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功劳自是汤和第一,但汤和如今声望日深,军中除徐达之外,数他声望最高,若是再行封赏,朱元璋怕到时不免树大难以剪除,一番沉思后,便以傅友德第一,廖永忠第二,汤和不及二人,不予大封赏。
第三件事则是吏部奏报天下府州县数额。这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故而多看了两边,待吏部奏报天下府州县及官员数额为:府一百四十一,官八百八十;州一百九十二,官五百七十二;县一千零一十三,官三千零四十一。通计府州县一千三百四十六,官四千四百九十三。细细核查了一遍,才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来。
身旁的太监云奇急忙送上泡好的茶汤,朱元璋吐了口气,仰起脸,一口气将一碗茶汤喝得干干净净,方才放了茶碗,正想看看还有什么奏折没批阅,门外一个太监弓着身子走了进来,道:“皇上,锦衣卫副指挥使蒋歓在门外求见!“
“让他进来!“朱元璋抬起头,冷声道。
“是!“那太监应了声,走了出去,不多时,蒋歓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行礼后,垂立在一旁。
朱元璋摆了摆手,身后的宫女太监会意,纷纷屏退。
“监视如何?”朱元璋眯着双眼,低声道。
直到这时,蒋歓才抬起头来,扫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便是迅速地下了头,抱拳道:“卑职奉命而已监视胡惟庸,此人在杨宪死后,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诬奏其奸行,后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元帅——?”
朱元璋默默的听着,当听到胡惟庸的种种不法之事,他竟没有丝毫的怒火,反而微微一笑,只是在
听到末尾处,喃喃说了据:“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声音不大,但蒋歓却听得分明,身子陡然一震,有些惊异的看了一眼朱元璋,此时此刻,他才知道眼前的这个皇帝的可怕,一股惧意从心里缓缓涌起。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冷冷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胡惟庸可有见过李善长?”
杨宪死后,众人都因为这一次皇帝一定会启用李善长,但皇帝并没有这么干,而是让六部将每日的奏折,奏章送到胡惟庸的手中,然后由他呈上来,这样一个信号,众人如何不知,眼下的胡惟庸虽没被正式任命为何丞相,却俨然是丞相之姿了。
蒋歓道:“杨宪出事前与李善长见过一面,此后,多有见面,不过胡惟庸与李大人的管家走的十分亲近!”
“哦”朱元璋点了点头:“他还见过什么人?”
这蒋歓掌管锦衣卫,被朱元璋派遣监视群臣的一举一动,最近则专门负责监视李善长、胡惟庸两人,不用监视群臣,只负责两人,对他来说自然是简单了许多,人手派遣的极为合理,监视的自然是滴水不露。
听朱元璋询问,忙道:“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
朱元璋默默的听着,听到最后双眼里开始露出了杀气:“看来,胡惟庸这是拉人了?会拉李善长么?”
朱元璋摆了摆手,蒋歓松了一口气,知趣的退了出去。
朱元璋眯着双眼段坐在龙座上没有动,胡惟庸如此动作,看来是想在朝中拉帮结派了,李善长在朝中影响巨大,胡惟庸是他一手提拔的,看来胡惟庸是不去放过了李善长了。
“也好,朕便连你一块解决了?”朱元璋眯着的双眼忽然睁开,射出一股杀气,刹那间宫殿里杀气腾腾。
skbshge
第1802章大明公主()
按照明朝宫廷制度来讲,幼年公主一般都随各自的生母居住,住在生母宫殿的西殿,等大一些,为了避讳,会移居其他宫殿,这个就看受宠程度了,出嫁了就不用说了,随夫居住,不过一般都是居正殿正室。
西殿的后面有一座花园,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十分得体,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经营有绪。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此时的一处水池旁,两个女子在不断的走动,身后的一干丫鬟,目光盯着那两个女子,不时的有人大胆的帮忙数着数。
“一、二、三……?“
这两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的大女儿,二女儿,临安公主和宁国公主,临安公主为成穆贵妃所生,这成穆贵妃孙氏虽非是皇后,却也是元帅马世熊义女。十八岁的时候,被朱元璋纳为妾。洪武初年,册封为贵妃,位众妃之上。
孙氏敏慧聪颖,端庄秀美,娴于礼法,中规中矩,马皇后曾经向朱元璋称赞孙氏是少有的贤女。孙氏佐助马皇后管理六宫,马后以慈,孙氏以法,相济得治。深受朱元璋宠爱,所生四女之中,临安公主身为长女,且为人聪明活泼可爱,尚未出嫁便册封为临安公主。
在明朝公主地位虽尊贵,但无法与皇子相比。如皇子分封,皆为亲王“一字王”,如楚王,福王等;而比亲王低一级的郡王“二字王”是藩地州县名加郡王王号,如交城郡王,太谷郡王等。
公主则需加上郡县名,如获嘉公主,灵丘公主,等等,似乎是与郡王等级相同。在《明史》中特列专传,驸马附与其中。公主虽有正式名字,但传中不载,绝大多数连生卒年份,婚龄等都无记载,事迹除极个别有泛泛描述外,也没有记载。皇女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公主名号。按明初制度,皇女在出嫁前二日才得册封名号后期不尽遵循,如崇祯帝的长平公主,订婚时就已有封号。有些早夭未嫁者也有追封。而公主册文明示,'古之君天下者,有女必封。尔长序女今已成人,未有封号,特以某郡为尔之号,配某官某之子。彼为驸马,尔为公主。既入某官之门,恪遵妇道,以奉姑舅,闺门整肃,内助长佳,毋累父母生身之恩。'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即使是公主也不例外,通过与男性的婚姻来取得身份名号的必要性多数清代公主大抵沿袭此例,先请旨钦定公主品级,婚后举行册封仪式。进一步地说,公主的位号,因皇权而取得,亦因皇权而消长。如果父亲由亲王登上皇位,女儿就由郡主进封为公主,父亲失去皇帝名号,女儿降为郡主或没有名号,如建文帝的妹妹和景泰帝的女儿。皇姊妹则进位“长公主”,皇姑晋位“大长公主”。她们的位号,一生随与掌握皇权者的关系变化而沉浮。与皇子不同,明代公主去世后,陪嫁财产包括珍玩首饰田庄府第金印金册等都要缴回宫里清朝公主去世后,动产收回皇室,不动产留给额附,维持他与家人生计。
临安尚未出嫁便获得封号,一来是长女,二来朱元璋也对其母亲的宠爱,与她玩着蹴鞠的女子,便是日后的(尚未册封)宁国公主,两人都是一身的便装,临安白色长裤,白色的衫子,足下一双绣着虎头的靴子。
宁国公主则是一身黄色的衫子,同样是长裤,长裤宽大,覆盖足踝,也是一双绣着虎头的学子,腰间各自别着一条白色腰带,将两人身子束缚得凹凸有致。
两人都是眉目如画,艳若秋水,临安身材高挑,摸样较宁国要清秀了几分,宁国身子不长,摸样水灵可爱,都是细腰翘臀,娉娉婷婷,各惧美色,难分上下。
但临安虚长了两岁,如今已经十五岁了,女儿家发育的早,那衣衫包裹下的酥胸,已经初成规模,在那腰带的束缚下,臀部丰盈,玉腿修长,比年纪较小,摸样还有几分青色的宁国多了几分女人的味道,显得要好看了几分。
两人这低头他,与水池旁踢打一个黄色的蹴鞠,这蹴鞠在战国时候就已经兴起,但说道大发光彩的,还是因为刘邦的女儿,据《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至此,蹴鞠就开始流行与中国,经唐、宋、元发扬光大后,到住院站登基之处,听闻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没有完全禁止,豪门大户,宫中都有不少人终日以蹴鞠戏耍。临安与宁国两人性子活泼好动,对这蹴鞠极为喜爱,所以长在宫中习练,久而久之蹴鞠之术也颇为高超。
两个年纪相当。都是性格外向、机灵活泼的女子,加上二人对那些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实在没多大的兴趣,直到玩起了蹴鞠,平日在空中组织一些小比赛,让宫女丫鬟也参加,玩得高兴时,倒也不亦乐乎,如此一来也打发了宫中的寂寞。
skbshge
第1803章愁嫁的公主()
只见,宁国公主小腿微微一翘,一个如转乾坤,只见白色蹴球在她小腿上轻点了一下,一下子飞了起来,宁国公主身子一侧,右脚踢出又是一脚,那球在迅速飞上了半空中,呼呼转过不停,临安公主迅速上前,小腿向前伸出,想要勾入那小球,谁知,那小球甚是圆滑,在她足背上轻轻一点,竟没弹起来,滚落在地。
临安公主显得有些泄气,也不去管那小球,任由她滚落远处,喘着粗气道:“不踢了,不踢了!”说完竟一屁股坐在了那石凳上,显得有些急躁。
宁国公主望了她一眼,见她神色焦躁,没说话上前,小脚尖头对着你小球轻轻一垫,小球便飞了起来,呼呼转过不停,宁国公主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打得不亦说乎,她的小腿并不十分的修长,却胜在灵巧,小足或抹、或挑、或弯,或勾,肩,或顶、或拐、或捺、数十个动作,被她的一双小腿,两个香肩打得淋漓尽致,轻盈的动作,配上早上的晨曦,极具美感。落在旁人眼里,一脸的羡慕,宁国公主独自玩耍了一阵,方才小脚轻轻一勾,那小球不偏不奇,落在她的脚下,宁国公主一脚将小球踩在底下,从腰间抽出雪白的手帕,轻轻擦拭了额头,脸上、脖颈的香汗,红着脸娇喘道:“刚才不是踢得好好的么,你这是又怎么了?“
临安公主轻轻一叹,不知为何脑海里闪现一个人影来,那人剑眉星目,嘴角坏坏的笑意,让人又恨又欢喜。“该死,我怎么想起了他来呢?“临安公主脸蛋儿红红的,心儿碰碰乱跳,对于妹妹的话儿,竟充耳不闻。
“喂,你想什么呢?“宁国公主看今日这个姐姐好生奇怪,连叫了几声,都不曾答应,不免声音大了几分。
临安公主吓了一大跳,随即骂道:“死妮子,你想吓死人啊?“
“才没有啊,你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莫不是想男人了吧?”宁国公主性子较野,加上是马皇后所生,除了临安公主外,就数她最大,那些哥哥们对她极为喜爱,所以整个皇宫里早已无法无天了!平日里言语也没什么公主的样子,倒是有些想市井的女子。
“才没有呢?”临安公主俏脸一红,矢口否认道。
“呵呵,没有,没有你脸红什么?”宁国公主指着姐姐通红的脸颊不依不饶,一脸的不相信。
这一下临安公主俏脸更红了,淡淡发烧的感觉,让她含羞不已,扭捏道:“哪儿有啊?”
“还说没有,你看你,连耳朵、脖子都红了,我可听人说了,一般想男人的女人可都是这个样子的?”宁国公主笑嘻嘻的道。
“你这个死丫头,胡说什么呢?”临安公主有些心慌,刚才的那一刹那,她的确是想男人了,不,应该说不是只有刚才的那刹那,准确的说,应该是这些日子,她不知自己是怎么,脑海里总是不断的回忆着那个男人,那个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就是满嘴的马屁,张口便是一个绝妙的对子,还有那一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大手,这一切原本是她极为鄙视的,可如今她不但没有半分的鄙视,反而有些想念,这几日来,她时常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这便是思春想男人了么?”
“哈哈,还不承认?脸都红成了这样,不是思男人才怪呢?“宁国公主一副过来人的口吻,仿佛姐姐的心思早已被她洞悉了一般。
“嘻嘻——?“她也不管临安公主答应不答应,一屁股坐了下来,拉着姐姐臂膀笑眯眯地道:”是不是想那个叫啥来着?“
“哦,对了,叫李祺!”说完,左右瞧了一眼,笑眯眯的道:“不要说妹妹不照顾你啊,我可偷偷的帮你打听过了,那李祺长得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是李家的长子,相国李善长对他极为宠爱,姐姐嫁给了他,倒也不亏了?“
临安公主眉头微微一皱,她是公主,一生下来注定了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上天让她得到了一些东西,必然少了一些东西,相较于平民百姓人家的女儿,她们却少了很多的选择,尤其是自己的男人上,从她们生在帝王家就注定了她的命运,最终走不过
和亲,远离家乡。千山万水,伶仃孤苦,好一点的作为赏赐,嫁给有功大臣,最不济的莫过于亡国公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她们是公主不假,过的日子未必比寻常百姓家女儿家要好多少。
“你说,要是我们不是公主,会不会嫁一个自己喜爱的男人呢?“临安公主幽幽的道。
“这个嘛,应该是可以的?“宁国公主没心没肺的说道,说完扭过头看了一眼姐姐,好奇的道:“怎么,你相国家的驸马不满意么?”
临安公主幽幽一叹,道:“一个男人,我与他便是面也没见过,他长得如何,秉性如何,会不会从一而终的欢喜我,会不会打我,骂我——我都不知道,便要与这男人同床共枕,肌肤相亲、生儿育女……哎……?“
“你就知足吧,父王对你宠爱有加,你是堂堂的大明公主,是金枝玉叶,嫁给了李家,那是父王对李家恩赐,他们还敢对姐姐不好么,你啊,可比我好多了,父王给我许配的那个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我可打听了,长得难看,身子弱得不行,比起李家的那个姐夫可就差多了?“
临安被妹子的几句话逗笑了,掩着嘴巴一笑,道:“是么,可我怎么听说,那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非常受父王的的器重,常被父王为山东学政,还嘉奖其“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倒是李家的那个,我倒是没听过父王的什么嘉奖宠爱!”
^^^^^^^^^^^^第一更来晚了,诸位请见谅啊!
skbshge
第1804章不知其二()
明朝公主一般在十三四岁便开始出嫁,宁国公主,今年十三岁,所以朱元璋也许配了人家,只是现在还没嫁过去而已,听了临安的话儿,宁国公主一脸的得意,忽然左右瞧了一眼,压低声音道:“姐姐要是欢喜,妹子便找父王母后说说,让父王下旨,让那小子娶了姐姐?”
临安公主俏脸一红,道:“你个死妮子,说什么呢?羞不羞人啊?”
宁国公主一脸毫不在乎的切了声,道:“有什么舍不得,不就是一个男人么,嫁给谁不是嫁,我们公主生下来,婚姻就由不得自己,既如此,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趁着还没嫁人,能玩便好好玩耍几年,等玩够了,也就嫁人了,我是公主,有我朱家在的一天,那个臣子胆大包天,敢欺负我,什么醉打金枝,那不过是那些没事闲得慌的臣子,说出来过过嘴瘾的,还能当着不成,姐姐若是真的不想嫁给李家的公子,不妨我们换换?”
临安公主既好笑,又好气,点了一下宁国公主的额头道:“你啊,这小脑袋都想些什么啊,这婚姻父王早已下了旨意,岂是你说换便换的?“
宁国公主道:“那有什么,这不是父王笼络大臣的一种手段么,嫁给李家也好,嫁给梅家也好,还不都是嫁,有什么不能换的,你要是怕,要不我找母后帮你说说话儿?“
临安公主一叹,道:“只怕,这一次母后也说不得了?“
“不会的,父王最听母后的话儿了,有母后帮忙一定可以的?“宁国公主一脸真诚的道。
临安公主摇了摇头,道:“你我虽是嫁人,却也是国事,母后虽得父王信任,宠爱,却也不可干预整事?难道你忘了么?”
朱元璋登基后,鉴于历朝后妃、外戚干政的教训,他对嫔妃管束更加严格起来。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朱元璋命翰林儒臣编修《女戒》,作为教育宫中女子的读本,并告谕学士朱升:“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执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为所祸。卿等其纂《女戒》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以持守。”
宁国公主微微一愣,随即想了起来,点了点头,道:“我倒是忘记了这茬,父王也真是的,什么不好定,偏偏定下了这么一个规定,什么后宫不得干政,什么嘛?后宫里不就是父王的皇后妃子么,还有我们这些没长大的女儿嘛?都是自己人,难道母后还能夺了父王的江山,父王的大权不成?”
临安公主道:“快快别胡说八道,父王这么做自有父王的道理!”顿了顿又道:“当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其称制的八年期间。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先后扶植了两位汉少帝(刘恭、刘弘)做傀儡,而将实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吕家趁机祸乱汉朝数十年,引起的百姓怨声载道。
“哼,这也是因人而异,北宋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元丰八年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前后执掌朝政九年,比起宋朝的那些昏庸的皇帝好多了!我看啊,这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
临安公主噗嗤一笑,道:“我的傻妹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哦,姐姐知道?说来听听?”宁国公主来了兴趣,拉着她衣袖问道。
临安公主道:“大凡开国君主,多是雄才大略之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莫不是一代雄主,他们自有统领后宫,驾驭群臣的手段,所以一般也不会出现后宫干政的局面。
但开国君主也是人,也会老,也会有死的那一天,待他们死了,他们的子孙,长在深宫、长于后妃之手,他们终日听得都是圣人之言,说的都是圣人之语,怎知天下事,知晓百姓之苦,便是他们做了皇帝,所依靠的不过是那些深宫的妇人,和太监,外戚,若说,那些皇帝年纪大些,是个仁君,倒也罢了,怕的就是那些弱主,这些皇帝因为还没长大,根本处理不了国家大事,依靠的就是自己母后,也就是所谓的后宫了。而这些皇后,常年住在深宫大院,自然不知晓明间疾苦,如此一来,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上,毫无见识,手段、长而以往,就有些力不从心,只好依靠自己娘家的的父兄,帮助自己来处理国,家,大,事。这样一来,朝廷的便落到了外,戚的手中。
“哦,这倒是?”宁国公主点了点头,道。
临安公主继续道:“朝廷大权,落入了外戚的手中,他们仗着是皇亲国戚,少不了作威作福,若说忠于朝廷到也罢了,若是不终于朝廷,这些外戚掌握兵马大权,把持朝政,废除皇帝,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汉之王莽,大周之隋文帝杨坚,莫不是以外戚的身份夺得皇帝的大位?再者,便是那些外戚,忠于朝廷,可皇帝会长大,等皇帝成年后,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解除外戚过大的权利,必然有所依靠,而这个时候,依靠的只有自己身边的宦官了。
月末了,弱弱的求张月票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