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恒仙尊-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白元神之躯闻言,疑惑地道:“以圣人之意,该添加进何种理念,方才能使我教教义完满?”

    老君闭目道:“上善若水,你何不学水之大德?”

    慕白元神之躯笑道:“圣人之意莫非要我将无为而治那一套学去!则圣人自己又该主张何种思想?”

    老君瞪了慕白元神之躯一眼,这才又道:“你刚来之时,我与孔宣说的那番话其实你也可以善自深思,必有所得。”

    慕白元神之躯闻言沉默片刻,乃道:“大师伯之意是要我取中庸之道加进截教所传的教义之中?然而中庸所谓不偏不倚、守中待时与我截教勇猛刚烈的教义不太相合啊!”

    老君道:“此是你未能真正理解此中之奥义。”

    当下老君就着中庸之道大谈而特谈,把慕白元神之躯说的晕晕乎乎的。

    最后慕白元神之躯忍不住笑道:“大师伯说了半天,不就是要我们看清时势,不争先、也不落后吗。不争先则不会遭人嫉恨,所谓箭射出林鸟是也;不落后则不会被人嘲笑,从而为天道所弃。此乃为人处事明哲保身之道也!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永远安安乐乐。”

    老君闻言不语,半晌点了下头。

    慕白元神之躯哑然道:“此道果然精深,然而对心性要求还是挺高的,恐怕能安心于此道的人终不会太多。也罢!所谓刚极易折,我截教确实也需要一些中和的思想。大师伯良言相戒,慕白拜谢!”

    老君闻言颔首,道:“今你既然将孔宣的五色神光收了,然而当日孔宣大宏愿斩尸也的确得了天道承认。儒家教义已经算是建立起来了,孔丘此时便已有颇多门徒,你当如何应对才是?”

    慕白元神之躯笑道:“今孔宣善尸已然被我打散,虽然儒家教义建立,终归还是得复归我截教门墙。他抢我教义,我抢他基业,也算扯平了。只今另寻一人为我截教宣扬教义,掌管儒家也就是了。又有何难为之者?”

    慕白元神之躯与云霄二人在老子处逗留许久,也请教了许多疑难。

    老子本为人教之主,掌人族教化,凡对人族发展有利的,便悉心传授解惑,中间自然也不断间杂了他自己对大道的感悟。

    慕白元神之躯二人倾心听讲,虽然三人都避开了修炼之道不谈,但天下道理本就相通,二人以之与自家教义相互印证,当下也得益良多。

    云霄便欲告辞,慕白元神之躯也不欲久在老君处,恐惹人非议。

    当下二人辞别老君,径往天下各处游历,寻访可以传道之人。

    慕白元神之躯心中虽早有定计,然而时机不到,也不与云霄说,每日就带着云霄四处游览山川胜景,观世情百态,日子倒也过得飞快。

    如此数十年,天下终至大乱,兼并战争越演愈烈。

    此时鬼谷子名声日隆,拜师求道者络绎不绝,然而鬼谷子却择徒甚严,非其人不传,此时门下也不过三五个徒弟,其中便包括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另有孙武亦常来拜问,相与论兵。

    慕白元神之躯闻之,心下喜悦,却也不去管他。

    且说老子在人间五十六年,看看无为而治的道统已然传下,世间诸子百家已然渐渐兴盛,三教九流都已有传承,老子见诸事已定,便即跨青牛往西行,意欲了结道门与西方之事。

    老子过函谷关,被尹喜留下,强拜为师。

    那尹喜也是术士一流,善能望气,故而能察觉老子非同凡人。

    老子因在人族之中,又不能施法强行闯关,被逼不过,无奈之下,只得收下了他。于是写了道德经上下两册,交与尹喜,令其自行研读,并传之后世。

    当下老子过了函谷关,穿过秦州,看看过了人族聚居之地,这才展开大法回转地仙界,将当日从截教中抓去的多宝道人领出了八景宫,径往西方而去。

    路过骊山,有截教中无当圣母从中洞府中走出拜见,老君温言勉励。

    无当圣母与多宝相见,大是痛哭。

    彼时慕白元神之躯正与云霄在人族中厮混,忽闻老君跨青牛出函谷关,当下急忙拉着云霄追赶,远远望见无当圣母正与多宝道人述说别情,相对流涕,慕白元神之躯大叫道:“大师伯稍待,弟子有话要说!”

    老君抬眼见是慕白元神之躯到来,微一皱眉,却也并未刻意躲避。

    慕白元神之躯与云霄降落云头,拜见了老君,这才与多宝道人见礼,师兄弟等人分别四百余年,自是悲喜交加。

    慕白元神之躯转头对老君拜道:“大师伯,我还叫你一声师伯。想我道门在封神之战中死伤惨重,今日已是衰弱至极。多宝道兄乃我截教大师兄,身份不同寻常,我教中上下同门无不翘首望其归来。今日师伯却将多宝送入西方,岂不是自挖墙角、举以与人?望大师伯明鉴!”

    老君看了看慕白元神之躯,道:“我之心意,难道你不明白?”

    慕白元神之躯道:“弟子自然知晓!但时势不同,今我截教传承未绝,多宝道兄又是截教首徒,以接引准提的精明,又岂会真心接受多宝师兄?如此,多宝师兄入西方要么是被冷遇,要么便只是傀儡。则大师伯又能得到什么?”

    老君淡淡地道:“你不必管我能得到什么?多宝入西方,若能分走西方气运那自然是好。若不能分走,便助西方大兴也未尝不可!须知盛极而衰,当年你截教为何会败落莫非你不知么?”

    慕白元神之躯闻言心下大悲,起身站立对老君道:“大师伯是打定注意要将多宝送入西方了么?如此,弟子尚有一些话要对多宝道兄说。”

    老君点头,转目他顾。

    慕白元神之躯回头对云霄道:“我送送大师兄,你先回金鳌岛等我。此事一完,我们再去寻访有缘!”

    云霄闻言,美目扫了扫慕白元神之躯,点头跨青鸾鸟而去。

    慕白元神之躯转身对多宝道:“我们边走边说。”

    当下慕白元神之躯与无当圣母告别,与老君、多宝一道离了骊山。

    慕白元神之躯于路对多宝连打眼色,多宝却只是面色踌躇,犹豫不发一语。

    看看行了三百余里,慕白元神之躯只得驻足对老君道:“大师伯是一定要将我截教门人拿去还了你欠下的因果么?你有没有问过多宝师兄自己愿不愿意?”

    老君扫了多宝一眼,淡淡地道:“此去西方亦是他的缘法,他又怎能不愿!”

    慕白元神之躯闻言回望多宝,见其面色犹豫地道:“行前大师伯曾告诉过我此行的目的。贫道心下也认为大师伯所言不无道理。我道门已然衰弱不堪,如不分走西方教一分气运,日后这天下哪里还能有道门立足之地?况且掌教老师已然不在,一众门人俱都无依。我入西方或许能从另一方面保下截教一份元气。”

第1111章 秦皇大巫() 
慕白元神之躯听了此言,怒极气道:“大师兄你好糊涂!我截教已然与西方仇恨难解,你入西方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接引准提的重视,甚至可能羊入虎口,再无脱身之机。今你又何必为了他人的利益轻身犯险!徒让我等同门痛心疾首。”

    多宝闻言更是踌躇,复又望向老君。

    老君对慕白元神之躯道:“料你有多少道行,能知什么前事后因!多宝此去,自有缘法,亦是为我道门挣一分气运。你再莫胡搅蛮缠,阻我大事!”

    慕白元神之躯恨道:“我截教弟子就该给你们东抢西送么!你把我们又当成什么了!今日贫道虽然劝不回多宝,但贫道也绝不会再遂你心愿,为你做抵挡西方东进的马前卒。贫道也算想明白了,我教掌教老师既然不在,那么即便西方教不能大兴,这三界也不可能是我截教弟子的天下。既然如此,我截教退出,你们谁爱抢谁抢去吧!”

    言罢,跺脚而去。

    老君默然半晌,转头看着多宝脸上现出迷茫的神色,当下道:“大道衍化生发,无论是谁都在这茫茫天数之中,岂能赌气不干了!即便是想躲又岂能躲得掉?你若什么都不做,天道生你来干什么,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至古至今,未闻有一味闭关苦修而能得大道的。慕白如此言语,真如小孩子玩闹一般。”

    当下老君复骑着青牛,领着多宝往西行去。

    此一番西行,老子化胡为佛,立多宝为多宝如来,就在灵山对面的一座山峰之上开辟了道场。

    名义上是以此为契机,表示佛道一家,为佛法东传打开了道路。日后佛法传入东土,人人便都知道这是老子化胡为佛创立的宗门,不会生出排斥之心,实则却是打着分走西方气运的算盘。

    接引准提得知此事,就听准提大笑道:“妙极,妙极!多宝此来,我西方大兴在望也!”

    竟一口接纳了多宝,承认了他多宝如来的地位。

    老君见事如此,也有些意外,然而却不动声色,只开口欲要回乾坤鼎。

    接引准提对视一眼,心知这乾坤鼎终是要还的,否则岂不与老君交恶!当下笑道:“此物在我西方近五百年,原该归还道兄。”

    言罢,将乾坤鼎取出还了。

    老君取回乾坤鼎,这才又跨上青牛,慢悠悠地走了,径往天庭三十三重天外建立了兜率宫居住。

    从此,这一尊分身便常驻兜率宫,以坐镇三界,掌理人族教化之事。

    老子化胡为佛得到的功德也被炼制了一件后天功德至宝:金刚琢。

    却说多宝道人成了多宝如来,接引准提待之甚厚,一应西方修炼之道无不尽心传授,又以八宝功德池之圣水为之洗尽凡俗尘垢,凝聚佛门法身。多宝心下颇有些受宠若惊,渐渐对西方竟生不起半点恨意。只是心下挂念截教同门之义,师徒之情,不由颇为愁闷。

    这日,多宝在山中坐禅修行,看日升月落、花开花谢,天地万物无不欣欣向荣,各按其道向前运转。心中有事,郁结难解,仰天叹道:“若能此身化为二,不负如来不负君!”

    此言一出,天道感应,多宝竟因此心绪郁结进而发愿之下斩出一尊善念化身。

    八宝功德池边接引、准提对视一眼,尽皆心下长叹,当下准提招来孔雀明王道:“你去助多宝一助,令他从此了了过往一切恩怨情仇,放下心头郁结。”

    孔雀明王领命,飞身上前径自把多宝如来的善念化身吞入腹中,直往灵山而去。

    到了灵山佛门道场,多宝毕竟修行日久、道行高深,其善念化身竟破开孔雀身体而出,正巧落在灵山道场的莲台之上。

    自此,多宝知天数如此,乃令其善念化身一心向佛,径入人间转世,苦修佛法,最终证得佛果,成为释迦摩尼如来佛,坐镇灵山。多宝如来却就此安心潜修,不问世事。

    接引准提乃将皈依佛门的三千红尘之客尽数拨与释迦摩尼管理。以此为主体,佛门吸收了截教教义,转化为佛法中佛门广大、普渡众生的理念,大乘佛法渐渐完善,就此现世。释迦摩尼如来也成了大乘佛教教主。

    从此释迦摩尼如来一身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连在一起,老子化胡为佛分走的气运终究还是回到了佛门之中。佛门更以此为凭,向老君索得了东进传道的开门砖,佛法大兴终于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日程。

    慕白元神之躯听得释迦摩尼如来建立了大乘佛法,不由心内愤恨,却又无可奈何,心下对老君更是怨愤。

    怒道:“佛门大兴,受损的岂止是我截教一家?你们都做好人,偏偏要我去做恶人,哪有这种便宜的事!”

    起身入了人族,此时战国已经形成。

    孔丘虽死,其儒家思想却已经基本创立起来了,只是尚未阐述完全。于是其弟子各执一说,渐渐分成了十余流派,各有补充完善,但都未得要旨。

    慕白元神之躯来到人间界,正是为寻找一个能将截教儒家学说传承下去的人,却存了偷懒的心思,当下直接便去找到此时尚年轻的孟子,一番忽悠将之收入门下,传了基本教义之后,留下几部道书便令其自行专研,当下甩手就走了。

    孟子也的确非同一般,只短短数年便将慕白元神之躯笼笼统统所传的教义思想研究了个透彻,并且自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阐发。

    孟子乃完全抛弃了礼乐治国之道,转而谈论起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认为众生平等,人性本善,遂积极推行仁政,重视个人修养。

    同时,也将有教无类、兼容并蓄的教化之道广为宣扬,提出智、勇、仁、义、信等五字君子修养。

    最后,少少地提了一句中庸之道。

    孟子之道,已近于圆满,大道也予以承认,于是立身肉身成圣。

    要说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虽各个不凡,然真正能以自己的思想契合大道,从而肉身成圣者却也并不太多。

    阐教门下便只有个周公,那都是以前的了。此后的老君门下有个庚桑子、列子、庄子,尹喜虽然入门,却是修炼得道。法家只有个韩非子,兵家有孙武子、孙膑二人,儒家也只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人。

    当然,还有个不知归于何类的鬼谷子自然也是肉身成圣的。其余各家却都鲜少有人能够达到不用修炼,直接肉身成圣的境界。

    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些虚的。比如庄子,便是玄都大法师的善念化身,孔子又是孔宣的善念化身。但都得了大道,也算是肉身成圣了。

    这里的成圣自然不是说成就了如太上老君、原始天尊等人一般的天道圣人。他们只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契合了大道衍化生发之道,从而在各自的领域走到巅峰,得到大道承认。从此为人代代尊奉,短短百年,便致永垂不朽了。

    且说孟子传承了截教儒家,顿时大放异彩。

    阐教中人却又坐不住了,奉了老君与原始之命,也入人间界寻找传承之人,恰逢孔宣也重新凝聚了善念化身,入人族再次寻找传道之人。

    两方一拍即合,最后共同选中了荀子,将当初孔子未能传完的大道继续宣扬,奉行礼乐治国之道,推行德治,大肆传播中庸思想,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宣扬阶级门户观念,同时认为人性本恶。

    从此纷乱的儒家思想终于归于两类,一是孟子传下的后来与法家结合的法儒思想、一是荀子继承了人阐两道形成的礼儒思想。

    最后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纵横家、兵家为手段,灭六国一统天下。至此,百家争鸣时代宣告结束,各家各派传教的行动也随之告一段落。

    慕白元神之躯因多宝入西方之事,心下一直有些郁郁不乐,故而也懒得理会人间界的争争夺夺,只留在流波山静修。眼看着门下鬼谷子、孙武、孙膑、韩非子、孟子五人陆续从地仙界霞举飞升而来,当下心中也颇为喜悦。

    这五人论法力那是弱得可怜,但论声望地位,却又一个个高的吓人。

    慕白元神之躯乃将三千里方圆的流波山尽数开放,任由他等选择地方建立修行道场。好生安置了下来。

    那人间帝王秦始皇生性暴虐,用得了阿修罗族杀道传承的白起为将,在天下掀起腥风血雨。嬴政却暗中施展秘法将这些枉死战士的生魂精血俱都拘禁起来,用巫族速成的秘法修炼肉身,嬴政本就天资绝顶,如此逆天修行之下竟飞快地修到了大巫的境界。后为了平息天下之怒,堵住悠悠众口,白起又被作为替死鬼斩杀,因而世人皆不知其中有嬴政搞鬼。

    彼时天下已许久未有巫族中人现世,故而谁都没有放在心上,以为只是白起一人杀戮成性。

    然而待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本性暴露,收天下兵甲,铸以为金人十二。又修筑地宫,按大地星辰排列,形成十二都天神煞阵,意图重现当年巫族的辉煌。

第1112章 十二都天神煞阵() 
这一下,三界之中但凡经历过当年灭巫之战的人都知道嬴政是巫族中人了。

    原本巫妖血脉融合之后,巫族血脉觉醒的人也不是不能做人皇,比如当年的大禹。然而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却显示出其心里并不甘心做人皇那么简单,而是妄图用十二金人重新布成十二都天神煞阵,以无数枉死的厉鬼冤魂炼制成十二个强大的鬼魄操纵,从而重现远古巫族的荣光,进而称霸三界。

    这还了得!

    昊天玉帝首先便雷霆震怒,命刚刚封神上天的一众神灵下界收复嬴政。

    然而阐截二教修士俱都不鸟玉帝,都推说自己公务繁忙,尽皆只顾埋头打理自己该干的职司,对于其他命令拒不执行。

    玉帝手中又没有打神鞭,阐截二教修士人多势众,况且又是圣人弟子,玉帝心下虽然愤怒,却也实在没有办法调动。

    当下只得命隆恩真君等一干原班人马并封神之时一并招收上天庭的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收复嬴政。

    奈何那嬴政修成大巫之身,依托地宫阵法,将十二金人按都天神煞阵排列,一时威力绝伦,奉旨下界的隆恩真君虽是大罗金仙上乘的道行,却也抵挡不住,十万天兵不到半日便俱都被打倒,化一道真灵复又回归封神榜上去了。

    隆恩真君顿时势单力孤,被嬴政祭一个金人重重地敲在背上,重伤败走。

    天庭大败,昊天玉帝大怒,便欲御驾亲征。

    一众朝臣俱都劝阻,言陛下掌三界之重,岂可轻身犯险?

    昊天玉帝怒气冲冲地道:“那嬴政如此凶顽,朕不亲征,如何能收复于他?”

    太白金星李长庚奏道:“当日封神,并不只封了周天清福正神,还有许多高明之士被封为镇守天王,各部将领。这部分的职司本就是以武力维护三界的稳定,今陛下何不教他等下界?何至于就要劳动陛下亲征!”

    昊天玉帝闻言,转念也觉的有理,暗道:那巫族的十二都天神煞阵厉害非常,我今先不说,让阐截两教门徒去吃瘪,也好小惩大戒!

    当下诏命托塔天王李靖领兵,哪吒为先锋,杨戬等为将,偕同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四位镇殿大元帅,并沙门四大护法天王魔家四将一并下界,收复嬴政。

    众人复领兵十万浩浩荡荡来到人间界,布下天罗地网按住八方阵脚。

    魔家四将先行前去挑战,祭地水风火乱涌,那嬴政大巫金身,号称不灭。任他地水风火乱涌,毫不惧怕。魔家四将见法宝无功,只得各持兵器与嬴政大战。

    嬴政将十二都天神煞阵运转开来,裹住魔家四将一通绞杀,四人抵挡不住,看看便要落败重伤。

    魔里红将当日用打神鞭从慕白元神之躯手中换来的化血刀祭起,猛地向扑面而来的金人砍去,顿时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那金人竟被砍开了一条细微的缝隙。

    嬴政操纵大阵,见此异状心下也吃了一惊,大阵运转顿时缓了下来。

    魔家四将这才趁机脱身而去,只是所领兵马俱都损于阵中。

    四大天王战败而回,皆面有赧色。

    一旁的哪吒大笑四人不顶用,当下招呼了杨戬一声,齐齐飞身降落,往嬴政所居的十二都天神煞阵而去。

    那杨戬虽是真灵封神,但一应神通本领俱在,二人一使八九玄功、一使九转玄功,俱都神通不凡。

    但十二都天神煞阵厉害非常,二人领兵冲杀一阵,损兵折将甚多。

    哪吒莲花化身,最见不得污秽之物,偏偏这嬴政所立之神煞阵中颇多血污冤魂厉鬼,哪吒心下颇为难受,大怒之下更是勇猛冲杀。奈何只是破不得阵法,反而孙兵则将,只得招呼杨戬退走。

    二人神通不凡,嬴政却也阻拦不住。

    当下哪吒、杨戬又败阵而回。

    李靖见接连败阵,麾下无将可用,当下看向王魔等四位镇殿大元帅。

    王魔等四人对视一眼,道:“当年我等在金鳌岛学艺,见过无数阵法,然而今日嬴政所立之阵却是闻所未闻。大凡阵法一道,不知根底贸然前去,无不凶险异常。我观嬴政运行大阵的手法甚是生涩,想来他自己也未完全悟透此阵的运转。因而先前几位方才能够全身而退。只今须得先打听清楚此阵原委,才能再定对策!”

    李靖闻言道:“既如此,何处可以打探到此阵?”

    王魔等对视一眼,默然不语。

    李靖连连相问,王魔乃道:“观此阵大气拙朴,了无斧凿痕迹。况一应布局,全不与道门阵法相类,想来应是远古巫族流传下来的阵法。若要打听清楚此阵根脚,恐怕还得另寻三界之中修行久远的高明之士方可。”

    李靖闻言顿首道:“既如此,当先按兵不动。回禀陛下,再拜求高明。”当下李靖修表俱述嬴政所立之十二金人之阵,命麾下天将送至凌霄殿。

    玉帝得表,知李靖、哪吒等战败,虽心下本欲使这些圣人门徒战败受辱,以出心头恶气。但听闻真的败了,又觉得终是失了天庭威严。

    当下心中颇有些悔恨,将战表传与凌霄殿中一众文武观看,便问计于众臣。

    众臣观表,见其中所记之十二金人之阵诡异古怪,大与道门阵法不同,众皆无计。

    玉帝见众臣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