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奇妙的大自然-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耗电量极小,亿万只微型电机只相等于一个电动削刀的能量。

    【小档案】

    全世界蚊子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即俗称花蚊子;另一类叫按蚊,停息时喜欢腹部向上抬起;第三类叫库蚊,常在室内或住宅附近活动。吸血的蚊子主要危害是传染疾病,最容易传染脑炎、黄热病、疟疾等80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引起人畜的死亡。为了消灭蚊子,科学家根据蚊子爱听“1”(读音“哆”)的音节,厌恶“4”(读音“发”)的音节,制造了许多型号的扬声触杀器,引诱蚊子聚而歼之,是一种先进而且环保的灭蚊武器。

第四十九章 神秘的报警器——夜蛾与隐形战斗机() 
小问号

    在自然界形形**的物种中,其貌不扬的夜蛾也称得上是一个大家族,约有2万多种,是喜欢在夜间绕火飞舞的那一类昆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写的就是它。它的幼虫是农业上的害虫,也令人类不齿。虽然蝙蝠是它们的天敌,可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有一种夜蛾具备干扰蝙蝠超声波的本领,身上配有神秘的“报警器”,能截听到蝙蝠超声“雷达”波。正是这一特殊的“装置”,为夜蛾在夜幕下逃生赢得了时间,也为人类研制逃避雷达监测的隐形战斗机提供了有益启迪。

    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很多种动物都形成了一套进攻和防御的绝技。那么,夜蛾躲避蝙蝠追杀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它的足部关节上有一种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干扰了蝙蝠的超声定位,使它不能确定追捕的目标。不仅如此,这种夜蛾身上有一丛丛特殊的感觉绒『毛』,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了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无法跟踪猎物。有趣的是,即使夜蛾大意失荆州,被蝙蝠“盯住”,这丛感觉绒『毛』也能提醒它采取紧急措施,或者不断改变飞行方向,或者螺旋下降,或者收敛翅膀落到花草丛中……太奇妙啦!夜蛾依靠足部的振动器干扰超声波、身体上感觉绒『毛』的吸收超声波,使蝙蝠的超声武器失去了用武之地,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虎口逃生。

    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从夜蛾避开蝙蝠的追杀中得到启示,开始研制能够躲避雷达、红外线和激光制导的隐形飞机。美国国防部门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启动代号为“臭鼬工程”的隐形飞机制造。美国军方决定先从外形上入手,改变现有飞机的外形,以减少回波的强度。他们把飞机的机头由钝头形改为尖锥形,将座舱与机身融合。同时,去掉外挂武器、吊仓和副箱等外挂物。这样,整个飞机的造型就像一只宽大的黑『色』的蝙蝠,尾翼成燕尾形。他们又在飞机的身上涂了一层“吸波材料”,让照『射』到飞机身上的雷达波,转化成热能散掉,这就像夜蛾身上的“感觉绒『毛』”!1981年6月15日预生产型飞机在绝对保证秘密的情况下试飞成功,1982年8月23日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飞机;通过试飞,美国军事研究机构又不断地改造了这种飞机,直到1990年7月,共有59架隐形战斗机交给了美国空军使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正式作战的隐身战斗机,即第一代隐形战斗机f…117。

    科学家通过对夜蛾截听、干扰和吸收蝙蝠超声波能力的研究,模仿夜蛾的绒『毛』,生产出一种电磁吸波器材,除制造隐形飞机等军事武器外,还据此制造了各种类型的无线电干扰机,安装在舰艇或者飞机上,进行电子对抗,使敌人的雷达无法发现自己。

    【小档案】

    第一代隐形战斗机f…117由于早期隐形技术的限制,“身子”很不灵活,显得呆板,无法像f…16等其他战斗机那样快速机动飞行,难以与其他战斗机进行空战格斗,也难以对来袭的**进行快速规避,只能亚音速飞行,无法快速规避对方战斗机的追杀。1999年,f…117战机“无法被发现和击中”的神话,竟被苏联及捷克共同研制的“维拉”雷达打破。当年美军参与科索沃战争,f…117被派去空袭南联盟时,遭一枚旧式“萨姆…3型”**击落,中情局后查明战机是被“维拉”雷达发现。f…117雷达隐形涂料对波长十分敏感,长波雷达侦察f…117能力逐渐提升,从而导致它隐形的失败,但是在1989年12月28日入侵巴拿马时,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隐形战斗机在对目标发动突然袭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十章 沐浴着火光的葬礼——飞蛾与远程导弹() 
小问号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话『妇』孺皆知。从古代的《梁书》上,“如飞蛾之赴火,岂焚之可吝”,到现代的鲁迅的《秋夜》中对扑向灯光的小飞虫的赞赏,使我们对扑火飞蛾有着太多的感叹、无奈和不解:夏日晚上,只要我们点亮灯光,小青虫、甲虫和蛾子等一些不知名的小昆虫都纷纷扑来,有的撞击而死,有的被烧烤而亡……可怜的飞蛾为什么这么视死如归、演绎着一场“沐浴着火光的葬礼”?有什么苦衷或另有“企图”?长期以来,“飞蛾扑火”像一个诱人的谜团,让许多科学家沉醉其间……

    “飞蛾扑火”不仅让文人墨客思绪翩翩,也让生物学家苦思冥想。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当灯光点亮时,小飞蛾等纷纷聚拢而来,仿佛接到了一道神秘的圣旨,当灯光熄灭后,它们又纷纷离去。那么,飞蛾真的甘愿去做灯火的“牺牲品”吗?为此,生物家进行了长期研究。

    起初,生物学家们发现,飞蛾扑火是由于趋光『性』决定的,认为“飞蛾扑火”是许多无知的昆虫因为喜欢光亮而造成的悲剧。后来,生物学家发现,导致这幕悲剧上演的真正原因是由于飞蛾利用光线来辨别方向决定的。

    原来,不同的昆虫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辨认方向的,有的依靠同类身上散发的气味来寻找食物、辨别方向,有的依靠周围的湿度大小和温度高低来确定自己应该遵循的活动方向,有的完全是通过光线来指示行动的,其中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飞蛾便是这样,也就是说,它们原来是依靠月光来导航的。当飞蛾逃避蝙蝠的追杀,或者绕障碍物转弯后,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从原来的方向照『射』过来,它也就找到了原来飞行的方向。可是,飞蛾等昆虫看到灯光时,由于它们天生看不见红『色』光线,错误地把灯光看成了月光。可是,月亮离地球很遥远,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总能够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翔,遗憾的是,灯光离它们很近,它们还是按本能使自己同光源保持固定的角度,这样就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了,因此,它们要么活活累死,要么被灯光烤死……可见,是由于飞蛾等昆虫的复眼的构造,才使其以一个螺旋角度围绕火飞行,并逐渐接近火源或光源,直至扑火而亡。

    受“飞蛾扑火”的启发,在无月的夜晚,人们在田野里悬挂起一盏紫外光灯,在灯下设置“陷阱”——放置水盆,让飞蛾绕灯打转,从而诱杀它们,为农作物除害,也是被人们提倡的生物灭虫法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有一种自动控制的远程**,弹头部安装了一个由光电仪器和望远镜组成的类似飞蛾那样的“眼睛”,以一定的角度对准着一颗明亮的恒星,**发『射』后,就会沿着预定的航线飞行,而**上的“眼睛”就像飞蛾盯着月光那样,始终保持与这颗恒星的既定角度。如果**偏离了航向,这个人造眼就立即把这种偏差信号传到**的“电脑”里,并由电脑计算出精确的角度,再向『操』纵舵发出修正命令,调整飞行航向,使**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的命中率。

    【小档案】

    许多昆虫在夕阳西下或夜幕降临后才飞行在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那么,昆虫为什么能在夜晚找到花源呢?原来,夜行昆虫在空中飞翔时,由于翅膀的振动,不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能,发出紫外光来向花朵“问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昆虫身上的特殊构造能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从而引导昆虫按照回波指示的线路飞去,为花传粉作媒,使花朵结果、繁衍后代。这也是喜欢夜间飞行的昆虫具有趋光『性』的奥秘所在。

第五十一章 梦中飞舞的小精灵——蜻蜓与飞机翅痣() 
小问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生活在农村的小朋友对蜻蜓一定情有独钟。在花花绿绿的昆虫世界,蝴蝶身着彩衣却裹着令人生厌的粉状物,金龟子长得美丽但不容易得手,萤火虫虽然夜间『迷』人白天却暗淡无光,惟有蜻蜓才是小朋友梦中飞舞的“小精灵”。它那晶莹的大眼睛、轻盈的舞姿带给我们无限遐思。可是,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蜻蜓与飞机制造能结下什么不解之缘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目前世界上已知蜻蜓达5000多种,我国有300多种。可是,不管哪一种,蜻蜓带给我们的都是如梦如幻般翩翩起舞的形象:夏天的中午,小蜻蜓披着薄薄的轻纱,在明媚的阳光下飞动……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刮起了一阵剧烈的狂风,一些正在飞行的小昆虫纷纷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蜻蜓却若无其事地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对此,不仅小朋友感到惊叹,许多成人也困『惑』不解:小蜻蜓的翅膀薄如轻纱,展开也仅仅几厘米,难道不怕大风折断?没关系,小蜻蜓的本领大得很。它一会儿疾飞,一会儿翱翔,翅膀每秒钟扑动16~40次,使它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钟15米,因为它的翅膀有一种特殊装置——防震装置。

    原来,在蜻蜓翅膀末端的前缘上,有一块颜『色』较深的、质地较厚的『色』素斑——“翅痣”,它能调整翅膀的震动,起着平稳飞行的作用,是一种防震装置。如果把翅痣剪掉,蜻蜓飞起来就会『荡』来『荡』去,失去平衡。有了“翅痣”,蜻蜓在风中高速飞行起来才那么平稳,那么神态自若。

    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叫颤振的现象,它是飞机翼在飞行中的有害振动。飞机飞得太快时,这种颤振往往会造成翼折人亡事故。科学家们受到蜻蜓那美丽的“翅痣”启发后,模仿蜻蜓的“防震装置”,在飞机两个机翼的末端,装置了一块“加厚区”,即飞机的“翅痣”,从而消除颤振现象,以利于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减少震动,给人一种平稳、安全的感觉。

    另外,人们曾造出模仿昆虫的飞机,机翼模仿蜻蜓的翅膀,装上2千瓦的发动机,成功地飞上了天空,通过无线电『操』纵昆虫飞机,还进行过航空摄影等。

    【小档案】

    “蜻蜓点水”这个词语常用来比喻做事不踏实。然而,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却少有人知。原来,每年5~6月份正是蜻蜓的繁殖季节,在池塘边或水溪旁常常看到有些蜻蜓相互追逐飞翔,突然间,两只蜻蜓抱住在一起,这是蜻蜓在交尾,更有趣的是,有时可见蜻蜓在水面上不时地用尾巴一下一下地浸水,这就是所谓“蜻蜓点水”,看起来好像是在做游戏,其实是雌蜻蜓受精以后在产卵的动作。蜻蜓把卵产在水里,孵化后变成一只形态怪异的小虫子,大名叫“水虿”,这个模样要经过2~4年时间,一般要经过11次蜕皮之后才能羽化成蜻蜓呢!

第五十二章 破解闪电战之谜——猫头鹰与飞机翼片() 
小问号

    喜爱文学的少年朋友对哈利·波特一定不会陌生,在j·k·罗琳的魔法小说《哈利·波特》中,猫头鹰和蟾蜍等是巫师们的宠物呢。在这些宠物中,猫头鹰是最高贵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它不仅可以帮助主人发放邮件,还能够通晓人类的感情和语言,简直是天使的化身……在现实世界中,猫头鹰作为一种鸟类,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约有130种,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踪影。猫头鹰身体一般是黑褐『色』的,嘴和爪弯曲成钩形,非常锐利,喜欢在夜间活动,是鼠类天敌。那么,为什么说猫头鹰是神兵天降?与它捕食猎物时发动的“闪电战”有什么必然联系?

    猫头鹰是喜欢夜间活动的鸟类,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声,常常只见黑影一闪,再加上它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使人更觉恐怖不安……它不仅以利爪、锐目等著称于鸟的王国,而且以快速飞行、迅猛出击让对手避之不及。每当夜幕降下来,山林里靜悄悄的,野鼠开始出来觅食了,一只猫头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睁大眼睛,左顾右盼,突然从天而降,机灵的老鼠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猫头鹰的美餐。对于老鼠来说,猫头鹰好像神兵天降。

    当然,猫头鹰不仅吃鼠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即食丸。科学家可以根据对食丸的分析,了解它们的食『性』。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可以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

    猫头鹰出击时速度那么快、用力那么狠,为什么会悄无声息?或者说,为什么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呢?于是,科学家开始破解猫头鹰“闪电战”成功之谜。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猫头鹰翅膀羽『毛』的表面布满了细细的的绒『毛』,翅膀扇动时,绒『毛』相互摩擦,就不会有明显的响声,而且每根翎『毛』边缘都有细齿,使微小的噪音就从细齿的缝隙中消失了。原来,那些“锯齿”成了猫头鹰天然的消声器,因此它飞行时无声无息。

    飞机设计师模仿猫头鹰翅膀上的羽『毛』,制造了一个像锯齿一样的翼片,安装在飞机上。经过试验发现,气流经过这种翼片时,翼片的边缘能够产生许多小涡流,能促使流到翼片后面的空气变得平稳,果然噪声降低。采用这种机翼,飞机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噪音也得以大大减小了。因此,模仿猫头鹰制造的飞机锯齿形翼片成了仿生学中一项重要成果。

    【小档案】

    猫头鹰形象不仅可以在古代神话中找到,也可以在旧约圣经中找到,还可以在海明威和米尔恩的著作中找到,是一种文化背景深厚的鸟类。由于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不同,对猫头鹰这种鸟喜好也不同。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作“不祥之鸟”,当作厄运和死亡的象征。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猫头鹰的长相古怪,两眼又大又圆,炯炯发光,使人感到惊恐,两耳直立,好像神话中的双角妖怪,使得古人多用“鸱目虎吻”来形容凶暴之貌。古希腊人则把猫头鹰尊敬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征。在日本,猫头鹰被称为是福鸟,还是长野冬奥会的吉祥物呢。在英国,人们认为吃了烧焦以后研成粉末的猫头鹰蛋能够矫正视力,约克郡人甚至相信用猫头鹰熬成的汤可以治疗百日咳。加拿大温哥华印第安人的后裔现在仍保留猫头鹰的图腾舞,不但有大型木雕的猫头鹰形象,而且有舞蹈,舞者衣纹为猫头鹰,全身披挂它的猎获物老鼠。可见,猫头鹰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心目中是一种让人崇拜的圣鸟!

第五十三章 让翅膀扇起飞天梦——鹰与扑翼机() 
小问号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那是一代伟人『毛』**笔下的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遗憾的是,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只能在动物园里欣赏一下鹰的模样,却看不到它的雄姿。从动物分类学上看,我们把老鹰、苍鹰、雀鹰等都叫鹰,因为它们这一类猛禽都是个头比较大的,一般都在40~50厘米,嘴巴弯曲而且尖锐,四趾钩爪锐利,『性』情极为凶猛,是野兔、田鼠或一些小鸟的天敌,更让人类侧目的是它的飞行本领,引发了许多飞机制造者的绵绵遐思……

    在飞禽中,鹰无疑是强者,有人称它为“空中之王”。事实也如此,鹰的生理结构非常独特,小小的脑袋瓜竟然能指挥着它的翅膀发出一连串复杂的飞行命令,时而扶云直上,击入九天,时速可达400千米,时而张开浑身的羽『毛』,缓冲减速,像一片落叶静静地泊在水面,时而蓦地一个鹞子翻身,伸出尖利有力的爪子力擒猎物,令敌手防不胜防,恐怖万分。更为不可思议的是,鹰在打猎时,从不“迎头痛击”,而是迂回到猎物的后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奋力出击,要么将对手打倒在地,要么将对手紧紧地攥在利爪之间……

    鹰的擒拿绝技让人类目瞪口呆。于是,它的飞行引起了航天学家、动力学家等密切关注,它那对硕大的翅膀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飞行特技:它能够凭借上升的气流托起翅膀,一动不动地悬在半空中;能够利用下降气流,不断地向下滑飞。这样,即使长时间飞行,也用不了多少力气,一旦发现猎物便可以迅速出击。

    人类很早很早就幻想如鸟儿般用翅膀飞行了,却迟迟未能如愿。美国科学家受鹰的启发,发明了一种扑翼无人机:它的翅膀能像老鹰那样时而扑动,时而静止,根据需要,每隔1~10秒便扇动一下,是真正依靠翅膀扇动的“飞天梦”;它的巡航高度在3~4万米之间,能够避开空中或地面的火力;这种无人驾驶飞机,在上升或滑飞时,机翼全部展开在3米左右,只在高速俯冲时将机翼折起收回;机身上装有太阳能收集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凭借储存的太阳能,可以连续飞行几个星期;它能够装载侦察设备或武器系统,担负多种使命,在未来战争中将大显神威。

    【小档案】

    扑翼机就是机翼能像鸟和昆虫翅膀那样上下扑动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又称振翼机。扑动的机翼不仅产生升力,还产生向前的推动力。中国春秋时期就有人试图制造能飞的木鸟。15世纪意大利的达·芬奇绘制过扑翼机的草图。1678年,法国锁匠贝尼埃制了一架扑翼机,虽然翼片能收拢、摆动,可是多次实验后仍没有成功。1742年,62岁的西班牙人巴凯维尔用四个翼形机构绑缚在自己四肢上,从巴黎旅馆屋顶上奋身一跃,结果飞了一半坠落河中,幸好撞在船上,仅摔断了腿。1930年,意大利有了一架重约22。7公斤的扑翼机模型进行过试飞。后来,也出现过多种扑翼机的设计方案,由于控制技术、材料和结构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如愿。随着各种先进合成材料的问世,现代人才总算解决扑翼机翅膀的问题,继而圆结扑翼机的飞天梦。

第五十四章 草枯鹰眼疾——鹰与电子鹰眼() 
小问号

    人是万物之灵。可是,人不是万能的。即使我们的眼睛能明察秋毫,可是与鹰眼相比也逊『色』无比。据解剖学家研究发现,鹰眼与人眼不同。人的眼球视网膜上只有一个“中央凹”,其光感受器的密度每平方毫米约14。7万个感光细胞,这也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而鹰的眼球具有两个“中央凹”结构,在“中央凹”处的感光细胞数目很多,达到每平方毫米100万个左右,所以鹰眼要比人眼的视觉敏锐得多;鹰眼的瞳孔直径是人眼瞳孔的2倍左右。想一想,鹰眼有多厉害!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电子鹰眼……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使鹰眼的名气变得家喻户晓。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鹰眼究竟有多厉害,不要说古代的学童说不清楚,就是现代人,如果不是从事科普工作或者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也讲不出子丑寅卯。

    在动物王国,鹰眼是被公认的最发达的视觉器官。它翱翔在2000~3000米的高空时,两眼能够虎视眈眈地扫视地面上的猎物,甚至能够一下子分辨出在地面上快速奔跑的是野兔还是田鼠,并能够从高空俯冲而下,轻而易举地抓起在地上奔跑的猎物。这不仅得益于它那对宽大翅膀、锐利的爪子,还归功于它那双敏锐的眼睛。因此,有人称鹰眼是“魔眼”。的确,鹰眼与众不同,眼球特别大,瞳孔也比较大,视网膜很厚,是一般的鸟眼所无法企及的。在一定范围内,瞳孔越大,分辨率越高。简单地说,鹰眼比人眼看得远,但是人眼近距离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眼。只是隔一定的距离来观察物体,人眼是远远不如鹰眼的。侦察机发明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从事侦察的飞行员为看不清目标而发愁。我们都知道,侦察机是用来进行空中侦察的,主要是为了查明敌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