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诱妃成瘾:妖孽王爷轻轻爱-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忠英哭笑不得,“臣正是。”

    “正好,平安能告个状吗?”

    钱忠英一惊,望向正在喝茶的女儿,钱若水手下一抖,冷眼横眉,“平安?”

    杜恪辰倒是淡定,可嘴边的笑意不加掩饰,钱若水伸手拧他,他抽痛,委屈地瘪了嘴,默默喝茶。

    “是这样的,母后对平安十分冷淡,从不曾给平安做过吃食,更别说糕点之类的。在山庄时,别家的孩子出门玩耍,母亲总会出来喊他们回家吃饭,可娘亲一次也没叫过平安。”平安似乎要把这些年的委屈一次性说完,“还有身上的衣物,她从不给平安做,平安从未感受过什么是慈母手中线。”

    钱若水一口茶喷了出来,提醒他:“平安,母后不是什么慈母,当然不会做女红,更不会做什么吃食糕点。”

    平安却不听她说,继续问外祖,“平安听说钱府是百年世家,而云家也是开国功臣,外祖母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打理商社井井有条。”

    “母后的诗词歌赋也是不差的,商社在母后手中不知壮大了几倍。”钱若水幽幽地说。

    “可如外祖父和外祖母这般能干之人,为何教出母后这般五体不勤之人。平安还听闻,世家的女子不一定要精明能干,但女红这些事情总归是要会的。”

    钱若水默默扶额,低声问杜恪辰:“这些话他是从哪听来的?”

    杜恪辰摊手,“朕也不知道。”

    “是以,平安想问问外祖,母亲为何对平安这般冷淡?”

    钱忠英纵然一身才学,能言善辩,在朝堂上唇枪舌剑游刃有余,可面对平安如此稚气未脱的问题,他还是沉默了许久,才道:“你母后她不会女红。”

    钱忠英只有钱若水这么一个嫡女,自幼百般疼爱,云氏早丧,她又过早地接管内宅诸事,并未能像寻常人家的女子习得一手精湛的女红。原想着也不是什么大的缺乏,世家女又有几人真正精于此道,都是府中有绣娘、厨娘,哪要真的动手。后来又嫁了杜恪辰,更是不需要这些。可被平安这个半大的孩子问起来,钱忠英还是老脸一红,“外祖在她幼时疏于**。”

    “爹!”钱若水恼得不行,“平安你过来。”

    平安趴在钱忠英身上不肯下来,眼睛挤出两抹晶莹,“母后要打平安了,外祖救平安。”

    钱若水的脸都黑了,“你有本事一辈子不回宫,就在钱府呆着。”

    杜恪辰已是笑得人仰马翻,冲着平安竖起大拇指,只差没说儿子干得漂亮之类的话,因为他知道钱若水要是出手,那可不会手下留情。

    “哪有你这般管教儿子的?”钱忠英护着平安,“其实呢,是因为外祖疼你母后,不想她学这些太辛苦。太子殿下想啊,没有这些,你也不比别的孩子少什么。只是每个人付出的方式不一样,你母后”他想说些钱若水的优点,可她似乎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因为她的能干不是外露的,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为了家族利益舍弃自己,这一点就是旁人所不及的。

    “母后如何?”平安急切地催促。

    “这个就要问你父皇了。”钱忠英巧妙地把问题抛给杜恪辰,平安转头看向他,等待着。

    杜恪辰接了烫手的山芋,把心一横,“你母后甚好,可是平安啊,以后还是娶个会女红的媳妇,起码饿不着肚子。”

    钱若水的脸色铁青,挑眉磨牙,“你们看来是都不想回宫了?”

第295章:她竟然算计钱家!() 
钱府的百日宴引来诸多宾朋,杜恪辰和钱若水驾临钱府,更是令人艳羡,对于钱若水的恩宠,有人羡慕,有人嫉妒,可她已然坐稳中宫之位,又深得杜恪辰的看中,就算只是一个百日宴,都御驾亲临,足见其对钱家的注视。之前,对于钱忠英就此隐没的传闻也消散于无形,看如今这个架式,他的起复只是时间问题。

    帝后没有久留,带着平安在夜色降临前回了宫。

    一回宫,平安便被钱若水留在含元殿,非要亲自下厨,展示她的女红功力。杜恪辰想起她受伤时,小厨房那些口味清淡、色如白雪的饭菜,浑身一颤,摆摆手说:“朕不饿,朕还有奏折要看。”

    “你不吃?”钱若水杏目一瞪。

    他直了直腰身,轻咳两声道:“呃,不饿也是要吃的。那朕就先吃,再去勤政殿。”

    平安奇怪地看着他,“父皇,不饿就不要吃了,不要太勉强,母后不会怪你的。”

    杜恪辰的笑容发虚,抱着平安坐着,“你母后难得下厨,错过今日,以后就很难再有。”

    钱若水刚走出几步,突然停下来,问他:“你的意思是想每天都吃?”

    杜恪辰连忙摆手,“这种粗重活还是让宫人们去做,若是你一个皇后抢了他们的饭碗,还有何中宫威仪可言。”

    钱若水想了一想,“你所言不差,可似乎这宫里养着许多的闲人,看来也是时候给她们找点事情做。”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秋蝉端来一盆清粥,还有一盘番茄鸡蛋,然后没有了

    平安的小眼神一直往秋蝉的身后看,等着还有更多的菜端上来,可是真的没有了,只有眼前的食物,“只有这样?”

    他还是不信,等着钱若水两手空空地进来,他才终于确定以及肯定,这就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晚饭。

    平安回宫的这些日子,除了被柳太后带到素馨宫外,其他的日子都是他一个人自己在东宫,膳食都是有定例的,虽然他才五岁,吃的不多,但宫人们丝毫不敢从中苛扣,都是按照皇储的标准八菜二汤,荤素搭配得宜,哪里有过这般清淡而简陋的饭食。

    倒不是平安挑食,而是他对母亲所展现的厨艺有着极高的期待,在他的眼中,钱若水应该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女子。在出云山庄时,她是家主,能统领云氏族人四处行商,族人们对她常有褒奖之辞。回到宫里,杜恪辰对她俯首贴耳,言听计从,足可以她是一个厉害的女子。可一个能干的女子,怎么可能会不擅厨艺呢?

    要怎么评价眼前的饭菜呢?

    寻常人家都比这吃得好。更何况是帝王之家。

    “怎么?嫌弃啊?”钱若水眉眼微扬。

    杜恪辰没有二话,示意秋蝉盛饭,他捧起碗筷,飞快地解决掉自己的那份,还意犹未尽地说:“美味,人间美味啊,朕这一辈子难得吃到这样的食物。”

    平安动作迟缓,见杜恪辰已是一碗见底,他才舀了一勺,可吃到嘴里,完全不是杜恪辰所说的美味,这看着软糯晶莹的白粥竟然是糊的,一股子焦味充斥口腔,吐也不是,吞也不是,委实难为一个五岁大的孩子。

    最后,他还是努力咽了下去,忙夹起一块炒蛋,试图冲淡那股子糊味,可是

    平安欲哭无泪,怎么能这么咸,虽然说母后是当朝皇后,后宫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但也不能把所有的盐都倒进去,这是想让他抱着水缸睡觉的节奏吗?

    “父皇”

    杜恪辰于心不忍,“饱了吗?”

    平安点头如捣蒜,“不饿,在钱府吃多了。”

    杜恪辰头皮发麻,可还是把那盆粥放在自己跟前,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面不改色,津津有味。

    钱若水看得叹为观止,终是不忍他把那盆粥吃下去,“别吃了,这么难吃你还吃得下去。”

    杜恪辰立刻反驳她,“谁说难吃的,好吃,非常好吃。”

    “父皇,你骗人,分明很难吃。”平安也不得不站起来,为了杜恪辰的胃,他不能再沉默下去,“母后,儿臣错了,儿臣以后再也不敢了。”

    钱若水大悦,“平安怎会有错?只是母后没能展示慈母的一面罢了。”

    平安吓得脸色都白了,“在儿臣的心中,母后向来是慈爱的,不会女红不下厨也无损于母后。”

    “那可不行,你都向你外祖告状了,母后很没面子,必须挽回颜面。”

    平安扯了扯父亲的衣袖,“父皇,你劝劝母后吧,儿臣”

    杜恪辰终于把那盆白粥吃得精光,吩咐宫人把平安送回东宫,堆起一脸的笑意,讨好地说:“你何必跟平安计较,你这般特别的母亲,总是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更何况早年朕不在你们身边,平安所要承受的压力比旁人要大得多,好不容易遇到外祖,能撒个娇告个状,你又何必这么为难他?”

    钱若水叹了口气,“我只是想告诉他,这世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母亲也是各不相同,就算是帝王也有各自的手段,并非千篇一律。他所看到的,并非慈母本色,而对待每一个孩子,母亲都有不同的表达。”

    “平安他不是不懂事,只是想要得到更多的爱。”

    “你是说我不够重视他?”

    杜恪辰犹豫着点头,“你一直让他孤单一人,这对孩子并一定是好的。他虽独立,可心中总有渴求。他在母后宫中不也如鱼得水,他终究是希望有人可以陪伴。”

    “你的意思是,把他接过来,我天天给他做饭吃?”钱若水笑容灿烂。

    杜恪辰说得甚是认真,“朕的意思是,我们该再要一个孩子,一个可能还不够,越多越好。”

    钱若水先是一怔,睨他一眼,“你以为我是猪吗?下崽子一窝一窝地。”

    杜恪辰心头微动,把她带入怀中,“佛儿,我也不小了,总该再多努力努力,平安一个人会很辛苦的,多给他生几个弟弟妹妹,以后他执掌这江山会轻松许多。”

    “这个也不是我能控制的,要是有了就生下来吧。”钱若水也不是没有这个心思,只是回宫没多久,千头万绪,又有柳太后常常与她为难。

    杜恪辰当即决定不回勤政殿看奏折,要好好努力给平安生弟弟妹妹。

    可还没等熄灯,胡公公就慌慌张张地前来求见,小声禀告,“钱家出事了。”

    原来,钱府今日大宴,宾客本来就多,又有一部分人是冲着钱府两名庶女去的,崔氏无法兼顾,辛、孟两位姨娘又没有经验,竟是叫四娘坏了名节。而坏了四娘名节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柳家二房长子柳素,也就是柳太后的侄孙。

    别看他名字是素,为人可一点都不素,年未十八已经有了三个通房、两房侍妾,在外更是眠花宿柳,时常流连于烟火之地,名声早已经是臭了。眼看着柳生言退隐,柳家再无一人出仕,柳太后也是急了,数次在杜恪辰跟前为娘家讨要好处,可柳素就是一个酒囊饭袋,国子监的入学试都没能通过,没通过也就罢了,偏偏还交了白卷,令柳太后颜面尽扫。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柳太后也应该死心了,可她偏偏觉得一个人的能力与学问无关,不会应试,不代表不会做官。可在这个时候钱若水回京,杜恪辰一门心思扑在她身上,眼前再没有她这个母后,更不用说柳家了。自柳生言退后,柳家一蹶不振,如何能与百家世家的钱家相比。看着钱家恩宠不断,柳太后更是对钱若水看不顺眼。

    于是,她就把脑筋动到了钱府。

    钱忠英最疼嫡女,对庶女的婚事一向秉承对嫡女有利的原则,可钱府富贵了,攀附的人也就多了,柳家也就有机会趁虚而入。可柳家想入钱忠英的眼,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柳生言尚且对这两个侄孙百般生厌,又如何能成为钱府的东床。

    说亲是行不通的,人还没入钱府可能就被拒之门外了。

    于是,柳素趁着钱府百日宴,宾客众多,在大庭广众之下,于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之时,把人推进冰冷的池子里,再跳下去救人。

    如此壮举固然是好事,但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是在衣不蔽体的情形之下,钱家四娘的名节自此坏在了柳素的手中。

    但凡遇到这样的事情,男女双方家长坐下来谈一谈,把亲事办了,也算是一桩美谈。可钱府是万万不可能与柳氏结亲,这件事就变成了一场致命的冲突。柳家派了人守在钱府门口,一定要娶他们家四娘进府。

    “她竟然算计钱家!”钱若水听罢气愤难当,“她以为成了钱家的姻亲,我就要听之任之,她这如意算盘也打得太过了吧!”

    杜恪辰也没想到柳太后会这般行事,“朕去和母后谈谈。”

    杜恪辰前脚没有走出含元殿,钱府已经派人来报,四娘为保名节在府中自缢。

第296章:庶妹之死() 
钱忠英是出了名的疼嫡女,世家中广为传颂,虽然他为了延续香火,又纳了很多的姨娘,但从未越过正室,元配过世后,也没见他将谁扶正,反倒是让嫡长女当了家,把钱府后宅一应大小事务都交给当年还是半大的孩子。钱若水在庶妹的管教上,也未有疏失,请了女西席入府讲学,钱府小姐应有的份例从不曾苛扣过,向来是比照自己的标准予以供给。但钱忠英却不曾对她们另眼相待,直至四年前钱若水自凉州回京,提及府中庶妹的亲事,钱忠英才幡然醒悟,这些女儿已经长大成人,接手对庶女们的**。钱若水在洛阳时,钱忠英先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了朱家和杨家。一来是为了给云氏正名加重砝码,二来是钱府若是势微,还有姻亲可以保证钱若水回宫后能稳居中宫之位。

    不得不说,钱忠英思虑深远,在为夏辞西谋划的同时,还想要屹立朝堂不倒,足可见其谋略之重。在钱若水回京之后,他激流勇退,保全自身的同时,也是在为钱若水入主中宫提前谋划。一个没有强大外戚的中宫,相比起一个位高权重的国丈,朝臣自然更倾向于前者,而钱若水之前的种种经历,已经让她的封后之路注定备受非议,他在这个时候选择隐退,无疑对钱若水更为有利。

    虽然说在封后大典之前,朝中冲突不断,矛盾丛生,议论不绝,但大典已然选定吉日,不容更改,钱若水成为中宫只剩一个仪式而已,而钱氏的荣耀也会随之而来。但是,危机也会如影随形,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已不仅仅是一人的福祉,关系到整个钱氏的荣辱。

    钱家四娘庶出,可毕竟是钱忠英的亲生闺女,她嫁到谁家,都难免要与钱府休戚与共。世家大抵都是如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世家的姻亲关系却是牢不可破。杜恪辰登基之初,有意打压世家,便扶了寒士,让他们与世家分庭抗礼。可是为了钱若水,他不得不把寒门士族打回原形,以免危及她的封后之路。不得不说,杜恪辰对钱若水的宠爱,已然超过他对权力的掌控。

    钱忠英虽然处于不问世事的状态,但他对朝中的动向却是了若指掌。崔氏为他生了一子,他就将这个原是杜恪辰的眼线扶了正,既有了嫡子,又是向杜恪辰臣服之意。这也就意味着,钱家未出阁的两名庶女婚事,不会过于隆重,这也是钱忠英盯嘱钱若水试探他口风的意思。可钱忠英万万没有想到,柳太后竟然把心思动到了他的头上,还是以如此卑劣的手段。

    大魏民风并不严谨古板,女子未出阁前随母亲四处交际应酬也是常有的事,有了心仪的男子在双方家长的许可下也是可以常常见面。比如钱忠英在选定简飒的情况下,就默许他自由出入钱府,与钱若水互许终身,可二人终究有缘无份。而这一次,柳素“奋不顾身”入水救了钱四娘,本该引为一段佳话,就算是二人成为了夫妻,也不会有人因此诟病。可坏就坏在柳素是在柳太后的授意下精心策划了这一场“英雄救美”,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柳家会因此强娶钱四娘,若是钱忠英不同意,柳家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钱四娘的名声被毁,失的可是钱若水和钱忠英的面子。可若是把钱四娘嫁给柳素,先不论柳素的人品如何,钱柳两家联姻,钱四娘握在柳家的手中,钱若水也不好再与柳太后相抗,为了庶妹的幸福,她必是要向柳太后服软,才不置于庶妹在柳家备受欺凌。既然是嫁与不嫁都两厢为难,还不如玉石俱焚,来得更痛快一些。

    钱忠英很难说清现下的心情,为了保全嫡长女的未来而陪上庶女的一条命,说到底还是他心有偏私,可十指尚有长短,他只能选择最为有利的一方。

    那一夜,他与四娘彻夜长谈。

    身为父亲,他从未与庶出的女儿有些如此长时间的对话。当时,他记得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置是送走四娘,找一个和她相似的女子替死,然后在乡下为她找一个普通的男人平平淡淡的过完下半生,等到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将她接回来。有她今日之功,他这个父亲必不会亏待她。

    可没想到,他才刚回房歇下,就传来四娘上吊的消息。他赶过去时,四娘已经咽气了,留下了一封遗书。她不想拖累钱家,也不愿与为钱若水与柳太后相争的顾虑,若是依钱忠英的计策,日后难免会给钱府留下麻烦,不如就此一死,不让钱家受制于人,也让柳太后再没有算计钱府的机会。她平日虽不得父亲疼爱,但她终归是钱家女,知道家门的荣辱远比她个人的幸福来得更重要,虽然当时她年纪尚轻,但她也知道钱若水是为何才会远嫁凉州,长姐都能有此牺牲,她如何能忍辱偷生。

    钱若水看到她的遗书,泣不成声。她与庶妹们的姐妹情深虽不深,但自幼她们的一应教养事宜都是钱若水一手操持的,虽不求她们才学过人,但起码不丢钱家的脸面,对她们也有些过于严苛。后来钱若水走了,她们是何模样,她也不曾关心过,毕竟她所面对的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再然后,她已然忘记庶妹们的存在,一走就是三年,不闻不问。

    可临到关键时刻,能助她一臂之力的,却是庶妹一条鲜活的生命。

    若是没有记错,四娘下个月才到笄礼,正是开始她灿烂人生的起点,却是红颜薄命。

    杜恪辰一直没有说话,看着她哭,看着她眸中聚起杀意,看着她杀意渐散,仍是寒光凌厉。他知道她心中有恨,可却强行压了下去。

    “其实我与四娘的感情并不深厚。”在这个时候,她并不想用所谓的姐妹情深来打动他,也没有必要。在凉州时,她一次都未曾提过庶妹,没有理由突然表现出难分难舍的亲情。“你也知道,我是钱家唯一的嫡女,还是嫡长女,而我父亲很早就不断地纳姨娘进门。以前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对我娘的保护,我只知道我爹在姨娘院里留宿的时候,我娘虽然面上不显,但心里却是愁苦的。是以,我对庶出的妹妹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我爹也并没有要庶女养在嫡母名下的意思,也就随她们被姨娘带着,各自生活。等我娘走后,我掌了家,势必要操心妹妹们的课业。姨娘们都出身卑贱,考校功课的担子便落在我的身上,我既是姐姐又要履行嫡母之责,对她们也是多有严厉。久而久之,她们对我便有一种敬畏的情绪,不敢靠近,又不敢疏远。等我想起她们是妹妹,想与她们拉近关系的时候,一纸诏书将我赐予你为妾,远走他乡。这些年来,我一直为钱家、为云家也为自己而奔波忙碌,忘了妹妹们已经是大姑娘。当父亲提起的时候,我唯一想到的是她们的婚配一定要有利于钱家有利于我,根本不曾于关心过这样的安排她们是否会安然接受。只是我觉得世家出身的她们,必然要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有我这样的姐姐,她们的婚姻自然无法自主。我想过很多的可能,究竟她们该配予何人才会于我最为有利。可万万没有想到,于我最好的方式却是献出她花朵般的生命。”

    “我待她们是思虑良多,反复的思量是为了有利于我。而四娘待我却是毫无保留,叫我这个做姐姐的,自愧不如。我曾做出那样错误的示范,才让她有了今日的举动。除了感动之余,我为此深深的内疚和汗颜。然而,红颜已逝,我自不必假惺惺地哀嚎所谓姐妹情深,但她的仇,我不能不报。”钱若水掷地有声,也不必掩饰她心中满腔的恨意,“我知道这会叫你为难,可事情已然发生,我原是想一再隐忍,她始终是你的至亲,是赋予你生命的母亲,我不敢不孝,不能不孝。可是她逼迫我至此,将我钱府置于何地!”

    杜恪辰一向欣赏她的直接,可她如此直白地痛陈与柳太后的矛盾,他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虽说他与柳太后的关系并不是太融洽,可如钱若水所言,毕竟是他的母亲,他不能不孝,也不敢不孝。这一次,柳太后是做得过了一些,可没想到的却是钱家四娘顾全大局。

    钱家四娘是怎么死的,已经没有人去深究,京中传扬的却是钱府的严谨家风和四娘的忠孝节义。相对于此,柳家却处于千夫所指的境地。

    可饶是如此,柳太后却还要杜恪辰下旨,宽慰柳家,以洗白柳素,并为柳素指婚。她看上的是蒋家的姑娘,想要指给柳素为妻,以此来彰显钱家可笑的家风。

    钱若水听说之后,淡淡一笑,“想要柳素的命还不容易吗?我要的是柳家满门都抬不起头来,就像她曾经对四娘做的,让她毫无选择地走向死亡。”

第297章:婆媳矛盾() 
封后大典还未举行,当朝皇后和太后之间的婆媳矛盾已经摆在明面上。

    太后想为柳家求娶蒋氏女,并不以为当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