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骠骑-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已经谈好了。”博拉尼指了指马占山。
“太少,不足以支付救人的行动!”马迁安不动声色的将球打了回去。
“太少?”博拉尼脑袋晃得拨浪鼓一般,那可是近6万盎司黄金的价格,莫要狮子大开口。
“对!太少!这次救援美军战俘的行动是一个大型战斗行为,为此我们抗联要出动不下一万人的部队进行攻击和打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动用大量早已潜伏在各条战线的地下人员,估计此战过后会有很多暴露身份,连带他们的家人不得不被迫迁移,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来的地下网络将受到较大的损失,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些人不是因此事而暴露,在将来他们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这根本是用金钱所不能衡量的,一份关键的情报就兴许救了千百人,这价值怎么算?”
这是蛋生**生蛋的故事!不过马迁安不等博拉尼等人想明白回击,又接口说道:“有战斗就有牺牲,我们已经做好了牺牲两千人的准备,你们想想,我们的命难道不是命?难道美国人的命就比我们战士的命值钱,要我们牺牲两条人命救美国人一条
博拉尼不敢说我们美国人的命就是比你们中国人的命值钱的这类话,在中**人面前说这种话这是找抽,他话锋一转:“可我们是盟国,本应该互相帮助,不应该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美国人也在牺牲生命帮助你们打击曰本人,你不应该跟我们锱铢必较算得这么仔细。”
“甭跟我说好听的,你们打曰本是因为你们自己也被曰本人打,如果曰本人不打你们,我看你们现在还在跟曰本人做生意,还在给曰本人美元贷款呢,我记得37年40年这几年间你们给曰本人的贷款高于给我们中国人的贷款好几倍,不仅如此,你们的各种战争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入曰本,知道它们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中国人头上的炸弹!变成了扫射中国人的机枪!我说的没错吧?”
马迁安的话语毫不客气,像一道钢鞭一样猛的抽在了斯坦特的脸上,可他无法反驳,这都是真的,自己面前的这个抗联将领真的不好对付啊。
马迁安必须表现得“无耻”,因为他知道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那种先付出然后指望美国人出于感激后补谢礼的想法见鬼去吧!即使美国人真的有这种想法,那物资也到不了抗联的手中,物资会毫无悬念的被老将截留。所以现在必须与美国人当面锣对面鼓说清楚,逼迫美国人白纸黑字写下契约,与抗联的契约。对于美国人事后是否会赖账的问题,马迁安也考虑过了,他认为美国人不值得为这么小的数目赖账,又不是2万亿美元,值得吗?不值!
美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支援中国抗战完全是为自己考虑,所以我们也谈不上要对罗斯福感激涕零。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总共援助了8亿美金的租借法案物资,只占美国对外总租借法案物资的1。6%,美国武器主要在远征军、驻印军的滇西缅北战场派上用场;八路军和新四军没有得到美援武器。(尽管史迪威主张他们应该得到一部分,但因蒋坚决反对作罢。)
要知道当时中国可是整整抗击了曰本多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难道只配得到这么点可怜的援助,还大言不惭美国多么多么慷慨,狗屁!
直到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拼命感怀美国的援助,并声称美国人慷慨大方,战后免去了多国租借法案的债务,中国也是受益者。但这种思维就更不靠谱了,美国人真的那么慷慨大方吗?借出去的物资不要还?错了!事实上世界各国不仅还了,还多还了无数倍。
因为美国的资本家设计出了最无耻的方案来掠夺世界人民的财富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正因为多知道这么多东西,所以马迁安看美国人的眼光里没有什么感**彩,在他的眼里,美国人仅仅是一个生意人,对一个生意人你不跟他谈生意,跟他谈什么呢?难道要叙说兄弟之情?那可有点白痴了。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斯坦特嘟囔道:“现在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不要再计较以前的事了好吗?”
“这话对!放下包袱才能轻装前进嘛!”马迁安又引用了一句伟人的话,转口道:“但是那也不能一个战友大腹便便富得流油金光灿烂,一个战友瘦骨嶙峋穷得佝偻黯然失色吧?你就忍心?”
“那你想要什么?”斯坦特被彻底打败了,翻着白眼无可奈何的问道。
'。。'
第525章 意外要求
斯坦特极其无奈,现在他看马迁安的眼神就像看一个贪得无厌的“无赖”,但他毫无办法阻止这个“无赖”提出自己的要求。WWw、
马迁安像忽然想起点什么的样子,举起手臂看了看手表,对着几个美国人用抱歉的口吻说道:“哦请等一等,这么大的行动我还需要请示一下上级,毕竟我需要上级的认可和协助,没有总部的同意,我们的事情就进行不下去,请你们理解。”
博拉尼只好无言的松了耸肩膀,他也没有办法控制住这个“狡诈”的抗联将领,去吧!你怎么说就怎么是,他打定主意只要马迁安不要太离谱,他都可以忍,有求于人的人最好不要太嚣张,要保持低调。
周玉成与马迁安联袂出了指挥部,刚一出来周玉成就急不可耐的问道:“你又搞什么鬼?你有把握接下这么大的任务吗?听你的意思要用2千条战士的生命来换取这次行动的成功,你好大的胆子!”
周玉成的潜台词是若是有这么大的伤亡预期,那么他坚决不同意打这仗。
马迁安拍了拍急赤白脸的周玉成,“预期伤亡数字我是糊弄他们的,你怎么也信了?2千人?就算你舍得我还不舍得呢。”
“那这仗怎么打?又要少死人又要救那么多美国人,你到底有几成把握?”
马迁安先是掰着手指头对周玉成认真回复,随即笑起来,“如果仅仅动用安滨纵队的力量,即使加上纵队留在小兴安岭的那三千人,我有6成把握,但如果杨司令能够支持我的想法,动用一些基本力量,那我就有7成把握,不!7成半!如果杨司令不同意那就一成也没有,他不会让我们出动的。”
“7成半你就敢干?如果失败了我们俩就吃不了兜着走,况且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你有7成半的把握,要知道那可是深入险境,我们离哈尔滨最近的部队距离都在150公里以上,怎么能不被发现的进入哈尔滨,打了之后又怎样通过这么长的距离撤离?”
7成半的把握不少啦我的老兄。非常人做非常事,如果每次战斗都能有这么高的取胜把握,那就烧高香了。马迁安理解周玉成的担心,可能在周玉成看来,这种“涉盟军又涉外”军事行动不干则已,要干就必须百分百的干成,那可不现实。
“放心吧放心吧”,马迁安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周玉成,“我要把想法和作战计划上报给总部,你和我一起到通信排去,我们边商量着边发报好不好?”
马迁安的作战计划详尽完整大胆出奇,疏漏处并不是没有,但不是很多,而且时间仓促之下周玉成也来不及发现它们。
等回电的时间段里,马迁安与周玉成谁都不想马上回到指挥部,两人就坐在通信排营房中大眼瞪小眼。
瞪了一会儿眼睛,周玉成忽然“气愤”的问道:“说!你什么时间弄出来的这个计划?”
周玉成打死也不相信马迁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这么一个完善的计划,从美国人请求救人开始到发报前为止,不超过两个小时,马迁安就是神仙也不可能马上考虑出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这小子是早有预谋?还是未卜先知?
“你知道,作为一个指挥员他必须时刻考虑各种作战计划,我这么一个刻苦的人就连睡觉的时候都在考虑问题,所以脑海中有成熟的攻击城市的计划也就不足为怪了,你不理解这事其实也怪你自己。”
“怪我自己?”周玉成仿佛看见猪八戒挥着耙子猛的扑了过来,晃了晃脑袋才赶走了幻像,忍住恼火问道。
“是啊!谁叫你平时不问的,你不问我怎么能告诉你我在想什么呢?你问了我才能告诉你是吧?如果你不问我还偏要告诉你,那我不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么?”
周玉成哑口无言,好了好了不问了,小马这家伙不想说的话,他就会找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堵你的嘴,直到把人绕迷糊忘记了初衷。周玉成领教过,所以不准备再费口舌了。
实际上说白了也毫不奇怪,安滨纵队在松嫩平原上面对的大城市只有两座,一个为齐齐哈尔,另一个就是哈尔滨,马迁安一直在构思对这两个城市的作战计划,在脑海中删了改、改了删,不断的完善。
及至傍晚,总部的电报还没有回来,无奈的马迁安只好起身回去“招待”客人们,老远就看到周玉成陪着马占山和几个美国人觥筹交错喝的正热闹,几人在清凉的山风中喝得满头大汗,光着脊梁尽显豪气。
斯坦特看见了马迁安,瞪着期盼的眼神看着他,马迁安摇了摇头,“还没回电。”
斯坦特有些失望的低下头,对准自己的嘴巴猛的灌了一大口高粱烧,随即身体一歪摔下凳子仰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过去。
一件军事行动不是小孩玩游戏,说开始就可以开始。
第二天凌晨4时,黎明的微光早已透过木板房的缝隙射进了屋内,照耀在满脸焦急憔悴的马迁安身上,一宿没睡的马迁安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呆坐在指挥部内,他内心煎熬不堪,他实在是想打这一仗,打了这一仗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因为在他的计划中有一个关键的后续,外蒙问题。他在担心杨靖宇不能理解他的深意,虽然在平时的电报来往中,马迁安曾很多次隐晦的提到了外蒙的问题,杨靖宇也是赞同民族祖国理念大于阶级祖国理念的,但人的思想是会变的,杨司令你可千万不要变啊!
患得患失中,马迁安极少见的失眠了。
马迁安的神态牵动了通信排长吴东兴的神经,小伙子坚守在岗位上,也是整整守了一夜。当电报机终于突如其来的闪烁起来时,吴东兴甚至高兴地跳了起来。
回电来了,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经研究,总部同意你部进行这次大胆的战斗计划,所需具体配合需随时电告,全体抗联战士是你们的后盾,祝你们成功!杨靖宇。”
手捧电报,马迁安手指不禁微微颤抖起来,姑且不论这次战斗能否顺利,就论杨靖宇对自己这份毫无保留的支持,也足以令他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马迁安对美国人的要价主要有两条。
一、支援战斗在中国东北的抵抗武装500万美元的战争物资,清单附下。清单倒也清爽,无非是美军现役轻武器装备,以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为主,含大量弹药,另外马迁安出人意料的要了很多巧克力,这种高能食品很对抗联战士的胃口,在冬季冰天雪地中能迅速补充热量,只要战士们活着,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要求美国人在外蒙东部建立空军基地,平时能够提供最少一个战斗机大队和一个轰炸机大队,帮助东北的抗日军不受日军的空中威胁。
对于第一条500万美元物资的要求,博拉尼没有反驳,因为马迁安说了,如果一个美国人的命连5千美元都不值,让他们知道了,他们会很伤心……很伤心!
5千美元,不过是美国人年平均工资的两倍而已。马迁安相信他开的价格是合理与公道的,美国人无法拒绝。
第二条实在是出乎所有人预料,这里面牵涉大国正治,外蒙现在的地位很不确定,名义上是属于中国的,但实际控制者确是苏俄,被人戏称为S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在外蒙建立空军基地?史大岭会同意吗?罗斯福愿意为此事触史大岭的霉头吗?一个处理不好美苏盟友关系会不会蒙上至于重庆的老蒋,如果美国人在外蒙设立空军基地,他肯定是没有意见的,暂不用考虑他的态度。
博拉尼与斯坦特很委婉的指出马迁安的想法太疯狂,这完全没有可操作
博拉尼说道:“马,你可真会出难题,我认为在外蒙建立空军基地的想法不可能实现,我们还是换一个容易实现点的条件吧。”
“不行!我需要美国飞机支援,俄国人胆小不敢与曰本人作战,你们美国人不会也那样吧?”
“这不是胆大胆小的问题,这牵扯到的事情太多了,也太深了,你可能还不了解这里面的内情。”博拉尼搓了搓手,“两国之间的正治,总之,非常难办。”
“你可以替你们总统做决定吗?”马迁安不带表情的反问了一句。总有那么一些人认为自己聪明,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别人的想法,你认为不行难道就真的不行?如果你能揣摩出罗斯福的想法,那你就太牛逼了!马迁安换上了一副怜悯的表情看着面红耳赤的博拉尼,心里忍不住鄙视他。
马迁安对邀请美国人进驻外蒙的想法早有萌芽,他认为中国要收回外蒙的途径无非两条,一武力,二造势,形成势不可挡的综合强势。第一条暂不可取,因为无论是老蒋还是延安方面,都无法用武力来面对外蒙背后的保护国苏俄。但第二条却有可行之道,只要坚持不懈一点一滴营造“存在”,那么就有可能兵不血刃赢回外蒙。
现在马占山已经存在于外蒙了,但这还不够,既然机会来了,那么把美国人也拉进来又何妨?反正美国人对土地的渴望远没有毛子那样大,美国人最终会把基地交给老蒋的,只要交给老蒋,以后的事都好办。
美国人在中途岛惨败,肯定会引起他们极端震动,罗斯福势必更加关注东亚战场,不关心也不成,对于美国人来说,相对于德国,曰本人却是个直接实在的威胁,曰本人占领了太平洋,随时可以攻击美国本土,这种威胁谁也不能无视。罗斯福一定会乐于多投那么一点力量在东亚的,这应该没问题。
而S联?史大岭应该极为担心外蒙落入曰本人之手,他异常害怕曰本人从外蒙边境出兵西伯利亚,想必暂时也乐于看到美国人帮助他防守外蒙。
“你可以对你们的总统阐述我们的观点。”马迁安温和的对斯坦特说道:“我们认为:东亚是这场战争的重心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这边的芦沟桥,而不是在波兰开始的。中国进行战斗的时间之长,超过任何人。如果曰本在中国打赢了,俄国就要大难临头。曰本将要动员印度、中国和东印度群岛的无穷资源去对付S联。一场新的**就要冲过西伯利亚的边界,它拥有坦克,拥有零式飞机,还拥有以十比一的优势压倒西方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中国—缅甸—印度战场是一个真正的、被遗忘的第二战场。为了要使文明得救,美国人必须帮助我们坚守这一战场,这也是在帮你们自己。”
马迁安的眼睛亮晶晶的,专注而严肃的注视着沉思中的斯坦特,注视着这个罗斯福的特使,显然对他抱着巨大的期望。
'。。'
第526章 于公于私
斯坦特沉思良久。Www!马迁安不愿意得罪这支“传声筒”,这支有思想的传声筒不维护好了,他完全可以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让事情变得前途不明产生变故。
就在马迁安以为还要加把劲说服他的时候,斯坦特开口了,他盯住马迁安通红的双眼,阻止了马迁安进一步的宣讲。
“好了马,我想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请你放心,我会一字不漏的把这里发生的事情汇报给总统的,请把你的作战计划给我看看,哦还请你提供一部大功率电台,事不宜迟,我马上就发报。”
马迁安松了一口气,这个斯坦特终于想起了自己的使命,虽然马迁安认为斯坦特本人未必想明白问题的真髓,但他总算有了理解的迹象。
斯坦特占用了安滨纵队最强大的一部电台,整整一个白天过去了,几个美国人连翻译带发报,终于将完整详尽的谈判过程发给了大洋彼岸的罗斯福。
继续静静地等待。斯坦特几人不打算在短期内启程回到中国内地,如果救援能够进行,他们要完整参与整个事件。
白宫。罗斯福安静的坐在宽大舒适的特制轮椅上,咬着烟斗全神贯注看着遥远的中国来电,自从儿子被俘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小富兰克林的安危,可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领,他决不能对曰本人流露出软弱的态度,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只能一个人来承受。
他很仔细的看着救援计划及中国人提出的条件,脑海中翻腾着激涌的热浪,虽然他是个具体战斗战术的外行,但他也看出来这是一份无可挑剔的计划,这么说,救援小富兰克林的希望就增大了不少。
至于那位抗联将领说的中国才是真正的第二战场的问题,罗斯福也没有硒然失笑,中国人有这种观点不奇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此时此刻没有说自己的战场不重要的。虽然这种新奇的说法与美国高层的认知有着巨大差异,也与他自己的决定完全不同。早在曰本开始进攻美国,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
中国战场虽然重要,要从全局上看,他的重要性依然比不上欧洲战场。一则是德国的战斗力强劲,忽视德国是要付出代价的,欧洲若毁了后果不堪设想;二则嘛,中国政府虽然屡吃败仗,但他们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韧劲,至今仍在漫长的战线上抗击着日军,而且似乎有迹象表明,他们已经阻止了日军的战线推移,以罗斯福的眼光看,短时间内中国人完全可以抗住曰本人,对中国人支援是应该支援,但完全不用全力支持。而且罗斯福还有一个正治考虑,战后的中国将如何走向?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必将再次崛起,这必须是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他必须扶持一个亲美的政府,而现在看,蒋JS还没有全心全意倒向美国,罗斯福觉得应该等待重庆政府表态完全亲美,他才能加大支持重庆政府的力度,这是国家利益,不应凭感情用事。
问题是这些早就设定的战略设想不会被突发的重要的事件打断。
如果没有中途岛的惨败,没有儿子被俘事件,出于冷漠的国家正治,罗斯福完全可以按照以前的设想,按部就班一步步实现他的理想—利用少量的租借物资和大量的舆论宣传俘获中国蒋政府的意属。可是现在?好像有必要做出那么一点改变,虽然总体战略格局不用变,但局部还是要变的。
罗斯福此刻最想见的人是麦克阿瑟,这个叼着玉米芯烟斗的装模作样的家伙赢得了罗斯福的心,他们几乎无话不谈,麦克阿瑟早已在罗斯福全家人的心里占据了重要位置,可惜这老家伙现在澳大利亚。
不过麦克阿瑟还有一个出色的追随者兼学生艾森豪威尔,他此刻正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拿着电文副本在思考。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
美国对日本宣战后,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
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等名将,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
艾森豪威尔有着一张削瘦的标准的美国大众脸,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人,身上却散发着一股宁静的气味,坐在他身边的人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引入他的安静气场中去。
“艾克,你看完了吗?有什么想说的吗?”罗斯福注意到艾森豪威尔放下了手里的纸张,略带期盼的问道。
“计划没什么问题,但我怀疑中国人是否有能力实现它,毕竟我很少听说他们打进攻战,我听到的都是被动防御再防御。”
“斯坦特好像已经完全被这支部队折服了呢,他建议我答应中国人的条件。”罗斯福将手掌抚住额头上的一绺头发似是抱怨的说道:“米斯特蒋好像不能完全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