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到石炭纪吃虾-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何明没多说什么,看了看指南针,方向没错,在心里计算他们已经行驶过的路程。

    “你觉得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了?”

    “快20公里了吧。看来你之前预估的30公里之内有些偏差。”赵琪在何明睡觉的时候已经算过了路程,之前何明爬上高树看到的陆地,据他的估计距离他们离开的小岛有20到30公里,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实际距离比估计的远。至于远多少现在不得而知,只要方向不错,不会多太多路程。

    当然,前提条件是一路顺遂。这一路上变故太多,再遇到一次邓氏鱼,或者遇到一次小小的暴风雨,不用大,每下一次雨,在海上都是一次风暴。或者偏离一点点方向,可能就会错过那块陆地,他们就会永远漂流在海上,直到死亡。

    何明仔细回想那天在树上看到的情形,内心无法做出判断。

    “别想了,这种事我们想不出结果来的,过两天就会有分晓了,老天自有安排。”

    “嗯。”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便一同使劲对抗逆风。

    对抗逆风是很费劲的,所幸逆风并没有吹多久,天快亮的时候,风停了。

    此时的天刚蒙蒙亮,海雾是最浓的时候,空气有些清冷,两人都披上了外套。赵琪趁着不是逆风,留何明一个人划桨,而她则把锅架上煮两人的早饭。

    吃完早饭又起了风,幸运的是顺风,何明让赵琪睡一觉,自己卖力划桨,争取借着风力多前进一些距离,在海上多待一秒钟,危险就多一分。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相似的情况,只是有时顺风多有时逆风多,算得上风平浪静,两人的心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焦灼却都不显露在外面。

    直到第三天的傍晚,情况起了一些变化。

新的陆地() 
赵琪是从今天早晨开始担心的。早晨的云告诉她今天有雨;海上的雨非同小可;他们的木筏遇到风雨只能是淹没的下场;而且不会有奇迹。

    天近黄昏;没有晚霞;只有乌云汇聚;风开始大了;是顺风所以两个人没有再划桨,开始商量对策。

    刘琪一边收拾他们仅有的一点财产一边说道:“把我们的东西都打包在外套里背着,柴火和食物连着木筏一起舍弃;把水喝完。”

    何明点点头开始行动起来。把柴火和食物都扔下海,现在木筏上只有他们两人背着一点点东西,一人手里拿着一只船桨;开始奋力划桨;木筏也在全速前进。

    风浪越来越大,离下雨的时候不远了。两人费尽全力保持平衡;一边划桨;天边响起惊雷;两人都一言不发。

    直到何明看见前方隐隐约约的一角;像是陆地。

    “赵琪!你看!”

    赵琪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大陆!是大陆!我们没走错!我们快到了!”

    两人心里一下有了底气和期望;无论那头是什么,总能改变他们的现状。

    风浪更加大了。

    海风呼呼地将他们身下的木筏吹向前方,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海浪。

    哗!一个海浪打过来;浇了两人一头一脸,何明顾不得擦脸,而是稳住东倒西歪差点栽下海去的赵琪。

    “琪琪,稳住!”何明大喊。

    “我没事!你不用管我,我们继续划桨!”

    两人继续在风浪里搏击,刚才那样大小的海浪不断打过来,却已经不能撼动两人分毫,两人现在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前面的陆地已经渐渐近了,只有50米左右了,而现在的风浪已经到了相当严峻的程度。

    两人当机立断,跳海!

    “跳!”

    随着何明的一声大吼,两人没有任何迟疑,弃筏跳海。

    何明和赵琪水性都很好,何明一入水,便感觉所有的海水都在带着他向岸边涌,50米说长不长,对他来说很轻松。不一会儿何明便上了岸,现在的雨已经很大了,一颗一颗像豆子砸在脸上。

    何明站在岸上焦急地四处搜寻赵琪的身影。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在离岸边十米开外看到了一个浮浮沉沉的身影。“赵琪!赵琪!快过来!”

    赵琪的游泳姿势很标准,正不紧不慢地朝岸边游来,何明见了也松了口气。在离岸边还剩五米左右的时候,何明却发现赵琪忽然剧烈地挣扎!

    怎么回事!何明来不及判断,飞奔过去抱住赵琪拖上岸,短短的时间内,何明发现她已经晕了。

    不好!

    雨还是很大,何明探了探赵琪的呼吸,很微弱,应该是溺水了。何明开始使劲按压她的肺。十下,二十下,三十下,四十下,五十下

    “咳咳咳!咳咳!”赵琪终于有了反应,从喉咙里吐出一大口水,何明拍拍她的脸,语气焦急,“赵琪?”

    赵琪迷迷糊糊的侧过头去找什么,“有什么东西跑进我嘴里了。”

    两人都看到了赵琪脸旁边躺着的那条小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何明想忍住的,“笑死我了,你差点被一条鱼给呛死!”

    赵琪见他笑,脸都黑了,把喉咙里还剩的一点海水给咳出来,一边咳嗽着说,“本来我都快上岸了,结果一个东西忽然跑进了我的嘴里,堵住了我的气管,怎么咳都咳不出来,我就被憋晕过去了。”

    何明帮赵琪顺顺气之后,两人拿出外套里的头盔和塑料袋接水,还没接多少,雨就停了。

    雨停之后,天也完全黑下来。两人想着晚上什么也看不清,加上这几天休息得不好,干脆什么也不管了,先睡觉。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睡在开阔的岸边,两人找了一个大树,靠着大树依偎着睡了。

    再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赵琪揉着惺忪的睡眼,发现何明在旁边发呆。

    她也没在意,但彻底清醒过来,发现何明还在呆呆的,不禁问道,“何明?你怎么了?”

    何明指指前面,赵琪顺着他的眼神方向看过去。

    广袤无垠的森林。

    赵琪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它们,她以前曾经去过大兴安岭,但那早已不是原始森林了,早在开发北大荒时就已砍伐殆尽,只是后来种植的速生林而已。

    而现在在她前面的,是真正原始的,没有一点人类痕迹的森林。目之所及的整个大陆,都被茂密的森林占满。从外表上看,它们密得插不进任何东西,但细看又能发现,下面的空间和现代的热带雨林差不多。

    森林上层,是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当然,无一例外都是石松和蕨类。

    赵琪也和何明一样呆了。

    何明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低沉,“你有戴过呼吸机吗?”

    “啊?”赵琪被他奇怪的问题问懵了,“没有,怎么了?”

    “我戴过,”何明神色严肃,“所以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这里的空气,和戴呼吸机的感觉很相似。”

    “那说明什么?”赵琪已经隐隐猜到了答案。

    “富氧。”

    果然和赵琪的猜测一样,但她知道何明严肃的神色不止于此,“富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何明没有回答她,而是在森林边缘的草地上捡起一根树枝。

    由于昨天刚下过雨,所以树枝是湿的。

    然而何明掏出火机一点,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树枝燃了!

    赵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可能!

    何明向她解释道,“不用惊讶,这是有可能的。在富氧的环境下,原本烧不起来的东西也会熊熊燃烧。”

    赵琪已经惊呆了,但何明要说的还不止这些:“富氧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现代21%的氧气含量,这里的氧气含量我估计在30%左右,不知道我们的身体能否适应。还有一个要说明的可能是:富氧环境中,动物的体型能够长得很大。”

    赵琪一惊,“有多大?”

    “十倍以上。”

    赵琪凝望着森林,它从她眼里的祥和之地,忽然就变成了诡异恐怖的地方。

    但两人都知道,伤春悲秋和敏感多疑并不能帮助他们在这里多活一秒。两人沉默了一下,立马开始行动起来。

    经过一天晚上,两人的衣服已经在身上干了,衣服上凝结出薄薄的白色盐粒,背包是防水的,里面的东西倒是都好。

    两人喝干了昨天接的雨水,开始商量接下来的生存对策。

    赵琪虽然感情上不愿意,但人还是理智的,毕竟他们刚才讨论的那些可能性只是可能。“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进入森林。”

    何明点点头,“嗯,森林里才会有水源,有了水源我们才能活下去。”

    这是一块大陆,而不是之前的小岛,生存策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大陆会有溪流,河流,一旦找到,就是他们长期稳定的水源。而且河里有鱼虾,他们可以不用住海边。

    两人都没说明,但他们都默认了要长久地生活在这里了。

    “走吧,”两人整理好,背着背包出发了,进入了前面那片绿色海洋。

    进入遮天蔽日的森林,顶层的树木比在外面看起来还要高大。赵琪和何明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植物还是石松和蕨类,但又与之前小岛上的有些不同,两人讨论了半天,发现专业知识达不到,遂作罢。

    脚下一层厚厚的腐殖质,下面不知隐藏了什么。何明拿着刀在前面开路,砍断遮挡的藤蔓和灌木树枝,对赵琪说道,“你小心点,特别要注意脚下。”

    “嗯。”赵琪听话地走在何明后面,同时负责周围的警戒。

    他们一直向着南方走,没有拐弯,但走到后面,灌木越来越茂盛,已经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

    何明停下来歇口气,甩甩砍藤蔓震麻的手,“我们或许该换个方向了。本来想一直坚持走一个方向,现在看来行不通。”

    赵琪也同意,不过两边看起来都差不多,何明让她决定,她随手点了个小公鸡,在右边,“走吧,向西。”

    接下来的行程枯燥无味,森林里寂静无声,偶尔能看到一些小爬虫,他们寻找的水源则迟迟不见踪影。何明已经累极,但还在继续坚持。

    在跋涉了三个小时之后,终于听到了微弱的水声。

    两人都极其兴奋!

    “何明,你听,你觉得声音是来自哪个方向?”

    何明聚精会神地辨别,最后指向西南方,“我觉得在那边。”

    和赵琪的判断相差无几,两人一起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声音越来越大,说明他们走对了。终于在十米开外,看到一条潺潺的小溪。何明笑道,“在前面!我们快走吧!”

    赵琪觉得老天爷对他们还是够意思的。

    小溪旁边的地形反而开阔起来,没有了茂密的树木,反而只是一些小草和苔藓。阳光也透进来,空气里透着湿润的水汽。

    看着清澈的溪水,赵琪很想直接喝,但理智拦住了她。里面肉眼不可见的细菌和寄生虫卵,任何一种都有可能要了她的命。

    “嗯?”何明忽然看到一个身长20厘米左右,类似壁虎一样的动物在低头喝水。

巨型蜈蚣() 
赵琪也看到了。在这里看到这种动物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两个人噤声;都默默地观察起来。

    这只“壁虎”在外形和体型上都类似于现代的守宫;只是体色不鲜艳;是很好的保护色。两人沉迷其中;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缓缓靠近。

    在靠的足够近的时候;两人终于发现了——一只两米多长的巨型蜈蚣!

    这只蜈蚣的目标显然是壁虎;但现在就不一定了。

    何明捂住赵琪的嘴,怕她尖叫,一扯她的手臂;大喝一声,“跑啊!”

    巨型蜈蚣显然发现了他们,紧紧跟在他们身后;前面两只巨大的螯挥舞着;身下的几十对腹足开始活动起来,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何明拉着赵琪沿着小溪一路狂奔;赵琪会意过来;大喊一声;“你放开我;这样跑得快!”

    两人的速度竟然都差不多;赵琪的身体素质比起何明也不差。他们感觉绿色的背景事物在自己眼眶两边飞快地倒退;耳边带起呼呼的风。

    硬刚是不可能硬刚的,这辈子不可能硬刚的,只能撒丫子跑了;还有一线希望。

    幸好小溪旁的地形开阔;他们朝着下游跑去,有向下的斜坡,角度也没有很大,总得来说不算崎岖。

    小溪渐渐变宽了,可以称之为小河了,他们也不停歇地跑了十几分钟。

    赵琪听后面的窸窣声终于没了,喘着粗气停下来,肺部喘得像一个破了洞的风箱,“呼终于不见了,吓死我了,看来是墨菲定律啊,坏事只要有一定的概率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何明也喘得不行,“我根据富氧来推断动物体型也只是可能而已,没想到真的发生了。还有,根据我的判断,这里已经不是之前的泥盆纪了,而是继泥盆纪5000万年之后的小心!”

    何明一把将赵琪抓过来,赵琪回头,看到一只大约三米长的巨蜥,身上来在淋漓地滴着水。

    “哇!快跑!”

    这比之前的蜈蚣还要危险,巨蜥有个特征就是跑得快,看来两人要玩儿命了。

    这次两人真是不要命了,后面可比一只大狼狗凶狠多了,他们毫不怀疑那条巨蜥能一次吃掉他俩不带打嗝儿的。

    人类的百米冲刺速度还是很可观的,加上这里富氧的空气,他们俩可以跑得比现代环境更久。

    这次的巨蜥可能是两栖的缘故,没有追太久就放弃了,两人不放心又沿河跑了一公里才停下,刚才的小河河面变宽了,大概有五米的样子,水流也更加湍急。

    “呼呼”两人都弯下腰喘气,一时间只有水声和喘气声。

    许久,终于把气喘匀了,赵琪开口道,“这到底是什么破地方!你之前说这里不是泥盆纪了,那是啥?”

    何明想起刚才自己的话还没说完,“是的,这里已经不是泥盆纪了,而是泥盆纪之后的一个纪元,石炭纪。”

    “石炭纪?”

    “是的,石炭纪是根据底层特征来命名的,这个地质时期,没有可以分解木质素的细菌和真菌,树木死亡之后不会腐烂,从而可以完整地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变成煤炭。”

    “煤炭?现代的煤炭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赵琪震惊了。

    何明看着她,坚定地回答,“是的,大部分就是这个地质时期埋下的。”

    赵琪还是觉得怪异无比,“之前的小岛是泥盆纪,距现代四亿年,现在的地质年代是石炭纪,距现代3亿五千万年,那就是意味着,我们跨过了5000万年的时间?”

    何明知道她的疑惑,“我也很奇怪,但从我们上岸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怀疑了。富氧,巨型蜈蚣,巨型两栖动物,这些都是石炭纪的特征无疑。刚才我们从森林里走来,看似没有异常,但我居然看见了昆虫!你仔细回想一下。”

    何明一提醒,赵琪也反应过来,她在森林里确实看到了几种不同的昆虫,有的还会飞。但之前在岛上的时候,何明说了,泥盆纪没有昆虫!昆虫是石炭纪才进化出来,征服天空的!

    赵琪心中涌起了不真实的感觉,她觉得,或许之前在水边看到的那只壁虎才是关键,“何明,我们之前看到那只壁虎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何明声音沉沉,“那是鱼类登陆后进化出的一种,叫羊膜类动物,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它们将进化成恐龙,哺乳动物等几大分支,成为地球生命的主角。”

    赵琪终于抓住了重点,在之前泥盆纪的小岛上,鱼类还没有登陆!而在这块大陆上,鱼类已经登陆了,而且还在不断地进化。看来这确实是何明所说的石炭纪了。

    但是怎么可能?!

    赵琪的脑子变成了一团浆糊,无法思考。

    何明看她那个样子,说道,“别想了,这种玄乎的事情怎么想也不会有结果的,我们还是先顾好眼前吧。”

    “哦,”赵琪呆呆地应了一声,何明见了,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天边染上晚霞,两人开始为生计奔忙。

    第一件事就是为晚上过夜选择安全的营地。

    森林里是绝对不能住的,这个首先排除,水边也不可以,保不准还会有之前那样生活在水里的巨型两栖。两人转了半天,选择了离河边大概五百米的开阔地作为营地。这里只有稀疏的草皮,大型动物应该不会来这里,他们睡的地方,则是几块凸起来的黑色大石头。虽然冷硬但胜在干净。

    来不及找柔软的干草了,两人看着渐晚的天色,打算直接睡石头上,先把饮水和食物问题解决了再说。

    两人从河里舀了满满一头盔水,烧开就可以喝了,另外何明在书包里掏出来最后一大块鱼肉干,这就是两人的晚饭。改善生活什么的等以后再说吧。

    何明掏出火机点火,发现火机里只剩最后一点汽油了,勉强点着了干草,两人架起火堆,天光已经散尽了。

    赵琪拿出背包里存着的两个大贝壳碗,分了一个给何明,望着明亮的火光道,“何明,你会钻木取火吗?打火机没了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何明倒是不担心,“没事,我们留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就好,这里富氧的空气,就算钻木取火也不会很难,我有信心做出装置来。”

    听他这样说,赵琪就放心了,“那我们是继续走还是在这里安顿下来?”

    “安顿下来吧,”何明说着自己对今后的打算,“我们可以花两天来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看看这里有些什么植物和动物。熟悉了之后,我们就可能考虑安家了,要做的还有很多呢。打火机是最先报废的现代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带的所有现代化设备都会相继废掉,必须早做打算才行。”

    “嗯。”赵琪认真地点点头。陌生的环境,体型巨大的动物,这块大陆上还有多少细节,都需要他们一一去了解;衣服、食物、水和住处,是他们起码要考虑的几样东西,他们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两人喝了水吃完了鱼肉干,把火种留好,确保火堆能燃烧到明早,在坚硬的大石头上沉沉睡去,今天两人都吓得不轻,又全力奔跑了那么久,都累极了。

    星空还是那么璀璨,两人没再多说话,明日事,明日再忧吧。

石炭纪() 
“哎哟”赵琪从坚硬的大石头上爬起来;浑身酸痛;揉了揉脖子;“真是酸爽啊何明;何明?醒醒。”伸手晃晃还没醒的何明;他们该出发做事情了。

    何明也渐渐清醒了;见赵琪已经醒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起啊,我睡过头了。”

    赵琪笑道;“没事,你身上酸痛吗?”

    “不疼,”何明无所谓道。两人开始漱口;烧水喝。

    没有早饭;昨天把最后的食物吃完了,两人喝了点水就出发了。由于火种在这里;所以两人打算晚上还回这里来。

    熟悉环境主要就是逛;但怎么逛还是个技术活;两人叽叽咕咕地商量半天怎么避开危险。

    森林能不去就不去吧;最多就在森林边缘走动;大部分时间都在沿河走;避开危险。

    两人一边走,何明一边向赵琪解说,“石炭纪河流纵横切割;沉积淤塞;形成大片富饶肥沃的湿地,森林里的虽然还是蕨类,但种子蕨类比它们的祖先——孢子蕨类更能适应干燥的环境。”

    赵琪提出疑惑,“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蕨类吗?”

    “额好像是没什么区别,确实都是蕨类。”何明也叹口气,“现代的粮食、香料什么的都是被子植物,和现在的植物完全不一样,我们俩是不可能吃到粮食了。”

    赵琪对这个也感到遗憾,只是她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除了昨天那个大蜈蚣,还有什么体型巨大的爬虫吗?”

    何明拿着一片蕨类的叶子在手里把玩,“昨天那只巨大的蜈蚣叫节胸蜈蚣,是石炭纪有名的巨虫类,和它齐名的还有肺蝎,体型也差不多。”

    赵琪想像了一下两三米长的蝎子就要晕过去了。

    何明磁性了声音有些像纪录片的解说,“石炭纪终于有生物征服了领空,那就是昆虫。而距离鸟类出现还有一亿年。”

    “哇”赵琪惊呼,“那这个时代的昆虫会长得比现代大吗?”

    “会。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原蜻蜓目,也是现代蜻蜓的祖先,翼展达70厘米。”

    “哇”

    两人在森林边缘徘徊许久,捡了一些枯枝回去当木柴,转而回到了小河边,想看看有没有鱼。

    小河有一段地势平坦,平静无波,里面鱼很多,而且何明仔细看过了,没有之前的那种巨蜥,看来它们的领地意识还挺强。

    为了今天的粮食,两人扎起裤腿,下河摸鱼。

    何明拿着刀,准备叉鱼,赵琪拿着头盔,打算舀鱼——就是瞅准了鱼的位置,把鱼连水带鱼一起舀起来,适用于比头盔小的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用头盔舀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赵琪已经舀到六七条了,何明还是两手空空,最后沦为帮赵琪拿鱼的小工。

    赵琪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