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骠骑-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上船前,张仪接到了含着马迁安体温的半块玉佩,从马迁安凝重的神色中,张仪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南洋华侨巨头陈嘉申,他将作为陈嘉申与马迁安的联络员。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居然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令他很兴奋。兴奋与疑惑之中他也曾问过马迁安,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联系工作交给他这个新人,而不是那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呢?被马迁安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一顿,一句“严守党的机密”这句话就使张仪后悔自己多嘴,检讨不迭。
送走张仪,马迁安一直提在半空中的心脏才算落回了肚中。他抚了抚怀中的报纸,这份报纸他不知道已经读过多少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报纸上那不起眼的一块地方刊载着这样一个报道,“英属印度近日现一个巨型露天铁矿,据悉,已由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领袖陈嘉申所属公司获得开采权。”
目送巨轮逐渐远去,马迁安又用力按了一下胸口,听着衣服里面报纸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得意的笑了。
至于张仪的去向,则无人关注,此时抗联的队伍人员往来,调动极为频繁,一支支队伍相继向北开拔,对于个把原本就不熟悉的新人到了哪里,谁又能记得清楚呢?
第86章 出兵背后
杨靖宇对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准备工作已经完成。Www!还在筹划阶段的时候,他就已经将这个设想汇报给了中央,得到的回复出乎他的意料。中央军委并未对他的计划本身有任何评价与修改,只是勉励他取得好成绩,鼓舞他达成自己的战略构想,并言明,中央不干预各军区本地域内的战斗,不干预军事指挥官下战斗决心。东北局所部应依靠s1远东区政府的帮助,在认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战斗的起及结束。期间务必搞好与s1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大战略上要与反日本侵略主义达成一致。
接到这份电文的杨靖宇既欢欣又疑惑,欢欣的是中央主动放权不干涉东北局的战斗指挥,疑惑的是他不知道这是否是中央因东北局的特殊情况(与苏方合作)而做的特殊对待?好像是为了解除他的这个疑问,第二日中央又来电说明了这个决定是一视同仁的,对于所有军区中央都是如此对待,并举例说明八路军已经起的正太路破袭战(后展成百团大战)亦由彭dh、左Q全权制定,军委未作干预。
除了还在训练的3千余战士杨靖宇未动外,这次战斗杨靖宇动用了几乎6ooo名完全装备着苏联现役制式武器的战士,除了野炮、山炮携带不便未予配置外,迫击炮、火箭筒等轻便炮火配备十足,轻重机枪达到了每班一挺的地步,轻武器则装备了苏联最新式的托卡列夫自动装填步枪,少量的莫辛…纳甘步枪,除此之外还有马迁安千辛万苦磨来的冲锋枪近两千支。如此先进的武装就连临近驻地的苏军指挥官都垂涎不已。
伊万诺夫对抗联的这次出击也极为重视,并将此情况上报了史大岭。
对于东北抗联以往的战斗,史大岭多少了解一些,对这支杂牌武装他并不看好,听闻抗联准备打回中国东北,他沉默了半晌。如果这次战斗真能像杨靖宇说的那样快解决掉日军一个大队(11oo人),并能隐秘的撤回不让RB人抓到s1支持抗联的把柄也罢,但如果仗打烂了,撤不回来,被RB人咬到证据,外交上就会很被动。是否有必要与RB人再打一次张鼓峰或诺门坎那样的战斗呢?他暂时还下不了决心。
但是,抗联的这次出击也是又一次检验RB关东军战斗力的机会,还可以顺便检测一下苏军最新式制式装备实战情况下的表现,是一个绝好的实战试验场,第三还可以直接观察抗联的素质是否像情报中说的那样不堪,或者反之,看看他们是否是将来可以利用的利器。
战斗结束后所引起的后果不可预料,这正是史大岭难以下决心的地方。被抗联这么一支小武装牵着鼻子走的状况,还真是头一次遇到。
作为一个头脑清晰的领导人,史大岭心中有数,日军的战斗力绝不像己方宣传的那样低,诺门罕战斗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切。在这次战斗中,双方动用的兵力旗鼓相当,但苏军胜在技术兵器数量巨大,出动的飞机与坦克、装甲车始终是日军的2倍,在名将朱可夫的指挥下经过3个多月才艰难取胜,己方伤亡2万5千多人,日军伤亡近5万,仅就死亡官兵来讲,苏军9千人,日军1万8千人,己方在占据兵器优势下,对日军并未取得一边倒屠杀似地胜利,宣传归宣传,史大岭是不信这一套的。
在兵员素质上,双方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苏军抽调了欧洲部分最精锐的驻军,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还有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而日本人的主力第23师团只不过是一个才组建一年的新兵师,大部分士兵是一年兵或二年兵,老兵极少,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派到了满洲。论单兵实力,当然比不上己方的老兵会打仗。
而且,史大岭也注意到日军为弥补技术兵器不足的缺陷,经常鼓动士兵做死亡冲锋,浑身捆满炸药或举着燃烧瓶的亡命之徒给己方T…26、T…28等汽油动机坦克装甲车造成大量损毁,这种东方式的“勇敢”也令史大岭不能小瞧。
史大岭沉思之余委托共产联盟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让他摸摸**的底,看看毛Zd是什么态度,最后得到的信息也是极为令人玩味,**方面表态,不干涉地方军队抗日的具体行动,但对能与s1合作,对s1方给予抗联的帮助表示了感谢。
史大岭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日俄百年积怨的思维占据了上风,在远东,只能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伟大的s1,RB这支土狗必须被打垮。
除了这个思维外,RB外交大臣松岗洋佑的一份提议也让史大岭生气不已,协议上提到要求s1让出萨哈林岛北部,RB将补偿s1一定费用及渔业捕捞权。如能同意,RB将与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永保和平。这是RB新内阁试探s1态度而放出的烟雾,史大岭如何不知道?如果是别的也就罢了,偏偏狂妄的RB人提出要北萨哈林岛(库页岛,此时根据19o5年日俄战争后签署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占北半部,日占南半部),这使他想起日俄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南萨哈林岛,怒火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38年打的张鼓峰战斗,39年打的诺门坎战斗,都是先由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军挑起战端,日军随后肆无忌惮的进攻。RB人可以蛮不讲理,那么我也可以,不就是代理人战争吗?主动一次又如何?顺便探探RB政府的底线,也可以探探世界各国的态度,看看他们到底站在那边。
史大岭终于在伊万诺夫的电文上批复了“同意”。
第87章 攻无不克(1)
对于抗联来说,将六千人集中起来打一次规模战斗,还是头一次。WWw。在抗联鼎盛阶段,也没有过,即使当时名义上有3万9千人,但当时太分散,最大的一次也只不过3千人,还是分批投入战场。
选择渡江的地点是佛山县朝阳镇南3o公里左右的一个名叫十里河子的地方。选择这里渡江是经过大量情报分析后,由杨靖宇做出的。本地江面平缓,江两边俱是山脉,连绵不绝,且荒无人烟森林茂密易于隐藏部队,还有一点是“满洲国”边境守军每三天才经过此地巡视一次,防备极为疏松。
这次战斗的意义大家也都在杨靖宇的反复讲解下了然于胸,那就是振奋东北民众的抗战决心,印证一下配备了先进武器的抗联能不能成建制的消灭日军。
当然马迁安还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顺便打击对方的经济,充实自己的钱袋。这层意思杨靖宇没有明说,马迁安是从他口中时不时冒出的“充实军需,战时经济”等词汇中猜的,再加上从选定的打击目标上来看,这层意思十拿九稳。看来,杨靖宇亦不愿久居s1,一切后勤依靠s1,没来由的矮上一截。
既然大家对于指挥这个规模的战斗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如何隐蔽渡江,并在渡江后如何隐秘的达到指定位置就成了重点议题。每个人都是绞尽脑汁琢磨最稳妥的方案。但在马迁安眼里这又有点小题大做了,他清楚的记得就算是抗美援朝时渡过鸭绿江也没这样小心谨慎啊,当时美军的技术侦察手段比现在的日军高出几个档次,地上大量军队蜂拥而来,天上飞机不时飞跃我国境,无线电装置配备到排,如此先进也没有搞清楚志愿军动向,只有挨了揍之后才反应过来,当时志愿军可是大摇大摆架起浮桥,摆起长龙进入朝鲜境内的。
目标…乌拉嘎金矿。这个目标还是几个月前林B来远东的时候,由林B提议攻击的。抗联在远东安顿下来之后没忘了它,几个月来一直派侦查人员在外围不断探查,不断的踩点,摸清了乌拉嘎金矿周边一百余公里的日伪驻军情况。
在距离金矿一百公里范围内,只有日军一个中队,驻扎在矿山谷口负责看管镇压矿工,此外还有小林矿业株式会社的技术人员,武装看守,及汤原县警察署派驻金矿的一个警察中队,全部敌人加起来大概4oo余人。其实在前一年,此地还没有如此多的日军,只不过去年赵尚志曾率队袭击过此地,打死了3o多个RB人,为避免同类事件再生,佳木斯公署才对此加派了力量。
从今年3月份开始,乌拉嘎金矿的工人由于卫生条件极差,爆了大面积流行性传染病,至八月流行病才控制住,大约病死矿工将近两千人。为补充空额,“满洲国”佳木斯公署以极低的价格从日本人控制的“华北自治政府”手中买来过3千人的劳工及“特殊劳工”,以补充消耗。此时此地矿工大约5千余人,人数比正常开工时的人数多了不少,多出的人数就是防备万一再度爆传染病,劳工死亡过多后能够及时补充,不至于无人干活。RB人给这些人安了名称叫做“储备工人”,至于里面稍微负点小责的则称呼为“储备干部”。当然多出来的这一千多人也不会让他们闲着,在小林矿业的指挥下,这些人正在开新的矿洞。
过一百公里范围的地界,北边则有关东军驻逊克附近的一个边境守备联队,西边则是茫茫小兴安岭原始森林,渺无人烟,南边则有汤原伪“自卫团”地方武装及“满洲国”第四军管区第十九混成旅骑兵团第四师团驻地佳木斯,拥有2万余兵力,但并不集中于佳木斯一地。
通往乌拉嘎的道路并不好,从南来只有一条能通行汽车的山路,只要选择一处险要的地方,摆下阻击阵地,就能挡住敌人快增援的部队,即使敌人弃车步行,想到达乌拉嘎也需两天时间,何况抗联不会让他们毫无阻碍的步行。
十个支队分成三股依次渡过黑龙江。伊万诺夫对抗联的这次战斗也给予很大关注,不仅给抗联搜集了数十条木船,还将阿穆尔河舰队的几艘炮艇也调用给抗联。第七支队陈翰章部第一大队2oo余人顺利渡江,迅控制了左右长达十里的江岸。至上午九时左右,全军渡江完毕,弃船登岸,进入Zg境内。
渡江过后,第八支队向北疾进,做防御姿态防备日军逊克驻军,马迁安第十支队脱离大队向鹤岗街(此时鹤岗仅是一小型村镇)方向疾进,目的是阻击佳木斯或汤原方向的敌人援军。
依以往经验判断,关东军的反应度并不是很快,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日军很少动用大集团对抗联进行攻击,九成九的可能是收到遇袭警报后,先行派出小型讨伐队等队伍进行搜剿,几乎没有例外。这与关东军与抗联的作战模式有关,狂妄的关东军根本不屑派出主力部队围剿破破烂烂的“土匪”抗联。所以,据大家判断,等日军醒悟过来集中大批军力参与围剿,应该是十天之后的事,而完全攻占乌拉嘎金矿并消灭守军,只需一日或两日即可。
马迁安对自己领受的任务是清清楚楚的,但跟在他后面的第一大队大队长李四清就不是那么明白了。
李四清最初的人马就是那一百余国…军战俘,最近几经补充与调拨,虽说兵力扩大到2oo多人,但原先的老兵却流散到其他大队不少,对此李四清还与马迁安闹过,但马迁安笑嘻嘻地岔开了,时间久了,李四清心中闷气也渐渐消失,因为他知道分出去的兵再也不是那些浑浑噩噩无条件听他指挥的人了,不要也罢。几个月来,共=党的大道理他也听了不少,说的做的还真有那么几分服人的意思,既然连自己这么坚定的“三民主义”分子都觉得**宣传厉害,有几分信服,更何况原先手下那些没啥信仰的大头兵?
“马副,为什么他们吃肉,让我们喝汤?哦,他们打金矿,让我们打阻击,你咋给我们争取的?这么没用!”李四清心里有气,口头上就不那么客气。
旁边的李凤山扛着那挺舍不得丢下的“九九”机枪,接嘴道:“嘟嘟啥?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天不整事儿你皮子就痒痒啊?”
李四清一听这个老对手呛人的话语,气的脸一白,没好气的说道:“去去,一边去,谁家裤裆没系紧,把你露出来了!显你个大泡啊?”李四清几个月来与东北这群汉子混在一处,不知不觉学会了东北话,见李凤山找碴,拿出了他自以为的狠话,狠狠顶了上去。
李凤山却好像故意引他骂街似地,并不生气,嘻嘻一笑道:“妈也,这小磕唠的,挺硬啊?”
李四清好像还不解恨,盯着李凤山肩上的机枪又刺了一句,“扛着个没子弹的烧火棍,你不嫌累啊你?子弹都打光了,还拿他当个宝,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彪子!”
第88章 攻无不克(2)
李凤山回骂了几个“彪子,彪子”之后,见李四清扭过头去不理他了,才得意的住了嘴。wWw、才没过一会儿,又开始觉得自己没有解释有关机枪的事儿,让人误会成傻瓜好没面子,他决定扳回,拍了拍肩上的“九九”式,撇着嘴夸耀道:“小子,用你们山东话来说,嫩就是个雏!你看你们现在大包小裹的满身披挂,不知道你们那枪是吃子弹的老虎?打光子弹咋的了?那就是烧火棍,东北这嘎达哪找你那样的子弹去?我这不一样,我这子弹好补充,有RB人呢。”
“得得,就你聪明,我看这仗打不了几天,过几天就回去了补充,我这好几百子弹哪那么容易用完?”李四清看不惯李凤山的“小聪明”,不软不硬地顶了一句。
李凤山向左右的山林里望了望,嘀咕了一句,“那可说不准,老子最阔的时候还缴过RB人的军火库呢,不照样用光了。”
马迁安无心听两个老冤家斗嘴,故意拖后数步让开了他们,站在路边等待押后的政委周玉成。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周玉成率领着警卫班骑着健马奔驰过来。这次来,第十支队这支队伍共配备了45匹马,其中8匹为战马,另37匹则为驮马负责辎重。这么多马匹是抗联十个支队中最多的,这也印证了第十支队是杨靖宇嫡系部队的说法。但马迁安很聪明,从来不显摆,很低调,这让那些眼红的支队长们不好意思找他的麻烦。
待对方的马放缓还没等停稳,马迁安一把抓住周玉成的坐骑,顺势张望了一下后面,问道:“就你们几个?陈武的三大队怎么走的这么慢?”
周玉成跳下马来,故意遮住马迁安的眼神,因为他现这小子总是不怀好意的看自己这匹健马,虽然这匹马是从马迁安手里赖来的,但不证明自己有还给他的觉悟。
“不慢,不慢,快跟上来了,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儿。”
“哦!”马迁安长长哦了一声,不再讲话,一群人站在路边慢慢等待拖后的三大队。
三大队下船晚,又负责后勤辎重,落在后面有情可原,马迁安有意放慢一、二大队的行进度,就是为了等三大队追上来。
过了一会儿,三大队的战士们6续出现在马迁安的视野中,略显沉重的脚步声沙沙的传过来,一个接一个顺次通过路边的一群人身边。
马迁安的眼神一会注视着战士们整洁威武的新军装,一会儿又落在他们身后背着的大型背囊,心头充满了得意。
抗联的军装没有套用s1人的军服,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避嫌,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军服大造舆论,使不明真相的民众误以为抗联已并入苏军,对将来的抗战争取民众造成阻碍,另外杨靖宇也一直认为自己的队伍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经过大家集思广益炮制出来一种新式军装,在马迁安力主下,大量参考了主要大国的制式军服,由以看起来威风,穿上自豪为风格。在这种思维主导下,新军服得以制作成功,马迁安又厚着脸皮找了相关人等,批了布匹,委托了s1地方加工厂,在不久前换装成功。
单兵携具也有了很大改进,一个大大的背囊成为了标志性装备,摒弃了啰里啰嗦的左背右挎的携行方式,使得整个单兵看起来清爽不少。
三大队过完之后,马迁安、周玉成也动身启程,尾随着队尾没走出多远,就听身后传来呼喝声,远远跟着他们的十支队最后断后的“蜂刺”班刚刚转过一段山脚,现山坡上有人影晃动,迅撒开大步冲上去追击,看来这山坡上的人已经潜伏多时,看辎重队都已过完,以为再无队伍这才显身,却不料后面还有一小队人马。
看到此情形,马迁安心里不禁暗骂前边的尖兵搜索粗疏,他记得自己已经严令尖兵小队不仅要注意大路方向,还要搜索路两边的山坡,在两侧各派小组并行前进,怎么一到实际情况就不好好执行?这要是两边有伏兵,他***老子这支队伍不就得报销在此?
马迁安迅命令自己的传令兵崔景,“小景,立即向前传令,就地止步,命令各大队向两边山梁搜索。”命令完崔景,他又对跟在身边的背着步话机的通讯兵说道:“告诉杨福禄,问他这个尖兵队长怎么当的?怎么探路的?山坡上有人都没现,让他注意!”
等通讯员质问完毕后,随后他就从步话机里听到了杨福禄离此十几里地远的声音,还唧唧歪歪的反驳,说他严格按条例搜索了。
不到十分钟,断后的“蜂刺”班就将抓到的两个人带到了马迁安跟前,并交上一只破烂的驳壳枪,弹匣都没了,显见的子弹也是没有。
两个俘虏都是女人,一个看样子四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脸虽瘦可很干净,衣衫随破可也比较整洁。八月的山林不乏可以果腹的东西,也不乏小溪河流。
年长一点的女人木着一张脸,看也不看周围的一队人马,以一种无所谓的语气淡然说道:“各位兄弟,抓我来干什么?”
周玉成眼睛在两个女人身上转了一圈,抢在马迁安的前边问道:“你们什么人?怎么带着枪?”
“你们什么人?”年轻的女人也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气势,反问道。
旁边一个参与搜捕的战士揉着被咬伤的胳膊,嘴里丝丝抽着凉气气呼呼的道:“不知道我们什么人就咬?要不是看你是个娘们,老子一大拳头下去解决你了。”
马迁安抬手阻止了周玉成继续问,盯着那个年长的女人回答道:“老子是国兵,(注:意思是满洲国正规军)就是搜剿你们这帮土匪的,我看你也不是什么良民,是红胡子还是绺子?”马迁安决定诈她一诈。
年长的女人眼中精光一闪,回道“我们是绺子。”既然枪支都已经被搜了出来,她也不打算再说自己是什么良民,扯谎毫无用处,细心地人肯定能现自己由于长期摸枪而磨出来的茧子。
一直注意观察她的马迁安已经现了她眼中一闪的光芒,知道她在说假话,也不追究,他仰起头打起了哈哈,“哈,哈,来人呐,毙喽!”
周围的战士包括政委周玉成都不知道马迁安准备卖什么药,很自觉的没有参与问,上来几个战士推推桑桑的将两个女人捆在树上。
马迁安指定了两个战士,拉着他们耳语了几句,然后命令道:“瞄准,预备……”
周玉成一看不好,再不阻止就不知道马迁安要干出什么来,哪能随便枪毙人呢?即使对方承认自己是土匪也不至于不审就枪毙啊?这什么事儿嘛!
周玉成上前一步,一伸手拽向了马迁安的胳膊,准备阻止他。还没等拽到,马迁安的手势已经打出来了。
就在此时,捆在树上的两个女人不约而同的喊出了她们最后的“遗言”。
“打倒日本鬼子!打倒汉奸!”
“抗联万岁!”
第89章 攻无不克(3)
形势已经极为明朗了,作为一个正常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呼喊出来的话语应该是最真的。Www!这两个女人的身份绝不是什么日本或“满洲国”的探子,而是与抗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这个时刻如果再开枪,将犯下大错误。
周玉成放过马迁安,急忙扑到两个行刑手跟前,飞身拦住枪口。两个战士相视一笑,将步枪哗啦一声上了肩,闪在一旁。
好悬!周玉成埋怨似地瞪了马迁安一眼,带些愤懑责怪道:“你怎么不问青红皂白,还没问几句就急着动手?这是不允许的!”
马迁安一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