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燕不归修仙-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燕不归?这名字好像还真有点江湖的霸道!殊不知,他这名字还另有讲究的!究竟有什么情况呢,请看文文慢慢给你道来……燕不归无意中进入了修仙门派,原来一切都是天意,一切又早有定数!别人修仙是仙资、丹药、法宝、药材、机缘难得其一。即或是难得有两个运气顶天的修道者占了一项半项的也都是逆天了。但燕不归却样样沾光!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主人公的头脑……详请细看燕不归修仙……
://185775
第1章 少小离家()
星光透过竹排小屋的上方那一尺半见方的窗户透射了进小竹屋。这种小竹屋,其实就是南方乡村里很常见的那种把竹子砍成条,围着几个大树柱子编织成围,再涂抹上粘性强的稀泥和的泥坯房子。这种房子一般不高,甚至于说是低矮。房屋四围有屋檐,也一般要延伸出外约2尺,一则可以防止雨吹到墙壁上把墙壁上的泥坯化浆,二则家里也可以堆放一些柴禾什么的。
二愣子睁大着双眼,直直地望着屋顶的茅草。在他身边紧挨着躺着是二弟燕三,这家伙酣睡的十分香甜,还不时时地传来轻重不一的阵阵呼噜声。
离床大约半丈远的地方,就是竹泥墙,因为时间过久,墙壁上有几处已经有泥坯掉落裂开了的口子。屋后是小竹林,这夏的夜晚就是昆虫打鸣声一片,偶尔还会有小动物跑过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音。隔壁是燕父抽旱烟袋的“啪嗒”、“啪嗒”吸允声。
二愣子缓缓的闭上已有些发涩的双目,迫使自己尽早进入深深的睡梦中。他心里非常清楚,再不老实入睡的话,明天就无法早起些了,也就无法和其他约好的同伴一起进山拣干柴。
二愣子姓燕名不归,燕姓这个是家族之姓,历来都是延祖袭;但不归这个名字可是很有讲究的。至于究竟有啥讲究,二愣子也不得而知。原因很简单,燕父说到了该他知道的时候就会让他知道,没到时候就叫他不要多问。至于二愣子私底下问母亲,也是冷遭白眼。
燕不归被村里人叫作“二愣子”,可人并不是真愣真傻,反而是村中首屈一指的聪明孩子,但就像其他村中的孩子一样,除了家里人外,他就很少听到有人正式叫他名字“燕不归”,倒是“二愣子”、“二愣子”的称呼一直伴随至今。
而之所以被人起了个“二愣子”的绰号,也只不过是因为村里已有一个大他几岁的叫”愣子”的孩子了,所以他就屈居第二,二愣子。
这也没啥,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是“狗娃”、“二蛋”、“小三”之类的被人一直称呼着,这些名字也不见得比“二愣子”这个名字好听到哪里去。
乡村里的小孩起名就是实在,比如小时候多病的一般都是叫跟狗有关的贱名字好带,就比如“狗娃”。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二叔的大名“长久”就是私塾先生帮起的。
至于那些名叫“长路”或是“路长”之的一般十有八、九是他娘在回娘家的路上生的。
燕不归外表长得很不起眼,身材单瘦,皮肤是黄中带黑,也就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农家小屁孩模样。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比同龄人早熟了许多,因为他从小知事起就向往外面花花世界的都市繁华,梦想将来有一天,他能走出这个巴掌大的燕家崖小村子,去看看私塾先生经常所说的外面世界。
当初燕不归有了这个想法,可却一直没敢和其他人说起过。否则,一定会使村里人感到愕然,一个ru臭未干的黄毛小屁孩,竟然会有这么一个连大人也不敢有想的念头。
要知道,其他同燕不归差不多大的小屁孩,都还只会满村的追鸡摸狗、满山爬树找野果子吃,更别说会有离开故乡这么一个古怪的念头了。
燕家一家本来五口人的,燕不归老大,下面是二妹燕子飞,弟弟燕三。不过二妹也才3岁多点就在前年的麻风病中去世了,所以一家五口现在也只四口了。不过这四口之家很快又会变成五口之家了,因为燕母又是临盆在即了。
燕不归今年刚十岁,中秋后三日就将是他的生日。
这几天私塾先生放假,燕不归天天和小伙伴漫山遍野的玩耍简直就玩的成了野孩子了。这不睡前都还想着今天的开心事,然后就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说起私塾,这事也都燕不归他二叔出资赞助的,否则以燕不归家的清贫能一日三餐吃饱就不错了,又哪能去得了私塾读书哦。
第二天燕不归和小伙伴们相约上山,中午时分,当燕不归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背着半人高的木柴堆,怀里还揣着几个野蘑菇,从山里往家里赶的时侯,他的家中已来了一位,会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客人。
说是客人,其实也不对,毕竟按照家乡的说法本家叔叔也就是自己父亲的亲兄弟,当然就是自家人,这个人就是燕不归的二叔燕长久。
听说,二叔在附近一个小城的酒楼,给人当掌柜,是燕不归父母心中的大能人。燕家这些年来,可能就出了二叔这么一位有点身份地位的亲戚。
燕不归只在很小的时侯,见过这位二叔几次。他大伯家的堂哥在城里给一位老铁匠当学徒的工作,就是这位二叔给介绍的。二叔回家次数不多,且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才会难得回家乡一次。
二叔也很是照顾燕不归一家,隔三差五地会让人带点东西回来。燕不归这位堂哥每次回家也都会顺带有二叔捎带的一些吃的用的东西给他们,。因此燕不归对这位二叔的印像也很好,即使父母虽然嘴里不说,心里也是很感激的。
每当父母一提起堂哥,就神采飞扬,他们的希望就是等燕不归大点了也学那堂哥去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燕不归年龄虽小,也羡慕不已,心目中最好的工作虽然没有具体轮廓,但他还是有着自己的向往,那就是某天要能给小城里的哪位手艺师傅看上,收做学徒,从此变成靠手艺吃饭的体面人。
所以当燕不归见到身材高大,穿着一身崭新的红绸缎子衣服,国字脸,脸上也是剃的干净无须的二叔时,心里兴奋极了。
燕不归把木柴在屋后放好后,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便到前屋腼腆的给二叔见了个礼,乖乖地道了声:“二叔好”,就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听着父母同二叔聊天。
二叔笑眯眯的望着燕不归,好生打量着他了一番,嘴里夸了他几句“听话”、“懂事”之类的话,然后就转过头,和他父母说起这次的来意。
燕不归虽然年龄尚小,不能完全听懂二叔的话,但也听明白了个大概的意思。
原来二叔工作的酒楼,属于一个叫“白鹤崖”的江湖门派所有。而前不久,二叔才正式成为了这个门派的外门弟子,有权限推举8岁到11岁的孩童去参加白鹤崖招收内门弟子的考验。
五年一次的“白鹤崖”招收内门弟子测试,最近就要开始了。这位有着几分精明劲,自家子女尚小的二叔,自然想到了适龄的燕不归。
一向老实巴交的燕父,听到“江湖”、“门派”之类的从未听闻过的话,心里还有些犹豫不决的拿不定主意。便一把拿起旱烟杆,“吧嗒”、“吧嗒”的狠狠抽了几口旱烟,就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在二叔嘴里,“白鹤崖”自然是这方圆百里,了不起的数一数二的门派。
只要成为“白鹤崖”内门弟子,不但以后可以免费习武、吃喝不愁,每月还能有一两的银子零花。而且参加考验的人,即使不能入选成为内门弟子也有机会成为像二叔一样的外门人员,专门替“白鹤崖”打理门外的生意。
当听到有可能每月有一两银子可拿,还有机会成为和二叔一样的体面人,燕父终于拿定了主意,答应了下来。至于什么所谓的内门弟子,燕父可是一窍不通,但想来那比拿银子都好的事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这个内门弟子的事只可仰望,能有缘得到的话更是燕家积德修来的福气。
二叔见到燕父应承了下来,心里很是高兴。又留下二两银子,摸了摸燕不归的头,就带着燕不归出门回城去了。
燕不归虽然不全明白二叔所说的话,但可以进城能挣大钱还是明白的。这下子,燕不归终是如愿以偿地可以离开这个村子去外面的世界了。
但毕竟要离开亲生父母,燕不归还是很舍不得。不说是一步三回头,但看着父母渐渐远去的身影,燕不归很是不舍,咬紧了嘴唇,强忍着不让自己眼框中的泪珠流出来,快步追上二叔……
燕不归虽然从小就比其他孩子成熟的多,但毕竟还是个十岁的小孩,第一次出远门让他的心里有点伤感和彷徨。他年幼的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等将来挣到了大钱就马上赶回家,和父母再也不分开。
燕不归从未想到,此次出去后钱财的多少与他其实已失却了意义,从此之后他竟然走上了一条与凡人不同的路,走出了自己的修仙之道。;
第2章 小偷遇寡妇()
燕不归和二叔先是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接着又是上了一辆马车。
现在马车就飞快的在小路上驰骋,燕不归的身子也随着地面的坑洼开始起伏晃动,他内心也跟着跌拓不安起来。带着父母对他的期望,离开了居住十年的小山村,心情别是一番滋味。
听二叔说此地距离县城有不短的路程,燕不归就渐渐有点昏昏然地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人轻轻推动,睁开眼睛趁着星光一看,二叔面带微笑的望着他,打趣道:“二愣子,第一次离开家门,有什么感想啊。”
燕不归察觉到马车已经停下,憨笑道:“没啥感想,就是有点担心,不知道能不能被收做内门弟子。否则还真对不起二叔大老远地接我这一趟。”
二叔哈哈一笑,拍了拍燕不归肩膀,说道:“行了,别想那么多了,到地方了,这是二叔家,你先去休息,等早上我带去见你二婶他们。”
下了马车后,展现在燕不归面前的是一片瓦房,跟着二叔来到一处房间,燕不归洗漱过后就坐在床上却怎么也没有睡意,他脑中闪过一幕幕爹娘、乡亲、亲戚的言语,内心不经开始轻叹,对于被白鹤崖收入内门弟子的念头,更重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不大一会天色微亮,不一会日头渐渐升起,燕不归尽管一夜没怎么休息,但精神却很充沛,带着一丝忐忑,他随着二叔见过了二婶还有他们的5岁大的闺女燕晓晓。
吃过早餐后,二叔说白鹤崖的人就这2天会到。就问燕不归是在家等呢,还是跟他去酒楼看看。燕不归理所当然地答应跟二叔一起去酒楼,一则见下大世面,二则也看能否学点东西,再则要是二叔忙不过来自己或许还可以帮忙干点什么的。
燕晓晓见家里好不容易来个客人,却又要马上跟爹爹走,一点都没好玩的。不过燕晓晓对这个堂哥很是好奇,一点也不生疏,所以也就要求一起去酒楼。
燕长久今天特别开心,也开心地应了燕晓晓。但却要求孩子一定要听话之类的,否则以后就不带她去了。
然后,燕长久在前,后面这2个孩子随后。
燕不归出得门来才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一东西方面的街道,现在就在街道的最东面。街上不说车水马龙,但也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的挺有几分热闹。街道上的青石路面光整,看似整个街道都是在一块大青石上建立的。
燕不归早在路上有听二叔讲过这个镇叫青义镇,但附近山沟里、没啥见识的土人根本就没见过大城市,才“青义城”“青义城”的叫个不停。
现在的燕晓晓,小步跑上前来,拉着燕不归的手“哥哥”长、“哥哥”短的叫个不停。
正在这时,前面一20有又5、6的汉子迎面撞来。燕长久本可以随便侧身让开,但今天后面有2个孩子跟着,要是给撞着就不好了。所以他一脚踏前弓步,伸手一拉把这汉子给生生拽住。正想要来句“跑这么快干嘛,小心撞着孩子”的话呢,却见从前面的布店跑出一青衣扎头巾的妇女,踉跄跑出高喊着:“抓小偷。”
燕长久立马瞪目那汉子:“怎么回事?”
这小偷见燕长久人高马大,还有功夫在身自是承认不敢说啥的。后面妇女跑上前来说了这钱是她孤家寡人一个日夜cāo劳辛苦织布准备了几年才筹备好的,准备给婆婆添置棺材、寿衣之类的钱,却没料到终还是差了点钱。本来今天就是来定做寿衣的,却没料到如此情况。
说来也是,原来这女子16岁就嫁给城东张村的张二娃,那成想天不人愿,结婚没一年张二娃干活回家晚了黑天摸索的给摔了下崖摔死了。张家二老仅此一子,连孙子都没留下一个儿子就去世了,自然郁郁寡欢。当年张父就忧郁成疾在一次茅草房漏雨上屋顶检漏时给摔了下房顶,在床上躺了几月后也去世了。
张母也就在张父出殡那天悲伤过度情况下送丈夫出殡,那成想天意弄人、祸不单行。哭的死去活来的婆婆就缓缓倒在了李倩梅公公的棺材上,那知道这一倒就瘫痪了11年。这些年来,李倩梅不但没有改嫁,还把瘫痪在床的婆婆伺候的就象亲娘似的,邻里本就同情这一家子的命运。但幸好有这个儿媳妇,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这小偷汉子听到妇女念叨着这些,也不觉得脸红耳赤起来,赶忙作揖道歉:“大姐,我也是不得已,我家住在西街后的王村,叫王林,家里就我一个独子,父母去年上年都一起去世了。好不容易东挪西借些钱把他们二老安葬了,到现在债都没有还清,却不道前些日子二老投梦说在地下没房屋住,冷的凄凉。我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想给他们烧个纸房子顺带给他们烧点纸钱,去跟邻里亲戚都借了就是借不到钱。但我身为人子,怎么也得想点办法尽点孝道啊。这不就今天开始第一次干这个就被你们抓住了,虽说这也有点不不厚道,但也是没办法,百事孝为先啊!燕掌柜、这位大姐,还请原谅则个!”
燕长久听见这小偷居然认识自己,并且情况也说的清楚。按照当时律法,小偷要是给送上衙门自然是一顿板子少不了的。但同是邻里,并且也认识自己,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有他这伸手确实也明显是第一次作案,好说好歹也要给人家一次自新的机会。
想到这些燕长久竟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用征询的眼神看这位女子作何打算。燕长久这才见这女子芳华二十七、八,眉清目秀。
这女子轻咬嘴唇稍加思索就对燕长久作揖感谢:“李倩梅感谢这位燕掌柜了!”然后又指了指那小偷道:“既然王林也是为孝之事,又不是好吃懒做之徒,不得已而为之。今天把钱还我就算了。好歹也给他一个更新机会!如以后他再不悔改,到时再送他去衙门好了!”
旁边王林自是连忙作揖感谢,赶紧将怀里的钱袋掏了出来恭敬送还给李姓女子,感激之话自是不在言表!
燕长久功夫在身自是不怕王林能跑的了,早就松了他的手。
这王林见事情已了,不再有事就尴尬地要离开这里,却又给燕长久给叫住。惊得王林以为途生变卦,心中担忧定是板子少不了的。但自是理亏,一方面摄于燕长久的武功高强,同时也是内心对李倩梅的愧疚,一时惊得呆在当场而并没有撒腿逃离现场的打算。
燕长久却道:“这次看你们情况,我也做个好人。看你们2人情况都有点困难,反正我帮经营的那酒楼也需要一些日常物质开销。最近我们也需要一匹布做围布,李倩梅可否在最近2天提供一匹布?虽然不说价格会出的多高,但我们按照布店买的计算自是比你卖出的要高1到2成价格。至于王林你要真是有孝心,你可以砍柴卖给我们店,不敢说保证你衣食无忧,但我却可以先支付你一些薪水让你解决目前问题。如何?”
两人自是一阵欣喜。李倩梅还道:“谢谢燕掌柜,我家还有一匹未完工的布,今天晚上再加班加点,估计明天中午就能赶上了。”
燕长久自是指着西面50丈外那锦旗飘飘的“喜来楼”告诉李倩梅就是那店铺位置。
两人自是又是一番感谢告别,王林更是小孩子似的哼着歌曲蹦跳着飞也似的跑了开去。;
第3章 砍柴郎撞织布娘()
燕不归跟在二叔后面,见一路上不少店铺里都有人跟二叔招呼着。更有一个熟悉燕长久的胖子开着燕长久的玩笑:“老燕,这个黑小子长的和你很像,不会是你背着自家婆娘在外生的儿子吧?”
这话一出,给路人一阵莫名惊诧又道一个潘安再世,但却惹的几个知情人哈哈一阵大笑。
“呵呵!这是我本家三弟的大小子,当然和我有几分像了”燕长久不但没生气,还颇有几分神色的得意。
燕长久进得“喜来楼”,跟几位熟客招呼过,叮嘱了几句燕不归不要乱跑、以免走丢了的话后,就自顾清理账目去了。
燕不归就带着燕晓晓到后院开始帮忙洗菜。
他俩活才干了一盏茶的功夫,就见王林满头大汗担着木材到了后院。王林跟燕掌柜说这些柴禾都是前些日子打来的,家里还有些到明天上午再去打点回来就又可以挑一担来。燕长久终是看王林勤快,自是先给了他二两银子下午去忙他父母的事情,并告诉他以后还可以去酒楼干些打杂的活计。
王林自是千恩万谢!又是哼着小曲一阵风似的跑了去给他父母买纸钱、纸房子去了。
第二天中午不到,李倩梅果真交了一匹布来,一并带了些农副产品以谢燕掌柜昨天的援手之恩。
燕长久自是没有亏李倩梅,给足了她银钱。但或许是熬夜织布的原因,李倩梅脸色很是苍白。时又遇巧,王林送柴禾来,在门口轻轻刮了下碰到了李倩梅,李倩梅就晕倒了在地上。
燕长久闻声出来掐了她人中,只听“嘤咛”一声李倩梅才是醒来。燕长久自是一顿好训王林。
王林脸红耳赤木讷的站在旁边也不狡辩。李倩梅觉得这次责在自己,忙向燕掌柜说了不是王林撞晕的,可能是刚才太阳太大了给晒了中暑才晕倒在地的。这个王林这时才在旁边憨厚的傻笑。
燕长久一想也对,今天太阳高照,一个女子顶着烈日加上扛着一匹布走这么远很是不易。自是招呼李倩梅先到店里小坐休息一会再走。
王林这小伙子还真是知事,忙把柴火放后院后又去搞了碗盐水姜汤给李倩梅喝。并解释说这是他家祖传的夏天防中暑汤。
李倩梅经这一阵休息,再加喝了汤水,脸色开始红转,此时更是一片绯红。
待李倩梅把汤水喝了后,想起可以去给婆婆买棺材、做寿衣了时,却又是一阵叹息。燕掌柜一问也才知道,原来却是李倩梅找不到人抬婆婆的棺材回去。
燕掌柜也是明事理的人,终是知道寡妇难做。想这种寡妇,肯定亲戚朋友、邻里乡亲不时会有来提亲的,而这李倩梅一口回绝肯定得罪的人不少,加之寡妇邻里男人想揩油水的也得不到丁点好处,所以年深日久大家也都齐心疏远不理她了。
想到了这一层,燕长久又是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趁机叫了王林择日找人帮李倩梅把她婆婆的棺材抬了回去。至于那些风俗礼节什么的,王林也懂的七零八落的也不用担心干不好。
不过这一来二去,终是撮合了这一对新人。也正是如此机缘,才会有了王小川这个日后给予燕不归修仙途中的一次又一次的机缘巧遇帮助。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话说,王林的父母投梦要纸房子的事也让燕长久想起一事。那就是自己是个生意人,本就应该多拜菩萨,虽然平时也是这么做的都会在逢年过节会要给那些菩萨烧香进贡。但现在又适逢侄子燕不归要去参加白鹤崖的内门弟子测试,这也算燕家一大幸事,好歹也该去南山的青义庙烧香拜佛求佛保佑侄子能够进入白鹤崖做内门弟子,这样自己以后更可以腰板硬朗做生意。
燕长久本是豪放性格,真是想到就做到,立马拉了二小出得门来,买了香烛,找了辆马车赶往青义庙给菩萨烧香求佛保佑燕不归这次能顺利进入白鹤崖做内门弟子。其他不再言表。
就这样,一连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就有一辆马车停到了酒楼门前。
这辆马车通体被乌漆刷的闪光发亮,驾车的马匹也是百里挑一的黄骠骏马。马车边上插着一杆锈着“鹤”字的小黄旗,金字银边,带着一股霸气,透着一份神秘。
看到这面小旗,凡是在这方圆数百里走动的江湖老手都知道,这片地方的两大霸主之一的“白鹤崖”,有重要人物驾临本地了。
据传“白鹤崖”是四百年前赫赫有名的“白鹤飞”所创立,曾一度雄霸三百载,甚至还渗透过与宕州相近的其他数州,声名显赫。但自从“白鹤飞”去世后,“白鹤崖”势力就一落千丈,被其他门派联手挤出了宕州首府宕州城。百年前,宗门被迫搬迁到宕州最偏僻的地方——龙尾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