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美人之潇潇待暮雨-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竹一把推开肖妃,哭道:“你为什么不让我见父皇!父皇最疼竹儿了,母妃不让见父皇,我恨母妃!”

    “竹儿,怎要如此胡闹!”肖妃微怒:“说了不能就是不能,你闹有何用!”

    “我不!”紫竹转身又要往外冲!

    “竹儿!快拦着她!”就在肖妃着急之时,只见紫竹正跑着就撞进了一个人的怀里。

    “哟哟,竹儿这是怎么了?”说话间,只见来人一身素服,不施胭脂面如花,三十上下的年纪仍是年华正好的妇人。比肖妃还有小四岁的她,只唯有些显得清瘦,好似吃睡不太好。

    素服妇人将紫竹抱起,“竹儿怎么在哭呢,让四娘看看。可怜的孩子,是为什么伤心呢,说给四娘听听。”

    肖妃只笑道:“四弟妹休宠着她,瞧瞧如今都让她父皇惯坏了,性子倔着。四弟妹快请进来坐,春儿,上茶。”

    原来,这素服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南水的养母,也就是早些年就亡了的玄西之妻——四王妃范小烟。她父亲原是尚书,后因病早逝,她在十四岁那年便嫁给了玄西。当年玄西年也小,对范小烟并无多少感情,就在成亲那年去泾渭后又病逝。留下这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的四王妃,在玄钰公主自尽后收养了南昭郡主。

    四王妃抱紧紫竹,坐在肖妃对面。“皇兄生前很疼这孩子,如今他去了,这孩子难免不伤心。”

    肖妃道,“可不是,正闹要去皇陵找父皇,你说说这会哪里还行嘛?”

    “这会定是不行了。若是往年,倒也可以。那时殉葬的妃子多,一时半会仪式什么的也弄不完。如今玄凨这孩子像是个明君,就拿废除殉葬制来说就是史无前例!宫中各位姐姐们好歹也安心,如姐姐这般的都应是太妃了。”

    肖妃苦笑:“先皇去了,我等还有何权,只求在宫中平安,只求竹儿快快长大,其他也不敢奢望什么。”

    “四娘。”紫竹突然叫四王妃。

    “怎么了,竹儿。”四王妃总是不会生气,一张菩萨脸,难怪紫竹一进她怀里就不闹了。

    “我真的见不到我父皇了吗?”

    四王妃点点头,“见不到了。不过,你父皇之前告诉四娘,他最喜欢的就是紫竹了,他希望竹儿能勇敢地生活。他还说,竹儿如果天天不哭不闹,将来一定是个美人。”

    紫竹天真地追问,“真的吗,父皇真的这样说了吗?”

    “当然喽,四娘还能哄你不成。四娘也希望竹儿能长大,长成一个大大的美人儿。呵呵。”

    “竹儿会听话的!竹儿会长大的。”紫竹一时又乖巧无比。

    四王妃看了看肖妃,二人眼中同时透着些许伤感。

第110章 花已落尽(上)() 
春去春了春已没,花开花谢花已过。回眸回首不相逢,故人故乡成故梦。

    花已落尽,林边多了一间小茅屋。屋里青灯简铺,素食斋果、一方铜镜一把木梳,一碗一筷一鸣凰。

    父母之坟墓旁,待芸合眸静坐。袖中剑隐隐欲动,她无法完全驾驭七玄,无法静下心来。

    是的,是他的身影、他的面容,一直缠绕在她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无法静心,不能静心!

    “咳!”待芸突然一声咳嗽,竟吐出一口血来!

    怎么会这样?

    “爹我是怎么了?”待芸挣扎着站起来,面色苍白。

    一阵微风吹来,落叶纷飞。在风中,待芸长发流动,衣袂轻扬。

    “看来,我是无法静心参悟七玄剑了。”待芸自言自语着,起身慢慢走回小茅屋。拭去嘴角之血,失力躺在床上。

    何以解忧?无药可解。

    就这样静静躺了一个时辰,起不来也睡不着。只是眼睛直直看着房梁,不动不言。

    又过了一会,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张巧儿提着篮子饭菜走来。

    “小姐,巧儿给您送饭来了。”张巧儿才说着,就看到待芸在床上躺着。

    “小姐这是怎么了?”把篮子放在桌上,连忙去看待芸。“怎么脸色这么差,是不是生病了?”

    “没事,只是有些累,不要紧。”听是萧憬,待芸才转移视线坐了起来。

    “巧儿,奶奶身体还好吗?虽然这里离家也近,我确也是三个月没有回去了。”

    张巧儿扶待芸下床:“奶奶身体好着呢,还天天念叨着让我多送些好吃的来给小姐您。她总说,小姐打小就和秦大人离了家,如今回来了定要好好享福才是。虽然秦府没落,好歹还有我义父生前留下的些许产业,照顾小姐及至出阁是没有问题的。呵呵。”

    出阁?今生今世,我还会嫁于他人吗?

    待芸心中苦涩着,更感动于张奶奶一直以来对秦府的忠心及如今对她的关心,便不由得湿了眼。

    张巧儿看出了端倪,急问“小姐怎么了?”

    待芸勉强笑笑,道:“奶奶对我实在是太好了,我心里感动。”

    “为这个也流泪?小姐真是重情之人!奶奶常说秦府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哦,对了,奶奶那里还有一封早年的信,说是等小姐回家了再给小姐看。”

    “是什么信?”

    “我也不清楚,只听福顺哥说是当年姑小姐留下的。一直压在柜子底下,今儿一早寻东西的时候才翻了出来,总不过是姑小姐的遗物吧。”

    待芸点点头,“巧儿,如今我的吃穿用度都是你家的,以后也不用再称呼我为‘小姐’。奶奶说我比你大半岁,那你就叫我姐姐吧,我也唤你巧儿妹妹,可好?”

    张巧儿连忙向待芸行礼,急道,“小姐就是小姐,巧儿如何敢当?何况,那是义父给的,也不是我的生身父亲。如今秦大人也给了不少银子来,义父所出的,微不足道。”

    “待芸虽有养父为官,但几乎都是你们在身边照顾我。我本也出生贫寒,自小在灵江城就是给大户人家为丫环的人,我怎不知你的辛苦。你我二人如此投缘,你之心地又如此善良,待芸早已有姐妹之心。若你不肯与我姐妹相称,就是要生分于我。”待芸拉她站好,说到最后两句,假装着生气。

第111章 花已落尽(中)() 
张巧儿见逍遥待芸要生气了,心中惶恐。只得答应道,“巧儿不敢与小姐生分,巧儿三生有幸,得小姐为姐姐。”

    “那我们就在此地结拜吧。为父亲守孝,祭拜之物是尽有的。”

    张巧儿乐道:“好啊,我去搬来。”说罢,放下篮子,去寻了香烛来。

    待点香燃烛后,逍遥待芸与张巧儿一起跪于屋外空地。

    待芸先道:“黄天在上,厚土在下,父亲母亲为证,金陵桃花为鉴,我逍遥待芸。”

    “我张巧儿。”

    “今日结为金兰姐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待芸连忙道:“还有,愿我们姐妹都能寻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张巧儿道:“对,寻到一位知心人,相伴到老!”

    “嗯!”

    说完,二人八拜成结!

    待芸道:“我今年16。”

    张巧儿道:“我今年15。那巧儿要叫你姐姐了。”

    “好妹妹。”说着,二人携手同起。

    “小姐,真是太好了。”

    “还叫小姐?。”待芸笑道。

    巧儿羞红了脸,道,“对不起啦。啊糟糕,我都忘了小姐还没吃饭呢。呀,饭菜都要凉了。”

    待芸提醒“怎还叫小姐”?

    “叫顺口了。呵呵,姐姐吃饭吧。”张巧儿连忙把饭菜端出来。满满一桌子虽然只是素菜,却也十分精致。

    待芸坐下,看着一桌子的菜,眼泪又泛起。

    原来,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里面,都有他的影子。也不知他沉睡在哪一片土地上?也不知那孤独的灵魂是否还在怨恨?

    三个月后。正是炎炎夏日。

    张巧儿和望桃来帮着待芸收拾东西。原来百日孝期已过,张李氏催促着丫头们赶紧将待芸接回府去。

    待芸想着回去给张奶奶请安,三人就早早回了秦府。一众下人们听说小姐回来,也都高兴着到门口来接。如今秦府的管家是个年轻妇人,是福顺的老婆萧黄氏。这个萧黄氏年轻能干,早些时候秦枚点她做管家还有些下人不服,自办姑老爷的葬礼那天起,下人开始对她恭恭敬敬、服服帖帖了。

    “小姐回来了,小姐辛苦了,快请进屋吧。”萧黄氏笑容亲切,相貌虽算不上美人,却在一众人群里也称得上好模样。

    “不辛苦,为爹爹尽孝是待芸应该的。”待芸看了看四周的下人们,识礼地扶着萧黄氏的手进了秦府。

    “望桃,快去告诉老太太就说小姐回来啦。快去!”张巧儿一边向望桃说,一边让人打点待芸的行李,交待着务必将琴送到小姐的房间去。

    待芸自来秦府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自然她也不认识萧黄氏。

    “不知姐姐是?”她见萧黄氏不过二十几岁,便当成是姐姐。

    “哎哟,小姐说得。小的哪儿有福气能当小姐的姐姐啊,呵呵。我是小姐府上的管家,萧黄氏。我家那口子,是萧福顺。”

    待芸一听如此,突然停下了脚步。

    “小姐怎么了?”萧黄氏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待芸心中隐隐作痛。也暗下生气自己,难不得除了萧憬,别人的都不能姓萧了吗?哎,竟也不知福顺哥是姓萧的。

    “原来是福顺嫂子。待芸自回家来竟不识得,真是惭愧。”说着扶着萧黄氏又走。

第112章 花已落尽(下)() 
“小姐哪里的话啊,要说惭愧也该是我惭愧才对。因府上事情忙,姑老爷出殡的时候也见过小姐,只是小姐当时伤心没有瞧见罢了。哎呀光顾着说话了,巧儿还不快些伺候小姐沐浴更衣。”萧黄氏言语有当,看得出也是真心的。

    张巧儿向萧黄氏道,“嫂嫂放心,巧儿这便带小姐去。”

    “这就好,我过会到老太太那里去伺候。小姐也不必急着,老太太那边也还早的。”

    说着,萧黄氏与下人们各自礼后而下去忙。

    张巧儿又吩咐着几个小丫头的备水,叮嘱千万别忘了再备些花瓣。

    不到一刻钟,一切已备好。张巧儿伺候着待芸已在花瓣与水雾之间沐浴,二人不时说谈言笑。

    “巧儿真是荣幸,能伺候小姐沐浴,真是长久以来都不敢想像的事。”张巧儿一边洒花瓣,一边笑。

    “往后没人之时,便叫我姐姐吧,怎又忘了。”待芸又无奈浅笑。

    “巧儿一高兴什么都给忘了,呵呵。”

    “有个事,在我心中很疑惑。”

    “什么事啊,小姐姐说出来让我听听,看看巧儿能不能帮你解。”巧儿真是关心则忘,什么都要插一脚。

    不过待芸的这一个疑惑或许正是巧儿所知的。

    “不知,福顺哥为何姓萧?据我所了解,这金陵城中可没有哪户有此姓。”

    巧儿笑道:“这事你问别人或可不知,但巧儿就恰恰知道。听奶奶说,福顺哥是当年蓝山县萧家庄那位萧夫人带来的,见咱们姑小姐身边人少,就留下来陪伴小姐看书。福顺哥自己说的,当时他才几岁,呵呵。”巧儿说完,却见待芸脸上多出了不安,忙问,“是巧儿说错什么话了吗?”

    待芸轻轻摇头,“不,不是。只觉为何,恰是蓝山县?”

    “姐姐别急,不如有空了我去问福顺哥,或是问奶奶,准能给姐姐一个满意的答复。”

    待芸悄悄掩去眼角泪水,没让巧儿发现。“算了,我也不想惹得大家为我担心。去拿衣服来。”

    “好的。福顺嫂令人给姐姐新作了几件衣服,我这便拿来。”

    不多时,待芸换上了一身草绿色的荷边裙,巧儿为她梳上蝴蝶结发,三千青丝垂在身后好似瀑布一般。又插上两朵小兰花在后面,甚是清新脱俗。张巧儿口中那“真美”的词一刻也没消停过。

    待芸照了照铜镜,道,“我想戴娘亲留下的桃花钗。”

    “可是,奶奶说钗子是女子出嫁后才戴的,现在合适吗?”

    “有何不合适的?我又没有梳妇人髻,不怕。只是想时时都把娘亲的钗子戴着,这样她就能时时和我在一起。”

    巧儿听完,道,“我这就给姐姐戴上。姐姐真是比那画上的人儿还要美,巧儿不识字,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儿来形容姐姐啦。越看越美,巧儿以后都不敢照镜子了。”

    “这是什么话,哪里还能不照镜的。”

    巧儿为待芸将桃花钗插上,又仔细上下打量了一番。“可不是啊,看多了姐姐,再看自己都想把铜镜给扔掉。呵呵呵呵。”

    “说什么呢,你快帮我看看,这样可整齐了?”

    “整齐,十分整齐。奶奶见了你定会十分高兴的。”

第113章 小姐回府(上)() 
秦府正堂,已伺候着许多下人。正堂布置华贵,瓷器摆设等虽不如皇亲贵族,但在金陵城也算得上是有体面的。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紫色华服坐在正中,左右有两个小丫头站着伺候。望桃也立在边上,为老太太轻轻扇着扇子,力度刚好,没冷着也没热着。又有十来个丫头婆子分立两旁,几个小厮在门口候着。

    如今在秦府只有张李氏位份最大,人人都知道她是伺候过老老爷和老夫人的,人人也都十分尊敬她。秦枚受伤回来的时候,也向下人们嘱咐过秦府由张奶奶作主,奉她为“老太太”。

    老太太虽是坐着,却总抬头张望,时不时问“小姐可来了”?

    门口小厮应她,“回老太太,管家嫂子去请了。”

    望桃俏皮着笑道,“老太太,小姐才回府,自然是要沐浴更衣,整整齐齐了来看您老人家。说来,也该是责怪望桃,不该早早吵了老太太醒来。”

    老太太渴望的眼神一刻也不消散,只张望着门口道,“多亏你来报了,人老了总是做什么都慢,不快些来等着,可不愿我家寒儿小姐的闺女在苦苦的等我。哎”老太太说着,竟是流下泪来。

    旁边一个婆子忙道,“老太太该保重些。”

    “哎,转眼我都老了。还记得当年,寒儿小姐才这么点高,聪慧漂亮又懂事。那时老爷夫人病得厉害,家里又没个男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好了,下人们也多,福顺那孩子也做些生意,又有秦大人在京城为官。总算是,重振了秦府,我是高兴啊。”

    “老太太说得是。”那婆子躬身。

    这时,萧黄氏从院里走来,到门口向老太太行了个礼,道:“老太太,小姐到了。”

    老太太慌忙道“快请进来!”

    “是。小姐请。”只见张巧儿先走进来,向老太太行了礼站在旁边伺候,才见逍遥待芸莲步移来。

    待芸才露面,老太太已是激动得站了起来。旁边一婆子拿来垫子放在待芸跟前。

    “待芸拜见老太太,愿老太太福寿安康。”待芸说着,恭敬拜下。

    “快、快起来!”老太太激动着说,又向张巧儿,“还不快扶小姐起来!”

    张巧儿和旁边的婆子一齐拉待芸起身。

    “待芸不孝,让奶奶担心了。”

    “快,快到奶奶身边来,让我好好看看你。大家可不正是说呢,芸儿与你母亲可真如一个模子刻出。待我想你娘了,看看你也能得到许多安慰。”老太太把待芸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疼爱地捧着她的脸。说罢又是哭又是抱的。

    待芸也已泪下,“奶奶放心,以后芸儿都孝敬您、陪着您。”

    “好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

    “不要紧,还亏了秦爹爹和刘姑姑的照顾。奶奶您近来身体都好着吗?”

    “好!呵呵,好着呢。好孙女真是心好。”老太太说着又笑了,拉她坐好。向底下的人道,“你们还不快见过小姐。”

    底下一群婆子丫环,门口小厮奴仆二三十号人听了老太太的话,便齐齐向待芸行礼。“见过小姐。”

    待芸连忙道,“大家快快请起!其实从小,我就一直觉得老天爷对我不公平,自己总是一无所有。可是到了今天才发现,我竟是比任何人都要幸福!有奶奶、有秦爹爹、有秦府,还有各位姐妹和长辈。感谢奶奶风雨不变的保护着秦府,也感谢大家对奶奶的照顾,待芸得已回到这里,是老天对我的恩赐!”

第114章 小姐回府(中)() 
老太太拍拍待芸的手背,柔和地说:“好孩子,你不忘本不忘恩,难得啊。”又向底下人道,“小姐如此娴淑,你们可都要尽心忠心,才能报答秦府和小姐的恩德,知道吗?”

    底下众人“是!”

    老太太笑道,“好了,福顺和兮儿留下,巧儿和望桃也留下伺候。其余的都下去忙吧。”

    “是!”

    待芸听到奶奶有说到“福顺”的名字,暗瞧到底是哪一位。

    只见门口最边上的一位男人,深蓝的长袍,微胖的身体,圆圆的脸上有着可爱的表情。若不是下巴那一撮小胡子,真不像是成了年的男人。

    他竟是福顺?待芸心底暗觉得好笑。倒不是取笑,只是觉得长相有些过于可爱了。

    那“兮儿”又是谁?

    待芸再留意,屋中就只剩下萧黄氏、福顺、张巧儿和望桃了。难不成,管家嫂嫂就是兮儿?

    她正呆着,却见福顺已到她跟前,“福顺见小姐之面,真是感慨万分。”

    待芸连忙站起来行下万福,“多谢福顺哥对秦府和先母的照顾,您是待芸的恩人!”

    “小姐多礼啦!福顺不敢啊!只觉小姐这绝世的容颜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往事,不由得感叹罢了。”

    老太太道,“福顺,兮儿,都坐。望桃,去上茶来。巧儿,你也去拿些点心上来。”

    巧儿望桃“是”一声便去忙活了。

    待芸才坐下,又忙道,“奶奶,我可不可以请问福顺哥几个问题。”

    老太太笑“当然当然”。

    福顺也道,“小姐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但凡我知道的无不如实告之。”

    “多谢。”待芸终于可以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听闻福顺哥是萧姓,也不知老家是在何处,怎么会来到金陵的?”

    福顺笑道,“小姐不知,我当年是蓝山县萧家庄萧夫人的书童。因为随庄主夫人来金陵,萧夫人见夫人身边无人伺候,才把我留下来给夫人研墨。只是后来,听说萧家庄出了事情,我回去看了一次,萧庄主和萧夫人却不知所踪。如今,我一心忙生意,也没法再顾及别的事。”

    蓝山县萧家庄?记得萧憬曾经说过,他也是蓝山县人!萧憬

    三人见待芸自顾发愣,福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还是老太太问,“芸儿,在想什么呢?”

    “啊?没,没有什么。只要想起了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也是姓萧,也是蓝山县的。一时出了神,没事。”

    福顺一听,“哦?那小姐的这位朋友现在何处,可否请来见见,说不定他可能知道萧家庄的事情。当初我就觉得,这么大一个药材山庄,怎么会突然一个人都没了?近邻的人打死都不说是怎么回事,让我苦闷了好一阵呢。”

    待芸脸色渐哀,身体也颤了起来。眼神中的凄苦让老太太着急。

    “怎么啦?是身体哪里不舒服了?”

    巧儿才来上茶,也见了,惊慌问,“姐姐怎么了?怎么脸色这样惨白!”

    萧黄氏狠狠打了福顺一巴掌,“瞧你说了什么好话,把小姐害成这样!小姐要是有什么闪失,看我不缝了你的嘴!”

第115章 小姐回府(下)() 
福顺白白挨骂,心里也委屈。

    但看待芸的样子又着急,“若不福顺说了什么话让小姐不高兴,您大可以说出来,别憋在心里难受。您若不好来,你嫂子回去不知得怎么折磨我呢。”

    “是啊,芸儿,有什么事可以告诉奶奶啊。你这样可太吓人。”老太太焦急得一头汗。

    “我”待芸才说了一个我字,眼泪就掉了下来。

    “哎哟,我的好孩子。你这是怎么了?”老太太一把搂住待芸,心疼地轻拍她的背以示安慰。

    萧黄氏一把拧住福顺的耳朵,“叫你多话不是!”

    福顺吃疼,又不敢动作,只疼道,“哎哟,哎呀,耳朵要断啦!老婆大人饶命,饶饶耳朵啊!”

    待芸本来伤心,突听这二人对话,不由从悲伤里“噗哧”一声笑出声来。一边抹着泪,一边靠紧老太太。

    “笑啦,小姐笑啦!老婆,可、可以放手了吧。”福顺整个人比起来都得是萧黄氏的两个以上,却不想怕她如老虎。

    待芸害羞道,“求嫂子放了福顺哥吧,不关他的事。”

    萧黄氏这才松开玉指,还不忘指一下他的额头,“下回可注意啦!”

    福顺一边捂耳朵一边连连点头称“是”。

    老太太爱抚待芸,“没事了就好,你可真是吓坏我了。”

    “对不起,奶奶,都是我的错。”

    这时,望桃拿了点心上来。“老太太,刚才我在厨房里看见一根烧火棍子好生好看,玲珑剔透,好像是玉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