,上面绷着一块月白色的细棉布,上面绣着婴戏石榴的纹样,那胖胖的婴孩儿已经绣成了,怀中抱着一个裂口的大石榴,只旁边一棵石榴树绣了半截儿。

    绣工虽然算不上精致细腻,但也针脚齐整,是做惯针线活的手笔。

    “大妗,你绣这个准备做啥?”谢萱就问。

    林氏因夏日里干活,皮肤并不白皙,被日头晒的紫堂脸儿上微微红了红,手中梭子却不停,笑道:“我做个抹胸哩!”

    “哦!绣的真好看……”谢萱就赞道。

    “这算啥好看?你娘绣的才叫好看哩!”林氏就笑道:“我针线功夫只是一般,你娘针黹功夫好。绣的那花儿啊,像刚从地上摘下来也似;绣的那鸟儿,活灵活现,像是会动哩!你睡那枕头,枕面儿上一副喜鹊登枝儿,不就是你娘在家当闺女时绣的?”

    “我说那枕头绣的还挺好看,原来是我娘绣的啊!”谢萱就随口着,“大妗,你还有绷子没了,我怕给你绣坏了,我自己弄个绷子弄块儿布绣着玩儿。”

    “里屋床头边上挂着好几个呢!都是你大舅闲的时候做的,自己拿去!柜子里有两块粗布,你先绷上,试着绣绣!”林氏就打发她自己去拿。

    谢萱就自己拿粗布绷在绣绷子上,又去厨房找了块儿萝卜,拿刀削尖了,在粗布上随便画了枝梅花儿,粗布上便留下淡淡的青色汁液,她就穿了线拿起针,开始绣起来。

    前世流行十字绣,她嫌十字绣没技术含量,自己在淘宝买了苏绣的套件,大小绷子、印好样子的丝绸、配好颜色的丝线,连指导教程都给你发进电子邮箱里,就怕你学不会。

    当初她还大张旗鼓的买了清末民初刺绣大师沈寿的《雪宧绣谱》,誓要绣出一副牌匾挂在堂屋里。可惜只绣了一朵花儿,两片叶儿,就嫌太慢太无聊半途而废,来这里之前,那套家伙还压在箱底儿不见天日。

    正低头跟针线较着劲儿,就见院门外传来一声高兴的喊声:“娘!我来了哩!”

第47章 秋娘归() 
随着一声“吱嘎——”,院门被推开,就见谢秋娘带着一双儿女,和丈夫周安、小叔周全一同进来。

    林氏忙停下梭子,迎了出去,笑道:“秋娘回来啦!咱娘和平安去葫芦庄买东西去了,还没回来哩!你们赶紧坐下歇歇,我给你们烧水泡茶。”

    “嫂子,你别忙活,咱是回家来干活哩,不是来享福的!我爹和我哥呢,已经去庄子上了?”谢秋娘就一连串的说。

    “刚去哩!带着咱村请的工人一块儿去的。”林氏把人让进屋里,“你们先歇歇,我娘家哥哥和侄儿一会儿该过来了,到时候我带妹夫兄弟俩和他们一块儿去。你还没去过咱家庄子,不识路哩!”

    谢萱就放下绣绷子,拉着周芹一起说话。

    正说话儿时,就见门外又有人喊:“我谢叔在家不?”

    林氏一听,脸上荡出笑来:“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就来了!”忙出去迎她娘家兄弟。

    就见外面走进五个男子来,林氏的三个兄弟果然不愧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跟林氏一般,都是矮矮壮壮的身材,脸儿晒的黑黑的,头上戴着网巾,穿着洗褪色的粗布裋褐,上面打着几个补丁,背上还背着包袱铺盖,两个侄儿一个个头高些,约有十八九,是林氏大哥林山的大儿子林柱。另一个单薄些,约有十四五,是林氏二哥林海的儿子林椿。

    “既然谢叔他们都去庄子上了,咱们也赶紧去吧!路上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哩!”林氏的大哥林柱说道。

    “不迟不迟,他们也才刚走不久,先跟周家妹夫一起喝杯茶歇歇吧!”林氏就说。

    “不歇了,不歇了,男子汉走几步路,哪里就累了!红梅,你赶紧领咱们去庄子上找谢叔他们去!”林氏二哥林海性急,赶着林氏说。

    周安也连连称是,于是林氏就带着一行人去往庄子上,留秋娘母子三个和谢萱在家,等待谢王氏和平安回来。

    谢萱就拿出上回去县城姥爷买给她的饴糖,分给周芹和周鸿吃,又问周芹学绣花儿了没。

    谢秋娘也是闲不住的人,去厨房瞧瞧没啥活计,院里也打扫的干净,后院的猪和鸡也喂了,最后她坐到林氏刚才的位置上,手中梭儿来回飞快,“咔咔”织起布来。

    不一会儿,谢王氏和谢平安赶着骡车回来。车上载着一口大锅,锅里放着些儿一摞儿碗,又瓢、盆儿等物,另用一张大干荷叶包着二十来斤猪肉,还另买了一罐菜籽油,豆腐等物。

    “娘,咋买恁些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哩!”秋娘忙打开院门,让骡车进来,看到有半车的东西,不由得替娘家心疼钱。

    “得快二两银哩!”谢王氏就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让他们劳力干了一天活,就吃那清汤寡水,叫人说咱家不厚道,为个虱子烧皮袄——不值得!”

    秋娘也是明事理的人,自然不会苛刻工人,只问道:“娘,中午是让他们回咱家吃,还是去庄子上给他们做?”

    “这么远,哪儿能天天来回跑?去庄子上做,这买了一口大锅就是给他们做饭用,咱家还有三口锅,拿去一口就够用了。让平安再把仓里几担粮食运走,小麦面儿、糜子面儿、高粱面儿,各色杂粮都运些,地窖里的萝卜白菜、冬瓜南瓜、干菜,还有那腌好的萝卜也搬上一坛子,早晚喝粥配着吃也方便哩!”谢王氏指挥平安和秋娘,有条不紊,“到时候,我跟你大嫂早早的起床去给他们做三餐,顺便也在那儿吃了,你在家带孩子们穿衣吃饭,打发志远志诚上学!”

    昨儿晚上,谢青山谢王氏老两口在被窝里唠叨了半夜,早商量好了事情该咋做,心里清楚着呢!

    “我跟大嫂去给他们做饭,你在家带孩子们。我年轻力壮的,咋能叫你起早贪黑的?!”秋娘说。

    不一会儿,东西还没搬完,就见骡车上已经堆的满满的了。

    “先运去一车,再回来运一趟吧!车上装不下,累了骡子就坏事了!”谢王氏说。

    于是谢平安就赶往庄子去。

    平安不再跟前儿,谢王氏就将前几日相亲的事秋娘唠叨了一回。

    秋娘听了也气的上头:“一百两?还要四季绸缎衣裳、金银头面?她咋不干脆发梦嫁给皇帝得了,一个平民小户人家,彩礼敢要一百两哩!她真敢开这个口!我倒想瞧瞧她长得是个什么仙女儿模样,到底有多金贵?”

    秋娘嫁人那会儿,也只收了八两彩礼,爹娘还全都给她带走了,另陪送了箱笼柜架、四季衣裳、两根素银簪子。虽说后来公公生了个慢病,她将彩礼和首饰都当了,家里也拖得垮了,但也由此赢得了夫家人的尊重,在家也是说一不二的。

    听到对方竟然要一百两彩礼,她不由得生出愤慨来。

    “我也是说哩!这赵家钻进钱眼儿里了,大闺女悔了婚,另嫁给县城卖馄饨的王家铺子,听说足足要了三十两银子。他瞧着这二闺女比大闺女模样还好些,恐怕想卖个大价钱哩!大概是听说咱家买了庄子,来试试运气吧!”谢王氏一边拿个小陶罐儿往里挖盐,一边跟女儿说心里话儿,自古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有些话儿也只有跟女儿说最合适。

    “咱好运气,挖到了百年首乌,卖得了几个钱儿,王招宣府上卖庄子卖的急,这才凑钱买下了庄子。现在满打满算,咱手里也不到五十两,还要挖地屋种棚子菜,请工人做三餐,仔细算算还不咋够哩!他赵家想一百两,咱也不是那泼天富贵的大户,他算盘子打到咱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