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
杭州十景
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柳浪闻莺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
杭州龙井茶
中国是最早把茶叶当饮品的国家,光是有文字记载的,便已有4000多年历史。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更是大盛,而龙井茶一直到宋代才大大出名,这要归功于北宋僧人辩才。他晚年居于龙井寿圣院,在狮峰山顶辟园种茶,发觉此地所产的茶叶胜于他处,于是便制起茶来。而苏东坡是辩才的老友,他在杭州当官期间,一有空闲,就上山探望辩才,辩才便以龙井招待,大家喝茶聊天,谈茶论道,兴高采烈。从此之后,龙井茶才渐渐为人所识。清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曾在龙井饮茶,“啜之淡然似无味,饮后有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乾隆认为“无味之味,乃是至味”。便下旨将龙井王氏茶园18棵茶树封为“御茶”,所产之茶叶进贡给皇上。乾隆皇帝品题后,龙井茶更是身价百倍,成为中国“四大名茶”之一。
当然,杭州龙井茶这样出名,与生长茶叶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从杭州龙井向南,到狮峰以及九溪十八涧,这一带山区北高南低,温暖向阳,茶园正好承受滋润茶树的南风,给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31 苏州 园林的灵秀之美()
苏州园林甲天下,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的古迹。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千百年来,姑苏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姑苏文化是华夏文明在江南水乡孕育的独秀一枝,她筛滤了华夏文化阳刚、粗犷的因子,较多地继承、弘扬了阴柔细腻的一面。姑苏文化体现在婉转清丽、悠扬舒缓的昆曲、苏剧、评弹旋律中,体现在古拙清新、淡雅秀丽的吴门画派作品里。姑苏文化讲究自然随和的形态,曲折柔和的线条;追求淡泊深远的意蕴,含蓄隽永的美感。
苏州是园林之城,有大小园林100余座。别具一格的古典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以来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融建筑、园艺、雕刻、绘画、诗文、工艺美术于一体。苏州园林多为私家园林,园林造景多抒发了主人的情感,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形成的,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拙政园
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苏绣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32 大理 彩云之南的风花雪月()
一般人对于大理,可能是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些大略的认识。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白、彝各族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曾在这里建都,延续了500多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给大理留下了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大理还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
大理风光甲天下。徜徉于大理的水色天光之中,可逐一领略大理先民留下的财富:境内古城巍峨,古塔林立,古壁画随处可见。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小院流芳,欣荣遍野,群峰叠翠,秀木干云。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这里留下过他的足迹;明代名士杨升庵也曾漫游大理;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多次来到大理,并真实的描绘了大理的山川风物;就连著名画家徐悲鸿也在大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画卷。
大理最著名的就是“风花雪月”四大景观。大理的上关(地名,下关亦同)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下关则是一个山口,清风徐来,舒爽惬意,人称“下关风”;雄伟壮丽的点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苍山雪”;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称“洱海月”。大理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横批“风花雪月”,这就是这个著名成语的来历。
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即崇圣寺三塔,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珍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三塔的主塔高69。13米,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的16级大砖塔,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和主塔鼎立的南北两塔,均为10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各高42。19米,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当时的大理国开朝之后。三塔虽各具风格,但浑然一体,气势雄伟,不仅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把秀美迷人的苍洱风光点缀得更加壮丽。
蝴蝶泉
因电影《五朵金花》而名噪天下的蝴蝶泉在大理市周城村北、苍山云弄峰下的神摩山麓。
蝴蝶泉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为一圆形泉池,占地约50平方米左右,泉水清澈,泉底铺着鹅卵石,水从白沙中涌出,不时冒着气泡。泉池四周用大理石栏杆围护,西部泉壁上方的三块大理石上,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泉池周围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约有数百亩,林园中修建了蝴蝶馆、八角亭、大月牙池、咏蝶碑、徐霞客石雕像、望海亭、山门等旅游景点的新建筑物。
在泉池西北角的池边有一棵苍劲的夜合欢古树,枝叶婆娑,树荫遮天蔽日,这就是蝴蝶树,每年农历四月间开花,花形如蝴蝶,故名。开花时,释放出花蜜,招来成群结队的各种彩蝶,它们首尾相接,一串串从树梢直下坠到泉面,成为蝴蝶奇观。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相传有一对名叫雯姑和霞郎的青年男女相爱,被世袭领主榆王抢婚而被迫双双跳入无底潭而死,随后他们化为一对彩蝶从潭中飞出,此后人们就把无底潭叫作蝴蝶泉。并将这对情人殉情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蝴蝶会。
于是每年的这一天,附近的白族男女群众都要到此赶会,唱调子、弹三弦、观看彩蝶,热闹一天。
白族三道茶
白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第一道茶,称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待煮好的茶汤倾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大理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物食品。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
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扁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粮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雕梅食味清香、清脆、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葡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雕梅既是大理地区的一种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
洱源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当地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制作雕梅,因此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
33 丽江古城 高原的姑苏()
每个去过丽江的人都会有自己心目中的丽江,没有去过丽江的人也会在心目中想像着丽江,但任何人心目中的丽江都是局部的。丽江所包容的多变的地理、丰富的人文和绚丽的民族文化都会让你用一生去回忆。而最让人眷恋的当属滚滚金沙江畔、皑皑玉龙雪山脚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
丽江古城海拔2416米,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与中国大多数古代城池不同,丽江古城不筑城墙。据说,丽江当时的统治者姓木,他认为,若筑城墙,木字加框便成了“困”字,所以忌讳围墙。古城以其独特的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丽江古城的总体格局,北以玉龙雪山为依托,南以文笔山为屏障,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以道教的八卦图形构成四方街为文艺及商贸中心,以新华街、新义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五条主街道为脉络,向四周延伸形成许多条小巷。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一年忙得只有在大年初一才睡一天懒觉。
丽江古城的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灵装饰在古朴的六合门、窗上,使之有了鲜活的生命,纳西语称“四季博古”,汉语为“福包四季”之意。
古城倚玉龙雪山雪水、黑龙潭潺潺清泉而建,依山傍势,环绕古城的三大水系从玉龙桥穿街过巷,入院穿墙,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的姑苏”,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的肌肤,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桥、木石桥,又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从而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古城还有纳西人汗水渗透的五彩石路,它向世人述说着这座茶马古道上重镇驿站的漫长历史。
古曲《白沙细乐》是纳西先民以民间古典故事为主题材、《龙女树》乐章为主的乐舞,它是源于纳西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舞。纳西族《白沙细乐》是玉龙雪山赋予的灵性,是东巴文化培植的慧根。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的古老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共有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化包括“东巴经”、“东巴舞谱”、“东巴书”、“东巴仪式”四大类。
这些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已深深融合于这古老的民族和这方水土中。所以丽江古城不仅属于丽江人、中国人,而且属于全世界人民。
玉龙雪山
位于丽江地区的玉龙雪山,是一座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终年积雪、冰雪如塑、洁白如玉、壮丽无比的雪山。山由13座雪峰组成,如同13把银色宝剑直刺蓝天,其主峰扇子陡海拔在5596米以上。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永恒地飞舞,故名玉龙山。玉龙山的美不仅在于巍峨雄伟,气势磅礴,而且随四时的更替、阴晴的变化而显示出千种风情、万般姿态。玉龙雪山为现代海洋性冰川,它终年披云戴雪,气势磅礴,洋溢着一种雄伟奇丽的美,被誉为“冰川博物馆”。
糯米血肠
糯米血肠是纳西族普遍喜爱的食品,纳西语称为“麻补”。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蒸熟,色泽油亮,异香扑鼻,脍炙人口。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精麦面,再加上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将其调匀,揉制成层,做成大约盘子、厚约寸余的圆饼,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即可制成。在古城四方街,有许多专营丽江粑粑的铺子,多为成年女子经营,她们有着娴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艺,生意红火,顾客盈门。
鸡豆凉粉
丽江古城的街头,还有一种著名风味小吃叫“鸡豆凉粉”。鸡豆是丽江特产名豆,远销东南亚各国。将鸡豆泡透磨细过滤成浆,然后煮熟为灰白色,植入各种容器冷却成形,便是鸡豆凉粉。
34 爱琴海 雅典娜的神话()
水蓝的天、洁白的屋、美丽的爱琴海、热力无比的天堂海滩、令人称奇的日落美景、爱恨纠葛的神话故事、沉默不语的巴特农神庙……光是这些形容的堆砌,似乎就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放肆地去感受浪漫。
其实到爱琴海,你不需要什么原因,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计划,纯粹为投奔那湛蓝的长空大海就足够了。一直在感叹,上帝在希腊身上究竟浪费了多少蓝色颜料,那里的天空大海蓝得自在,蓝得无形,蓝得仿佛那里没有天空、没有大海,或者说,蓝得仿佛无数个天海叠在了一起,海天一色下,点缀着一栋栋洁白屋舍,仿佛是天使丢在这里的玩具。在这样的景致里,如果不学着悠哉度日应该就是罪过。于是放慢心情,放慢脚步,决定先把神庙、博物馆都暂时抛在脑后,唯一的目标航向就是爱琴海里的小岛,亲眼看看爱琴海上晒红的夕阳与银白月亮之间的交替。
爱琴海里的小岛统称为基克拉泽群岛,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往往会让初次到访的人不知从何开始。那么,可以先去看看那个既有欧洲都会的时髦迷人气质,还有爱琴海蓝天白屋轻松悠闲的Mykonos岛。
这个小岛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夏天,游客们蜂拥至此。想想吧,明媚阳光下,躺在沙滩上做日光浴,拥抱海洋游泳,若人生果真如此,那一定是生活在天堂。
爱琴海的海神一定是温柔而善良的,她给游人提供了一个温和的洗涤心灵之地,这里没有突如其来的冲天大浪,没有污浊的海中怪物,没有嘈杂的浪花声,更没有反射刺目的水面反光,只有安宁、和平的气息和着蓝天与游人。很多人坦荡地露出上帝所给予的肌肤,或卧或躺地享受阳光的滋润。在干净无染、安静无波的海水中,有人玩着板球,有人比赛游泳,有人传着海滩球,也有情侣裸身拥抱嬉戏。总之,肆意享受着上天对人类的这一恩赐。
然而,Mykonos岛肆意的生活不止于此,在这2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夜生活更是不用担心,这里的pub、酒吧数十家,且各有特色,在这里你可以花点心思找到同好或同类,然后玩个通宵达旦。说真的,在这里,睡觉实在是一种浪费,来来往往的人群带给了小岛无穷的生命力,巷弄中的人就像小岛的血液不停奔流着,Mykonos岛的夜永不歇息。
世上也许没有所谓绝对最美的海岛,但是爱琴海绝无仅有的蓝,加上小岛清新无污染的环境,更能衬托出日出日落的永恒光环。来到希腊的游客大部分都是离不开俗事,难得偷享浮生半日闲的,人们得空可以仔细欣赏,面对这样单纯的天然景观,心随意走,意随境转。
35 周庄 古朴的民俗画卷()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900余年的悠远历史,900余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留连,无愧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周庄斜卧在淀山湖畔,四面环水,总面积36平方公里,圆圆小镇,宛如飘在水面上的一片荷叶。周庄古称摇城,原系春秋时吴国太子摇的封地。周庄又名贞半里,北宋当地人周迪功郎笃信佛教,舍其故宅和200亩良田给寺庙当庙产,百姓们感其恩德,遂更名为周庄。
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贞丰桥畔诗韵悦耳,富安桥桥楼合璧,双桥联袂而筑,各有特色。
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尤以沈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一桥、一街、一寺、一屋,碧水、蓝天、绿树、石径,无一不是周庄遗韵所在,看得见、摸得着,可听、可嗅,比千年陈酿还醇香诱人。而满目的老房子是遗韵之精华,沈厅则是老房子之经典。
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垸南侧的南市街上,坐东朝南,占地2000多平方米,房屋100多间,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石驳岸上粉墙黛瓦,房屋围合着数百平方米的一泓清水,石缝中伸展出枝枝绿色藤蔓,与岸畔虬枝纵横的老树相映成趣,石河码头的右上方是过街骑楼,楼下是船只来往院内外的通道,这是特有的江南古建筑风景。
周庄夜色,同样如诗如画,入夜水巷波光流翠,彩灯摇曳,五彩灯船橹声咿呀,悠扬丝竹悦耳不绝,夜游周庄,疑是置身于人间仙境。如今,周庄即将推出旅游特色项目——夜游古镇。为让中外游客在“水中桃源”休闲度夏,观赏古镇迷人的夜景,周庄在条条小河中安装傍水灯,把双桥、富安桥、员丰桥、青龙桥、太平桥等14座桥梁衬托出一条清晰的轮廓;而挂着红灯的艘艘小木船,在河中荡漾,乘坐在小船上的游客,一边尽情观赏迷人的夜景,一边聆听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锡剧演唱和箫、笛吹奏,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36 三亚 追随你到天涯海角()
三亚,四季如夏,鲜花常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三亚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始称三丫。三丫,即三条河流交叉的意思,三亚河、大坡水和临春水三支河流汇集成三亚河,流入烟波浩淼的南海。
依山面海的三亚,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如春,夏无酷暑,四季长绿,风景如画。美丽的三亚湾,犹如镶嵌在南海海面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丰富的热带海滨旅游资源而蜚声海内外,吸引着八方游客。
三亚沿途葱茏的林木、蔚蓝的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