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骠骑-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战,谁不想得到胜利呢?所以我们应当在“存在即真理”这一指导思想下尽量打胜,根据东线的人口地理和敌军调动兵力的极限,我看咱们只要在本地维持一支万人左右的队伍即可,后勤补给可以向当地征集,亦可在前期向巴宾泽西讨要,我看他及他背后所代表的力量极有可能有这个想法,今天来仅是试探行为。”
“你认为巴宾泽西后面还有人指使?”
“可能性很大,正向我刚才所说的,值此苏俄大败之际,亲俄上层的威信会受到一定损伤,一贯受到俄国打压的回归中国势力将有抬头迹象,他们需要同盟军,您要是掌握了这次机会,您将成为中国的大功臣,所有中国人都会感谢您的。”马迁安蛊惑道。
“好的!”马占山将手掌狠狠一拍马迁安的臂膀,大声回道:“我看可以一试,必要时我想请你们抗联改编出动协助我,这没问题吧?”
“这没问题,这应该没问题。”
马迁安敏锐的感觉出马占山此话背后所藏的弦音,这应该是隐喻着这样一个问题,抗联是**武装,那么他们会不会听史大岭的,阻止马占山在外蒙搞一些活动?马迁安明白老头想多了。
“大爷”马迁安继续补充道:“在维护领土完整这个大方向上,国共两党是一致的,您要是在外蒙有动作,延安方面、抗联方面绝不会扯你后腿,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在各种场合里支持您这样做,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这也是已经证明了的问题,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共同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不已经说明一切了吗。再者说了,史大岭那方面暂时也不用担心,我想他连自己国家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的情况下,还有精力干涉我们的事情?那他就不是人了,他是神了,他现在也是有求于我们的,他还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人呢,所以也不会对你的这种行为采取什么行动,顶多口头表达一下不满。”
马迁安有这个判断还是因为他知道新疆的解决方案盘踞新疆的盛世才认为俄国不行了,靠不住了,从而主动投向了老蒋,史大岭不也没办法嘛。如果外蒙的上层也产生了这个想法,仿效盛世才的做法,岂不大妙。
“嗯,走吧!经你这么一说,这里面感情还有这么多弯弯绕,那咱俩试探试探那个巴宾泽西?”马占山感觉到前途赫然开朗,也有了与马迁安同样的想法。
巴宾泽西正与格尔冷少校枯坐,他此次前来确实有深意。苏军撤走后,一些久已沉寂的统一人士又出来活动,自己“不小心”接触到了这种力量,在党内先被警告,后被逐步边缘化,正巧日本人开始了试探性进攻,派出伪满伪蒙的各种武装骚扰边境,试探蒙军实力,东段情况尤其严重,被敌屡屡得手。敌人中不仅有伪满兴安军、白俄军,还有一部分穿起伪军装的日本兵。他们总体战力要稍高于蒙军,1个多月下来,蒙军已经失利数次,折损官兵上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巴宾泽西被启用为东段边境防卫主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以4千兵力的一个半机械化步兵旅防卫近千公里的“边境线”,这太难了,根本不可能防卫得住。
要求增加兵力,不允!上边答复:没有多余兵力。
这不是要看自己的笑话嘛,巴宾泽西知道在东段至少还有一个骑兵师存在,但却不归自己调动,按兵不动。
巴宾泽西知道,若想维持自己的存在,保住自己的领导岗位,消除上边对他的“误会”,就必须要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就坐实了党内对手对自己的“诬陷”。
可喜的是亲信格尔冷少校带来了一个消息,他带领着一支中**队借道蒙境将要去苏境,这支军队在蒙境中曾与中国伪蒙军和日兵交战过,他亲眼目睹这是一支强军。
为了解除老上司、靠山巴宾泽西的苦恼,格尔冷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想请这些中**帮忙打击东段的日军,解除威胁。
巴宾泽西与格尔冷商议已久,心中忐忑,担心马占山不答应这个“不情之请”。
第358章 啥叫糟粕啊
但巴宾泽西的担忧显然多余了。wWw;马占山不仅爽快的答应了巴宾泽西的请求,还提议为了能更好的驱逐鬼子在蒙境东段的势力,他宁愿将自己留在中国境内的3千骑兵分批调入蒙境。
这个提议使巴宾泽西有些为难,马占山此次过境千余人是经过上边同意的,但马占山要求后继3千人也过境,却是没有协议与命令的。
马占山也不催促,耐住性子静等回答。终于在10分钟后,巴宾泽西同意了。
“你真的不为难?如果搞不定这事儿,我看还是算了!”马迁安见巴宾泽西不那么爽快,在旁边慢悠悠“威胁”了一句。
这句话效果好,巴宾泽西马上跳起来拍胸脯打保证,“放心!问题应该不大,毕竟这事对双方都有利,哪个不开眼的阻拦,我就和他干到底!”
与巴宾泽西的谈话是愉快的,双方都认为达到了自己期许的目标,并发誓将要为合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二日,马占山就分出了一半队伍出发去了东边,自己则率领着剩下的一半登上了蒙人早已准备好的列车向苏境驰去。
马占山需要到苏境接收并训练一万劳工成军,其现在的主要活动地自然要在苏境,至于何时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还要看情况而定,反正有了可以从蒙境进入东北的通道,事情会好办的多。
过了边境自有SL方面派出的人员接待引导马占山的队伍前行,经过几天奔波,马占山及其主要军官到达了哈巴罗夫斯克,其带领的其他挺进军骨干则在中途下车,转往训练基地。
马占山一行人到来,获得了边疆区书记伊万诺夫的高调欢迎。在此之前伊万诺夫已经得到莫斯科急迫通知,言马占山一到,立刻拨给他一万劳工让其组织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待这一万人形成战斗力后,马上再按照协议拨调2万人给马占山。史大岭现在的心情比较焦躁,面对德国正向莫斯科开进的大军,即使是钢铁强人史大岭也会心慌意乱,他现在急切的期望在东线能有尽可能多的中国部队牵制日#本人,使日本人不再打SL远东的主意。
在东线牵制日军的中**队愈多,则愈意味着史大岭能够抽调更多的俄军士兵去保卫莫斯科,伊万诺夫也深深明白这点。抗联要求的2万东宁劳工早已调拨给抗联在苏境的训练基地,这两万人不给马占山而给抗联,基于的理由不言而明,史大岭玩弄的手法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他要在国民党武装与**武装之间搞平衡,国共两党不能一家独大,这样他才能处于超然的评判地位,掌握主动权。
马迁安私下里也面见了伊万诺夫,他旁敲侧击伊万诺夫,弄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史大岭之所以这么大方允许中国劳工尽快成军,原因还在于他对现状忧心忡忡,正所谓史大岭不是神,他并不能猜到苏德大战的结果,近期接连大败使他对SL能否顶住德国进攻产生了严重怀疑,在这种惶恐之中,他更加害怕日本人趁火打劫,在东线制造麻烦,但凡有一颗救命稻草,他也要牢牢抓在手里,所以才有了全力支持马占山的举动。万一日本人撕毁条约进攻,他希望马占山能够拖住日本人一阵子,最起码也要让自己喘口气再说。
弄懂了史大岭的心理,马迁安不禁对自己的谨小慎微产生了不满,后世很多资料的熏陶,使他只注意到了史大岭强势的一面,总考虑到史大岭借势压人,压迫老蒋步步退让,从而使中国失去很多利益,由此而推断史大岭会一直限制中国实力在东北的发展。
这种考虑是有偏差的,起码现在史大岭是无意压制马占山与抗联的发展,他还需要这些人帮助他呢,这真是一个彩虹难逢的好机会。
伊万诺夫很热情,告别时他还建议马迁安去看看契沃采夫武器联合生产集团,据说基里年科夫经常念叨他,希望再次会会小马。
念叨我啥?我说我最近老打喷嚏,都是基里年科夫这老头念叨的。出了政府大楼,马迁安猛然感觉到一股干冷的空气飘过,不禁拉了拉自己身上单薄的军大衣,又瞄了瞄伊万诺夫随意披撒在身后的厚厚的呢子大衣。最寒冷的41年冬天就要到来了。
不过既然到了哈巴罗夫斯克,不去一趟共青城还真觉得缺了点什么,那里的情况怎么样?到底生产出多少武器,分给我们中国人有多少?真想了解一下呢,还有也应该让马占山知道知道我们抗联的后勤有多么强大,给老头扎一预防针,不要对抗联再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嘿嘿!
朝伊万诺夫讨了一辆军用高底盘卡车改造的“中巴”,又讨了两个司机及随从,马迁安带着马占山及李四清上路了。
“你这是要带我去哪里?是不是送我到训练基地去?”马占山见过了本地最大的“毛子头儿”,心情正舒畅着,伊万诺夫几乎没设置什么障碍就给自己拨了一万人,事情如此顺利,简直不可想象。
马迁安先扭过头看了一眼坐在身后的俩警卫员,随后才故作小心的逗老爷子,“马司令长官,我带您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献一大宝给您看看,但是要严格保密。”
“小子说什么呢?你别看他俩,告诉你,你有多信任我就应该有多信任他俩,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马迁安漠然摇摇头,这老头你也没说过,俺也没问过,我哪知道?
“那是你俩兄弟,马德龙、马德彪,咱老家的后生,跟你的关系刚出了五服,按理说也很近的。”
马占山介绍完,又威严的喝令自己俩警卫员认哥哥,“德龙、德彪,好好跟你哥哥学着,你哥哥年轻轻的就是正了八景的少将了,等我死了,他就是家长,你们得跟着他混知道不?”
吆!老头封建家族观念还挺重的,不用说,这两弟弟肯定是河北老家的,马家在当地也曾经是一大家族,想必是看到马占山闯出了名头,这些后生投奔了他。
“德龙?德彪?是不是还应该有德虎、德豹呀?”马迁安很自然就把名字理顺了。
“当然有,不过你是见不到他们啦!”马占山长叹一声,“不止德虎、德豹啊,还有十几号呢,全都阵亡了,前两年跟鬼子打得凶,武器战术不如人,就是拿命往上填,我们老马家的人得领头上是不?死的人就多,不过他们都是好样的,除了一个尿泡了,其他的没给我丢脸。”
哦!马迁安点点头,心情也很感动。他的这种感动不是因为这些战死的兄弟姓马,不是因为他们是自己“血缘”上的兄弟而感动,而是因为感怀这些为驱逐日寇而献身的无名英雄而感动。
正因为我们还有千千万万不惧死亡,大喊“跟我上”的血性青年,中国才能打赢,避免做亡国奴的情形再现,这些献出生命的年轻人,不论是姓张还是姓马,都能使我感动。
马占山像想起来什么似地,轻轻拍了几下手背问马迁安,“我说安子,自古以来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在抗联身边也没个亲近人照顾,这不行!赶明我从我那里给你调几个族里的年轻人,一来他们能豁出命来保护你,二来让他们跟着你学点本事,你得提携一下族里人不是?”
马迁安没有乱答应,而是笑着反问:“大爷,您舍得把最好的都给我吗?”
马占山没防备顺口接到:“那没问题啊,给你的人个顶个好样的,他们要跟着你混名堂呢,孬的我也不给你。”
“我可是共党,把你这些老马家的人统统赤化,你不怕?”马迁安故作神秘状。
马占山不以为意,不耐烦的挥了一下手道:“什么赤党不赤党的,老子我自己加入的党也是稀里糊涂的,当年跟着大帅就是北洋党,后来少帅又投了老蒋,我就是国民党,他也由不得我做主啊?我就看准了,毛先生那样的人才是真龙,我不看别的,我就看老百姓愿意跟着谁走,我看延安那地方好,要是在将来全中国都变成延安那样,那可是真的好!哦还有,人家不是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咱老马家的子弟也不能放一个党里面,我带一部分,你带一部分,甭管以后咋回事,反正咱老马家出息人不就行了嘛!”
马迁安听老头前半段话还觉得老头觉悟很高呢,一听到后半部话,立刻哭笑不得。
“老爷子?这后边的话谁教你的?听着很糟粕啊?”
马占山楞了一下,借着汽车的摇晃摸了一把自己的大光头,眼睛又瞪起来了,“谁教我?这还用教?再者说了啥叫糟粕啊?这种事儿多了,古代有现代有,尤其是古代,一个家族想在乱世里生存延续,不这么办咋办?死一半总比全死了好!”
第359章 兵工厂见闻
俄国司机开车猛,继承了其祖辈狂野的民风,在马占山一叠声催促下,将车开得“飞了”起来,狂飙了一晚上,黎明时分夹风裹雪“冲”进了共青城城郊,来到契沃采夫联合武器集团公司所在地。wwW;
最后一段路是一小段山路,汽车爬上低矮的山顶,从车里向外望去,四周风景一览无余。刚到山顶正要下坡,坐在车中的马占山精神一振,眼光唰的射出有如实质般的两道光芒,他惊讶的指着前方迫不及待问了一句:“这就是……?你们的兵工厂?”
一大片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的密密麻麻厂房猛然出现,规模惊人。就连马迁安也稍微楞了一下才回答,“我想是的!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建成如此规模,真是一个奇迹!”
一座座建筑或高或矮,或庞大或小巧,或砖石结构或纯粹木刻楞结构,整齐划一排列在条条通道两侧。几十座高高矮矮的粗壮烟囱伸向天空,喷吐着浓烟。
厂内的小型站台上,几列火车正忙着吊装各种原料,装载着货物的货车也在忙忙碌碌的四处穿行,一派紧张繁忙的生产景象。
这完全就是一个小型城市,马迁安粗略一眼就估计出这座工厂占地面积差不多20平方公里。这要是步行,从东走到西还不得一个多小时?
大工业的力量深深震慑住了马占山。马占山惊叹一声,“这么大!绝对比最鼎盛时期的奉天军械厂还要大一倍有余。”
“三个月,只用了三个月!”马迁安也不知道该用何等言词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只能握紧了自己的拳头感慨。“不过这才哪到哪?要知道我们的总投资将要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
“一亿五千万……还是美元?”马占山咕咚一下咽了一口口水。太震撼了!“奉天军械厂”累计投资也不过2千万大洋,这照人家可差的太远了。
马占山口中的“奉天军械厂”乃张作霖所建,其鼎盛期月产七九步枪5千枝,轻重机枪百余挺,枪弹1千5百万发,各种炮10余门,炮弹数千发,拥有工人1万多。
现在“奉天军械厂”早已改名为“奉天造兵所”,伪满追加了投资,增加了工人数目,拥有职员千余,工人愈3万,各型机器愈万部,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土地上第一大兵工厂,但因工人磨洋工,生产效率并未上升多少,现月产仅万支日式77步枪和仿毛瑟79步枪。
马迁安也抑制不住欣喜,将计划一股脑抖了出来:“是的,按计划明年我们将有自建钢铁厂、发电厂、炮厂、坦克厂、飞机厂陆续投产,那可是大家伙,真正的大手笔。”
车上的人包括司机也从未见识过如此规模的兵工厂,司机出于敬畏不由自主放慢了车速。
车到达了工厂。迎面就是一座刚建成不久的原木搭建的城堡式大门楼,正门的牌子上写着“契沃采夫联合武器制造集团”。经过门口卫兵严格检查并打电话请示后,载着马迁安的中巴车才得以进入厂区。。进入了厂区,发现环境非常洁净,工厂是建在江岸一侧,厂里树木很多,大概都是原来的人工林,建工厂并未破坏多少树木。如果不是有穿梭来往的车辆和大烟囱,还真难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工厂;倒很像一个居民社区。
照例有大大的标语刷在厂区各处,马迁安将内容捡重要的翻译给大家听。
“看!那上面写着一切为了前线,还有那条,是大干快上多产武器多产弹药消灭德国野心狼!”
李四清狐疑的看了看马迁安,嘴巴歪了歪。他不相信是这词,你看马迁安啊!眉飞色舞的,根本就没仔细看标语,随口就溜达出来这么多口号,他刚才指的那条标语明明有“史大岭”的字样嘛,他咋没说?别以为我不认识这个单词。
车在行驶中;发现外面有不少戒备森严的木板房,都被面色严肃的士兵把守着,细看还能发现有几座木板房站岗的士兵是中国人面孔。
“我猜那些房子是成品仓库。”不甘寂寞的李四清指着一座一闪而过的木板房说道。
马迁安也向左后方瞄了一眼,紧接着说道:“我猜是炸药仓库。”
“不对!我猜是发烟硫酸,没见那冒烟呢嘛!”
“屁个发烟硫酸,你懂发烟硫酸吗?一扛枪粗汉子楞装专家,小心挨板砖。”
马迁安与李四清哈哈大笑着,快活的笑声充满了车里。两人斗着嘴,心里想到了一块儿,嗨!管他仓库里是什么,都有咱的一半,这以后可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看着人家脸色淘登点武器了,咱也有啊!咱阔啦!
经过指点,马占山终于从重重建筑物之间找到了集团总部,一个不起眼的刚建成不久的二层厂房建筑。总部见缝插针利用一层空间,将之开辟成“**德”冲锋枪的一个组装车间,真正办公的地方则全部挤到了二楼。
就在马迁安步入集团总部之时,一队隆隆作响的乌…2教练机群在头顶上空2百米处通过。这种慢的邪性的飞机看得马迁安一阵摇头。
一职员将马迁安一群人带到了厂长办公室。马迁安见到分别数月的中方厂长刘顶,一番惊喜的捶打过后,刘顶被马迁安介绍给了众人。
马占山恰如其分的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严肃认真带着热忱夸赞刘顶半天。
马迁安拉着刘顶的手,满是欢欣的问:“刘大厂长,快告诉我,现在产量咋样?”
刘顶不愧是严谨的人,见马迁安发问,马上找出报表核算一番,将最精确的数字报了出来,“还不错,出乎我的意料,给你个最新的数据,是前天的,前天一天产莫辛那甘德德普轻机枪25枝,马克西姆水冷重机枪10枝,黛斯卡防空重机枪8挺,子弹就不细分了加起来145万发。火炮现在刚开始生产,数据还没有。”
还得让我算。马迁安飞快的心算了一遍,各种枪支产量折合成月产大概3万7千多枝,子弹4千多万发。
行啊我说,这产量很厉害啦,折成年产40多万枝啦。子弹就更厉害了,一个月就可产4千多万发,你可知道原先的八路军一个月才有50万发子弹供应,你这一月生产量赶上八路好几年用的了,要是都给八路,俺们还用得着抠抠嗖嗖的嘛。
马迁安刚夸了两句就问,“那咱抗联分的枪和弹药运过去没有?运过去多少?”现在都封江了,江面上可以过人,偷运进去一些武器应该没啥问题。
刘顶眉毛一耷拉,显出不高兴的神色,“头一两个月生产的少,3个月总共生产6万枝,按理应该给我们3万枝左右,可我只拿到6千枝,其中还有一半是缴获的日本人的破三八,破歪把子。”
马迁安心里一颤,小心翼翼的问:“咋啦?跟苏方闹矛盾啦?他们耍赖?”
“唉……”刘顶长叹一口气,带着些不满回道:“那也不算是耍赖,为这事莫斯科与延安也沟通了好几次,最后决定我们先拿10%,剩下的39%先欠着,等苏方挺过这一阵子就补回来,他们现在更需要武器,我们抗联人数没那么多,暂时还可以将就。”
“他们缺武器?”马迁安刚要“抗议”,猛然想起来了,可不咋地,苏军现在确实太缺乏武器了日开始到现在11月初4个多月,苏军接连大败,西方方面军被合围、斯摩棱斯克被合围、基辅被合围、维亚兹马被合围,损失军队超过损失各种枪械绝对超过200万枝,被占领地区原储备的军械也落入敌手,试想一个国家平时能有多少枪械,这短短数月就损失数百万,失血确实够严重的。说前线部队3人合用一支枪也有可能,《兵临城下》不就演过吗。
而现在米国的租借物资还未到,即使到了,前期也是杯水车薪不够用,难怪史大岭能盯上远东这少的可怜的几万条枪。
我说伊万诺夫这老家伙送我时神态有点奇怪,原来是把俺的枪先借走了。
马迁安及时住了嘴,也学着刘顶叹了一口气,安慰道:“唉……,白高兴一场,还得等,不过那啥,咱那2万东宁劳工训练用枪没少吧?”
刘顶这才露出一点笑容,“还行,当时苏军缴获的日式枪械基本上都给了咱们,有1万多枝呢,训练不成问题。”
这还差不多,毛子看不上三八枪,当破烂都给咱了,唉!咱先将就着使吧。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刘顶为了让马迁安高兴,神秘的通知了他一个好消息:安塞钢厂的武器生产步入正轨。
“我收到的消息,安塞钢厂用你带去的那些机械母机,鸡生蛋蛋生鸡,你猜现在月产多少枪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