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骠骑-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讯员跟随在赵尚志与马迁安的身旁,从他们背着的步话机里时不时传出正在追击土古指挥部的刘银生部指挥官兴奋的大叫声:“打!打!狠狠打!……追上了!撂倒!报告!又缴到一把指挥刀,哇!好多鬼子大官!”
听了一路,当赵尚志终于到达江岸时,马迁安忍不住拿过一个送话机,大声嚷嚷道:“刘银生,该撤退了!你想用你1oo来人打倒东京去啊?马上回撤!”
定边号早已经靠到江岸,舰上的人已经在各部进行激战的同时,跳下舰艇利用所能搜集到的木料与船板,在江边与炮艇之间搭了一个简易的跳板,不过因为材料简陋时间仓促,这个跳板只能行人而不能行马。
经过翻天覆地的冲击,鬼子集结在本地的三支部队已经被打乱了建制,官找不到兵,兵不想找官,还活着的残兵败将逐渐退入了黑暗中,再也没有起像样的攻击。
刘银生指挥着七支队一中队撤下了战场,以比正常行军度稍快的步伐通过了刚才还在血海翻腾的战场,有秩序的退到了江岸。沿途没有受到像样的攻击,鬼子的勇气已经在刚才的**的对撞中丧失了。
在这场无差别攻击与反攻击中,“英勇”的吉松联队联队长吉松大佐实践了他的诺言,以必死决心带领着第一突击队投入了战斗,但很不走运的是,他的突击队遭到了密集的火力扫射,吉松带着万般无奈的心情倒在了啾啾作响的火网中,一切的荣誉与理想身死形灭,成为他可怜的而可悲的挽歌。
土古在忠心的旅团直属的护卫中队保护下,逃出了地狱一般的暗夜。他不清楚攻击他指挥部的有多少人,但通过多年对中**队的了解,攻击他指挥部的部队能射如此多炮弹,射如此密集的枪弹,人数怎么也有8百以上,对8百以上敢于主动进攻自己指挥部的部队,土古在心理上已经投降,根本没有想到凭借自己身边人进行阻击的念头,人在惊慌与绝望之下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最失败的,土古也逃不出这个定律,他一败涂地,连反击的念头都不曾有过,也来不及产生这种念头。
指挥部附近的野炮阵地也被摧毁,缺乏轻武器的炮兵根本不是席卷而过的抗联部队的对手,他们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冲过他们阵地的抗联连皮带骨的吞了下去。
抗联的部队6续顺着跳板进入了定边号炮舰,马匹登不上炮舰,被当做敌方物资忍痛毁弃,当最后一名抗联战士,立下大功的七支队一中队队长刘银生跳上甲板时,已经身处驾驶舱内的赵尚志含着满面笑容掉转头颅,以其特有的豪迈和温情,目视着血葫芦一样的马迁安,微笑着问了一句:“可以开船了么?我的英雄,我的兄弟!”
第296章 战争升级了
马部被成功的营救出来,撤退的路上虽不平静,却再也没有遇到日军像样的阻击。Www!一些伪满洲国地方武装当了缩头乌龟,不敢主动出来挑衅路过的抗联“大部队”。
当马迁安回到了十支队的驻扎地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6月25日,苏德战争已经爆3天了。s1在西线大败,溃不成军,短时期内组织不起有效地反击,基于这种现状,史大岭命令东线马上转入守势,并谋求与日本尽快签订一个新协议确保日本人保持安静。
全世界都在震惊希特勒的大胆与前期胜利,但马迁安却只是哂笑,对于各种各样的论调,他不屑一顾,他关心的是如何在这次大战中给抗联争取点什么。
回到了指挥部后,马迁安连续拍了数封电报给远在星加坡的陈嘉申,他要了解这个大财神的近况,他想要钱,他想要物资。在东北这个地方抗联想要展壮大,获得充足的武器弹药供应,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只能依靠s1,想要做事,想要获得s1的大力支持,空口白牙怎么能行呢?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本钱来打动史大岭,进行利益交换也要自身具有价值才成,如若不然人家干吗要做亏本生意呢?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在s1最困难的时候,做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的人,予取先与这个道理马迁安还是懂的。由于德国的攻击,s1西部的工业将在短期内大大下降,大批工厂东迁,将给东部带来大量的机器设备和人才,抗联若是能在他们重建的工业中作出有力的帮助,那么自己也将获得想要的东西。
可以预料,这些东迁的工厂将全部转入军工生产,他们重新组装挥作用后,生产的军工产品将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从他们手指缝中流出一点点,估计就可以保证抗联的供应和消耗了。再者,如果我们有计划的派遣相关人员去他们的军工厂工作学习,是不是能代为培训出一大批技术人才呢?
马迁安没有打s1人生产的坦克飞机等高技术兵器主意,这种重型武器金贵着呢,抗联暂时也用不上,即使能用上,人家给不给还两说,但是对各种轻型武器,包括大量的弹药,马迁安还是很感兴趣的。
至于日本人会不会趁着s1人现在倒霉,出动大军攻占西伯利亚?马迁安还是哂笑。刚刚结束的苏日边境大战,日本6海军齐出动,才与苏军打了个平手,打到后来已经是败像显露无疑,再打下去无疑是一次得不偿失的大败,以他们现在的心态,能在谈判桌上得点便宜就烧高香了,还敢再次攻击?不能!马迁安摇着头对自己说。
他们会签署一个什么样的协议呢?还真让人期待。
没有让马迁安等的心焦,第二天就传来苏日莫斯科条约签署的消息,随后世界各大电台公布了条约条款,马迁安通过广播知道了内容。
苏方做出了极大让步,割让北萨哈林岛;不干涉日本在萨哈林岛周围海域勘探开采石油;租借勘察加半岛99年与日本,期满可续约;苏军撤出蒙古国,取消对蒙古国的军事占领;赔偿此次战斗的军费2亿日元;严守中立承认满洲国,不得向“满洲国”内的抗日武装提供支援。
马迁安看着翻译记录的外国电台公布的条约内容,心中暗道:整个一个新布列斯特条约,史大岭童鞋急于安定东方,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但这些东西全是假象,国家实力决定一切,当他们打败了德国之后,割出去的东西还是要全部收回的。不过有一点很中马迁安的意,那就是日本人够狠,趁s1人急于签署条约,硬是把蒙gu问题给解决了,不让s1驻军,很明显,日本人相中了那块地方,好啊!蒙gu问题越复杂越好,最好将现有的一切秩序都打乱,它才能有可能回归祖国。
哈!签了这么个东西?据说日本内阁全是一些目光短浅的家伙们,他们应该看不到决定世界格局的力量是什么,他们只懂得贪婪的吞取短期利益,自以为占了大便宜,却不知惹怒了不该惹的人,果不其然也!
马迁安暗自高兴,s1需要一块稳定的东方,抗联同样需要,只有安稳的远东,才能进行战时生产,从而获得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才是赢得战争的关键。
马迁安正笑着,周玉成进来了,先翻看了一下马迁安手中的《苏日莫斯科条约》,然后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问道:“高兴什么呢?我看我们应该哭。”
“为什么?”马迁安依旧笑眯眯的,他知道周玉成肯定是郁闷条约内容,上面有承认“满洲国”,不得提供支援给抗联的条款,这个条款对Zhong国的国家感情伤害很大,更具体的是对抗联将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抗联现在的武器弹药还要依靠s1,日本人使了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计。
“你说为什么?”周玉成白了马迁安一眼,闷道:“好不容易看到s1人跟日本人打起来了,我还以为对我们抗联大展是一个契机,可你现在看,好么!德国人凑上来了搅局,偏偏是这个时候,唉!以后我们再也得不到s1人的弹药补给,得不到那些好武器了,如果他们再拒绝我们入境,我们连最后的退路也没有,只能与日本人拼了,我们现在这么弱小,有可能再次全军覆没啊,我的小马哥。”
马迁安摇了摇头,拉过周玉成,用手指指点着桌上放着的“条约”,满不在乎的道:“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悲观,来你看!”马迁安逐条解释道:“这些割让领土啊,开放海上油田啊,租借勘察加半岛啊,还有赔款等等,这都是一些小问题,小利益而已,等史大岭摆平了西线,自然会杀回到东线来讨还失去的东西。”
周玉成困惑的瞄了一眼马迁安,问道:“你说史大岭能赢?”
“赢定了!他要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倒,他就不叫钢铁硬汉了,只要他顶住希特勒的三板斧,他就会获得英美的援助,赢定了!战争打的是钱,打的是工业潜力,打的是综合国力,美国一加入,天平就会倾斜。”
“美国会帮助他?”
“你真是,你不听广播啊?大不列颠的那个大胖子昨天就说了,要全力支援史大岭,禁止法西斯在全世界的传播,英美是穿一条裤子的,英国都那样了,美国当然也那样。”
“哦!是这样!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条约确实对现在的我们不利啊?”
“条约就是个屁!当不得真的,德国与s1不照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了嘛,咋样?还不是该干啥就干啥?规矩这种东西只是给弱者定的,强者或者自以为自己是强者的家伙们是不屑遵守这玩意的,所以我敢肯定,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时机合适,史大岭会把这份条约当成擦屁股纸也说不定,你说呢?”
“什么时候是时机合适呢?”周玉成对近期生的事很困惑,理不出头绪,他最关心的是一旦抗联的后勤被瘫痪,没有民众提供保障的这支队伍能坚持多久。
马迁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了一个好像不相关的问题:“我们纵队还有多少粮食和弹药储备?”
周玉成对这些数字信口拈来,很快报出了详细的数据,“粮食还能支持半年,总部说了粮食问题不用我们操心,我听说总部组织了一批人力在深山里开了几百晌荒林地,今年要是不出意外咋也能收个上2…3百万斤粮,再加上现在储备,支撑一年没问题。弹药么,我们纵队还有各型枪弹2o多吨,百万,炮弹与火箭弹手榴弹的也有2o多吨,都是近期s1人空投过来的。
“那你还愁个什么劲儿?我们兵精粮足弹药充沛,坚持到年底没问题,到了年底,事态大概就会出现转机,熬过这一段就好了,没问题放心吧!”
你可真乐观!周玉成不能理解马迁安不着急的心理,他好像胸有成竹,这是为什么?周玉成挠着脑袋闷坐了一会,最后实在忍不住问道:“迁安,你有把握s1人不会断绝对我们的支援?”
“有把握!”马迁安悠闲地拿起一支手枪观瞄着。
“你有事瞒着我!”
“是的!”马迁安咧嘴笑着,并不隐瞒。
“快说!”周玉成吃惊不小,佯怒,啪的一拍桌子。
马迁安嘿嘿笑着找出几张电报纸递给了周玉成。周玉成仔细看过之后,脸上忽现狂喜,击掌赞叹道:“好一位老人,好一对忘年交啊!迁安,如果电报上说的那个事能做成,我们和s1人还真能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不简单,不简单,这个计划太好了!”
“怎么样?”马迁安从衣兜里摸出一支皱巴巴的烟卷儿,扬了一下说道:“正宗老巴夺,从日本人手里抢的,来一支?”
周玉成摇着头,复又翻来覆去的看着那几份从星加坡来的长篇电报,心中翻腾不已,真正的大手笔啊!杨后还不定多高兴呢,哦对了,马迁安这小子告诉杨书记没?
第297章 合作共赢
“杨没?”,看过电报,周玉成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电文所描述的计划非常大,大到有可能连东北局也不能拍板,这个与苏方的合作计划的规模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范围。wWW;
马迁安笑了,他调侃自己道:“他当然知道,我算哪根葱,恐怕在谈判代表团里我也就是个端茶倒水的角儿,哎呀!我去当小侍应生去了,这块地方可又要靠你支撑了,政委辛苦大大地。”
周玉成马上抬起头惊讶的问:“你又要走?这甩手掌柜当的,我都快成司令了。”
马迁安有些窘迫,他这个司令当的还真不算合格,好像客串似的,他只好哄周玉成,狠狠的夸了一顿他。
周玉成被拍的很舒坦,眯缝着眼睛哼哼着:“嗯,这才像话,你放心去吧,我在这里好好经营,等你回来说不定我都杀到哈尔滨去了,到时候别说我没带你玩。”
马迁安笑逐颜开,这老周有的时候也很能吹的嘛!
马迁安与陈嘉申策划的计划很大。自从第一批机床设备给延安后,原本打算第二批,但是却没有完成目标。
上千部机床及工业设备进入延安,无论消息封锁的多么严密,终有百漏一疏的时候,不到2o天,这个秘密就被“有心人”知晓了,这些人中包括s1驻延安医院的苏籍医生,建设工厂与机床操作过程中免不了出现工伤,有些伤势严重的工人需要经验丰富的苏联医生主刀,他们从受到工伤的人员伤势和伤员人数中判断出来,延安正在进行规模较大的重工业生产。
另外一些“有心人”则是潜伏在边区的军统中统特务之流,虽然他们弄不到具体的情报,但却可以向重庆方面出自己怀疑的声音,如此一来,由一个老资格的特务负责,从排查封锁边区的封锁线上的驻军开始,逐渐顺藤摸瓜摸到了收了钱给陈嘉申车队大开方便的那个副师长。此事震怒了老蒋,但因其中牵涉到了侨领陈嘉申与云南王龙云,老蒋才没有把事情闹大,只是若要再通过这条线路运机器物资到陕甘边区,已经不可能。
陈嘉申从m国订购的机器与物资还在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星加坡,可陈嘉申不想把这些东西给老蒋,他已经对**透顶的老蒋政权失望了。
但是物资越聚越多,在那里闲置终究不是办法。好不容易联络上马迁安,时间已经到了6月末。两人通过繁忙的电文来往,终于商讨出来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将大量机床转运s1远东,与s1人合作建立生产轻武器的军工基地,双方按出资比例,产品分成。
在s1被希特勒打晕了头的时候,在他们惶恐不安的时候,境外的任何一点援助都是对他们巨大的鼓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援助行动的政治象征意义无比巨大,将来拿到的回报也是惊人的,尤其是对先伸出援手的人,更能博得他们内心的好感,这笔买卖可以做。
当然,作为这个计划的策划人之一,马迁安不可能成为谈判会议侍应生那样的角色,杨靖宇给他安排了很重要的位置。
苏德战争的爆不仅影响了世界局势,而且对中国***的对外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6月23日,**中央便表了毛Zd起草的《关于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指出德国法西斯对s1的侵略“不仅是反对s1的,而且也是反对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目前世界***的任务是“为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保卫s1、为保卫中国、为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
同一天,《解放日报》也表了题为《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社论,指出:当此德国侵苏战争开始之时,即毫不迟疑地,寄无限的同情与伟大的苏联,并愿意追随苏联援华的光辉范例来援助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
毛Zd敏锐意识到一场席卷世界的大战即将全面展开,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将结成真正的联盟,延安与莫斯科的联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密。
史大岭虽然刚与日本人签了条约,并割让了很多利益,但他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能遵守这个条约,6月底,他打电报给毛Zd,请求延安方面集中兵力,对在中苏边界集结的日军采取牵制行动,以缓解东线压力。
电文中还说,迫于严峻的形势,s1**从蒙gu撤军,如此一来,蒙gu寥寥数万军队怕是顶不住日军的侵扰,能否请延安方面不要让进攻蒙gu以致s1的日军麇集在北平、张家口和包头方面,要求**方面“采取行动,破坏上述地区的铁路交通”;在这封电报中,史大岭还以商量的语气询问,“能不能抽调若干旅或团摆在长城附近,以牵制日军,或者能否指挥抗联动大规模进攻,以迫使东北的日军顾此失彼,放缓谋求s1的远东。”
毛Zd对这电文整整思索了一天,期间与朱d、任Bs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几位大佬愿意帮助s1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但他们也看到了敌我力量的悬殊,假若日本进攻s1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
中原地区的八路军武装在百团大战后,尚未恢复元气,军工生产刚刚起步,所提供的弹药尚不能支持大规模战役所用,贸然再次进行大战,后果难以预料,以己之短迎敌之长,这是不可取的。
至于让抗联动大规模奇袭,这更不可取,抗联立足未稳贸然派出主力出山打击日本人,正中了日本人下怀,他们正愁着怎样将抗联诱出深山消灭呢,出了山,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占,必败无疑。
战术上无法配合s1,只能战略上配合了,只要保持抗日武装不垮,他们就会像一根绳子一样捆在日本人身上,这样他们再做其他的事情就会力不从心,束手束脚。
毛Zd清楚的知道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重要性,他也愿意提供帮助,但这种帮助应该是力所能及的,而不是孤注一掷全军覆灭式的帮助。
他准备回电阐述这种观点,恰在此时,远在东北小兴安岭的杨靖宇来了一份计划,请示可否?
这份计划真是一份及时雨,毛Zd很高兴有如此结果,陈老爷子的大批机床与物资无法运到边区,若能运到s1远东参与军事大生产,亦是一件好事,这样既提供了支援给史大岭,抗联也能从中获益,从而取得源源不断的武器供给。只不过涉及如此巨大的数额,最好要派一个高级别的人员参与谈判,毛Zd想到了任Bs和还在莫斯科的林B。
在这几天时间内,杨靖宇与中央军委的沟通业已完成,中央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将建议与计划一并给了史大岭。很快,史大岭就邀请任Bs过去谈判。
为了尽快达成协议,史大岭指示s1设在新疆的航空公司派出飞机飞抵延安,迎接任Bs谈判代表团飞往莫斯科。
马迁安作为抗联与陈氏集团公司的双重代表,也在谈判代表团的名单之内。
接到杨靖宇的通知后,马迁安带着几个随从匆匆赶往边境,经过4天人不解衣马不卸鞍的急行军,马迁安穿越了茫茫小兴安岭出现在黑龙江的东岸,随即被请到飞机上飞往莫斯科。
与兴高采烈飞往莫斯科的马迁安不同的是,日本谈判代表松岗洋佑心情是复杂的,他终于等来了德国进攻s1的机会,他建议天皇借势进攻s1远东,参与德国的计划,与德国东西两线共同进攻,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天皇没有同意,天皇的意思是缓一缓再说,历时几个月的日苏边境战争已经打得关东军元气大伤,伤亡达1o万以上,如不进行国内动员与补充,仅凭现在驻扎在满洲的不足4o万的部队,根本打不动s1这个大块头,先让德国人打打看,如果德国能够迅取得胜利,s1远东的部队必将大量抽调到西线,只要关东军面对的苏军兵力为我们的三分之一的时候,那时我们再下山摘桃子。
松岗洋佑在心里已经骂遍了内阁成员,作出这个决定的肯定是他们,这群尸位素餐的胆小鬼,没有战略眼光,仅仅1o万人的伤亡就使他们裹足不前,失去了进取的锐气,看来天皇又一次被他们给蒙骗了。相比希特勒动辄百万大军的战役,1o万人是多么微不足道,难怪德国同行里宾特洛普笑话近卫文麽,连累自己也被德国人笑话。
既然关东军想要缓口气再说,而史大岭又急于想签订“和平条约”,松岗洋佑决定狠狠敲诈一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谈判竟然如此顺利,日方提出的谈判要点无论多么不合理,苏方都很少反驳,仅作出一点象征意义的争执,最后无不很快同意,最后竟然弄得松岗洋佑骄横之心膨胀,后悔要少了。
但无论怎么说,借助希特勒进攻s1之东风,日本在谈判桌上连唬带吓拿到了战争中都不曾拿到的东西,内阁与普通民众都极为满意,松岗洋佑返回东京时,受到了1o万市民的夹道欢呼。
第298章 合作共赢(2)
马迁安乘坐的飞机是远东军区最好的长专机,飞行员技术很好,除中途落地加油外,一直在飞,不知疲倦的飞了两日两夜。wwW、
这个时间段上,西方方面军已经被合围,近4o万大军基本上完了,人心惶惶的时刻,中国同志竟然反过来带着援助来了,这简直令人目瞪口呆之后又欣喜若狂。
莫斯科坐落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上,战争离莫斯科还远,降落前,飞行员特意绕了大半圈,以使尊贵的客人能够欣赏一下莫斯科那庞大的身躯,到了机场上空就忽的一下直挺挺的降了下去,这是特有的俄国飞行方式。
马迁安到达莫斯科的时间是早晨,他的行程早已被安排妥当,先去民族大饭店向早来两天的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