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导演-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的金主,哥伦比亚公司的高层也都乐的为其宣传,反正这是共赢的事情。

    在收到贝拉·玛索发过去的剧照后,哥伦比亚官网的首页在当天便全部换成了和《禁闭岛》有关的消息,尽管这部电影的档期都还没定下,宣传便已经开始了。

    米斯特的第二部电影?高智商的悬疑片?莱昂纳多搭档朱迪·福斯特?不管是哪一条都能够引起影迷的好奇心。

    年轻的东方导演是继续创造奇迹,还是惨遭滑铁卢?很多人对此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初恋50次》的海外上映此时已经基本结束了,也许是电影的导演是个东方面孔,也许是莱昂纳多名气的作用,这部爱情片硬生生的席卷了全球电影院,其中亚洲区域最为突出。在韩国、菲律宾、泰国、ri本都一票难求。甚至包括导演米斯特的国籍,都出现了好几个版本。由于电影并没有通过华夏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的检查,所以《初恋50次》很遗憾的没有在华夏上映。

    海外票房一共揽获了一亿三千多万美元,加上北美的一亿四千多万,仅仅两百万制作成本的《初恋50次》全球总票房达到了两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票房或许和很多动辄十几亿的大片相比还有差距,但是对比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先森和哥伦比亚公司被媒体冠上了吸金者以及吸血鬼的称号。

    甚至有的媒体还戏称,今年举办的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应该专门为《初恋50次》增加一个最佳赚钱奖,用来鼓励很多小成本电影创作者的热情。

    在看到这一消息时,先森忍不住乐了,别说增加,《初恋50次》就连一个奖项的提名都没有,甚至今年奥斯卡的主办方连一张邀请函都没有给自己,简单的说,《初恋50次》与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没有一点关系,人家根本就不带你玩。。。。。。

    这让先森很能理解莱昂纳多始终说奥斯卡就是狗屎的感受了。

    除了这些打趣的言论,各大媒体报刊杂志也都给《初恋50次》全球下画给出了最后的总结,这些总结中大部分都不是正面夸赞先森,而是比较的含蓄,但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像《华盛顿邮报》就是这样写的:“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演员是谁?如果你要这么问我,那我一定会给出一个答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从《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到《初恋50次》中的亨利,莱昂纳多所展现出的魅力让每一个女人都会为之心动。今年全美女xing最想发生一夜情的对象,我敢保证,莱昂纳多肯定排在第一位。能够让莱昂纳多如此受追捧,除了演员自身的原因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两位导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身为机械修理师、卡车司机的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凯迪亚大学毕业生、在剧场打杂的华夏导演——米斯特·森,两个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用他们的智慧打造出了两部经典的爱情片,而这两部爱情片,成就了一个演员。幸运的莱昂纳多,这个年轻人现在只缺少一个奥斯卡了。”

    媒体总结尽管给先森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话题,但对于《禁闭岛》,大部分的影评人士都给予了不乐观的态度,在哥伦比亚的官网上,一些影迷和粉丝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尤其是看到莱昂纳多的剧照后,很多人更是直言,莱昂纳多造型太帅了,怕自己看电影是光顾着去看莱昂纳多而忘记思考剧情了。所以得出结论,莱昂纳多似乎并不适合惊悚片。

    对于这些可爱的留言,先森并不知道,他正坐在飞机上,思考着到洛杉矶后该如何去和古斯塔沃谈谈。

    “瑞切尔,你说如何改变一个男人的想法?”

    瞥了眼躺在身旁座位上的瑞切尔,先森小声的问道。

    “改变一个男人的想法?”

    思考了几秒钟后,瑞切尔笑着回答道:“给他一个吻就够了!”

    。。。。。。

    下星期强推,好吧,爆发从星期天开始

第七十章:你输定了()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会议室内,此时正在开着一个小型的会议。总经理库克坐在会议室对门的位置,捧着一杯咖啡,看着左右一脸凝重的两个人,一个满脸络腮胡须的胖子和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

    “古斯塔沃先生,我想我的诚意你也能看的出来,这次专程将您从美丽的阿根廷请来洛杉矶,就是为了和您谈一谈关于《》这首歌的事,我很喜欢,不,不,是痴迷这首歌的旋律了,我希望能够将它运用在我的电影当中。”

    坐在先森对面的是古斯塔沃·桑托纳拉,一个典型的阿根廷人。手里转动着一支‘毕加索’的钢笔,犹豫了片刻后说道:“米斯特导演,你们的人告诉我,请我过来是旅游的,而不是谈工作的,所以,很抱歉,我现在只想在洛杉矶玩几天,至于音乐的事,说实话,我并没有过多的考虑。”

    听到这样的回答,先森瞥了眼库克,这家伙为了将人弄来洛杉矶,看来是出了不少的馊主意。

    “哦,没错,安排古斯塔沃先生来洛杉矶确实是出于旅游的目的,但是,您也许不知道,旅游也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比如游玩,观看风景之类的;而另一种则是内在的,包括文化上的交流和艺术上的探讨,比如我们现在就是这样。”

    先森面不改se的说出了一个这样的理由,能把商业上的谈判归纳进旅游这一名词之中,库克不由暗暗的朝先森竖了下大拇指。

    “哈哈,这种言论还真是有趣!”

    古斯塔沃放下手中的钢笔,抬起头,看着先森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道:“也就是说,如果我没有进行内在的交流,米斯特导演是不是就不准备让我有外在的观赏了?”

    阿根廷人的xing格大多比较直爽,这番话一说出口,会议室内立马有了些许的火药味,而这,可不是先森想要的,他想要得到曲谱的版权,也就是说现在他是求人的一方。

    “古斯塔沃先生您误会了,我只是说了一个比喻,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观光的同时来进行些艺术上的交流,您知道,这是一种更美妙的享受。”

    先森赶忙的解释了起来,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是库克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

    摇了摇头,对于先森的这种说法古斯塔沃并不领情,站起身,轻轻的推开了办公椅,道:“很抱歉,我现在只想去看一看洛杉矶的风光,也许内在的jing神旅游并不适合我。”

    “古斯塔沃先生。。。。。。”

    先森还准备说些什么,但对方却全然不顾,摆了摆手,自行朝门外走去。看到这一幕,库克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不管是谁来说,这个阿根廷人都不会同意的。

    “等等!”

    眼看古斯塔沃就要跨出会议室时,先森突然喊了一声:“古斯塔沃先生,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不肯将版权给我,我知道肯定有原因!”

    “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不相信你。”

    在先森疑惑的表情中,古斯塔沃转过了身子,继续说道:“作为一个导演,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在我的创作理念里,我甚至不希望它们被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给辱没了。所以,我不愿意将版权卖给你,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这部电影能够成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拍一部高智商悬疑惊悚片,在我看来,和赌博没什么区别,要知道,失败是会受到牵连的,而我,不愿意拿着自己的作品去赌博。”

    古斯塔沃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就是不相信先森的电影能够成功,并且担心因为电影的失败而导致自己的作曲一同受到指责,作品,在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心里,比任何利益都要重要。

    “原来如此。”

    听到这个理由先森反而笑了起来,有理由总比没有要好,有理由他就有办法针对这一理由给出自己的答案。

    “古斯塔沃先生,您对于作品的尊重让我很有感触,对此,我想先向您说声道歉,因为在我之前看来,您只是想获得更高的利益,抱歉。”

    先森说着站起身子,朝着古斯塔沃深深的鞠了一躬。

    “其次,对于您的不相信,我也很高兴,因为这证明我还有继续进步的空间,有人不相信我,说明了我没有做出该有的证明,在我看来,您能当面说出这句话,实则是对我的一种变相的激励。谢谢!”

    说完,先森继续鞠了一躬,大约三四秒后,才抬起头长长的松了口气,继续说道:“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您的这种理由,我完全不能够接受,因为您并没有看到我的作品,身为一个创作者,在没有看到作品之前便给予否定的态度,我想,这似乎与您的创作理念也有所冲突吧!”

    先森最后这段话完全一改之前的态度,言辞语气都强硬了起来,他的道歉,他的感谢都是为了最后这段话而做出的铺垫,在兵法上来说,就是循序渐进,诱敌深入,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果不其然,在听到先森的这番话后,古斯塔沃沉默了,身为一个创作者确实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否定一个作品。

    “抱歉,米斯特先生,我想。。。我觉得。。。我能提前欣赏一下你的电影吗?”

    思考了好半天,古斯塔沃断断续续的说出了这样一个请求。

    “ok!只是,现在还不行,我的作品缺少了配乐。。。。。。”

    先森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古斯塔沃打断了:“米斯特先生,我可以将我的作品暂时的借给你使用,但是想要我正式的将版权转让给你,我需要看到你最后的作品,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也就是说如果我的电影不能通过你的审核,那所有的后期剪辑都要重新制作一遍,古斯塔沃先生,您不觉得这样对我来说风险很大吗?”

    对方既然松了口,先森就立马顺着杆子往上爬了。<;》版权免费的授予你使用。”

    古斯塔沃随意的回答了一句,但这并没有让先森满意,只见他摇了摇头道:“这就是一个赌博,我想我们应该赌大点,古斯塔沃先生,我不需要免费,但我需要你这个人,如果你觉得我的电影通过了你的审核,我需要你加入我的工作室。要知道,这个赌局的主动权掌握在您的手中!”

    听到先森的建议,古斯塔沃笑了,这个年轻的导演太狡猾了,但是,很有趣,谁说不是呢?

    “ok!”

    “你输定了!”

    。。。。。。

    瓜子:明天要告别一天一更的ri子了,有谁想说几句吗?

    某朋友答:死滚,更了再说。。。。

第七十一章:Boss!【第一更】() 
古斯塔沃输了,在看完《禁闭岛》的终剪版后,这个有着自己创作理念的阿根廷人很干脆的承认了这一点。

    &sgroup和cafefx两家后期制作公司共同完成了影片的剪辑和特效工作,前者也参与过《初恋50次》的后期制作。

    电影一共剪出了三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的片长达到了一百四十多分钟,还有一个却仅仅只有一百二十分钟,这多出来的二十多分钟使得剧情更加的丰满,但也让电影显得有些冗长。究竟选择哪一个作为最后上映的版本?先森在反复观看和思考之后,决定还是参照一下马丁·斯科塞斯的版本,要知道,他还有一次观影机会没有使用呢。

    马丁·斯科塞斯的《禁闭岛》片长一百三十八分钟,先森在欣赏完整部电影之后更加犹豫了,因为这部电影和他拍出来的完全不一样,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他的决定起不到任何的价值。如果说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让人看完后脑袋直疼,那先森的版本则更像是一个只有一条路的迷宫,你会很轻松的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最后发现自己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地。

    两种版本哪一种更高明?对于这个答案,先森毫不犹豫,毫无廉耻的选择了自己的电影。在他看来,马丁·斯科塞斯拍的确实很好,但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导演将自己的理解给代入了电影当中,很多镜头都是为了给出最后的答案而刻意的去揭秘。

    这是一部商业片,在先森眼里,商业片要做的就是讲诉一个好的故事,如果导演非要在商业片中给观众强加谁是好人谁是坏蛋之类的观念,那只会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让观众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用电影去灌输拍摄者的理解。这就是先森和马丁·斯科塞斯最本质上的区别。

    “时间短一点,让故事更紧凑一些!”

    很多导演对于剪辑都是极其痛恨的,甚至有些导演不愿意剪掉拍出来的任何一个镜头,但是先森却完全没有这种概念,在考虑再三后,他最终选择了仅仅只有一百二十分钟的版本,有句话说的好:简约,而不简单!

    古斯塔沃观看的便是这一百二十分钟的终剪版,在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内,先森注意到了古斯塔沃的三个动作,一个是皱眉头,一个是咬嘴唇,一个是不断的捏着拳头,这样的表情和动作也让先森对于自己的电影更有了信心。什么是成功的电影?和票房无关,和评价无关,最纯粹的理解就是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彻底融入故事之中,至少目前看来,先森觉得自己做到了。

    电影结束后古斯塔沃并没有立马给出答案,而是呆呆的坐在那里,在他的脑海里还在一直纠结着电影最后的结局。

    “告诉我,哪一个才是真相?”

    这是古斯塔沃问的第一句话。

    对于这样的问题先森并没有回答,因为这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他根本就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所以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一个故事才是真相。

    “相信自己的判断,古斯塔沃,答案只有自己才能找的到。”

    先森的回答很有哲学家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是流露在表面上的,这货心里正在那暗暗窃喜:看不懂就对了,你要看懂了我还靠什么去骗人呢!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古斯塔沃摇了摇头,在他的心里依旧没有答案,他已经决定,等电影上映之后再去看一遍,他觉得自己已经触碰到最后那层窗户纸了,但距离真相,始终还差那么一丁点。

    &》的版权卖给你。实在是太jing彩了,我太喜欢了。”

    阿根廷人很诚实,作为一个创作者,他说出的仅仅只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谢谢,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们之间似乎有个赌注,你应该还记得。。。。。。”

    先森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赌注了,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收到了“黑洞电影工作室”的原始文件,当然,是加盖了美国zheng fu公章和钢印的文件。这表明他的工作室正式且合法的成立了。

    电影工作室在成立之后,先森便立马联系了身边的这些朋友,如莱昂纳多、贝拉·玛索、布伦特·威尔森以及一些合作过的,给先森留下不错印象的人。这其中就包括曾经在《初恋50次》中跑场的场记——罗德尔。(见第二十九章)

    让人欣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加入了“黑洞电影工作室”,并且都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刚刚成立的工作室各个部门的分工便明确了起来。

    先森是工作室的导演兼负责人,贝拉·玛索是财政管理兼副导演,莱昂纳多是工作室签约演员,享有参与的电影票房百分之三的分成,瑞切尔是先森的私人秘书,负责其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各种事情的安排,布伦特·威尔森是摄像组总负责人,罗德尔负责群众演员的安排,。。。。。。

    现在对于先森来说,这个团队还缺少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如果古斯塔沃能够加入,黑洞电影工作室将更加的完善。

    “喔,你是说那个赌约,我当然记得,愿赌服输,米斯特导演,现在,你是我的老板了。”

    在古斯塔沃说出这番话后先森终于忍不住挥了挥拳头,这样子,他的电影工作室虽说不算特别齐全,但至少几个关键部门的人都是自己jing挑细选出来的了,额,jing挑细选?就算是吧。。。。。。

    “老板,我们工作室的名字叫什么?”

    满脸胡须的古斯塔沃在说出boss这样的单词时,总觉的有几分黑手党的感觉,至少先森是这么觉得的。

    “blackhole!(黑洞)”

    先森弹了个响指接着道:“以后喊我导演就行了,不要喊老板,我可不想被fbi给盯上了。”

    第一更,求支持,今天只是预热,明天更新量,呵呵呵呵,下一章二十三点

第七十二章:希区柯克风波【第二更】() 
《禁闭岛》什么时候上映?

    电影的终剪版出来后,先森特意制作了一个大约三分钟左右的预告片,并将其发布在了哥伦比亚公司的官网上。翘首等待了三个多月,预告片刚一上传,关注着这部电影的人便纷纷点击观看了起来,庞大的数据访问量曾一度让哥伦比亚公司的官网瘫痪。库克在收到网络部门传来的数据后不由得咂舌,这人气实在太惊人了。

    对于这样的人气指数,先森其实也很纳闷,电影的宣传还没有开始,这种惊人的关注度究竟是怎么来的?难道在自己拍电影的期间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想到这,先森打开电脑,饶有兴致的搜索起《禁闭岛》来。

    “《华盛顿邮报》隔空约战《纽约时报》,《禁闭岛》之争,你更看好谁?”

    一按下回车键,第一条新闻便吸引了先森的目光,约战?还和《禁闭岛》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仔细的看了新闻中的报道后,先森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贝拉·玛索将剧照上传至哥伦比亚官网后,《华盛顿邮报》便就此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个华裔记者所写,也许是体内流着相同的血液,对于先森的第二部电影《禁闭岛》,该记者用尽了赞美之词,甚至将先森和希区柯克相提并论了。

    希区柯克,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这么简单了,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jing神、是悬疑惊悚的代名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成了这“希区柯克jing神”的一个图腾意向。也许,称呼这位由英国来到好莱坞发展的导演为恐怖大师,都当之无愧。

    就连先森自己都不敢将两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如果就电影的历史地位来说,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不,应该说两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第一次拍惊悚片,个人的第二部电影,就能拿来和希区柯克做比较,这已经不是在赞美,而是捧杀了。先森觉得《华盛顿邮报》应该不发出这样的文章,所以又经过一番查询后,先森发现,那篇新闻果然是被人给恶意曲解了,而做这种事的不是别人,就是《纽约时报》。

    华裔记者叫伊蒂丝·陈,在她的文章里,是将先森的这一部电影称之为‘希区柯克’式的尝试,并表示,既然英国导演希区柯克能获得成功,那么米斯特·森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本来这很普通的一段话却被《纽约时报》进行了再加工,在《华盛顿邮报》刊载后的第二天,《纽约时报》便以“苏太太之死——解析希区柯克电影《后窗》”为题发表了一段长评,该文章中,丝毫没有提及先森和《禁闭岛》,而是不断的剖析希区柯克电影《后窗》中被丈夫杀死的苏太太,来表达对于恐怖悬疑片的最高敬意,并且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好莱坞从不缺少小丑,他们常常会伪装成高智商的模样,但小丑迟早有一天会被揭穿,和悬疑故事一样,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最后一句话并没有直接说出先森的名字,但所有人都清楚,《纽约时报》这是在讽刺扬言要拍出高智商电影的先森,这种暗讽的文章,可比直接骂街有效多了。

    《纽约时报》的文章一面世,很多看热闹不嫌人多的媒体小报就像捡到了一块肥肉,纷纷的跟起风来,贬低讽刺有时候更能刺激报纸的销量,反正有《纽约时报》在前面做出头鸟,这些小报纸纷纷开始攻击起先森的《禁闭岛》来,从那几张剧照中,这些小报记者可谓发挥出了无限的想象力,将《禁闭岛》形容成了一部披着悬疑惊悚外衣的多角恋伦理片。

    莱昂纳多不拍爱情片还会拍什么?av?

    有的毫无底线的报纸甚至打出了这种嘲讽意味十足的标题。

    引发了这样的抨击是《华盛顿邮报》始料未及的,再三考虑之后,华裔记者伊蒂丝·陈又一篇文章面世了,在这篇文章里,伊蒂丝·陈直接指出某些报纸对希区柯克的分析完全是错误的,其实苏太太根本就不是被丈夫杀死的,在电影《后窗》里唯一死的只有一条狗。并暗讽某些报纸自己无法理解希区柯克的电影还在那故弄玄虚,误导大众。

    这里的某些报纸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直指《纽约时报》。

    整个美国随着这几篇报道瞬间沸腾了起来,要知道《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是美国两家发行量巨大的报纸,这两家媒体互掐,有好戏看了。

    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