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韭菜葱蒜栽培技术-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米,单头重22~33克。每个蒜头有4~8个蒜瓣,分两层排列,瓣形整齐,内外层蒜瓣大小差异不大,平均单瓣重3~4克。蒜衣2层,紫色,易剥离。抽薹率达98%~100%,蒜薹粗而长,中熟品种薹长50厘米,薹粗0。94厘米,平均单薹重约20克,重者可达30克,早熟及晚熟品种稍差。蒜薹质脆嫩,味香甜,是蒜薹栽培的优良品种。
(60)金堂早蒜*
四川省农家品种,又名云顶早蒜。株高60厘米左右,叶片12~13枚,假茎高约25厘米。鳞茎扁圆形,紫红色,蒜衣淡紫色,横径约3厘米,单头重10~15克,8~9瓣。青蒜香味浓,抽薹率80%,薹长约35厘米,质地细软,味香甜,辣味重,品质上等。早熟,耐寒,耐热,产值高。秋播,生长期18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薹250~350千克、蒜头250~350千克;或7月份播种,11月至翌年1月份收青蒜,每667米2
产1250千克。是青蒜、蒜薹、蒜头兼用种。
(61)成都成蒜早 从成都二水早中选育的早中熟新品种。鳞茎紫色,横径约3。23厘米,平均10。7瓣,百瓣重110克。耐热,耐寒,抗病,早中熟,每667米2
产蒜薹400~450千克、蒜头300~350千克。
(62)毕节大蒜@
贵州省毕节地方品种。产于云贵高原海拔1400~1700米地段,有红蒜、白蒜2个品系。毕节红蒜,株高91厘米左右,叶片13枚,假茎高约32厘米;鳞茎近圆形,淡紫色,蒜衣淡紫色,横径约5。3厘米,单头重约50克,11~13瓣;抽薹率98%~100%,蒜薹长约55厘米。毕节白蒜,又名贵州白蒜,株高50厘米左右,叶片8~10枚;鳞茎扁圆形,白色,横径5~7厘米,单头重35~45克,8~12瓣。两品种的特点是:头大,色正,辛辣味浓,品质上等;耐寒,晚熟,秋播,生长期270~300天,每667米2
产蒜薹350~380千克、蒜头1200~1500千克。为薹、头兼用种,均为出口大蒜。
(63)桐梓红蒜@
贵州省桐梓地方品种。薹长70厘米左右,鳞茎紫红色,单头重约17克,10~11瓣。辛辣味浓,品质上等。耐寒,每667米2
产蒜薹约470千克、蒜头约500千克。宜作青蒜和蒜头栽培。
(64)拉萨大蒜#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特产。生长粗壮,鳞茎扁圆形,有白皮蒜、紫皮蒜两个品系。白皮蒜叶片9枚,鳞茎白色,横径约6。4厘米,单头重约200克,20多瓣;鳞茎头大,蒜瓣大,肉质脆嫩,辛辣味浓,品质上等;耐寒,耐旱,耐贮藏,抗病虫,高产优质,抽薹率低;当地春播生长期170天左右,秋播生长期31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头约2500千克,适高寒地区青蒜和蒜头栽培。紫皮蒜鳞茎紫色,单头重约108克,8~20瓣,鳞茎头大,蒜瓣大;高产,优质,春天3月份播种,7月份收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蒜头,生长期230~240天;生长期间地上部易分杈,耐贮。
(65)江孜红皮蒜#
西藏自治区江孜地方品种。株高79厘米左右,叶片13枚,鳞茎扁圆形,浅紫色,单头重约75克,7~9瓣。鳞茎头大,蒜瓣大,高产优质,品质上等。春播,生长期15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头2000千克左右。
(66)下察隅大蒜#
西藏自治区下察隅地方品种。鳞茎扁圆形,紫红色,横径约7。7厘米,单头重约66克,9~10瓣。鳞茎头大,蒜瓣少,秋播,生长期300天左右,每667米2
产蒜头约2000千克。
skbshge
(一)栽培季节()
大蒜栽培季节随南北各地气候而异。在北纬35°以南地区,冬季不寒冷,幼苗可以在露地越冬,一般秋播;北纬38°以北地区,冬季严寒,秋播幼苗易遭冻害,宜早春播种;北纬35°~38°之间地区,春、秋播种均可。
在适于秋播的地区,秋播延长了幼苗生育期,积累养分较多,产量比春播高。秋播大蒜的播期以9~10月份,月平均温度20℃~22℃为宜。播种过晚,缩短幼苗冬前生长时间,易遭冻害;播种过早,易出现复瓣蒜。春播由于生长期较短,应尽量早播,当土壤化冻,10厘米地温达3℃以上时就可进行播种。大蒜的收获期,不论秋播或春播,都在夏至前后,当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延长时都要形成鳞茎;气温达到26℃时,植株枯萎、鳞茎休眠。如果生育期不够,大蒜只能形成独头蒜或少瓣蒜。所以,大蒜的播种期、生育期和收获期是比较严格的。但也有例外,如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具大陆性气候,冷热差异悬殊,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的特殊气候,收获期在9月份;如新疆吉木萨尔白皮蒜,于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我国各地大蒜栽培季节见表5…2。
表5…2 我国各地大蒜的栽培季节
skbshge
(二)土壤选择与茬口安排()
大蒜是弦状根,吸水、吸肥能力弱,且鳞茎在土壤中膨大,因此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前茬施肥多吸肥少的地块。大蒜对土壤适应性比较广泛,沙壤土疏松发暖,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沙土地漏水漏肥;黏土地土质坚硬,透气性差,排水不良;涝洼地土壤水分过多,缺少空气,碱地腐蚀蒜母易造成缺苗。
大蒜忌与葱、韭菜、洋葱等作物连作。这些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根系所分泌的残余物质及各种病虫害(特别是蛆害)基本相同。在这些地块上种蒜时容易缺乏营养,植株大小不一,苗弱叶黄,鳞茎小,产量低,病虫害多,蛆害重。但大蒜本身重茬生产的蒜皮薄、口味好、产量高,采薹容易。生茬地种蒜则蒜皮厚、瓣长,产量低,采薹困难。但老茬地种蒜,须多施农家肥补充土壤中营养元素。
秋播大蒜地,前茬以早熟菜豆、黄豆、黄瓜、番茄、西葫芦、冬瓜、马铃薯、甘蓝等作物为好。春播大蒜地的前茬以豆类、瓜类、茄果类为好,白菜、萝卜茬次之。这些茬口的施肥量多,地力肥,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大蒜茬本身的施肥量大而吸肥量少,根系分泌杀菌素可防治各种病害,所以大蒜是各种作物最好的前茬。产粮区种植大蒜,可与谷子、玉米、小麦等换茬,以谷子茬最好。
东北、西北等地栽培大蒜以单作为主。华北及以南各地大蒜多与其他蔬菜或粮食、棉花间套作。如垄作大蒜可套种玉米等。
skbshge
(三)整地与施肥()
栽培秋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施基肥,耕翻深10~15厘米,耕后晒垡。夏耕不宜深,因夏秋雨水多,深耕容易积水;晒垡时要耕耙1~2次,消灭杂草,做到地平、粪匀、耙细、土壤上松下实,播种前再整地做畦。基肥宜在耕地前施入,秋播大蒜生长期长,应多施迟效性农家肥,每667米2
施腐熟过筛厩肥5000~7500千克;忌施未腐熟和未过筛的粪肥,以免发酵时发热,伤害根系和蒜母,造成幼苗生长不良,形成独头蒜或少瓣蒜,甚至植株死亡。栽培春大蒜的地块,宜冬季休闲地,前茬收获后,整地、施肥、耕翻、耙平,经整个冬季的冻融和接纳雨雪,可积蓄水分,冻死病菌、虫卵,施入的肥料也可充分腐熟。
大蒜秋播,都采用畦作,既可适当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便于冬前灌冻水、立风障和盖草越冬。做畦应在播前进行,畦宽1。7米,东西向延长,做成四平畦,以便浇水均匀。北方地区一般做3~4个畦留出一段空地,以便越冬时立风障。大蒜春播,畦、垄作均可。采用畦作,与其他作物套作时,可做成宽83~100厘米的畦,畦埂上种植其他作物;单作时可做成宽1。33~1。7米的畦,畦内栽5~7行蒜。垄作,垄距67~73厘米,垄背宽27~30厘米,垄肩宽7~10厘米,垄高6~10厘米,垄沟宽33厘米,垄背上栽2行蒜,小行距20厘米。
垄、畦作各有优缺点。垄作可使地面接收较多阳光,提高地温和增厚土壤耕作层,土壤较疏松,有利于大蒜出土和鳞茎发育,蒜头个大、品质好,但单位面积株数少,总产量不如畦作高;畦作可适当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地温略低,蒜母出土慢,鳞茎膨大时受土壤挤压力大,蒜头略小,品质略差。
skbshge
(四)选种()
大蒜鳞茎收获后进入生理休眠期。白皮蒜休眠期较短,为35~45天;紫皮蒜长些,为65~75天。解除休眠的标志是,蒜瓣基部出现幼根突起,幼芽开始萌发,芽鞘与新叶出现空腔。选用通过休眠的蒜瓣播种,就可提早出苗。
秋播大蒜要选抗寒力强、休眠期短的白皮蒜,冬季比较温暖的南方地区也可选用紫皮蒜。
大蒜播种前要选种选瓣。大蒜是以蒜瓣来繁殖的,在发芽期和幼苗期需要的能量来自母瓣。“母大子肥”,种瓣大,贮藏的养分多,幼苗才茁壮。所以,要先选蒜头,并选大瓣作蒜种,才能出苗早、出土齐、幼苗健壮、生长势强、假茎粗壮、蒜薹与蒜头产量高。大瓣比小瓣增产蒜薹40%左右、蒜头80%以上。但大瓣蒜用种量多,提高了生产成本。
选瓣时可按蒜瓣重量分级,大于5克的为大瓣(200瓣/千克),3。3~5克的为中瓣(200~300瓣/千克),2。5~3。3克的为小瓣(300~400瓣/千克),小于2。5克的为特小瓣(》400瓣/千克)。母瓣大小除影响幼苗质量外,还影响栽植密度、出苗先后、植株大小、生长速度和田间管理。所以,播种时要根据蒜瓣大小分别栽植。大瓣蒜种可适当稀植,小瓣蒜种可适当密植,浅覆土,偏施肥。促进弱苗生长和鳞茎正常发育。特小瓣可栽得更密些,作青蒜上市。
选瓣时可用手捏蒜瓣,凭手感可知是否充实饱满,剔出伤瓣、烂瓣、风干、发软、无芽瓣,还要观察种瓣是否已解除生理休眠。大蒜秋播时一般不去皮。春播的去皮与否各有优缺点,去皮便于选种和幼苗发根,提前出土,根系较长,根数也多,但比较费工,容易抠伤母瓣,易遭碱害和蛆害。所以,蒜种去皮与否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碱性大的地块不可去皮。
大蒜的气生鳞茎也可作种用,在大蒜收获时要单收单藏,防止受冻、受热、受潮。播前脱粒,分级,不去皮播种,经过1年培育成独头蒜,翌年再选瓣分级种用。
skbshge
(五)播种()
1。播种时期
大蒜秋播的适期是幼苗越冬前能长到4叶1心,此时植株抗寒能力最强,露地略加覆盖就可越冬。幼苗长到4叶1心需35~40天。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往前推算,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这时天气凉爽,适于幼苗出土和生长。北京秋播适期是白露尾、秋分头(9月16~24日)。播种过早,幼苗在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越冬能力降低,还有可能再春化,翌年形成复瓣蒜;播种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少,抗寒能力低,越冬性差。所以,秋播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春蒜播种在适期内应尽可能提早,以延长本来比较短的生长期,在土壤解冻正处于日融夜冻时就抓紧整地播种。播种过晚,由于温度高及生长期不够,生长点没有通过春化,容易形成独头蒜。
早春土壤的解冻期随各地气候而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春大蒜需在4月上中旬播种,收获期也适当延迟,紫皮蒜于6~7月份收获,白皮蒜于9月中旬才能收获。
2。种瓣处理
秋播大蒜时,如大蒜种瓣没有通过生理休眠,需要进行处理,即将选好的蒜瓣去根踵,不去皮,放在地上或容器内,边喷水边翻拌,使蒜瓣表皮湿润,放置3~4天后播种。陕西菜农用“潮蒜催醒”,就是在播种前15~20天,先选瓣去踵,在水中浸一下,铺放在窑洞或地窖的潮湿地上,厚度7~10厘米,土壤湿度以手捏放松开土不散为宜。蒜瓣每3~5天翻倒1次,使受潮均匀,发根整齐,保持气温11℃~16℃,空气相对湿度83%左右。经15~20天后可发生白根,即可播种。经处理的蒜种可提早整齐地出土。
3。播种密度
畦作时,一般畦宽1。7米,长8。3~10米。每畦栽7~8行,行距20~23厘米,株距和用种量根据蒜瓣大小而定。大瓣株距10~12厘米,每667米2
栽2。5万苗,用种150~200千克。中瓣株距8~10厘米,每667米2
栽3万苗,用种100~150千克。小瓣株距6~8厘米,每667米2
栽3。5万苗,用种120千克左右。垄作时,垄宽67~73厘米,栽2行,按蒜瓣大小分级,大瓣、中瓣、小瓣株距同上,每667米2
栽苗分别是1。7万、2。1万、2。7万苗,用种量100千克左右。
4。播种方法
大蒜畦栽的方法有扎孔法和开沟法两种。扎孔法是按上述行株距,把蒜瓣插入土中,微露尖端,并覆盖细土2厘米左右;或用“蒜耧”开穴栽蒜,再覆土。开沟法是用蒜耧开沟栽蒜,或先在畦一侧开第一条沟,栽蒜后,用开第二条沟的土覆盖第一条沟的蒜,以后依次进行;一畦蒜栽好后,过平耙,踩实,浇水,水流要适当,防止水流过大过急将栽好的蒜瓣冲出来。
大蒜播种前的田间操作,如整地、施肥、耕耘、做畦、做垄、地膜覆盖等,都可以用相应的机械进行操作。但是,最繁重的播种作业,目前还只能用人工插播,劳动强度大,随着生产的发展,大蒜能否进行机械化播种的课题正在研究中。按农艺对机械化的要求,蒜瓣必须芽朝上根朝下,蒜瓣入土后直立栽植,蒜瓣背要紧贴沟壁一侧,播种密度要均匀,深浅要一致,确有一定的难度。
(1)大蒜垄栽的方法 有干栽和坐水栽2种。干栽法是把地整平,按垄距67~73厘米开宽窄2行沟,宽行距47~53厘米,窄行距20厘米,沟深1。5厘米,沟里栽蒜,株距同上。然后在宽行两侧取土覆盖在蒜瓣上。坐水栽法见图5…10,是先在窄行开沟,沟宽17~20厘米,深3厘米,沟里灌水,待水下渗后,根据水印在小沟两侧各栽蒜1行,再在宽行取土,分1~2次封沟盖土3厘米,然后在小行间过窄耙,在大行间过平耙,便于以后浇水。坐水栽的优点是浇水量小,在早春可较少降低地温,蒜种上是干燥的土,可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但要求技术较高。
图5…10 大蒜的坐水栽培(陈瑛绘)
(2)覆土方法 覆土方法有2种。一次封沟法是仅一次取土把蒜瓣压住做成高垄,过平耙,使原来宽行成沟,窄行成垄,在沟中浇水。二次封沟法是先在蒜瓣上盖些土,将蒜瓣压住,两小行蒜间仍留出小沟,便于浇水;蒜母将出土时,再在宽行取土填平中间小沟,做成宽27~30厘米、高7厘米的垄,过平耙,使原来的宽行变成沟,便于浇水(图5…11)。从出苗效果看,二次封沟法每次盖土薄,阳光接触面大,浇水量小,地温提高快,可较一次法封沟提前2~3天出苗。
图5…11 大蒜的覆土方法(陈瑛绘)
干栽法技术容易掌握,浇水量大,浇明水容易降低地温,不易保墒,土壤容易返碱。
为使幼苗生长一致和防止缺苗,栽蒜时要求:开沟深浅一致、栽蒜深浅一致、覆土厚薄一致,并要使种瓣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所以,畦栽的栽后要用脚踩实,使种瓣与土壤密接,便于根系吸水,避免浇水把蒜瓣冲出造成缺苗。大蒜栽植深浅与覆土厚薄,和植株生长发育、蒜头产量有密切关系。常说“深葱浅蒜”,蒜要浅栽。一般畦作栽深2厘米,垄作3厘米。栽植过深出苗迟,根深则吸水、吸肥多,幼苗旺,蒜头膨大时受土壤挤压;栽植过浅,种瓣上覆土少,出苗时易跳瓣,苗期根际易缺水,且蒜头露出地面,受到阳光照射,蒜皮组织硬变、绿变,降低蒜头的品质。秋播蒜为了确保大蒜安全越冬,可适当深栽,翌年中耕时再清土。
栽蒜时还应注意将蒜瓣背面朝着一个方向,使植株叶片生长方向一致,便于充分利用空间接受阳光和田间管理(图5…12)。栽植时避免种瓣受伤,若土壤疏松,可将蒜瓣轻轻按入土中;土壤坚硬或开沟浅时,应重新开沟或用手指开穴,再按蒜瓣,不可捏住蒜瓣顶部用力往土里戳,使种蒜受到挤压损伤,造成缺苗。
图5…12 大蒜蒜瓣栽种方向与大蒜植株生长方向
秋季栽大蒜时,气温、地温都较高,土壤蒸发量大,栽蒜后要浇水降地温,水量可适当大些,但要避免水流冲刷畦面,将蒜种冲出来。
skbshge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春播大蒜苗期40天左右,秋播大蒜需经越冬返青,历时6个多月。
(1)越冬前的管理 首要是促进种瓣发芽、出土,力争苗全、苗齐、苗壮。加强中耕除草,适当追肥、灌水。具体方法是:播种后浇透水使土壤与蒜瓣密接,促进生根发芽;5~7天后浇催苗水,幼苗出齐后浇出苗水,而后浅锄除草,使土壤疏松,田间墒情好。为使幼苗生长健壮,第一次中耕后可浇氨水,以后中耕除草,控水蹲苗,使根系往深层发展,防止幼苗徒长。一般中耕3次,随时保持土面疏松,防止地面板结。南方如果土壤湿度大要及时开沟排水,以免蒜瓣提早烂母,影响地上部生长。
为了保护幼苗越冬,在盖草压土之前,结合浇冻水追1次氨水或盖粪肥,以供幼苗越冬之用。灌冻水需适时、足量。适时是灌水后地面不再融化,足量是灌水后水分全部渗入地中,地面不结冰。而后,畦北侧竖立风障,畦面盖稻草、落叶,防寒防冻,还要压土防止盖草被风吹跑。如果冻水浇早了,还要补1次水,以供大蒜越冬之用。
(2)越冬管理 蒜苗安全越冬最低温度是0℃~2℃。严寒来临前盖粪肥和盖草必须适时,过早幼苗受热发黄腐烂;过晚幼苗受冻。在温暖地区不需覆盖就可以露地越冬。
(3)返青期的管理 翌年天气转暖,越冬幼苗恢复生长,应该勤中耕、施肥水,使幼苗健壮,适时退母。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①撤盖草、拆风障 平均气温稳定在1℃~2℃时为撤盖草适期。要分次进行,先撤一半露出蒜叶,可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气温,又可防止气温突然变化遭受冻害,幼苗经过适应、锻炼1周后,再全部撤除盖草。天气再转暖,幼苗旺盛生长时,可拔除风障。
②勤中耕 早春地温较低,撤盖草后要立即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中耕还能切断土壤水分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和防止土壤返碱。第一次中耕深1。5厘米左右,如果越冬时覆土厚,还应清土。中耕要细致。中耕后经太阳晒5~6天后再浇返青水,以后还应多次中耕松土。
③浇水追肥 大蒜返青后地温还较低,经中耕、晒土提高地温后浇返青水。可顺水浇氨水促进幼苗生长,幼苗返青后,处于叶片旺盛生长前期,应勤施肥水,促幼苗生长。
(4)春播蒜的苗期管理 大蒜春播虽能在3℃~5℃下萌发,但早春地温低,播后10余天幼苗才开始出土,再过20余天母瓣才全部消失,进入花芽、鳞芽分化期。春蒜幼苗期与秋播蒜不同,秋播蒜幼苗期长,春蒜幼苗期不到1个月,生长点就开始分化花芽。
春播蒜苗期要解决水分和地温的矛盾,争取达到苗全、苗齐、苗壮。具体措施是:出苗前应尽量提高地温以利于出苗;栽种时覆土不宜过厚,浇水量不宜过大,而以两次封沟、坐水栽为好;幼苗出土时如覆土过浅或浇水量少、底土坚硬发生蒜种“跳瓣”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覆土过浅应上土,水少土坚硬要浇水;在幼苗出土以前如果土面板结,只能浇水,切莫中耕,以免锄伤芽鞘,影响出土。
大蒜出土后应多次中耕,可疏松土壤、去除杂草、提高地温、保墒防碱。一般苗高7~10厘米,2~3叶时行第一次中耕。畦作的行间浅锄;垄作的锄沟宜深,垄背、垄肩宜浅,两小行间也过小锄。幼苗长到4~5片叶时,再中耕锄草1次。如这个时候土壤干旱,应先浇水后中耕。
在早春大气或土壤干旱、蒜母跳瓣时,或土壤蒸发量大、地面返碱严重时,应立即浇水压碱,而后中耕,保证全苗和促进幼苗生长,有利保墒。如果只浇水不中耕,则地面板结,地温低,土壤蒸发量大,地面返碱越来越严重,就难以保证全苗。
垄作大蒜时浇水不可漫灌,防止水过垄背,地面板结。垄作大蒜的垄背土壤要始终保持干燥疏松,既不会长草,又有利蒜头的发育。
2。中期管理
中期生长特点是花芽、鳞芽分化,第一至第四片叶出现黄尖,营养体迅速生长,叶片全部长出,叶面积达到最大,蒜薹迅速长成,鳞茎缓慢发育。这个时期的管理要点是减轻叶片黄尖,大水大肥催秧、催节、催薹,只有肥大水勤,才能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假茎的上下一般粗,既可采收优质蒜薹,也有利鳞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