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28岁女老板-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刘子遥渐渐长大后,刘母更加高兴,刘母刚嫁到刘家来的时候非常辛苦,甚至一度有跟刘父离婚的念头,但当时看着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刘子遥可怜,硬是将生活继续了下去。
刘母刚嫁过来的那会,刘父家里非常穷,一个房子只有两个房间外加一个客厅还要两家人住,一家是刘父与刘母,另一家是刘父的一个堂兄。刘父那堂兄在刘母嫁过来半年以后仗着自己是村里的教师,同时仗着自己的两儿一女已经长大,硬把本来刘父占有一半份的客厅据为己有。
刘父没办法只能把在自己房间旁边又盖了一小间房子做客厅,同时新建的小房子的后面再建了一个小厨房。
刘父的堂嫂也不是善类,刘母刚嫁过来的那半年跟堂嫂的关系还不错,有一次堂嫂因为与堂兄闹矛盾,壤着要上吊上尽,绳子都搭上房梁了,当时堂兄在一边表示无所谓,还是刘母跑过去把堂嫂救下。
不想半年之后刘母与堂兄堂嫂的关系急转直下,变得拉屎都要相隔十二座山,那会在永春基处于农业时代,田土是属于重之的生产工具。堂兄一家仗着自己人多势众,不但把刘父刘母一半的客厅抢走,还抢他们的田土,他们一家不但要抢刘父一家的好田,还要抢刘父
章节不完整?请百度搜索飞p://%66%65%69%73%75%7a%77%2e%63%6f%6d/閱讀完整章節,請訪問
手机请访问:
第212章可怜人可恨处()
这样内忧外患的生活刘母一个人与小刘子遥过了六年,在这六年里,他有无数次逃离眼前这个家,以刘母的性格她是不会逃回娘家的,在白水镇那时候住回娘家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那时白水村慢慢开始流行外出到广东、浙江打工,刘母有无数次想逃离,逃离眼前这个多灾多难的家,但她每次看到熟睡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她的泪又忍不住落下来,自己逃离了,我可怜儿子怎么办?有谁来照顾我这可怜的儿子?
六年以后,刘父终于凑齐了一笔钱,他要另找地方重新盖一个房子,但当时盖房子可是一件大事,光有一笔钱是不够的,于是四处借钱最终把一幢一层只有三间的房子建了起来。
与堂兄一家隔开后,刘母母子的状况才有所好转,堂兄一家这时又开始找附近另一家人开始殴斗了。
但即便把家住开,刘母与堂兄的冲突最终没有结束,有一次刘母背对着路面在井边洗衣服,堂兄在路上经过,他看着刘母吐了几口口水。刘母当时转过身来看见是堂兄朝自己吐口水,她张口就骂了他几句,孰料这时堂兄竟冲了过来,对着刘母就扇了一耳光。那次刘母哭着跑回了娘家,向自己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告状。
之前还没伤到人还可以忍,这次刘子遥的三个舅舅忍无可忍,那次事情只过了一天,刘子遥三个舅舅就带着六七他们本村兄弟趁着晚上冲进了白水村,在那天夜里,十来个冲进了了堂兄的家里,逮住住堂兄往死里打,那次连刘子遥的外婆操着家伙冲进了堂兄家里,打算取了堂兄的狗命。那次刘子遥的舅舅们揍堂兄揍得正欢,突然停电,然后就被堂兄从后门逃了。那次堂兄边逃命边喊救命,一直逃到村口去了,然后躲在外面几天不敢回来。
之后刘子遥一家与堂兄一家再没有过任何冲突了。
刘父刘母把家重新组建,加上刘子遥舅舅们那次发威,刘母的事总算告一段落。
刘母的事虽然告一段落,但堂兄在刘家组上的所作所为却没有告一段落,甚至还只是一个开始。
之后刘家组上的人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吃过堂兄一家的亏,也几乎所有家庭都跟堂兄一家吵过架,包括他的亲兄弟和亲姐妹,他有一个表弟,就是堂兄妈妈的亲妹妹生的,他就住在村口,那表弟甚至当着堂兄的面说要花一万块钱请人买了堂兄的命。
除了在刘家组,在白水村也不知有多少家庭吃过他的亏,当然乡下的亏有时候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比如说按现在2015年的说法就是欠一两千块钱不还之类的,说大的亏也没有,乡下人也没那么多钱可以供堂兄行骗。
这是堂兄在白水村与刘家组的表现,至于在白水镇上,他更是无人不知,几乎所有商店都有赊过帐给堂兄,但堂兄几乎不会还的。如果下次堂兄再到同一家店要赊帐的时候,他就会说:“我一个这么大的老板,办那么大的厂子,会少你那几块钱么。”
很商户觉得堂兄也说得对,家里都开厂子的人,不会少自己几斤油钱或者几斤海鲜钱,但问题是堂兄最后是一定会少的,而且不是少,他是根本不给。所以久而久之,在白水镇上很多商户都没有给堂兄好脸色看,甚至给现金都不想卖给他。
堂兄也无所谓,这个镇不行,下一个镇接着来,他打摩的或者坐车回家从来都是不给钱的,你向他要钱,他那句又来了:‘我一个这么大的老板,办那么大的厂子,会少你那几块钱么。’,这句话一出,跟他没打过交道的人又信以为真,这就是一直到2009年的时候有一个摩的师傅跑来刘家组向堂兄一家要摩的费,当时堂兄一家都不在,当刘家组的人问那摩的师傅堂兄欠他多少钱时,那摩的师傅说四百多。
刘家组的人提醒摩的师傅上当了,五块钱不到坐你一次车,坐了你**十趟车还不知道他是骗子,这个钱不一定拿的到了。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以至于让堂兄的女儿都嫁不出去,本来堂兄的女儿二十岁那年有人上门说亲,对方那个男孩子还是隔壁一个镇的大学生,男方见了女方也很满意,不想男方的父母跑白水村来一打听堂兄一家是这样的口碑,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音信,从此没有了下文。
说起来堂兄其实是罄竹难书,他与大儿子开得厂子经常违反安全生产,还不发员工工资,时间一久,他厂子里的员工只能到白水镇外面去请回来;因为之前欠了本村人或外村人的工资,一到年底就有一伙人到堂兄家里来闹,所以别人家过年亲人团聚,堂兄家一到过年就四处躲债。
在白水村的学校里堂兄因为长期排挤同僚,还得罪了白水村最大姓汤家的人,所以最后他连校长都干不了,被挤到一个更山的地方去做校长。
时间走到2009年的时候,这时在白水村开鞭炮厂子的人多多少少都挣了钱,而堂兄一家是最早开鞭炮厂的家庭之一,因为他们一家在1989年左右就在经营鞭炮厂子,他们一家直到现在不但没挣到钱,还四处欠人家的原料钱和员工工资。2000年到2008年这八年时间哪怕是鞭炮作坊,给那些大厂加加工都能挣钱,但堂兄一家的厂子却挣不到钱。
这个其实也可以解释的通,因为堂兄根本不是在开什么厂子,他是利用厂子要欺世盗名,璧如说到2012年年底的时候终于玩不下去了,他几次利用厂子的名誓向银行贷的几大笔钱他一分钱都还不出来,他也没想过要还,结果2012年年底堂兄终于以诈骗被逮了起来。
经法院判决,堂兄的债主不下两三百个,除掉银行的那几笔,最多的十几二十万到几千块钱不等。经判决堂兄欠下的债除了给他500块钱生活费之外以强制扣押他的校长的退休工资来偿还,后来发现堂兄都在监狱里根本不需要什么生活费,500块钱生活也取消了,直接扣他的退休金,扣到还清为止。当然堂兄欠的债肯定在他有生之年是还不清的,除非他活到三百岁。
堂兄出事后,他的大儿子速度与他划清界限,表示他与父亲一刀两断,他的债是他的债,与自己无关。堂兄的大儿子为表示自己与父亲的划清界限,他在堂兄的房子旁边又建了一幢房子,以表示父亲是父亲,他是他,这两者之间没什么联系。
而堂嫂当然是比惨的了,现在都奔七十了,还要到处躲躲藏藏,她从嫁给堂兄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过过一天幸福的日子。堂兄刚与堂嫂结婚的时候喜欢隔壁村里的一个妇女,拿家里的钱去贴补那个妇女。
那时刘母刚嫁到刘家来不久,那次堂嫂气得要上吊自杀,但被刘母劝住。之后堂嫂与堂兄一条道走到黑,一辈子几乎全在吃苦耐劳,因为丈夫与儿子经营的厂子招不到员工运作,他有时要挑着很多东西去请别人做代加工。
刘母在2008年冬天的时候就亲眼看到堂嫂挑着看起来有**十斤的东西送到人家家里去代加工,那时她已经过了六十多岁了,而此时她娶进门的那两个儿媳和儿子却在家里烤着火打麻烦,一片欢歌笑语。
对于堂嫂的遭遇,白水村的人几乎没什么人去同情她,尽管堂嫂一辈子逆来顺受,任劳任怨,也好像没做什么很缺德的事,但没人同情她。因为堂嫂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时间走到2015年,因为堂兄还不上银行的钱,这时堂兄之前经营的那个厂子值钱的东西被银行扣压,不过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值钱的东西早被那些债主趁堂兄失势之时弄走了,厂门口那扇大铁门都被债主撬走卖掉抵帐去了。
堂嫂则四处躲躲藏藏,因为很多债主怕堂兄死的早,堂兄一死,他的退休工资就不能再抵债了,而即便堂兄活到一百岁,也轮不到排在后面的那些债主拿钱;他们要趁着这二老还活着就把钱要回来,再者他们听说堂兄还有一身的病,估计能不能活到2020年都是个问题,即便堂兄活到2020年,估计也只能排到前十几二十个债主,因为扣堂兄退休金抵债是以他欠债多少来排序的,欠谁的多就排在前面,欠的少的就排后面一些,很多人担心还排不到他们,堂兄就死了。
所以直到现在,债主们还找着他们,堂兄是进去了,但堂嫂还在。在这种情况之下,堂嫂只能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四处躲藏。
而此时堂兄堂嫂的两儿一女,大儿子早与与父母亲绝交,他不会管父母亲的任何事,有什么事他都让所有人找他父母亲去;小儿子因为鞭炮厂子破产,带着自己老婆外出打工去了,几乎一年四季都不回来。
女儿的话也早嫁人了,自从堂兄堂嫂出事,女儿渐渐不回娘家了,因为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尽管以她的性格极有可能重复着当年她母亲老来青之时的路,但现在没有,所以她也没觉得生活地不幸福。
213。第213章一个极品()
刘父堂兄他不是一般乡下的极品,他也不是故意征对小时刘子遥一家,而是他征对村里所有的人,谁只要苗头有倾向超过他,他就要弄谁。 刘父在儿子出生不到一年之后考上林业办,拿2010年之后的话来说那根本不是什么好差事,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就是一个铁饭碗,那时堂兄只是村里的一个教师,房子也跟刘父一家挤在一起,也没有经营鞭炮厂子,于是当时他觉得刘父威胁到了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不断像刘父发起挑衅。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白水镇白水村,白水村的人开始有些人慢慢地富起来,刘父之后刘家组有个开杂货店的,堂兄一看苗头不对,堂兄又开始征对那家开杂货店的。
有个开碾米作坊的,堂兄又开始征对那个开碾米作坊的;有个做鞭炮原材料的,堂兄又征对那个鞭炮原材料的;有在隔壁镇开废铁回收站的,他又开始征对那家开废铁回收站的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谁家有什么好人好事,他就征对谁,哪怕哪个穷苦人家考了个好一点的大学,他都要找人家麻烦,因为他怕那家人末来会超过自己,他要把这种倾向扼杀在摇篮里。
堂兄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品,在刘家组感觉很寂寞了,他就村里找外姓人斗,到了2000年之后,那时潮流势头不可抵挡,在白水村几乎七十二行都有人在做,没几个人做传统的种田工作,最差的也会念个好学历然后外出打工,而堂兄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压制比他过的好的人,以至于他与大儿子都没什么时间经营鞭炮厂子,时间全花在找人殴斗上面了。
别说别的行业,仅堂兄做的鞭炮业在白水村就有七八个人的厂子比他的大,这还不算做别的行业,到了2000年之后,堂兄的对手几乎遍布整个白水村。
在对手遍布白水村的时候,堂兄依旧本性不改,因为对手实在太多,同行个个都比有实力,厂子经营的比他好,这还不算不做鞭炮行业的,于是堂兄变成谁倒霉他就咬谁,因为差不多全后左右全是对手,想打压他们是不可能了,只能看谁倒霉他就咬谁。
鞭炮行业虽说从2000年到2009年是最挣钱的黄金时间,但其实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一直市场不差,可是堂兄经营鞭炮厂子二三十年,不但没挣到钱,还到处欠人不知道多少屁股债,因为他的时间全花在与别人斗殴上面了,他总想着把别人踩下去,他从没过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他得把自己提起来,因为他的起点实在太低了,一个普通的农民都比他的起点高。
拿2010年之后的观点来看,堂兄确实有点反人类,他都不是那种提倡大家一起公平受穷的观点,那个最多是愚蠢,堂兄的观点是你们所有人都要公平的受穷,一个都不能例外,但我要例外,我得要有钱有风头,你们不能学我的样。堂兄不是之前的那位伟大领袖,1979年之后的日子谁理谁,于是一再走下坡路。
时间走到2009年之时,堂兄这时才猛然发现对手遍布,他已经没有力气再进行打压了,因为他2000年建得那幢房到2009年还没搞装修,是没钱搞装修,除了这个,只要上一趟白水镇街上,在路上少说要碰到三四个债主,因为之前有很多人在他的厂子里打过工,他要不一分钱没给人家结,要不就是结了一小部分,所以只要欠了对方钱,对方就都是堂兄的债主。
堂兄一直以来的精力非常旺盛,为了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之前为了斗殴那个开杂货店的,他就在那家杂货店对面也开一家杂货店,可惜以他的作风没几个人到店里去买东西,只招来她两个好吃懒做的儿媳,进货的资金由堂兄出,店里出售东西回收的钱全了归两个儿媳拿去打牌了,两个儿媳也不吃亏,一人一天争着守店收钱,没过两年,杂货店就面临倒闭。
为了斗殴那个在隔壁镇开废铁回收站的,堂兄也在隔壁镇弄了个废铁回收站用以抗衡,那次的情况与开得那个杂货店情况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半年之后那个废铁回收站就倒闭了。
等到2015年春节刘子遥回老家跑亲戚的时候,那时堂兄的亲姐姐做七十岁大寿,堂兄当然进去了来不了,但堂嫂还在外面,她不敢出现在堂兄亲姐姐的寿宴上,堂兄一家只有他的大儿子与大女儿露面了,不过都是来去匆匆,吃了一顿饭就跑了,因为在寿宴上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他们父母亲的债主。
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刘子遥还在念小学,自从脱离堂兄一家后,刘子遥一家的生活很快有了起色,刘父在单位里站住了脚,很得上级以及同僚们的尊重,并且学了一门会计技术。
刘母则在家里务农,那时家里变大了,家前面也有一块很大的晒谷场,刘母种什么什么就大丰收,采摘辣椒都要用萝框,采搞南瓜冬瓜的时候经常要一天都跑好多趟,线瓜丝瓜葫芦茄子更是挂得到处都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两千年的时候,刘子遥家的生活其实还比较贫困,但贵在不缺吃穿,没有大鱼大肉,但刘母种得蔬菜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为了对抗没有蔬菜的春天,刘母每次到秋天的时候就把多余的蔬菜制成各类菜干,制作成功后找地方储藏,然后等到没什么蔬菜吃的春天来临再拿出来。
那时有很多菜干刘子遥至今记忆犹新,比如说茄子干,被切成小块的茄子晒干后,加上红辣椒与醋,然后找个大的瓦缸存上十几二十天,等再拿出来的时候变得无比美味。
豆角干同样很美味,制作的过程是先把多余的豆角用热水稍微煮一煮,然后拿到外去太阳下晒干,等晒干了之后就可以了,要吃的时候把干豆角取下来用开水泡一泡,切成段加点油盐味精蒸一蒸,出炉之时就变得香气扑鼻;当然有鱼干就更好了,把炸好的鱼放进红辣椒与醋里面浸泡个十几二十天后,保证好吃的喜欢吃部几省菜肴的
章节不完整?请百度搜索飞p://%66%65%69%73%75%7a%77%2e%63%6f%6d/閱讀完整章節,請訪問 飛
手机请访问:
第214章致富之路()
要镇上去看电影的时候如果班主任不在班长在,班长会站在队伍前面先清点一遍人数,确定没人后,就毫无新意地扛着面国旗领着队伍前进,当然人数不齐,班长也会扛着面国旗领着队伍浩浩荡荡前进,因为班长也急着要到镇上花零花钱了。
刘子遥在念小学的时候到镇上去看电影也有领队的经验,刘子遥也做班长,但领队绝对是个苦差事,首先是那面红旗,又重又笨,扛着累;那会的孩子懒人屎尿多,走着走着有一个要找地方小便,走着走着另一个肚子不舒服,走着走着再另一个又渴了忘了带水瓶来,总之什么样的突然事件都有。
干了几次领队之后,刘子遥再也不想干了,事多麻烦还没有自由,当时刘子遥还有个小伙伴叫小仔。以小仔的资历当然是做不上班长的,但他为人机灵,鬼点子极多,譬如说到镇上看电影这事,他几乎从不跟着大队伍走,他要搭白水村里顺风车上镇上。
当然那会的顺风车没那么好搭,那些司机也不会随便载小孩子上街,怕小孩子的父母刨根问底,于是小仔改为吊车,不管那个经过镇上的车是拉煤的还是拉小猪崽崽的。
每次到学校组织看电影,刘母会给刘子遥五毛钱买零食吃,而小仔的母亲会给他两毛钱,小仔也很知足,知道父母不容易。
刘子遥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从刘母那里得了五毛钱零花钱,等到了镇上他会准时出现在刘父的单位里,刘父每次看儿子到镇上看一场电影还来看自己,非常感动地会当场给刘子遥一块钱买东西吃,然后前后刘子遥加起来就有一块五毛钱,远远超过小仔的两毛钱。
在那会小仔眼里,刘子遥就是孩子里的富翁,他经常念叨自己没有投胎到刘子遥家里而惋惜。
自从刘子遥发现小仔用吊车的方法可以到达镇上之后,他也开始与小仔呆车到镇上,因为当时大部分是拉煤的拖拉机,所以视野特别好。
有一次拉煤拖拉机经过学校大队伍之时,很多孩子看刘子遥与小仔吊在拖拉机上,也抢着要吊来,因为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涌来,后来被司机发现,硬把刘子遥与小仔赶下了车。
这事给刘子遥与小仔的教训是,下次一定要把时间把握好,要不比大队伍选走,要不就等大队伍快到镇上的时间晚走,不能走到中途的时候遇到大队伍,否则又要被司机发现赶下来。
记得刘子遥与小仔有一次吊得是一辆拉小猪崽崽的三轮车,那种三轮车后面有车篷遮盖,前面的司机不容易发现后面有人吊车。
那次刘子遥与小仔非常高兴,但也不敢爬上车去,因为车斗里有十几二十头小猪崽崽。那次快到镇上的时候,吊在车斗后面的小仔突然说自己没力了,要掉下去了。刘子遥当时说你再坚持会,再过一会就镇上了。
但小仔实在坚持不住了,那次三轮车碰巧在下一个长坡,如果这时掉下去了,非要受伤不可。那次刘子遥见小仔实在坚持不住了,他只能努力爬上车斗,挤过十几头小猪崽崽去拍司机后面的车玻璃,刚开始那司机没反应,他没想到自己后面拉得是一车小猪崽崽,不是一车人,所以只顾着开车。
那次刘子遥急了,捡起车斗里的一截木头拼命地撞前面的车玻璃。那司机最后发现了动静把车停了下来,下车后发现有两个小孩吊自己的车,气得非要抽刘子遥二人不可,刘子遥见司机不善,赶紧扶着小仔逃了。
因为经常爬得是煤车,所以刘子遥与小仔每次到镇上都灰头土脸的,不过他们不介意,他们会到镇上那条河边把自己洗干净。
有时候因为走在大队伍的后面,电影早开始了,刘子遥与小仔也不慌,刘子遥会电影院门口的小店里买两毛钱瓜子,半根甘蔗和两袋冰糖水,因为小仔只有两毛钱零钱,刘子遥便分一半甘蔗和一袋冰粮水给他。
然后等走进电影院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那时已开始在冲锋了,领头的那个指挥员举着枪大叫:‘同志们,冲啊。’。这时电影院里方便起身和来去自由的位置早已被别人占去,刘子遥与小仔只能坐在座位的中间去。
等坐到座位中间的时间,刘子遥还没有把手里的东西放好,刚才电影里的那个指挥员已经被流弹击身亡,这时已经重新上场了一个指挥员,那指挥员也举着枪大叫:‘为了革命,同志们,我们冲啊!。’
刘子遥与小仔在座位上调整好情绪,这时影片已推向了一个高朝,因为第二个指挥员不幸中弹,他临死前被另一个人抱住,指挥员说:“不要管我,为了革命的事业,你们冲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