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答案不在今天,而在未来。

10 耶路撒冷 上帝的宠爱()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人。”这是一位叫利纳·莫的作家对耶路撒冷的感叹。

    耶路撒冷距今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其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相传大约5000年前,阿拉伯一个名叫“耶布斯”的迦南人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定居,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了这个地方,将它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

    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像耶路撒冷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身为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神圣不可方物。

    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这片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三大宗教的精神重心,耶路撒冷实在是不堪重负了。在西伯来语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都”的意思,但和平对于耶路撒冷来说却无比遥远。三大宗教的信徒都热爱圣城,为了争夺圣地,几千年来这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征战。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在战乱中,它先后18次被毁,成为废墟后,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灭绝任何让人怀念的种子,但它又一次次奇迹般地重建,每一次复兴后依然汇聚着世上最狂热的爱和恨。耶路撒冷的不幸,也许就在于它被迫去承担了走向极端的多元文明在零距离碰撞时产生的爆炸。

    如今的耶路撒冷,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市区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城区位于西部,比老城区大好几倍,大部分是现代化建筑群。而通常所称的“圣城”,即老城,位于东部,由一道高高的城墙围起,城墙内分为基督教区、阿拉伯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天主教区和圣殿山区。现存的城墙是16世纪土耳其人建造的,共有8座城门,分别通向不同的宗教区。

    走进旧城城门,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中世纪。无数迷宫般陈旧拥挤的巷道从茫茫历史中延伸到脚下,每一块灰白的路石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照人,四周弥漫的气味,神秘的悠远中透着沧桑的厚重。三大宗教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城中每一个角落,凡是《旧约》、《新约》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关地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教堂和殿宇。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恍惚间往往不知身在何处,每一个曲折转弯处、每一扇小门开合间也许就把你带进了记忆中只在书上读到过的故事。

    黄昏时分是耶路撒冷最美的时候,温暖的阳光投射在城内建筑的石墙上,整个城市弥漫着金黄色的光辉,明亮而美丽,圣城之圣就在这一刻以最原始的方式喷薄而出。

    西墙(theWesternWall)

    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000多年以前,由所罗门建造的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只留下庭院西边的一段围墙,也就是举世闻名的西墙,又叫哭墙(theWailingWall)。传说当年罗马人焚烧圣城时,有6位天使坐在墙上哭泣,泪水黏结石缝,大墙因此永远不倒。西墙是犹太人心中民族不灭的象征,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集在这里哭泣。此后千百年来,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每当回到圣城,必然来到墙前手握经书,低声哭泣,默默祈祷,还有人将写上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中。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触摸,西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墙。

    萨赫莱清真寺(DomeofRock)

    在哭墙边沿石阶而上,不出几步就可以看到萨赫莱清真寺金光闪闪的巨大圆顶。这里是*教的圣地,也是犹太人的禁地。根据犹太法典,在救世主弥撒亚到临之前,圣殿不得重建,犹太子民不得踏入。清真寺的金色圆顶由真正的金箔贴成,修复时动用了80公斤24K黄金。金碧辉煌的圆顶下面,用铜栏杆围着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岩石供信徒朝拜。相传穆罕默德在沉睡中被天使唤醒,乘飞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就是踩在这块圣石上,飞上九重天,接受上天的启示。

    苦路(ViaDolorosa)

    两个宗教圣地的交缠处,盘旋着基督教的圣地——耶稣的苦路。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游街示众,走向刑场,其间经历了14件事,因而苦路也有14站。每周五下午都要举行苦路巡游,上千人一站一站地祈祷唱经,录音机用拉丁语、希腊语和英语颂读《圣经》的有关章节。无须任何修饰,沿着这条苦路走上一遭,追念耶稣所受的种种苦难,就是基督徒最虔诚的朝圣旅程。

    死海(DeadSea)

    去耶路撒冷,有一半路程要沿死海而行。死海是约旦和以色列的界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近400米,因此又有“地球肚脐”之称。海中所含盐分是一般海水的6倍,鱼儿无法生存,岸边也没有植物,因此有了死海这个名字。死海的密度远远大于一般海水,人跳进死海里不会下沉,反而可以体验到在其他海洋里无法感受到的漂游之乐。

11 麦加 第一圣城() 
*教第一圣城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峡谷中,四周群山环抱,气候酷热,水贵如油,距红海之滨的吉达港70多公里,有公路通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及穆罕默德陵墓所在地麦地那。

    “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吮吸”的意思,表明当地饮水困难,也有“圣城”之意。在中国古籍中有关麦加的记载很多,例如《岭外代答》里称其为默麻嘉,《西使记》中称为天房,《明史》中称为默伽、天方等。

    *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于570年诞生于麦加,并在这里建立和传播*教,因遭到反对与迫害,于622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的*都朝向麦加作礼拜。*教教规中规定,凡是有能力的*,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

    麦加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40万左右,自古就是繁荣的商业城镇,为亚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商队汇集之地,今天城镇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觐者。从13世纪起,麦加先后属于埃及人、土耳其人的领地,1925年归属内志国王伊本·沙特,沙特阿拉伯王国于1932年建立后,定麦加为“宗教之都”,现由穆罕默德的后裔管理。麦加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旧城坐落在易卜拉欣涸河峡谷中,四周是光秃秃的山峰,市区树木不多,气候炎热干燥,夏季骄阳似火,街上人来车往,阵阵尘土飞扬,这里有许多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街道狭窄,两旁密布古香古色的店铺,居民的服饰、语言和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一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新城区从旧城西向吉达方向伸展,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象。

    麦加在全世界*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每年都有一二百万*花费巨额资财,不顾长途劳累,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朝觐,以表示自己是安拉的虔诚信徒。回历10月1日至12月10日是*的朝觐期。每年这段时间,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怀着同一种心情从世界各地似潮水般涌向麦加城,麦加城顿时变得异常繁华,异常喧闹。少量的人住在城内的旅馆里,大多数人则是找一个地方搭起一个临时的帐篷。那些帐篷,一顶接一顶,一排挨一排,从城内伸向城外,在城区四周绵延数公里,漫山遍野的帐篷,使麦加城犹如漂浮在一片白色的海洋之上。麦加在*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圣地只对*开放,非*者一律谢绝入内。

    麦加城内最负盛名的建筑是坐落在城中央的大清真寺,称为圣寺,也称为禁寺。清真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7座宣礼塔和25道门,四周有一道高高的大理石围墙,院内可以同时容纳30万*做礼拜。寺内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石殿,称为天房,又叫做“克尔白”,传说是安拉住过的房子。

    “克尔白”是麦加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世界*做礼拜时的正向,世界各地的*,每天5次做祈祷都是朝向“克尔白”的。“克尔白”高12米,采用蓝色石块建成,用一块巨大的黑色丝绸帷幕罩着,中间用一条用金丝线绣的《古兰经》全文的腰带束着。每年朝觐活动开始之前,要更换一次新的帷幕,从*教创建以来的1300多年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克尔白”东南侧是被视为圣水的“渗渗泉”,参加朝觐的*,在游转“天房”后到“渗渗泉”饮几口水,表示自己沾有吉祥。城东20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和米纳等地,也是麦加的圣地,朝觐者要在这里站山诵经、“射石”(驱邪)。

    麦加自古便是阿拉伯半岛上各种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于630年统兵攻占麦加城,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的权利,便废弃了多神教,将圣殿改为*教清真寺,麦加从此成为*教最主要的圣地。

12 伊斯坦布尔 地跨两洲的神奇城市()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在这个有2700年历史的城市里,有东方与西方的交汇,有基督教与*教的结合,还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只有在这里,你是谁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你在伊斯坦布尔住上一个月,你可能就会变成诗人,画家,情人,更重要的是你就会变成一个伊斯坦布尔人。”在伊斯坦布尔经营着一个有300年历史的浴室的老板这样说。

    博斯普鲁斯海峡把伊斯坦布尔分成新城和旧城两个区,欧洲和亚洲在这里隔海相望,隔着六小时轮渡往返的距离,而博斯普鲁斯吊桥这座全世界最长的吊桥又让欧洲和亚洲贯通起来,从欧洲到亚洲也不过就是走过一座桥的功夫。欧亚两洲的距离不仅在空间上缩小到极点,而且因为伊斯坦布尔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两种文化在这里也接近于零距离,融合多于对立。

    这里有清真寺、基督教教堂,还有犹太教教堂。最著名的当然是现在已经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于326年兴建,当时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教堂。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将它改建成拜占庭式的建筑,并且把它作为基督教教堂。到了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又把它改成清真寺。不过教堂顶部的基督教壁画还在,拜占庭式的马赛克画也保留了。宗教的变迁和建筑风格的变迁,让圣索菲亚大教堂呈现出多元融合的魅力,这个火红色的清真寺,以及周围四个尖塔的形象,是整个伊斯坦布尔,乃至全世界最精美的建筑之一。从这里,你可以读出伊斯坦布尔1600年来作为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国首都的辉煌和沧桑。

    圣索菲亚大教堂对面就是全市最大的清真寺苏丹·艾哈麦德清真寺,因为寺内装饰了2万多块蓝色瓷砖,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蓝色瓷砖反射出奇幻的蓝色光芒,所以人们都叫它“蓝色清真寺”。这里能容纳3万多教徒同时祈祷,即使不去做礼拜,也能听到通过清真寺的大喇叭里传出来的祈祷歌声,每天早上5点15分准时开始放送,一天播放5遍。

    虽然宗教气氛浓郁,但等到夜晚,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灯红酒绿与世界其他现代大都市也没有什么分别。保守的妇女裹着*式头巾,但也有开放的姑娘大胆地穿着露脐装。

    伊斯坦布尔有26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660年,希腊人在此建都,史称拜占庭。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重建该城,并迁都至此,将城市名称改为君士坦丁堡(意思是“君士坦丁之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此后数百年里,这里一直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称7世纪以后的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这里就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并定都于此,改名为伊斯坦布尔。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定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结束了作为王朝首都1600多年的历史。

13 巴比伦空中花园 有神居住的地方()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了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

    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中,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供水系统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经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出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14 山海关 幽蓟东来第一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在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山海关历史悠久,是古代军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

    来到山海关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孟姜女庙,在那里演绎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孟姜女庙是一座灰砖青瓦、砖木结构的小庙。庙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庙四周随山就势筑有一道红色围墙,庙宇包括山门、钟楼、前殿、后殿、振衣亭等。

    钟楼位于山门右侧,内悬古钟一口,钟体铸有铭文、捐助人姓名和八卦图。前、后殿均为悬山顶、三楹四窗。前殿内塑孟姜女像,旁塑二童,背包罗伞。龛上横匾书“万古流芳”四字,两旁楹联上联书“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下联为“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像后有“姜坟雁阵”彩绘壁画。东壁有石刻“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与山海关城匾额规格一致。西壁石刻有清代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御笔题诗和民国年间镌刻的康熙皇帝题诗以及民国年间军阀政客的题诗。殿前廊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海水朝落”,下联是“浮云长消”。后殿正面山墙原全部为神龛,中间有观音菩萨,盘膝而座于莲花托之上,托下一巨兽——望夫吼;东侧有文殊菩萨,坐在莲花上,下为狮子;西侧有普贤菩萨,莲座下为白象。三兽皆为卧式。殿内东侧塑韦陀像,身着盔甲,手使降魔杵;西侧塑李靖像,左手托塔,右手持丈八蛇矛。墙上绘壁画“西游记”。殿后有“望夫石”,传说为孟姜女登石望夫之处,石上有阴刻“望夫石”三字,为清代山海关通判白辉所题。石上有坑似足迹。石旁有乾隆皇帝题诗。“望夫石”后有小石台和六角亭,名“梳妆台”和“振衣亭”。传说为孟姜女望夫前梳妆整衣的地方。

    山海关还有一奇景,那便是“老龙头”,它是明代长城的东部起点,万里长城从这里入海,也是从这里开始,逶迤西去,跨越崇山峻岭、河川沙漠,直奔大西北。一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可以饱览这独有的海上长城雄姿;纵目澄海楼,又能欣赏“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栏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壮丽景象。

    山海关最奇妙之处,则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长城,山海关长城枕山襟海,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无与伦比。山海关古城建筑群可以说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是万里长城的典型代表。

    悬阳洞

    在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9公里黄牛山脚下。这里奇峰突兀,流水漫衍。洞上北有人石睥睨群山,南有钟石,宛似空悬。洞高14米,宽13米,深37米。洞内原建有三层阁楼一座,龛内原供奉释迦牟尼像,旁塑十八罗汉。洞侧两壁碑刻题记甚多。洞内左侧上方又有一洞,其纵深处有一岩穴,洞内有石磴数十级可通。山间层门复穴,峡窍盘错,石河流经山下由此入海,是长城“三道关”旁的一处胜境。

15 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曾先后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