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28岁女老板-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晾晒。
在刘子遥六岁之前,家里的房子一直安在山腰上,那房子是刘父娶刘母之前建的,风水虽好,但缺乏阳光,不利于晾晒农作物,所以不管刘家丰收了多少农作物,都要担到山脚下的晒谷场上去晾晒。
刘父自从到镇上上班之后,刘母就继承了家里所有的活,碰到大丰收,刘母一天要把几百斤稻谷弄到山脚下晾晒,到了晚上一个人又把那些稻谷弄上山来。所以在刘子遥的眼里,刘母几乎从不生病,身材很强壮,刘父年青的时候到生过一场大病,而刘母头痛感冒都很少,这种锻炼出来的健康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刘母对刘子遥干活的熏陶影响深远,所以在刘子遥很小的时候便是干活好手,能抬能扛,加上刘子遥从小生得斯,他从小便经常赢得村里村外人的好评,觉得刘子遥能能武,是孩子们的榜样。
刘家除了有很多田地,还有几大片茶林,当然此茶林非彼茶林,不是龙井茶的那个茶林,是那种生产出一种叫茶籽能榨油的那种,那种茶树比产喝的茶的茶树大很多也高很多。
茶油当然是个好东西,即便时间走到现在,刘父刘母在白水镇乡下还有采摘茶籽榨油的习惯,在那会茶林更是珍贵之物。茶油在那会就有很多功能,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抗紫外线,治便秘等等很多功能,那时医疗条件不发达,有时碰到一些小的疑难杂症,基本上都是用茶油来解决,譬如说上火、皮外伤等等。
好东西当然没那么容易得到,首先茶林一般生长在山坡上,很难上去,平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茶树,要不产量有限。
刘子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刘母上山采摘茶籽榨油,当时因为刘父经常要加班,所以进山采摘茶籽的时间要超过二十天,在进山采摘茶籽的那二三十天,刘子遥与母亲都要带上午饭,连饭得在山里面吃,否则午还要回来吃饭就摘不了多少茶籽,很耽误工夫。
正因为茶油难得,甚至有时还得冒点风险,所以茶油的价格一直很贵,现在有些超市卖得那些茶油才十几二十块钱一斤,要不是假的,要不不纯正,因为到产茶油的永春来,从农户手里买茶油都要超过四十块钱一斤,况且一般卖茶油的地方,专业卖茶油的地方只会比农户出售的要贵,如果比茶农卖得便宜,不是成分不纯,就干脆是假货。
手机请访问:
145。第145章陈年旧事()
说起茶油,刘子遥不由地想起一些事情,就在去年有一次去浙江,刘子遥在当地有结识一个老工人,那老工人是从国企改革之前的机械厂退下来的。 老工人当时被告知机械厂改组自己要面临着下岗,心里非常悲伤,四十好几的人了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又找不到工作,为了养家操劳地居然病倒。
老工人在当地医院病稍微好转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因为自己下岗变得十分可怜,他强撑起身体投奔亲戚打算一起做些建材生意用以养家糊口。
在做建材生意的时候,老工人的身体越来越差,终于等到他跑到永春来见一个客户之时再次病倒,并且一病不起。老工人在永春养病的时候,什么药都用过了,病情都不见好转,有一次他听到茶油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他当时就开始改吃茶油,结果几个月后,他的病情明显好转,能跳能跑。老工人在回浙江之时,还专门跑一家农户家里花钱买了两斤带回浙江。
老工人的事迹已过去了十几年了,自从他离开永春就没有再来过,后来一直呆在浙江,这些年他只要碰到永春过来浙江的人,他就会说起当年的往事,觉得茶油是宝贝。
那次碰到刘子遥,老工人说什么都要他回永春之后想办法弄几斤茶油,他愿意出高价,他说浙江好多商场卖得茶油都是假的,根本没有茶油味。
而刘子遥也是遇到了那个老工人才知道茶油在地球上这么稀有,他小的时候经常往茶山上来回窜,从没觉得稀奇,他没想到有人竟如此记住茶油的好。
自那以后,刘子遥开始会究研自己家乡的茶油,并且碰到乡下哪家人去榨油,想办法叫刘父买一些储存在家里,如果外地的朋友需要,他就邮寄过去。
时间走到刘子遥今天所在的永春,这时是一个假货横行的年代,一如外国人说国除了核武器是真的外,其它的东西都是假的一样,譬如说茶叶这个东西,很多外地人以为永春是出产茶油的地方,于是成群结队到永春来采购茶油,孰料还是买到假的,无论多高的价位都可能买得假的。
因为茶油的产量一直不高,刘子遥记得小的时候茶山上结满茶籽,即便全部采摘下来榨油,也只有六七十斤,随着劳动力大量迁徙到沿海城市务工,茶林越来越没人护理,以至于茶油的产量严重下滑,很多农户连自己用得有时都不够,那么一大片茶林才产十几斤油。
专业卖茶油的地方要茶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农户手里收购茶籽,第二种是直接农户手里收购茶油,再高价卖出。面对茶油的产量越来越下滑,而茶油需求市场一年比一年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不道德之人就开始费尽心机,要不在油的成分上做手脚,要不就直接用茶籽壳加茶籽一起榨油,然后再加点别的油进去混合出售,只要不会影响健康就没关系。
连永春都是这种情况,更何况是那些不产茶油的省份,那情况更可以想象,鉴于永春是这种情况,所以要真正的茶油,只能到乡下农户家里去买,当然也包括蜂蜜,几乎所有商场里的蜂蜜都不合格。
刘子遥在白水镇乡下的老家要吃蜂蜜都是进山里找山里人买,刘子遥有见过吃过真的蜂蜜,但绝对不是商场里卖得那种,不能说是甜的东西就是蜂蜜,当然包括偶尔在大街上有人拖着块脏兮兮的东西自称是正宗蜂蜜的估计也是假货。
与此同时,刘子遥现在日常做菜都没有茶油,现在茶油不但在别的地方越来越稀有,在永春也稀有,实在要炒什么带腥的东西譬如说鱼之类的才会使用茶油。
茶林是小时候刘子遥们的游乐场,那会改革开放才不久,没那么年青人到沿海城市去务工,所以一山连着一山的茶林都被打理的干干净净,没有多少杂林纵生。
刘子遥的小时候不是现在孩子们的小时候,现在孩子有很多玩具,即便在农村也不缺玩具,也不缺吃喝。刘子遥那时几乎没有玩具,刘父当年在白水村还不算是条件差的,有一次在刘子遥大吵大闹之下刘父给儿子买了架塑料做得小飞机。
那架小飞机是一种最原始的玩具,不像现在的玩具飞机还有遥控控制,那时没有,飞机上坐着个塑料小人,那塑料小人就是飞机的开关,只要一按那塑料小人,小飞机就可以滑行一米到两米之间。尽管如此,刘子遥也是村里第一个拥有玩具的人,仅凭那架小飞机,刘子遥就赢得很多小伙伴们的好感。
所以刘子遥那会的小孩没有游乐场,没有公园,没有碰碰车,没有玩具,几乎没有二三十年后孩子所有的东西,他们只有山里,要不田里,还有河里。
茶林无疑是刘子遥小时候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因为田里有泥巴,很脏,大人不允许小孩到田里去玩;河里水深,危险,大人更不允许小孩到河里去玩;只有山里,大人们对小孩子们才没管得那么严。
有茶片与茶泡的茶林更是小时候刘子遥喜欢的地方,刘子遥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在刘子遥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有个人给了他一个果冻,刘子遥至今还记得那个人的样子。茶林的茶片是茶树春天发芽时长的一种肥厚叶片,茶片成熟后会退出一层皮,这样的茶片才最甜蜜。
茶片在茶树林里很容易寻找,只要到有茶片的季节,刘子遥与小孩子们几乎一放学就窜进山里寻找茶片。相对茶片,茶泡比较难寻找,茶泡是茶籽的一种变异体,白色,看起来肉呼呼的,形状像不规则的桃子,果实外部光滑发亮,空,果内侧为纤维状,有花柱连接果实根部和顶部,果肉特别厚,味道很甜,松脆,很爽口。。
寻找茶片与茶泡的日子是刘子遥与其他小朋友最快乐的朋友,也是积极的日子,那会想法很简单,只想吃到美味可口的果实,不像现在的刘子遥,现在刘子遥哪怕面对再可口的果实,他都没什么胃口。
小时候的刘子遥生活地很快乐,尽管那时物质缺乏,当然那种缺乏跟今天的朝鲜不一样,只是没有零食跟玩具。除了茶林,其实田里也是当时小孩子们的游乐场,尤其稻谷丰收了之后的田里。田里不像山里,有时有些虫子、蛇啊之类的,丰收过后的田里到处堆放着脱过粒的稻杆,孩子们可以在上面打滚,等稻苗变成一个个的草垛之后,田里又开始有泥鳅和黄鳝。
永春对吃那种没有鳞的东西很忌讳,尤其在刘子遥家里,刘母几乎不吃任何没有鳞的东西,泥鳅和黄鳝就包括在内。虽然刘子遥家里很少吃没有鳞的东西,但刘子遥喜欢挖泥鳅和黄鳝,他经常与伙伴们带个小桶子到田里挖泥鳅和捉泥鳅。
当然大人们越明禁止的事越刺激,譬如说河里,经过刘子遥小时候成长的白水村的那条河虽说不比国的母亲河黄河,但也足够宽足够深,大人们之所以一再三令五审不让小孩子们到河里去玩水,原因也在于此,即便在大部分人会游泳的江南,还是有很多人葬身大河里。
在刘父年青的时候有一次端午节涨水,刘父背着在家的母亲独自一人去河里捞鱼,端午节涨得那次水据神话传说是龙王回去见娘亲,因为龙王小的时候调皮闯了大祸,被天兵天将囚困在天边的一口深井里,只能一年回家看娘亲一次,于是全年一场最大的雨会降落在人间,水位一再高过河床,进入河两边的稻田,把河边的农作物全部摧毁。
河里涨水捕鱼捞鱼是白水村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得大雨停住大小稍退,大人们也会扛着鱼捕鱼。那次刘父趁着父亲不在母亲睡着,他独自一人扛着鱼出门了。
河里涨水的季节,尤其是端午节前后涨的那次水,几乎所有与河临近的大小鱼虾都被冲入河里,不管水库的,鱼塘的还是稻田里的都统一在河里汇合。涨水捕鱼不需要任何技巧,只需鱼,哪怕躲在一个角落捞个几分钟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刘父那次扛着鱼出门大雨刚停却又来了,河床上的水不但没稍退还渐涨,不过刘父捕鱼捕得正欢,因为他带着两个鱼娄其一个已经快满了。
当大雨再次降临之时,刘父毫无畏惧,越捕越勇,鱼也越多。正当刘父反应过来之时,他发现前后左右已被漫过河床的水包围,他心里一慌赶紧想逃离,不想这时却脚一滑,他连人带摔在水里。
刘父当时摔下去的地方水并不深,刘父从小生长在白水镇,熟悉水性,但那会河上游水不断暴跌,他很快被迎面而来的大水冲入河心。
手机请访问:
146。第146章舌尖上的白水村()
那次刘父再也顾不得失去的鱼以及捕鱼工具,逃命要紧,如果是风平浪静,刘父熟悉水性,即便河再宽再深他也自信可以保命;但涨水的季节不一样,从上游冲下来的水不断增加,更刘父烦恼的事上游还不断冲下一堆的杂草和荆棘,加上老天还降大雨,刘父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被大水冲了几公里之多。
终于那次刘父体力用尽,他已没有足够的体力靠近岸边,上游不断冲下来的大水已使他浮在水面上都有些困难,只要他的体力用尽,他必定溺水而亡。下大雨的天岸上没有别人,即便有,想抢救人也十分困难,因为刘父被上游冲下来的大水冲得太快了,一下子就十几米远,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施救。
真当刘父绝望等待死亡来临之际,他使出了最后的力气竟使自己的身体靠近了岸边两米多,如果不是涨水的季节,在河央靠近岸边两米多,基本会安全着陆,可惜这会不会,靠近岸边两米多与在河央没有明显的区别。
向岸边靠近的这两米多差不多用尽了刘父所有的体力,他已没有体力了,正在这时,他突然踩到一块坚硬之物,不知是沉在河底的木柴还是河底的大石头,只是被刘父借着这一力,刘父又向河岸靠近了两三米。再拼命的努力一把,被他抓住了河床上垂下来的一把杨柳。
等刘父爬上岸的时候,刘父发现自己全身不下五处被各种荆棘割伤,他在岸上躺了十几分钟才慢慢恢复体力,为了防止大水还要暴涨,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向有人烟的地方走去,这时刘父所在的地方早已脱离了白水镇的范围。
刘父回到家的时候,当时刘子遥的奶奶也是刘父的母亲正四处寻找自己的儿子,因为她一觉醒来发现自家的捕鱼工具不见了,她有猜到自己儿子捕鱼去了,于是沿着河岸寻找自己的儿子,可异寻找失败,一连问了几个路人也没有人见过自己儿子,刘父的母亲非常着急。
看自己母亲不在家,刘父立即知道母亲肯定发现自己捕鱼去了,于是刘父换好衣服重新来到河岸寻找母亲。半个多小时后,刘父终于发现母亲一个人坐在河岸上发呆,刘父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伤,过去与母亲相识。
正因为刘父有这样生死离别的经历,所以自从刘子遥出生,刘父一直不让他河边玩,刘子遥之所以会游咏是经过刘母允许学的,那次刘父一连在单位里加班,刘母看前后左右的孩子都会游泳,为了让自己儿子也学会面对大水的威胁,她允许一个可靠的邻居带着刘子遥到河里去学游泳。
刚才开始刘子遥一直学不会游泳,感觉非常难学,因为父亲对自己的告诫让他反复萦绕在脑子里,水只要一过胸前,他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为了学游泳,刘子遥足足学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后,刘子遥才完全精通水性,他憋气的功夫不错,在水底下可以呆得比其它人时间长。
刘父自从经历过大水灾难之后,对水同样有着莫名其妙地恐慌,并非旱鸭子才怕水,有时精通水性之人同样怕水,而且精通水性的溺水而亡的也不在少数。
这个现象是叫人难与想象的,精通水性还会怕水仿佛很矛盾,如果换成是大平盛世,河水清澈见底,这个当然没问题,碰到水涨船高,尤其是在白水镇,水里到处是上游冲下来的荆棘和藤条以及各种障碍物,精通水性也无法施展,水流太急同样很难靠近岸边,精通水性最多比不会水之人在水里多坚持一会。
尽管刘子遥小时候靠近河边有刘父的万般阻拦,但刘父一天到晚在镇上上班,鞭长莫及,江南的小孩怎么可会离开水呢,所以只要刘父不在,刘子遥就会背着在家的刘母跟伙伴们去河里洗冷水澡。
碰到涨大水,刘子遥同样背着鱼娄扛着鱼趁着大火泛滥去捕鱼,鱼娄与鱼是白水村人家家户户都有的工具,这个不需要到镇上去购买,人人都会做。
刘子遥很小的时候就会织鱼,大人用的是大鱼,小孩用的是小鱼,刘父虽然一再告诫刘子遥涨水之时不能去捕鱼,但家里有四套捕鱼的工具。
而这四套鱼具即便毁了也没关系,因为邻居家可能有七八套捕鱼的工具,刘子遥要用的话可以去借,或者说自己有时候私下里织一幅出来,刘父没有任何办法。
在刘子遥家里,包括刘母在内每个人都很喜欢捕鱼,但除了刘父喜欢吃鱼头之外,其他的人包括刘子遥爷爷在内并不喜欢吃鱼,尤其是刘母,实在要吃,就弄条鲤鱼吃吃,其它的鱼她碰都不碰。刘子遥也不喜欢吃鱼,但他很喜欢去捕鱼,这一点很奇怪。
在白水村有几口很大的鱼塘,有两口是属于刘子遥所在刘家组的,每年都可以分到很多鱼,加上田里收获的以及河里涨大水捕来的,刘家其实一年之内有很多鱼。在刘子遥家里除了刘父喜欢吃鱼头外,而刘父却一天到晚在镇上上班,难得在家吃饭,于是很多活蹦乱跳地新鲜鱼被刘母制成了鱼干,制成鱼干之后还被刘母用米糠熏一遍变成熏鱼。
鱼变成了熏鱼那味道就不一样了,变得非常好吃,远远脱离了鱼味道的范畴,加上是用米糠熏的,在吃得过程有一股淡淡的粮食味道。
刘子遥记得在外地求学之时有一次刘母替儿子做了两罐鱼干,鱼干里还加了大蒜蒜跟辣椒,刘子遥当时没当回事带到学校宿舍,他把两罐鱼干放在宿舍的桌子上竟然被室友们吃光了。刘子遥当时没这个概念,因为他看外面超市里也有那种腌制的鱼干卖,他以为全国的鱼干都是用白水村的方法腌制的,直到那次过后,他才发现外面超市里的鱼干根本不好吃,也不知是用什么方法腌制的,总之很难吃。
那次过后,室友们每次见刘子遥回老家,都托他一定要带鱼干过来,他们甚至愿意给钱,有多少要多少。
刘子遥从没想过白水镇的食物这么受欢迎,竟然每次都令室友们流连忘返,之后刘子遥邀请了几个同学暑假到白水村做客,没想到他们来过一次之后,还不断嚷着要来,最主要他们是想吃白水村里自制的一些美味食物。
若干年后,刘子遥有看到《舌尖上的国》这个节目,很可惜这个节目没有录制永春的美食,甚至刘子遥所在省份的美食都是一笔带过,这不得不说很是一个遗憾。
刘母自从掌握了腌制鱼的这个方法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家里除了鲤鱼之外的鱼了,她把所有杂七杂八甚至不知道什么名的鱼统一用这种方法密制保存,反正自己儿子外省的同学多,再多鱼干儿子外省的同学都要,只需打包寄给他们就行。
在白水村里其实家家户户都有熏鱼的习惯,但每个人熏出的鱼味道不一样,但总得来说都不错,刘母熏制的鱼只是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一些,首先是外观上,刘母熏制的鱼干看起来嫩黄嫩黄的,看起来干净爽朗,整条鱼完好无损,连一点皮都不会脱落。凑进鼻子闻一闻,味道扑鼻而来,用手去触摸之时很干燥,但又失水份。
其次鱼干熏制完毕之后其实就可以吃了,鱼刺是鱼刺,鱼肉是鱼肉,把小孩一个人拿着鱼干吃被鱼刺卡住的机率远远下降。
第三如果鱼干再经烹饪,烹饪的方法有很多,国的饮食习惯有很多,有喜欢蒸的,有喜欢炸的,有喜欢爆炒的等等,白水村熏制的鱼干几乎适应所有方法,当然白水村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加大蒜与辣椒爆炒,不管用哪一种方法烹饪,白水村熏制的鱼干都是一道美味风景线。
活杀烹饪鱼的方法在白水村家家户户都用得很少,除非有外地的客人到白水村作客,客人指定说喜欢用这种方法吃鱼,白水村的人才会用这种方法。
一如刘母,除了鲤鱼,刘母几乎很少用活杀来烹饪鱼,有时甚至鲤鱼都不用这种方法,只有碰到所谓需要补足营养的时候才会用这种方法,譬如说身体差,要忌口,要敬神明,亦或者家里有女人要生小孩需要营养之类的。
在经过白水村的那条河里,除了捕鱼,小时候的刘子遥还有很多乐趣,比如漂流,那时的小孩胆子很大,他们想方法凑钱买一个汽车的内轮胎,找地方充满气后,约一两小孩坐在轮胎上顺河而下,只要是风平浪静,碰到再深的地方,刘子遥都不会害怕。
漂流漂累了,河岸上有很多山枣树,山枣在白水镇也是廉价的水果,品种分为两种,一种是果实小颗粒的,这种山枣一般要成熟变成黄色才可以吃,否则酸得要掉牙齿。
另一种是果实是大颗粒的,即便是青色的,也不酸,成熟之后更是又甜又腻,产这种果实的山枣树又高又大,山枣树不像茶树,盘着很多树枝,产大果实的山枣树离地三四十米没有任何树技,下面跟电线杆子一个道理,所以要弄这种大颗粒的山枣吃,只能想方法爬上去,在下面用什么竹杆之类是打不到的。
手机请访问:
147。第147章少时往事()
刘子遥小时候的伙伴小勇是个爬树能手,除了比刘子遥小一岁之外,他的爱好兴趣几乎与刘子遥一模一样,刘子遥的兴趣他有,刘子遥没有的功能他也有,譬如说爬树,只要是能承担起他体重的地方,他几乎都可以爬上去。
在白水村爬树的能手很多,其还包括一些大人,但像小勇一样爬山枣树都轻轻松松找不到几个,刘子遥在河里玩完漂流,他便会与小勇到岸上采摘山枣吃,当然小勇负责爬树采摘,刘子遥负责在地上检。
刘子遥原本也很能爬树的,他虽说相对小勇爬树有些不足,但在同龄人之算是佼佼者,只不过他一直爬不上那种大山枣树,因为大山枣树下面光秃秃的,根本没有抓手上去的地方,只能凭巧劲。刘子遥的爬树功能止于一次小勇生病,那一次小勇浑身无力,但他还是与刘子遥玩漂流到漂到白水村下游的一个村,当二人要摘山枣充饥之时,小勇才发现他一时失去了爬树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那次刘子遥只能自己上,可惜费了半天劲上不去,那种像电线杆一样的大山枣树没有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