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空间快穿-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凌想了想,上次的事听说周晟后来发了老大的脾气,虽然没有责怪自己处事不公,但是心有不满肯定是的。既然自己怎么处置都会得罪其中一人,还不如将此事交给周晟定夺。于是她便命人去请周晟过来。

    只是事情比沈凌想的还要严重,之前丽妃责打如嫔宫里的桐月一事,已经让周晟有所不满,如今故伎重施,周晟的怒气一下子就来了,干脆新帐旧账一起算,直接责令丽妃禁足一年,所生的大公主暂时由皇后抚养。

    沈凌听到这个结果后,不由扬了扬眉,不明白怎么丽妃的大公主竟然要抱给她抚养。

第 125 章() 
大公主比阿通小几个月;正是吃了睡睡了吃的时候;不过性子要比阿通安静不少;刚抱到坤宁宫的那几天;沈凌几乎没有听见大公主的哭声;只要让她吃饱;她就可以睡上两个时辰。

    大公主性子安静;又有奶娘照顾,沈凌后面也就习惯了她的坤宁宫多了一个孩子。

    等到柔妃带着二皇子过来时,坤宁宫里就更加热闹了。

    柔妃看着已经会自己走路的阿通;温婉的笑道:“等二皇子和大公主长大以后,底下再添几个弟弟妹妹,到时宫里就更热闹了。”

    她这话说出去没有多长时间;最近承宠最多的如嫔就被太医诊出了喜脉。

    如嫔这些日子承宠的次数不少;所以她怀孕,大家都觉得再正常不过。

    唯独丽妃有些气不平;她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在宫里摔了一只花瓶;然后就让人去请和嫔。

    周晟虽然罚她禁足一年;但是看在她是大公主生母的份上;还是保留了一些余地,可以允许有人进来看望她。

    所以和嫔没一会儿就赶来了;因着丽妃犯错,她又是丽妃这边的人;这些日子不大好过;脸色有些憔悴。

    丽妃道:“如嫔怀孕的消息你应该知道了吧?”

    和嫔一听就知道丽妃在打什么主意,她勉强提起精神道:“如嫔现在正在风头上,又刚与我们结了梁子,贸贸然动手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丽妃道:“可是难道让我们眼睁睁看着她仗着肚子里的那块肉晋封为妃?若她能诞下皇子,以后还会有我们的好日子吗?”

    和嫔沉默了一下,她们得罪如嫔的次数太多,若如嫔今后真的得了势,只怕她们的下场一定好不到哪去。丽妃好歹还有一个公主可以依靠,可是自己呢?

    和嫔想到这里,眸子不由暗了暗,“这事你且不要心急,也许还有其他人见不得她得势呢!”丽妃嘴上没个把门,得先把她稳住,自己才好慢慢行事。

    丽妃一向嚣张跋扈,唯有和嫔的话她还听上几句,如今听对方这么一说,便暂时按捺下了心思,等着对方想出一个万全的对策。

    和嫔回去想了几天,终于让她想到了一个办法。

    太医院的张太医,在她这几年的厚赏下,已经隐隐倒向她这一边,只要她加以利用,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解决掉如嫔这个后患。

    几天后,婉嫔因为身体有些小小的不舒服,便派人去请相熟的太医过来问诊。

    哪知一向常来她宫中的谢太医却不在,宫女便请来了另外一个擅妇科的张太医给婉嫔诊脉。

    张太医诊完脉以后,说的话和谢太医差不多,不过是说婉嫔有些血虚,没什么大碍,然后开的药方也同之前的方子大体相似,婉嫔细细看过以后方放下心命人去抓药。

    张太医就起身告辞,走时看了一眼婉嫔手里的那对玛瑙镯子,多说了一句,“娘娘体质偏寒,身上最好不要佩戴这些偏凉的宝石,可以佩戴一些玉器,这样对身体也有好处。”

    婉嫔微微一愣,她一向喜欢佩戴玛瑙珍珠这样的首饰,觉得比金银玉多了几分清雅,哪知却不利于自己的体质。不过她并不大相信张太医的说辞,等谢太医回来以后,问过他,得到他的肯定答复后,才明白张太医说的是真的。

    于是第二天,婉嫔身上就没有了原来那些首饰,转而戴了一对羊脂玉镯子,头上插的也都是玉簪,如嫔好奇之下问了她一句,婉嫔就劝她以后少戴那些宝石首饰,可以多佩戴一些玉器,这样才不会伤到身体。

    如嫔仔细一回忆,好像皇后怀孕以后,就一直佩戴玉石首饰,没见她戴过其他材质的首饰。

    晚间的时候,如嫔就翻了翻自己的首饰匣,取出了刚进宫时皇上赏她的一套羊脂玉头面,第二天就戴在了身上。

    沈凌一心扑在阿通身上,根本没有精力关注下面的妃嫔们戴什么首饰,直到有一天,她带着阿通逛御花园时,偶遇已经获封妃位的如妃,发现她比从前瘦削了许多。

    如妃和之前的两个妃子一样,怀孕以后便被沈凌免去了请安。因此几个月不见,沈凌第一次看到瘦削的如妃时,不禁吃了一惊。

    如妃吃力的给沈凌行了一礼,自从怀孕满五个月以后,她就觉得气虚头昏,太医问诊的时候只说这是身体虚弱所致,便给她开了一些补药。只是补药喝的不少,但是气虚头昏的毛病却依旧祛除不了。

    沈凌仔细端详了如妃几眼,又问了她几个问题,和太医们一样觉得是体虚所致,便劝她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

    如妃淡笑着应下了,羡慕的看了一眼活蹦乱跳的阿通。

    沈凌看她气色不是太好,劝她回去休息,等到身体好一些了再出来逛逛。

    如妃扶着两个宫女慢慢回到了自己的宫殿,许是走的太久的缘故,她只觉浑身无力,眼前不时冒出点点金星,不由喘了口气,由宫女扶着半靠在了罗汉床上。

    桐月轻轻问道:“娘娘感觉还好吗?用不用请太医?”

    如妃摇头道:“算了。请太医过来,也无非是开那些药汤,喝不喝也没有什么效用。”记得未出阁时,母亲怀她的三弟时,也是这样什么都吃不下去,最后瘦的不行,直到孩子生下来才好些。

    如妃觉得自己大约也是这样的情况,所以硬挺着熬到了七个多月。

    只是人瘦的只剩了一把骨头,周晟每次来都叫太医问上一遍,答案始终是那句体虚所致,时间长了,周晟也和如妃一样,觉得恐怕要一直到孩子生下来才能恢复正常了。

    可是还没熬到九个月,八个多月的时候,如妃就撑不住了。

    那天,她喝了一碗鲜汤,勉强绕着宫殿走了走,也许是乏力所致,回到宫殿的时候眼前一阵发黑,人很快昏了过去。

    沈凌得知如妃昏过去的消息时,正在教阿通认字,她心里以为是普通的昏厥,便叮嘱了阿通几句,自己带着人准备过去走一趟就回去。

    哪知到了那边以后,发现周晟满脸不安的坐在外面,里面的产房里则安静无声。

    过了一会儿,得知消息的婉嫔匆匆赶到了。

    三人在外面等了半个多时辰,一直陪在里面的桐月出来了,沈凌看她的神色便觉不好,周晟更是心口一跳,想都没想道:“先保住大人。”

    桐月低头跪了下来,两行眼泪流了出来,“奴婢们没用,如妃娘娘去了。”

    周晟身形一晃,一脚踢开桐月,嘶哑着嗓子喊道:“朕不相信,她怎么就能这么走了。。。。。。”

    沈凌看他状若发疯的样子便知如妃在他的心里比她所想的还要重要,不由沉默不语,静静看着他在当地嘶喊。

    婉嫔又怕又惊,想起与如妃的情谊忍不住哭了起来。

    沈凌看桐月仍跪在地上,便问她事情的经过,桐月断断续续道:“娘娘进产房的时候仍旧昏睡未醒,太医们开了几次药方,奈何都灌不进去。取来参片含在嘴里也没有什么效用。最后没等发动就去了。”也就是说连带着肚子里的孩子也跟着去了。

    沈凌忍不住叹了口气,谁能想到如妃会因为肚子里的孩子而丢了性命呢?

    若是早知如此,他当初就不该让如妃停服那避子药,周晟忍不住去想,越想就越是后悔。

    沈凌和婉嫔在旁陪了他好半天,直到太后过来,亲自将他劝走,沈凌才松了口气回到坤宁宫。

    如妃这一死,周晟就像是失了魂一样,沉寂了好长时间。

    初时,杨世昌便趁着周晟颓废的这段时间大肆笼络群臣,本来因为周晟有心提拔寒门弟子而对其不满的权贵世家纷纷站到了杨世昌这边。

    后来因为周晟迟迟不理朝政,杨世昌就带领众臣劝太后出来垂帘听政,太后答应的时候把沈凌也拉上了。

    沈凌本就有治理朝政的经验,上朝听政的时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让众臣心服口服。本来有些大臣还有些反对后宫干政,但是发现沈凌目光既不短浅,也没有妇人之仁,那些反对的声音就小了下去。

    太后发现侄女一个人就能应对那些朝臣后,便从天天去发展到两天去一次最后托病不出,直接将处理朝政的权力交给了沈凌。

    沈凌就借着这个机会,从地方上提拔了一些有才华的臣子,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

    等到周晟经由凌清等人劝解,慢慢从如妃的伤痛中缓过来时,沈凌已经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

    周晟再上朝的时候,有些大臣就上折子建议皇后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将周晟气的不行。

    不过他好歹没气糊涂,只将折子留中不发,并没贬斥那几人。

    可是有沈凌在前面比着,周晟处理朝政的时候,因为心神还有些恍惚,自然有些力有不逮。这些都被群臣看在眼里,暗暗叹息今上如今还及不上一个女子睿智多才。

    这话传到周晟耳中时,他真是气得不轻,当即就去了坤宁宫。

    第二天,帝后大吵一架的消息就传遍了宫中,前朝那些耳目灵通的大臣也知道了此事。

    杨世昌想了想,趁机上折子请立皇后所生的大皇子为太子。

    周晟压抑住怒气,委婉的拒绝了,理由是太子年龄太小。

    杨世昌不气不恼,接下来几天继续上折子请立太子,只不过跟随他上折子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占了半数之多。

    周晟却再一次拒绝了,理由还是大皇子太小。

    这下子,所有人都以为周晟因为和皇后吵架的缘故,所以对大皇子有了偏见,于是劝周晟立太子的大臣更多了,有些人甚至在折子里劝谏周晟。

    私下里,就连凌清等人都觉得周晟这时最好立沈凌所生的大皇子为太子,不然恐怕会引起群臣激愤。

    周晟最后只好妥协了。只不过心里憋屈得很,又发泄不出来,加上如妃死后他经常借酒消愁,身体不如之前健康,没几天就病倒了。

    沈凌在杨世昌的支持下继续垂帘听政,不过身边却多了被立为太子的阿通。

    阿通的出现,使得最后几个不放心沈凌的臣子也放下了戒备。

    沈凌将原来提拔的几个臣子提到了一些重要的职位上,加上杨世昌的帮助,不到一个月就彻底将朝堂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周晟的心腹被她一一调到偏远的边关以后,沈凌发动了政变,把周晟幽禁在了文华殿。虽然保留他的皇帝待遇,但是若无她的允许,任何人不准出入文华殿。

    这个结果,自然在众臣的接受范围内。

    太子长到十五岁的时候,沈凌无意间发现了当年如妃身死的真相。和嫔大约是出于心虚的缘故,在如妃死后几乎托病不出,直到意外遇到了一个相貌与如妃有五分相似的宫女,当即惊叫起来。

    沈凌看着她的样子有些奇怪,联想到如妃当年的瘦削有些蹊跷,便审讯了一番,才知和嫔当年买通了如妃身边的一个宫女,偷偷替换了如妃素常戴的首饰。那替换掉的首饰浸润了一种秘药,可以让人一点点的虚弱下去,却从脉相上查不出来原因。

    沈凌问明真相以后,便带和嫔去了文华殿,亲自将这个事实告诉给了周晟。周晟这些年因为长期郁郁不得志,身子已经差得很,闻听真相以后,几乎没气死,然后过了几天,气怒交加的周晟就在清晨的时候咽了气。

    太子登基为帝的第二年,沈凌就将所有权力交了出来,每日和太后赏花喝茶。

    而杨世昌也在沈凌的建议下退出了朝堂,一心教养自己的孙子辈,期望杨家能出个进士,挑起杨府的大梁。

    后来即便阿通多次请外公出来辅佐他,杨世昌也没有同意,一心一意将心思放在了几个孙儿身上。

    就像是女儿说的,只要几个孙儿成器,阿通看在她的份上,多少会眷顾几分,杨家的辉煌就能继续。

第 126 章() 
沈凌醒来的时候只觉头部一阵眩晕;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她正要微微挣扎着起身;已有人轻轻扶她坐了起来;还往她身后塞了一个软枕。

    沈凌睁开眼;就见面前立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看穿着打扮应该是个颇有体面的仆妇。

    那仆妇看着沈凌的眼里带着几分关心之色:“小姐醒了;肚子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

    沈凌微微点了点头:“睡了一会儿,肚子还真有些饿了。”

    仆妇就给她掖了掖被子,又叫来了一个鹅蛋脸的丫鬟;便去给沈凌张罗吃食去了。

    沈凌打量了一眼周围的环境,湖蓝色的纱帐,紫色的古瓷香炉;还有墙上挂的几幅字画;看来自己是穿到了富贵人家里。

    想到这里,沈凌就主动沟通系统;等到原主的记忆和任务一齐涌到脑海中时;沈凌忍不住扶额长叹;原以为穿到富贵人家里;以后的日子不会难过到哪去;哪知却是穿到了乱世,而且系统还给了她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成为一方豪强。

    沈凌正在为任务烦恼时,那个仆妇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沈凌已经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这是自己的奶娘齐氏;自从原主顾晚晴的父母去世以后,齐氏就成了她最信任的人。

    眼下齐氏从食盒里取出两样精致小菜并一碗米粥,都放在一张小几上,然后和丫鬟冬柳一起将小几抬到床上。

    沈凌本来想下床吃的,但是坐了这么长时间,头仍有些晕眩,便任由她们把饭端到了面前。

    甜白釉小碗里是熬的恰到好处的碧粳米粥,两个巴掌大的小碟里分别盛着胭脂鹅脯和凉拌枸杞芽。

    原主这具身体病后虚弱,本来是没有胃口的,但是闻到饭菜的香味以后,沈凌不由有了些食欲,拿起面前的银勺舀了些米粥送到嘴里。只是入口的瞬间,沈凌就几不可见的皱了皱眉毛,这道碧粳米粥她不知道吃过多少次,因此一尝就知道这粥里混了别的东西。

    沈凌不动声色的瞧了眼奶娘齐氏,她正殷勤的给自己布菜,劝自己多吃一些饭菜。

    沈凌就顺势挟了一筷枸杞芽放进口中,味道咸酸,没有什么问题,再尝胭脂鹅脯,鲜嫩松软,也没有问题。看来唯一有问题的就是那道碧粳米粥了。

    “小姐,怎么不吃了?”齐氏见沈凌放下了筷子,便问道。

    沈凌干呕了几下,指着碧粳米粥道:“天天喝粥,都快喝腻了。冬柳,你去让厨房给我做碗馄饨。奶娘,你给我拿一些蜜饯,我嘴里苦得很。”说完不忘观察冬柳和齐氏的脸色。

    齐氏脸色微微一变,“小姐,你大病初愈,大夫说了只能吃些清粥小菜。等病好以后再吃馄饨好不好?”

    冬柳脸上倒是没有波动,看上去并不知情。

    沈凌道:“可我现在只想吃馄饨,冬柳,还不快去。”记忆里,冬柳是顾家的家生子,平常与齐氏走的并不是很近,应该可以相信。

    冬柳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按照沈凌的吩咐走了。

    沈凌就见齐氏脸色暗了一下,转而又温和的对沈凌道,“小姐,你听奶娘的话,把这碗碧粳米粥喝了。那馄饨不好克化,以后我们再吃好不好?”

    沈凌摇摇头:“我不想吃这个。”又问齐氏要蜜饯。

    齐氏只好去了隔壁,去抽屉里翻找蜜饯。

    沈凌趁着两人都不在跟前,偷偷舀出来一点米粥放进空间。她刚做完这件事,齐氏就过来了,端过来了一碟山楂脯。

    沈凌吃了小半碟,冬柳才提着食盒过来。

    青花碗内盛着十来个皮薄馅大的混沌,上面撒着芫荽,滴了几点香油,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沈凌不顾齐氏的脸色,拿起银勺舀了一个送进口中,味道鲜美,汤汁清淡,最重要的是没有添加什么东西。

    沈凌就着枸杞芽,将一碗馄饨连汤带水的吃完。

    齐氏按捺下一些不该有的心思,叫来小丫鬟收拾了饭菜,便劝沈凌休息一会儿。

    沈凌正要找机会查看粥里放了什么药材,便点了点头,让她们都下去了。

    沈凌等众人都离开以后,借着帐幔的遮挡,闪身进了空间。

    她原本是想要查出碧粳米粥里被添加了什么东西,哪知进到空间里面,她习惯性的给自己测了一下灵根,就发现了一个让她惊喜的事实,原主顾晚晴的这具身体竟然身具灵根。虽然是资质较差的五灵根,但对沈凌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当下最要紧的还是查出碧粳米粥里被放的是什么东西,沈凌将自己收集的药材全都试着尝了一遍,最后发现被下在粥里的应该是几种比较常见的药材。这几种药材分开来用对人没有什么伤害,但是放在一起,就有些相克,一旦服食时间超过一年,身体就会渐渐虚弱,和之前和嫔下给如妃的秘药差不多。

    沈凌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原主是从几个月前开始一点点虚弱的,在外面吹会儿凉风,回去就会生病。就像这次得病,不过是在花园里走了走赏了赏初开的迎春,第二天就得了风寒,缠绵了半个多月才慢慢好起来。

    这样看来,原主服食那几样药材应该是超过了一年时间,否则身体不会这么虚弱。

    想起最近这一年多,原主每次用饭的时候,都是齐氏亲自去厨房取食盒过来,沈凌忍不住冷笑一声,枉费原主对她那么信任,她竟然敢谋害自己的小主人,至于原因,无非是求财罢了。

    顾父顾母死后,给原主留下了不少产业,偏偏顾父顾母都是家里的独子独女,原主连个亲眷都没有。可以想见,若是原主身故,那么早有谋划的奶娘一定可以从中得利。

    只不过现在原主内里的芯子已换,自己可不会像顾晚晴那样信任她,齐氏的如意算盘多半要落空了。

    沈凌明白了粥里放的是什么药材后,就找出了几样解毒的药材配成丸剂,然后才挑选了一本在她看来威力比较大的火系功诀。

    这本功诀正是她从古修的洞府里发现的那本异火诀,里面的内容,之前已经被她记得烂熟于心,如今翻阅几遍就将内容重新记了下来,随时可以修炼。

    沈凌从空间里出来以后,就按照内容所说开始修炼,她有之前的记忆在,很快就进入了灵台清明的境界中。

    一个时辰以后,因着开门的声音,沈凌才从这种状态中醒过神来,也许是服用了解毒的药丸,也许是修炼的缘故,原来的头晕症状有了很大的缓解,精神也好了许多。

    秋荷将帐子挂起来时,就见自家小姐自己从床上坐了起来,她不由上前道:“小姐好些了吗?”

    沈凌看了一眼对她面露关切的秋荷,与冬柳不同,秋荷是顾母从娘家带来的小丫鬟,比顾晚晴大上七八岁,从她三岁起就被顾母放到了女儿身边,如今已年满二十,马上就要到了放出去的年纪了。

    齐氏之前不止一次在原主面前提起,要把秋荷介绍给她的一个远房侄子,奈何秋荷不愿意嫁人,一心想跟在原主身边,无形中得罪了齐氏。齐氏仗着原主的信任,常常把秋荷从原主身边支开,原主也觉得秋荷有些不知好歹,因此对齐氏的行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是秋荷心里挂念着自己的小主子,时常抽空回来看上几眼。

    沈凌对着这个忠心的丫鬟笑了笑:“好多了。库房的物品清理的怎么样了?”

    秋荷这几天被齐氏支开去清点库里的贵重物品,那些账目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秋荷对顾母的陪嫁还有些记忆,发现一些不大显眼的摆设没了好几个,因此趁着午后悄悄过来回小主子。

    “账目虽然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夫人陪嫁过来的一对花瓶还有一个青玉做的山子却不见了。”秋荷回道,“这些东西虽不甚值钱,但怎么说也是夫人的陪嫁,依奴婢的意思,最好彻查一下。”

    沈凌知道秋荷的意思,她一直都怀疑齐氏中饱私囊,可是一来没有证据;二来小主子不相信她的说辞。所以每次只要提起类似的话题,主仆两个都会不欢而散。

    这次,在秋荷的期盼中,沈凌开口道:“我知道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秋荷忍不住一阵失望,她正要开口说话,沈凌又道:“你最近不要清点库房那边的账目了,我另有要事交代你。”

    秋荷精神一振:“小姐说的是什么要事?”

    沈凌道:“昨儿夜里我梦见母亲给我托梦,说是郡城这里战火将起,要我速速离开此地。我记着母亲留给我的嫁妆里有一处别院,位于梅山的山脚下。我就想着去那里看一看,可以避开母亲所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