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狐传奇-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拉两个人也就行了。那天晚上,二德爷帮我上完货后,我对他说:‘明天你看看风向,如果还是西南风,就不要跟着出船了。’他答应了一声,就向我讨根纤绳回家了。出船的那天风向依旧,一早开船,到地头七八十里水路,傍晚时分也就到了。下完货物,又联系新的客户,重新装了货往回开,计共耽搁了四天时间。所幸回来的时候,正好掉了风向,我自己扯满了帆掌着舵,轻轻松松地回到家。原以为这次讨了便宜,哪知道凭空从天上掉下祸来?”
殷澄辅道:“张成山,货物到了地头也是要人搬运下去的,重新上货也要叫人,为什么你不把严二德带过去帮忙?”
张成山道:“到了地头要耽搁好几天,其间也没有其它什么事,二德爷饭量太大,如果来回再用不着拉纤,带着他就不合算了。”
潘氏听了着急道:“他张成山的船一外去,正常喊我家二德子帮忙。那天我家二德子上了货回来,第二天五更头里,我起来煮好早饭,装好了放在桌子上凉,他起来洗脸后急急忙忙吃过了,捉了一只鸡带着纤绳出了门。大人哪,如今人家的人回家了,我家的人不见了,如果不是被他害死了那又会被谁害死呢?”
第148章 寻踪迹查明真相 钓黄鳝异蛇害人【2】()
吴登瀛问道:“外出帮人行船,捉只鸡子干什么?”
潘氏道:“听我家二德子讲,路途中船走得好好的,不好停下来买东西;就是想停下来也没地方买东西。走船的人临行的时候,带只鸡子拎点咸鱼、咸肉什么的,好一边行船一边做菜做饭。走船的人常常是这么做的。”
严大德道:“我兄弟头天晚上还在帮助他家上货,他家的船是第二天早上出去的,我家兄弟同样也是第二天早上出去的,现在人没有了,不是他害死了又能到哪里去?何况他还真的说过要把我兄弟害死!”
“你们镇上有几家跑船的,那一天有没有其他人家的船出去?”吴登瀛问道。
王友善道:“这事我查问过了。我们这里有七八家跑船的。有两家长期就在外面,很少回来;有几家在成山家出船前就出去了;还有几家是在他家之后出去的。”
旁边看热闹的有人悄声说:“看样子这严二德还真是被姓张的害死了。”
立即有人附和:“我看也差不多。”
“谁叫我平时行为不端呢?出现今天的事情,也是老天对我的惩罚!罢罢罢,我认了,你们说二德爷是我害死的,那就是我害死的!我说的话你们横竖都不听,没办法,我只有认了!”张成山双手拽着胸襟说。
“没害人,说害了也没用;害了人,说没害也没用!”殷澄辅道。
“王里正,张家的船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吴登瀛道。
顺着路走到渡船码头,东边不远有一只运输船,这只船就是张家的。几名力夫正把一坛坛的酱油往船上搬。吴登瀛扶着王友善的臂膀,顺着跳板走上船去。询问那些力夫,回说把这些酱油运到江垛去。
这是一只普通的运输船。船的尾梢旁有一个泥塑的锅灶。船舱里搁着简易床铺。船头船尾的甲板都被揭开,那一坛坛的酱油全部摆放到船舱的底层。
船上毫无可疑之处。这严二德到底是到哪里去了?
吴登瀛上了岸,同王友善往回走。
卖草炉饼的老板已把板凳搬进了铺子,一看县太爷又回来了,连忙把凳子又搬过去。
吴登瀛坐下问张成山:“那天晚上,严二德临走时拿了根纤绳,那纤绳是他家的还是你家的?”
张成山道:“是我家的。”
“你们这里替人帮工,工具不都是自己带的吗?”
“回大人,倘若是上下货挑东西用的扁担、柳筐之类,都是他们自己带的,凡是这船上的用具都是由船家自己备好,不用他们带的。”
“如此说来,这纤绳应该是严二德向你借的。严二德既然没去帮工,他要这纤绳有何用处,何况还带了一只鸡子?”
张成山一时无言以对。
王友善道:“带着鸡子、纤绳出门,这样子还是像出船的。”
“严二德跟你借纤绳的时候难道没有说些什么吗?”吴登瀛问。
“他这个人平时话就不多,就说跟我借根纤绳,其它什么都没说。”张成山答道。
“潘氏,你丈夫以前出去帮人走船,是不是也把纤绳带回家来过?”吴登瀛问。
“以前没有带回家过。”潘氏答道。
第149章 寻踪迹查明真相 钓黄鳝异蛇害人【3】()
“鸡子——纤绳——,鸡子——纤绳——”吴登瀛嘀咕道,“蹊跷就在这里面!”
他突然问王友善道:“这附近有铁匠铺吗?”
王友善回道:“镇子北头有一家。”
“你过去看看,问问严二德有没有到过他们那里。”
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收麦了,铁匠铺里正忙着打制镰刀。墙角上堆放着许多已经做好的刀头。
铺子里的老师傅见里正来了,连忙打招呼。王友善说明了来意。老师傅道:“前几天一早严二德确实来过,是赶制一把大鱼钩的。上来我以为是钓乌鱼用的,做了一把在常人眼里就是很大的钩了,不料严二德一看嫌太小,我只好重做了一把,有筷子那么粗细。哪知道他还是不满意!结果打了一把有大抬称的称钩那么大的——估计离一斤重也不远了,他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王友善问道:“二德子身上有没有带其它东西?”
老师傅摇了摇头:“记不清楚了。”
“那他朝哪个方向走了?”
“离了这里——上了渡船到河北去了。是的,到河北去了!”老师傅想了一下,最后肯定地答道。
王友善去问了摆渡的,证实了铁匠师傅说的话没有错,赶紧来向知县禀报。
吴登瀛道:“王里正,你给我多喊些青壮年汉子,到河北去,不问河边、沟边、塘边,凡是有水的地方,都认真地找一找。有什么情况,随时来这里告诉我。”
王友善悟出了点意思,对那些看热闹的人道:“过了黄沙港北,东北方向有许多草沟、柴塘,看哪里能有大黄鳝、大甲鱼,你们就到哪里找。谁能找到二德子,我赏他一个大猪头!”他自己也带了几个手脚快的汉子向镇子北边走。过了渡船,走了两里多远,看见一个老汉正在往菜园子里浇稀粪水。
王友善上前问道:“秦老爹,几天前您老人家是否看到严二德子从这里走过?”
秦老爹答道:“前几天他是走过这里呀。”
“还记得他当时经过这里的情形吗,他的手里拿了什么没有?”王友善心跳加快,赶紧问。
秦老爹道:“记得的,他手里拎着一只鸡子,还有一圈纤绳。我感到十分好奇,就问他干什么,他说是用来钓大鳝鱼的,当时我还说了句‘乖乖隆的咚,那要钓多大的鳝鱼呀’。”
王友善听了,吩咐身边的几个人道:“你们手脚麻利,给我跑到前面的柴沟里好好地看看!”
时间不长,严二德的尸体果然被他们发现了。
卖草炉饼铺子的敞篷里,吴登瀛正和老板说话。王友善满头大汗地跑来,一边用衣袖在脸上抹着,一边气喘吁吁地说:“严二德,严二德死死在柴塘边。”
吴登瀛赶到了出事的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到了那里。
一个四五亩面积的水塘,周围长满了芦苇。在朝南的那一面坎子,严二德身上背着纤绳,面朝外贴着泥土,头发凌乱不堪,一双眼圆圆地睁着,怪骇人的。无数的绿头苍蝇落在尸体上,见有人走动,“哄”地四散飞开,不多长时间,纷纷飞回来又落了上去。老远都能听到“嗡嗡”的声音。
第150章 寻踪迹查明真相 钓黄鳝异蛇害人【4】()
严大德也赶到了这里,痛哭道:“兄弟呀,你怎么会死在这里”
见到这惨不忍睹的样子,人们在那里指手划脚地议论着。
吴登瀛一动也不动地站在岸边,人们七嘴八舌的说话声他似乎没有听到。过了一会儿,他像是从睡梦中醒来似的,对着站在他旁边的殷澄辅和王友善说:“严二德身后是一个大窟,窟里的东西半截身子是鳝,还有另外半截是蛇。曾在古书上看过介绍,不想今日竟真的见到了。古书上称这东西叫做‘蛇皇’,特性是力气大,有剧毒,谁要是惹了它,无论被它哪一头咬上一口,必死无疑。不过如果能够捉住它,取下它的胆来做药,可以医治大麻疯,是很值钱的。”
听吴登瀛说得十分神奇,王友善睁大了眼睛望。可是除了严二德的尸体,飞来飞去的苍蝇,还有旁边的水中芦苇,他什么也没有望到。
旁边的人听了感到不可思议。
吴登瀛说:“今天下午就可以把蛇皇捉上来。”
王友善说:“这东西毒性这么大,谁敢碰它?”
吴登瀛对王友善布置了一番。
王友善走到几名百姓面前说了些什么,就见他们走开了。
过了不长时间,这些人搬来一架辘轳,就近处打桩固定好。有人举着大砍刀守着洞口,防备蛇皇万一从洞里撺出来;有人用衣服把鼻子裹起来,解开勒在尸体上的纤绳,再把尸体移到离人比较远的地方,交给严大德去处理后事;有人把绞索和纤绳连接好辘轳两边各站一名力气大的汉子。
看到一切都已准备好,吴登瀛让那两名汉子将辘轳的手把摇动起来。
不一会儿,绳子拉紧了。辘轳上大约圈起两丈多绳子的时候,人们终于看到那东西露出头来。
先出来的是衔着鱼钩的鳝头,接着另外半截也露出来了,果然如吴登瀛所说的是蛇首。
两名男子依照吩咐,悠然用力。感到蛇皇用力后拽的时候就歇一把,觉得蛇皇不拽了就绞上一圈。铁钩子钩在蛇皇的鳝首上腭上。人如果使上劲了,它就不敢用力向后,因为那样只能更疼,不得不顺势前移。可能想想老是这样就会被人逮住,就又用力后拽,可是疼得不行就这样,拽拽停停,停停拽拽,怪东西终于被绞上岸来。
看到两头怪物被绞上来,有人想到它身边看看。那蛇头张大嘴巴,吐出红信想咬人。一位有经验的渔民吆喝道:“危险,让开一点!”随手把拿来的一张大网,照准抛了过去,一下子罩住了。
蛇皇有大碗口粗细,一丈多长,在网里翻来覆去地挣扎,恨不得从网里挣脱出来见人就咬。
吴登瀛制止别人接近,等它折腾得精疲力竭不再动弹了,吩咐人小心拢起渔网,喊了好几名壮汉轮流抬着往镇上走去。
这条蛇皇有二三百斤,抬不了多远,两名汉子累得气喘吁吁,又换了另外两名接着抬。就这么轮换着,终于把它抬到了镇子上。
原来严二德老早就发现了这条大黄鳝——他以为它是一条大黄鳝——一直想来捉住它,可是一直没有工夫。正好那天张家出船没要他帮工,就自然想起要把那条大黄鳝逮上来。
第151章 寻踪迹查明真相 钓黄鳝异蛇害人【5】()
平心而论,严二德虽然把蛇皇当成了黄鳝,但并没有小觑它:借了一根纤绳作钓线,捉了一只鸡子作诱饵,特地还到铁匠铺子里做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大鱼钩。他想,有了这些,凭自己一身过人的力气,把这条黄鳝捕捉上来完全不成问题。可严二德没有想到,这不是黄鳝,这是一条蛇皇,一条力气大得无法想象的蛇皇!
那蛇皇平时就呆在窟里,两半截身子轮流着朝外捕捉食物。那一次严二德捉黄鳝经过那里,正好是鳝头朝外,因此他就以为是一条大黄鳝。
严二德知道,黄鳝长到这般粗细,已经很有些年头,如果捉住卖给城里的馆子能值许多钱。他是个捉黄鳝的老手,更知道要抓住这条黄鳝很不容易,因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到了蛇皇所在的塘边,他把鸡子装到大鱼钩上,再把鱼钩撂到蛇皇栖身的洞口。那蛇皇的嗅觉特别好,一闻到有美味的食物,想都没想,一下子窜了出来猛地一口将鸡子吞进嘴里。
严二德事前在纤绳的另外一端打了个活结,然后斜套在肩上。蛇皇吞钩以后,他就像拉纤那样背着纤绳,使劲地向前拽。蛇皇本以为得到了一口美食,等到纤绳被拉直上了力气,喉咙里突然疼痛难忍,情知不妙,赶紧朝洞窟里收缩身子。严二德感到大黄鳝死命地往窟里缩,使足了力气朝外拽,哪里知道窟里的鳝鱼力大无比?他朝窟外拽的力气愈大,它朝窟里拉的力气也愈大。结果严二德拉不过这东西,被它一直拽到洞口,死死地勒着最后活活地被勒死在洞口。
吴登瀛叫王友善把严、王两家人喊来,把严二德的死因说了一遍,嘱咐严大德好好把兄弟的后事处理好。潘氏做了有违妇道的事情,可是毕竟失去了丈夫,吴登瀛话语中暗暗讥讽了她几句,要她把二德的孩子带好。他严厉地斥责了张成山:“为人做事应当堂堂正正,不可作出那些暧昧的事情,你口口声声喊叫自己冤枉,可倘若不是你先前占了人家妻子,即便是出了天大的纰漏又与你有何相干?以后不可再昧着天良任意胡为!”
张成山连连磕头:“大人教导得极是,说句良心话,严二德人没了,连我自己也没法说清不是我害死的。这次如果不是大人查明真相,小人的一条小命可就真的不保了”说着说着,又不住地磕起头来。
吴登瀛叫人把蛇皇的胆取下来送到岳家大药铺里去。
岳老板也是在古书上看到过这方面有关的文字,却从未真的见过这东西;这回见了,心中大喜,当成珍稀的药品保存起来。
岭南一位知府的叔叔患了麻风,浑身破皮烂肉,鲜血淋漓,四处求医无门,后来听说盐渎岳家有奇药,远道而来求治。岳老板给他配了药方,里面加了一点蛇皇胆给他服用,过了一个多月,这位病患者体肤光洁,乌发皓齿,一如常人。
岳老板依照“穷人吃药,富人付账”的信条,收了他家二百两银子,按照吴登瀛的要求,封了三十两送到严二德的孀妻手里。
第152章 移茅缸居心截流 追老鸭意外来财【1】()
洪家湾一带的农民采用了“灌水排碱,沤草为肥”的方法,另外还到串场河里罱了淤泥回来布到田里。这样的效果更好,第一年稻子的亩产量就达到了两石多。
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老百姓们开心极了。洪氏族长到了县衙,请知县大人前去喝丰收酒。
吴登瀛到了洪家湾,肯定了乡亲们的做法,在那里连住了两宿。老百姓杀猪宰羊招待县太爷。时令已过霜降,洪友成和洪友为不畏寒凉,跳到河湾塘里摸了好多“大巴刀”,烧给知县大人下酒。
第三天一早,辞别了洪家湾的乡亲,谢绝了他们的护送,吴登瀛赶回了县城。
这天来了一个老头,拖着儿子告忤逆。一天之前到了县衙门口,守护堂鼓的衙役告知老爷不在,就拽着儿子在一旁守着。见到老爷已回,急不可耐地抡起槌子擂起来。
大堂上,吴登瀛问明老头的儿子也生了几个儿子,负担颇重。老头的年岁还不能算太老,可是好喝懒做嫖婆娘,无休止地向儿子索取一大串不合理的赡养钱。吴登瀛斥责了那老头一番,不允所告。
那老头自以为“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料到了大堂之上,挨了县太爷连枪夹棍一顿呵斥,觉得很没面子,灰溜溜地走了。
吴登瀛正想退堂,忽然又听到“咚咚咚咚”的堂鼓声。
衙役把击鼓的人带上堂来,是两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吴登瀛一看,觉得有点面熟。
原来这两人一个是范长山,一个是陈友富。
那一次吴登瀛离开不久,范长山两口子就把茅缸里的粪水浇下庄稼地,刨出缸来抬到屋子前面,埋到过路先生指定的位置。
陈友富见了有点好笑,走过来道:“你们这家人真有意思,哪有这样埋茅缸的,西南风一吹,不怕闻臭味么?”
范长山笑了笑:“螺螺炒韭菜,各人各喜爱。我觉得这样很好。”
三月底,田里的麦子才开始抽穗,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范长山去同陈友富商议:“我家断炊了。能不能借两升米让我们家先朝前糊糊。”
陈友富连眼都没眨,一口拒绝:“我们都是掐着指头过日子,如果借与了你家,我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范长山没法子,只得让老婆到娘家看看。半天后老婆回来道:“我哥家没有现成的粮食,要等把米舂好,后天送来。”
几个娃娃虽然饿得无精打采,可是没有一个吵闹的。这时老鸭在东边塘里“呷呷呷”地叫,长山招呼孩子们道:“大茂子,把木棍子扛着;二茂子,把鱼篓子拎着;三茂子,就在后面跟着——爹给你们摸鱼去。”
听了爹这话,大茂子带着两个弟弟,跟着爹朝塘边跑。
范长山跳进塘里,用木棍在水面上砸得水花四溅——把鱼吓到塘边上来,这样才好摸。他扔掉木棍才摸几下,右脚像是踩到一块瓦片,左脚有意去碰一下,心里一乐,叫了一声:“好!”随即伸长脖子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地埋到水里。
踩到的哪里是什么瓦片?是一只甲鱼。还是个大家伙!
第153章 移茅缸居心截流 追老鸭意外来财【2】()
甲鱼这东西在水肚里一般不咬人,如果上岸咬了人,就是把它的头剁下来也不肯松口。范长山知道它的厉害,先用脚使力踩住让它动弹不得,然后左手捺住背壳,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揸开,死死抠住它两条后腿的腋窝,直到牢牢抓住了,才举出水来。
那甲鱼有小铜盆那么大,伸长了脖子,张牙舞爪地想咬人。孩子们看到了,手舞足蹈地喊道:“爹,快把它撂上来!”
长山道:“不行,撂上去你们逮不住,它马上就跑了!”一边说着,一边上了岸,双手举着甲鱼直往家里跑。
一只甲鱼煮了满满一锅,每个孩子装了一碗。三茂子吃完了,望望锅里还有,想再吃一点。他娘道:“不是舍不得让你吃,这是大甲鱼,力道大,吃多了会受不了。”
过了两宿,长山内兄扛着一袋米来了,孩子们老远就欢呼着迎上去。三茂子拉着舅舅的手,仰着头,忽闪着一双大眼道:“舅舅,我有好长时间没吃过大米粥了,你下次还送,好吗?”
舅舅放下米袋,抱起小外甥,轻轻地拍着他的臂膀道:“下次还送,舅舅还送,还送。”
妻子把长山拉到一旁小声说道:“我哥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来过了,家里什么东西也拿不出来,你看怎样才好?”
长山搓着手,也为难起来。
忽听得塘里老鸭不住地叫,长山说:“不然我到塘里去,看看能不能再逮一只大甲鱼回来。”
一听这话,大茂子又扛起了木棍,二茂子又把鱼篓拎起来。三茂子这回没有跟着,他缠着舅舅和他玩。
长山对二茂子道:“鱼篓子没用,逮了甲鱼没法往里塞,拿只大篮子来!”
父子们来到塘边,老鸭在塘中心游到了东边的港汊里,在那里又叫起来。长山嘀咕道:“这鬼东西游到那里干什么?”他想了想,带着孩子们朝港汊那边走。
港汊两边都是成片的草滩,密密的茅草有膝盖那么高。时不时还可以听到野鸡或远或近的叫声。
到了港汊,长山吩咐两个孩子在岸边站好,从大茂子手里拿过木棍跳下水砸了几下,随即动手摸起来。摸了好一会,一无所得。正有点泄气,碰到了一条乌鱼,顿时来了精神。
这条乌鱼力大凶猛,不好对付,一把将它摁在淤泥里,花了好长时间终于抓稳。可这家伙不太老实,一出水面尾巴乱甩,拼命往水里挣。长山容不得它随心所欲,用力一甩,就把它扔上岸去。
只听得“扑”的一声,乌鱼扎扎实实地砸到了草滩里。长山感到声音很不对劲,一下慌了神:五六斤重的大乌鱼,砸着孩子不得了。慌慌张张地赶紧爬上岸。
到了岸上,看到两个孩子在那里欢蹦乱跳,这才放下心来。有一处茅草不住地晃动,长山蹚过去一看,正是乌鱼在那里蹦。
长山抠着鱼腮拎起来,可是那处茅草还在晃动,不免有点疑惑,拨过茅草一看,下面竟然还有一只野兔!
原来,野兔伏在草稞里打盹,被长山扔上来的乌鱼砸了个正着——难怪长山觉得声音不对劲。那兔子受了重伤,四爪朝天,浑身抽搐,弄得茅草悉索作响。
第154章 移茅缸居心截流 追老鸭意外来财【3】()
长山十分兴奋。怕它又活转过来,赶紧抓起它的两只后爪,说道:“看你还能逃到哪里去!”随即使劲朝地上一摔,兔子再也不能动弹了。
“孩子们,给爹——”又是乌鱼又是野兔,不太好拎,长山想喊二茂子把篮子拿过来。话音未了,又听到身后茅草有轻微响动的声音。
长山连忙把手里的东西交给了孩子,转过身拨开茅草一看:有一只野鸡蹲在那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