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梦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悄悄的立于案旁,好奇的看着古时会计的工作方式。看着古时简单的方法,感叹今日的科技发达,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人类的发展。
看着两人焦头烂额的身影,一旁的我都不禁汗流满面。
唐初一直沿用秦初时期的三柱结算法,来盘算财产增减变化并结算账目。唐朝中期,逐渐被四柱结算法代替。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这四个要素是古人进行会计核算及会计结算的四大支柱。
犹豫不觉的看着他们,虽很想替他们解决目前的难题,又恐逾越本分扰『乱』历史的秩序。真把四柱结算交给他们,会不会太爱显摆了。那些讨厌穿越的人,肯定又要说我爱耍聪明,可是回头看着他们焦头烂额的模样,又于心不忍。
转念一想,我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梦。管别人怎样说呢,南柯一梦终有醒来的时候,梦醒时分,只能投以微笑,继续现实的生活,何不随心所欲呢。
门外丫鬟端来两杯茶水。
唐朝时期的茶水恐怕难以下咽,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加入不同的作料,难以想象的盐、糖都是唐人喜爱的茶水。
接过丫鬟手中的茶杯我轻轻的放在案上,看着满脸汗水的俩人,轻声道“刘管家、先生,歇息一下”
他们端起茶杯,细细的品尝。
我犹豫再三,想了半天,嘴唇微启道“帐房先生,芸熙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只见帐房先生一手端着茶杯,空余的手微微抬起。
我抛掉脑内多余的想法,朗声道“奴婢知道有一种结算方法比三柱结算法更为实用。”帐房先生听后茶杯远离嘴唇,炯炯有神的黑眸淡然的望着我,开口道“那你来试试。”
我跪于案前,拿起『毛』笔,在空白的帐册上画成四列七行。第一列写上旧管,第二列写上新收,第三列写上开除,最后一列写上见在。
我把帐册放在刘总管,帐房先生面前,指着第一列说“先生,您看,这一列旧管,指的是咱们王府上个月的银两的余额,新收则指的是咱们王府本月的银两收入、开除则是指本月王府所有支出的银两,再则见在是指王府本月的剩余的银两。”抬头看看,帐房先生眉头微皱,面无表情的专心的听我讲解
“如果先生您想算算王府本月剩余的银两,见在=旧管+新收…开除这样算来就是剩余的银两。再来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连刘总管都一丝不苟的望着账面。
我看到账房先生没有任何异议,接着道“如果想知道差额,则新收…开除=见在…旧管、这样王府的收入、支出一目了然,计算结果正确,条理比较分明。先生你看看我讲的是否正确,咱们王府以后能不能用这个来记账?”
只见帐房先生拿起帐册,认真的研究起来,并以银两实物来计算,约过了一盏茶功夫,帐房先生从案前抬起头,精明的眼神不停的在我和刘管家之间流盼,支吾了半天,从他的话语依稀的听到太好了太好了,刘管家见此忙问“先生,芸熙的这方法可行得通,可否在王府试用?”
帐房先生倏地一下站起来,拍拍自己手中的帐册,高声的嚷道“云熙,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方法,你真是冰雪聪明,你的这个方法,让我管理账务方便多了,翻开账本一目了然啊。”继而转脸兴奋的盯着刘总管,道“看样子我们以后就可以这样用了。”
“芸熙,你这个方法怎么想出来的?”账房先生淡然的眼里充满惊奇
“这不是我。。。。。。。。。。。。”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总管打断,刘总管肥胖的身躯挪了挪,含笑道“先生,我们按着这个方法来试试。”
话音刚落,两人不再言语专心的计算□□的银两开销。没有人听我解释,我无奈的苦笑着,这不是我的想法,是你们古人智慧的结晶,我只是灵活运用罢了。我略知一点法律,我可不想侵犯古人的版权,独占古人的专利。
“刘总管,先生,这不是我的想法,我是听别人说的。”看看他们,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忙碌的二人没有听到我的声音,没有听到我的控诉。
算了,总归要回去的,本来四柱结算法就出现于唐朝中期。历史上本没有我这一号人物,不存在的人物起不了任何作用,转念一想,不再言语。
天『色』慢慢的暗下来,不知不觉的到了戌时。我信步走在王府的林荫小道上,可以把□□的景『色』尽收眼底。荷花、牡丹、芍『药』满园皆是,在晨起夕落中绽放最美丽的花朵。
众多花中,我独爱木槿。多『色』花瓣,孤芳自赏。生命力极其顽强,一朵凋谢,其他花苞里会连续不断的绽放。随着旭日东升,缓慢绽放;夕阳西下,优雅合朝。
漫无目的四处游『荡』,王府静默无声,走到厨房附近,听到阵阵的吵闹声音,夹杂一些骂声。
出于好奇心,加快步伐,来到厨房,探一探究竟。远远的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丫鬟,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事情。走近一看,被围在中间的丫鬟竟是翠儿。
我拨开人群,走到翠儿的身边问道“你们不干活,聚在这里做些什么?”身着青『色』长裙的丫鬟满脸怒气,振振有词的说着“芸熙,你来的正好。今儿韦良家不舒服想要吃点清淡的,我想来想去做了炖蛋。蛋炖好后我去隔壁间拿了东西,回来时发现锅里的炖蛋没有了。”
青『色』长裙的丫鬟顿了顿,圆溜溜的眼睛直直的瞪着翠儿道“我问了一圈的人,刚才只有翠儿在锅旁,不是她偷吃的,还会有谁啊?芸熙你替我们评评理”
不就是一碗蛋,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呢。本不想多管闲事,各位看官肯定又要说这个穿越女又要自作聪明了,瞥了一眼泪眼婆娑的翠儿,想到今儿都是她在帮我,遂又心软了,盯着翠儿的眼睛,正『色』问道“翠儿,你有没有偷吃啊?”
翠儿的泪水哗啦啦的顺着眼眶留下来,清秀的脸上泪痕皆是,薄弱的身体不停的抖动的,抽噎的道“芸熙,我没有偷吃,你要相信我,我真的没有偷吃啊。”
翠儿委屈的留着眼泪,平时清澈的眼睛,此时肿的像核桃一样。与翠儿相处的时间不长,也不像是这样的人。看着满含委屈神『色』的翠儿,我转身看了一圈厨房,厉声道“你们放心,我会找出始作俑者。”此话一出,周围的丫头奴才都放下手中的活,纷纷前来凑热闹
我顺手指了一丫头,道“你去把当时在厨房附近的人都找来,还有在场的各位,你们也不能踏出这里一步。”
许久过后,陆陆续续的人来到厨房,所有曾经徘徊在厨房周围的,都位列于嫌疑犯的序列中。所有的人依次站开,每个人面前摆着一空盆。
我满意的环视一圈,道“你们每人含一口水,不许喝掉,不许吐掉。”丫鬟,奴才在下面议论纷纷着,有的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有的人抱着看戏的心情来看我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我平时就喜欢看谍战戏,狄仁杰包青天也看了不少,总归累积了一点经验。我在厨房来回的走动,仔细的观望每个人的表情。嘴巴虽是鼓鼓的,每人的表情各不一样。有的嘴角倾向于左边,右边的眉『毛』却高于左边的,明显是带着怀疑的目光注视我。
一番观察下来,所有的人中只有一人在不停的搓着手,一侧的肩膀不停的抖动,眼神飘过那人,嘴角微微上扬,若有所思的望着她。
我摆摆手,示意他们吐出口中的水。她们过于羞涩,或许是从未遇到这样事情,或许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丫鬟奴才们忐忑不安吐出口中含着的水。
目不转睛的望着盆里的水,环视一圈,心中已有答案“我知道谁是始作俑者,咱们都在□□共事,这不是天大的错误,自己出来承认,都会原谅你的”说完目光巡视一圈,始作俑者一动不动的站着,没有任何表示。
我不慌不忙的踱到身穿绿『色』长裙的丫鬟身边,歪头看了她一眼,她抬眼望望我,手指不停的绞着罗裙。嘴角微微的噙着一丝冷笑,我手指一伸正『色』道“是你吃了炖蛋。”
绿衣丫鬟吓得哆哆嗦嗦的站了出来,头不自主的点点。
绿衣女子低声哭着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刚进府,不懂得规矩,我不知道那是韦良家的,我太饿了,忍不住就吃了。我不想被赶出□□,以后我会注意的,再也不说谎话了。芸熙,我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绿衣丫鬟跪着,拉着我的裙角,不停的求饶。
我蹲下来拉她起来,安慰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诚实。下次不要再犯就行了” 绿衣丫鬟,低着头『揉』眼睛,用力的点点头。
“你们都散了吧,记住眼睛所看到的并不都是真的。没有证据不要盲目的去怀疑任何人”热闹非凡的人群,一散而开,寥寥无几的少数人在厨房忙碌。
我转身笑盈盈面对青『色』长裙的丫鬟,轻声轻语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阿青。"
“阿青,韦良家的炖蛋我来做,你就消消气,原谅那丫头,她刚进来,年纪小不懂事,遇到事情,你要多教教她。”我拍拍阿青的肩膀,以表诚意。
“哪敢让您做啊,我会重新做一碗给韦良家送去,刚才我说笑呢,只是一时气话,气消了就过去了。”阿青脸上堆起笑容
“那就辛苦一下,再做一碗吧。”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我如此客气再大的火气也该消了
阿青清秀的脸上充满笑容,开心的道“麻烦芸熙了,我当时太着急了,东西没有了怕被韦良家责怪。多谢芸熙替翠儿澄清,要不然我要错怪翠儿了。”
阿青转身拉着翠儿的手,不知如何是好,半天才开口话语间充满歉意道“翠儿,不好意思,刚才我太鲁莽了,你不要生我的气。”
翠儿嘴角微微的咧开,拍拍阿青的手,摇头道“没有关系,我不会生气的,事情水落石出就行了。”
小小的危机,被我一笔带过。
翠儿一蹦一跳的跑到我身边,勾着我的胳膊,撒娇的缠着让我给她讲讲事情的始末。
我刮刮翠儿的鼻子。戏谑道“是不是很想知道啊,刚才不知道是谁哭的泪流成河了,我偏不告诉你。”“好芸熙,你就告诉我吧,我真的很好奇。”
我们走出厨房,我看了一眼翠儿,徐徐得道“既然是一眨眼的时间,那偷吃的人肯定没有走远的,鸡蛋吃到嘴里,肯定有残留,用水不就让她原形毕『露』了,你说对不对啊?”
“原来是这样啊,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能找到吃炖蛋的人,芸熙你真聪明”
我拍拍翠儿的头,道“一会笑一会哭,要不是看你委屈的样子我才不管呢。”
“芸熙怎么可能不管我,我真的好佩服你”翠儿傻呵呵的看着我,嘴里不停的说着
翠儿喜怒欢乐全都表现在脸上,望着翠儿天真的笑容,心里非常的羡慕。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许多张面具,很难辨别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久而久之,每个人都失去纯真的笑容,变得麻木不仁。
第4章 邂逅秦王()
作者有话要说:
在初唐称呼皇帝为“圣人”宫中和皇帝身边身边的则称呼皇帝为“大家” 怕大家不习惯改为陛下
时间流逝的很快,在□□不知不觉的度过了一些日子。
每天的生活都是如出一辙,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依然在思念家人的睡梦中醒来。枯燥乏味的生活,令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可每次站在落水的地方,望着深不见底的水面,却失去了跳下去的勇气。
唯一不变的是炎炎夏日。
已到七月下旬,天气越发的燥热,清晨旭日东升,热气扑面而来。花园里的树木,树叶耷拉的挂在枝上,树枝一动不动,毫无精神的垂在半空中。
我轻摇手中的团扇,耷拉的眼皮望着窗外神游。刘总管穿着青『色』的长袍,肥胖的身躯一步三摇地走到案前,刘总管眼角布满浅浅的皱纹,眼睛围成一条缝笑道“芸熙;秦王找你;在书房。”
听了刘总管的话,我手中团扇忽的停住,身体微微一怔,眼神从窗外飘向刘总管肥胖的脸上,不可置信的看着刘总管。刘总管见我没有反应,温润的声音提高几度,重复刚才的话语。
我顿时缓过神;『迷』茫的眼神渐渐聚焦。
我忙不迭扔下手中的扇子,倏地一下起身,拉着刘总管的衣袖,纳闷道“刘总管;秦王找我是为何事?”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刘总管就如大肚弥勒佛一样,身体圆润润的,嘟嘟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刘总管轻摇头,含笑道“我也不清楚;你去了不就知道了。”
有缘的人不管是轮回几世,不管是怎样的擦肩而过,兜兜转转后都会遇见。
盛夏的王府处于静谧中,我和刘总管行『色』匆匆的行走在府内,快速的脚步遮掩不住我的喜悦,阵阵喜悦掩去了燥热的夏日,即将看到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我嘴角噙着笑意。
没走多久就到了书房门口;刘管家转身对我说:“你在这里侯着;我进去通报一声。”独自把我留在书房的门外;刘管家进去通报。
不一会便看到刘管家示意我进去;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进书房;双手交叉叠在体侧;身体微微的向下蹲去道“奴婢见过秦王。”
半天没有动静,一室除了静寂还是静寂。在浓重的尊卑时代,没有命令,我哪敢起身,只能屏息静气的蹲着。
过了半晌;听到前方传来一声清脆嘹亮的声音;“起身吧”我腿已麻麻的,听到起身二字条件反『射』似的立即直起身子,头微低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青砖看。
书房内此时格外的安静,不知是不是秦王太忙碌,还是忘了我这小小奴婢的存在,那清脆嘹亮的声音不再响起。心内的好奇心不断的涌动,很想看看闻名后世的李世民就是是何模样?几经思考,我终于悄悄的抬起头;用余光偷瞄前方的帝王。
看到案前的男子,我不禁一愣,这就是扬名后世的千古一帝、争议不断的李世民!
只见案前坐着一男子身穿银『色』袍子,面如冠玉,脸庞棱角分明,浓密的眉『毛』;笔挺的鼻梁;,整个人发出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这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脑海里立即调出李世民的资料。
姓名:李世民 『性』别:男
出生日期: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民族:汉
职业: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成就:平定天下、贞观之治、开放国境、分权制度、抗击外敌、善于用人和纳谏、减轻农民赋税
正沉思中,我尚未将收回眼神收回,李世民终开口打破这沉寂的氛围 “听刘总管说;王府新查账方法是你想出来的。”
接触到李世民凌厉的目光,我赶紧低头,紧张的回道“是,奴婢见帐房先生所用之法过于麻烦。”被李世民散发出的摄人的气魄震住,微低头,不敢再抬头。
“我看了以后,发现比以往帐册更加一目了然”只见李世民顿了顿,接着道:“你进王府之前都读过什么书?”李世民严峻的眼神从堂上飘过来,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我。
“奴婢自小跟叔父生活,叔父教的都是简单的书。”我拼命的保持镇定,努力的挤出一丝微笑,小心翼翼的回着李世民的话。
李世民未抬头,清冷得道 “原来如此。能想出此方法的人定很聪明,不如我来问问你”李世民修长的手指在案上咚咚咚咚的敲着,忽然手指停住,沉稳的问道“三国时期的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听到三国时期我慌『乱』的心情顿时消除,李世民过于自负,竟出如此简单的问题。曾痴『迷』于三国志,怎会回答不出如此简单的问题。初见李世民的紧张感已消去,笑容浅浅的浮现在脸上,自信的回着“回秦王,东吴四英将是东吴孙权的手下,他们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李世民微微闪过吃惊的神『色』,深邃的黑眸见不到底“没有想到你一介女流之辈竟然知道,诗经有没有读过?”
话刚说完,我脑内警铃顿时大响,真想抽自己一大嘴巴,不该这么锋芒毕『露』,一时的大意使我忘了,在古代女子由于的礼教限制,怎会知道在我们现代女子中是如此简单的问题,心中暗自的后悔,这题该怎么回答,是该装傻充愣,还是如实回答,时间真是难熬,我咬了咬嘴唇,小声道“回秦王,奴婢略知一二”
李世民修长的身影斜倚在榻上,黝黑的眼神已由审查转为探究,长长的睫『毛』垂了一下,轻描淡写问道“那你喜欢哪一篇?”
怪异的气氛流动在书房内,李世民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着实让我冒了一身冷汗,再加上炎热的天气,古时又没有空调,顿时额头上汗滴层层,小心的擦拭额头的汗滴,可我此刻很想离开这房间,无奈的道“回秦王,奴婢喜欢桃夭。”
李世民深邃的眼睛微微一眯,嘴角不经意的噙着笑,夷然不屑的道“为何,桃夭只不过是女子出嫁时的心思,有何值得喜欢。”
我听了不由得一愣,这叫什么话,我虽不是倾城的大美人,但怎么看也不像是男人,我是个娇滴滴的女人,当然会喜欢。李世民不屑的语气使我这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火气渐长,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的确不咋的。我抿着唇,眼里闪着隐约的怒火,不卑不亢的道“回秦王,桃夭字面上虽平平淡淡,但从侧面上却表达了真善美。女子不止要面貌美,还要内外兼修。”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忽来的寂静使我胆战心惊,真不该逞一时之快,差点忘了这里可不是现代,难不成刚才的话语把李世民得罪了。默默的回想刚才的话,没有任何纰漏,没有不当之处怎会如此的安静。
台上的李世民微微的扬起眉,没有丝毫的怒气,俊逸的脸上似笑非笑的眼神看着堂下,虽是这样,李世民脸上的笑容还是令人捉『摸』不透。
片刻之后,听到轻微的脚步声,华丽的圆头重台履映入眼帘。李世民已从案前走下,慢慢踱步到我的跟前,淡淡的道“从明日起到书房当值”字虽少,话语中却是命令的语气,不容质疑。
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盯着李世民的重台履,身子徐徐蹲下谨慎的回着“奴婢遵命”这几天早已厌倦账房枯燥乏味的生活,既然是未来的天子金口一开,何乐而不为。
李世民的圆头重台履转了个方向,渐渐的离开我的视线范围,只听见一阵嗦嗦的脚步声,不一会便听到李世民问“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燥热的天气使我似乎有点恍惚,愣是半天才回道“回秦王奴婢叫崔芸熙。”
“嗯,好。你下去吧。”
“ 是,秦王。奴婢告退。”
退出书房,轻轻的呼出一口,悄悄的擦拭手中的雾气,一番交谈下来,虽没有好好的瞧瞧李世民,但我深知应尽量远离李世民,即使他是日后的皇帝,误打误撞的到了这里,终归不属于这里,还是安守本分做好丫鬟的角『色』。
看着一旁一声不吭的刘总管,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忙向刘总管打听李世民的喜好。刘总管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说来说去都离不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得逾越本分。
次日晌午,慵懒的午后,阳光懒洋洋的照『射』大地。雍华的□□迎来了一群智慧超群,骄勇善战的幕僚齐聚于书房。
按着李世民的吩咐,我把茶一一的放在文官武将的案上。
初次见到□□的幕僚,乘着奉茶的空隙,我细细的打量在场的每一位幕僚,他们可是日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倾尽一生的智慧。
李世民面无表情对我挥挥手,正『色』道“你到门外候着,有事情我再叫你。”我朝李世民行了行礼,静悄悄的退出书房,在门外候着。
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在玄武门之便中起主谋作用。受到李世民的信赖,不仅参与贞观之治,李世民过世后辅佐李治多年。成为唐初时期的重要人物。
李孝恭:李渊之堂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介武夫胆识不凡;李世民登基后喜游乐退出政权中心。
杜如晦:唐初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也在李世民的玄武门之便变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房玄龄被后人称为房谋杜断
房玄龄:唐初开国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拥有高超的智慧受到李世民的重用;善于谋略在玄武门之变中主谋之一 ,其夫人是有名的妒『妇』,也是亘古未有的贤相
尉迟恭: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与秦叔宝是门神的原型,传说中面『色』跟黑炭一样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打下帝位
因天气的缘故,堂下的臣子们都静静的喝茶。李世民抿了一口茶,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