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骠骑-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迁安虽然不清楚曰本马的来龙去脉,但他不愿在美国人面前回答不出问题丢脸,转过头悄悄对跟随左右的牛颜低语道:“去把西mén兽医请来,让他回答这个xiǎo美国佬的提问。”
    西mén兽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兽医,这世界上的牛马猪羊还没有他不知道的,这么专业的问题还是留给专业人士解决。而且……马迁安有点恶意的想到老头最爱给人上课,有安德森受的,让你烦我。
    双手沾满马粪的西mén兽医很快出现在好奇的美国人面前,热情无比的拽着安德森衣袖,指手画脚解释起来,难得有人终于问到了这个问题,满肚子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敢不讲他个昏天黑地?
    曰本列岛原本无好马,长时间以来只有包括木曾马、宫古马在内的七种土种矮马,完全出于农业生产和jiāo通运输的需求。明治维新时期,曰本国力渐强萌发了掠夺世界的思维,曰本将改良马种的工程与政治的强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渊源结合起来,第一家马匹养殖机构三田育种场,标志着繁育优良资质马匹新时期的到来。明治维新以后,西欧新一代畜牧技术的移植,特别是英、法、美等国输入大量类型各异的马匹,使日本缩短了与临近国家在马匹上存在的差距,日本产出马匹在体格和能力上大为改观,号称〃东洋大马〃的自繁驹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马的标准身高(马肩胛骨到前蹄之间的垂直距离厘米,体重460公斤左右,无累赘之ròu。所以当年日本骑兵用马的体格标准与西方是完全一致的。
    日本军马主要有以下几种:
    阿拉伯马,原产地阿拉伯半岛,以优美的体形和轻快的动作闻名于世。另外耐热和持久大正、昭和天皇的座骑都是阿拉伯马。公开场合昭和天皇阅兵时骑的都是白sè的阿拉伯马。天皇的近卫骑兵和马车所用的也是阿拉伯马。
    盎格鲁阿拉伯马,法国西南部的巴斯彼莱内省和奥特彼莱内省的阿拉伯马和纯血马的杂属于比较纯种的良种马。作为军马,也只是作为师、旅团长等指挥官的座骑或是传令兵所用。
    盎格鲁诺尔曼马,法国诺曼底地区的诺尔曼马和纯血马的混血。作为军马,给与日本的国产马于重大的影响。日本骑兵战马有八成采用盎格鲁诺尔曼马。
    顿河马,日俄战争之后,有部分顿河马被日本陆军收编,加入了日军。但是大部分被用来与日本国产马配种,配出来的混血马也不是被骑兵部队所使用。而是被配属到步兵、炮兵、辎重兵以及宪兵队使用。
    家伙你明白了吗?终于发现安德森两眼发直摇摇yù坠的神态,这才依依不舍的松开安德森的衣袖,不满意的嘟囔道:“讲了这么多就不能鼓掌表示一下赞赏?才站了这么一会儿就不行了?还当兵的呢,照我们抗联战士差远了。”
    安德森倒不是真的很累,他自幼就有洁癖,哪里经受得住西mén老头在他胳膊袖子上蹭满了马粪这种事,没有当场惊叫已经是很克制,很给老头尊重了。
    至于老头讲的什么,他完全没有听进去,只是在心里不断挣扎要不要出声提醒老人放开他。
    马迁安得意道:“我们有很多专业人士,你的问题有多专业,我们的回答就有多专业,我想这个问题你已经不需要我的解答了吧?”
    “哦上帝,我想我要去下面的xiǎo溪休息一下。”安德森终于忍不住失礼,不顾众人惊讶的目光,一溜烟似的向下边跑去。
    中午开饭时间到了,几个美国人又形影不离的跟着马迁安来到即将出征的队伍中,准备品尝战士们的平常饮食。
    博拉尼举着刀叉,为难的看着自己面前行军饭盒里的红中透亮的五花还有那一条条筷子粗细的滑溜溜的像意大利粉一样的东西,不敢下手。
    炖粉条子可劲造,吃!吃呀!今天你可有口福,新打的大野猪三指膘呢。”副中队长杨洪豪爽的指着博拉尼的饭盒,劝客人品尝东北特吃,这么好吃的东西还不吃?这美国佬想啥呢?
    猪ròu是新鲜的,都切成两寸长一寸宽一指厚的大葱姜蒜酱油花椒盐一应俱全,东北特有的大土豆做成的粗粉条,混合在一起炖了一个这要放在几年前一年能吃上一俩顿猪ròu炖粉条子,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香!真香!”杨洪一面猛吃一面含混不清的劝道:“你看那俩美国人都吃上了,歪咕得!”
    杨洪对着博拉尼伸出大拇指,又用下巴点了点博拉尼手中的饭盒,现学的洋文也用上了,好不得意。
    yòu人的香气随风飘散,引得博拉尼喉头一阵紧似一阵,终于忍不住肚子的抗议,狠狠心将刀子伸向饭盒中那烂乎乎炖菜中的一块大叉起来后飞快的放入嘴中……
    喔……,一瞬间他想起了法国xiǎo鹅肝酱的味道,这真是……太好吃了!
    马迁安一直冷眼看着博拉尼,见这位老兄终于放弃抵抗,终于品味中国菜了,这才无声的笑了一笑。博拉尼入乡不随俗,这几天宁肯啃馒头就马ròu,也不肯吃东北大炖菜,今天终于破戒了,这几个美国人身上的臭máo病还真多,不信治不过来你,中国菜冠绝世界,只要你吃上了,那就好办,你认同中国的事物越多,我们就越能谈得来,那样合作才顺利么。
    博拉尼由xiǎo口品尝慢慢变成大口狂吃,第一步走出去了,第二步还会远吗?
    斯坦特没有这个心理障碍,他一边吃着一边注意观察周围的战士,不经意间他的眼光落在了炊事班那里,看到一个战士没有去打猪ròu炖粉条子这道大菜,反倒从炊事员手中领了一块熏ròu和几根蔬菜,好奇之下问马迁安。
    “马,他怎么不吃猪ròu炖粉条子?”
    斯坦特发出了怪腔怪调的菜名,引得周围几个战士嘿嘿笑了几下。
    马迁安抬头看了看,认识那个战士,随口回答斯坦特:“哦,他是回族人穆斯林不吃猪ròu,连马ròu也不能吃,我们给他留了其他的一般是牛ròu,我们专mén做了一批牛ròu罐头给他们。”
    “他们?你们有很多回族人?”
    “唔不少,除了回族人,我们队伍里还有很多兄弟民族的战士,像二路军总指挥周卫中将军是白族人,七支队指挥员陈翰章是满族人……蒙族人、朝鲜族、鄂伦达斡尔、和族人、俄罗斯族,总之很多,我们是一支多民族的反法西斯队伍。”
    '。。'
    。。
第532章 营救行动(6)
    马迁安对着周围人群随手一指,“诺你看,仅在我们这支200多人的xiǎo队伍里,大概就有10余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亲密无间,不分彼此,他们同欢乐共痛苦,多民族是我们国家一般现象,在我们队伍里我们大力推行信任和友爱,成效非常大。Www;曰本人在满洲这里搞的那套种族政策,人为提高一些少数民族政治地位,妄图拉拢一些少数民族打压汉族的做法在我们这里根本就行不通,所有的人都知道那是曰本人的歹毒把戏,他们根本不可能得逞。”
    斯坦特有些半信半疑,他来自美国深知国内民族状况,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在教育、住房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种族隔离。绝大多数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在教育方面存在种族隔离的法律。不少城市住房明显地划分为白人区、黑人区及其他种族区域通方面规定种族隔离,黑人同白人不能同坐一个车厢,连餐车、卧车、厕所、售票口、候车室、行李室、出入口都实行种族隔离。在许多州,黑人还不能和白人一起读书,同桌吃饭。在政治上,相当多的黑人没有平等的权利,特别是黑人被剥夺了选举权。三K党及其他种族主义者任意逮捕、拷打和残害黑人。
    在美国这种民主进程已经“很发达”的国家,民族问题还解决的不好,尤其在军队中少数族裔与白人更是水火不相容,军队中的连队都是按种族编成,像这种多民族混合相处融洽的连队在美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中国人真的做到了?
    “马,我有些不太相信你所说的,为了证实你所言不虚,我可以随意询问他们吗?”斯坦特若有所思的看着气氛融洽谈笑风生的众人,试探着问道。
    马迁安有些诧异的看了看斯坦特,“当然可以,不过你非要证实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马,我作为总统特使,就算是总统的眼睛和臂膀,我有责任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如实记录下来,分析整理后提供给总统先生知道,他对你们一无所知,我想这里的事情他会有兴趣知道。”
    “这样啊!哦,那你随意。”
    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罗斯福知道?很好!终归是一件好事,如果这位罗斯福先生能够知道我们多一些,也许在不经意之间会给我们抗联做点贡献也说不定。
    斯坦特展开了现场采访,很认真的调查,很认真的记录。特种中队的战士们也很认真的配合着采访,至最后斯坦特完全相信了马迁安所说。
    “马,你们真的做到了!我想我学到了你们中国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了解到了你们的心胸,总之你们的做法真的很有效。”
    马迁安微笑着点点头。事情说起来简单,无非是付出真心的问题,但你们即使了解到这些,难道就能真的能做到吗?
    战士们很快结束了午餐,整队离去时有几个干部很明显想问点什么,但碍于安德森在场忍住没问,这洋鬼子听得懂我们的话,还是不要问了。
    几个家伙yù言又止的神态被马迁安看在眼中,马迁安故意离开安德森一段距离,走开了几步后。身边马上围上了几位急迫的干部。
    “司令,啥时候出发啊?看你老不着急的。”
    马迁安瞪瞪眼,“我比你还急呢”。
    没有王之右,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通过各道关卡?路上到还说,大不了风餐露宿走野地,但进入哈尔滨怎么进?江桥怎么过?尤其是到了哈尔滨城内要是没有个名分,被那些遍布市内的警察特务宪兵一询问,难免会露出马脚。
    消息终于传来了,经过王之右在拖了两天之后最终决定后天早八时出发,这让等的心焦的众人都不约而同舒了一口气。
    马迁安决定今夜出发,算算时间完全可以赶在王之右之前在他的必经之路附近埋伏起来,部队的宿营地距离埋伏地点大约有120公里,以特种中队的行军速度应该在明晚天黑后就可以到达。
    安滨纵队行军速度按步兵与骑兵分类,每类有三种速度,步兵负重20公斤情况下分一昼夜90公里、60公里和30公里之分,骑兵则分为一昼夜120公里、90公里和60公里。现在特种中队为全骑兵配置,以最高等级行军标准一昼夜120公里计算,时间绰绰有余。
    消息传来后,马迁安马上吩咐张xiǎo花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命令战士们换装,另外再拿上十几只三八枪做样子,九六机枪拿上20支。”
    既然要出山行动,服装就要换为满洲国兵或者曰军的军装,既然本次要乔装的对象是那些军校生,那就换伪军服好了。从山区营地到平原大路预伏点这一路上有可能会遇到地方人员,部队不能大模大样的显露苏式武器,带上一些日式枪械也好装样子。
    博拉尼与斯坦特早就嚷着要参加这次行动,马迁安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只得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几位美国人亲自参加一次特种中队的拉练,言明如果他们不是最后一名就可以参加行动,马迁安才不想几个美国佬拖累整支队伍的行动速度,仗一旦打起来体力落后的美国人会成为累赘,不仅如此,为了保护美国人的安全,还要分出几个人“照顾”他们,这完全是làng费人力。在战场上每个人都是一份宝贵的力量,少一个人参加战斗就少一分胜利的机会,美国佬你就不要添
    但拉练结果出乎马迁安预料,三个美国佬不是最后一名,他们分列倒数第二、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五,最后一名和倒数第四的竟然是特种中队的战士,把马迁安气得够呛。
    马迁安黑着脸,对最后一名跑到终点的战士没好气的训道:“邓时锋,平时你不是挺能撒欢的吗?关键时候给我掉链子。”
    有战斗就有牺牲,特种中队经过长时间征战亦不断战损。邓时锋是最近才补充到特种中队的,他原本是胡茂昌一大队的战士,一年前守哨的时候甚至还睡着了的那位,事后受到严厉地批评。自从那次事件过后,邓时锋为争回尊严没日没夜刻苦训练,作战极其出sè勇敢,终于在一大队拔出尖来,刚提升为班长后不久就被推荐到特种中队当战士,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
    邓时锋面sè红涨,十分委屈的辩解:“司令你不知道美国人多坏,跑到半路我发现他们掉队了我就好心帮他们一把,谁知道他们趁我不注意把我一脚踹下山坡,我当然就追不上了。”
    “是这样的吗?”马迁安又好笑又好气的问了一句,同时用眼睛瞄了瞄几个喘着粗气面带得sè的美国佬,唔!看他们得意洋洋的样子,没准是真的。
    “是,怎么不是?美国佬坏心眼生孩子没**!”
    美国人为了能亲自参加这场行动,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嘛神倒是可嘉,看来为了救xiǎo富兰克林,几个家伙像磕了yào,拼了命想投入到危险中去。
    “那你呢?”马迁安又把脸转向倒数第四名的丛英,丛英也是原一大队的,现任特种中队通信员,他的武器包括步话机、一支手枪、指北针、地图、一大堆的测量xiǎo仪器,各种零碎chā满了战术背心的口袋。
    “我?嘿嘿……”,丛英不好意思的笑了,“中午吃多了,一跑起来肚子汲了桄榔的跑急了就想……”
    “行了!瞧你那点出息!”马迁安挥挥手赶走了丛英。
    战士们平时训练时伙食一般,高粱米或yù米面饼子,ròu菜每天只有一两,只有打仗的时候大米饭和ròu菜管够,
    斯坦特凑了过来,“马,我们不是最后一名,是不是可以参加行动了?”
    马迁安盯着他看了几秒,斯坦特脸不变sè心不跳。
    脸皮真够厚的手段使得不错。马迁安重重点点头,“我说话算数,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总之你们赢得了参加行动的机会。”
    回到指挥部不久,马迁安看到了一个意外之中的人物,一个满脸络腮胡红头发的家伙正百无聊赖的拨动着桌上的大算盘,周yù成则与另外几个人办理着什么手续。正在文件上唰唰的签字。
    霍根?夜视仪与遥控装置之父?不好好在兵工厂搞你的研究,哪阵风把你老人家给吹来了。
    “这位也是你们抗联?俄国人?”斯坦特冒充内行很笃定的问道。刚才他在队伍里接触了两个白俄抗联,现在又看到霍根高鼻深目的模样,自作聪明判断出霍根也是这支多民族队伍中的一员。
    马迁安还未听到安德森的翻译,就看到霍根对着斯坦特翻了翻绿眼珠。
    “你哪的?中国人给你开多少钱?告诉你我可是正宗美国人,每月能挣八百美元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你有我挣得多吗?别把我跟俄国人扯在一起,我和那些大熊不是一路的。”
    霍根臭máo病不改,一张嘴就伤人,标准大毒蛇。
    '。。'
    。。
第533章 营救行动(7)
    斯坦特获得了参加营救行动的权力,现在的心情不错,对霍根这个“混人”的尖酸刻薄也就没有计较太多。WwW、QunabEN、coM)而且显然他对于抗联营地出现美国人的现象更感兴趣。
    斯坦特的大度稍稍感染了霍根的态度,几句简短jiāo谈下来,霍根也将自己的烦躁收敛了许多。
    由于大兴安岭地区抗日队伍急剧扩大,物资消耗等成十倍增加,补给成了大问题。食品问题倒还可以解决,存粮存ròu完全可以支持到秋收过后,但弹yào的需求却不是大兴安岭山中部队能自我解决的,两个多月来马占山部队与抗联为巩固新地盘,对四周围困sāo扰的曰伪军进行了大量xiǎo规模作战,数百场xiǎo战斗打下来,虽取得歼敌超过四千的战果,但也消耗了超过百吨的弹yào,对大兴安岭部队弹yào等军需品的补给成了杨靖宇等人最优先的考虑。
    原补给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从魏拯民基地偷渡过黑龙江到达xiǎo兴安岭,再从xiǎo兴安岭崇山中到达大兴安岭,这条路过于遥远。第二条是外蒙马占山基地补给,但自从马占山渡过中蒙边境后,曰军就派了一个旅团的兵力封锁了外蒙与满洲国边境的一段草原地带,曰军甚至出动了关东军中唯一的一个装甲集团一部,多达100辆的九七中型坦克完全彻底封锁了边境,更为可恶的是梅津美治郎甚至在那里部署了两个战斗机大队和一个战术轰炸机大队。基于对从xiǎo兴安岭对岸基地运送弹yào过来,要经过长途跋涉经历重重困难,路途中还要大量损耗这种不现实的补给途径,也基于突破与外蒙接壤地带的曰军极为困难,杨靖宇与东北局主要领导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从额尔古纳河中段渡河进入大兴安岭的途径,这条路最短的路径直线距离甚至只有130公里,虽说在莽莽群山中不知要绕多少路,但终归是一条可实现的最短的道路。
    霍根就是随着这支补给部队进入的大兴安岭地区的,原本计划5天的路途,但期间山洪阻路,后勤部队道路不熟等原因,遇到大量事先未估计到的情况,致使他们整整走了十天才到达目的地,霍根的心情自然不够舒畅,见谁想呲谁。
    这次补给力度颇大,考虑到进入中国国境一次很不容易,魏拯民组织起所有后勤部队并将训练完毕的3千多劳工一次xìng全部补充过来,至此东宁被解救的人除1万1千人工作劳动在兵工厂之外,所有适合作战的劳工已全部到达东北,一年多的作战下来,抗联牺牲伤残多达万人,但总体作战人数依然有缓慢上升,这些劳工的补充是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构成抗联基础的是这些乌拉嘎金矿劳工兴安岭伐木工人、东宁劳工,他们在频繁的残酷的对敌战斗中表现得无比顽强、无比坚定,虽牺牲巨大但依然阻止不住他们火一般的参战热情。甚至就连那些还未训练好的一万多筑路劳工也在跃跃yù试。抗联战士们,无论其是正身处正规部队中的,也无论是那些正训练成军的,还是地方民兵组织的民兵们,都认为抗联的胜利将不可阻挡。
    对战士们高涨的抗日东北局的领导是感到欣慰的,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战争是长期化残酷化的,速胜论不可取,为各地抗联部队大量储备战略物资是重中之重,一旦有机会他们绝不会放过向东北抗联进行补给,可恶的是俄国人基于自身对抗德国的大战需求,又加上不想与曰本撕破脸皮危急自己的远东安全,他们对抗联的补给要求总是拖拖拉拉不尽全力。有数的几次补给只能维持抗联作战的一般xìng消耗,对于弹yào消耗量巨大的大战来说,抗联暂时还打不起。
    本次补给物资达到三百余吨,除大批骡马运载,随队的三千多补充战士每人亦身负五十公斤以上弹yào,一路上先后对二路军和贾永根旅进行了一次“解渴”的补给,最后剩余的300多骡马所驮货物与千余名战士补充给了安滨纵队与九支队。本次带队的是北满省委委员张兰生,一路上风残露宿疲惫不堪,到了此次补给的终点站安滨纵队总部后,他的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张兰生原名鲍巨魁,呼兰县人年入哈尔滨电车厂当工人,曾加入秘密工会,参加革命活动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爱国运动年加入**,年龄虽不大却是个老党员了年参与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的罢工斗争,后被满洲省委派到珠河地区组织抗日武装斗争,39年任抗联三军政治部主任,还曾短暂担任过北满省委临时负责人的职务。他一直率领第二师的部分战士活动在xiǎo兴安岭德都境内,战斗中负伤,因为缺医少yào生命垂危,正在此时接到全体抗联残余人员撤到苏境内的命令,这才存活下来。自从抗联撤到苏境休整以后,东北局根据他的健康情况留他在医疗条件比较好的苏境内工作,现在担任契沃采夫兵工厂正治部主任。
    马迁安与张兰生在苏联的时候就认识,见他正与周y接清单,不禁凑过去伸头探视。
    张兰生的jiāo接工作已近尾声,发觉马迁安不声不响上前猛抬头一看,不禁笑了。
    马迁安也笑,马迁安与周yù成都是南满省委委员,他们与张兰生的职务级别相同,彼此间说话就少了许多上下级之间的严肃。马迁安笑着关心道:“老张你身体还吃得消吗?我听说你这是老伤一劳累过度就复发,可要注意身体呢。”
    “发了好啊,要是旧伤复发了,我就可以赖在你们这里不走了,都快两年了我都没摸枪打鬼子了,手痒的不行。”张兰生工人领袖出身,口才好善机变,顺着马迁安的口吻就借坡下驴,既点明身体还吃得消的意思又点明他实际上不想回苏联的意思。
    马迁安笑嘻嘻补充道:“这可不行,我听说上级已经指定你担任战场坦克装甲车维修厂的厂长,让你去苏德前线收集那些还能修复的坦克,怎么样?难道杨司令他们又改主意了?”
    张兰生诧异的眼神一闪即过,不解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