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到石炭纪吃虾-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是他们运气好,一条二十多厘米长的蜈蚣从一颗半朽的树干里爬了出来。
卡色龙反应很敏捷,看准了它的行进路线,飞扑上去,一口咬住了蜈蚣的脑袋。
二叠纪的含氧量大幅降低,石炭纪时代两米长的蜈蚣已经不复存在,进化成了缩在角落里苟且偷生的小小体型。
社会行为()
蜈蚣和卡色龙的搏斗没什么好看的;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自然界;体型的差距决定了一切;而且蜈蚣的毒液对卡色龙来说并不致命。
卡色龙大嚼一通;那只可怜的蜈蚣很快就进了它的肚子;它摆动着尾巴走掉了;何明和赵琪两个人则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记下自己感兴趣的要点。
卡色龙走远了,赵琪对那根爬出蜈蚣的半朽的树干来了兴趣。
ai有些不解;“这有什么好看的。”
“你不懂,对古生物学来说,细微处并不会比宏大的东西意义低;就拿这根半朽的树干来说吧;它的意义是划时代的。”
“它里面有什么?我只看到上面长了几个蘑菇。”
赵琪用力一掰,半朽的树干朽得恰到好处;轻松地就让她掰下来一块;下面充满了各种虫蛀的通道;把整个树干蛀成松散的木料;那些通道里还住着好几种昆虫的幼虫。
ai和怀瑾看到虫子都立马跳得远远的;“好多虫子!”
赵琪以前也怕这些软体的、没骨头的蠕虫;但后来进修了这门学科,对它们的看法倒是慢慢改观。
“你们就站在那里看吧,害怕就不要过来;不然会影响你们的心情的。”
怀瑾不想看到那些蠕动的虫子;“行,你给我们讲讲吧。”
赵琪点头,“在石炭纪末,真菌进化出了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被固定在树干里的碳元素终于能够被分解,再次加入生态碳循环当中。在维管植物发明木质素5000万年之后,真菌终于进化出了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地质史上第一个成煤期也到此结束。”
“但是光靠真菌在树干表面分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昆虫纲的鞘翅目进化出来,帮助真菌共同分解。它们在木材里钻孔,把木材嚼碎,帮助真菌菌丝进入树干内部,加速木材腐朽。”
“哦那这算得上是生物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了。”
“现代社会制造的塑料,也已经有一种真菌有了分解能力,只是这种真菌数量很少,暂时对全球的塑料总量还没多大的影响。”
“这么强?连分解塑料的真菌都出现了?”
“大自然的强悍程度远超出常人的想象。只是塑料的数量比起自然界的木材存量要少得多,这种能力对真菌来说可能用处不大。”
赵琪又看了看木材里面有些什么好东西,但并没有发现其他的。
甲虫在木材中钻孔,破碎的木屑为菌丝提供天然的养料,形成一个小小而有活力的世界。
几人继续向前,再走一个小时,要是没有其他发现的话,就可以找块空旷地扎营了。
怀瑾感觉在这森林里总觉得哪里不对,而且这种不对劲是从来到这里就有了。
他干脆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两位硕士研究生,问你们个问题,我总感觉在这林子里走着感觉不对,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找出原因。”
“什么地方不对?是觉得有什么危险吗?”
“嗯不是这种,是感觉这些树和草不对,感觉跟我熟悉的森林不一样。”
“哦,这样啊。”何明对他解释,“因为这个纪元的植物构成确实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异。现代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这个纪元的主要植物是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在现代还有吗?”
“有啊,松树、柏树、水杉、银杏这些都是裸子植物,只是在现代植物种类中占得比例不大了,但在这个纪元是主体。”
怀瑾仔细看了看四周,那种感觉随着消失了,“怪不得。”
ai发出一声“嘘——”几人噤声,朝他指着的那个方向看去。
一只小蜥蜴正在小溪中抓鱼虾。
当然,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何明和赵琪现在脑子里想的应该是:一只蜥代龙在抓鱼虾。
一般对恐龙的想象,它们身上应该都是类似鳄鱼的硬皮,但赵琪曾经在自然博物馆见过一条蜥代龙的化石,可以清晰地看到鳞片的印记,表明有一些恐龙种类是像蛇一样有鳞片的——它们本来就是蛇的祖先。
这条蜥代龙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它的身上覆盖着细密的鳞片,在日光上微微反光,可怜其光亮程度。
它的全身不过二十几厘米长,直接冲向小溪里的一只青虾,把青虾咬在嘴里,从溪水里出来。
防水的鳞片结构对它倒是没有产生什么困扰,它从水里上来,水珠就顺着它光滑的鳞片滑下来。
并没有像刚才那只卡色龙一样把食物当场吃掉,这只蜥代龙咬着虾往小溪的下游走了。
赵琪有些好奇它的目的地,便打手势示意跟上。
它应该是要回“家”吧,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因为“家”这个词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好在这只蜥代龙的“家”并不远,就在一个大树树根的地方有一个洞口,里面形成了一个半敞口的地穴,他们有些吃惊地发现,里面还有几只小蜥代龙幼崽。
那这只蜥代龙就是母亲了。
虾咬回巢穴之后很快就被蜥代龙咬碎喂了幼崽,它在巢穴里停留了一会儿,又转身出去了。
刚才发生的事对赵琪和何明有不小的冲击,原来在古生代的二叠纪,动物的社会行为就已经进化到了这种程度。
赵琪想起自己曾经看到一块南非发现的蜥代龙化石,五条蜥代龙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其中一条明显比其他四只大,学者对这个体型稍大的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捕食者,一种是母亲,现在看来是后一种推测。
这应该是合弓纲出现时间最早的,哺育后代的证据了吧。
四只小蜥代龙还不具备捕食能力,在窝里不怎么动弹,赵琪怕吓着它们,就打手势示意他们继续往前,在其他地方扎营。
又走了十分钟,在小溪的更下游找到一块适合扎营的空地,今天的变故不少,ai到现在都还对上午的事情心有余悸。
为了尽快遗忘那件事,ai决定让自己忙起来,这样就不会想起来了。
何明和怀瑾照例生火搭帐篷,赵琪做饭最好吃,所以她一直在担任厨师的职位。
ai很积极地参与进来,“赵琪,我们晚上吃什么啊!我不想再吃烤肉了。”
“可以啊,我们不是有带平底锅嘛,炒菜吃也是可以的。”
“我想吃水果。”
“没有。”
“为什么?”
“这个纪元本来就没有水果啊,还没进化出来呢。”
“好吧。那蔬菜总有吧?”
“也没有。”
“那我们晚上用什么来炒肉?肉炒肉?”ai虽然喜欢吃肉,但两天不见绿色还是觉得不健康。
赵琪给了ai一个暴栗子,“有倒是有,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啦。”
赵琪向ai讲了这个纪元的哪些植物能吃,不过都是理论上的,找不找得到就看他的运气了。
晚饭吃的是中午剩的一只卡色龙,它们的身材还是不错的,长长的大尾巴有一种轻灵敏捷的感觉,和它们的近。亲大草包杯鼻龙相差甚远。
在心里默默向它道歉,赵琪开始处理切块,洗干净准备下锅。
ai回来了,两只手都攥着一大把野菜,看上去青翠鲜嫩,正是嫩绿的时候。
“哟,看起来不错嘛!你确定这能吃吗?”
ai点头,“我本来想按照你的吩咐去找蕨菜的,但这附近没有,再找下去浪费时间,回来的路上发现了这个。”
赵琪仔细看了两眼,“你确定这个能吃吗?可别把我们给吃食物中毒了。”
ai递到赵琪嘴边让她闻,“你闻闻,这么清香,应该可以吃的。”
赵琪看他一肚子坏水儿的样子,“你已经尝过了吧?”
“嘿嘿,被你看出来了。我尝了一点点,很清香,炒着吃肯定不错。哦,还有这个。”ai腰上别着个袋子,里面倒出来几大块植物块根,灰扑扑的,上面粘的全是泥。
“还有这个,我尝了一下,里面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淀粉,就拿来试一下,要是好吃的话就再去挖一点。”
“好。”赵琪见何明他俩搭好帐篷了,便叫道,“你们俩,快过来帮忙,给我打下手,我要炒菜了。”
把植物块根削好切成块,和卡色龙肉一起炒,翻炒一会儿出油了,加了点水炖一会儿,等汤汁收干再把野菜倒进去炒,炒到断生就可以了,四人一狐各自拿着各自的碗筷,就吃这一锅菜。
“还不错耶。”ai两个腮帮子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道。
这些食材本身不差,赵琪的厨艺也是加分项,加上大家也饿了,所以觉得这一锅菜真是再好吃不过了。
小白在何明的手心里写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吃上恐龙。”
何明笑道,“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ai咽下嘴里的一口肉,“就是这个恐龙长得太小了,一点恐龙的样子都没有,反而更像蜥蜴,让我感觉自己在吃蜥蜴。”
“这有什么,我和何明在冰河世纪的时候还吃过猛犸象呢,你都不知道那头象有多大。”
“对了,”何明问道,“小白,我一直都想问你一个问题。”
小白点头,示意他问。
“当初在原始人的山洞遇到我们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和恐龙一起晒太阳()
赵琪给小白擦擦嘴边的油渍;小白在何明的手上写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行啊小白;这句话都知道;你的文化课真是没白上。你当时对我们俩就这个看法?”
点头。
“那后来呢?后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我们俩改观的呢?”
“打猎的时候觉得你们俩还挺有用的;真正改观的事情;是你们给那个原始人男孩儿疗伤。”
老朋友聊天没那么多忌讳,有什么就说什么,说起当年的事;心中还余一丝温暖。
第二天天气阴,不知道这片森林有多大,几人依旧背着背包向前走。
赵琪看到不远处的树梢上好像有什么活物;“小白;你眼神儿好,你帮我看看;那树梢上的是什么东西?是鸟吗?”
小白仔细看了看;“不能吧;你不是说这个纪元没有鸟吗?”
“谁知道ai的程序有没有写对;万一出错了呢。”
ai不乐意了;“喂;你不要污蔑我好吧,我可是专业的程序猿。”
何明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目测了高度和角度;用力朝那个方向砸去;一只不知名的动物从树梢上飞下来。
“不能吧!这东西还会飞?!难道我的代码真的写错了?”ai开始怀疑人生了。
等那东西飞下来,停在距离他们几米的地方,才发现原来那不是鸟,而是一种蜥蜴,刚才那也不是在飞,只是滑翔而已。
那个小家伙看不到他们,所以离他们很近,他们可以观察到它身上的全部细节。
它的躯干还是蜥蜴类的典型模样,但腹部两侧的皮肤延展成宽大的皮膜,皮膜中间有成排的骨棘贯穿支撑,神似人们穿的蝙蝠袖,从手边延伸开去。
当它从树干上跳下时,皮膜张开,起到类似机翼的作用,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时间。
现代也有类似的动物,叫飞蜥,但在赵琪的印象中,它们好像没有什么亲缘关系,现代飞蜥的本领应该是独立进化出来的。
何明紧了紧身上的斗篷,防止他在走动的过程中露出一截身体而被这只空尾蜥发现。
他慢慢地走过去,尽量不发出声响,两只手伸出去,慢慢放在空尾蜥的上方,然后看准时机,奋力一抓。
走您!
空尾蜥发出嘶的一声鸣叫,但为时已晚,已经被何明抓住了。
赵琪也很感兴趣地过去看它。
她记得她在文献插图上见过一块很完整的空尾蜥化石,那纤细的肢体、骨骼,甚至连皮膜的印痕都很清楚,现在,终于看到的不是损失了所有细节的化石,而是某种程度上的“真实”。
赵琪伸了一个手指在它的嘴边,它立即张开嘴,露出里面两排尖牙。
赵琪继续拿一根手指去逗它,在它张开嘴的时候趁机观察口腔里的结构。那些往后勾的牙齿表明它的食肉属性,可以咬住猎物让其难以逃脱。而食草动物的口腔构造是大不相同的,它们的牙齿很平,就像人类的大牙一样,能够把植物的纤维磨碎吞咽,帮助消化。
不过看它这体型,应该是吃些小虫子度日。
赵琪本身有些绘画底子,来之前还专门加深了一下素描功力,就为了这一趟旅程。
前两天的恐龙们她也有画下它们的细节,这只空尾蜥,她在仔细观察之后,也记录下了她认为重要的一些部位的图像。
寥寥几笔,这只空尾蜥刚才滑翔的画面就在白纸上浮现。为什么要画它这一时刻的状态呢?因为在这一时刻,它的身体张力最大,身上的各个细节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也是这个物种最有魅力的时刻。
她在全身图的旁边画了一小块牙齿的形态,还有后脑勺上的颞颥孔,添加一点简单的标注,以后就可以留着慢慢翻了。
“好了,放了它吧,这小老弟肯定被我们吓惨了。”这只空尾蜥一直在挣扎着四肢想逃走,它的前后爪上都有尖利的爪子。
“好嘞,”何明把它放在地上,一溜烟儿的功夫就跑没影儿了。
赵琪是看天气的专家,早上她判断今天有雨,到下午的时候,就真的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不行啊,这雨势有变大的趋势,不然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搭帐篷躲雨吧,先把这阵雨躲过去再说。”
怀瑾掸了掸身上落下的雨珠,抬头看了看森林中的树冠,密集的树叶也挡不住雨珠,看来这雨确实有些大了。帮怀里的小白拢了拢斗篷,怕它淋着雨感冒。
几人停下来开始搭帐篷,打算在帐篷里把雨躲过去再说。
自然界从来没有无谓的事,任何一个细节都值得注意。
何明扶着一个帐篷骨,正在指挥剩下的三个人,怎么才能完美地安放帐篷,“ai,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什么季节?”
“我们在的地方是最接近赤道的,是这个纪元整个地球温度最高的地方了。”
“所以说不会出现四季分明的情况咯?我还以为冬天要来了呢。”
“北半球的冬天确实快要来了,不过不包括这里。今天这场雨可能会暂时降温几天,但并不是进入冬季的信号,因为这里没有冬季。”
听他这样说何明就放心了,他们也没带多少厚衣服。
雨一直下到傍晚才渐渐停住,几人出来打猎生火做饭,柴火被打湿了烟雾很大,火力很小,弄到很晚才吃上晚餐。
幸好这已经是森林的边缘,外面的草地应该没那么湿漉漉了。
第二天一早几人便收拾好出发,虽然衣服够厚,还是觉得有些冷。
走出森林,时不时就看到一些恐龙在晒太阳,其中还夹杂着背上有背帆的种类,它们一起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太阳的温度将全身烤热,获得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
几人在一群基龙身边停了下来,ai眼尖地发现这是上次那一群,因为他对吃掉按钮的那个基龙印象太深了,一眼就能认出它来。
一群人和一群龙一起晒太阳,灰常和谐。
基龙们的腿的比例和身体来说可以说非常短,尤其是背上还装配了一个那么大的背帆。
它们往地上轻松一趴,宽大的肚子都趴在地上了,毫无违和感。
早晨的太阳光是从一个斜斜的方向照射过来的,它们的背帆先是集中一个方向接受太阳的热量,烤的差不多了之后再翻个身,用另一个方向对着阳光。这样来回三四次,赵琪感觉它们更有活力了。
她悄悄地靠近一只基龙,去观察它们背帆和脊背的连接处,那里的皮肤相对较薄,可以看到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它们应该就是通过这样烤热血液再把能量传送往全身的吧。
何明向赵琪打手势让她不要靠得太近,以免它们的其中一个忽然起身顶倒她,却见她拿出了白纸和铅笔在画像和记录。
过了一个小时,这群基龙终于攒够热量了,可以看出它们和之前懒洋洋的状态完全不同,跟充满了电似的。
这群食草动物又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活动,开始低头吃草。
它们就像三亿年前的牛马一样,把草吃到嘴里,离得近的话可以听到嚓嚓嚓咀嚼植物根茎的声音。
赵琪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而又充满趣味,和后世的哺乳动物不同,它们都是暖洋洋、毛茸茸、热烘烘的,而这群动物们不一样,它们居然还要靠太阳来烤热身体才有足够的活力想起ai前两天的屎中捞物的英勇壮举,也算留下了深刻印象吧。
基龙朝着前方去了,赵琪他们为了不跟在后面踩到它们的超大量粑粑,选择不和他们一个方向。
前面或许是水分含量降低的缘故,没有森林了,而是茂盛的草原。
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完成,把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合并成一块巨大的泛古陆,两个大陆的交接处隆起巨大的山脉,很久以后,这块大陆重新分裂,这些山脉被分散到欧亚非和南北美各大洲,成为地球沧桑的见证。
地球的大冰期会持续几千万年,二叠纪整个纪元都处在大冰期里。
冰川锁住水分,海平面降低,巨大高耸的山脉也挡住了大量的水分,使来自海洋的水汽无法进入泛古陆内部,木本石松和节蕨类不能适应干旱的气候,只能生活在水分充沛的地方,由它们组成的雨林和沼泽崩解分隔成河湖沿岸的小片孤岛。
在广阔的内陆地球,种子蕨,松柏类,苏铁和银杏组成了新的季节林,草原的占比也很大。此进彼退,在二叠纪,陆地植被悄然完成了一次交接。
这样也好,草原这种开阔带,遇到大家伙的概率会大上很多。
赵琪和何明曾经死于裂谷底部,对面就是精彩纷呈的恐龙世界。这次他们做足了准备,希望能够收获更多的东西。
上次远远看到的大家伙大鼻龙,赵琪也希望能遇上。
但是大型生物对单位面积的要求是很高的。小小的昆虫,只要有一小片地方和足够的营养,就够它们在上面繁殖个几代了,但是体型巨大的动物就不行。
因为它们一只就要耗费很大面积内的资源,有时几平方公里的地盘才能支撑一只的生存。
所以当大灾难来临时,小型动物比大型动物更加从容,地球上的势力洗牌也往往发生在这样的事件之后。
赵琪只希望他们的运气足够好。
杯鼻龙()
这几天温度稍微降了一些;不过应该只是偶然性地降温;太阳倒是很好;几人一狐每天都和恐龙们一起晒太阳;它们大部分都要晒晒太阳才更有活力。
草地的视野开阔;没有遮挡;不过生物多样性没有森林里多;他们走了四五天,除了之前见过的恐龙,就只见到了一个新种类——大鼻龙。
大鼻龙和杯鼻龙名字很像;但它们并没有什么关系。二叠纪的蜥形纲被合弓纲压制得厉害,只有大鼻龙一支还有点出息,算是矮子堆里拔将军了。
看到大鼻龙的时候;它正在被一只食肉恐龙追赶捕杀;当他们都以为那只大鼻龙就要沦为美餐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那只大鼻龙尾巴断了!
最神奇的是;那只断尾还在地上弹跳;一下就吸引了猎食者的兴趣;主体成功逃脱。
这让他们想起现代的壁虎——它们也有这个技能。
大致原理类似于塑料包装上的易撕口;制造一个可以集中应力的点;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肌肉的剧烈收缩让其断掉,逃出生天。
赵琪记得大鼻龙类在二叠纪末就灭绝了,现代的壁虎和它们应该没有关系;看来是独立进化出来的了。
现代壁虎的断尾会在不久之后长出新的尾巴;但新的尾巴在颜色的皮肤上,都和旧尾巴有明显的差别。
不知道大鼻龙在断尾之后会不会长出新的来,还是就拖着半条尾巴度过残生。
在持续没什么收获的第八天之后,赵琪终于遇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杯鼻龙。
ai有些难以置信,“赵琪,这就是你一直想要遇到的杯鼻龙?这也太丑了吧?”
虽然以美丑论恐龙有些不合适,但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要强行分个美丑出来也不是不行。
初中有过一篇课文,一个作家写马,其中说到马的身材比例多么合理,肌肉线条多么匀称,可见动物界也是能分出来个美丑的。
杯鼻龙的外形嘛确实有些奇怪。
蜥蜴大家族一般都是长尾流线型,显得轻盈敏捷,而杯鼻龙实在有些另类,因为它们的身材重心全都在那个大肚子上。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两百斤的人,四肢非常纤细像九十斤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