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恒仙尊-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下笑着对申公豹说道:“贫道乃是截教慕白真人。”
说着,指向仓颉等人说道,“这位乃是造字的仓颉,这位乃是黄帝的乐师伶伦,这位乃是黄帝麾下总兵官柏鉴。此三人均在我流波山门下研习道法。现在,你可愿拜入我门下。早晚静颂黄庭,修那无上大道。”
申公豹瞪着惊奇的眼睛看着仓颉三人,转头看看慕白元神之躯,突然“扑通”一声跪下地去,口中叫道:“弟子愿意拜师,还请师傅收下弟子。”
慕白元神之躯道:“起来吧!从今日起你便是我流波山第八个弟子。我截教没有什么繁文缛节,最重要的便是尊师重道、友爱同门,这点你要牢记在心。”
申公豹连忙应道:“弟子记得!”
说着乖巧地对众人行了一礼,口中说道:“师弟申公豹见过各位师兄,请各位师兄多多关照。”立马把柏鉴等人心头的怒气消去,很快这申公豹就融入师兄弟之中了。
慕白元神之躯含笑看着这一幕,心中直叹息道:“这申公豹真是搞交际的天才,可惜笑里藏刀,私心太重。不过我喜欢,嘎嘎!这人啊,都是有长处的。就看你怎么用了。”
当下吩咐申公豹先和师兄们学习基础道法。再者,每日慕白元神之躯也与众弟子们谈论道法,把从碧游宫听来的感悟一点一滴地传授下去。反正时间不多,自己再闭关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提高,不如好好提升一下门人的实力,增加一些保命的资本。
当下慕白元神之躯每日与仓颉、六耳猕猴等人钻研道法,一面用心查探人族之事。
却说人间人事更跌,转眼又是二十年过去。
此时帝乙在位,距离殷商武丁中兴之日已过去百年,天下渐生乱象,四方诸侯屡有反叛。幸得朝中文臣武将甚多,俱是精忠报国之辈,社稷倒还安稳。
此时冀州侯苏护却是焦虑不安。盖因家中夫人产子,苏护心中担心,故而一时手足无措。
不一会儿,只听侍女来报:“恭喜老爷,夫人生了个男孩!”
苏护闻报大喜,当下闯入内房,从稳婆手中接过孩子,见其肉嘟嘟的,甚是可爱,心中止不住的欢喜。
这苏护是个深谙礼法、忠君爱国之人,当下为其子取名全忠。
夫妻二人正在房内逗子为乐,却听门童来报:“启禀老爷!外面有一道者来访。”
苏护心中疑惑,却也知这些道者大多身怀绝技,遂不敢怠慢,连忙叫请进来,自己整衣出大堂相迎。
苏护来到堂前,果见一道者,略显矮胖,虽然甚为年轻,却也是仙风道骨,不露寻常。
苏护连忙拱手作礼道:“在下冀州侯苏护。不知仙长在何处名山修道?到此有何见谕!”
那道人稽首道:“贫道乃流波山慕白道人是也。闻侯爷生了公子,故来贺喜。欲借令公子一看,不知尊意如何?”
苏护闻言,命人将公子包上前来,递与慕白元神之躯。
慕白元神之躯接过,细细一看,不觉笑道:“此子真将才也!未知取名否?”
苏护答道:“名为全忠!”
慕白元神之躯闻言皱眉道:“君有道则忠,君无道则为仇。何谓全忠。”当下便要收苏全忠为徒。
苏护见慕白元神之躯口出逆言,心中本不喜。但见慕白元神之躯欲收儿子为徒,又颇为意动。心知此时天下名将多有几手道术防身,今自己儿子有此缘分,实乃大幸。
思前想后,还是为儿子考虑,答应拜慕白元神之躯为师。
慕白元神之躯笑道:“如此,贫道五年之后再来接公子上山。”
言罢,从怀中取出一块五光石,乃是当年女娲补天之时收集来,却没有用的灵石,放在苏全忠手上,转身告辞而去。
五年后,慕白元神之躯如期而至,将苏全忠带上山。
这苏全忠日日被苏护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举止颇为乖巧得体。
慕白元神之躯心中好笑:“这苏护日后自己就会反商!现在竟会怕我将他儿子教成目无君上的人物。哎,也是世事无常。”
慕白元神之躯正思量着,冷不防看见苏夫人怀中抱着一个两三岁、粉雕玉琢一般的小女孩儿。
那女孩两只眼睛明亮灵动至极,眨眼看着苏全忠,忽而高声大哭,叫道:“哥哥不要走!”
慕白元神之躯心中一时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一时想着杀了以绝后患,一时想着干脆收为弟子免得别人惦记。
转念又想,封神榜乃是道祖所立,就算怎么努力,封神大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怔了一会儿,这才上前稽首对苏护说道:“此女日后必有一场大厄!你等宜好生看护,最好不要抛头露面,使人知晓。”
当下伸出一指,在那女孩额头刻下护身符印。
只见那符印金光一闪,早已隐没,消失不见。
慕白元神之躯转头对苏护说道:“贫道已在小姐额上刻下护身符印,能不能度过日后劫难,就看她造化了。”
言罢,领着苏全忠驾云而去。
商朝帝乙年老将死,唤文武大臣商议后嗣之事。
帝乙生有三子,而第三子才是大名鼎鼎的纣王殷受。
殷受乃是嫡子,而长子微子启却是庶出。加之殷受力大无穷,能举千斤,扛大鼎,有万夫不当之勇。微子却是略显文弱,霸气不足。
此时天下已渐渐生乱,东方夷族蠢蠢欲动,南方蛮族也屡有反叛。帝乙和群臣商议,殷受既是嫡子,又有勇略,方今天下生乱,正可立为储君,以安社稷。
于是帝乙临终,传位于殷受,是为纣王。
殷受即位,当即秣马厉兵。
文有宰相商容、微子、比干等大臣,武有黄飞虎、邓九公等良将,加之太师闻仲能文能武,总摄朝纲。
纣王勤修政事,商朝百业兴隆,国力蒸蒸日上。
纣王在位八年,东南蛮夷等国举旗反叛,攻城略地,边境百姓饱受其苦。
纣王闻讯大怒,当即整军出战,御驾亲征。
这次出征,商军大获全胜,东夷军队望风而逃,商朝国威大振。
微子乃上书言道:“国君不可远离邦本!”
于是纣王下令班师,将各处关隘留下重兵把守,并每年不定期地对东夷进行打击,由是东夷俘虏源源不断送进朝歌为奴。
此战,显示了商朝强大的国力,有效地震慑住了四方不轨之徒。
纣王回都朝歌,志得意满,只觉如此武功虽古之圣贤也不及也,渐渐生出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
然而,文臣武将在朝,纣王也算勤政,若是就这样下去,这纣王不说是一个中兴之主,至少也将是个守成之君。
慕白元神之躯仔细留心纣王登位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不觉心中暗暗点头。
怎么也没想到史书上暴虐成性的纣王在即位之初竟是如此一个施政英明的有为之君,怎么后来会变得如此自大、如此荒淫呢?
看眼前的情形,自大是有的,暴虐的一面却还没有显现出来。
当下慕白元神之躯一面细心教导申公豹和苏全忠二人,一面留心人族之事。
眼看着黄飞虎的儿子黄天化被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偷偷带走,眼看着陈塘关总兵李靖的两个儿子金吒、木吒被文殊、普贤两位真人收入门下,心中却是越来越急。
却说阐截二教门人弟子众多,尤其是截教,号称万仙来朝。
弟子多了,其中难免有些与仙道无缘之人,或者贪恋人间富贵之辈。
这些人上山学了几手道术,便即下山博取功名利禄,高官显爵。
太师闻仲就是其中最为出名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个。
第985章 准提现身()
这日上朝,边关急报北海反了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
纣王闻讯大怒,当即遣将征讨。此时商朝大军大半在东南二路攻打夷人,朝中兵力有些不足。
太师闻仲当下请缨出战,领兵征讨。
纣王大喜,当即应允。
闻仲领着军队很快就向北出发了。
流波山中,慕白元神之躯听着六耳猕猴将这条消息传来,心中一惊。暗道:“终于来了。”
当下命弟子们好生守把山门,自驾云前往闻仲军营请见。
闻仲正安排士卒安营扎寨,闻听传令兵来报:“辕门外有一道者求见。”
他本是出身道门,当下命人将道人好生请进来。
慕白元神之躯跟着传令兵进了中军大帐,闻仲起身相迎,道:“不知仙长在何处名山修道,来此有何见谕!”
慕白元神之躯稽首道:“贫道乃流波山练气士慕白道人。因见你大军征伐,杀气漫天,故而前来探问。不知何故如此兴师动众?”
闻仲闻言大惊,他本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自然是听说过慕白元神之躯之名的,连忙稽首见礼,口称:“师叔”。
当下将北海反叛之事说了一遍,道:“我今提大军,正要剿除叛逆,以正国威。不知师叔驾到,将何以教我?”
慕白元神之躯道:“北海反叛之事,我已知晓!那袁福通乃是受人蛊惑,以为朝中大军远征东南,无余力征讨于他,故而反叛。你此番前去,当速战速决,勿要迟缓。你乃三朝元老,不在朝中震慑宵小,反而劳师远征。我恐朝中奸佞作乱,危害社稷。”
闻仲笑道:“师叔过虑了!当今大王英明神武,朝中文武皆是忠君爱国之辈,当保国泰民安。不过师叔所言也是,弟子当尽力为国效力,尽快将袁福通等人剿灭。”
慕白元神之躯道:“你此去恐有阻碍,你若就此前去,非十余年不得班师。”
闻仲闻言大惊,道:“如此,朝中大事废也!请师叔为弟子设法,使大军一举平定逆贼。”
慕白元神之躯道:“此事我来设法!此去东南棋盘山有两个修士,名为桃精、柳鬼,因吸收了山中轩辕庙内泥塑鬼使的灵气,修成千里眼、顺风耳异术,正可助你行军打仗,知己知彼。此二人一向与我截教交好,你可往请之出山相助。必然事半功倍。我再去三山五岳间寻访几位合适的道友助你,期望能早日功成班师。”
闻仲闻言大喜,当即俱厚礼往请桃精、柳鬼出山。
慕白元神之躯道:“如此,贫道告辞。此战之中若有阻碍,我自当下山相助。你只管排兵布阵,早日平定袁福通等人,其他不必忧心。”说完驾云而去。
闻仲差人请来桃精、柳鬼,问其姓名。
二人答道:“我兄弟二人自名为高明、高觉。今日出山,自当相助闻太师剿除叛逆。”
闻仲大喜,当即设宴相请二人。
次日起行,往北海赶去不提。
慕白元神之躯自思:今番将桃精、柳鬼请出山门,一则增强闻仲实力,使之早日平定北海之乱,好回朝震慑宵小,安定社稷。二者,此二人本是与封神榜有缘之人,又与自己门下高明高觉相冲。让他们打前锋、受杀劫,也免得自己弟子被阐教惦记上,无辜上了封神榜。
至于名字相同,却是不好办了,不若回去便让两个徒儿改名算了。
当下慕白元神之躯回山,将高明高觉两个徒弟唤来,让他们改个名字,以后干脆叫慕明、慕觉算了。
两个徒弟相视一眼,突然放声大哭。道:“师傅,你终于肯认我们了!”
这小孩子哭起来那可是了不得,慕白元神之躯哄了半天竟无丝毫效果,最后六耳猕猴回来,才终于将两个孩子拉走。
看着三人远去,慕白元神之躯不禁摸着下颔想到:“一直以来我都忙着阐截二教相争之事,是不是忽略了门下弟子的感受!这高明高觉两个名字挺好听的,改还是不改呢?算了,反正那桃精柳鬼多半也躲不过此次大劫,等他们上了封神榜,也就没人会来查我流波山的弟子了。话说,好像这两个孩子比那桃精柳鬼还要早出世吧!哎呀,我改名干什么?”
当下慕白元神之躯想通此节,不由心中暗骂自己真是被封神吓晕了头。
苦笑了两声,自去三山五岳间寻访道友去了。
却说闻仲领军来到北海,安营扎寨,只等来日问明路径,好与袁福通等人决战。
那北海之地甚是荒芜,至冬天寒地冻。,幸得闻仲道术在身,以法力将寒气隔绝在外,商朝国力雄厚,士兵装备精良,这才没犯水土不服的兵家大忌。
然而北海城郭狭小,只有黑水城可以驻兵,袁福通等叛逆在外,裹挟百姓,以游牧为生,并不与闻仲大军交战。
闻仲派人四处打探袁福通大军驻地,可惜无功而返,反倒被袁福通游骑逮住机会,狠狠地杀了商军几只落单的侦查队。
闻仲大军驻扎,劳而无功,空费钱粮,不觉三月有余,心中挂念朝中之事,忧闷难安。
忽然传令兵来报:“桃精、柳鬼两位道长请见!”
闻仲连忙命请进来。
二人进账,此时他两人已是闻仲军中将领,当下行了军礼,对闻仲说道:“我兄弟二人自随太师以来,未立寸功而身处高位,心实难安。连月以来,敌军避而不战,我军空费钱粮。我兄弟二人感太师见重之恩,特四处寻访。今已将袁福通等人行踪查明,特来禀告太师。”
闻仲闻言大喜,连忙叫桃精柳鬼细细道来。
次日,闻仲大军开拔,往袁福通驻地而去。
茫茫草原虽大,有桃精柳鬼的千里眼、顺风耳,况且先前就把位置锁定了的。因而此次却是很快就找到了袁福通驻地。
商军有备而来,一鼓作气;闻仲世之名将,天下无敌。
袁福通骤闻敌情,惊慌失措,哪里能抵挡得住?当下被打的七零八落,北海叛军四散奔逃,死者不计其数。
大军获胜,闻仲计点战果,斩首十万余,袁福通长子被杀,七十二路诸侯或杀或降者五十四人。
袁福通被一阵怪风刮走,不知去向。
闻仲挥军追杀北海败兵三百余里,终因草原广阔,敌军星散,袁福通又不知去向,追无可追,只得无奈下令退兵,回黑水城屯扎,使人再探袁福通消息。
却说袁福通被一阵怪风刮走,昏昏沉沉地掉落在一处雪山脚下,不觉醒转过来,睁眼看清面前救自己之人是谁后,袁福通当即“扑通”一声跪下地去,口中说道:“请仙长怜悯我北海百万生灵,救袁福通一命。袁福通愿意为上仙立祠,北海生生世世皆为上仙信徒。”
却见那人面黄身瘦,手持一枝树枝,正是游历红尘,寻访有缘的准提道人。
只见他微微一笑,道:“你尽可回去召集旧部人马,重整旗鼓。贫道自有计教闻仲找不到你。”
袁福通乃是凡人,哪里识得准提圣人之身!当下微微一滞,不甘心地道:“前者仙长说我反了商朝,及至大军来攻,又教我避而不战,以疲敌军,使之不战自退。奈何北海数千里之地,竟也被闻仲寻到行踪。我一家老幼皆被闻仲所杀,逃生者尚不知有几人。我欲与闻仲决战一场,以报血仇。求仙长慈悲,以大法力助我一助。”
准提沉思片刻道:“也罢!不显示一下北海的实力,到让闻仲小瞧了你等。一旦他班师回朝,却不好再将他调出朝歌了。”
当下对袁福通说道:“你自去收拾旧部,与闻仲大战一场,挫其锐气,再作区处。贫道自会助你成功。”
袁福通大喜,拜谢而去。
收拾败兵,复得十七八万人马。当下寻了一处地势险要之处安营,谴人往闻仲军中下战书。
闻仲正在营中四处派人打探袁福通踪迹。桃精柳鬼使尽神通却也无法查到究竟是何人将袁福通救走。
正彷徨无计间,忽闻袁福通遣人来下战书,闻仲不由大喜过望。心道:“此是天意欲让我灭此贼也!”立马原书批回:五日后决战。
次日,闻仲尽起大军十五万往草原深处开拔。令吉力领军二万守黑水城,余庆领兵三万为后阵押运粮草。桃精、柳鬼为前部先锋,大军往袁福通营寨开去。
自第四日晚,闻仲领兵至袁福通军三十里外一处地势险要,四方开阔之处安下营寨。
桃精、柳鬼四处探查完毕,回来报告:“四周并无埋伏。袁福通大营紧闭,防守甚为严密。”
闻仲放下心来,命士兵安睡,以待明日之战。
却说袁福通大帐之中,此时却是灯火通明。准提圣人赫然在座,轻笑着对袁福通说道:“君侯不必忧虑!贫道赐你一件法宝,可保无忧。”
说着取了一尊金佛递与袁福通。
袁福通接过一看,那金佛盘坐莲台,面目慈祥可亲,目中两道金光,宛如实质,森寒刺骨。
此宝乃是准提闲暇时炼制,为展示佛法所用。
袁福通得宝大喜,道:“多谢上仙赐宝!”
说完,恭恭敬敬地将金佛挂在项上。
准提当即告辞而去,说道:“明日会兵,我自当暗中相助,使彼法术不能施展。你可趁机领军冲杀。”
袁福通唯唯领诺,恭恭敬敬地将准提送出辕门。
第986章 女娲庙()
闻仲得了袁福通战书,定了大战之期。
至日,两边军马一起出动,来至战场,相隔一箭之地,两边军士用箭射住对方阵脚。
当下双方排开阵势,旌旗历历,明晃晃的刀枪映着日光,发出森冷的寒气,战意凛然。
闻仲催动墨麒麟上前对着袁福通说道:“叛国逆贼!当今大王英明神武,天下莫不臣服。殷商仁义待人,未尝有亏过北海子民。你为何举旗反叛,徒让北海陷入战火,使生民受刀兵之祸!快快下马受降,免遭屠戮!”
袁福通大怒道:“闻仲老儿,北海乃化外之地,本不属商。是你等恃凶强压,故而不得不顺从。今我首倡义兵,解救北海之民,乃是顺应民心之举。你恃凶前来,正是自取死路。须怪不得我!”
闻仲闻言大怒,催动墨麒麟直取袁福通。
袁福通挥刀来迎。
那袁福通虽然凶顽,然而闻仲乃是截教高徒,一身武艺出神入化。就连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黄飞虎和纣王的一身武艺都是闻仲所授,那袁福通岂是对手?
战不数合,被闻仲一鞭打在肩头。
只见袁福通身上闪起一阵金光,闻仲一鞭虽然结结实实打在袁福通身上,却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那袁福通本来看着闻仲鞭来,自己抵敌不住,勒马便逃,及至跑了几步,身上却没有丝毫疼痛。
转头一看,肩上完好无损,项上金佛散发出阵阵祥光,护住全身。
袁福通见状大喜,复勒回马来与闻仲交战,更不顾及自身,只是全力抢攻。
北海兵将见主将如此英勇,仿佛神仙降世,士气大振,当即擂鼓呐喊助威,喊杀声不绝于耳。
闻仲却是越打越郁闷,你一鞭结结实实落下,人家不躲不避,任凭你打,偏生还伤不了他。
数合过后,闻仲气得跳脚,将额上第三眼睁开,霎时红光漫天,吞吐不定。
袁福通大骇,转头便走。
闻仲大叫道:“贼子,哪里走!”
话音一落,运起全身法力祭雌雄金鞭往袁福通脑后打去。
却见那金鞭在半空中“嗡嗡”地打了个旋儿,竟掉下地去。
闻仲大惊,举目四望,心中惊惧不定,不知何人破了自己法术,当下见袁福通败逃回本阵,闻仲身边亲兵抢出,捡了雌雄金鞭交还太师。
闻仲心中踌躇,不知北海军中隐有何方高人相助,一时不敢下令攻击。
袁福通回了本阵,将项上金佛高高举起,一时梵音大作。
那金佛散发出阵阵金光,将商朝大军个个刺得睁不开眼,而北海大军却个个周身暖洋洋的,战意高昂。
袁福通趁机挥军猛攻,闻仲连忙高呼商军结阵,兵器向外缓缓退却。
幸好闻太师统兵之能天下无双,桃精柳鬼法力一时被限,战力却依然强悍。
闻仲将额上三眼打开,勉强挡住佛光,掩护众军退入营寨之中,坚守不出,一面差人打探北海军中有何奇人异事。
袁福通带人天天在辕门叫阵,闻太师几次出阵,虽然杀败袁福通,然而那金佛实在强悍,每次袁福通都是交战一阵,即祭起金佛,扬长而去。
闻仲气得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偏生又奈何他不得,心下着实郁闷。
索性高挂免战牌,来个眼不见为静。
这日,闻太师正在帐内思量破敌之法,余庆运粮到来,见军中人人面带愁容,不觉心中奇怪,遂进帐来见太师,询问军情。
闻仲将袁福通依仗金佛取胜之事说了,长叹道:“方今军中无人能制此贼!我想三山五岳之中,道友甚多,须去请来几位,方才能敌袁福通身后的高人。”
余庆道:“太师可还记得那日我等出兵之时,来了一个道人,言他日若有阻碍,自会下山相助。今何不去请他出山!”
正说间,传令兵来报:“辕门外有一道者求见!”
闻仲正为战事烦恼,盼望有能者相助。听有道者前来,连忙出帐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