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动物。后来,照相机被尼西打翻了,它的镜头指向了天空。拍下的照片都是一些穿透湖水的太阳光的影子,接着就是怪兽凶恶地张大嘴巴,窥视照相机的奇异形象,后面的几张记录了模糊不清的怪物袭击照相机的情景,之后又是一片平静。

    参加为尼西拍照的科学家们都是有经验的专家:一位是闪光灯的发明者埃杰顿教授,一位是发明“阿波罗”登月专用胶卷的威科夫。这一年他们成功地拍摄了多张照片,并将这些水下照片和大量其他证明尼西存在的证据于1975年12月10日向英国议会成员和新闻界作了展示。虽然当时他们的证据被比较温和地接受,但事后给人的感觉是照片和证据并没有改变怀疑者的态度。

    有趣的是,一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们对赖恩斯博士的水下照片持肯定意见,例如美国华盛顿史密松博物馆的爬行类和两栖类分部的馆长G。R。祖格博士说道:“我相信,这些数据证明在尼斯湖中有大型动物存在,但现在还不足以识别它们。”对许多标准的怀疑论者解释时,美国加州工学院喷气推动实验室的阿兰?吉勒斯皮耶说:“我觉得没有证据说明它们是模型或玩具,或是其他什么东西的照片。需要强调的是,我没有查到有欺诈的证据,这些物体不是海藻、沉淀物或者气泡。”英国的自然学家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主席彼得?斯科特也热心地参加评论说:“连同大量以前的影片和照片,它们不能解释为已知的现象。这些关于尼斯湖中存在大型动物的水下照片,在我脑海中已没有进一步怀疑的可能了。”

    除了照片以外,人们还为尼西拍了记录电影,这成为怪兽存在的证据之一。这段影片是1960年由怪兽追踪者蒂姆?丁斯代尔,在注入尼斯湖的弗耶尔河河口拍摄到的。在蒂姆?丁斯代尔的影片中,有一个巨大的、在水中生机勃勃地高速移动的东西。影片中展现了一个浮出水面的峰突,接着慢慢地远离镜头游去,当它开始沉没时突然地加快了速度……丁斯代尔把这段影片交给了英国空军研究情报中心(JAR…IC)去分析,他们的意见是:电影显示了一个物体,大约1。7米,以每小时约16公里的速度移动着,很可能是一个生命体,决不是一艘船……

    另一部影片是由摄影技术高超的理查德?雷诺夫于1967年在尼斯湖考察队工作时拍摄的,影片中的一些镜头展示了一个划开水面的尾波,而在尾波前端是一个移动的物体,后来这个物体迅速地沉入湖中。虽然雷诺夫肯定那个目标物是有生命的,但他愿意保守一些,退一步认为它是一个大的水鸟或是一只大水獭。但是英国空军研究情报中心(JAR…IC)却估计,分开水面那部分足有2米,而且仅仅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是水獭,那该是多大的一个水獭呀!

    美国波士顿应用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自从派遣调查小组前往尼斯湖,用水下声纳照相机成功地拍摄了一些照片并公布给了报界以后,并没有终止对尼斯湖怪兽的探索。研究所的专家们决定再次去尼斯湖探险,不过再去探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两位聪明的水下探险家――两头经过人们训练的海豚。这两头海豚都是芳龄14岁的“姑娘”,一个叫“斯姬”,一个叫“萨咪”。她们是经过设在佛罗里达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岛的试验室里的训练而挑选出来的。

    海豚是海洋里最聪明、听力最敏锐的动物,它们用声音辨别事物的本领实在惊人。不久前,美国海军研究所在海豚的耳朵里安装了一个由集成电路制成的增音器,使海豚的听力提高了几十倍。至于在水中的游泳速度、潜水深度,海豚在动物界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美国科学家们正是利用海豚的这些特点,全面安排了这次探险计划并特意研制了一种特殊的水中照相机。这是采用了一种“声纳方式”的照相机――这种照相机感到特殊声波就自动按快门,同时闪光灯同步动作。当怪兽或一种物体进入距海豚5米“摄”程的时候,照相机的小型计算机就指令相机进行自动拍摄,机内装有80张35毫米的胶卷。

    两头海豚的任务就是背着这种约20公斤重的照相机,在30多公里长、295米深的尼斯湖中来回侦察,以敏感的耳朵悄悄地探寻着特殊的声波。如果说在这深深的尼斯湖里,真的潜藏着怪兽的话,那么,巡视中的海豚就会迅速游过去,当达到还不至于引起怪兽惊慌的5米范围内的时候,照相机就会自动地“咔嚓”一声,完成这项史无前例的探险任务。

    海豚生活在海洋里,它能适应尼斯湖的淡水吗?美国海军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海豚可在淡水中游五六十个小时而无异常的数据。但为了谨慎起见,“斯姬”和“萨咪”每天只在淡水中游1个小时,经过连续三四十天的训练,她们已有点习惯淡水了。科学家们还准备替她们俩在尼斯湖畔修建8米见方的咸水池,供两位海豚“姑娘”探险后休息之用。因为尼斯湖湖水很凉,海豚的这次旅行被安排在1978年7月到8月间,这时的温度达到10度左右,这将适合于它们在湖中进行工作。但是经过验证,湖水的温度和淡水域含盐的比重都太低,加上大量的后勤问题,终于无法使两位海豚“姑娘”前往苏格兰探险的旅程成行,只好作罢了。但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探索自然的决心有多大!

083 神龙乍现() 
2000年9月18日傍晚六时十几分,在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素有“人参之乡”美称的抚松山城上空,出现了人人可见的神龙!

    当时,夜幕初临,天已微黑。山城西北方向上空,突然出现了奇异的光亮,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异光变得越来越多彩,仿佛预示神迹将要来临。果然,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看见了龙的全身,并且越来越近,龙嘴、龙须、龙爪乃至龙鳞,全都清晰可辨,浑身发着神光,时而团曲、时而伸展,时而盘旋、时而翻滚,龙嘴时张时合,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被这神奇的景象震慑住了,不禁惊叹:“真的有龙哎!”这一景像大约持续了二十多分钟,大多山城百姓目睹了这一幕,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睹了全过程。最后,神光渐敛,在变成暗红色之后,神龙才渐渐隐去……

    这个发生在2000年中国大陆的现象,说起来离奇难信。但在中国历史记载里,这种事例相当多,情节也很类似,只是,信不信由你。其实,不只大陆有这种现象,台湾也有不少人看过龙。1960年前后在澎湖就有人目睹过“神龙”出现的过程。

    一天下午,在澎湖边,突然间,从天上飞下来一条金龙,全身围绕着云,下到海上时,全身在水上翻滚,体积相当大,眼睛好大好亮,两根龙须,全身的鳞片闪着金光,就这样裹着云翻滚嬉戏在海上。几分钟后,那条金龙又飞快地飞回天上,在云层中消失了。

    2000年这一年,夏季高温干旱、万物凋落,入秋后阴雨绵绵。8月4日,一场倾盆大雨刚刚过去,山东省青龙镇的黑山子村就像笼罩在云雾里一样。突然,天地间乌云滚滚,以排山倒海之势上下翻腾,人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都吓坏了,家家户户屋门紧闭。一个20几岁小伙子胆子较大,走出家门看个究竟。他走遍了整个村庄,除了浓云密布外没什么异常。

    到了村子外头,他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两条龙一白一黑趴在地上!他迷糊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揉了揉眼睛,又拧了拧胳膊,发现还有疼痛的感觉,他知道这不是做梦。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打量,龙的角、鳞、爪、尾都和画像中的一样,只是龙须短了些罢了。他转身往回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出来看呀,天上的龙掉下来啦,大家快来看呀!”人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涌出家门,赶到村头,大伙奔走相告。顿时黑山子村人群骚动,热闹非凡。

    就在这时,两条“龙”在一阵乌云翻腾之后不见了。人们对白龙的消失无法解释。

    龙争虎斗、龙凤呈祥、龙的传人、龙脉、龙子、龙舟乃至舞龙、真龙天子等等,华人文化里似乎离不开龙。但在现实世界,除了恐龙还可以考古之外,好像找不到真龙。只是很奇怪,跟龙一起出现的动物,如虎、凤,却都是活生生的。那么传说中那种有鳞、有角、会飞天、会吐火的神奇动物真的存在吗?

084 人鳄怪兽() 
一具半人半鳄的尸体化石的出土,使人怀疑在远古洪荒时代,可能有人鳄交配,产下上述“怪物”的事情,思之使人心寒。

    在距今数万年的洪荒时代,自然地理环境和现代完全不同,人类的生活,困苦到不能想像的程度。亚玛孙河流域地区,在洪荒时代,仅是一片泥泞沼泽,不规则的野生林木遍布整个地区,当时没有耕种,没有生产,更没有牲口和可供食用的植物,人类赖以为生的,只是沼泽中的“资源”。当时沼泽中的主宰,不是人,不是神和宗教,甚至不是大自然和造物主,而是一些凶恶无比的鳄鱼。

    有人怀疑鳄鱼本来是上古时代恐龙的支派,它们因身体较扁长而转到沼泽地带生活,这种说法虽然还未能在已发现的恐龙化石遗物中得到证实,不过科学家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说鳄鱼是洪荒时代沼泽地带的主宰,是因为在那生活的“初民”,根本上要仰鳄鱼的“鼻息”生活。鳄鱼在沼泽中把鱼类和贝类的生物“搬运”上陆地,人类才有裹腹的机会。鳄鱼属爬虫类动物,也有相当灵性,它们在沼泽地区,除了生存在污泥中的同类外,类目最多的“生物”,便是人类,为了防避大自然所产生的种种灾害,非和人类合作不可。

    当时的鳄鱼更怕行雷闪电,在狂风暴雨来临时,总是潜伏在沼泽之下的河床底部,以免身体受到雷击,不过人类对于躲避大自然的灾害,却较它们有办法。所以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当时甚至有人鳄交配的事情发生。

    在最近“出土”的一具洪荒时期的尸体化石中,竟是一个人上身,“鳄下身”的“人兽综合体”,人们不得不怀疑当时确有半人半鳄的生物存在,想起来,令人不寒而栗。

085 太平洋的怪兽之谜() 
1977年4月25日,日本大洋渔业公司的一艘远洋拖网船“瑞弹丸”号,在新西兰克拉斯特彻奇市以东50多公里的海面上捕鱼。当船员们把沉到海下300米处的网拉上来时,一只意想不到的庞然大物被拉了上来。

    网里是一具从来没有见过的怪兽的尸体。由于被网套着,看不清它的全貌,于是,他们把绳索拴在怪兽尸体的中部,用起重机把它吊了起来。一股强烈的腐臭味儿从尸体中散发了出来,尸体上的脂肪和一小部分肌肉,拉着长长的粘丝掉在甲板上。船内一片骚动,现在人们看清楚了:这是一个类似爬虫类动物的尸体。除小部分已经开始腐烂,整个躯体保存得比较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很大很大的肚子(腹部已空,五脏俱无),而且长着4个很大的鳍……用卷尺测定的结果表明,它身长大约10米,颈长1。5米,尾部长2米,重量约2吨,估计已死去一个月(事后经研究分析,认为已死半年到1年之久)。它既不是鱼类,也不像是海龟,在海上捕鱼多年的船员谁也不认识它。大家发出了惊奇的议论:“这和尼斯湖里的蛇颈龙不一样吗?”“是尼斯湖的怪兽尼西吧?”……闻讯赶来的船长,见大家在欣赏一具腐臭的怪物,大发雷霆,命令船员们立即把它丢到海里去!幸好,随船有位矢野道彦先生,觉得这个发现不寻常,在怪兽抛下大海之前,拍摄了几张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

    天野道彦将这一发现带回日本,顿时轰动全国,尤其是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们更是兴奋,他们看了照片,分析后认为:“这不像是鱼类,一定是非常珍贵的动物。”“非常惊人呀!这是不次于发现矛尾鱼的世纪性的大发现。”“本世纪最大的发现――活着的蛇颈龙。”……消息也立刻传遍了全世界,各国报刊都很快转载了照片,发了消息。这件事引起各国著名生物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都对此发表了感想。

    把怪兽尸体又抛回大海这件事,引发了人们深深的遗憾和强烈的谴责。同年7月20日大洋渔业公司命令在新西兰海域的所有渔船,奔赴现场,重新捕捞怪兽尸体,甚至包括前苏联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船只,也闻讯赶往现场进行捕捞。但与丢弃怪物之日已相隔3个月,虽然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寻找它,但遗憾的是,在茫茫的大海里,谁也没能再把它打捞上来。人类可能认识一种新动物的最好机会,就这样遗憾地错过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发现总算给生物学家们保留下了三件证据:怪兽的四张彩色照片、四五十根怪兽的鳍须(鳍端部像纤维一样的须条)以及是矢野道彦先生在现场画的怪兽骨骼草图。

    照片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的。从这4张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怪兽有一个硕大的脊背,对称地长着4个大鳍,照片中还可看到它腹内已空,整个身躯肌肉完整,只是头部露出白骨,怪兽白色的脂肪下面有着赤红的肌肉。从个头儿大小来看,海洋里只有鲸鱼、巨鲨、大乌贼可以与它相比。但从照片来看,它的头部甚小,与现存的所有鲸鱼类的头骨迥然不同,而且颈部奇长,特别是有4个对称的大鳍,这就是其他海洋动物或鱼类无法与它相提并论的。

    鳍须是唯一留下的贵重物证。它是怪兽鳍端的须状角质物。长23。8厘米,粗0。2厘米,呈米黄色的透明胶状,尖端分成更细的3股,很像人参的根须。

    骨骼草图左上方写着:“10时40分吊起,尼西(即尼斯湖里的怪兽)?拍了照片。”这是矢野先生当时的记录,他根据现场的观测和大致的测量,画下了这幅草图。怪兽骨骼长10米,头和颈部长约2米,其中头部45厘米,颈的骨骼粗20厘米,尾部长2米,根部粗12厘米,尾端部粗3厘米,身体部分长约6。05米。据他说,骨骼属软骨。

    虽然上述这些记录和证据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成为科学家们研究、鉴定、探讨的依据,但是要依靠它们来确定怪兽究竟属于哪一种动物,还缺少根本性的依据。因为没有实物,无法与已知的各种动物和古生物的化石骨骼做比较,所以无法对比鉴定。

    它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对此至今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从1977年报道这一消息后,这场争论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蛇颈龙说――鲨鱼说――爬虫类动物说――不认识的动物说。

    最初,人们认为它是七千万年前便已绝灭了的蛇颈龙的子孙。其中一个主要的依据,是它有那样长的颈,这是“蛇颈龙”的典型特征。的确,怪兽与蛇颈龙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人们以怪兽骨骼图与蛇颈龙的化石骨骼做了比较,无论是整个骨架结构,或者局部的鳍、尾、颈,都与之相似。蛇颈龙是生存于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时期的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它的细脖子很长。与它外形相似的陆上蜥脚类恐龙,最初也有着细长脖子,但是发展到侏罗纪后期,这种细长颈的恐龙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白垩纪早期的素食龙如肿头龙、沧龙等,颈部都比较短了。蛇颈龙也向颈短的方向发展,如果是这样,日本发现的这头怪兽也可以说是更进化了一些吧?于是报上宣布:“这是本世纪的最大发现!”

    但是不久,对那一把唯一的物证――怪物须条,东京水产大学进行了蛋白质的分析,发现它的成分酷似鲨鱼的鳍须,于是报纸、新闻又转向鲨鱼说,一时间“巨鲨”、“一种未见过的鲨鱼”的说法又充满了报纸。此时,英、美一些国家的生物学家也持此观点。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奥韦恩?惠勒说:“这个猎获物大概是鲨鱼,以前在世界各海滨附近曾发现许多别的怪物,结果弄清楚后,都是死鲨鱼。鲨鱼是一类软骨鱼。它们没有硬骨架。当鲨鱼死后,尸体逐渐腐烂时,头部和鳃部先从躯体脱垂,这样就形成一个细长的‘颈’,末端像个小小的头。许多日本渔民,甚至更为内行的人都被类似蛇颈龙的形状所愚弄……”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一时间许多持有蛇颈龙说法的人也都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张。怪兽等于鲨鱼,仿佛已成定论。

    科学家和日本记者根据现场调查,提出了种种否定它是鲨鱼的根据:

    其一,鲨鱼的肉是白的,姥鲛的肉是粉红色的,而怪兽则是赤红的。

    其二,当“瑞弹丸”船员们把它捞上来时,现场没有一个人怀疑它是鲨鱼,为什么呢?记者调查了这个问题。原来鲨鱼没有排尿器,体内积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浸透压力,从全身排出的;因此,鲨鱼的肉有一种尿特有的臭味,有经验的渔民都会闻出来。“瑞弹九”的船员们正是由于这一点而否定了它是鲨鱼。

    其三,如果真是鲨鱼,那么具有软骨架的鲨鱼,在死了半年之后,是绝对不会被起重机吊起来的。因为尸体开始腐烂,软骨也开始腐烂,尸体的软骨架绝对经受不住大约两吨的自重。对此,许多鱼类学权威都认为这是否定鲨鱼说的一个重要论据。

    其四,怪兽有较厚的脂肪层,包裹在全身的肌肉上,而鲨鱼只在肝脏里才有脂肪。

    于是,从鲨鱼说又转回到爬行类动物说。证明怪兽可能是爬行类动物还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即怪兽的头部呈三角形,这是爬行类独具的特点,日本著名科学漫画家石森章太郎根据骨骼草图,画了一幅怪兽复原图,如果照此图来看,它可真像一个爬虫类动物了。

    1977年9月1日和1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两次有关怪兽身份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有鱼类、化石、鲸鱼、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血清等方面的学者共19人。他们研究了照片、草图和鳍须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写出了9篇论文。综合两次座谈会的讨论意见,会议主持人、东京水产大学校长佐木忠义于同年12月15日下午向报界发表了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结论:

    1。从怪兽鳍端须条的化学成分来看,得不出是鲨鱼的结论;

    2。从怪兽的两对腹鳍、长身体、长尾巴以及身体表面都是脂肪等特点来看,是和迄今已知的鱼类完全不同的一种动物;

    3。在分类学上,很可能是代表着全新的一种人类未认识的动物。

    现在,人们都盼望在南纬43度53分,东经173度48分曾经打捞上怪兽尸体的地方,有一天会再现怪兽的踪影。或许它正是人们所期待的史前爬行动物。

086 海豚智力之谜() 
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它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人们不禁惊叹这美丽的海洋动物竟如此地聪明。那么,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它们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有没有日益增进的可能?

    海豚智商难以测定

    海豚能做出各种难度较高的杂技动作,显然是一种相当聪明的海中动物。但是海豚实际上的智力情况如何呢?

    根据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以及海豚表演杂技时与人类沟通的情形推测,海豚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很强,但目前尚无法证明海豚运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抽象式的思考。不过即使没有科学上的确凿证据,也不能就此认为海豚没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运用这种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这些都是饶有兴趣的问题。但现在,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人类所拥有的智慧,也还有许多未知之处。

    虽然海豚与人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相互接触的机会不多,故人类对海豚潜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那么,人类究竟是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并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海豚解剖学上的特征,来推算海豚的潜在能力;二是实际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并从行为目的与功能方面着手,推测其智慧的高低。

    脑部发达不逊于灵长类

    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皱褶,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复杂。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250千克,而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00克相近,海豚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6,这个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猴类等灵长类。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甚至比人类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2500平方厘米,是人类的1。5倍。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密度与人类或黑猩猩的几乎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量和体重的比,或是从大脑皮质的皱褶数目来看,大西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