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书生别撩我-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杨听着柳穗儿碎碎念,一边洗了手去取了锅里的包子吃。

    热乎乎的包子软软的,一咬开,滚烫浓郁的肉香瞬间熨帖了柳杨的心神,看了看锅里还摆着的两个,他道:“你吃了?”

    柳穗儿被打断也不在意,道:“嗯,在镇上吃了面,回来又饿了,就吃了个包子。怎么样,好吃吗?”

    柳杨含糊地应了一声,对着依旧留着余热的灶膛,“剩下钱了吗?”

    柳穗儿顿时卡壳,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那个……就买东西……剩下五文了。”

    柳杨不咸不淡地扫她一眼。

    费心费力忙了许久,又大清早地出门,好不容易得了七十五文,却几乎花了个干净。

    “拿来。”柳杨道。

    “啊?”柳穗儿眨眼,然后反应过来,肉疼得将身上仅剩的五文钱给递了过去,又看着铜板叮嘱,“你小心收着啊。”

    “嗯。”柳杨点头。

    见他自然的态度,柳穗儿懊恼得差点一头撞了灶台。不知道为『毛』,刚才那一瞬间,对上柳杨的眼神,她就那么自然而然得跟催眠了似的,就把身上的铜板交了出去。

    弟弟有毒啊!

    想了想,柳穗儿又有些开心。弟弟拿着她挣的钱,这说明跟她感情好嘛,这也算是达到养弟弟的目的了吧。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的德行,身上是存不住钱的。

    所以,弟弟想管就管吧。

    其实,读书以外,商业也是很重要的呢。如果柳杨能在她的生意经里头,重视起商业来,那倒是也挺不错的。

    不过柳穗儿思索了一会儿又道,“只是……我们还要买红苕,可能需要更多本钱。”

    柳杨点头,看着她,“你有没有想过,把这生意与武家大叔大娘一起做?”

    柳穗儿一怔。

    柳杨又道:“如果你不愿意,只当我没说过。”毕竟是这女人琢磨出来的,他不能做这个主。

    柳穗儿连忙摆手,“不不不,你详细说说。”

    柳杨道:“你要买进红苕,这运进运出就是招人眼的事情。数量少还好,数量一多,你如何运?雇车?雇人?我们两个人为何需要买进许多红苕?更何况,你做这个……粉丝工序颇多,每次都亲力亲为,成品少不说,还很是辛苦。”

    柳穗儿精神一震,弟弟这是关心她啊。不过弟弟容易害羞,她偷偷在心里头美就好。

    见柳穗儿不反驳,柳杨继续,“如果有武大叔武大娘,你会轻省很多。外头的人,武大叔去应付就是。有朝一日……有朝一日做的好了,旁人眼红,你也安全些。”

    柳穗儿一脸的感动,猛点头道:“杨杨说得对!考虑得太周到了!不过你说错了一点,不是有朝一日做得好,而是一定会做好,过些日子回了本,我们就能挣好多钱!”

    她风一般冲出门,丢下一句,“我这就去找武大叔武大娘说这事!”

    这女人行事总是这样,顾头不顾尾,像是炮仗一般,点了就炸,都没听完他说些什么。

    柳杨叹了口气,少年的脸上『露』出大人的无奈,终于还是几口吞了嘴里的包子。到女人的背篓边翻了翻里头的东西,大致看了几眼,就跟着女人往武大叔家去了。

    柳穗儿自认为自己生意经总比柳杨要多,没想到刚开口与武大叔说这事儿就被惊讶的夫妻俩拒绝了。

    夫妻俩一来是觉得这事儿是柳穗儿的法子,且那粉丝的制作法子定然不能随便说给他人知道。第二是想着自家主要是种地为生,一说做生意这种需要脑子活的事儿,两口子有点发憷,下意识地就摇头。

    还是柳杨到了以后,详细地跟他们说了如何分工,如何售卖,又说了定契,又说起这里头存在的红利空间,这才有些松动了。这本来就是你好我好的事情,能一起干,何乐不为?

    最后柳杨在柳穗儿瞠目结舌中又聊起两口子的小女儿。这个女儿叫武小妹,嫁到邻村的人家,这小伙子人品倒是不错,家里也和睦,但就是有些穷。也上进,勤快,就是没找着挣钱的门路。

    武大娘心疼女儿,这下才鼓动着自家男人答应了。

    等两家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柳穗儿在夜『色』中,跟在柳杨身后往家里走,那股子震惊都没有压下来。

    “杨杨,你怎么知道我怎么与周掌柜说的?你怎么知道我往后送粉丝的日期?你怎么知道这里头成本到底多少?”

    “我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柳杨轻声道。

第29章 进入生产新时代() 
两家只是初步决定共同做粉丝,各自保证不把方子外传,并且基本说定了如何分红。由柳穗儿出技术,出方子,指点武大叔武大娘他们做,而红苕的买进就由他们的女婿来负责。

    而具体的如何进行,还需要进一步商议。

    等晚上柳穗儿躺在床上的时候一回想,才意识到柳杨竟然这么有商业头脑,还挺信任自己。

    武大叔武大娘都是能做事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就心急火燎得来了。他们来时,柳杨已经去夫子那儿了,而柳穗儿才慢慢吞吞地洗漱,在桌边坐下端起了碗。

    被大叔大娘连连催促得有些胃疼,柳穗儿随意吃了几口,也不想吃了。

    于是三个人就直奔柳穗儿在小小的工作间,这就是灶房与卧房之间的一个三面环着的区域,正好给柳穗儿摆放她那些工具。

    对于这能赚钱的玩意儿,武大娘不大敢伸手,但武大叔已经开始『摸』上了,还一脸的兴奋。

    简单地讲述了一下用法,武大叔若有所思的。柳穗儿也不去打扰他,回房去睡回笼觉去了,急什么,武大叔家的女婿——她的搬砖工还没上线呢。

    等晚上武大叔家的女儿和女婿一脸懵得跟着爹娘过来,柳穗儿也没开口就将生意,先拉了些家常,充分地了解了一下这二人的人品,感觉很满意了,才提到要做粉丝买卖的事情。

    其实武大叔武大娘已经私下跟女儿透『露』过了,只是武小妹闹不明白,怎么二老就开始盘算上做生意了?而对女婿林有,两口子一个字都没提,只说是有事叫他来帮忙。

    柳穗儿说了几句就一脸功成身退的模样,接下来的事情全都交给柳杨了。

    柳杨这时候说的话还多了不少专业词汇,感觉比前一天还要专业。柳穗儿怀疑他时不时有人指点,更怀疑自己的弟弟是不是也不是土着,而是被后世的那些个『奸』商给穿越了。

    林有脑子倒是还不错,一听就明白了。他如果加入进来,就是负责收购红苕。但是这事的关键是要做的隐蔽,不能闹出大的动静来,否则到时候大家都知道红苕转了别人的手就能赚大钱,就会涨价,甚至是把红苕压在手里,不愿意卖出,这就与他们的愿意相违背了。

    林有听着眼前不大的少年跟他谈如何做的自然,又不引起大家注意,满脸的佩服。他往常也是佩服那些读书人的,但眼前这少年不仅一笔字写得极好,连生意都说得头头是道,这就让他更加惊叹了。

    有了柳杨的指点,和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林有信心更足了。他也想给自己的爹娘妻子挣更多钱,过更好的日子,但一直没有『摸』到门路,但是此刻,他觉得能行。

    于是,林有就签了新契加入了。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何况是岳家和女婿,可不能掺和在一起,没得亲人变仇人。

    众人说定,第二天就干起来了。

    林有住下,开始收购红苕,对外只说是收了卖给很远的地方的一个养猪大村。那村里不种红苕,地也不适合种,因而必须从外面买来。而他,就做了中间这个转卖的人。

    大家也不以为意,林有说的收的价钱很低,但与寻常人家出去卖还要高一些,也就乐意卖给他。村民只以为林有薄利多销,挣钱也能挣钱,但红苕这贱东西再能耐也就挣有数的钱,所以也都没多问,回去了还叫邻居把没人吃的红苕一起拿来卖。

    这时候不是没人知道红苕这东西能顶饱,但在大兴朝,这东西一直与下贱人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里还能有别的东西捱过去,百姓们极少用来自己吃。而且人都觉得它吃多了烧心,于身体无益,因而也不常食用。

    柳穗儿觉得这种态度就像是后世一些姑娘们减肥,观念上觉得这东西违背了养身低脂的前提,于是就坚决不待见。

    兴许又一场大灾后,红苕就身价倍增。

    但谁知道呢?

    柳穗儿看着对着工具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武家两口子,觉得自个儿的干劲又上来了。

    三个人一加入,柳穗儿立刻感到轻松不少,连效率也高了不少。一开始林有有些缩手缩脚,不到五天就练就了跟大婶们磨价钱的厚脸皮,而武大娘虽然比武大叔试得少,但做出的粉丝反而更好,让武大叔还很是失落了一阵。

    温度又降了下来,四人都穿上了厚一点的棉衣。

    这样的寒冷对做粉丝倒是很有益,柳穗儿看着阳光下一杆一杆的粉丝挂着,在那一片晶莹里头穿行,踩着底下留下的细长的影子,心被一种即将丰收的喜悦所胀满。

    粉丝已经朝知味小铺送过好几次了,大多是林有跟着柳穗儿一起。

    林有想见见世面,柳穗儿也不拦着他。有他在,柳穗儿揣着钱还觉得安心些。

    林有、武大叔、武大娘的业务渐渐熟练了,一切都上了正轨。

    柳穗儿觉得,自己不在一边看着也能顺利运转了,也该弄出点新东西来了。红苕这么好吃的东西,光做成粉丝坑知味小铺的食客,不觉得太可惜了吗?

    柳穗儿觉得,还是要开动脑筋,多多开源才行啊!

    目前知味的食客中早有那懂行的人吃出了所谓玉粉应该就是红苕做的,只是味道太好,成品珠玉一般光泽亮丽,让人生不出从前看到红苕就等同于地里头的泥土疙瘩的那种想法。

    还有人写诗称赞,说是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藏秀于内而不外『露』之类之类,周掌柜拿来给柳穗儿看时,让柳穗儿窃笑不已。

    红苕低贱的观点已经在镇上渐渐更改了。

    谁敢说红苕低贱,没看到镇上最好吃的知味食铺一盘子凉拌玉粉就要二十几文嘛。没看到有那有才的学子特意写诗称赞那玉粉如同人之品『性』嘛。

    镇上稍有两个钱的人可趋之若鹜呢。而且这玉粉还每日限量,先到先得,来晚了,哪怕你加价,掌柜的也不给你做,那当然得是绝好的东西才能拿得起这个乔!

    周掌柜的规矩传开了。

    玉粉火了。

    知味食铺也火了。

    食铺里每天来尝玉粉的人络绎不绝,周掌柜整天笑得乐乐呵呵,小二们跑起堂来都步步生风。

    工资涨了,福利好了,连平常打招呼得到的笑脸都多了,谁不高兴?

    柳穗儿听着林有说镇上的动静,再次咋舌不已。这里头到底有多少造势,多少炒作,暗中使了多少托儿才能有如今这种盛况啊。

    真是无『奸』不商啊。

    柳穗儿服了。

    现在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是,玉粉的原材料被爆出来,红苕肯定要涨价了。

    怎么办呢?

第30章 试验新做法() 
不过柳穗儿还没想好具体要做些什么。

    脑子里转过一张张的菜谱,柳穗儿在凳子上坐得腿发麻,龇牙咧嘴了半天,才慢慢缓过来,像个半残一样走出房门,看向院内。

    她的工作间里,武大叔和武大娘忙忙碌碌地正在磨粉,而今日休沐的柳杨也站在一旁,正在认真的帮忙。

    林有也没闲着,最近红苕的价格飞涨,他已经有意识地减少了大肆收购。知味食铺那边虽然催个不停,但成本太过高昂,对他们来说就是赔本生意,那哪能继续下去?

    不过目前来说,红苕的价格还没有涨到他们没有赚头的程度,因而林有还是收购了一些品质好些的。反正这东西不容易坏,多搁一阵也可以。

    柳穗儿冲看过来的柳杨笑了笑,她脑子里还在飞快转动,也没多说话,手里下意识捡了一个堆在墙边的红苕,在手里摩挲着,转动着,想着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来最好。

    其实他们的玉粉已经往知味食铺送了将近十多次了,多数时候送得多打数十篓子,分摊下来的钱已经够林有和武大叔他们笑开花了。

    而柳穗儿还不太满意,就她的观察,大兴这个朝代的饮食文化并不是很发达,有许多种菜的烹煮方法还很原始,尤其是平头百姓家里,一般只是熟了也就满足了,很少就『色』香味形各方面做更深的要求。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每日在地里辛苦劳作,也不过混个温饱而已,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计较这些呢。

    而知味食铺,就柳穗儿的了解,周掌柜并不是铺子的老板,其背后的真正东家,是个相当有钱的大户,而知味食铺只是他们手头一个很小的铺子而已。

    而周掌柜本人会被分派到这儿来,也是没收到上头重视的缘故,但还能一直待在铺子里当他的掌柜,自然也是因为他时常给东家的小少爷送些山林里的野物。

    就是这样的知味食铺,承袭了县城中上一等民众味觉的周掌柜,在铺子中推出的食物的烹煮方法,也是不算丰富。

    要知道当初柳穗儿把粉丝卖给他的时候,还以为这位精明有见识的掌柜能把粉丝玩出花来呢。结果也只是多卖了卖关子,再加上饥饿营销,哄抬物价的那一套,至今为止,其最高层次的受众还局限在周边村镇过来的书生和小富户,没有真正将这“玉粉”推上去。

    柳穗儿也能理解周掌柜的行事,也许是在镇子上困守一方太久了,不敢做这样的孤注一掷,将宝都压在这一篓篓的透明之物上,又或许是真的没意识到玉粉潜在的商业价值,而忽视了向更大区域的推广。

    不论如何,柳穗儿觉得这件事情上的运作其实还存在很大空间。君不见现代的市场营销『操』作,手段何等多样,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受了安利,掉了大坑。

    以为产品是真的,其实是假的;以为告诉自己产品是假的的人是好心,其实又是新一轮套路;以为产品被黑,商家吵得不可开交,是同行相轻,实际上不过是人家想搏点关注度而已。

    很可能标题完全相反的两条软文,正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

    柳穗儿不想骗人,但她觉得把那么好吃的粉丝,就给几个村镇的人吃,也太暴殄天物了。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她也不能冲到周掌柜面前去,鼓动人家去堵了这一回吧。

    柳穗儿幽幽叹口气,举起手里的红苕对着太阳看。

    太阳照过红薯,在柳穗儿脸上映下一片阴影。

    知味食铺的贫乏让柳穗儿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种拔丝地瓜啦,红薯糯米团啦,芝麻红薯饼啦,红薯粉圆啦,薯圆红豆汤啦,红薯『奶』酥之类的,如果材料合适的话,还可以做红薯曲奇,红薯面包等等。

    周掌柜努力用了粉丝,可却忽视了回归事物本身了。既然红薯已经在百姓心中升值了,还愁红薯做出来的东西没人吃嘛。

    柳穗儿又一屁股坐下了,身上武大娘帮忙新作的棉袄非常厚实暖和,虽然面子不大好看,但柳穗儿还挺喜欢的,这布料颜『色』可还是她自己强烈要求的。

    武大娘可是很想柳穗儿穿得粉粉嫩嫩的呢,但柳穗儿觉得吧,冬天还是穿个耐脏『色』的更好,粉『色』多难洗啊。有没有洗衣机,伸个手都要折磨死人了。

    要不是料子耐脏,她这会儿也不能这么不拘小节,直接在门口的石墩子上坐下了。

    不过她想了想,自己方才考虑的红薯吃法竟然都是甜品糕点一类的,估计是太想念现代的那些甜甜蜜蜜的美食了。

    抛开这几样,柳穗儿又想了些能速食的。说起来,她好想吃汉堡和薯条啊。

    什么低卡,什么养生,对柳穗儿这个已经离开现代投奔古代的人来说,已经入天边浮云了。

    哎,做起来倒也不难,佐料手边没有的,也可以用别的代替。

    柳穗儿想了想,干脆拿着手里的红苕进灶房了。

    身后原本一直专心工作的人都朝她看过来,望着她的背影的武大娘不由担忧,“穗儿这不是魔怔了吧?”

    自从知道红苕成本突然上涨,武大娘也有些焦心,但她也不失望。毕竟实在不行他们不做了就行了,种地的手艺还在,回到地里头去,顶多也就失落几天,过一阵就适应了。

    但柳穗儿却是那之后一直在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不爱理人了,饭都吃得少了。

    柳杨跟着柳穗儿走进了灶房,见柳穗儿在把红苕切条,问道:“做什么?”

    柳穗儿笑,“杨杨,你来得正好,今天我给你做些新的东西吃。”

    “用红苕?”

    “嗯,就用红苕。”

    因为炸薯条前期工作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成的,所以柳穗儿先做准备。

    又拿了一个红苕,两个红苕一起洗干净,去皮,再次洗干净,这个过程要小心红苕上泥土的残留不要直接接触去皮的红苕,不然到时候所用的薯条就会留着一股子土气,影响口感。

    把红苕切成小手指粗的一条一条,多冲洗几遍,再泡一会儿。然后烧水,将薯条丢进里面煮。

    柳杨熟练地烧了灶,通红的火光把灶房里熏得又亮堂又温暖。

第31章 柳穗儿有些膨胀了() 
薯条渐渐变了染『色』,柳穗儿看着又煮了一两分钟,就赶紧捞了上来。放在纱布里头包好,封口,然后挂到院子的通风口。纱布有利于控干水分,而冬日的寒风则迅速将薯条冷冻,留下了干爽的薯条。

    这个悬挂要等上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柳穗儿也不管了,回灶房又洗了个小些的红苕,洗干净削皮,切片再切丝,她家的刀虽然切破过她的手,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锋利,切红苕十分得费劲。

    总算是把红苕丝弄出来放在碗里头,柳穗儿又在碗里打了一个鸡蛋,搁了一些面粉。

    加水搅拌,搅拌要均匀。

    把锅里的水舀出来,又用干布把锅里的水渍擦干净,柳穗儿放入油,再放入搅拌好的红苕丝鸡蛋,仔细在锅里铺平,让柳杨烧小火。

    这个过程以前柳穗儿一般用平底锅,但目前灶上也就只有深深的铁锅,也就算了,只要下油的时候用勺子抹过锅底一圈,然后煎的时候慢慢挪动,让底面充分受热就够了。

    一面煎黄之后利索地反面,这时候锅底形成的是一个柳穗儿特意用锅铲圈出来的圆形。香味已经窜出来了,柳杨抬着头看。

    两面都呈现些微焦黄,锅铲一挑,盘子往前,一块煎好的红薯饼已经进了盘子中央。

    柳穗儿闻着这味道,有些馋了,稍微撒了一点点糖在表面,就切了一块递给灶前的柳杨。柳杨擦了手接过来,闻了闻,香味扑鼻,在柳穗儿期待的视线中咬了一口。

    忍不住呵哧呵哧了两声,刚出锅,烫得很。等舌头适应那温度,第一感觉是微甜,可能是柳穗儿放了一点点白糖的缘故,再要下去,红薯本身的脆和软伴随着油的那股子焦香,瞬间安抚了人的心,齿间有咬开时清脆的碎裂声,被锁住的热度不断窜出来,倾入口腔的每一处。

    柳杨抬头,看着正等着的柳穗儿,突然一笑,“好吃。”

    柳穗儿瞪了瞪眼,无比的成就感淹没了她,她家弟弟竟然冲着她嫣然一笑了!

    就冲着手里头那简陋的一口吃的!

    就她那普普通通的手艺!

    艾玛,受宠若惊又觉得莫名心虚是怎么回事?!

    柳穗儿也拿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边嚼一边想,嗯,甜度对她来说正好,对杨杨可能过了。但这软脆的感觉倒是恰到好处,而且饼子里头倒是软糯,和谐而又美妙。

    感觉她的厨艺大有长进啊,柳穗儿有些膨胀了。

    刚想继续嚼,就感觉几道视线正紧紧落在她脸上,手上,转头一看,嚯,武大叔、武大娘和林有三个人正扒在门上,看着这边呢,看那一脸的想吃,简直太显眼了。

    可惜柳穗儿只做了一块,三人也就勉强分了剩下的一块。一边吃,一边笑呵呵地点头。

    柳穗儿还在想,这油不好,肥肉炸出来的,不合这个饼子全本还算清爽的口感。

    几人都没吃过瘾,柳穗儿想着外头挂着的薯条还早着呢,干脆又煎了好几块,给几人吃了个开心,林有还不忘打包送回去给在家忙碌的媳『妇』儿,让她也尝尝鲜。

    柳穗儿看着几人吃,武大叔凑过来问,“丫头,咱以后做这个生意?”

    柳穗儿『摸』了『摸』下巴,摇头,“我倒是想,其实红苕能做出来的好吃的多了,而且就现在的红苕价格来说,盈利的空间依旧很大,但是吧,真的要捣鼓这些东西,咱可能要挪到镇上去开个门店了。”

    武大叔想想也是,这红苕饼看着就不能久放,而且冷了也就不如现在好吃了,指望像现在这样继续在村里加工肯定是不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