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王者-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郡主皱了皱眉头,想了片刻,忽然“啊……”的一声,嘻嘻一笑,道:“我明白了,一定是父王发现那人的剑法厉害,一时找不到破绽,所以才一直躲避,为了就是能更好的看出那人的剑法的破绽,我说得对不对,萧大哥……”
她声音不大,但这会儿大殿人人屏住呼吸,悄无声息,所以这几声话语,有她朱唇吐出,大殿之中人人听得分明,不少人这时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跟着几个武将哈哈笑将起来,指着张失信笑道:“我就说嘛,这汉贼的武功岂能是我家王爷的对手,提鞋都不配,哈哈……哈哈……”
笑声中,萧云注意到,赵环脸『色』变了变。萧云一声冷笑:“果然和张士诚有关!”从萧云看到赵环使出裴将军剑法的那一刻,萧云脑海里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那就是赵环和香山寺的那老头有关联,而那老头今晚甘愿冒生命之险,夜闯王府救李伯升,从而让萧云隐隐约约猜出,那老头定是替张士诚办事,否则他没必要救下李伯升。从那老头救人的那一刻,到赵环舞裴将军剑法的那一霎,以及,张士信的突然路面,这一切的一切豁然开朗,不过这时还不是解开赵环真面目的时候。
一切尽在三日后的殿前比试。
萧云重新将目光从赵环的脸上移回了大殿。
大殿上,七王爷躲避了张士信一剑,正待移动身法,忽听的张士信哈哈一笑,道:“看剑!”手中寒光剑一抖,寒光闪烁之际,发出嗦嗦嗦的声响,直取七王爷胸口,这一剑快如闪电犹如狂风暴雨,七王爷侧身向左上方闪过,不料,这一次张士信似乎看出了他的意图,第二剑、第三剑连绵不绝的刺将过来,霎时间看似文质彬彬的书生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手中的一柄长剑更是狂飞『乱』舞,瞬间将七王爷的周身笼罩在一片剑光之中。猛听得“嗤”的一声响,七王爷身子倒退而出,左手的手腕之处『露』出一丝血痕,烛光闪耀之中,显出一条长长的剑伤,鲜血淋淋,十分吓人。
大殿里的看客再次吵闹起来,只不过吵闹声中夹杂的一个少女的惊呼声,却是小郡主,她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紧张的望着七王爷,但又不敢看,犹豫不决之中,忽见了七王爷手腕上的鲜血,终于忍不住叫了出来:“父王你……你小心点……”
七王爷硕大的身躯停在了丈外,听得叫喊声,回过头朝人群里望了一眼,见小郡主泪眼汪汪的正瞧着自己,他慈爱的点了点头,嘘动的嘴唇,想说什么,却没发出声,但就在这一刻,萧云看到,七王爷的目光变得冷峻,布满了杀气。
张士信一招得手,大为得意,仰天打了个哈哈,寒光剑一抖,又朝七王爷刺了过来,七王爷一言不发,脚下一滑,身子犹如鸿雁滑向了空中,跟着在空中急速转动,连续转了几个圈子,硕大的身躯却越来越高。这景象宛若一只大的水桶在空中不停的转动,这突来的一变,让大殿里的一干看客,惊得目瞪口呆。
像这般在空中打圈原本不来,以萧云现在的功夫也可以做得到,但若是做得似七王爷这般凌厉却是万万不能。
众人眼看七王爷的身子越来越高,都忘记了欢呼,一动不动的看着七王爷越来越高的身影,就连刚才还杀气腾腾的张士信这会儿也停下了手中的长剑,仰着头观看。
七王爷身子越来越高,忽然身子在空中一个转折犹如翻筋斗一般,跟着身子轻飘飘的落在了丈外,众人只看得头晕目眩,似乎根本不相信世间还有人能有这般高的轻功,就连萧云这个来自二十世纪的人也觉得这只有在电视台上的耍杂技时候才能出现的画面。
“王爷果然是好轻功,在下自叹不如!”张士信横剑当胸,笑『吟』『吟』的望着七王爷说道。从他满脸羡慕的神态可以看出,对于七王爷的轻身功夫充满了羡慕,不仅是他,就连一旁看的萧云也是满脸的羡慕,现在他的刀法或可和七王爷一较长短,但轻身则肯定望尘莫及。
这时,张士信又笑道:“七王爷轻功卓越,在下自叹不如,若是比轻功,但凭在下这份功力,还是趁早回家抱着老婆孩子睡觉,免得出来丢人现眼!”这句话说得极是刻薄,明的是在夸奖七王爷轻功了得,其实潜台词:“王爷你,也不过是轻功高了点,论单打,可就差远了!”
第185章华山老道()
七王爷没接话,原本阴沉的脸,忽然有点笑意,跟着冲着张士信点了点头,朗声道:“你说的有理,既然如此,那从此刻起,若是本王再倒退一步,便算我输如何?”
萧云倒吸了口冷气,心道:“该不会是吓糊涂了,莫说张士信的武功是一流高手,就算不是,两人比武难免有些移动,一步不退,你还当是武学泰斗张三丰啊?”
果然,人群里,一阵叫嚷,不少的武将纷纷叫道:“王爷,你千万不可上当啊!这贼厮不要脸,这是用激将法激你上当呢!”“呵呵!”张士信笑了笑,把玩着手中的寒光剑,浑然不将一干众人放在眼里,就那份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的从容,萧云就暗叹此人是个人物。
“在下常听人说,七王爷说话从来都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顶天立地的一等一的好汉,今日也不知是真是假!”此话一出,萧云便暗骂此人了得,他先前看七王爷一味的躲闪,除了一身轻身功夫之外,并无厉害之处,自己只需用寒光剑法,配合那老头传授的步伐,定能取胜,故而这才用这番话将七王爷罩住,好让他不能仗着轻身功夫躲避。
萧云有些担忧的望了望七王爷,依他看来,刚才的一番打斗,正如张士信所言,除了轻身功夫了得之外,并无其他的厉害之处,他虽和七王爷谈不上什么交情,但毕竟是小郡主的父王,所谓爱屋及乌,不由得盼望他能赢得一招半式。
大殿里众人一时哑然无声,人人目光都焦距在七王爷的脸上,在等待着他的答复。
七王爷仰天打了一个哈哈,朗声大:“你放心,本王说话从来是一是一,二是二,从不食言!”这句话说完,七王爷的脸『色』异常的冷峻。
张士信一脸的得意,哈哈一笑,道:“好,有七王爷这句话,在下也放心比试了!”说着,后退了一步,左手微微叹气,右手寒光剑一闪,念了个剑诀,正是刚才所使的寒光剑法。
这套剑法是名为寒光剑法,乃是张士信早年出海贩私盐的时候,看到海边上有一个老头被几个鞑子追杀,追到海边的时候,那老头挥剑一番厮杀,杀退了尾随而来的鞑子兵,但老头也受了重伤,掷剑而走,昏倒在地。
张士信一时好心就将那老头带回了家里,但那老头伤势过重,尽管张士信用尽了一切方法救治那老头,终因伤势过重,张士信无力回天,临终之际,那老头突然将那把剑交到了他的手中,还给了他一本剑谱,来不及说话就死了。
张士信埋葬了老头,从老头的剑谱上他才得知,那老头原本南宋遗臣,自幼习了一生武艺,本指望能有朝一日能光复汉人江山,这次他行刺伯颜,被鞑子发现,穷追至此,虽杀尽了鞑子兵,但自己也中了伯颜的一掌,落得个惨死。
张士信悟『性』本就高,自得到寒光剑和剑谱后,他就躲在深山习练了两年,两年后技艺大成,方才下山,恰好碰上兄长张士诚发动义举,便一咬牙跟了张士诚,这两年他凭借一身武艺,不知杀了多少该死的鞑子兵,每每遇到鞑子高手,他都使出这寒光剑法,从未落败,久而久之,这寒光剑法他也很少用,一来他武功本就高,二来随着他地位越来越高,冲锋陷阵之事也用不着他,故而世人并不知他剑法了得。
今日他有意搓搓鞑子的锐气,又见七王爷初来刀法不凡,单凭一扇纸扇难以取胜,这才用上了寒光剑。
七王爷见张士信使出寒光剑法,心中已知晓他的用意,当下也不见他如何移动,只听的“当”的一声,原先左手的单刀霎时间回到了右手并及时的回了一刀。这一刀看似平淡无奇,却用上了道家内功,七王爷平日里虽恨极了汉人,但那是口头上,真正的他,实乃很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
在他十六岁那年,前往华山游玩,路至半途,忽见数十个元兵正在一处密林里围攻一个老道。他看那老道少说也有百来岁,一身灰布道袍,背负一把大刀,虽被几个数十个元兵围攻,却神态自若,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看得他好生敬仰,他素来敬仰道教,知晓在汉家天下,着实有些厉害的角『色』藏于深山修道,昔年周世宗柴荣,知道华山睡仙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陈抟『吟』出四句诗:好块木头,茂盛无赛。
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
果然不久,赵匡胤陈桥兵变,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开创了大宋三百年的江山,就连后来的宋太宗赵匡义对陈抟老祖也极是看重。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还没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陈传最能预言人事祸福,只有请他来决断这见事才好。”正想到这里,内侍报告说陈抟求见。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陈传说:“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为立太子一事而烦恼不堪,襄王元侃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烦先生到襄府一看。”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前就回来了。太宗问道:“先生为何没有进去就回来了?”陈抟说:“老夫已看过,襄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这些传奇故事,他自小听了不知多少遍,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如宋太祖赵匡胤预知未来的奇遇,故而他对一些仙风道骨的老道极为尊崇,这会儿瞧那老道神态淡然,面『色』红晕,宛若神仙在世,那里还安奈的住啊,一声暴喝冲了出去。
“都我给住手!”七王爷双手叉腰站在那老道的一丈外冲着数十个元兵怒吼了声,跟着又道:“天下盗贼四起,你等不思终于国家,且在这里为难一个老头,趁早给我规矩些!”岂料那他话头尚未落地,围攻那老道的数十个官兵当中,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朝他打量了一眼,冷哼了声道:“那里来的娃娃,少管闲事!”那军官并没有为难他,料想是瞧他身上穿了一身官服,并非普通百姓家,多少有些顾忌,非则早就不客气起来。
第186章庄王问鼎()
七王爷见那军官并没有对他怎样,胆子也大了起来,走上前指着那军官再次喝道:“喂,大白天的欺负一个老道,你们也没长官管教么,快快让这位道长离开!”
那军官原本转身离开,忽听得七王爷对他当众大呼小叫的,不由得面子下不来,冷哼了声,转过身来盯着七王爷喝道:“你当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胆敢管长官的事情,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腰刀一挥,当头朝他砍来。
七王爷本不过是大着胆子想说教一番,并没有料到这军官当真动手,所以也没准备,这会儿突见刀光当头冲自己砍杀过来,毕竟年小,一时竟吓得呆住了,眼看这一刀势必要将他砍成两半。
突然“呼”的一声响,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破风而至,闪光闪耀之处,那军官胸口竟破了一个大洞,洞口鲜血兀自流个不停,那军官哼都没哼一声,直挺挺的倒在地上,就此死去。出手的却是那老道。他吃惊的望着那老道,双眼几乎不相信刚才的那一切是真的,那老道见他害怕,伸出右手在他肩头轻轻拍了拍,满脸慈祥的对他说道:“孩子,别怕啊!”元兵一见军官被杀,顿时纷纷围攻而上,那老道神态淡然,竟然毫不理会,随手一挥,手中那把大刀,闪出数道寒光,寒光所到之处,皆是惨叫之声,一时元兵纷纷倒地,死伤不少。众元兵虽然变起仓促,大吃一惊,但多年的马上生涯,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大声呼喊了几句便开始挥刀反击,那老道眉头皱了皱,忽然双脚轻轻就地一点,左手一抄,一把将他抓在怀里,几个纵跃,右手大刀“呼呼呼”劈了三刀,刀光所到之处,又死了三个元兵。其余元兵见势头不对,连声呼喊,丢下那老道转身就走。
元兵本就是纵马而来,这一番逃命,快如闪电,片刻便消失不见。这时,那老道左手轻轻将怀里的七王爷一推,七王爷直觉好大的一股力道,将自己从那老道的怀里退了出来,若非他身子健壮下盘极稳当,差点摔了一个大跟头,那老道瞧自己一推之下,居然没能将七王爷退到,不由得“咦”了声,脸上『露』出惊异之『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一挥手,将那把大刀『插』入了后背的刀鞘。那刀鞘不长,用褐『色』皮革所铸,外人看来普通无奇,但在七王爷看来当真犹如宝贝一般。
那老道看出了七王爷的神『色』,呵呵一笑,道:“想看看这把刀吗?”
七王爷大喜,用力的点了点头,嘴里喊道:“想!”那老道点头应了声,从背后取下那把大刀,方在手里掂了掂,方才用力一抛,笑道:“小子,接住了?”
七王爷大喜,双手照准了大刀落下的方向,一伸双手,本想:“这还不牢牢的借助?”岂料就在他双手接住大刀的那一刻,显得摔了一个狗吃屎,那刀竟然出奇的重,他几乎拿捏不住,若非他天生身子骨健壮,力气也比寻常汉人要大了些,当真接不住。
那老道瞧他接住宝刀竟没扑倒在地,黏着胡须点了点头,笑道:“不错,不错,还有些力气!”七王爷涨红了脸,口上却不依不饶的道:“那当然,我年轻人,有得是力气!”“好,有志气!”那老大笑着夸了一句,又道:“那你可知,这刀是什么刀!”七王爷摇了摇头,道:“晚辈不知?”
那老道道:“那我告诉你?这把刀名为”问鼎“。
“问鼎”。七王爷震了一下,心中寻思:“好霸气的名字啊?”随即脑海里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来,脱口而出:“这把刀难道是楚庄王问鼎中原而来?”
那老道惊异的望了七王爷一眼,道:“看不出你知道还不少,有点学问!”
七王爷心道:“那是自然,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楚庄王问鼎的故事他听了不知多少遍。
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逼』死楚成王而即位,是为楚穆王。十二年后,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大臣伍举、苏从进谏。伍举说:“有鸟停于高冈,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说:“三年不动,将定意志;不飞,将长羽翼;不鸣,将览民则。”又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庄王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国人大悦。
国内大治后,楚庄王开始与各诸侯强国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六年,楚军大败晋军于北林(今新郑);次年,楚王助郑国大败宋国于大棘(今睢县南)。
公元前606年,为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八年。庄王亲征,讨伐陆浑之戎。陆浑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少数民族。陆浑之戎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于不臣服于秦国,秦国率兵驱逐之。晋献公认为,姜戎是炎帝后裔,应与华夏族同等待之。于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赐给姜戎。于是姜戎立国于伊水,熊耳山区尽为戎地。陆浑之戎成为楚国北扩的重大障碍,楚庄王决定武力剿灭。
陆浑之戎生『性』剽悍,习于骑战,但不习于战阵兵法。楚军长驱直入,大破陆浑之戎。楚军到达洛水,楚庄王并没有立即收回返回楚国,而是在洛水之滨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欲以威吓天子,与周分割天下。
楚军阅兵于周疆的消息传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周王室极为恐慌。一时没了主意,这时,周大夫王孙满请求慰劳楚王,以观其动静,周定王虽害怕,也无可奈何,唯有同意。
王孙满素有智谋,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奉周王之命来到洛水之南,见楚军营帐相连,甲胄鲜明,楚王居于中帐,不降阶相迎。心中微怒,不顾楚庄王士兵的阻拦,执意进了庄王的大帐,王孙满见道楚王,压住心中的怒火,决定先礼后兵,先表达周天子慰问楚庄王这次兴兵动众的好意。王孙满本以为楚庄王虽不理会,但多少也有些收敛,那里知晓,楚庄王一上来便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成为天下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这鼎有多大?有多重?”
这一劈头盖脑的问话,把王孙满吓呆了。因为九鼎是大禹治水时,用九州进贡的铁铸成的,它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标志着天子的尊严,象征着王位的神圣,从来都是奉若神明,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
王孙满呆了一会,冷哼了声道:“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洛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于天。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第187章红轮西坠()
庄王用轻蔑的口气说:“那九鼎有什么了不起呀?从楚国的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但经此一问,也知取代周王室权力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整师而退。
但王孙满一听这口气,吓得不敢在这里多停留,赶忙向楚王告辞回洛阳。他一边走一边想:自古以来,任何人不敢过问九鼎,今天楚王问九鼎的轻重和大小,而且那样蔑视九鼎,是把周天子没放在眼里,莫非是想灭周朝而统领天下!他越想越害怕,连忙快步往回跑。
此时,周定王在宫里坐立不安,正等着王孙满的消息。王孙满一进宫,周定王劈头就问:“楚国那个叫旅(庄王的名字)的小子说些什么?他对你的态度如何?”
王孙满急忙下跪,结结巴巴地说:“哎呀,不,不得了呀!这世道变、变、变了啊!”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
周定王见此情景,更着急了,赶忙追问:“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王孙满一边套一边说:“楚子狗胆包天!他,他问九鼎有多大、多重,他还说,从楚国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庄王问鼎,有损于天子的尊严,更是对周朝政权的威胁。这平素被尊奉如神的周定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又生气又害怕,一时沉默不语,呆若木鸡。过了一会,他起身一遍又遍地抚『摸』九鼎。大臣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安慰周定王说:“陛下放心,陛下万福!九鼎天命所系。天命不可改变,苍天会保佑您!”
这个故事,七王爷熟读能详,但万万没料到世间还有一把名为“问鼎”的宝刀,他自小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广招贤才,网络英豪,以图大举。如今这把宝刀竟名为“问鼎”实乃他心中所想,不由得又惊又喜。
那老道瞧七王爷的神『色』,寻思:“瞧这娃娃也是块练武的材料,这把刀在老道手上,不过是一把废物了吧,倒不如传了他!”心念所动,盯着七王爷沉声道:“今日你总算和贫道有缘,这把”问鼎“宝刀便赠送于你,不过你的答应我一个条件!”一听老道这话,七王爷便知这老道要传刀了,他本就对这“问鼎”宝刀爱不释手,这会儿更是欣喜交加,只觉一颗心突突突的跳个不停,那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犹如小鸡捣米,俯伏在地颤声道:“道长只管说来,晚辈一定照办!”
那老道也不让他起来,黏着胡须“嗯”了一声,忽然沉声道:“我中原武学博大精深,加之历代前辈先人的历练,是以我中原刀法无敌于天下,今日你这娃娃与老道算是有缘,相识一场,这把”问鼎“宝刀便赠送于你,望你日后勤学苦练,将其刀法发扬光大!”七王爷伏地地上,耳听老道将这把宝刀传送于己,又磕了三个响头。
那老道瞧在眼里微微点了点头,又道:“你本是聪明之人,刀法如你并非难事,所期望于你,日后在发扬我中原刀法之时,必须要牢记:“刀剑乃利器,以之行善,必善无穷,以之纵恶,必恶患无穷,今日我要你答应贫道:“一生之中绝不用这柄宝刀错杀一个无辜之人,否则,我必定回来取你项上人头!”七王爷大惊,急忙拜服在地,颤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