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田园:穿越农家乐悠悠-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氏见他心疼闺女儿的着急样儿,跟他商量道:“你看咱娘看我们闺女也不顺眼儿,对于咱给闺女补身的事儿也是碍于咱爹才没继续闹腾。但她心底总归是存了疙瘩儿,不仅是咱娘,咱大嫂估计心里也不好受儿。所以我想把小桥姐妹俩送到我娘家去,让我爹娘照顾照顾。”
林二牛听了这话挠了挠头,沉默片刻,半晌说道:“这样成吗?会不会太麻烦咱爹娘了啊?而且小桥一个去就行了呗,小溪丫头就留在家里吧。”
“怎么不成啊?孩子她姥姥姥爷肯定会好好照顾小桥的。咱闺女小溪成天在家被使唤着做这做那的,还不兴让她歇歇啊。你不心疼,我可心疼着咧。”李氏说着说着就掉下眼泪来。
林二牛粗鲁的给李氏擦了擦眼泪,急着说道:“媳妇儿,别哭了,我这就去跟咱爹说,明儿一大早咱就把俩闺女送去她姥姥家。”
听了这话李氏收了眼泪,不好意思的说道:“那你去跟爹娘说的时候,你就说不用他们拿东西,要不咱娘肯定不让去。”
林二牛听着犹豫了下,还是点了点头,往老爷子屋里头去了。
林小桥瞧着李氏,心想看来李氏对付林二牛很是有招的啊,看把他爹急的那样儿,看来这么多年的夫妻不是白做的咧。李氏掉上几滴眼泪,林二牛就完全手足无措的模样了。
看来以后分家的事儿,还是先找李氏商量好了再跟他那没主见的爹说吧,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儿。
李氏发现林小桥在看着她,有点儿不大自然,脸微微的发红。她叫过林小溪,对着姐俩儿说道:“咱明儿个就去姥姥家了,好不好啊。”
二郎听到要去姥姥家,立马兴奋起来,叫着“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林小溪对于去姥姥家,也是很高兴的,在她的心里,姥姥姥爷跟自个儿爷爷奶奶很不一样,他们对自己总是慈祥和蔼的,不像自己的爷爷奶奶看上去很严厉的样子。
大郎虽说没有跳起来,但他发亮的眼神也在告诉众人,对于去姥姥家的事儿,他也是很期待的。
看着他们的反应儿,林小桥对于明儿个去姥姥家也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不晓得李氏娘家是啥样的?
但是李氏不可能带上这么多孩子去自个儿娘家,毕竟她的娘家也不富裕,这次送姐俩过去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于是立即否决掉了二郎想去的念头。
林小桥看得出来两兄弟都有些失望,但也都懂事儿的没有再为自个儿争取。
过了一会儿,林二牛就回来了。还没等李氏开口问,林二牛就笑呵呵的说道:“媳妇儿,你给俩闺女收拾收拾,我明儿就把她俩送去她姥姥家。”
“好,把咱给小桥买的吃食儿都带上,让她在姥姥家好好的养伤。今儿个都早些睡吧!”说着就把兄妹几个都赶去各自屋里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氏就叫起林小桥姐妹俩,收拾了两件破衣服,让林二牛送她们去姥姥家了。
第15章 暂住姥姥家()
李氏的娘家是在上林村南面的小湾村,离上林村不是很远,走路大概也就一个半时辰的样子。小湾村里的人家多数是杂姓的人家,不似上林村多是同姓。李家不是很富裕,李氏是家里的长女,她有个妹妹早在七八年前就嫁到了远些的村子一户农家里头,还有个幼弟在家中侍奉二老。李家只有几亩地,勉强糊口而已,李氏的婆婆总是惯会拿捏她,有多半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林小桥呼吸着早晨乡间的新鲜空气儿,还没吃早饭就跟着林二牛出发上路了。走了将近一个时辰的路儿,林小桥就有些走不动了,于是他们就在路边的石头上坐着歇了歇气儿。
看着路人晃悠悠的坐着牛车经过的样子,很是羡慕,林小桥低头跟姐姐说道:“等我有钱了,我也买辆牛车坐坐。”
林小溪听了笑笑,给妹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好,以后姐等着坐上小妹买的牛车咧。”
那厢林二牛听了姐妹俩的话,心里头有些内疚,看着林小桥虚弱的样子。
他径直走到林小桥身前儿,蹲下身子说道:“闺女,上来,爹背你。”
林小桥实在是走不动了,就趴到林二牛身上去了。于是父女三人又重新上路,又走了大概半个多时辰就走到了小湾村。此时太阳已经高高的挂起。
站在李家的门口,看着面前破旧低矮的泥土房子,不知为何,林小桥心里有些发酸儿。院门没有关上,院子里头静悄悄的没有人,地上散放着几只小鸡,院子的右边开了块菜地儿,地里的菜长势很是喜人,绿油油的,旁边的竹竿上晾着几件刚洗不久的衣服。
林小桥看了看,李家的房子不算多,总共才五间,中间的是堂屋,右边是厨房,厨房的旁边有间屋子应该是住的老李头夫妇,堂屋的左边还有两个房间,应该是她小舅舅和李氏姐妹出嫁前的屋子吧。
正当林小桥打量着李家小院的时候,一个一头花白头发,穿着身儿青黑色打着补丁衣服的老妇人端着个簸箕从屋里走出来。
这就是李氏的亲娘,孙氏。林二牛看见叫了声“娘”林小溪则奔着冲过去去抱着她亲热的喊她“姥姥”林小桥也跟叫了声儿。
孙氏乍一看见林二牛父女三人,还有些没缓过神儿来,听到他们的叫声才醒神儿,忙招呼道:“是二牛啊,快屋里来坐吧。这是带着我俩外孙女来看老婆子了啊。快屋里坐!小桥丫头,见了姥姥都不亲香了咧?咋了,不认识了啊。”
林二牛听了孙氏的话,回道:“娘,小桥前段时间受了伤,家里人多口杂,不大适合她养伤,所以我跟孩子他娘商议着,能不能麻烦二老帮着照顾一下。”说完不安的搓了搓手。
孙氏对于大闺女婆家的事儿也是清楚的,听到女婿如此说来还有啥不懂的咧,上前搂着林小桥,心疼的说道:“哎哟,姥的乖孙女儿,咋受伤了咧?伤的重不重啊?”说着上上下下仔细的检查林小桥。
林二牛看着孙氏关切的样子,忙回道:“不碍事儿,就是头撞破了,流多了些血儿,前儿刚醒过来,娘不要太担心了。”
孙氏假装恼了的样子说道:“咋不担心了,我的外孙女,做姥姥的还不能心疼了啊。你放心吧,我肯定给你把小桥养好了。”
林二牛听了,不好意思的说道:“那就麻烦娘了,我这就回去了,等过几天我就过来接她们姐俩。”说着放下东西就要走了。
孙氏忙拉着林二牛的衣服:“咋地,也要留下来吃顿饭啊,你先跟我进屋坐坐,我去给你做饭。等会儿你爹也从田里回来了,你们爷俩好好唠唠。”
林二牛本就觉得麻烦了孙氏,又加上自个儿老娘也没给他拿些东西,他正不好意思咧,哪里肯留下来吃饭,让岳父岳母破费啊。
于是像逃似的走了,说道:“娘,饭就不吃了,地里还有很多活儿等着做咧,我先走了啊。您老自个儿保重身体,等有空我带着桂香回来看你啊。”(桂香是李氏的闺名,古代的女人很没又地位,一般嫁了人就很少用到名字了)
孙氏看着林二牛逃也似儿的背影儿,无奈的笑笑,然后搂着自个儿的外孙女进屋去了。孙氏对于俩外孙女的到来,显得很高兴,一直忙前忙后的不停张罗着。对着林小桥,更加是关切的问这问那,听了姐俩说着受伤的情况,急着要去请郎中。林小桥哪里肯让她去啊,于是一个劲儿的撒娇卖痴,使劲儿的证明自个儿身子已经差不多好了,过来姥姥家只是想念姥姥了。说的口干舌燥,这才熄了孙氏急冲冲要去请郎中的念头。但是孙氏看着姐俩浑身没有二两肉的身子,还是坚持杀了一只鸡炖了,打算给小姐俩补补儿。
林小桥姐妹俩正在厨房里陪着姥姥一起做饭,之所以用陪,那是因为就孙氏一人在忙着,孙氏压根儿就不让她们姐俩干活。姐妹两个正坐在小板凳上跟孙氏唠着嗑儿,饭也差不多好了。外面走进来一老一少的爷们,林小溪早就奔过去热情的喊着:“姥爷,小舅舅,你们回来啦。”林小桥也跟着走过去打招呼,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庄稼把式,就着少年打好的水洗手洗脸。那老爷子和少年就是林小桥的姥爷和小舅舅李二虎了。两人也都是典型的庄稼汉子,李老爷子显得比较苍老一些,黑红的脸上长着些深深浅浅的褶子,而小舅舅则是年轻许多,大概十五六岁的年纪吧,个儿挺高,脸儿微黑但很俊秀。由于下地干活儿,两人都是穿了一身青色的破旧粗布衣裳,袖口和裤腿都用布条子绑着。两人明显对于姐妹俩的出现感到吃惊,随即便转成高兴了。他们还奇怪咧,今天不是过年过节的,走进院里咋闻到鸡肉的香味咧,原来是自个儿的外孙女来了啊。两人对林小桥姐妹俩都很热情,尤其是她那长相俊秀的小舅舅,抱着她给了她一个猝不及防的高空抛,吓得林小桥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
几人打过招呼,都到堂屋准备吃饭了。李家的午餐,也是稀粥,可能因为人口比较少,吃饭的人不怎么多吧,李家的粥还是熬得比林家的浓稠了些,还有些粗面卷子。菜也比林家的看上去好些,炒了一小盘子鸡蛋,那鸡蛋配着绿绿的葱花,看得林小桥姐妹俩差点口水儿流下来。还有一大碟子酱黄瓜,腌的很好吃,比林家饭桌上的咸菜疙瘩儿下粥多了。另外就是一盆炖土豆了,虽说也没放什么油,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林小桥觉得姥姥家的土豆就是比自个儿家的香咧。最后一大盆鸡汤,香喷喷的,闻着味道,一下子就把人的食欲给引上来了。摆好饭菜,李家三人加上林小桥姐妹俩就一起坐看开开心心的吃饭。饭桌上,孙氏已经把林小桥姐妹俩要在李家住上一段时间的事儿说了,众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说到林小桥刚受伤未愈,他们又难免唏嘘关心了好一阵儿。姥姥姥爷不停的给她们姐俩夹肉夹菜儿,林小桥姐俩也乖巧的为他们夹些两老舍不得吃的鸡肉,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林小桥觉得,这样才是一家人吃饭该有的气氛啊。
第16章 赶集()
吃完午饭,李老头父子二人休息了片刻,就拿着家伙事儿去田里忙活去了。晚上孙氏不放心姐妹俩单独住着,也想着好好的跟自个儿外孙女亲香亲香,于是便把老李头赶到儿子屋里睡了。老李头自然乐呵呵的同意喽。
就这样,林小桥姐妹俩要在姥姥家暂住的事情定了下来。
住在姥姥家的日子,是简单而又快乐的,林小桥觉得自个儿最近的小日子,过得很是舒坦。
远离了林家的吵吵闹闹,磕磕碰碰,没有了奶奶周氏的没事找茬儿,也没有了堂姐林娇的骄纵蛮横。
若不是心里还牵挂着,她的赚钱发家大计,林小桥觉得这样的日子悠闲舒适,可以堪称完美了啊。
但是,每每看着姥姥家低矮的茅草房,感受着姥姥一家子,对她们姐妹俩的真心疼爱,林小桥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看着自个儿钟爱的小舅舅,都已经十六岁了,却还没有定下人家,到现在连个姑娘的影,都没有。
林小桥不止一次看得到,姥姥时不时流露出来的愁容,在这乡下人家,几乎有点钱财的,都不会让自家儿子,到了这般年纪还不说亲。除非真的是那种,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或者男方自身有些缺陷的。
古代男女一般都是,十五岁左右定亲,十七岁左右成婚。李二虎这般年纪,还迟迟不曾定亲,在这人口不多的小湾村,也早就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孙氏来说,李二虎是他们老两口唯一的儿子,且在农村又算得上是老来子,李二虎在她的心里分量格外的重。
也正因为家中只有这么一根独苗,所以,孙氏一直想给儿子,找个贤惠漂亮能干的好媳妇。
对于李家唯一的儿媳妇,孙氏可是寄予了厚望的。
前两年,也曾有媒婆上门,说过好几次亲,对方都是稀罕李二虎人长得不错,踏实又肯干,还识得几个大字,但是对方的姑娘条件,都不是十分合孙氏的心意。
要不就是,长相太为磕碜,要不就是,打听出来姑娘性子不太好,还有甚者,要招他去做上门女婿的。
其实想想,也能知道,李家自个儿家境就比较贫困,家中又是独苗,条件好些的姑娘家,是都不会愿意嫁到李家来的。
虽说没有什么争家产之说,但李家一根独苗,新媳妇传宗接代的压力,肯定比其他兄弟众多的人家,大上许多。
在古代乡下,女人生孩子,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儿,要不怎么七出之条里头,就把“无所出”作为第一条咧。
在小湾村这样本就不太大的小村里,如果哪家媳妇进门,一年肚子还没动静,都是要被人指着后背,议论许久的。
更何况,李家这样只拥有一根独苗的人家呢?所以,贫穷加上传宗接代的压力,使得那些条件稍好些的姑娘家们,都是避开李家谈婚论嫁的。
孙氏心里也明白,小湾村像李二虎这样年纪的小伙子,已经当爹的都是大把大把的抓,但她就是不愿意降低标准,委屈自个儿小儿子。
所以,孙氏挑挑拣拣的,就落到至今还未曾给,自个儿小儿子定下一户人家的局面了。
现在的李家,连媒婆都不会登门了,她们个个儿人精似的,哪里不晓得孙氏心里的想法咧。
对于孙氏的烦恼,林小桥却一点都不想认同。对她来说,自个儿小舅舅就是个宝,长得算不上是英俊潇洒,但好歹也是俊秀小生一枚,人勤快又肯干,最重要的是踏实可靠啊。
一个女人,找个丈夫,还不就是想找个依靠嘛。以后若是哪个姑娘,有福气能够嫁给他,那是捡到宝了啊。
何况自个儿小舅舅年纪真的太小,要是在现代,这正是好玩好耍的年纪,林小桥觉得不要让他过早的,承担家庭的压力也是不错的。
而且媳妇可是一辈子的,当然得擦亮眼睛慢慢选了,要不娶回来又不合意,那不就瞎折腾嘛。但是看着孙氏忧愁的样子,她也不能上前劝上几句,毕竟她现在的身份,只是个八岁的农家小丫头。
但是,林小桥还是总结出了,此事的关键原因,一个字,穷。
因为穷,所以可挑的范围小啊,如果以后李家不穷了,变得富裕了,那姑娘们还不就由着孙氏挑嘛。
于是,当孙氏又一次坐着发愁叹气时,林小桥终于忍不住了,嘴里迸出一句话:“姥姥,您就别叹气了,咱多赚钱就啥问题都解决了。”说完就后悔了。
孙氏乍然一听此话,愣了愣,随即释然,心想:哎呀,确实就是这样了,有钱了,那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嘛。她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但看了看身边蹲在地上,假装数蚂蚁的林小桥,又觉得不可思议。
走到林小桥身边也跟着蹲下,笑道:“你个小人精,你知道姥姥在愁什么啊?”
林小桥笑嘻嘻的回道:“姥姥,我猜的啊,咱家又不吵架,姥姥姥爷身体都好,还不就是愁着,没钱给咱小舅舅娶媳妇嘛。”
孙氏听完此话,当时就“噗嗤”笑出了声,“哟,姥的小外孙女,还知道娶媳妇啊。”
林小桥看着地上的蚂蚁道:“我咋不知道,就像蚂蚁也要娶媳妇啊,小鸡也要娶媳妇的啊,我爹不就娶了我娘做媳妇啊。姥姥,我一定多挣钱,给我小舅舅娶个漂亮的媳妇。”
孙氏听完这话就乐了,差点儿没笑岔了气,缓了缓后,便点着林小桥的额头说道:“好,等你小舅舅回来,我就说给他听,叫他等着咱小桥挣钱,给他娶媳妇啊。”说完又笑笑。自个儿走开,去琢磨她的脱贫路子了吧。
林小桥心里松了口气,总算不是先前一副愁容的样子了。
掰掰手指头,林小桥姐妹俩,在自己姥姥家已经住了三天了。
这些天,李老头也带着自己小儿,子把地给翻好了,种子播下去了。
听姥姥说,明天就是镇上赶集的日子,孙氏准备让李二虎带上她自个儿纳的鞋垫子,和家里最近存的二十个鸡蛋,也拿去卖了换钱。
第17章 镇上考察()
林小桥一听说要去赶集,怎肯放过这样,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她还成天惦记着自个儿的挣钱大计呢,就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才好。
于是,林小桥便缠着自个儿小舅舅,吵着也要去,李二虎被她缠的没法,只得立即缴械投降,答应带她去。
因此,林小桥这一天都是兴高采烈的,活似捡了银子似的,让孙氏和李老头子好一阵发笑。
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没有完全亮呢,林小桥感觉自个儿还在睡梦里,就被人推醒了。
她迷迷糊糊地坐起来,揉了揉还很酸涩的眼睛,发现自个儿姐姐林小溪,已经起来了。
林小溪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一边给她拿衣服穿上,一边说道:“小妹,今儿个不是要去集上么,咋还赖床呢,快起来了哦。”
林小桥听了这话,立马爬了起来,精神抖擞的样子。匆匆洗漱,吃完早饭以后,舅甥三人就出发去赶集喽。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的样子,他们总算到了目的地。
因为今儿个,带了两个小累赘,走的比平日慢些,所以虽然太阳也才刚刚升起,但是不算宽阔的道路上,两边已经都是人了。
李二虎带着林小桥姐妹俩个,找了个看上去不是太好的位置,把自个儿带的一篮子鸡蛋,几双鞋垫摆在地上,就等着顾客来买。
林小桥征得小舅舅同意,拉着姐姐林小溪随便转转,她迫切的想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们,卖的都是些什么商品。
集上慢慢的,人就多了起来,林小桥看了看,大多数都是卖些,自家产的农作物,例如土豆大白菜,葱蒜等物,顺带着卖些鸡蛋的。
也有人卖些,自家媳妇姑娘,在家里纳的鞋垫子,和手帕之类的简单绣品。
另外还有一些卖家禽野味,竹筐木凳的。
走着走着,林小桥发现,有个摊位上挤满了小孩子。林小桥也立马拉着林小溪跑去凑热闹,跑去一看,原来是个卖麦芽糖的货郎,怪不得这么吸引小孩子。
林小桥凑上去问了下价钱,其实也不贵,一块一指长两指宽的麦芽糖也才卖一文钱。看着林小溪眼馋的模样,她很想买上几块拿给姐姐吃,但是她现在身无分文。
走完了这个集市的街道,林小桥也差不多把各种货物的价格,都打听到了,鸡蛋一文钱一个,大白菜土豆之类的农作物,都是一文钱一斤,老母鸡十八文钱一斤,公鸡十五文钱一斤,鸭子十五文一斤,猪肉十八文一斤,一头小猪仔大概两百文钱的样子,野兔子好像是八十文一只,野鸡五十文一只
林小桥对于古代的物价,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看着野兔野鸡那么贵,真想上山打猎去。
林小桥姐妹俩又沿路回去,找到李二虎,瞧了瞧地上,看来他的东西都还没有卖出去,李二虎就那样傻不愣登的蹲着,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
林小桥觉得这样等下去不算回事儿,她可不想蹲在这里等上半天。于是,林小桥拉了拉李二虎的袖子,提醒着说道:“舅舅,你咋不学人家叫唤两声咧,这样就有人来买东西了啊。”
李二虎挠了挠了头,扯了个笑容,回道:“舅舅不好意思咧。嘿嘿。”
看来指望这个小舅舅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清了清嗓子喊道:“瞧一瞧,看一看喽,大个儿的鸡蛋,结实耐用的鞋垫子哟,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咧。”声音清脆甜美,立时引来几个妇人上前询问。
林小桥热情的招呼着她们,口里不停的说着“大婶,今儿个看着真精神”“大婶的孙子长得真可爱,多给小弟弟买点鸡蛋补补呗”“大姐,今儿个穿的衣裳真好看,再买双鞋垫子回去,做双好看的鞋子多好啊”。
那些大婶大妈们,都被她夸得乐呵呵的,自然就在他们摊子上买东西喽。
其实在哪儿买不都一样,这条道儿上,价钱一样东西一样,她们挑挑拣拣的,还不就是看个心情,心情好了自然就掏腰包喽。
不到十分钟,东西就全部卖光了。李二虎和林小溪都是,站在一旁,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李二虎不解的问道:“小桥,咋这么厉害啊?这么快就卖完了,平时我都要卖上老半天呢。”
林小桥低着头翻了个白眼,假作自然的样子回道:“刚刚我瞧别人就是这么干的。”
林小溪心里很是疑惑,她刚刚跟小妹在一起啊,虽说看到别人吆喝了,但是也没有像自个儿小妹似的这么会说话啊,那些词儿听上去真是新鲜。不过林小溪最后认为,是自个儿小妹聪明的缘故,可能是上次受伤把脑袋给磕机灵了。
三人收好东西,准备去南街买些油盐等物,然后回家。
李二虎带着林小桥姐妹俩,又走了一刻钟,绕了几条街,来到了镇上的南街。
家里头的油盐剩的不多了,出发前孙氏交待了他,东西卖完后,要到这里买上些油盐带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